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从背景去看
我们如果想要理解一个问题,就需要对它有全方位的了解。不但要看到它的表象,还要知道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如果对背景了解得不够深入,那么就无法正确地解决问题。举例来说,你在读一本书时,会做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如果让这本书的作者解释理解过程,则会失去很多细节。因为作者本人对书中所写的东西是知晓的,所以会认为读者也同样知道。但是事实上,每个读者由于阅历和知识水平的不同,具有的背景也不一样,因此,这样的背景差异就会带来理解的困难。
真正理解了问题的原因所在,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问题中通常会透露出一些背景,同时,你要通过自己的分析来提炼出另一部分背景。当所有背景都已经掌握了,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有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些测验,这些测验的目的就是对我们掌握的背景知识加以考察。因此,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测验,就代表着知识的全面。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取巧的方式通过测验,但是这样不会让我们的知识得以增长,相反会让我们失去学习的机会。
我们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往往要有一个共同话题,而要找到话题,就需要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如果双方背景不同,交流起来就会很吃力,甚至听不懂对方在讲些什么。这里所说的背景不是指语言或者交流方式,而是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的背景。如果有人和你谈起美式橄榄球,而你从来都没有关注过这种运动,那么你们就聊不到一起去,因为对方不会从头为你普及美式橄榄球的相关知识。当然,你也未必会感兴趣。
很多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目的并不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是通过思考来发现问题产生的背景。你可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就是在别人的指导下能够很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独自去做的时候,就难以完成。这种情况说明,你本来是掌握问题的背景知识的,但是如果靠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应用背景知识,就感到十分困难。这种情况很常见,这说明你不懂得如何运用思考来提炼知识,因而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一旦有了新的经验,学到了一种新的背景知识,这种背景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例如,当你成功解决了一个难题,那么关于这个难题做出的思考会留在你的记忆中。当你在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这些经验马上就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对你说这个问题曾经遇到过,有一个现成的解决办法。因此,对背景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有时明明具备对背景知识的了解,却无法合理地应用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只是机械地将之存储在了记忆里。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大脑不会想到去调用这些记忆。也可以这样说,离开思考的知识储备没有什么意义。只有通过思考才能真正对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进而能够正确地应用。如果只是机械地学习到了一种现象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背景,但是没有弄清楚背景和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现象,也不知道该怎样解决。
对于熟练掌握一门知识的人来说,运用背景知识来解决问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于初学者和门外汉,则是十分困难的。比如,你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都没有解决。你拿着问题去请教专家,结果专家告诉你,只需要使用一种公式就能很快得出答案。这时你会开始反省:这种公式我明明也学过,为什么没有想到用它来解题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多半在于,你对问题的背景——也就是这个公式的应用条件——并没有做到真正熟悉。或者说,你对背景的思考不够,没有将它和已有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因此它就被孤独地封存在你的记忆里了。只有通过思考充分理解了背景,才能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厘清思路,明白解题的要点。当你的脑海中并不只有零散的知识点,而是连成一片时,思考就会变得更加系统和顺畅。
现在我们知道,事物的背景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而非孤立存在的。我们要通过思考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且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如果把每个背景都单独扔在脑海里,那么下次要找到它,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无法与已有知识连成一体的知识是毫无意义的,只能一次性解决某个问题,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还要重复耗费精力。因此,思考和理解是必要的。例如我们了解到物理学中有万有引力定律,也有热力学第一定律。它们虽然同属物理学范畴,但是却无法简单地加以联系。知识之间不能随意地彼此连接,而是需要通过思考让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只有在对一个物理问题的背景充分了解之后,才能判断到底需要使用哪种定律。
因此,我们要做到了解问题的背景,并且掌握背景之间的联系。如果你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却不能在下次需要的时候熟练使用,那就说明你只是“知道”,而没有“理解”。只有充分地理解,才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而那些知道的知识仅仅是给记忆增添一些负担罢了,你仍然无法真正地独立解决问题。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说过,要形成思考的习惯,让思考的过程在大脑中一直持续。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要仔细观察它的表象,更要从背景深入去了解。当你的思考足够活跃、经验足够丰富时,就会迅速发现它的背景,并和脑海中的类似知识联系在一起,最终解决问题。
