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去做。华莱士立马去图书出版机构申请图书编号。到了那里之后,华莱士了解到,已经有十几个人都想到了这个好主意了,但是这种书因为要用到其他人的稿件,所以和版权法相违背,但是这其中有没有明确的法规,所以还不能得到实行。
其他的十几个人听到这个讯息,都已经决定了暂时把这个计划缓一缓。唯有华莱士心想:他们都没有出版,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我虽然是后想到这个想法,但是只要是先一步出版,就能避免一系列的竞争。说干就干,华莱士就这样与自己的妻子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地下酒吧的房间里开始征集稿件、印刷杂志。世界上最畅销的杂志之一——《读者文摘》就这样诞生了。
当“兵贵神速”运用到了各种竞争当中的时候,高速度不仅能够让己方迅速抢占实际,还能够让对方措手不及。在秦朝末年,项羽和宋义一起攻打秦军,宋义见到秦军强盛,于是滞留四十余天不去交战。项羽急于与秦军交战,于是斩杀宋义,率军破釜沉舟,只带着三天口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秦军,势如破竹,九战皆胜,项羽也从此确立了诸侯之中的霸主地位,这其中就有着行动突然,让对方措手不及的原因。
以今天的眼光看来,这种战场上“出其不意”快速出击的方式,在很多地方都用得到。
布鲁林和乔妮娜都是德国汉堡某一家公司的高层人员。在一次商业谈判中,公司派布鲁林作为代表,并且告诉布鲁林公司希望的价钱是40万美金,但是因为急需这款机器,所以价钱只要不高过80万美金,都可以成交。到了谈判现场,布鲁林与对方人员商量过细节之后,开始谈论价钱。这时,布鲁林忽然胸有成竹地说:“我方出价60万美金,希望您尽快给我答复,不然的话我们的合作就只能到此为止了。无论交易是否完成,我订了明天上午9点钟的机票,所以希望能早些给我答复。”布鲁林说完,便起身礼貌地离开,留下对方的谈判人员和准备好的一大堆材料以及说词,茫然当场,全无用武之地。
布鲁林认为,自己的首要目标是拿下这份合同,次要目标是降低价钱。通过自己得到的资料,对方也非常渴望做成这笔生意,那么如果自己以超过市场价20万美金的价格,再加上强硬的姿态,一定会打对方一个出其不意。反而如果继续谈判的话,一旦对方知道了自己公司非常需要该设备,就会提高价格。到了第二天,布鲁林虽然内心很忐忑,但是仍旧毅然决然的前往机场。结果,对方在机场的候机大厅截住了布鲁林,表示愿意做这笔生意。最终双方就在候机大厅签下了合同。
回公司之后,公司领导认为布鲁林的决定过于草率,甚至没有去争取一下更低的价格,于是下一次谈判便派乔妮娜去做代表。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漫长的谈判和逐步的讨价还价之中,对方逐渐摸清了乔妮娜的底牌,相类似的机器,乔妮娜却以71.25万美金才拿下合同。
在上文中,布鲁林摸清了对方的底牌,用自己决定的突然性干扰了对方的判断,并且给出了能让对方接受的高价格,使得谈判获得了自己预期之中的胜利,而乔妮娜则首先想着节约成本,在无法节约成本之后却又必须做成生意,而对方此时已经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所以乔妮娜的谈判就变得非常被动。
做任何事情,准备要充分,决断行动却一定要迅速,否则天长日久,不但容易错失良机,更容易节外生枝,因此,《孙子兵法》才会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当机立断,懂得心动不如行动。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想要“胜”必须有“利”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打败了袁绍,和事先烧掉袁绍的粮草是分不开的。正因为粮草对于军队十分重要,而运送粮草又十分的艰难,所以在《孙子兵法》之后总提出了“因粮于敌”的概念。在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上演了一出“草船借箭”,可以说是对“因粮于敌”精神的极好诠释,《水浒传》之中,梁山伯的好汉们攻打“曾头市”“祝家庄”等,都会就地取走城中的粮食“以做山寨之用”,也是“因粮于敌”精神的体现。
在现今社会,这种“因粮于敌”的精神同样可以得到运用,甚至可以运用的更好。美国船王丹尼尔·洛维格便是“因粮于敌”的行家。只不过他借用的不是粮,而是美金。
