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3500000005

第5章 内篇(4)

人一旦受到阴阳之气,成为生命的载体,不参与变化而等待生命的灭亡。芸芸众生,它们与外界相抗争,追逐奔驰,不能止步,这不是很可悲吗!一辈子忙忙碌碌,却没有成功,疲乏劳累让他萎靡不振,这能不悲哀吗!人们说他还活着,这有什么意思呢?人的躯体渐渐地枯竭,人的内心世界又困缚其中随之消毁,这能不算是极大的悲哀吗?人活着的时候,难道真要如此愚昧无知吗?难道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吗?

如果把偏执己见当作判别是非的标准,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何必一定要了解事物变化之理的智者才有呢?再笨的人也有他自己的判断标准。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就有了判断的能力,就如同今天去越国,却说昨天就已经到了。这是把不存在的事情认为已经存在。把不存在当成存在,就是神通广大的大禹也不能理解,我又能怎么样呢?

【实例解读】

痛苦是盐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其实不仅是生活中的痛苦,一切事物都需要有一颗大度的胸怀去包容才好,要知道,对别人的宽容,也是对自己的宽容。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世界一定会更加和平、安宁,生活也会更加和谐,充满欢乐。

夫言非吹也[1]。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2],亦有辩乎?其无辩乎?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3]?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4]。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5],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6],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

[1]吹:风吹。根据本段大意看,“言”不宜看作一般所谓的说话、言谈,而指“辩论”,下句的“言者”则当指善辩的人。辩言之是非出于己见,而风吹出于自然,所以说“言非吹”。[2]鷇(kòu)音:刚刚破卵而出的鸟的叫声。[3]恶(wū):何,怎么。[4]莫若以明:不如用其自然加以观察。[5]由:自,经过。一说用,“不由”就是不用。照:观察。天:事物的自然,即本然。[6]环中:环的中心;“得其环中”喻指抓住要害。

【译文】

说话辩论不是刮风或者奏乐。言论有它的内容,他们的言论虽独特但没有结论。真的说过什么吗?还是不曾说过什么?他们认为自己的言论与小鸟的叫声有所不同。到底是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呢?

莫非道是被什么遮掩才出现真伪?言论被什么掩盖而有了是与非呢?道在什么地方才会出现真伪呢?言论在哪方面会出现是与非呢?大道被偏见所遮掩,正确的言论被夸夸其谈所掩盖。所以,世上才出现儒家和墨家的是非之辩,他们都肯定对方不赞同的主张,反对对方认为正确的东西。倒不如互相认可对方,世上本来就不存在是非曲直。

万物都是相互对立而存在的,只看一方面,不能得出结果。以这一方为参照去看那方面,就会看得明白。两者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对立。虽然这种说法有它的道理,但是它本身也有对立面;肯定会立刻成为否定,否定也转眼变成肯定;相信正确的同时也沿着错误的方向发展,沿着错误的方向也可能走向成功。因此,圣人不经由是非之途而只是如实地反映自然,也就是因任自然这条道理。事物的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这一面。事物的两面都存在着对与错。事物的两面性真的存在吗?事物的是非真的不存在吗?彼此两个方面都没有其对立的一面,这就是大道的枢纽。枢纽就如同圆的中心,可以应付无穷的变化。“是”的变化是无穷的,“非”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所以说不如以空明的心境去反映事物的实情。

用大拇指的概念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不如用非大拇指来说明大拇指不是手指;用白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不如用非马来说明白马不是马。其实,天地就是一个手指,万物就是一匹马。

可以这样吗?一定有可以加以肯定的东西方才可以认可;路是人走出来的,事物是人们称呼出来的。什么是对?对的就是对的。什么是错?错的就是错的。怎样才可以?可以的时候自然可以。怎样才不可以?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事物有它存在的理由,都各有合理性,没有什么事物是错的,没有什么是对的。因此,就像小草和梁柱,丑女与西施,荒诞的,千奇百怪的现象,从“道”的观点来看它们并没有区别。

【实例解读】

聪明的中国人

一位居住在加拿大的中国人,在市场里开了一个小店,他的生意很红火,这遭到很多店家的嫉妒。那些人总是很嫉恨地把垃圾扫到他的店门口,而这个老板总是很宽容地一笑置之。

过了十几天,别人问他:“这种事情简直就是一种羞辱,你怎么一点都不生气呢?”这个来自中国的男人微笑着回答:“在我们中国有个风俗,过年时家里的垃圾越多,就代表着会有更多的财富。他们每天都往我的门口送钱,我高兴还来不及,干吗还要生气呢?你看我现在的生意做得多红火啊!”

