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8200000016

第16章 帝国的惆怅(16)

说清这一现象的成因无疑是太费商量的事,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即达官贵人们多半是从利害关系去考虑问题的。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但这只有林则徐这样高风亮节的官员可以做到。其他人呢?对不起,恐怕是利则趋之祸则避之。这前提,则是官员与国家之间原本有利害,有祸福。匹夫们却没有。匹夫们既然原本就“无利可图”,那么,到了紧要关头,所能考虑的(如果他们真能考虑的话)也就只有一个字——义。

义,按照庞朴先生的解释,就是“宜”,也就是“理该如此”或“理所当然”,因此也是“理”,合起来就叫“义理”。实际上,前面说的那些民间人士,那些庄稼汉和读书人,之所以比某些大人物(如洪承畴)更有气节,就因为他们“认死理”。庄稼汉认的是这样一个死理:“脑袋可以不要,但膝盖是不能弯的。”读书人认的死理,则是黄道周临刑时咬破食指血书的八个字:“纲常千古,节义千秋。”正因为认死理,他们不但和外族军队斗,也和本朝皇帝争。比如明万历年间,朝中大臣(主要是那些坚持儒家正统观念的“方正之士”)就为“立储”一事和神宗皇帝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斗,坚决不许他“立爱不立长”。乌纱丢掉了,屁股打烂了,仍前仆后继不依不饶,直到最后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储君才罢休。

现在看来,这种争论实在无谓甚至无聊。长子当又怎样?次子当又怎样?凭什么就非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长子就一定聪明仁厚,利国利民吗?次子就一定昏庸暴戾,祸国殃民吗?没道理嘛!所以是“死理”。但“认死理”之所以可贵,就因为认的是“死理”。如果是“活理”(比如“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类),就没什么了不起。再说,当时他们可以认的,也只有这一条“死理”。

所以我们对于上述书呆子们(也包括同样“呆气”的其他人)的认死理,要有一个辩证的看法。“纲常”、“节义”之类的东西是必须评判和抛弃的,但在它们被认为是“天理”的时代,对这种“非理之理”的坚持本身,却是一种应该肯定的精神。也就是说,他们所认之理是不是“真理”,是一回事;他们该不该坚持,则是另一回事。这和“服从真理,修正错误”并不矛盾。服从真理的前提是“服”,然后才是“从”,即“心悦诚服”,然后“从善如流”。明知是错,仍不承认,是“文过饰非”,不叫“认死理”。明知正确,却不坚持,也不是“服从真理”,叫“随风倒”。我们推崇的“认死理”,有一个本质特征,就是那“理”必须是坚持者本人认定的,包括别人灌输而他本人又真诚地接受(比如纲常伦理)。至于这些东西是否合理,则另当别论。重要的,是精神。

不要小看这种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历尽苦难却又屹立不倒,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屡遭毁坏却又延绵不绝,原因之一就是几千年来总有人认死理。“秉笔直书”的太史公是,“执法如山”的强项令是,“倔头倔脑”不肯投降的庄稼汉是,“呆里呆气”据理力争的读书人是,宁可得罪人也要“讨个说法”的农妇秋菊,也是。其共同特点,是认准了的事,撞到南墙也不回头。这是一种使任何正派人都会肃然起敬的精神,也是一种使侵略者和专制者最后都不能不却步的精神。因为“你这边刀上的血还没有揩去,他那边又把脖子迎上来了”,你总不能无休止地杀下去吧?结果,强权政治虽能逞凶逞快于一时,最终却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或垂下自己手中滴血的屠刀。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

的确,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伊拉克之所以败得那么惨,原因之一,就因为国家和军队的精神垮了;而所向披靡的清军之所以在江南受阻,则因为那里民气尚在,精神未垮。当然,大江南北最后终于全部落入清军之手,这是因为“批判的武器”终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清廷对待南方士人态度的戏剧性转变,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康熙皇帝对汉文化有一种“难以抑止的热情”?恐怕这“热情”当中也有对前述精神的敬重吧!惺惺惜惺惺,英雄惜英雄。康熙既然是一个有精神的人,他就不会不尊重这种精神。于是有对前明忠义的表彰,典史阎应元也进了江阴的“忠义祠”。这是大度的,也是聪明的——作为一种抽象的精神,阎应元、黄道周们坚持的东西既然可以用于大明,自然也可以用于大清。

