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7600000004

第4章 孩子你慢慢来(4)

木马边的金发婴儿,现在正在楼上卧房里赖床。平常,他必须一大早就起身,八点钟左右赶到办公室里,考虑中东的政治局势、研究德国的经济走向、预测明年的投资市场。今天早上他却赖在床上,安安稳稳地,知道楼下有早餐等着他随时去吃。从楼上大概可以闻到咖啡的浓香。毕竟,这是自己妈妈的家。

客厅里传来追逐嬉笑的声音。妈妈把照片藏进口袋里。婆婆那个本子里,有华安爸爸从出生到十四岁的成长镜头,婆婆不愿意将本子送给媳妇,媳妇也明白她的念头: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不过,只偷一张没有关系吧?”妈妈自问,想到记录了两年多的“安安的书”,里面有华安初出母胎、浑身血迹的照片,有父母子三个人两年多来共度的足印与啼声。有一天,妈妈大概白发苍苍了,也要对一个年轻的女人说: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做母亲的我。

或者,妈妈会倒过来说:这个男人的过去属于做母亲的我;现在的他却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去吧!

妈妈的眼睛突然充满了泪水;她被自己的悲壮感动了,一滴眼泪落在碟子上,晶莹地立在蛋糕旁边。蛋糕有好几层,一层巧克力、一层杏仁,层层相叠上去,像个美丽的艺术品。

这个做蛋糕的、七十五岁的女人,她又流了多少眼泪呢?妈妈总算暂时忘记了自己的悲壮与自怜,她听见婆婆做鸭子的“呱呱”声和华安乐不可遏的狂笑。十六岁的玛丽亚,有一双大眼睛,穿着白色的布裙站在苹果树下,五月的苹果树开满了细碎芬芳的苹果花。玛丽亚在树下读信,风吹来,把白色的苹果花清清香香地吹到信纸上。

和写信的人结了婚,生了两个男孩,男孩在苹果树、乳牛、皮革的香味之间追逐成长,德国却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孩子的父亲穿上军服,背上枪,亲一下玛丽亚,就踏上了征途,那只是一条穿插着青草的石板路。

“这件衣服送给你。”婆婆说。是件透明的薄纱上衣,绣着红色的花边。妈妈仔细看着,觉得那薄纱上的图案异常地美丽。

“当然不是新的,”婆婆抚摸着陈旧的花边,淡淡地说,“是从苏联的战场上寄来给我的。我放了四十年了。”

妈妈把那件绣花薄纱衬衫小心地放进自己的抽屉,觉得情不自禁地哀伤。这件薄纱,曾经紧紧握在那个德国军官手里,在冰天雪地、凶残险恶的异国战场上。以粗犷的手温柔地包扎、热切地邮寄,寄给曾经在苹果树下读信的玛丽亚。

这个军官,死在冰天雪地、凶残险恶的异国战场上。他不曾再回到苹果树下。

妈妈也不曾穿过婆婆馈赠的薄纱衬衫。她不忍。

玛丽亚成了寡妇,但是并没有太多人为她流泪,因为,在颓墙断瓦中,到处都是寡妇。悲剧太多、浩劫太深,而人的眼泪有限。国都破了,家算什么?

“显而易见,是她追求我嘛!”欧爸意兴飞扬地说,“那个时候,她是个寡妇,还带着两个拖油瓶,不是她死死求我,我怎么会娶她?”

婆婆在一旁笑着,哄小孩似的说:“当然当然,全村的女人都想嫁给你呢!”

踩着石板路来到苹果树下的,是个来自东边的异乡人;他大概也是受了大眼睛的诱惑吧?就在树边住了下来。异乡人其实也回不了东边的故乡,那东边的故乡没几年就成了东德,围墙的那一边。

“你这么老了,妈妈,”已经长大的男孩对玛丽亚说,“生孩子恐怕会生个皱巴巴的丑东西哦!”