9岁的时候,丹尼尔·洛维格知道邻居家有一条破旧的油轮沉入了水底,而邻居家也不打算要这条船了。于是小小的丹尼尔就像父亲借了50美金,用其中的一部分钱向船主人买下了这艘船,用另一部分钱雇人将这艘船打捞了上来,最后用剩余的几个钱雇来几个帮手,用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修好了这艘船并用100美金将其卖掉。从这时候起,洛维格就知道想要成功就要懂得借用别人的力量。
后来,到了而立之年的洛维格依旧是一个普通人,这时候他想创业本来很困难,但是洛维格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有一条尚能航行的老油轮,他把它重新修理改装,并精心“打扮”了一番,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后,他带着租约合同等去找纽约大通银行的经理,说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每月可收到固定的租金,如果银行肯贷款给他,他可以让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转给银行,来分期抵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银行认为,除非碰到无法预见的经济大灾害,石油公司应当会信守承诺规规矩矩地按月付出油轮租金。只要他那条老船不沉,石油公司不垮,银行还是照样可以按月收款。洛维格这一招真是神来之笔,借石油公司的信用,大大地提高了自己原来极为脆弱的信用,而借用银行贷款,洛维格又可以买第二艘船……如此这般,他干了许多年,每还清一笔贷款,他就名正言顺地净赚一条船。这时,洛维格却又触发了一个更妙的构想。他既然可以用现成的船贷款,何不可以用一条还未造好的船贷款呢?
这是他学习利用别人的钱赚钱的第二阶段,因而为他开创了现有的伟业。
他的新事业的做法大概是这样的:他首先找好了一位顾客,说自己打算建造一艘船,并且愿意在船造好以后租给该顾客,然后拿着这一纸包租契约,前往银行申请贷款,来建造这条船,贷款的方式是不常见的“延期偿还贷款”,在这种条件下,在船未下水以前,银行只能收回很少的还款,甚至一文钱也不收回。一旦等船下了水,租船人的租金就开始付给银行。这件事情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洛维格只需要“想”建一艘船,而不用花上一分钱,就能够坐收渔利。
现今社会,我们需要的不再仅仅是因粮于“敌”,而是要学会向各方面寻求帮助,借取各种力量来为自己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成功来的更容易。真正的智者懂得自强,更懂得运用别人的力量。
胜敌而益强:宁做“贪吃蛇”,不做“愤怒的小鸟”
很多人都玩过“贪吃蛇”和“愤怒的小鸟”这两款游戏。那么这两款游戏的区别是什么呢?玩“愤怒的小鸟”,鸟儿往往要牺牲自己才能够打击敌人,有的时候还会徒劳无功。而做“贪吃蛇”,每吃一次东西都会让自己变得更长、更强大。历史上真正布衣起兵、白手起家的英雄任务,无不是像“贪吃蛇”一样,通过一次次的斗争去收拢人才,吞并敌对势力,最终才使得自身越来越强大。即使在现代战争之中,也有很多寻求在战争之中增强自己实力的例子。
在战争之中能做到“胜敌而益强”,最终比能够在群雄割据之中获得逐鹿中原的资格,甚至做到一统天下;在日常的工作之中能够做到“胜敌而益强”,则能够不断地拉进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我们不但要做到“胜而益强”,还要学会做到“败而益强”,胜利的时候要能够趁机招揽自己的势力,整合获得的优势和“战利”,失败了的时候一样能够找出错误的所在,从头再来,这样胜益强、败益强,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张伟是一名很普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以后,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投简历、面试、找用人单位,反而做起了让很多人都瞧不起的工作——在自己母校旁边弄了一个小吃摊位。
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认为他一个大学生这样做“有失身份”。然而张伟的小摊子还是毅然决然的做起来了。开始的时候,张伟也吃过不少亏,因为手艺不够纯熟,一开始顾客们也不买账,一度他甚至成为一个反面教材。
在这段时间内,张伟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仔细研究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是因为自己的商品口味不能让顾客喜欢,而且选择太多,反而造成了“样样通、样样松”。痛定思痛,张伟经过苦心钻研,听取以前学校的食品系老师们的建议和自己校友的意见,终于研制出自己独有的六款食品,同时,他又改进了很多自己摊位以前不合理的地方。
