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0400000001

第1章 痛苦(1)

献给

尼古拉·雷尼耶

弗雷德里克·昂泰尔姆

在诺弗勒堡别墅的蓝色壁橱里,我又找到了这两本日记。

我根本不记得写过这些东西了。

我知道这是我的作品,是我把它写出来的。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认出了我所叙述的细节。我眼前又出现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奥赛火车站,又看到那些往返奔波,但我回想不出我写这本日记时的情景了。那是什么时候、哪一年、什么时辰、在哪所房子里?我一概不记得了。

显然,很难想象这些文字是在我等待罗贝尔·L的时候写的。

我怎么会写出这些东西来呢?我至今也不知道该如何为之定性,而重读之后又让我惊骇异常。我又怎会将这篇手稿长期地遗弃在冬季常常被水淹没的乡间别墅中呢?

《女巫》杂志向我要一篇青年时期的作品,这才使我第一次想到它。

《痛苦》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经历之一。说它是“写作”未免不太合适。当时我看到的,是整页整页极其规范静谧的细小字体,也是我不敢再触碰的极度紊乱的思想和情感。在它面前,文学令我羞愧。

四月。

壁炉前面有电话机,它就在我身边。右侧是客厅的门和走廊,走廊的尽头是大门。他大概会直接回来,会按门铃:“谁呀?”“是我。”他也许会一回来就在接待站打电话:“我回来了,我正在吕特西亚旅馆办手续。”事先不会有预兆。他会打电话的,他会回来的,这种事是可能的。他还是会死里逃生的。他不属于特殊情况,他没有什么特殊理由不回来,也没有什么理由一定回来。他可能会回来。他会按门铃:“谁呀?”“是我。”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他们终于渡过了莱茵河。阿夫朗什[1]的防御工事终于被攻克了。他们终于撤退了。我终于活到了战争结束。我应该心里有数:他要是回来的话,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这很正常。应该注意别把这件事看得异乎寻常。我应该理性面对:我在等着应该回来的罗贝尔·L。

电话响了:“喂,有消息吗?”我需要对自己说电话也可作此用途。不要挂断,应该接听。不要喊叫别打扰我。“毫无消息。”“一点儿都没有?没有任何迹象?”“没有。”“你知道贝尔森[2]已经被解放了?是的,昨天下午……”“我知道。”沉默。我还要再问一次吗?是的,我问她:“你是怎么看的?我开始感到不安了。”沉默。“别泄气,坚持下去,不仅仅你一个人,我认识一位四个孩子的母亲……”“我知道,很抱歉,我该出去了,再见。”我放下电话,原地不动,不该活动太多,那是浪费精力,还是积蓄力量应对磨难吧。

她说了:“你知道贝尔森解放了吗?”其实,我并不知道。又一个集中营被解放了。她说了:“昨天下午。”人员名单明天一早就到,这点她没有说,但我知道。应该下楼,买报,阅读名单。不行,我感到太阳穴跳动得越来越厉害。不行,我不能去读名单。首先,读名单的方法我试用了三个星期,这方法不合适。另外,名单越多,公布的名单越多,上面出现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少。名单会一直公布下去的。如果是我读名单,他的名字就永远不会在上面。该动一动了。站起身来,走两步挪到窗前。医学院在那儿,一如既往。过路的行人也一如既往,当我得知他永远也回不来的时候,他们还会在那里行走,一如既往。死亡通知书。最近已经开始通知了。有人按门铃:“谁?”“区政府社会福利员。”太阳穴不停地跳动,我应该让它停下来。他已经死去的念头缠绕着我,敲击着我的太阳穴。不会错的。让太阳穴停止跳动,让心脏也停止跳动,让心平静下来,它是不会自行平静的,应该帮助它平静下来。理智在逃遁,在逃离大脑,必须制止理智的越轨行为。我穿上外套,下楼。女门房在那里:“您好,L太太。”她今天神情毫无异常。街道也一如既往。外面是四月天气。

