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5400000003

第3章 世间只有情难诉

——《牡丹亭》述评

汤显祖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作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是汤显祖弃官回乡后立即着手写成的。多年来对现实的不满,对社稷倾危的忧心,对自己身世的愤懑,使他的情感犹如火山一样喷发而出,把全剧的梦境燃成一片灿烂的极光。

《牡丹亭》(即《还魂记》)共五十五出。剧情大意如第一出《标目》中的“家门引子”所述: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其基本情节系根据当时的拟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作者为嘉靖间进士晁瑮。话本原写得平淡无奇而乏于文采,汤显祖却从中领悟到生活在封建桎梏下的少女们那种不甘向命运屈服,为人生幸福而斗争的积极含义。因此,他毅然将其改编为传奇剧本。

汤显祖在剧本卷首的“题词”中说: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由此可见,他创作《牡丹亭》的意图,是要为“情”唱一首热烈的赞歌。

这里所谓的“情”,正是与“理”相对立的。剧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无论是为情而死还是因情复生,都表现出人性向礼教的顽强抗争。

杜丽娘是江西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儿,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熏陶、束缚、压抑的千金小姐。为了日后让她嫁一书生,“知书识礼,父母生辉”,父母完全按照封建的伦理道德来教养她,除了对她的日常生活严格禁锢外,还请了腐儒陈最良当老师,向她灌输“后妃之德”之类的观念,企图把杜丽娘培养成一个标准的贵族淑女(第七出《闺塾》)。结果,杜丽娘长到16岁,从未越出闺房一步,甚至不知住处附近居然还有一个花园!她除了父亲老师之外,从未接触过任何同龄异性。生活虽然富贵无比,但她精神空虚,没有欢乐,没有幸福,没有希望。封建礼教窒息了这位贵族少女的心灵火花。但她既然是人,就会有“自然的要求”,而这种要求是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的。

自然美景唤醒了杜丽娘沉睡的心,朦胧的希望鼓舞着她去追求美满的婚姻。在杜宝和陈最良看来,《诗经·关雎》中讲的是“后妃”之德,敏感的杜丽娘却从中感受到这是一首青年男女的恋歌:“关了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第九出《肃苑》)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人生中的这一课,原是叫她遵守妇道的,可偏偏启迪了她的情怀!在丫鬟春香的怂恿之下,她越出闺房,游了后花园。游园时,她第一次感受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好气息,吹拂着她的心灵,她情窦初开,发现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样美好,于是就有了“惊梦”。在“姹紫嫣红开遍”和“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的迷人景色中,她一方面感叹:“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另一方面又想起了古典诗词传奇中的男女欢情,像于祐与宫女韩氏、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她感叹自己:“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她这个“小婵娟”需要“名门相配”,她自己也朦胧地感到这是她那个环境所要求的“门户相对”的婚姻制度造成的。因此她喊出了:“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淹煎,泼残生,除问天!”(第十出《惊梦》)这反映了杜丽娘的初步觉醒。

朦胧的觉醒,如果有一个较好的客观条件,杜丽娘可能会挣扎着走出一条道路。但她所处的环境确实太恶劣了:父亲是个封建官僚,一个标准的“正人君子”,母亲是个“贤妻良母”,春香人太小,不能理解她。四周的空气竟是那么沉闷。所以,杜丽娘只能把这种正常的爱情追求埋葬在内心深处,不让别人窥测出来。但既然“情动于中”,就一定要有寄托,现实生活找不到,于是她就到暂时摆脱尘世的“梦”里去寻求安慰了。杜丽娘确实在梦中得到了满足,遇到了意中的书生柳梦梅,又和他一起享受了短暂的欢悦。但梦醒了,她依然怅惘,还受到母亲一顿斥责!现实生活是这么冷酷、残忍,杜丽娘没有力量去进行正面的搏斗,只好又再去寻求梦里的慰藉,于是就有了“寻梦”。但梦毕竟是虚幻的,它不可能真正把人带入美丽的境界——一个失望人所企求的归宿。杜丽娘失望之余,整日“情思睡昏昏”,“径曲梦回人杳,闺深珮冷魂销”(第十四出《写真》),在苦闷、相思中挨过时光,情思致病。在《写真》一出中,她顾不得小姐的娇羞矜持,向丫鬟春香泄露了自己的心思,留下自身的画像,终于在爱情之火煎熬下,耗尽了生命,抱恨离开了人世。

