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某大院正屋内 夜 内
刘恶一手举着一碗热酒大口地喝着,另一只手拿着一只羊腿歪着头啃着。
郑命走了进来:大哥,什么事?
刘恶:老二啊,累了一天了,来来来,喝点酒,吃点肉。
郑命:谢谢大哥。
郑命坐下:端起酒碗大口喝着,又抓起一块羊肉塞到嘴里。
刘恶:老二啊,我们今天在这儿好好歇一夜,明天一早咱们就走。
郑命大口嚼着:是,大哥。
刘恶:这些日子真倒霉,兄弟们被官兵杀的越来越少了。走,出去杀几个人除除晦气。
刘恶和郑命恶狠狠地向屋门外走去。
8-2某大院 夜 外
马童揪了一下李耳的衣襟:李耳哥,不要再说话了,这些强盗已经杀红了眼了。
李耳看了一眼马童没有说话。
马童:李耳哥,你还有好多大事要做,这样死了不值得。
李耳点了点头。
刘恶和郑命从屋中走了出来,走到百姓们面前。
刘恶看了看坐在地上的百姓。
刘恶:从前排第一个起按顺序一个一个砍,来,我先砍第一个。
两个强盗将前排第一个身体瘦长的年轻人揪了出来,拖到火堆前按倒在地,年轻人拼命叫喊挣扎着。
刘恶从一个强盗手中拿过一把长剑,手起剑落,年轻人的人头被砍落在地。
强盗们发出一片叫好声:好剑,好剑。
李耳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刘恶把长剑向一个强盗手中一扔,对郑命说:二弟,你们砍吧,砍他个痛快。
刘恶向屋内走去。
8-3 院内厨房 夜 内
做饭的男子站在厨房里看着院内:就该到李耳了,怎么办?怎么办?我不能看着我的恩人就这么死了。不行,我要想办法。对,拖延时间,只有拖延时间才有一丝希望。
8-4 院内 夜 外
郑命阴险地看了看李耳:该第五个了。
一个穿着破袄的青年被拖了出来,郑命举起长剑刚要向下砍,做饭男子端着一碗热酒,拿着一只羊腿走了过来。
做饭男子:大爷,大爷,您先歇歇,别累着,您先喝点酒,吃点肉,吃完再杀也不迟。
郑命看了看做饭男子,又看了看热气腾腾的酒和香喷喷的肉。
郑命:你小子倒懂事。
郑命端起酒一饮而尽,拿起羊腿大口啃着,吃了几大口,把羊腿往地上一扔。
郑命:好了,老子还没杀过瘾,再杀他几个。
李耳坐在地上对马童说:马童,我若今天命绝于此,你要能活着出去给我爷爷和家里送个信,还有宸一。
马童流着泪:李耳哥,你不会死的,上天会保佑你的。
郑命:把第七个给我拖出来。
第七个百姓被拉到火堆前按倒在地。
做饭男子端着一碗热酒和一只羊腿又跑了过来:大爷天气冷,您再喝一碗酒,吃点肉吧。
郑命眼中疑惑地看了看做饭男子:嗯。
郑命端起碗一饮而尽,举起长剑又将一个百姓砍死。
郑命拿着血淋淋的长剑,恶狠狠地看着李耳,用长剑向李耳一指,来人把他给我拉出来,两名强盗向李耳扑去。
站在一旁的做饭男子手持托盘,盘内放着一只羊腿。
做饭男子满脸焦急大喊一声:等一等!
两名强盗停下了脚步。
郑命转过头对着做饭男子:你要干什么?
做饭男子:大爷,大爷,您太累了,还是先吃只羊腿再杀吧!
做饭男子边说边将托盘递到郑命面前。
郑命瞪着眼睛怀疑地看着做饭男子。
郑命:一到要杀人时你就让我又吃又喝,你到底安的什么心?
做饭男子:大爷,我就是觉得您太辛苦了,想让您吃点东西歇歇。
刘恶从屋中走出:二弟呀,杀了几个了?