我在街上走着,犹如梦游。双手规矩地插在兜里,双腿向前迈步。绕过报亭。绕过接待站。盟军在各条战线上挺进,几天前这还是很了不起的事,现在却没有任何意义了。我不再看战报了。一点儿用也没有,反正他们将一直挺进下去。神秘**的真相将大白于世。四月,这将发生在四月。盟军在德国境内挺进,柏林在燃烧。苏联红军在南线势不可挡,德累斯顿[3]被攻下。每一条战线都在向前推进。德国缩小到原来的版图。莱茵河防线崩溃了,这是意料之中的。之后是这场战争的重要时刻:雷马根[4]。事情是在这天之后发生的:在一个壕沟里,他头俯在地上,双腿扭曲,两臂平伸,正在死去。他死了。布痕瓦尔德[5]集中营的尸骨中也有他的尸骨。整个欧洲天气炎热。在大道上,盟军从他身旁走过,一路向前。他死在那里三个星期了。就是这样,这就是发生的事情,我对此深信不疑。我走得更快了。他的嘴大张着。那是夜晚。他死前曾想到我。痛苦如此剧烈,令人窒息,透不过气来。它需要发泄的空间。街上行人太多,我真想走在广阔的原野上,独自一人。在临死之前,他大概呼唤了我的名字。在德国所有的大道两旁都有像他那样横卧的尸体。成千上万,还有他。他既是这成千上万人中的一员,对我来说,又与这成千上万人有所不同,与他们完全不同,他是独一无二的。人们在杳无音讯的情况下所能经历的一切,我都正在经历着。德国人最初让这些人疏散,但到最后时刻还是杀了他们。战争是一个普遍事实,战争的必然结果——死亡也是普遍事实。他是念着我的名字死去的,他怎会念着别的名字呢?那些以普遍事实为生的人与我毫无共同之处。没有任何人和我有共同之处。巴黎的街道上此刻有人在笑,主要是年轻人。我如今只有敌人。天晚了,我该回去等电话。他那边现在也是晚上。壕沟里越来越暗,他的嘴现在隐入黑暗之中了。红色的太阳在巴黎上空缓缓落下。六年的战争结束了。这是本世纪的大事件。**德国被摧毁了。他也被摧毁了,是在壕沟里。一切都结束了。我无法停下脚步。我像石头一样,又瘦又干。壕沟的一侧是艺术桥上的栏杆、塞纳河。确切地说,它们是在壕沟的右侧。一片黑暗将它们与壕沟相隔。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再属于我,除了壕沟里的这具死尸。夜晚是红色的。这是世界的末日。我无依无靠而死。简单自然地死亡。我将结束生命。这对我无所谓,什么时候死我都无所谓。了此一生,我再见不到他,再不用等他了。我会事先通知D:“最好是一死了之,你能指望我怎样。”我会巧妙地使D认为我虽生犹死,以后,当死亡真正降临时,对他就是一种解脱。我心里就这样盘算着。该回去了。D在等我。“没有消息?”“没有。”他不再问我身体如何,不再说你好。他只说:“没有消息?”我说:“没有。”我走过去坐在电话机旁边,坐在长沙发上。我沉默着。D坐立不安。他不注视我的时候,显得忧心忡忡。一个星期来他就在撒谎。我对他说:“给我说点什么吧。”他不再说我精神失常,不再说我不该让大家心神不安。现在他很勉强地说:“他没有任何理由不像别人那样回来。”他笑笑,他也很瘦,笑的时候面部绷得很紧。要不是D在我身旁,我想我会支持不住的。他每天都来,有时一天来两次。他就待在那里。他打开了客厅的灯,他待在这里已经有一个小时了。现在大概是晚上九点多钟,我们还没有吃饭。

D坐得离我远远的。我望着黑色窗子外面的某一点。D看看我。我也看看他。他冲我笑笑,但这不是真的。上个星期他还靠近我,拉着我的手说:“罗贝尔会回来的,我向你发誓。”现在我知道他在考虑也许不抱希望为好。有时我说:“对不起。”一个小时以后,我说:“怎么会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他说:“集中营里还有成千上万的犯人,盟军还没有到那里,你怎么能指望有消息呢?”过了很久,我让D向我发誓罗贝尔一定会回来。于是,D发誓说罗贝尔一定会从集中营回来。