从以上剧情看,汤显祖鲜明地以合乎自然、合乎人性、合乎被压抑人们要求的“情”的思想来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封建顽固势力宣扬的性、理之学。他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汤显祖倾其心血于《牡丹亭》,塑造了一个强烈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自由的艺术形象杜丽娘。汤显祖认为杜丽娘是天下最有情的人,自然,她便是情的化身了。这个举止娴雅而内心炽热的闺阁小姐,一旦青春觉醒,便投向了大自然,在“袅晴丝吹来闲庭院”的歌唱中,享受着生命的春光,在“没乱里春情难遣”的幻梦里,得到了自由的爱情。从此,她便不惜以生命来反抗和追求:“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第十二出《寻梦》)坚强的意志终于使她战胜了死亡,最后与心上人柳梦梅结合。还魂——自由,是汤显祖为杜丽娘创造出来的实现爱情自由的最好去处;而这种“幽境”实际上也是他——汤显祖,以及她——杜丽娘那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解脱之地。人活着,却无法品尝爱情的甘果,人性的真正复归,竟需要在阴间才能实现,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所给予的最辛辣的讽刺和最深刻的批判。这种“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丰富想象,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渴望美好生活的满腔热情,表现了以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反封建思想的力量。这是资本主义已开始萌芽的晚明时代精神之所在,也是汤显祖比同时代作家更深刻地把握和反映现实本质特点之所在。

汤显祖力求把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进步思想,寄托在绚丽幽美的梦境中,通过杜丽娘生前的不屈抗争,真实地反映出明代青年妇女的苦闷;通过她死后的继续追求,表达了她们对生命、自然、爱情、自由的热爱,代表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妇女的意志,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无怪乎《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随之出现了俞二娘、商小玲、金凤钿、冯小青这样的多情女子。遭遇不幸的才女冯小青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发出呻吟的绝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是杜丽娘爱情追求的最好注脚。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林黛玉偶然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到《牡丹亭·惊梦》的名句,作为宝、黛爱情的催化剂,《牡丹亭》鼓舞了他们追求婚姻自由的勇气。

《牡丹亭》是一部充满生死梦幻奇情异彩的浪漫主义剧作,表现理想是其思想的精髓。作者赋予爱以无比巨大的力量,使爱情冲破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可能冲破的阻力,而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理想之所在。为了表现这一现实问题,作者采用了非现实的艺术手法。剧作的艺术构思抓住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同梦”,关键则在杜丽娘的死生之际,写儿女之情可谓别出心裁:先写杜、柳“同梦”——柳生在梦中见杜女,杜女在梦中与柳生幽会;继而写杜女为情而死,在幽冥间寻找柳生,柳生则拾画、叫画,并与画中的杜女幽会;最后由人鬼相恋到复生结合。如此构思和处理,当然是超现实的、浪漫主义的。

汤显祖在《复甘义麓》中曾指出,他的戏曲创作皆是“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陈继儒在其《牡丹亭题词》中亦认为,“临川老人括男女之思而托之于梦”,这是汤显祖传奇的一大特色。正是由于汤显祖在四部传奇中精心构思和描写了奇幻的梦境,而通过不同梦境的构思和描写,又成功地、多侧面地宣扬了他所坚持的“情至”观,才使“临川四梦”具有一种朦胧幽眇之美。“临川四梦”不朽的艺术魅力,与这种出色的寓意深远的梦境构思和描写无疑是分不开的。晚于《牡丹亭》近两个世纪的《红楼梦》,在梦境描写和梦幻意识方面,显然受过“临川四梦”的影响,汤显祖曾给予曹雪芹的创作以深刻的启示。

