登陆注册
6190200000010

第10章 表象世界初论(3)

一切动物的身体都是直接对象,它们从事认知活动,知觉世界是从主体出发的。因此,动物生活的明显特征,是因动机而产生的认知活动,这种活动由知识决定,正如因刺激而来的活动是植物生命的明显特征一样。不过,无机的物质除了原因产生的活动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活动。关于这一点,我在讨论充足理由原则的论文第20节,《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中第一篇论文第三段,都有过彻底的讨论;同时,在我《论视觉与颜色》的著作第一节中,也提到过。

所有动物,甚至最低等的动物都有知性,它们都能认识对象。

这种知识决定它们的活动,并成为活动的动因。所有动物身上和人类身上的知性都一样,到处是一样的简单形式,是因果知识,从果到因,从因到果,此外没别的了。但是,它的正确程度、它的知识所及的范围,却变化很大,从最低的算起,有无数等级,这只是对于直接对象和影响它的对象之间具有怎样的因果关系的认识。

换句话说,由于把某个由身体所获得的感觉,转化为我们知觉的间接认识的对象,因而感觉到这个知觉对象就是空间的对象,这是因果关系中的较高知识。

上面所说的是:因果关系扩展到自然界中最复杂因果系统内的知性。

这种高等知识,仍然是知性的工作,而不是理性的工作。

理性的抽象观念,只能帮助我们接受知性直接认识的客观关联,只能使它们永远对思想存在,只能使它们彼此关联;但理性永远不能给我们直接知识。所有的自然力量和法则以及这种力量和法则的所有实例,必须先被知性直接认识,变成理性的抽象意识之前,必须由知觉来把握。

胡克[13]发现引力定律以及许多重大现象与这个定律的关联,这是知性直接把握的工作;而牛顿以数学计算的证明,拉瓦锡[14]发现酸性及在自然界的主要作用,歌德发现物质具有颜色的原因和条件等,也都是知性的工作。

所有这些发现都只是从结果追溯原因的正当过程。

同时,接着就是承认在所有同样的原因中所表现的自然力量的观念性。而这个完整的洞见只是知性简单作用的一个例子。由于知性作用,动物感觉到影响自己身体的原因是空间的一个对象,而这种知觉只有程度上的不同。因此,正如知觉一样,这些伟大的发现,都是知性的作用,都是当下的直觉,因此,都是刹那间的工作,都是最初的观照,都是见闻知觉上的闪光。

7

我们既不从对象出发,也不从主体出发,而是从表象出发。表象包括主客两者,也以两者为先决条件,“主客相对”是认识主要的、普遍的和根本的形式。所以,我们首先考虑这个形式,然后考虑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次要形式。后者只属于对象;然而,由于时间、空间、因果律是上述对象所必需的,而对象是这种主体所必需的,因此可以从主体去发现它们。换句话说,可以先天地认识它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把时间、空间、因果律视为两者的共同限制。但是,所有这些形式都可以归于一个普遍的表现:充足理由原则。

这种方式使我们的哲学方法和以往所有的哲学系统都不同。

以往所有的哲学系统不是从对象出发,就是从主体出发,都想用这个来解释那个,用那个来解释这个,解释无不根据充足理由原则。相反,在主客关系方面,我们却否认这是个有效的原则,只把它限定在客体对象方面。人们可能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知道的“同一哲学”不属于这里所谓的两种思想方式的任何一种,它既不从主体出发,也不从客体出发,而是从通过“理智的直觉”所认识的“绝对”出发。这个“绝对”既不是客体,也不是主体,而是两者的“同一”。

我不敢谈论这个可贵的“同一”和“绝对”,我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理智的直觉”,更难以赞同还存在“理智直觉者”,所以这种哲学不能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尽管它认为主客同一,却认为主体只在“理智上能直觉”。

它把主客结合在一起,就等于承认了,主客曾经是分离的。

第一是超越唯心论,这就是费希特的“自我”学说:客体由主体产生,或根据充足理由原则从主体演化出来。

第二是自然哲学:主体是由客体一步一步慢慢产生的,产生的方法叫作“结构”,它是根据充足理由原则的不同形式而产生的一个过程。我否认那个“结构”所包含的深刻智慧,我完全缺乏“理智的直觉”。所以,对我来说,以“理智的直觉”为先决条件的一切解释永远是莫名其妙的。说来也怪,在这种深刻智慧的学说中,竟然遍布恶劣而令人讨厌的大话。

