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2000000010

第10章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4)

马克思本人对这一“困难”给出的简短答案,似乎与目前初步的观察结果相矛盾。然而,这不是他答复中唯一和最令人困惑的特征。概括地说,他通过指出希腊古代遗产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所占有的特殊位置,回答了关于一些古希腊作品持久的艺术意义的问题。这一古典被视为代表了人类“正常的童年”、“它发展的最完美的地方”;它的表现——正如普遍的童年记忆——施展给我们一种“永久的魅力”。抛开马克思的(无疑)欧洲中心主义不谈,这种答复从字面上理解,暗示出一种最令人困扰的把生物学的“成熟和生长”的意象用于历史的应用。十分清楚,这将给马克思整个社会进步的概念阐述带来一种公然的目的论特征。也许人们应该更加开放地解释这种表述,尤其可以把它与一种黑格尔式的、解释学的作为“回忆”的记忆概念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正是卢卡奇的计划:他在晚年的《美学》中,正是通过借鉴马克思的这种表述发展了一个作为人类集体回忆的艺术概念。但是即使接受这个最自由和富有想象力的解释,马克思指出的困难,似乎比沿着他设定的线索所能解释的所有答案都更宽、更普遍。马克思完全没有说明在不同的文化类型中,传统所发挥的不同作用(和它采取的不同形式);也就是说,他忽略了不同文化形式内在历史性的特殊形式和特征。因为继承传统的功能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这一经常谈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所留下的这一个完全开放的问题便从根本上极具理论意义。

在这一点上,指出马克思从未打算也没主张要创造一种系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毫无疑问是正当合理的。通过回顾他所划定的特定研究领域以及他已经提示、描绘出对此领域根本上统一的理论方法,可以发现他对这个概念异质性的和最富批判性的使用。毫无疑问,谈到“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中的断裂”意味着依据某种标准——即全面性——而做出的一种批判性的判断,这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可以很正当地询问,这种理论方法无法充分说明它所划定领域中某些最全面和醒目的特征,这是否意味着问题不仅仅是缺乏(或许从未想要)全面性。难道我所提到的“断裂”不是比缺失暗示更多吗?难道它们不是概念本身内在张力的表现吗?

一篇很短的论文当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既然对于那些对马克思的兴趣不只是古物收藏的人而言,谁都无法忽视这个问题,那么我想在结论中提示一些也许和这个答案有关的思考。不做进一步的解释,我仅针对一个问题,即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内在一致性经常遭到质疑的问题,也是之前的说明已经涉及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了一点,自然科学明确的经验基础没有使它们的历史处境变得明晰,这主要是因为,只有在一些选择性和竞争的解释方式被提供以后,它们的经验数据得以构建的基本和潜在的范式才能被如此清楚地认识。其次,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再审视表明了它嵌入一种建立在一个关键的二律背反基础上的历史进步理论的程度,这一二律背反就是人类对自然征服的持续增长与广义理解的社会交往关系中不连续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对立——这种进步理论在今天可能遭到诸多质疑。

但是此处讨论的问题不仅表明马克思观点中特殊细节与最抽象的一般的先决条件之间存在的困境。它也使马克思的一种相当奇怪的结合变得易于理解,即把对资产阶级社会异化—意识形态的总体文化所进行的激进的、哲学的批判,与对继承文化标准的有效性(首先是科学有效性)的不加怀疑的接受结合在一起。毫无疑问,至少在他晚年的全部作品中,马克思把自己的理论视为遵循了从资本统治中解放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文化模式。由于直接与其社会接受者的日常生活经验发生关联,理论使这些经验在其历史特殊性和必然性上变得易于理解,因此,与此同时,理论转化为能够无限进步的“真正的科学”(因为它使自己的历史先决条件像“经验上可见的和可证实的事实陈述”一样明晰)和一种“通俗力量”。