郑命转身:大哥,已经杀了七个了。
刘恶:好了,别杀了,剩下的还要留着做人质呢。
郑命斜眼看了看李耳:大哥,再杀一个,反正人质也不差一个两个的。
刘恶:七个够了,这是个吉利数,咱们兄弟原本就七人,现在正好杀了七个,吉利、真吉利呀,哈哈哈……。
郑命:大哥,这……。
刘恶一瞪眼:怎么了,杀红眼了,说不让你杀你就别杀了。
郑命:是,大哥。
郑命转头看了看李耳:今天暂且放过你。
一旁的做饭男子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刘恶:时候不早了,让弟兄们都休息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呢。
郑命:是,大哥。
刘恶说完转身向屋内走去。
8-5 某院落厨房 夜 内
做饭男子看着院外焦急地自语:怎么办?怎么办?
忽然眼前产生幻觉,看到李耳遍体鳞伤,嘴里一股鲜血向外流出,血肉模糊。
(幻觉结束)
做饭男子使劲地打了一个冷颤自语:不行,我必须马上去救恩人,天亮了就来不及了。
做饭男子蹑手蹑脚地走出了房门。
8-6 某院落 夜 外
夜寂静的可怕,只有呼呼的冷风在不停地刮着,院内两堆大火,火苗慢慢地减弱,强盗们横七竖八地坐靠在地上,郑命左手握着长剑,右手拖着下巴坐在火堆旁闭着眼睛打盹。东墙下坐着的百姓们也都闭着眼打着盹睡着了。
李耳与马童小声的说着话。
马童:李耳哥,好悬啊,要不是那个做饭的人让那个强盗吃肉、喝酒拖延了时间,恐怕你就被杀了。
李耳:人之生死自有其定数。
马童:李耳哥,现在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坐在这里等死啊。
做饭的男子蹑手蹑脚地走出了厨房门,从一个强盗身边捡起一把长剑,向李耳走来。
李耳对马童:嘘,别说话。
做饭男子走到李耳身边,去解绑着李耳的绳子。
李耳:你为什么救我?
做饭男子向李耳做了个手势,示意不要说话。
李耳:你是谁?
做饭男子:恩人,您不记得我了?
李耳:你是?
做饭男子:我是伍显啊。
李耳:伍显……?
做饭男子:我是你小时候救过的那个小乞丐啊。
李耳忽然想起:你就是那个叫伍显的小乞丐,你怎么到这来了?
伍显:来不及说了,恩人,赶快跑吧。
坐靠在火边睡觉的郑命身体晃了一下,头向下一栽,睁开了眼,抬起头正看到伍显在给李耳解绳子。
郑命大喊:你要干什么?
伍显:恩人,赶快走。
伍显手提着长剑一个箭步来到郑命身前举起长剑向郑命砍去。
郑命还没来的急反应,伍显长剑已到。
郑命大喊:不好了,有……
郑命话没说完被伍显一剑将郑命刺死。
众强盗纷纷惊醒:不好了,有刺客。
强盗们向伍显冲了过来。
伍显大喊:乡亲们快跑啊!
