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为治家、经商、处世、交友的根本。可以说,倘若徽商没有好好修身,那么他们的治家、经商、处世、交友也不会太成功。
1 修身的内涵
修身,指修养身心,也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八条目之一,“八条目”分别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修身的重要性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德性。”这句话强调了“修身”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有逻辑递进关系,“修身”又处在先决条件的地位。可见,中国古代先贤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修身”,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无从谈起。因此,一个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一定要先从修身做起。
3 徽商重视修身
在儒学底蕴深厚的徽州,徽商受儒学、特别是程朱(程颢、程颐和朱熹)理学的影响深远,因而,他们非常重视修身。
首先,徽商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他们从小受儒学的濡染,天性爱好儒学,即使是在经商途中,舟车劳顿、事务繁忙中,也经常忙里偷闲,手不释卷,研读经史。他们中有人的儒学成就竟然比一些专攻儒学的学者还要大,儒学水平比所谓的儒生的水平还要高。由于儒学经典的熏陶,他们拥有孝悌、忠信、谦逊、勤俭、宽容等等品格,践行儒学义理,具备君子基本的素质,有儒士之风范。
其次,徽商注重在修身的基础之上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徽商讲求实效,注重学以致用,关注当下现实,将儒学义理运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颇见成效。
最后,徽商还注重通过教育提高子弟修养。修身也要讲究可持续性。徽商很清楚,子弟是宗族的希望,因此对于子弟修养的要求和培养毫不含糊。他们以身作则,坚持不懈地监督,不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教育子弟,以使徽商的繁荣得以持续很久。
4 本书主要内容
首先,本书共分十六个部分。分别为: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勤俭持家;孝悌传家;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治生为本;利济宗族;培育子弟;贤德贞节。
其次,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题。“修身养性”主要讲徽商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修养;“斯文君子”主要讲徽商通过苦修儒学而使自己成为君子;“希圣超凡”主要讲徽商以圣贤为修身的终极目标;“天性好儒”说明徽商注重修身的原因;“亦儒亦贾”描述徽商一边经商一边对儒业的坚持;“谦让坚忍”主要描述徽商在经商过程中谦让、坚强、忍耐的性格;“勤俭持家”主要描述徽商居家勤劳节俭;“孝悌传家”主要描述徽商讲究孝悌;“背恶向善”主要讲徽商一心向善;“忠信立身”主要讲徽商以忠信为立身的根本;“国而忘家”主要讲徽商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官本分”主要讲徽商谨慎的为官之道;“治生为本”主要讲徽商弃儒从商是为生计所迫;“利济宗族”主要讲徽商经商成功之后不忘整个家族利益,支持家族事业;“培育子弟”主要讲徽商注重培养子弟;“贤德贞节”主要讲徽商成功背后的徽商妇。
最后,如此编写的原因。本书主要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主旨来编写的。“修身”包括“修身养性、斯文君子、希圣超凡、天性好儒、亦儒亦贾、谦让坚忍”,“齐家”包括“勤俭持家、孝悌传家”,“治国、平天下”包括“背恶向善、忠信立身、国而忘家、为官本分”。最后,还阐释了徽商为了生计好儒而又不得不舍弃儒学,在经商成功后资助宗族事业,培育下一代;徽商妇的贤德贞洁又是徽商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编写此书,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徽商修身方面的精华,希望引起读者对他们修身的考量,为今后人生修身之路提供一种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