《牡丹亭》对“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杜丽娘极尽美化。剧作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适应戏剧冲突的特殊性,着重对其丰富内心世界的剖析和刻画。因而杜丽娘思想感情的变化,“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汤显祖不愧为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大师,杜丽娘的典型性格主要是通过刻画其心理情感流程来完成的,这在明清戏曲史上是罕见的。

《牡丹亭》对杜丽娘性格发展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极有层次。游园之前,生活给予她的感受,只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第十出《惊梦》);通过游园,经受了大自然的洗礼,她这种恍惚迷离的愁绪才渐趋清晰。惊梦时,她彻底明白了自己所向往的原来是异性之爱;梦醒后,一切化为乌有,则使她郁郁成疾。而死后,她则变成了一个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总之,杜丽娘这个完全属于虚构的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在作者笔下被描绘得极其合情合理。

和全剧浪漫主义的基调相吻合,《牡丹亭》还善于运用情景交融、意境深邃的曲文,采用抒情诗的手法,倾泻人物内心的感情。我们读《惊梦》、《寻梦》、《写真》、《闹殇》、《冥誓》等出时,更多地像读一首首蕴藉隽永的抒情诗而不像在看剧本。用写诗的手法写戏本来是我国许多戏曲作家写作的共同特征,而汤显祖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惊梦》一出: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明媚烂漫的春日园林景色,使杜丽娘触景生情,无限惆怅,感叹深闺中人不知春天可贵,不懂爱惜春光,因而越发感到深闺生活的寂寞和青春消逝的忧郁。她渐渐觉醒,更加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渴望婚姻自由的幸福。作者描绘杜丽娘游园惊梦,就是从春景引起春情,又由春情引起春梦,一步一步发展,真切自然,使人们洞悉这个少女的内心隐秘。典雅华丽的唱词把读者不知不觉带入诗情画意之中,让人获得极大的美感享受。《牡丹亭》继承了《西厢记》等戏曲的传统技法,创造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目前,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制作,大陆、香港和台湾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正在全世界巡演。汤显祖及其《牡丹亭》已从“美丽的古典”走向“青春的现代”。

明清两代《牡丹亭》刻本众多(见本书附录二:《牡丹亭》主要版本)。按全书体例,本书以明刊本“六十种曲”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择善而从,不一一列举各本异同(必要说明见相关注释)。文中插图则取自暖红室刊明王思任批评本。评析(出评)亦参阅了明清及现当代学者的许多论著(见附录三:主要参考文献)。囿于学识浅陋,多有舛错疏漏,敬请方家读者教正。

同类推荐
  •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名家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优美的山水游记,也有回忆性的人物小记,还有充满哲理的美文,内容丰富,笔力深厚。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

    《我们身边的空缺》作者高安侠通过富有鲜明个性的文字,充分地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凸显出来。关注“人”,特别是关注身边小人物,他们的苦痛作者感同身受,在平静的文字背后暗藏悲天悯人的情怀,充满了个性和智慧。在文本中有很大比重的作品是对历史的独特诠释,作者常常试图叩开锈迹斑驳的历史之门,造访历史。《我们身边的空缺》以古人古事为题材,诠释那一个个高贵的或者是丑恶的灵魂,非常智慧地注入她自己独特而新鲜的感悟与见解,时不时闪现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令人耳目一新。
  • 遍地烽烟话当年

    遍地烽烟话当年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为华北腹地、西北和中原战场依托的山西,成为国共双方激烈争夺的地区,大小战役不断。1945年8月30日,日本投降后仅仅半个月,毛泽东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才两天,晋东南就爆发了上党战役,事实上拉开了后来三年内战的序幕。只是,那时的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共和谈抱有极大的希望之中,没有重视这段“插曲”罢了。当时,国内最具影响的大公报还没有北上复员,因而鲜有山西报道。1945年底,大公报天津版及北平办事处相继恢复,并且开始派记者到山西采访,才有了自己的独家报道,直至1949年初平津解放,大公报天津版停刊。
热门推荐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兔梓驾到