孩子还是生了下来。即使是举目萧条的战后,婴儿的啼声仍旧令人欢欣振奋。受洗的教堂里充满了对未来的祝福与祈祷。当然没有人提及,这个婴儿在三十年后将和一个中国女子结合。

“生了老三,老大却开始叫头晕、倦怠……”婆婆说,“我们正准备让他上大学——他是那么一个聪慧的孩子,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

玛丽亚在病床边守了两年,眼睛看着英姿焕发的儿子逐渐萎缩、一节一节萎缩,先放进轮椅,然后,有一天,放进棺材……“为什么小儿麻痹疫苗不早一两年发现呢?”玛丽亚问,“我看着孩子在我怀里,一个其实已经是男人的孩子——看着他停止呼吸……”

妈妈吃完早点,洗了碗碟,发现祖孙三个在院子里踏青。她想,华安爸爸也太不像话了,睡到这个时候。不是要带华安去游泳吗?

游泳回来,妈妈把华安哄睡,下楼来找欧嬷。欧嬷正在烫衣服。妈妈发觉,自己一家三口昨天换下的脏衣服已经全部洗过、烘干、叠得像豆腐干一样,放在一边。婆婆正在烫的,是妈妈的内裤。“我的天,母娣,”妈妈着急了,“你你你,我的衣服不要烫好不好?我反正随便——”婆婆眼睛都不抬,仔细把内裤的边扯平,仔细用熨斗烫过,一边说:“我横竖要烫衣服,你们的当然一并都烫了嘛!”

妈妈想说:“可是内衣是里面穿的,谁都看不见,何必烫呢?”但她话到嘴边又没开口,她知道婆婆会说:“咦,里外一致嘛!内衣烫了,穿起来舒服,无害呀!”

妈妈回到自己的客房,发觉本来乱堆在床上的两床被子,已经折成两块豆腐干,整整齐齐地摆着。她转身对爸爸说:

“明天出门就把这房间锁起来,免得母娣又进来整理内务,怎么样?”“不行,”做儿子的横倒在豆腐干被褥上,凌空踢掉鞋子,说,“不要她做事,母娣会觉得人生乏味。你知不知道,她明天要去‘老人院’里做义工,去慰问‘老人’!我猜想,她恐怕还想唱歌给那些‘可怜的老人’听呢!”

写给怀孕的女人

钟敏:

算算你怀孕应该接近七个多月了。台北蝉声四起的时候,宝宝就要来到。你是欢喜还是焦虑呢?

在华安出生前,安爸爸和我一起去上了六个星期的“拉梅兹生产”课程。台湾疗养院——现在改称台安医院了——免费教导待产的夫妻如何以意志及呼吸来适应生产的过程。有了六星期的准备,生产那巨大的、撕裂的痛,却是我不曾想象的。在床上努力地调节呼吸,当痛楚袭上来时,我只能愤愤地想:去他的“拉梅兹”,意志哪能受得了这样的剧痛!

所以建平应该陪你进产房的。孩子是两个人的,生孩子也是两个人的事情。当医生和护士在为众多的病人跑进跑出的时候,只有丈夫能够握着你的手,陪你度过每一场阵痛的凌虐。夫妻的同舟共济,没有更好的时候。两个人先共度苦痛,苦痛之后再共享欣喜。

台疗的美国医生告诉我,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男人不愿意陪妻子进产房。有的说“生孩子是查某人的事”;有的说“受不了那样血淋淋的镜头”;更多的,是相信“见女人的血不吉利”。血淋淋的安安是用钳子夹出来的。和电视剧本不一样,我并没有立刻把他抱在胸上,眼里闪着什么幸福与慈爱的泪光。下半身经过麻醉,感觉像尸体,身心疲惫在崩溃的边缘,我对婴儿连望一眼的兴趣都提不起来。医生把刚刚割了脐带的小生命,轻轻放在安爸爸巨大的手掌中。

“他赤裸滑溜的身体跟我的手心接触的一刹那,我就开始爱他了。”华安爸爸说,很骄傲地,“别忘记,我是世界上第一个抱他的人。”

能够这样见证宇宙的蕴吐,能够这样拥抱鲜活的生命,是多厚的恩泽啊!却有男人推拒这样的特权。

还记得我喂奶的那段时候吗?把你们研究生招到隔壁会客室来上课,你们来之前,我就先喂奶。总是坐在落地窗前,远看观音山与淡水河。婴儿贪心地捧着妈妈饱满的乳房,吸着吸着,感觉妈妈的温软和心跳。我哺华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现在,看见别的母亲解衣哺乳,我还忍不住驻足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抚摸着丰满的乳房,看那婴儿满足恬适的小脸,看那母亲低头的温柔,啊,我神为之驰,真想再来一次。

有一天晚上,席慕蓉请我到中山北路的福乐去吃东西。为我叫了一大杯奶昔,我举起杯子就没有放下,咕噜咕噜灌下,杯空为止。叫来第二杯,仰头一饮而尽。再叫第三杯……席慕蓉呆呆地瞪着我,说不出话来。我很快乐,觉得自己从头到脚是一只在咀嚼的母牛,没有一寸头脑,没有一寸心思,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为生殖孕育的媒体,我变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满了幸福。

你能不能自己哺乳呢?