自掘坟墓是乾隆

康熙的明智,使中国历史上这个最后的王朝很快就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按照这个势头,它似乎是可以长治久安的。然而大清最后还是亡了。灭亡的原因,有外因,有内因;而在我看来,其内因之始即肇于乾隆的文字狱。也就是说,当“乾隆爷”用文字狱来屠灭书生们的意气时,大清王朝的丧钟也就悄然响起了。

这个结论当然需要论证。

前面说过,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支撑着许多民间人士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乃是一种不问恩怨(是否受了朱明王朝恩泽)只认死理(忠孝节义和华夷之辨)的精神,这才拼了命来维护那其实并不怎么样的南明小朝廷。所以,大清王朝如果也想拥有这样一批忠贞之士,就先得保住那认死理的精神。可惜,乾隆他们却只要“死理”(忠孝节义),不要“认死理”。结果,不到一百年,忧国忧民的有志之士就认准了另一个道理:只有推翻清王朝,才能救中国。乾隆的文字狱并没有能够扼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反倒为自己挖好了坟墓。

可见,只要“死理”,不要“认死理”,那就连“死理”也保不住。认死理是什么?首先是“认”,即本人认可;其次是“死”,即始终坚持;第三是“理”,即自圆其说。自己认可,就不能强迫;始终坚持,就不能压迫;自圆其说,就不能逼迫。这就要求社会有相对自由的空间,以保证读书人有相对独立的人格。为什么这里要说读书人呢?因为读书人最有可能认死理,是认死理的代表人物和带头人。读书人的特征是“知书达理”。知书,就有了“认”;达理,就有了“理”。而且,由于读了点书,知道些故事,明白些事理,便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虽然事实上并不一定),这就有了“坚持”(死)。所以读书人多半有些呆气,叫“书呆子”,而呆气也叫“书生气”。书呆子者,因读书(有知识)而傻呆(认死理)之谓也。不过,不呆的人,是不会认死理的。读书人又叫书呆子,说明他们最爱认死理。

读书人呆气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关心政治,议论朝政,以为这“天下兴亡”,他们这些“匹夫”当真“有责”。这也是有原因和传统的。第一,读书人原本是“士”,而士人至少自春秋战国起便以天下为己任。第二,在实行文官制度的朝代,做官的基本上都是读过书的人。这就使读书人认为,他们关心国家大事,不但理所当然,而且责无旁贷。所以,但凡国家有事,他们就要出来插一嘴。严重一点的如东林党人,还要定期组织了沙龙(每月一次,每次三日)来说三道四。

这着实让人讨厌,但并不可怕。其实读书人除了认死理以外,也没别的能耐,你让他认就是。他说得不对,你可以不听,何必不让他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因此在那些实行开明专制的朝代,只要不指名道姓地骂皇帝,言论还有相对的自由,书生意气也就一脉相承,不曾断了香火。到了国家危亡的时候,这些呆子还会本着不问恩怨只认死理的精神挺身而出共赴国难。即便抵挡不住那“武器的批判”,至少也能振奋人心,不至于消弭了士气。

然而乾隆却容不得这些,他要让所有的人都闭嘴。这倒也做到了。于是清代便只有乾嘉学派没有东林党人,但同时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读书人有什么呢?不就是读和说,以及与读和说相关的“想”吗?你现在不让他说,他的魂就去了一半。不能说,即等于不能想,他的魂,就又去了一半。剩下的,便只有“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了。所以我说,文字狱兴,读书人亡;乾隆皇帝万寿无疆,书生意气命若游丝。

没有了又怎么样呢?直接结果是:东林书院被毁(时在天启六年四月,即公元1626年)后不到二十年,大明王朝就呜呼哀哉了。不过明王朝的政策,还只是消灭肉体;乾隆爷的政策,却是要阉割灵魂。因此有明一代,尽管自太祖洪武年间起就有毁灭书院残害士人的记录(就连张居正都干过此事),读书人的那股书呆子气却没有被消灭。非但没有被消灭,反倒越来越猖狂。因为书生意气的特点就是认死理,自然是你越打他的屁股他越犟。这才有拿鸡蛋往石头上撞的反清义举(这也是历史开的一个大玩笑)。清末则不然。革命党起义、袁世凯逼宫的时候,有没有史可法,有没有黄道周,有没有阎应元呢?好像没有。

这一点都不奇怪。当整个社会都万马齐喑,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大家都不再议论朝政时,这个政权的兴亡也就没有人上心了。到时候,你想有人出来帮一把,对不起,没门!