11 好坏的标准
在这一章中,我们提到了很多种思考的方式,以及怎样才能轻松地思考。思考是支配我们日常行为的原动力,因此不但要勤于思考,还要注重思考的质量。有些思考对人有益,还有些思考则会起到负面作用。在这一节里,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思考的标准,看看好的和坏的思考分别都有哪些特点。
好的思考能够对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起促进作用,提高效率,使之达到一种更好的状态。这种思考首先应该是积极的。积极的思考是与被动的、消极的思考相反的,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思考方式。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这就是积极的思考。如果在困难面前一味拖延,或者等着其他人来帮忙,就是消极的和被动的,对提高思考能力毫无帮助。因此,我们应当保持积极的状态,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其次,好的思考应该带有明确的目的,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时刻能够掌控进度,懂得何时开始和结束。这是有意识的思考有别于胡思乱想的地方。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明白自己究竟该想些什么,而不是漫无边际地异想天开。通过有意识地引导思考的方向,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
好的思考应该富有创造力,能够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在思考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受到旧习惯的影响,有时会陷入思维定式中。因此,要全面地看问题,理解问题的本质,就需要摆脱束缚,进行全新的思考。在做到以上所说的几点之后,还要注意,要让思考富有成效,能够得出应有的结论。如果通过思考没有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就说明思考是无效的,某个环节一定出现了问题。因此,好的思考还应该能让人得到理想中的结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了解了什么是好的思考之后,让我们再看看坏的思考有什么样的特点。当我们明确了这些特点,就能在日常思考活动中尽量避免犯类似的错误。首先,思考不应该存在局限性,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如果脑子里总是想着,必须满足某种条件才能解决某种问题,那么就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我们在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时,就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思维,难以解决问题。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在问题面前首先想到的是可能有哪些解决方法,而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集思广益,破解难题。
思考问题要全面,要想到所有可能的结果,而不是轻易得出结论。遇到问题时,你可能粗略一想,就得出了答案,那么这个答案很可能是不完善的。或者你只是浅尝辄止,遇到一点困难就说完成不了。这样一来,你虽然能够逃避问题,但是也放弃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有些时候,你会简单地认为一个问题有且只有一个答案。但是你要记住,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答案就可能是不同的。同时,还要注意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不要固执地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
在问题面前不拖延,马上开始行动,这固然是好的,但是这种行动应该是在思考指导下的结果,而不是一味地蛮干。在行动之前,要先进行思考,分析清楚问题的原因,以及怎样解决才能不留后患。如果在行动之前什么都不想,虽然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难免效率低下,总是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无法通过思考和总结获得提高。
了解了好坏思考的特点之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该如何转变思维,使坏的思考改善为好的思考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要让思考变得更加开放,而不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来回打转。
曾经有一个公益广告就应用了心理实验来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力只局限于一个地方,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在广告中,镜头对准的是学校中的一对有趣的情侣,他们因为在图书馆的阅览室互留信息相识,成为挚友,最后相恋。但是就在热恋刚开始的时候,却死于一场校园枪击案。影片到这里戛然而止,并出现字幕:你有没有注意过你身边的其他人?影片重放,在主角出现的每个镜头里,枪击案制造者都在,不过他在图书馆翻阅的是枪支和武器方面的书,在网站上浏览的是战术教程。最主要的是,这一切都没人注意到。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能够明白,一个微小的细节,可能在最后酿成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问题的每个方面都考虑周全,这样才能做到没有遗漏。
还有一种方法我们应该学习,那就是在开始一件事情或者解决一个问题之前,先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给出让自己信服的理由。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足够了解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想法不自觉地跳出来,干扰这场思考的进程。举一个例子,有个网球选手带着女朋友一起参加比赛,在比赛中他总是试图大力扣球,但不幸的是总失误,最后输掉了比赛。因为他的目的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从赢得比赛,转变成了在女朋友面前露一手。于是次要的目的战胜了主要目的,最终使主要目的无法达成。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让思想自由地驰骋。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答案都来自想象。因此,在思考之前不要为自己划定范围,不要为思想设限。当你思考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出结论时,首先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头脑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可能你会无意识地回到原有的思维模式中去,这时就要提醒自己,这样的思考是错误的,要有勇气加以改正。当你学会了转变思路,也将迈出正确思考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