然后,有所谓的“坐月子”。许多中国女人,在产后的那一个月里,要在门窗封闭的屋子里禁足,禁洗澡、忌洗头等等。即使你不想这么做,你的婆婆或母亲也会坚持,是不是?

我当然不敢说“坐月子”绝对没有道理。有些中国医师也开始用西医理论来支持“坐月子”的种种,就好像有人用现代物理及建筑来支援中国的风水五行理论一样。但这些理论并不曾说服我;华安出生后两个星期,我就把他系在胸前去走观音山了。有时候,安爸爸把他绑在背上,半个月大的婴儿趴在宽厚的背上显得特别小。一路上荷锄的老农睁大了眼相问:

“啊,外国人背小孩?那个囝仔是真的还是假的?”

大胆一点的就追上来,摸摸婴儿的手,然后对伙伴宣布:“哇,是真的哩!”

产后没有几天,我就开始教课了,记得吗?淡江大学的女职员,由于有劳基法,是有产假的,女教授,却不给产假。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学校不成文的做法是,女教授生产的那段时间,必须自己找人代课,同时将薪水让出。奇怪的是,这种不人道、不合理的做法行之多年,倒也没有女教授抗议!当我提到“淡大不给女教授产假时”,一位女教授说:

“谁说没有?你可以在家休息两个月,只不过要找人代课、不支薪罢了,谁说淡大没有产假?”

唉,有这样的女教授,也难怪有这样不合理的待遇。一个愿打,一个爱挨打吧!

婆婆或许会坚持你“坐月子”;想想,在八月天的台北,一个月不洗头,大概不太好受。但是,媳妇和婆婆之间的分歧,由孩子的出生而滋长的,恐怕还不止于坐不坐月子的问题。媳妇要让宝宝趴着睡,说是比较有安全感而且头形美丽;婆婆说:“那怎么行?孩子会闷死!”媳妇要让宝宝少穿点衣服,婆婆说:“那怎么行?孩子会冻坏!”媳妇要这样,婆婆说那样;在大部分的中国家庭里,可能最后总是要听婆婆的,因为婆婆地位尊贵,因为中国男人以做“儿子”为主,做“丈夫”为次,因为初生的婴儿属于整个大家庭,是负传宗接代大任的长孙,而不单纯地属于生他的女人。

在一个西方的家庭里就比较简单。孩子的母亲有最大的权利,任何人都得尊重“生母”的权利。我的婆婆很清楚地认知:宝宝首先是我的儿子,其次才是她的孙子。对孩子的教养,她可以从旁帮忙,或是提供过来人的经验,甚至于表示不同的意见,但她最后一句话永远是:“当然,决定还是在于你做妈妈的。”

我喜欢这个方式。上一代与下一代的经验不同、观念有异,客观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中。对孩子的教养观念绝对是差异多于同意的。两代人同时争取对孩子的“主权”,冲突就避免不了。那么这个“主权”究竟应该给做母亲的,还是给做奶奶的呢?我相信母亲有天赋的权利,任何剥夺母亲生、养权利的制度都是不合生物原则的。

钟敏,我不是要你生了孩子之后去革命。不管怎么样,婆婆也是爱孙子的,这个世界,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我希望你的宝宝会在爱中出世,在爱中成长。八月,你将有忍不住的欣喜。

华安的妈妈

他的名字叫做“人”

久别

妈妈从城里回来,小男孩挣脱保姆的手,沿着花径奔跑过来,两只手臂张开像迎风的翅膀。

妈妈蹲下来,也张开双臂。两个人在怒开的金盏菊畔,拥抱。小男孩吻吻妈妈的颈子、耳朵,直起身来瞧瞧久别的妈妈,又凑近吻妈妈的鼻子、眼睛。

妈妈想起临别时安安呕心沥血的哭喊、凄惨的哀求:“妈妈——安安也要——进城去——买书——”

脸颊上还有眼泪的痕迹;这一场痛苦的久别毕竟只是前前后后六个小时。妈妈牵着嫩嫩的小手,走向家门,一边轻声问:“宝贝,妈妈不在的时候,你做了什么?”