伍显与强盗们打了起来。
众百姓纷纷地站起向院外跑去,边跑边喊:快跑吧,不跑就没命了。
刘恶从屋中手提长剑窜了出来大喊:杀,把他们都给我杀光。
众百姓被强盗砍得死的死,伤的伤。
慌乱中马童拉着李耳:李耳哥,快,快翻墙出去。
马童使劲地将李耳托上院墙,李耳从院墙上跳了下去,马童也随后跳出了院墙。
8-7 院外柴草堆,夜 外
院墙外是两大堆柴草,李耳和马童先后掉进柴草堆被埋了起来。
李耳和马童躲在柴草堆里,院内不断地传来厮杀叫喊声。
马童:李耳哥,咱们快跑吧。
李耳:不,现在出去就是白白送死,我们就呆在这里。
8-8 某院落 黎明 外
刘恶带领强盗看着被杀的百姓。
有的强盗在百姓的尸体上踢了踢:没活的了。
刘恶:弟兄们,走。
刘恶带着强盗们向院外走去。
8-9院外柴草堆 晨 外
李耳和马童躲藏在柴草堆里。
马童:李耳哥,外面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咱们出去吧。
李耳向外听了听:好吧。
李耳和马童悄悄地爬出了柴草堆。
马童:李耳哥,你在这儿呆着别动,我先出去看看。
李耳:你小心点啊。
马童慢慢地走出柴草堆,悄悄走到院门前向院里望了望。转身叫:李耳哥,出来吧。
李耳走了过来。
8-10 某院落院内 晨 外
李耳和马童走进院内,院内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尸体,遍地是血,院内一个人也没有。
马童来到李耳面前:李耳哥,强盗们都走了,院内一个人也没有。
李耳看着百姓的尸体:这些无辜百姓死的太惨了。
马童:李耳哥,李耳哥,我在院里找了一遍,没有看见昨夜救咱们的那个叫伍显的尸体,看来他没有死。
李耳:善者自有善报。马童,我们走。
8-11 路上 日 外
天空晴朗,雪正在融化。
李耳和马童走在路上。
马童:李耳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马车也没了。
李耳:没马车我们就走着去太乙山。
马童忽然一拍脑袋:对了,李耳哥,我们的包袱还在落平镇那个客栈呢,那天强盗来了,我们走的仓促,忘了拿了,我们回客栈看一看还在不在。
李耳:好吧。
8-12 落平镇客栈 日 外
李耳和马童走进客栈,店伙计迎了出来。
店伙计:二位客官,你们可回来了,没出什么事吧?
马童叹了口气:唉,一言难尽啊,我们房间的包袱还在吗?
店伙计:在,在,就在房间里呢。
店伙计引领李耳和马童向房间走去。
店伙计边走边说:那天强盗来,我和客人都跑了,今早才回来,听说那些强盗今晨被官兵全部给杀了,为首的那个强盗头子叫刘什么恶的,脑袋也被砍了。
马童惊喜地说:真的?活该,这些强盗就应该千刀万剐。
8-13 落平镇客栈房间 日 内
店伙计推开门,李耳和马童走了进来。
店伙计:二位客官休息休息吧,有事招呼小的就是了。
店伙计转身退出。
包袱在床头上放着,马童走到床头打开包袱。
马童:李耳哥,什么东西也没少。
李耳沉思着没说话。
马童:李耳哥,去太乙山还有很远的路,不如我们买辆马车吧。
李耳:你看着办吧。
马童:李耳哥,你在这儿等着,我出去看看哪儿有卖马车的。
李耳点了点头。
马童转身向门外走。
8-14路上 日 外
马童赶着马车,李耳坐在车内,马车在路上颠簸前行。
马童:李耳哥,这次多亏那个伍显相救。那伍显说你小时候救过他,你是他的恩人,看来人还是要多做善事啊,要没有李耳哥小时的一念之善,就不会有今日伍显的舍命相救,李耳哥我以后一定要多做善事。
李耳笑了笑:行善之人,善缘于自然,是无求回报的,欲求回报的善非真善也。
马童沉思着点了点头:李耳哥,我明白了。
8-15曲仁里金和酒坊 日 内
孟兰坐在屋内做着针线活,金和在屋内搬着酒缸。
孟兰叹了口气:宸一这孩子去她舅舅家这么多年了,也该回来了吧,都这么大了,该给她找个婆家了。
金和:她那性格你还不知道,自从李耳和婷阳成亲后,她一走就这么多年,看来她还是忘不了李耳。
孟兰:现在家里也没什么活,我看你是不是去她舅舅家把孩子接回来。
金和:接回来干吗?她回来心里更难受,还不如让她在她舅家呆着呢。
孟兰:长期在她舅家也不是事,姑娘大了,再不找婆家就会把孩子给耽误了。
金和:我说孩子他娘你就别瞎操心了,我看她这一辈子是不会嫁人了。
孟兰:你胡说什么?