我去厨房,去煮土豆。我待在那里,前额靠着桌沿,闭上眼睛。D在房间里没有一点儿动静,只有煤气的响声。大概是深夜了。我似乎突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消息是这样的:两个星期前,他死了。十五个夜晚,十五个白昼,尸体抛在壕沟里,脚掌朝天,身上是雨水、阳光和胜利的队伍扬起的灰尘。他的手是张开的,他的每一只手都比我的生命更宝贵。我熟悉这双手。只有我如此熟悉它们。我叫了起来。客厅里响起了缓缓的脚步声。D走过来。我肩上感到有一双温柔而镇静的手,它们把我的头从桌上扶起来。我靠在D身上,说道:“真可怕。”“我知道,”D说。“不,你不可能知道。”“我知道,”D说,“振作起来,我们能挺住。”我可挺不住了。拥抱给人以宽慰,有时会让人感到好受些。片刻之内,空气不再令人窒息。我们坐下来吃饭。马上我就想吐。这是他吃不到的面包,他因吃不到而饿死。我希望D离开。我需要空间来承受磨难。D走了。我脚下的房间摇摇晃晃。我关了灯,走进卧室。我走得很慢,为的是争取时间,别让脑子里的东西翻腾。如果不加注意,我就会失眠。如果我彻夜不眠,第二天情况会更糟。每晚我都睡在他身边,在阴暗的壕沟里,挨着死去的他。

四月。

同类推荐
  • 等你回来花就开

    等你回来花就开

    大约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疯狂的举动,都会有一些极端的思维,都会有一些偏执的本能,都会犯一些看似简单的低级错误,因为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洗礼,没有经历过世事的磨砺,所以一颗心小到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 永远的情歌(乡土新故事)

    永远的情歌(乡土新故事)

    说到爱情,人们自然会认为是城里人和小资才享有的专利,农民被屏蔽于爱情之外。农民有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农民的爱情不乏浪漫与温暖,还实实在在多了踏实的成分。农民的爱情就是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虽说平淡,却也不可或缺。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乡村的精神生活也在急剧地发生着变化。物质化、世俗化,极大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们在情感和审美方式上的变化也令人震惊。
  • 海的梦

    海的梦

    《海的梦》写于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年,日本不断加快侵华的步伐,正值民族危难之际。巴金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类似童话般的奇异的故事,似真似假,如梦似幻,却真实的映射着现实。小说的结构方式别出心裁,上半部分通过女主人公里娜的口述,再现了“杨”和那个孩子率领岛国奴隶英勇抵抗侵略者的壮举;下半部分通过里娜的日记,展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 眺望英格兰

    眺望英格兰

    老凡得知妻子何茶香要跟约儿去英国留学陪读,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本来,哪个家庭不乐意让孩子出国留学呢?只是,老凡知道自己是个乡下人,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来到深圳能够生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他半生打拼,在东门老街有间赖以谋生的化妆品小店。日子慢慢的有点滋味了,尽管还不太能满足妻子的虚荣心。但他没想过要将女儿送去留学。在老家安徽乡下的镇中学念书时,年少的他,倒是曾经憧憬过那个神秘的国家。没料到这把年纪,他还会与那个陌生的地方发生莫名的联系。都怪茶香。茶香师范毕业,人漂亮,还会些琴画。
  • 老毕摩最后的法事

    老毕摩最后的法事

    阿麦按时醒来,是长期养成习惯的生理时钟起作用。她翻了一个身,床板吱吱地叫了两声。该赶在太阳醒来之前,早早起床的时候了。勤劳的彝族女性,从小到老,太阳不醒就起床,月亮瞌睡了才睡觉,她们一生到老或是在山上和地里忙活,或是在山间场坝歌舞娱乐,老古老辈没有早睡晚起的习惯。但今天,阿麦平白无故想赖床。昨晚的酒喝得实在太多了,浑身软瘫瘫的有气无力。狗在门外叫嚷,鸡在院中啼日,鸟在枝头鸣唱。彝家山寨的早晨,是被家畜和野鸟叫醒的。猪圈中的大母猪也哼哼叫开了声。
热门推荐
  • 武欲横天

    武欲横天

    众生踏武道;唯我破苍穹;武极掌天下,醉卧美人膝。
  • 长梦决

    长梦决

    此梦不停,生命不止,一个普通的少年又有怎样的经历,十年1度的群英逐鹿大赛即将开始,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 职场美女宫心计