从客体出发的思想系统,总是把整个知觉世界及其构造当作问题;然而,把它们当作出发点的客体,往往并非整个知觉世界,也不是它的基本要素——物质。

相反,基于我们在引论中所说的四种可能对象,我们可以把这些思想系统分为几类。这样一来,泰勒斯[15]和爱奥尼亚学派[16]、德谟克里特[17]、伊壁鸠鲁[18]、布鲁诺[19]和法国唯物论派,可以说是从第一类对象出发,从实在世界出发。斯宾诺莎和早期的埃利亚学派[20]则从第二类对象出发,即从抽象概念出发。毕达哥拉斯[21]学派和中国哲学是从第三类对象出发,即从时间出发,因而也是从“数”的观念出发。最后,经院派则从第四类对象出发,经院派告诉我们一个无所不在的人格的意志活动,一种无中生有的创造,意志活动则由知识所引导。

在所有从对象出发的哲学系统中,最能保持前后一贯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唯物论哲学。

唯物论认为物质以及和物质分不开的时空,是绝对存在的,并忽视所有物质、时间和空间唯一赖以存在的主体关系。然后把因果律当作指导原则或线索,认为因果律是事物的秩序或排列,是永恒的真理,因此没有把知性包括进去。

其实因果关系只存在于知性之中,也只对知性存在。因果律寻求物质最原始和最简单的状态,然后想从这种最简单的物质状态发展出一切:从单纯的机械作用到化学活动、两极性、植物和动物世界。如果我们假定这些都完成了,最后一环就是动物的感性,感性将表现为由因果关系所产生的物质的一种变化或状态。现在,如果我们已彻底看清唯物论思想,当我们接触到它的最高点时,突然会感到无法抑制的可笑,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我们立即明白,它的最后结果,它辛勤收获的知识,被假设为它的出发点,假设为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

而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思考物质的时候,其实我们思考的只是知觉着物质的主体、见到物质的眼睛、触摸物质的手、认识物质的知性。于是,“以待决问题为论据”的情形,不知不觉地便表现出来了。因为,突然间发现最后一环是出发点,这条看似理所当然的因果链是循环的,而唯物论者则像冒险家闵希豪森[22]那样,骑在马背上在水中游泳,水中的倒影却是另一幅景象:马腿倒伸在空中,他自己也好像用发辫倒挂在空中。

唯物论荒谬不合理的地方是,它从客观出发,并把客观的东西当作解释的最终根据,不管客观的东西是抽象的物质还是经验所与的实体,也不论它们是不是化学元素及其种种关系。唯物论认为这种东西绝对存在、独立存在,从这种东西演化出有机自然、认知的主体,并用这种东西来充分解释有机自然和认知的主体。其实所有客观的东西早就以种种形式通过各种认知方式被认知主体决定,并且以这些认知方式为先决条件。

最后,如果我们在思想中把主体抛弃,唯物论就完全消失不见了。唯物论想用间接的所得来解释直接的所得。一切客观、外延和活动的东西,一切物质,都能通过唯物论的解释得到完全的说明。但是,所有这些间接得来的东西都是被决定的;因此,也只是相对表现的对象。它们经过大脑组织和结构,遵循着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的形式。大脑组织的关系,它首先表现为空间中的外延和时间中的永恒运动。

唯物论想根据这个间接所得的对象来解释直接所得的对象、表象,甚至意志;所有在原因支配下根据法则表现出来的基本力量,都要用意志来解释。对所谓“思想乃物质变化”的说法,我们也同样可以反驳,因为物质只是认知主体的变化,只是认知主体的观念的变化。所有自然科学的目标和理想,从根本上讲都是唯物论。这里,我们明确地认定这种思想系统不可能成立。这就产生了另一种真理,这真理在我们解释的过程中出现,它告诉我们,所谓的科学,充足理由原则支配之下的系统化知识,永远无法达到其目标,也不能提供完整充分的解释。