何况想帮也帮不上,因为魂没有了,不计后果只认死理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上,没有了独立思考,就只有人云亦云;没有了书生意气,就只有奴颜媚骨;所有人都不敢讲真话,就只好说假话。鸦片战争期间,清军前方将帅几乎没有一个不撒谎,没有一个不谎报军情,道光皇帝就在一片谎言之中进行决策(请参看拙撰《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这样的军队,岂有不败之理?这样的国家,又岂有不亡之理?

更何况乾隆皇帝可以不让人们说话,却没法不让人们读书。有人读书,就有人认理,还会有人认死理。如果这个认死理的是曾国藩,就算他运气;如果是孙中山,那他可就倒了霉。当然,宣统、隆裕们的不幸,恰是我们民族的大幸——那个专制王朝终于垮台了,那个维持了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也终于垮台了。

礼失求诸野

说到曾国藩,就觉得话还可以再说下去。

曾国藩是清王朝的救星。我们知道,金田起义以后,太平军一路高歌猛进,所向披靡,打得清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直到他们碰上曾国藩这个钉子。可以这么说,没有曾国藩,清王朝和中国的历史真不知会如何改写(不过可以肯定,洪秀全如果成功,那一定是第二个朱元璋)。曾国藩之于清,其功劳和贡献均远胜于史可法之于明。

这就奇怪!按照前面的说法,这个时候,不是应该没有什么读书人来帮忙了吗?怎么又冒出了一个曾国藩呢?

也只能用孔子的话来解释:礼失求诸野。

曾国藩是湖南人。湖南这地方,古时属于“荆蛮”,又叫“三苗”,历来就是一片蛮荒之地。清代以前,除东汉出了个蔡伦(耒阳),唐代出了个欧阳询(长沙),北宋出了个周敦颐(道县)以外,文化方面几乎乏善可陈。隋唐开科取士三百年,湖南举人进京赶考每不及第,被称作“天荒解”。后来好不容易有个名叫刘蜕的长沙人在唐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考中进士,才算破了天荒。以后几百年,“湖南人物,罕见史传”,直到明末清初出了王船山(王夫之)。衡阳人王夫之和浙江余姚人黄宗羲、江苏昆山人顾炎武一样,也曾起义抗清。兵败之后,伏处深山,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垂四十年,最后“完发以终”(始终没有剃掉头发改着清人服饰)。荒僻蛮野的湖南,开始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

但湖南真正让人刮目相看,却是在晚清咸丰、同治之后。从此,中国就进入了一个“湖南人的时代”。陶澍(安化)、魏源(邵阳)是第一拨,曾国藩(湘乡)、左宗棠(湘阴)、胡林翼(益阳)、郭嵩焘(湘阴)是第二拨,谭嗣同(浏阳)、唐才常(浏阳)又是一拨,黄兴(长沙)、蔡锷(邵阳)、宋教仁(桃源)、陈天华(新化)又是一拨,然后是毛泽东(湘潭)、***(宁乡)、彭德怀(湘潭)、贺龙(桑植)、罗荣桓(衡东)、任弼时(湘阴)、李立三(醴陵),正所谓“湘省士风,云兴雷震,咸同以还,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杨昌济先生语)。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3)

这些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湖南人,观念不同,主张不同,归属也不同,但都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叫“霸蛮”。曾国藩一介儒生,却领兵出征,屡败屡战,是霸蛮;谭嗣同本可流亡海外,却宁愿选择牺牲自己以唤醒国人,是霸蛮;蔡松坡以弱抗强,率两千子弟兵和十万袁军死战,是霸蛮;毛泽东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深入不毛,扭转乾坤,也是霸蛮。就连王船山居瑶洞四十余年,写成等身著作,没有霸蛮的精神怕也不行。总之湖南人的精神就是霸蛮。听听湖南人的口号就知道,“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是霸蛮;“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也是。

什么是“霸蛮”?就是一件事,大家都说不能做,或不可能,他偏要做,而且把它做成。可见“霸蛮”也就是“认死理”,或以“认死理”为前提,只不过不光是“认”,还要“做”。这也是湘省士人的一大特点——不仅“坐而论道”,还要“身体力行”。

同类推荐
  • 沧浪:绝代小姐傲江湖

    沧浪:绝代小姐傲江湖

    西陵下出道七年的巅峰之作!《仙路烟尘》作者管平潮赞曰:简丽朗烈,已具名家峥嵘!著名评论家韩云波评曰:似高山流水,似空谷回响,有余音绕梁之效!前六卷为《沧浪》,第七卷为《沧浪》前传《天下无香》。两部小说均已出版,此为精改版。【唯美情侠】
  • 最牛锦衣卫