门外传来宸一的声音:爹,娘,我回来了。
孟兰惊喜地放下手中的针线:宸一,是宸一,我女儿回来了。
宸一推门进屋,爹,娘,我回来了。
孟兰走向前一把将宸一抱入怀中流着眼泪:孩子,你可回来了,刚才我和你爹还念叨你呢,可真把娘想死了。
8-16 鲁国曲阜城门外 黄昏 外
城门外人来人往,进进出出,城门上方刻着两个大字“曲阜”。
马童赶着马车向城门驶来。
马童:李耳哥,鲁国的曲阜到了。
李耳掀起车帘向城门口看了看:马童,进城吧,今晚咱们就住在曲阜城。
马车穿过城门洞向城内走去。
8-17曲阜城街道上 黄昏 外
街道两旁店铺整齐,店铺里的货物摆放的井井有条,店主们彬彬有礼地迎接着顾客,路上行人的衣着虽不华丽,但都干干净净。
路上每个人脸上都挂着轻松的微笑,人与人相见时都拱手施礼。
李耳的马车行驶在街道上,李耳左右看着。
李耳感慨自语:都说鲁国是礼仪之邦,看来是名不虚传啊。
马童:李耳哥,咱们去哪儿?
李耳:先顺着街道向前,路上看哪儿有客栈。
突然一辆马车从侧面一个巷子里冲出,马车夫惊慌地大喊:快让开,快让开。
马车与马童的马车撞到一起。
马童吓得脸色大变。
马童向对面马车大喊:你怎么搞的?
马车夫气势汹汹地大喊:谁的破马车?敢冲撞司徒的车,你吃罪得起吗?
马童大怒:明明是你撞了我的马车,你怎么还这般无礼?
马车夫:你这个外乡人,你没长眼呀?
马车夫举起手中的马鞭就要抽向马童。
车内发出一声细细而浑厚的童声:不得无理,还不把鞭子放下。
车帘掀起,走出一个浓眉大眼,高高的个子,皮肤白白净净约十几岁的小男孩,小男孩下了马车,走到李耳马车前躬身施礼。
小男孩:对不起,对不起。是我的马车冲撞了你们,万望恕罪。
李耳从车上下来,看了看对面的小男孩。
小男孩同时也看了看李耳,两个人同时露出惊异之色,两个人相视许久。
李耳:小公子,没事,没事,是我们道路不熟,挡了你们的路。
小男孩:您太客气了。
小男孩转身对马车夫说:快把马车拉到路旁,让这位公子先行。
马车夫将马车拉到路旁。
李耳双手抱拳:那就谢谢小公子了,后会有期。
小男孩:公子慢走,后会有期。
李耳上了马车,马车向前驶去。
李耳不时地回头向后看,小男孩还站在路中,愣愣地看着李耳马车的背影,向马车招着手。
李耳自语:这个孩子真有礼貌!
马童:刚才那个赶车的人像恶鬼一样,真不懂礼数,这地方哪儿是什么礼仪之邦呢?
李耳:不得胡言,还是尊礼者居多啊!
8-18 圣会客栈门前 黄昏 外
一座院落,门口挂着一个黄布做成的幌子,幌子上竖着写着四个大字“圣会客栈”。
李耳坐的马车来到客栈门口,李耳和马童下了车。
马童:今晚咱们就住在这个客栈吧。
李耳点了点头,向客栈对面望去。客栈斜对面有一座大宅院,宅院十分气派,院门上一块大匾,匾上刻着三个大字“司徒府”。
马童:李耳哥,咱们进去吧。
李耳和马童走进客栈。
8-19 圣会客栈屋内 黄昏 内
李耳手拿竹简半靠在床边看着,马童仰面躺在床上。
马童:李耳哥,说也怪了,刚才的车夫那么没礼貌,而那个小男孩儿又那么有礼貌,这是为什么呢,真想不明白。
李耳端着书简抬头看了看马童:人性虽同,而人遇不同。
马童:人性虽同,人遇不同。李耳哥,我想不明白,你给我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李耳:人的本性都是相同的,但由于生存环境以及受学识程度不同,所以人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都是后天因素所致,也就出现了无礼的车夫与有礼的孩童,你明白了吗?