其实不问也知道:吃午餐、玩汽车、与保姆格斗着不上厕所、到花园里去采黑草莓、骑三轮车、湿了裤子……可是这小孩平静地回答:

“我想事情。”妈妈差点噗哧笑出声来——两岁半的小孩“想事情”?偷眼看看小男孩那庄重的神色,妈妈不敢轻率,忍住笑,问他:“你想什么事情?”“嗯——”小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

妈妈一怔,停了脚步,确定自己不曾听错之后,蹲下来,凝视孩子的眼睛。

安安平静地望着妈妈,好像刚刚说了“妈我口渴”一样的寻常。

快乐

“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这是什么白痴的双重标准?为什么你公务繁忙是成功的表现,我公务繁忙就是野心太大、抛弃母职?”

咆哮了一阵之后,妈妈就背对着爸爸,不再理他。安安拎着根细细的柳枝,从草丛深处冒出来,草比人高。他看见爸爸在生火,腌好的烤肉搁在野餐桌上。他看见妈妈坐在草地上,阳光透过菩提树叶,一圈一圈摇摇晃晃地照着她的背脊。“妈妈,你在干什么?”像个老朋友似的挨过去,和妈妈肩并肩。“妈妈在——”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在想事情。”安安握着柳枝,做出钓鱼的姿态。

“想什么事情呀?”“想——”

同类推荐
  • 燃烧的雪

    燃烧的雪

    还真有点两年前朋友说的那样,她的文笔确实很棒。无论是写人生,写爱情,写风花雪月,写白云蓝天,写岁月催人,写草生木长,都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怨和忧伤,而这些哀怨和忧伤里,似乎又时刻地闪耀着坚韧的光芒。人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诗人们几乎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 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

    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

    此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学观察”,主要对当前文学界的重要问题做出探讨,并分析了一些具体的作品;第二部分为“影视评论”,对具体影视作品及相关影视现象做出了观察与思考,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为“思想管窥”,对当代知识界的话题与人物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全书试图用一种新的思想视野对当代文化进行关照,在当前语境中回应热点与前沿问题,并昭示一种新的想象与新的未来。
  • 北宋名家词选讲

    北宋名家词选讲

    当代词学宗师叶嘉莹女士力作。在风格多样的北宋名家词中,有人喜欢晏、欧的旷达,有人喜欢柳永的旖旎,有人喜欢秦观的柔婉,有人喜欢苏轼的豪放,有人喜欢周邦彦的功力。但是,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种不同的风格?你可知道如何去欣赏这种种不同的风格?叶嘉莹教授带领我们穿越时代走近作者的心灵,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领会他们藏在内心深处不肯说出来的幽约怨悱。而当我们近距离欣赏了这么多北宋名家词作之后,对词体那种难以言说的不同于诗的特色,恐怕已经有些心领神会了吧?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文学的意义

    文学的意义

    国民教育通识读本,汲取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借助22位中外学者与作家的深邃目光,透析文学经典!马尔克斯、帕慕克、米兰·昆德拉等大家原典呈现,王安忆、曹文轩、格非等专家深度解读!《文学的意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由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介绍并解读了22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家名作。
热门推荐
  • 恶魔千金在校园:校草,别抗拒!

    恶魔千金在校园:校草,别抗拒!

