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宫花】(老旦上[1])春正娇,愁似老,眉黛不忺重扫[2]。碧纱烟影曳东风,瘦尽晓寒犹着。
[蝶恋花][3]谁翦宫花簪彩胜[4],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事不堪重记省,为花长带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还恨开迟,冷落梅花信。今岁风光消息近,只愁青帝无凭准[5]。老身霍王宫里郑六娘是也[6]。小家推碧玉之容[7],大国荐涂金之席[8]。阳城妒尽,那曾南户窥郎[9];冰井才多,每听西园召客[10]。晚年供佛,改号净持;生下女儿,名呼小玉。年方二八,貌不寻常。昔时于老身处涉猎诗书,新近请鲍四娘商量丝竹。南都石黛,分翠叶之双蛾;北地燕脂,写芙蓉之两颊。惊鸾冶袖,谁偷得韩掾之香;绣蝶长裙,未结下汉姝之佩[11]。爱戴紫玉燕钗,此钗已教内作老玉工侯景先雕缀[12],还未送来。正是新春时候,不免唤他出来,一望渭桥春色[13]。浣纱,小姐那里?
【满宫花后】(旦同浣纱上[14])尽日深帘人不到,眉画远山春晓。(浣)红罗先绣踏青鞋,花信须催及早。
(旦)母亲万福。(老旦)女儿免礼。(旦)母亲,因甚有唤孩儿?(老旦)新岁春光明媚,娘女们向渭桥望春一回也。(行科)冰破池开绿,云穿天半晴。游心不应动,为此欲逢迎。我老大年华对此春新也。
【绵搭絮】绣闱清峭,梅额映轻貂[15]。画粉银屏,宝鸭熏炉对寂寥[16]。为多娇,探听春韶。那管得翠帏人老,香梦无聊。兀自里、暗换年华,怕楼外莺声到碧箫。
【前腔】(旦)妆台宜笑[17],微酒晕红潮。昨夜东风,户插宜春胜欲飘[18]。倚春朝,微步纤腰。正是弄晴时候,阁雨云霄。纱窗影、彩线重添,刺绣工夫把昼永销。
【前腔】(浣)个人年少[19],长是索春饶。忽报春来,他门户重重不奈瞧。满溪桥,红袖相招。都准备着咏花才调,问柳情苗。小姐呵,无人处和你、拾翠闲行,你淡翠眉峰镇自描[20]。
(侯景先上)新妆燕子钿金钏,旧试蟾蜍切玉刀。报知郑夫人,老玉工侯景先玉钗完成,敬此陈上。(老叫浣取钗看介)好匠手也!以万钱赏之。(侯谢介)琢成双玉燕,酬赏万金蚨[21]。(下)(老)浣纱,今日佳辰,便将西州锦翦成宜春小绣牌,挂此钗头,与小姐插戴。(浣下,取镜上云)翦成花胜在此。(老挂牌钗首与旦,旦拈看科)
【前腔】(旦)玉工奇妙,红莹水晶条。学鸟图花,点缀钗头金步摇[22]。(浣照旦插钗科,旦)亸轻绡,翠插云翘[23]。正是翦刀催早,蜂蝶晴遥。(合)问双飞、燕尔何时[24],试拂菱花韵转标[25]。
【尾声】绣帘珠户好藏娇[26],掩屏山莫放春心早[27]。还把金针凤眼挑。
阿母凝妆十二楼[28],斩新春色唤人游[29]。
玉钗花胜如人好,今日宜春与上头[30]。
注释:
[1]老旦:角色名,一般扮演中老年女性。
[2]眉黛不忺重扫:不愿再描眉毛了。忺(xiān),适意,高兴。
[3][蝶恋花]:此词系改自辛弃疾同一词牌的词。原词为:“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常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尽。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4]彩胜(shèng):剪彩所做的首饰。胜,古代妇女的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有玉胜、花胜、彩胜等。宋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诗:“强镊霜须簪彩胜,苍颜得酒尚能韶。”
[5]只愁青帝无凭准:只担心青帝没有准信。青帝,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苍帝、木帝。《史记·封禅书》:“秦宣公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
[6]霍王宫里郑六娘:霍王,唐高祖十四子李元轨,封霍王。武后时因谋反被杀。此处系伪托。郑六娘,是霍小玉的母亲净持,霍王宠婢,王死后,被遣,改姓郑。