    最牛锦衣卫

    【新书《爆笑酒楼》上传,求收藏推荐打赏!!!】挥墨泼毫,写不出繁华散尽梦依旧。刀曰绣春,斩不断众生多情恩怨仇。孤楼远望,醉看一缕风月,红颜舞,两分寂寞,三分柔情,五分苦寒锁千秋。长歌送晚,戏说十里黄昏,笑天下,谁人知我,踏破江河,七尺青锋荡九州。大明弘治末年。一位才子不爱吟诗作赋,却擅巡查缉捕,只身入锦衣,手藏绣春刀,破获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以刑名入手,步步高登,立于朝堂。随着一名锦衣卫子弟,再现明王朝那波诡云谲的朝堂之争。文官说他是士林败类,锦衣卫说他是武夫骄傲。可是不着调的正德皇帝却........QQ群:292752417入群需验证
  • 冰川王朝

    冰川王朝

    十万年后,冰川降临的世界,九大文明各擅胜场,同台竞技。继承往圣先贤的绝学,开创一个新的文明纪元。苍茫世界,谁将笑到最后?落阳天下,谁将主宰沉浮?然而若能一生逍遥,谁愿挑起大梁?若能永为凡人,谁愿做英雄豪杰?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因此这也是一部众生皆苦的故事。
  •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女权世界之大男当嫁

    群:586998980现代AI工程师猝死,魂穿大周朝。这是一个女权世界,三国鼎立。白子玉初到异世界,刚满十六岁,要出嫁了!出嫁?神马情况?喂,那个导演,这穿越剧本明显不对啊!这里是男频,是不是拿错了?难道不应该是让我娶一个,啊不,是至少娶一个公主吗?什么?没拿错剧本?是真的要让我出嫁?呵,笑话……这根本就不是男主角该有的戏码!……大周朝,女大将军府邸,内外一片喜庆。白子玉憋屈,咆哮道:“开什么玩笑?我可是正儿八经的纯爷们!怎么可能嫁给你一个女人?!”云无忧好奇道:“郎君不似一般男子,某甚是喜欢……”“???”白子玉一脸懵逼。
  • 刺客

    刺客

    刺客与刺杀,永远是中外历史上最为触目惊心的一页。刺客这一神秘、古老而现代的另类群体,完全可当作人类几千年历史的一个断面,更可视为一部部“英雄时代”的挽歌。本书正是阐述了“刺客”这一历史断面上的终极职业与英雄文化。
热门推荐
  • 魔王的人间日常

    魔王的人间日常

    魔王拉瓦萨因魔王进阶考核不及格被派人间生活,从此他过上了“幸福的”初中生活……然后中考……
  • 重生之前妻逆袭

    重生之前妻逆袭

    简介:王牌特工魅蝶死后重生却不想再次遇到前世素未谋面的死敌,还被迫和他隐婚,而她的作用只是一个棋子,而且是一颗必死的棋子,暗杀、嫁祸、车祸、爆炸,不断的有人想至她与死地,而他只负责冷眼旁观,不断的将她推到风口浪尖上。可那又如何,游刃有余之余,她还可以乘机报复利用一下,想要自己为他卖命,他就得付出相同的代价。与虎谋皮,斗智斗勇看谁才算是最后的赢家!!!!!
  • 阿兮兰庭清苑的绝地反击

    阿兮兰庭清苑的绝地反击

    本文讲述一位出身豪门的千金,为了彻底脱离家族掌控而获得人生真正自由的故事。她通过三年不断努力,在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遇到挫折也遇到真心......
  • 你靠什么打动世界

    你靠什么打动世界

    比尔·盖茨根据自己创业过程中与最好、最杰出的员工相处的经验,归纳出一个优秀员工所应该具备的特征,如:拥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积极的心态和火热的激情,善于动脑思考和高效行动,善于抓住机会、创造机会,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关注公司的发展态势,能将自己融入到团队中,并懂得从竞争对手那里取经等。当然,一个优秀的员工还要具备一些不可或缺的职场品质,如责任心、忠诚、诚信、勤奋、节俭、敬业等。
  • 偷心恋人(全本)

    偷心恋人(全本)