六款食品出炉以后,张伟凭借自己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很快就闯出了名堂。渐渐地,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又雇佣了几个学弟当助手,生意越做越大,最后开成了一家小餐馆。
大学附近的餐馆竞争十分的激烈,张伟的店铺生意火爆,周边的店铺则显得冷清了很多,简直要开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张伟和周边的店主提出,自己的饭店正想扩大规模,想买下几间店面,但是人手不足,自己可以出一部分钱,再加上自己的品牌和技术,让这家店成为自己的连锁店。老板因为餐馆生意不好,早就在犯愁,现在听说有这样子的好事,便答应了下来。
这件生意谈成以后,一条街的三家店面都是张伟的餐饮品牌。张伟还是感觉不满足,又把目标瞄准别的大学,并且继续沿用自己“创业—兼并—连锁”的路子,就这样,数年之后,张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餐饮连锁品牌。
想要在拼搏的过程中不断变得强大,主要过程在于消化,目的在于强大自身。智慧的人不管是胜利还是失败都会“消化”成自己的优势,而缺乏智慧的人不管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都会削弱自身。这就是承购与否的根本原因之一。
人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若是在饱经风霜以后仍旧一无所有、一无所成、一无所得,便可划归于失败一类。相反,如果在每一次成功、甚至在失败之后,都能够做到“有所得”,就可以像一条“贪吃蛇”一样,不管吃到的是什么,最后都会消化吸收并且促进自身的强大,那么这样子的人又如何不成功?
卒善而养之:昨日“冤家”,今日“同行”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投入手下所有兵力,也不过只有两万人,然而在八年后的赤壁之战中,仅投入到战线的兵力就有二十万人,而守在许昌以及接应的兵力还不计算在内。要知道,曹操率军连年打仗,损失不在少数,但是为什么他的兵力却能够在八年内增长了十倍呢?这除了曹操自己招募的兵力外,更重要的是源自敌方的降兵。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军遭到了东汉政权和各地地主武装的镇压。当时,曹操的武装势力也是镇压黄巾军的一员。公元192年,一百多万的黄巾民众向曹操投降,曹操挑选其中精装的三十万人整编成一支队伍,其余的留在后方,安排屯田,作为后勤。而这挑选出来的三十万精锐,就是后来震烁华夏的“青州兵”。
这三十万人,作为曹操的嫡系部队,只听从曹操一人指挥,队伍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先后跟随曹操经历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大大小小战役,曾远赴沙漠狙击匈奴,也曾在西凉与马超的军队对垒,可以说是立功无数,而且,这支军队世代传承,父子相继,可以说是曹操的一大心腹。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青州兵”只听从曹操一人指挥,甚至连后继位的魏文帝曹丕也不能指挥他们。曹操去世后,“青州兵”认为失去了效忠领袖,已没有如此英明的人领导他们,各自要求散去。当时的大夫贾逵,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为了防止他们造反,向他们无条件提供粮食和回家金钱,这支为曹魏做出极大贡献的军队,在最后一次向他们效劳一辈子的朝廷朝拜告别后,大多解甲归田,过起了悠闲的农家日子。
曹操身边最精锐的一支部队,本来就是“降卒”,然而因为曹操的优厚待遇与坦诚的态度,最终却成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之中提出“卒善而养之”是多么的有前瞻性。
从古至今,成大事者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就算昨天还是临阵厮杀的敌人,只要今朝真心投降,仍旧可以为我所用,就如同春秋时期的管仲,曾经用弓箭射向齐桓公,射掉了衣带钩子,可以说是差一点要了齐桓公的命,然而齐桓公即位之后,重用管仲,才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相反,坑杀降卒的人,难以得到人心,如秦国白起等,一般都没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