[7]小家推碧玉之容:意思是说自己出身低微,而容貌美丽。碧玉,东晋孙绰《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后以“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少女。
[8]大国荐涂金之席:意思是说嫁入豪门,用具华贵。大国,《后汉书·顺烈梁皇后纪》:“春秋之义,娶先大国。”注:“《公羊传》曰:‘天子娶于纪,纪本子爵也,先褒为侯,言王者不娶于小国也。’”这里是说所嫁为豪门。涂金之席,席上涂饰着金粉,言其华贵。
[9]“阳城妒尽”二句:意思是容貌美丽,令人妒羡;行为端正,不曾有不检点之处。阳城:指贵介公子集中的地方。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注:“楚之贵介公子所封,故取以喻焉。”一说,阳城,为“阳成”之误。阳成,指西汉广川惠王刘去的王后阳成昭信。据载,她生性好妒,曾陷害刘去的宠姬望卿。南户窥郎:指女子偷看男子。《汉书·广川惠王刘越传》:“(阳成)昭信谓去(刘越的孙子)曰:‘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数出入南户,窥郎吏,疑有奸。’”
[10]“冰井才多”二句:意思是说家里往来的客人多是才华横溢之人。冰井,指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三台之一冰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五年作铜雀台,十八年作金虎台,其后又作冰井台。……名曰三台。”《邺中记》:“邺城西北立台……中央名铜雀台,北则冰井台,西则金虎台。台高六十七丈,上作铜凤,皆铜笼疏,云母幌,日之初出,流光照耀。”《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这里说冰井才多,当指曹植此事,将“铜雀”换成“冰井”,是为了对仗的工整。西园召客,曹丕未即位时,常与弟曹植及王粲、刘桢等游宴西园,诗歌倡和。西园原指铜雀园,后来泛称一般宴会之所。
[11]“南都石黛”八句:形容小玉容貌体态之美,系取自徐陵《玉台新咏序》而略加改变。原句为:“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胭脂,偏开两靥。”“惊鸾冶袖,时飘韩掾之香;飞燕长裾,宜结陈王之佩。”石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韩掾偷香,据《晋书·贾谧传》、《世说新语·惑溺》,晋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贾充之女贾午喜欢韩掾,私下派侍婢与之通音信,并将御赐的西域的异香偷出送给韩寿。后来被贾充得知此事,秘而不宣,把女儿嫁给韩寿。汉姝之佩,据《韩诗外传》,郑交甫要去楚地,经汉皋台下,遇二女子,佩两珠。交甫有意于二女,她们解佩珠送给交甫。此处“谁偷得韩掾之香”和“未结下汉姝之佩”,是说小玉既未出嫁,也没有意中人。
[12]内作:指宫廷内制造器物的作坊。
[13]渭桥:也称“渭河桥”,秦汉时建在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有中、东、西三座,分别建于秦昭王、汉景帝与汉武帝之时。西桥唐代称咸阳桥,长安人送客西行多至此送别。
[14]旦:昆剧中的家门大类名,女性角色的总称。在明传奇中单独使用一般指剧中的女主角,多扮演大家闺秀或新婚少妇。
[15]梅额映轻貂:梅花妆装点的额头映着轻巧的貂皮外衣。梅额,《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宋书》:“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含章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后有梅花妆,后人多效之。”
[16]宝鸭熏炉:鸭子形状的香炉。
[17]妆台宜笑:在妆台前梳妆打扮笑起来很好看。宜笑,取自屈原《九歌·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18]户插宜春胜欲飘:门上插着“宜春”字幅,妇女们的彩胜迎风飘动。宜春,旧时立春及春节所剪或书写的字样。民间与宫中将其贴于窗户、器物、彩胜等之上,以示迎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唐崔道融《春闺》之二:“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19]个人年少:那人很年轻。个人,那人。