    职场美女宫心计

    职场的潜规则你们都懂的,而女人总是职场的调味剂,美女更是,她们在职场的遭遇堪称一部宫殿大戏,所以好戏上场了……
  • 真爱豪门①:总裁前夫想复婚【大结局】

    真爱豪门①:总裁前夫想复婚【大结局】

    『注∶本文比较虐,既虐心也虐身本书已完结,番外明天出』〈亲们,想看另类一点的龙凤胎神童吗?他们到底神在哪里?多么与众不同?如果想的话,那就赶紧订阅吧〉【本文简介】四年前,听信所爱之人父母的话,肖雅毅然的嫁给了自己暗恋多年的男人。谁知,自以为的幸福,不过是泡沫般的虚幻,幸福的滋味,还没开始。席卷而来的却是丈夫的背叛。新婚之夜,那个暗恋多年的男人,堂而皇之的带着女人当着自己的面在他们的婚床上交缠,完全不顾自己面子,当着外面的女人面,对着自己拳打脚踢....只因为从他父母那所听的话语.明明...自己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明明逼婚的不是自己...自己却无辜的承受着这一切的加剧.爱?难道就是承受这一切吗?一次次的忍让,终于换来丈夫的怜惜,谁知...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为了那个丈夫所谓的深爱女人,既然不顾自己已怀有他的子嗣,狠狠的用脚踢向自己的肚子...留下满身是血的妻子,偕同那个归来的女人扬长而去.心,冷了...只期盼原本的一切,自己都能忘记,狠下心,不在期盼虚幻的幸福,在父母的帮助下离婚.扬长而去.四年后,那场肖雅因工作所策划的宴会上,关镇杰惊喜的看着那个被自己所误会,离去多年的前妻.与...恰似自己的龙凤胎,爱...盈满心口,冲上前的挽留交谈.换来的是陌生的对待.曾经深爱着自己,为自己付出的女人,不在看向自己...而是...用恐惧的眼神看着他...这段感情...到底会有怎样的结果...--------------------------------------------嫣雅这里有个群,群号为76892507敲门砖本书任一角色亲们,嫣雅的另一部小说《你许我的那些幸福》http://wkkk.net/a/272025/已经开坑了,希望亲们多多支持,多多留言多多收藏,谢谢
  •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

    《性学三论》是心理学宗师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
  • 那年,我们都很好

    那年,我们都很好

    不是不想在一起,却是不能在一起,如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幸福?如果当初我可以更勇敢,如果命运的齿轮没有指向我们,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更幸福?如果可以早些遇到你,如果我们彼此身份交换差异,那么,现在,我们会不会更幸福?
  • 富贵逼人

    富贵逼人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首富的摊贩不是好奸商。想成为十六世纪的比尔盖茨,要抛却所有良民思想,以奸欺诈,以富逼人,贪官一律踢死,奸商全部PK!唱唱曲子、钓钓凯子、赚赚银子,把大明财政握于己手,将番邦经济控于怀中。对小矮人说的话:犯我奸商底线者,虽远必诛!
  • 神偷系统,邪妃来袭

    神偷系统,邪妃来袭

    她,在赶往考场的路上,因为口舌之争跟司机打架致死,一朝穿越,来到这里。他,是南海国最受宠的皇子,俊美无暇,腹黑冷漠。她想要摆脱命运的束缚,需要完成系统给她的一系列任务。他被人刺杀,身患剧毒,随时都会死去。然而,命运的曲折将他们二人连到了一起,且看神偷女如何化解危机,靠智慧成长为一代贤后!
  • 金坛子

    金坛子

    《金坛子》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斯蒂芬斯的代表作,由六个不同主题的故事组成。这是一部独特的作品,融合了哲学、爱尔兰民间故事和永远绕不开的两性探讨。全书文笔幽默而不失优雅,在出版后即大受欢迎,曾多次重印。
  • 跟随勇敢的心:我最难忘的读书之旅(修订版)

    跟随勇敢的心:我最难忘的读书之旅(修订版)

    记住一些词,记住一些人和书的名字,会有助予生活。谨以此书纪念那些“透过眼前浓雾而看到了远方”的人。他们曾携着电、裹着雷,闯进一个青年不眠的思想之夜:为反乌托邦咯血而死的奥威尔;战争中当逃兵的“德国良心”伯尔;苏军炮塔下镌写“布拉格精神”的克里玛;见证俄罗斯伟大精神夜晚的巴纳耶夫;与精神“鼠疫”殊死搏斗的加缪;替百万亡灵起诉“古拉格”的索尔仁尼琴;孤独讲述“人,岁月,生活”的爱伦堡……稿纸的背后,是流亡、牢狱、枪声,是过早逼近的坟墓和匆匆竖起的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