马童点了点头:李耳哥,你知识真多,我明白了。
忽然外面人声嘈杂,隐隐地传来哭嚎之声,马童翻身坐起。
马童:外面出了什么事?李耳哥,我出去看看去。
李耳:别乱走,我们出门在外,一切都应多注意才是。
马童:李耳哥,没事,你不是说鲁国是礼仪之邦吗,我出去看看不会有事的。
李耳:好吧,多加注意,快去快回。
马童:放心吧,李耳哥。
马童向门外走去。
8-20 司徒府门前 黄昏 外
司徒府门外停着辆马车,门前围着很多人指指点点的,府内隐隐传来哭声。
马童走到人群中伸头向府门里看。
身边一个老者和一个年轻人正在说话。
老者:这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年轻人:可不是吗。
马童:老人家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是谁死了?
老者看了看马童:你是外乡人吧?!你有所不知,司徒夫人昨晚病故,明天就要出殡了。
老者用手向府门前停着的马车一指:这不,刚从城南请来我们曲阜的孔丘,安排明天葬礼的事呢。
马童:老人家,孔丘是谁啊?
老者:怎么你连孔丘都不知道,这个人别看他年纪刚十几岁,很有学识。他八岁时鲁君亲自召见,对他讲的礼法大为赞赏,我们曲阜凡是有礼仪方面的大事,以及红白喜事都找他来办。
马童哈哈大笑:只有十几岁就能安排葬礼,这可能吗?我看你们鲁国真是没人了。
老者瞪了马童一眼。
府门内出来几个家人向围观的人高喊:别看了,别看了,都回去吧,这有什么好看的。
众人三三两两地散去。
8-21 圣会客栈屋 黄昏 内
马童坐在床上:李耳哥,你说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主持葬礼这可能吗?
李耳:鲁国是一个人才聚集之地,这事情怎么不可能呢?
8-22 圣会客栈院 黄昏 外
几个穿着考究的人走进客栈,中间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一高个子大喊:李管事在吗?
客栈管事走了出来:哎呀,是刘总管啊,您有什么吩咐?
刘总管:李管事,明天司徒夫人要举行葬礼,按规矩主葬人今晚不能住在府内,你找一个最好的房间让主葬人住下。
李管事:好,好,我来安排,请问刘总管,哪一个是主葬人呢?
刘总管用手一指身边的孩子:就是这位先生。
小男孩向李掌柜深施一礼:有劳李管事了。
李管事愣了一下:他是主葬人?
刘总管:怎么?你不认识,他就是孔丘啊。
李管事:听说过,听说过。可就是没见过,今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啊。
李管事抱拳向孔丘施礼。
孔丘:您客气了。
刘总管:李管事,赶快安排房吧。
李管事:好,好,就安排在北边上屋吧!
8-23 圣会客栈院 晚 外
一轮明月照在院中,李耳从屋里走到院内,抬头望着天空的明月。
忽然北屋的房门开了,孔丘从屋里走了出来.
李耳转身看着孔丘,孔丘同时也看见了李耳。
两人相对而视。
画外音:公元前536年初春,影响中国历史长达2500之久的两位伟大的圣人,一个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鲁国的曲阜不期而遇了。(画外音结束)
孔丘:是您?刚才在路上马车冲撞多有失礼。
孔丘抱拳向李耳深鞠一躬。
李耳:是你啊?不要紧,你小小年纪如此懂礼数,真是难得啊。
孔丘:礼乃为人之本,行事之准则,人若无礼,怎能立于天地之间?
李耳:你年纪虽小,但出言不凡,请问你是那里人?
孔丘:我乃本地人士,姓孔名丘,字仲尼,请问公子你是哪里人?尊姓大名?