从那天开始,再没有人故意往这家店门口堆积垃圾了。

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知通为一[1],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2]:“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3]!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4]。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是故滑疑之耀[5],圣人之所图也[6]。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

[1]达:通达,“达者”指通晓事理的人。[2]狙(jū):猴子。狙公:养猴子的人。[3]几:尽,达到顶点。[4]坚白:指石的颜色白而质地坚,但“白”和“坚”都独立于“石”之外。公孙龙子曾有坚白论之说,庄子是极不赞成的。昧:迷昧。[5]滑(gǔ)疑:纷乱的样子,这里指各种迷乱人心的辩说。[6]图:瞧不起,摒弃。

【译文】

此物的消散就是那物的生成,这物的形成预示那物的毁灭。一切事物没有成与毁的分别,还是把它们看成是齐一的。只有得道的人才会明白万物齐一的道理,因此,他不固执己见,把思想寄托到常人的看法中去。不用成败的观点去看问题,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会融会贯通,便可透彻领悟,才能接近真理。顺其自然吧,把万物看成齐一而不去深入了解它,这就叫做道。费尽心思,方才认识事物浑然为一,却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齐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为什么叫做“朝三”呢?养猴人拿橡子喂猴子,说:“早上分你们三升,晚上分四升。”猴子们都恼怒了。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所有的猴子们都高兴了。不论名称还是实质都没有变,只是换了一种喂的方法,猴子的喜怒就不一样了,这就是顺应猴子的心理作用罢了。所以,圣人调和是非而不去争论,也就是并行不悖的意思。

古代人,他们的思想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为什么说是很高的造诣呢?古代的人认为,宇宙开始时不存在具体的事物,这就已经达到了极点,完全符合于道,没有比这更高的境界了。其次,有人认为存在一个客观世界,自己与客观世界不分彼此。再其次呢,认为自己与客观世界存在区别,但又与之相融合,并没有是非矛盾。是与非的出现,对于认识宇宙万物就会存在差别,认识上出现亏损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就因此形成。到底是有形成与亏缺还是没有呢?正是因为事物有了形成与亏缺,所以昭文才能够弹琴。没有形成和亏缺,昭文就不能够弹琴。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技艺都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了,因此载誉于晚年。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因而跟别人大不一样;既然有这样的特长,就希望显现于他人。不是别人所非了解不可的而勉强要人了解,最终死守在“坚白”的愚昧论上面;而昭文的儿子从事昭文的余绪,终生没有什么作为。如果像这样也叫做成就的话,那么我也算是有成就的;如果不认为他们取得了成功,那么万物和我一样也没什么成就。所以,那些迷乱世人的炫耀,圣人是一定丢弃的。所以无用寄寓于有用之中,把道理寄予万物自身上面,才是明明白白地反映事物。

【实例解读】

最佳的善意形式

那天下班,小文买了一大堆东西,然后坐小巴回家。上了车才发现到处是人,小文站在门口,两只手上是大口袋,提着特别重。一路回去要近半个小时,想想她都发怵。向上看看放行李的格子,满了。看看坐着的人,心想,唉,这个理由让别人让座,太勉强了。

这个时候,坐在靠近车门的一个女人说:“把东西给我吧!”

小文一愣,心里犯嘀咕,“她要做什么,怎么要我东西?”

她看出小文的不安,一笑后说:“没什么的,别误会啊!我的意思是,你把东西先放我腿上,下车再提,这样你就不累了。而且,放腿上也不觉得很重。”

小文有点尴尬,把东西放上去,有点脸红地说:“谢谢你啊。”她还是一笑,说:“我有时候也是这样,请别人放一下,大家都方便。”

虽然没人让座,但其实不用让座,小文手上轻了,站着完全不觉得累。而那个帮她的女人也不用让座,一路坐着,不费什么力气就帮到了小文。小文的袋子也不会跟着车而晃动,不会磕磕碰碰撞到人。两全其美,都不用彻底牺牲自己的利益。

很多事情其实也是这样,找到平衡点,大家都好。好心加上一点聪明的平衡,就是善意的最佳形式。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1],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2]。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3],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4],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5],而大山为小[6];莫寿于殇子[7],而彭祖为夭[8]。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9],而况其凡乎[10]!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12]。

[1]类:同类、相同。[2]尝:试。[3]俄而:突然。[4]谓:评说、议论。以下几句同此解。[5]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梢。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6]大山:发音为泰山。[7]殇子:未成年而死的人。[8]夭:夭折,短命。[9]历:历数,计算。[10]凡:平凡,这里指普通的人。[11]适:往,到。[12]因:顺应。已:矣。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学者卷(上卷)

    本书是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书中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尼采的人生哲学

    尼采的人生哲学

    本书囊括了尼采思想的精髓,每篇文章都是从我们周围世界的真实事件出发,从而得出哲学观点如何关照现实世界的精妙体现。阅读本书将会彻底颠覆你对哲学的偏见。字里行间,你会感到泉水跃动成洪流奔驰着,时而热情跳跃,时而变幻无穷,既不会感觉到哲学的沉闷无聊,还会发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俯拾皆是可供玩味的哲理。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人是一棵思考的苇草