    男主:司少卿女主:宋词六年前,他被爱了七年的女友当众侮辱抛弃。六年后,他邪佞乖戾,撒下漫天情网只为偷取前女友妹妹的心❤。他的游戏规则就是:当你无法自拔地深爱他时,就是你被抛弃的时刻。六年前,她成了孤儿,但她依然独立自强。六年后,她被司少卿设计,她身边所有的事都变了,青梅竹马的朋友消失,同窗四年的室友兼死党与她见面却不相识。读了四年的A大也没了她的档案,没有校友认她。每个人都在告诉她,她是司少卿的爱人,在一起三年的爱人。每件事都在让她相信她真的就是司少卿的爱人,直到有一天她真的爱上了他并怀了他的孩子,他却冷冷地告诉她:游戏结束了。他对她演戏,演的深情款款,他与她亲热,吻得逼真而动情。直到有一天她知道真相离他而去,仅是一个一年之后,他无法相信地看着她跟别的男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他无法接受她把关于他所有的记忆都抹除的事实,再次,他满脸含笑地闯进她平静的生活中……《撒旦的恋人》完本加番外《奉子成婚》楚天VS徐若熙他是魅城暗地里的领主,她是楚城领主的掌上明珠,一个桀骜强势,一个本性纯真,两人却因不为外人道的可耻原因发生了关系有了孩子,于是,奉子成婚。婚后,他美女左拥右抱,她茕茕孑立一日更胜一日地思念自己的恋人。终于当他第无数次拥着美人从她身边经过时,她甩手递出一纸离婚协议,忍了三年的无爱婚姻宣告破裂。他随手推开怀里的美人单手挑起若熙纤小的下颚,笑意沉沉,轻言快语,“离婚?好!明天我就娶她进门。”她不可思议地顺着他的眸光望过去,美人脸上一片受宠若惊,她冷笑,心里没来由痛到无以复加,但脸上的笑意更加深浓。这笑成了楚天心上的一根刺,眼一沉,离婚协议顷刻间化作漫天飞舞的纸屑。http://m.wkkk.net/a/182865/
  • 九龙玄帝

    九龙玄帝

    新书已发《我为一世魔主》,求诸位支持。 “师父,长大了,我要娶你。”“嗯?”“我要每天陪师父说话,不让师父一个人。”“师徒,怎可相爱。”“我不管,我就要娶师父。”长大了,他似忘了对白洛水的誓言,为了‘姐姐’瑶止,踏宫抢亲,鏖战八方。可血战之中,救他的是师,害他的却是瑶止。十年后,铁血再归,凭谁问,卷土不能重来!?金戈铁马,踏九霄,万里江山,除瑶名!这一世称帝,我只为你这不该辜负之人!————通俗版:真圣强者重生归来,与一九首妖龙携手,碾压一切,再踏巅峰的故事。
  • 冰貉魔法师

    冰貉魔法师

    【萌兽多多】+【美男多多】她是身负精神系异能的第一杀手,因为背叛师门,最终死在一道闪电之下。摇身一变,她成了嚣张跋扈,恶名远扬的百里二小姐,却无端端躺枪在一场行刺公主的乌龙之下。除了美貌,她兼顾天下所有缺点,腹黑,懒散,猥琐,下毒。是谁说高手一定要有风度?想打架?没问题!是你单挑我们,还是我们群殴你?想提亲?没问题,出门左转,聘礼留下。某女:没事别找我,就当我死了。有事?把事解决完还是别找我,就当我死了。你说啥?宝贝?啥?值很多钱?刚谁说我死了,我neng死他!
  • 纯色的沙拉(爱情罐头条形码)

    纯色的沙拉(爱情罐头条形码)

    百分之百少女恋爱小说,爱的悸动暖伤青春,青春情感纯而又纯,勇敢的回忆本身就是一部岁月的童话。捕捉爱的心动,我们每个阅读者,都在做着自己的柏拉图。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失落失衡的女孩颓废的心态,以及恋人之间爱恨交加恩怨并存的感情矛盾纠葛,是这本小说的作者所要传达给每一位现代读者的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尽的永恒话题。
  • 溪风絮语

    溪风絮语

    马慧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发现了美的挣扎,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文学作品。遮住作者的名字,不管她的身份,读者仍喜欢她的作品,这就是一个作家。
  • 吕雉:后宫天下

    吕雉:后宫天下

    我原本只是项羽身边一个侍妾,对于项羽,我投入全身心的爱意。直到一个名叫虞姬的女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甚至改变了我的一生。一个无名无分的侍妾如何一步一步攀上权欲的高峰,在后宫中摇曳生姿最后坐上汉朝第一太后的位置……(不予正史,不符野史,纯属虚构)QQ群:5687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