马克思对自然科学的文化形式所采取的非批判态度,不仅使他对文化遗产认知内容一贯“科学化”的计划从理论上变得不再可信。这一弱点似乎还有它的另一面,也就是,马克思理论在本质上对日常意识的“否定论的”理解。马克思的日常意识理论,至少就它系统化的成就而言,总的说来把所有强调重点放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日常思维必然的拜物教特点上,这似乎绝非偶然。理论能够以不可表述的需要、挫折和焦虑,或者更通常的“客观利益”的形式来定位其主体和接受者,即工人阶级的解放冲动。因此它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即甚至对资本主义社会“自发”的抵抗都能在一定的文化形式中找到它的表达(第一个正视这种现象所涉及的问题的是葛兰西)。因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实际上把批判理论和它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比拟成“学习一种科学”的模式。而这似乎反过来取消了批判理论的激进概念本身。马克思对那些在今天可能被贴上“工人阶级文化”标签的一切近乎于藐视的态度——想到他与魏特林的争论——相当戏剧性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是最重要的是,通过使一般理论和文化同时“科学化和通俗化”从而克服“意识形态幻觉”这一方案,其问题具有一种实践的本质。如果今天经常听到的口号——“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具有任何意义的话,它应该指的是这样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其最终结果正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在这个过程中,在深刻地和普遍地认识到社会危机的处境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享有一种空前“科学的”(即学术的)名望,但同时它理论上“可敬”的(思想上忠诚与严肃的)形式却没对任何形式的激进的社会运动产生影响或发生联系。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已经转回到原点。在这些时刻,马克思的理论已经再现了它如此坚定地想要改变的最初情形——理论和实践上的完全分离。然而,如果有人倾向于把这种失败追溯(至少部分地)到理论初始的自我解释——追溯到缺乏对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的自我批判性的反思——人们也应该记得,在社会解放的名义下直接挑战高级文化自律性的激进尝试的历史经验已经被证明同样是消极的,并且甚至往往是损失更加惨重的。这些对自律的高级文化的挑战显然已经被轻而易举地同化到文化生产和接受的主导性制度形式之中(正如许多艺术实验和运动的例子:布莱希特、超现实主义,等等);或者(正如文化“政治化”的布尔什维克计划的例子所表明的)在最赤裸裸的意义上讲,它们已经造成了高级文化向意识形态的转化——转化成对统治和压迫的现存关系彻头彻尾的辩护,其后果就是文化上的荒芜。理解这个历史,把意识形态理论应用于意识形态理论本身,今天似乎已经势在必行。

(本文是马尔库什1981年提交给“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的演讲稿的扩充修订稿,译自“Concepts of Ideology in Marx”,原文发表于Canad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Social Theory, 1983,Vol.7,Nos.1-2,pp.84-103。)

(孙建茵 译)

注释:

[1]本文选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1期。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53—54页。

[3]我在这一点上想要表明的是拜物教——资本主义条件下历史特殊的日常意识形式——对马克思来说,这些个体对直接生活其中的世界扭曲的经验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唯一受到社会诱导而产生的类型。在研究前资本主义社会时,他至少短暂地参照过类似于拜物教这一历史现象的“对自然的盲目崇拜”。正如《资本论》第3卷明示的,这种盲目崇拜既涉及自然力的拟人化和一些人类活动仍然依赖的事物,也涉及社会作用相应的自然化,在其中个人的依赖和奴役关系得以自我证明。

[4]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30卷第178页。

[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1册第298页。

[6]这个简短的用辞当然明显不同于马克思。他唯一一次明确表述过类似于这一术语的一种相对用法(据我所知)是他对施托尔希(Storch)的批判,在那里他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从它“自由的文化精神(geistige)的生产”中区分出来。从他整个理论的观点来看,后一种(当然偶然的)区分非常有问题,因此在这里没有使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1册第296页)

[7]例如,参见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一般特征描述。(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3册第499—600页)

[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1册第46—84页;第2册第112、163—168、211—214页;第3册第551—552、556页。

[9]以下是马克思关于这一系列思想相当典型的表述:“古典政治经济学力求通过分析,把各种固定的和彼此异化的财富形式还原为它们的内在的统一性,并从它们身上剥去那种使它们漠不相关地相互并存的形式;它想了解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在联系……在进行这种分析的时候,古典政治经济学有时也陷入矛盾;它往往试图不揭示中介环节就直接进行这种还原和证明不同形式的源泉的同一性。但这是它的分析方法的必然结果,批判和理解必须从这一方法开始。它感兴趣的不是从起源来说明各种不同的形式,而是通过分析来把它们还原为它们的统一性,因为它是从把它们作为已知的前提出发的。但是,分析是说明起源,理解实际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必要前提……最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点和错误是:它把资本的基本形式,即以占有别人劳动为目的的生产,不是解释为社会生产的历史形式,而是解释为社会生产的自然形式,不过它自己已通过它的分析开辟了一条消除这种解释的道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6卷第3册第555—556页)

[10]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525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下册第208、210页。

[12]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版第44卷第429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29页。

同类推荐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 菜根谭

    菜根谭

    本书为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每篇文章都有:原文、译文、相关链接。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热门推荐
  •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哈姆雷特》是由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
  • 小将很嚣张