[20]镇:时常。
[21]蚨:即青蚨。昆虫名。晋干宝《搜神记》十三:“南方有虫……又名青蚨。形似蝉而稍大……生子必依草叶……取其子,母即飞来,不以远近。虽潜取其子,母必知处。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每市物,或先用母钱,或先用子钱,皆复飞归,轮转无已。”后来称钱为青蚨。
[22]步摇:古代女子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以金为凤,缀以垂珠,走动时则往复摇动。见《释名·释首饰》、《后汉书·舆服志下》。
[23]“亸轻绡”二句:这是对霍小玉服饰的描写。亸(duǒ),下垂。轻绡,一种透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翠,指翡翠鸟的羽毛。翡翠,也叫青雀。羽毛有蓝、绿、赤、棕等色,可作饰品。云,指头发。翘,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
[24]问双飞、燕尔何时:意思是何时能喜结良缘。燕尔,也作宴尔,指新婚。《诗·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25]试拂菱花韵转标:擦拭镜子,更显出小玉美好的风神容貌。菱花,古铜镜中,六角形的或镜子背面刻有菱花的,叫菱花镜。后来诗文中常用来作为镜子的代称。标,标致,美好。
[26]绣帘珠户好藏娇:意思是说华贵的居室正好让小玉居处。藏娇,汉武帝幼时,长公主抱阿娇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并指阿娇问:“好否?”帝笑对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后因称建造华贵的居室供心爱之人所居为“金屋藏娇”。
[27]掩屏山莫放春心早:意思是用屏风遮掩,不要太早地动春心。屏山,屏风上画的山。借指屏风。唐温庭筠词[南歌子](扑蕊添黄子):“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
[28]阿母凝妆十二楼:母亲精心妆扮后登上十二楼。十二楼,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汉书·郊祀志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这里借指华贵的楼阁。
[29]斩新:即崭新。
[30]上头:古代女子年十五加笄叫“上头”,也叫“上鬟”。南朝梁简文帝《和人渡水》诗:“婉娩新上头,湔裾出乐游。”
评析:
按照明清传奇通常的体例,第三出,戏的女主角上场。一般情况下,其父母首先出场,介绍家世及女主人公年龄、性情等基本情况,然后引出女主人公。大概是因为古代女性特别是大家闺秀,处于深闺,娴静贞慎,以退守为美德,所以不便让她们像男子那样主动出场、自报家门。本剧这一出基本上按此体例进行。霍小玉出场前,其母亲郑六娘首先上场,作自我介绍,自然引出小玉。郑六娘的自我介绍实际已经包含小玉的身世。她介绍小玉时,又特意提及紫玉燕钗,接下来便是玉工侯景先送燕钗,小玉上头插钗。说明作者在介绍剧中主要人物时,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着情节。
此外,郑六娘在介绍小玉时,说到小玉正和鲍四娘“商量丝竹”。上一出李益的自我介绍中也提到他和鲍四娘有往来。这就为演述鲍四娘为小玉和李益牵线埋下了伏笔。
本出所写的时令亦是春天,说明旦角所涉情节与生角所涉情节是同步进行的,这样下文就能很自然地演述他们的遇合。这一安排符合传奇的一般体例:沿两条线索分别叙写生旦之事,然后两条线索相合,再分,最后再合。具体地说,生、旦在戏的开始分别出场(未相遇),然后遇合(一般是恋爱或成亲),再因事分离(情况多种,或因战乱,或因家长不许,或因他人破坏,或其他缘故),最后同场(一般是团圆。但也偶有例外,如汤显祖的另一剧作《南柯记》,生旦虽同场,但最终却分开了)。本剧的情节结构亦基本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