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与祁官尔正说着话儿,太后手中的碧玺香珠手串突然断开,香珠滚落了一地。
柳碧莹被清脆的珠子声音拉回了现实,柳碧莹想也没想的就将香珠一一拾了起来,交还给了净蕖。
太后这时候才正眼瞧着一直在怜嫔身后闷不做声的柳答应。
姿色平平,与祁官尔相比较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可偏偏那双秋水盈盈的眸子里盛满了还未来得及藏起的苦痛与哀伤。这让太后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柳答应有了兴趣。
“柳答应现在住在何处?”
“回太后的话,臣妾现在在汉玉宫。”
“汉玉宫,前一阵子温贵人的事你可知道?”太后换了一串祖母绿圆珠手串慢慢的转,心思也在话语间转了几转。
“知晓。”
“温贵人嚣张,可苦了你们了。哀家听说,沐贵妃是看见你身上的伤才定了温贵人的罪是么?”
这要是回答不好,就成了落井下石之辈了。
柳碧莹背后冷汗涔涔,可面上还要保持冷静:“是温贵人自作自受,贵妃娘娘宅心仁厚,将此事彻查让臣妾与馨常在得以摆脱魔掌,从而得以正宫闱。”
太后微微扬唇,不知是笑还是别的:“沐贵妃协理六宫,这些事本就是该做的。”
“是。多亏太后娘娘福泽庇佑,加之贵妃娘娘打理,才能使六宫和顺。”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的道理,柳碧莹还是懂的。
太后从手上取下一只蓝宝石祥云纹饰的镯子让净蕖递给了柳碧莹:“你这孩子也通透乖巧,也是难得的有心人。”
柳碧莹起身接过,行礼道谢:“谢太后娘娘夸奖。”
太后淡淡扬手:“快坐下吧。”而后又转去与祁官尔说话了:“内务府新给哀家进了几匹碧色织暗花竹叶的锦缎,一会儿你便拿回去做几身衣裳,好好儿伺候着皇帝。”
祁官尔应了。
柳碧莹百无聊赖,算是险险过了太后这一关,自己现在没有侍寝,太后对自己不够亲厚也是常态,至少对自己也算是有了个印象,她也就别无所求了。
祁官尔几人又逗留了一会儿,净蕖说皇上来了,二人才告退从养玉宫中出来了。
出来时,正巧遇上南宫彦进来。二人向南宫彦行了礼。南宫彦甚至还稍作缱绻的握了一下祁官尔的手方才进去了。
柳碧莹瞧着祁官尔的脸又染上了红晕,不自觉回头看着南宫彦的背影。南宫彦像是察觉到了似的,转头与她对视。
柳碧莹心中一跳,连忙转首与祁官尔离开了。
南宫彦总算是发觉了先前在鸢妃葬礼上的灼热目光是从何而来的了。那位嫔妃是谁他一点儿印象都没有,模样也只能算得上是小家碧玉,只不过见她看自己的目光闪躲,不像是女儿家的害羞更像是藏着事似的。
南宫彦正想着,净蕖说太后已经在里面等了,他转头也就将这事忘记了。
反正,来日方长。
南宫彦进去后,先是恭恭敬敬的行了礼,太后神色淡淡让他坐了。
“皇帝怎得有时间来哀家这里?”
“儿臣近日政务繁忙,鲜少有时间来看望母后,实在是儿臣的不是。”南宫彦眸色深深,说的话也不知真假,“北戎近日进贡了一串南珠手串和水红的纹锦,儿臣瞧着很合适,一会就送来给母后。”
太后抬手拢了拢自己的发髻,眼睛并未从书上移开。
“手串留着吧,绸缎就免了,哀家不喜欢那样艳丽的颜色。”太后突然想到什么似的抬头,“北戎一向与我西凉不和,怎得突然进贡了?”
南宫彦微微弯唇,像是在笑:“儿臣答应与北戎和亲,北戎归顺与我西凉。”他说话仍旧是公事公办的样子,二人之间丝毫没有母子该有的温情。
“和亲?”太后的手顿了顿,放下书坐直了身子,“本朝现在只有一位公主,是你的妹妹和敬公主,莫不成你想将和敬嫁与北戎?”
“望母后成全。”南宫彦垂首,一幅诚恳的模样。
南宫彦并非太后亲生,只是以称谓相束,二人之间多有嫌隙,只是平日里二人没有过多交流尚且可以相安无事,可如今牵涉到了和敬公主,太后唯一的亲生女儿,太后终于坐不住了。
“南宫彦,你怎么敢?”太后冷声道。
南宫彦依旧是一脸诚恳:“母后该以国家为重,切不可将个人私心置于国事之上。”
“你的国事难不成需要哀家的女儿作为陪葬,区区一个北戎起兵平了就是,为何要将和敬公主牵扯进来。”
“母后从小就教导儿臣要看长远些,北戎平了容易,可再次期间要废多少人力母后可曾想过?和亲远嫁就可以解决的事,为何要动用武力,怎得母后自己这样眼皮子浅。”
“好啊你,反倒会说哀家的不是了!”太后的声音越发尖锐,拿着祖母绿圆珠手串的手剧烈颤抖起来,只是因为掩在袖里,南宫彦看不见,“哀家在你年幼时是曾苛责过你,可那也是希望你成才,而不是像你的母妃一样无用,难不成你是一直在怪罪我这件事么?”
南宫彦的眉眼也冷了下来:“儿臣的母妃再是无用,可毕竟也是生育儿臣之人。再者,母后敢说,母妃落难之时,母后没有从中作梗么?”
南宫彦的话问的直白,太后竟然一时回答不上来。父辈们的事本想一直瞒着他,现在看来原是早就瞒不住了。
太后顿了片刻,开口时候声音就柔了下来:“权当哀家求你,不要让和敬去和亲,北戎那样的蛮荒之地,和敬一人,哀家放心不下。”
“母后该知道,国事永远高于私事。”南宫彦口中一直重复这句话。
“你真是好狠的心!”太后的声音立即拔高尖锐起来,“哀家早就该知道,你怎样对鸢妃就总有一天会怎样对哀家!”
提起白雪鸢,南宫彦的眸子里立刻就盛满了冰屑,坚硬且锋利。
“和敬公主和亲一事,儿臣只是来告知母后,而不是征询母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