它没有涉及世界的内在本质,无法越出表象之外。的确,它所告诉我们的,实际上只是某一表象和另一表象之间的关系。

“没有主体之前,客体已经存在”,这句话使一切唯物论永远不可能成立。行星和恒星,如果没有人类的眼睛去观看它们,如果没有知性去认识它们,即使用文字描述它们,对表象来说,这些文字仍旧说明不了什么,它们没有意义。另一方面,因果律以及基于因果律对自然所做的讨论和探索,必然让我们得到一种结论:在时间过程中,每一种比较高等的物质有机状态都是从较低等的状态而来的。

所以,低等动物先于人类存在,鱼类先于陆地动物存在,植物先于鱼类存在,无机物先于一切有机物而存在。

因此,混沌初开的世界必须经过一连串长久的变化,才能打破最初的混沌。然而,整个世界的存在却永远有赖于最初打开的那双眼睛,即使是昆虫的眼睛。因为眼睛是产生知识的必需条件;整个世界只存在于知识中,也只对知识来说才存在。如果没有知识,甚至连简单的想象都不可能。

世界完全是表象,正因为是表象,所以它的存在需要认知的主体来支持。

这个长远的过程充满无数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经过种种变化,直到最后才产生第一个有知觉能力的动物。而整个这段时间,也只有通过有机体的意识才能想象。时间就是意识观念的连续,就是意识认知的方式。离开有机体的意识,时间的意义就全部失去,根本不存在了。

因此,一方面,我们看到世界的存在必然有赖于最初萌发的意识,不管这种意识如何低等;另一方面,有机意识又必然依赖先它存在而本身仅是小小一环的长远因果链条。这两个相反的观点,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人类能力的一种矛盾现象。客观世界、表象世界,并不是世界唯一的一面,只是世界外在的一面;世界还有完全不同的另一面,内在本质的一面,它的中心是:物自体。

我们将在下卷中讨论这一点,我们根据它最直接的客观表现,称它为意志。但是,我们在本卷中唯一涉及的表象世界,只随着第一只眼睛打开才出现。如果没有这个认识媒介,表象世界不可能存在,因此,表象世界并非存在于知识之先。但是,如果没有那只眼睛,如果离开了认识,也就没有所谓的“以前”,时间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时间没有起点,但所有起点都在时间之中。

可是,由于它是可知者的最普遍形式,而一切现象都是通过因果关系联结在普遍形式中,因此时间及其无限的过去和未来出现在知识的起点上。

我们必须认为,“第一个现在”中充满的现象,在因果关系上是和一连串现象联系在一起的,这一连串现象无限地延伸到过去,而这个过去也是被第一个现在所限定,正如相反情形下,现在被过去限定一样。因此,产生第一个“现在”的“过去”,也像“现在”一样,有赖于认知的主体;如果没有认知的主体,就没有过去。

不过,第一个现在必定不会成为第一,只是表现为时间的起点。

相反,时间中的存在原则,却表现为过去的结果。同样,根据因果律,第一个“现在”中的现象,总是显示为过去时间中较早现象的一个结果。喜欢神话式解释的人可能把最年轻的泰坦巨人克洛诺斯的出生,当作这里所说的“瞬间”的象征,时间就诞生于这一瞬间,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起始。

因为,克洛诺斯杀死了他的父亲,天地之间的原始产物没有了,诸神和人类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根据以对象为出发点的哲学中一贯的观点,唯物论所得到的这个解释,让我们明白了主体和客体不可分离、相互依赖,同时也明白了两者之间必然对立。这种认识使我们寻求世界的内在本质,寻求物自体,它不是构成表象的两个要素之一,而是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这种东西不会受到上面所说的无法解决的矛盾的阻挠。

从客体出发的哲学思想,想从客体中引出主体,我们已经解释过这种思想体系。

和这种思想体系相反的,是从主体出发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想从主体引出客体。第一种体系在哲学史上经常出现,可是第二种体系,我们只发现一个例子,那就是费希特的“现象哲学”。