    兔梓驾到

    呐,看我叶梓兮好欺负,你就欺负我上瘾了吗?嫦娥姐姐,不是我说,你这月老当的当真厉害!还真是......有点欠揍......
  •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这本书介绍了杨宪益传奇的一生,杨宪益是一位德披天下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还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于一身。他娶英国妻子戴乃迭,成就了一段异国婚姻佳话,本书还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展现了杨宪益性格中的热情、勇敢与真挚。他德披天下,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品质于一身。他译遍中国,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娶英国妻,成就一段异国婚姻佳话。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他是怎样用那一支笔译出一篇篇精彩的作品?翻译大师的五味人生和经典译著的诞生过程。《五味人生: 杨宪益传》会告诉你答案。"
  • 千金来袭之傲娇竹马请接招

    千金来袭之傲娇竹马请接招

    被爆抄袭,论坛人肉,真实手机号也被泄露。莫长歌万万没想到,背后插刀的竟是好姐妹李瑶。同事围攻,主编漠然,一朝看透职场炎凉。只不过,不好意思,剧情反转,要倒霉,你们先。什么?莫长歌竟是地产龙头的千金!什么,和影帝秦风是青梅竹马?与寰宇董事长是校园情侣?和陆少是同班同学?什么!与电影剧本撞衫根本就不存在,因为人家就是原著作者本尊!杂志社一干人等悔断肠,您老好好的干嘛隐姓埋名,逗咱玩吗?娱记深扒独家揭秘,原来,电影剧情早有所影射,七年匿迹,十年青春,以及飞蛾扑火的勇敢,左右不过一个“情”字而已。
  • 你可以怀疑星星是火焰

    你可以怀疑星星是火焰

    陈曦与林晓丽牵手十年,一件小事使他们走向离婚。然而一场车祸让陈曦与林晓丽重新认识彼此。他们的爱情能经受现实的考验吗?婚姻是不是爱情的坟墓,取决于你是否珍视爱情,是否愿意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纯真的心,保持对爱的信仰。
  • 韩先生,慢慢喜欢你

    韩先生,慢慢喜欢你

    本以为是一场带有目的性的商业联姻可是,男人不准她身边出现除他以外的异性不准她和别的男人谈笑风生连看其他男人的照片都不允许季然“……”男人眸中闪过一丝笑意,脸贴着女人的侧脸,在她耳边开口,声音沙哑低沉:“季小姐,你就那么讨厌我吗?”男人说话时吐出得气息,悉数打在女人耳畔上,女人竟不争气的心跳加速起来。“是,我讨厌你。”女人的脸上早已染上一层红晕。憋着通红的脸开口。“可是,我喜欢上你了,怎么办?”男人嗓音沙哑中带着一丝蛊惑。《总体来说,此文应该是甜宠文,应该是…》
  • 鹤飞

    鹤飞

    “我爱你啊。”她笑着看着他,眼中有星光闪烁。他摸了摸她的头,嘴角扬起一抹微笑:“我也爱你。”他曾答应过她一起去看野鹤纷飞,可最终鹤不思归.
  • 相遇会有时

    相遇会有时

    你说粉丝的对偶像是一种什么喜欢呢?在没遇到他之前,我觉得这种喜欢很荒缪。但当那个人真的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大脑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他一度承担了我的喜怒哀乐。
  • 登陆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登陆舰科技知识(下)(青少年必知的舰艇航母科技)

    舰艇俗称军舰,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是海军主要装备。舰艇主要用于海上机动作战,进行战略核突袭,保护己方或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进行封锁或反封锁,参加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以及担负海上补给、运输、修理、救生、医疗、侦察、调查、测量、工程和试验等保障勤务。
  •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会打拳的皮皮猴(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顽皮的皮皮猴上山拜猩猩迪克学了拳术,自恃会几招拳脚功夫,总是欺负人。他挑战大象、欺负小兔子、拳打乌龟、PK穿山甲等,当然吃了不少亏,后来成了斗眼镜蛇的英雄。书中介绍了一些医学小常识和简单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