    本书是一本切入角度较为独特的哲学通俗读物。它从世界哲学史上的思想家们的著作中抽取出350句名言,对说这句话的哲学家以及这句话的含义作简单的介绍。这些话都富含哲理,很多就是这个哲学家的主要观点,比如苏格拉底的“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奥卡姆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道德的基础”,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等。因此读者阅读本书,在欣赏这些名言的同时,能对哲学史上众多哲学家们的主要思想有所了解。语言简单,每句话用一页的篇幅,很容易读。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猫先生在家中

    猫先生在家中

    叶舟指着表格上“关系”那一栏问猫先生,“诶,我们俩是什么关系?”猫先生用它厚厚的肉垫子不耐烦地摁了摁桌子,“什么关系?!当然是正经合法的男女朋友关系了!”叶舟飞快地转着笔,“啧,好好一人民教师,怎么就人兽了呢?太重口了啊……”猫先生瞪大它的绿眼睛,“你还是写夫妻关系吧,我不放心。”叶舟惊得转飞了钢笔,“啪”,钢笔掉在木质地板上,甩出一道墨迹。猫先生眯缝起眼睛,危险地看着她。叶舟吞吞吐吐地问:“这……这是求婚吗?”猫先生跳下桌子,摇摆着它优雅的猫屁股,故作镇定地往门口走去,临出门时,它回头盯着叶舟,“聘礼是五百只灰老鼠。”“啪”,刚捡起来的钢笔又掉下去了。
  • 饮水杂记

    饮水杂记

    随笔而写,短片,练笔,文讨,年少青涩的文章趣事,总要留下。喜欢便好,不喜欢,也随意。
  • 我是一个原始人

    我是一个原始人

    天空一碧如洗,阳光普照山林,整个世界都显得一片安静祥和,带着一种独有的静谧。看着穿着性感虎皮短裙手里拿着棍子,带着十余个人嗷嗷叫着去追赶披毛犀的首领,韩成禁不住的将稍微蜷着的右手放到微张的嘴边,再一次的发出了感慨:“我的天呐!”(没有系统,没有空间,不带外挂的穿越,纯正的原始种田文,不会出现修仙之类的东西,喜欢轻松种田的书友请放心阅读。623605956,建的一个书友群,名字叫守白斋,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
  • 名门小妻

    名门小妻

    用了五年的时光爱上一个人,谈婚论嫁前夕,男友却背着她和别的女人有染……
  • House Divided (A Luke Stone Thriller—Book 7)

    House Divided (A Luke Stone Thriller—Book 7)

    “One of the best thrillers I have read this year. The plot is intelligent and will keep you hooked from the beginning. The author did a superb job creating a set of characters who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very much enjoyable. I can hardly wait for the sequel.”--Books and Movie Reviews (re Any Means Necessary)HOUSE DIVIDED is book #7 in the USA Today bestselling Luke Stone thriller series, which begins with ANY MEANS NECESSARY (Book #1), a free download with over 500 five star reviews!A passenger jet is attacked in northern Africa by terrorists wielding RPGs, resulting in an enormous loss of life. Yet U.S. intelligence reports this is merely a distraction, a prelude to a worse terror incident.
  • 宝云振祖集

    宝云振祖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其实我不太会修仙

    其实我不太会修仙

    前世想学材料学没机会,这辈子修仙了有大把时间来完成梦想,原来各种物质之间真的是可以转换的。穿越女宅在洞府里,笑看天下修士为了宝物争得头破血流。其实我真的不太会修仙,我只想做个安安静静的科学家。我真的没想到修仙界因为我改变了那么多,不过幸好是朝好的方向改变,吾心甚慰!
  • 辽宁文化旅游

    辽宁文化旅游

    于锦华的《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基于辽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省域调研背景,从文化生态的视角出发,以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遵循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理论、案例和调研分析,对世界文化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经典案例,辽宁历史文化(清文化)与“五古”旅游发展路径,发展中的辽宁民族、民俗、宗教文化旅游,辽宁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发展新动向,辽宁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思路等进行理论与应用研究。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鲜妻不乖:BOSS独守空房

    鲜妻不乖:BOSS独守空房

    他不需要女人,却需要找个媳妇儿!她不需要男人,却需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负债累累的她因为一场乌龙误惹了本市的NO.1黄金单身汉!买噶!这货把她吃干净了不说还要监禁豪门,终身使用?他以为她乔小诺是好欺负的吗?杜奕修对于乔小诺这个女人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爱,只是被家里逼婚,无奈之下选了看得顺眼的她。新婚之夜,他把契约拿给她看,说是约法三章其实只有一条:六个月之内,满足女方的任何要求。“算是我对你的补偿。”高傲的男人坐在真皮的沙发上,带有些轻蔑地看着眼前的女人。女人却勾唇一笑“那就多谢了。”他一直以为爱情和结婚是两码事,但当她黯然离开之后,他却发现放原来自己早就已经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