所以,我们应该对它加以研究。这个学说并没有多大价值,大部分还是谬见,只是这个学说是以最热忱的思想态势提出来的,提出者带着昂扬的语调和热烈的情怀,同时以最高的辩论技巧攻击反对者,以维护这个学说的立场,所以能够表现出光辉的外表,看起来好像有点内容。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中华国学经典)

    《吕氏春秋》作为一部包罗万象的杂家著作,系统地反映了吕不韦的政治思想主张,但在秦王政统治时期,和崇尚法家的赢政有所冲突,遭罢相而不被重用。但其主张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启发了汉代的统治者,在汉初的几十年里,由于施行“无为”政治,保证了民众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平和稳定。可以说,汉帝国正是吕不韦施政纲领的执行者。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给予了吕不韦和《吕氏春秋》以很高的评价,将其视为在逆境中诞生的不朽之作。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深邃博大的思想,《吕氏春秋》配了注释和译文,能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
  • 庄子全书

    庄子全书

    本书除了介绍《庄子》原文中的一些经典寓言故事,还列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富有借鉴意义的小故事或人生实例,几乎涵盖了职场、营销、教育、友情、爱情、婚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让您在轻松中获得智慧,愉悦中体味哲理!
热门推荐
  • 冰霜之主的复辟

    冰霜之主的复辟

    在遥远的极寒之处,冰霜魔神向他跪拜,翼可遮天的冰霜巨龙是他的坐骑,不计其数的雪族战士共同呼喊一个名字——冰霜之主!.................在这个危机四起的世界,有巨龙,大炮,魔法,巫术,军队...以及厮杀!当兵临城下之际,生死存亡之时。他蓦然回首,身后是无畏的雪族战士!他挥舞战旗大吼着:“雪族永不为奴!!!” 当我重临之时,誓要把这不洁的世界搅得天翻地覆!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人是城市的载体和灵魂,城市的性格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之中。在通讯发达、交通迅捷的时代,异地求学、经商、旅行,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主题,品读城市性格、掌握各地人群特征,既是“胸怀祖国”的表现,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往、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需要。本书精选了全国42个最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和地区,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城市的性格,品位各大城市人的性格魅力,感受它们之间不同的特质!
  • 司马懿吃三国4

    司马懿吃三国4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雪峰天山派

    雪峰天山派

    中原武林明争暗斗,而远在西域的天山派还未被波及,武林至尊之位,回生诀和魔尊舍利子以及雪峰榜,都是明争暗斗的目标。 男主张阳却始终不畏艰辛行侠仗义,传播着侠义正能量。各门派,把子女送到天山派去学武艺,其目的是帮自己成就武林霸业,所以,天山派弟子有时不得不和同门斗。可有些天山派弟子顾念同门之谊,谱写了同门患难与共的侠义篇章。张阳和金小凤的爱情也经历无数次考验后,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 大同纪事

    大同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无情何必生斯世:那些穿越沧桑的经典爱情美文

    122篇爱情美文,122段让人豁然开朗的爱情感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纯爱心灵。不需要模仿,只要感悟就好,在感悟中它们就会在你心灵的土壤中成长,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 傲气九洲

    傲气九洲

    天道灭众生世界一废墟,群雄弑天道火种乃幸存。这是九洲人族不屈奋斗的故事。
  • 妃君则嫁:落跑王妃【完本】

    妃君则嫁:落跑王妃【完本】

    ◎作为帮助朋友的下场她被当成了和亲公主,远嫁别国◎作为帮助有情人的下场“她已经犯了七出!这种女人!本王早该休了她!”净澜夕蟒袖一挥。她泪别,为的不是别的!她受不起这种耻辱!她走,走的远远的。净澜夕,这辈子你都别想再找到我!★两年后★“你有毛病是不是!?”“没有。”“你走开!别跟着我!”
  •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概述

    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概述

    本书介绍了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包括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冬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健身体育运动项目、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 小妾有点坏

    小妾有点坏

    她替姐姐嫁入轩辕府当轩辕老爷的第八房小妾,喝了点酒,晕忽忽的进了一间房。轩辕彻出外谈成生意回来没通知任何人!以为她是娘给他找来的小妾。于是,就这么将错就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