李耳:我是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的李耳。
孔丘一愣:您是李耳?就是智退贼兵的李耳先生?
李耳:是的,你怎么知道我呢?
孔丘:我们鲁国人都知道您,而且很佩服您。与您相见实在是我的荣幸啊。
李耳一笑:言过了,言过了。
孔丘:请问李耳先生,来鲁国有何事啊?
李耳:噢,准备去太乙山,途经此地。
孔丘想了想:今日即遇先生,我有一事相约,不知先生方便否?
李耳:你太客气了,什么事?说吧!
孔丘:明天我准备在城外巷党主持一个大的葬礼,能不能邀您同往?
李耳想了想:好吧。
孔丘向李耳抱拳施礼:那就耽阁先生时间了。
李耳:不用客气,早些休息去吧!
孔丘:先生也早些休息,明早见。
孔丘转身向屋中走去。
李耳看着孔丘的背影,点了点头。
李耳自语:此人气度非凡,有大智慧,将来定能成大器。
8-24 曲阜城外巷党大路上 日 外
大路上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路上一只送殡的队伍前行着。许多人穿着白衣,戴着白帽,腰扎麻绳,手中捧着陶罐,陶碗、陶人、陶马的陪葬品。再后面跟着一只吹吹打打的乐队,乐声哀婉凄凉。乐队后面走着两匹马拉着灵车,灵车上停放着一个棺木,棺木四周花团锦簇。
灵车后面跟着送葬的亲人们,这些人身穿重孝,号哭阵阵,灵车旁并排走着李耳和孔丘,后面跟着马童。
孔丘看着前面的引魂幡,转头看着李耳:先生,我有一事不明,能否指教?
李耳:不用客气,什么事?
孔丘:我只知道按葬礼之法,送葬时要打招魂幡,但不知道招魂幡做什么用?是为了把人的魂魄招回来吗?请先生赐教。
李耳:祖辈所传,人生之时,摄取天地日月精华之气。死后便是无形的灵魂,灵魂飘忽不定,无根无底,需有指引,方可去安定之所,所以需要白幡,给其灵魂引路。
孔丘:噢,原来是这样。
突然队伍前面有些骚动,送殡队伍慢了下来。
孔丘高喊:快走,快走,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许停。
8-25 天空 日 外
一组镜头:
天空上阴云密布,天色昏暗,太阳浑然,一块黑影正在慢慢地向太阳移了过来。(日食)
8-26 大路上 日 外
路上天色昏暗,一阵大风将白幡刮得发出呼呼的响声,一条白幡被大风卷向空中。
队伍中突然有人大喊:不好了,不好了,祸事来了,天狗吃太阳了。
队伍中发出一阵骚乱声。
李耳向天空看了看:天欲蚀,行必止。
孔丘:不行,不行,按礼法规矩,丧事速办。
孔丘大喊:快走,不许停。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周围村庄内传来鸡飞狗叫声,孩子哭闹声,路旁有很多人敲着钢盆,跪在地上大喊:天神保佑,快赶走天狗,别让它吃掉太阳。
李耳急忙高喊:停下,停下。
孔丘看了看李耳:这……..为什么停下?
李耳:以后再跟你说,现在听我的,必须停下。
孔丘犹豫了一下:好吧。
孔丘跑到队前大喊:停下,停下。
李耳也跟了过来。
送殡队伍停了下来。
李耳:大家都靠路右侧站好,不要哭了。
孔丘:大家靠路右侧站好,不要哭了。
人们愣愣地站在路边,看着天空。
8-27 天空(空镜) 日 外
太阳被完全遮住,变成黑色,只有边缘放射着光。
慢慢地太阳一点一点露了出来,整个太阳露了出来。(注:日食过程)
8-28 大路上 日 外
人们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
李耳挥了挥手:可以走了。
孔丘大喊:起队。
送殡队伍继续前行,哀婉凄凉的乐声和哭嚎声在大路上飘荡着。
8-29圣会客栈 日 内
屋内李耳与孔丘相对而坐,马童端上两杯茶水放在桌上。
孔丘站起向李耳抱拳施礼:都说鲁国是礼仪之邦,人人通晓礼数,没想到先生对礼数如此精通,我看整个鲁国也无人能比。
李耳:小公子言重了。
孔丘:按周礼所定,殡葬之事,速办为要,不论遇到何事,也不能停止,若停止岂不坏了礼法?