    小将很嚣张

    哎呀,通宵猝死,醒来却在三国,身为系统宿主,杀兵有经验,升级学技能,做任务领奖励,一统天下还是手到擒来?后来……猪脚:“哇!驱虎过涧典韦?系统大大!我打不过啊!”“哇!吕布!系统大大,我要没命啦!”系统:“跑啊!”“他有赤兔马我跑不过啊!”系统:“唉……让我找找,给你换个幽灵疾步吧……”“三姓家奴,你来追我呀,略略略略……”……“哎呀,又没打过,好烦……”系统:“但是你很嚣张啊……”
  • 法门名义集

    法门名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阳宅三要

    阳宅三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今生的我还在读,前世诀别的一纸书;手握传世的信物,而你此刻身在何处;可你转世的脸谱,究竟轮回在哪一户……
  • 我不是天材地宝

    我不是天材地宝

    警告你,不要对本店长有什么非分之想!这里的药好,是因为医术和药材好,不关我的事!这里的武器强,是因为技术和材料好,真的不关我的事!我真的不是天材地宝!
  • 大皇后

    大皇后

    “大、小皇后?”闻言,纳兰砚抬眸看了一眼坐在她对面的男子,嘴角是一抹细微的笑。从来她都只听说过东、西宫太后,至于这大、小皇后,她还是头一次听。这男人,果真是······“一切但凭皇上做主,臣妾无异意。”低眉,话里诚恳,她将自己的的万般情绪都掩埋在那一弯浅眸之下。其实,在这个宫里,谁人不知,哪人不晓,她纳兰砚只是个挂名皇后,至于是大皇后还是小皇后,又有什么关系呢。“皇后你已为后三年后,不管是在资质上还是在阅历上都胜迎妗一筹,所以这大皇后之位还是由皇后你担任吧。”“臣妾遵旨。”君无戏言,就这样,她成了这沧寒国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大皇后。而她纳兰砚,也开始了她既传奇又心酸的一生。“寒沧笑,没有想到吧?”可是谁又曾想到,她想要的,从来都不是这皇后跟大皇后之位!注:这是一个关于被爱人背叛、被朋友伤害、被亲人抛弃的女子的复仇故事,本文斗女,但更斗男,虐身但更虐心,希望亲亲们能喜欢。内附详细简介!
  • 总裁,别捣乱

    总裁,别捣乱

    【新书推荐】新文http://m.wkkk.net/a/886070/《前妻离婚无效》已经上传了!【正文完结】她不小心招惹上陌生男人。一周后的总公司年会上,陌生男人身份曝光。公司破格提拔,他一跃成为她的顶头上司。*悄然怀孕,在妇产科,她看着他陪伴订婚对象产检。怀孕一月,她帮他的结婚对象解决烦恼。三个月,她看着他们举行盛大订婚典礼六个月,她挺着大肚看他们相爱缠绵。*有一分悸动在心里,我不会告诉你,我是坚硬的石花,可以自己熬过风吹雨打。或许命运的签只让我们遇见,却不让我们相恋。但是转身,又是谁在耳边,悄然许下我们的诺言……*九个月,孩子临盆,他踩着撒旦之光,幽然降临,紧紧攥着她的手腕,“告诉我,温暖,哪个男人有资格做我孩子的爸爸!”**推荐萌的完结作品:http://m.wkkk.net/a/310046/《隔云勿相望》经典婚恋三部曲。出版名《婚不由己》《我的如意狼君》http://m.wkkk.net/a/374478/《十年相思尽》已签约出版http://m.wkkk.net/a/500115/《豪门强宠:做你女人100天》已出版上市,出版名《豪门强宠》http://m.wkkk.net/a/579819/《前夫高攀不起》已出版上市,出版名《我的如意狼君2》
  •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赤诚

    赤诚

    30年如一日,他怀着对党的感恩和对党的事业的一片赤诚,扎根基层,带领全体职工,同舟共济,励精图治,不断超越,谱写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传奇:当初一个不足15人,人心不定的小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百余名员工、60余名党员、人才辈出的大集体;当初一个怪石嶙峋、茅草丛生的乱石岗,如今已发展成为曲径通幽、花香鸟语的园林式单位;当初一个年税收不足30万元的基层税务所,如今已发展成为年税收逾2亿元的县级征收局;当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单位,如今已发展成为首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首届全国文明单位、首届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成为湖北省国税系统连获三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唯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