    作为双城出了名的小魔女,要问谁能治得了她,那就只有苏泽言了。有人请她帮忙打架,她说:“苏坏蛋回来了,我要淑女。”有人请她喝酒K歌,她说:“苏坏蛋回来了,我要看书。”有人对她说苏泽言有女朋友了,她说:“没事,那只能是我。”当她像苏泽言表白时,苏泽言却说:“我只把你当妹妹。”妹妹?没事,这打不倒唐可心:“你不喜欢我没关系,不影响我喜欢你,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喜欢我的,不是哥哥对妹妹的那种喜欢。”一次意外,唐可心深受打击,逃离了苏泽言的世界,再次回来,苏泽言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心心,还想逃去哪?”(男女主双强,现代修真,爽文,后期男主霸道总裁!甜虐都有!本书槽点多,慎入!)
  • 六门陀罗尼经

    六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

    大上海的一条马路,静静延伸着。沈莺莺,就走在路上。一个路口,一条小道黑黝黝的。而大道也因为被切割,灯光瞬间幽暗下去。沈莺莺终于舒了口气,她的手因为握得长久,而使得整个肩膀都麻木了。回头一望,走过的道路金碧辉煌,简直可以称得上绚烂了,绚烂在这里收了一个尾,留给沈莺莺一条待走的昏暗的路。不过,她在这里能够找到安全。夜正浓着,这边的小店面简陋而亲切。一个中年男人拿了一个盒饭给守在店里的中年女人吃,简直可以称为温馨了。沈莺莺暗暗地咂咂嘴。今天她经历了一件极为尴尬的事。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本书主要记录了安妮·弗兰克遇难前对密室生活和身心成长历程,首篇写于1942年6月12日,末篇写于1944年8月1日。在被压抑和恐惧气氛笼罩的密室生活中,安妮虽然有时像大人一样情绪低落,但始终心存希望。她把日记本“吉蒂”作为假想的收信人,以写信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感受。日记中既记载了安妮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母亲)的好恶、对密室内部争论的分析和对战争的看法,甚至涉及对女性社会地位问题的见解,也记述了安妮对理想爱情的憧憬与渴望、对人性与人生的深刻探索……安妮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鼓励下,逐渐独立和自主。
  •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书·艺术综合

    本书专门为艺术类考研的专业基础课考试而编写。主体部分由六部分组成,艺术基础知识与艺术史、艺术学基础理论、艺术学前沿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 大吉义神咒经

    大吉义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

    由伯兰特·罗素著的《西方哲学史(古代哲学)》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在此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
  • 锦绣萌妃

    锦绣萌妃

    十二岁的沈妙言衣衫褴褛,站在台阶上,踮起脚尖,对那位权倾朝野的妖孽国师咬耳朵:“等我长大,你若愿意娶我,我倒是也愿意送你一片锦绣河山!”她是嚣张顽劣的沈家嫡女,一朝落魄,人人喊打。他是一手遮天的当朝国师,坊市多传他祸国殃民、残酷无情,却独独对小妙言宠爱有加。而小妙言得寸进尺:“国师,把我叼回了狼窝,就要疼我宠我怜惜我!”三年后她及笄,他微笑着露出利爪和獠牙:“妙妙,狼,是吃肉的。”【男女主身心干净,1v1宠文】
  •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妻难惹

    嫡妻难惹

    【本文宅斗,爽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她本是侯府贵女,一朝变故,却落得个父死兄亡,母丧嫂故,凄惨度日的下场。本以为觅得良配,她亦是倾尽所有,助夫君成为一代枭臣。岂料良配竟是豺狼,只因他心爱之人一句不喜,他硬是将亲儿活活冻死,将她挫骨扬灰,尸骨无存。*可怜她孤魂游荡千年,幸得上天垂怜,一朝重生,她回到了十岁那年;父母安好,兄嫂和睦,她仍是侯府最贵重的嫡女,她唏嘘长叹,索性一切可以重来……*奈何,前有叔叔们觊觎侯爷之位,欲弑兄灭侄;后有婶娘堂妹们算计暗害,欺母辱嫂;更有前世豺狼纠缠不休,欲毁她清誉。*她勾唇冷笑,吃了我的,我要让你连血带肉的吐出来,敢算计我的,我定会千倍万倍地算计回去!谁敢让她一时不痛快,她便让那人痛苦一世!且看她一只千年老鬼如何守至亲,保侯府,为自己铺就一条锦绣之路。*【精彩小剧场】龙凤喜烛,洞房之夜,她一袭华贵嫁衣正对镜剪花……“夫人可是在绘为夫的小样?”“非也。”“那绘什么?”“在绘豺狼?”她巧笑嫣然,抬手便将那绘好的豺狼纸样一下一下地剪碎。简介无能,亲们请看内容,喜欢的亲们记得收藏+留言,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