李耳:小公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除非突然家中父母有丧,需星夜赶回。但是发丧出殡,不可顶星夜而行。岂不闻诸侯见天子,大夫出使他国,皆应日出而行,日落而止。见日而行则吉,见星而行则凶。出殡时,日被蚀,星辰必现,此时若继续前行,岂不有凶。
孔丘看着李耳点着头。
李耳:日食现象不过片刻而矣,这乃大自然的自然之象,我们要顺应自然,所以我让大家停一停,躲过星辰时刻再行也不迟。
孔丘面露喜色,再次站起向李耳抱拳施礼:听先生一番教导,令我茅塞顿开,解吾之惑矣。
屋外传来吵杂的声音。
8-30 圣会客栈院 日 外
鲁国司徒毕舍带着家人随从走进院中。
李管事急急忙忙地走了出来,给毕舍行礼:见过司徒。
毕舍:免礼。孔丘和那个外乡人现在何处?
李管事:禀司徒,他们在屋中谈话。
毕舍:带我进去。
李管事:是。
李管事引着毕舍向屋内走去。
8-31 圣会客栈 日 内
李管事引毕舍走进李耳的房间。
李耳和孔丘站起。
孔丘向毕舍躬身施礼:见过司徒。
毕舍满脸笑容:免礼,免礼。
孔丘转身:这是陈国来的李耳先生。
毕舍惊奇看着李耳:李耳,你就是陈国曲仁里的李耳?
李耳抱腕施礼:在下就是李耳。
毕舍惊讶:来,快请坐下说话。
三人分别坐下。
8-32 圣会客栈院 日 外
马童在院中,往马车上搬行李,喂马吃草。
8-33圣会客栈 日 内
孔丘:今日葬礼遇日食,多亏李耳先生指点,使葬礼得以顺利完成。
毕舍:多谢,多谢李耳先生。
李耳:您客气了。
毕舍看了看李耳:先生大名在我鲁国上至鲁王下至百姓无人不知。请问先生到我鲁国有何感受啊?
李耳:鲁国乃礼仪之邦,我到鲁国两日,见人人通礼,实属难得。但……
毕舍: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李耳:礼法虽好,但不能受其约束。
毕舍:此话怎讲?
李耳:礼法乃人之所定,若以人之所定的礼法过分地约束自己,势必行事拘谨。
毕舍:先生此言差矣,没有礼法约束,国家岂不乱矣。国家若乱,他国必会趁机欺辱。
李耳看了一眼毕舍:当今世上最讲礼仪之国有两个,一个是你们鲁国,一个是我们陈国。请问,现在此二国情况如何?
毕舍:我们鲁国国泰民安,陈国自弭兵之会后现在也应好一些吧?
李耳:非也。鲁国现为晋国附庸,陈国现为楚国附庸,年年需向其朝贡,能说是国泰民安吗?
毕舍:这……
孔丘认真听着李耳的话沉思着。
8-34 圣会客栈院外 日 外
马童将马车拉到院外,孔丘走出院子。
毕舍:请问李耳先生要去哪里啊?
李耳:去太乙山。
毕舍:太乙山,太乙山……噢,想起来了,太乙山离此地三百余里,须坐船过海,方可到达,那里可不好去啊,山高路险,人烟稀少,先生去那里干什么?
李耳:找人。
毕舍:去那里可要小心啊!
李耳:多谢,告辞了。
李耳看了看孔丘双手抱拳:告辞了,后会有期。
两个人相对而视,似有未完之言。
李耳坐上马车,马车沿着大路向前走去……
孔丘愣愣地站在路上看着马车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