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族一
谨按:我国家诞膺景命,肇启大东,毓瑞凝祥,同符雅颂,皇皇乎元鸟之生商,高之启稷矣。恭考实录,自始祖定三姓之乱,建国鄂多理城,即以满洲建号,继继绳绳,钟灵笃庆。洪惟肇祖原皇帝创业于赫图阿拉之地[1]。爰及景祖觐光扬烈,乃举五岭以东,苏克素护河以西诸部,而抚绥之。迨我太祖高皇帝,天赐智勇,懋建大勋,即克图伦,遂收栋鄂。太宗文皇帝鸿图式廓,遐迩景从,东北诸部尽为臣仆。稽诸古昔,若肃慎、夫余、三韩、靺鞨、百济、新罗、渤海、女真诸国,沿革可。《淮南子》云,东方多君子之国,信矣[2]。臣等谨立部族一门,先胪举史册所载各条,参以今之考证,或订其音转之讹,或稽其分合之迹,断自肃慎为始,而仍弁国号于简端,以著统尊溯源之义云。
满洲
按:满洲本部族名。恭考发祥世纪,长白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哩。相传三天女浴于池,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天女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曰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之小,且曰:“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天女遂凌空去。于是乘顺流至河步,折柳枝及野蒿为坐具,端坐以待。时长白山东南鄂谟辉之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兵相仇杀。适一人取水河步,归语众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不虚生此人。”众皆趋问,答曰:“我天女所生,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以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遂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主,遂妻以女,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建号满洲,是为国家开基之始。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二字皆平读。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曰曼珠,华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大教王。经云释迦牟尼师卢遮那如来,而大圣曼殊室利为卢遮那本师,殊珠音同,室师一音也。当时鸿号肇称,实本诸此。今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实则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御制全韵诗
天造皇清,发祥大东。山曰长白,江曰混同。峻极襟带,福萃灵钟。山顶有潭,闼门名扬。叶。长白山高二百余里,绵亘千余里,雄观峻极,扶舆灵气所钟。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绿、混同、爱滹三江出焉。三天女者,降而浴躬,神鹊含果,吞以娠中。锡之姓名,母遂灵空。山之东有布库哩山,其下有池曰布勒瑚哩。相传有三天女:曰恩古伦、次正古伦、次佛库伦,浴于池。有神鹊含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含口中,忽已入腹,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以吞朱果之故,因锡之姓为爱新觉罗,名之曰布库哩雍顺,与小乘之,母遂凌空去。有取水人,见讶异。叶。交手舁归,推为主国。叶。三姓定乱,鄂多城崇。号建满洲,开基肇宗。天男乘,顺流下至河步,登岸折柳及蒿为坐具,端坐其上。其地有三姓争为雄长,日兵仇杀,有取水河步者。见而异之,归语人曰:“汝等勿争,吾取水河步,见一男子,察其貌非常人也,天必不虚生此人。”众往观,皆以为异,因诘所由来。答曰:“我天女所生天男,生我以定汝等之乱者。”且告其姓名,众曰:“此天生圣人也,不可使之徒行。”乃交手为舁,迎至家。三姓者议推为国主,以女百里妻之,奉为贝勒,其乱乃定,遂居长白山东鄂多理城,国号满洲,是为开基之始。按满洲,清字本作满珠。我国家肇基于东,故西藏每岁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至今汉字作满洲者,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从俗云。元鸟商室,帝武周家。叶。圣必有启,异揆同风。
右长白山发祥。
肃慎
一作息慎,又作稷慎。
虞
《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史记·虞帝纪》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搜、氐、羌,北山戎、发、息慎。
周
《汲冢周书·王会解》西面者,正北方稷慎大麈。
《孔子家语》武王克商,肃慎氏贡矢。
《尚书序》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
《尚书传》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
《史记·孔子世家》有隼集于陈庭,矢贯之,石矢长尺有咫。陈湣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
《后汉书》康王之时,肃慎复至。
汉
《后汉书》古肃慎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
《淮南子》海外三十六国,有肃慎氏。
三国
《三国志·魏书》明帝青龙四年,肃慎贡矢。
晋
《晋书》肃慎国东北有山出石,其利入铁,将取之,必先祈神。周武王时,献其矢、石。逮于周公辅成王,复遣使入贺。尔后千余年,虽秦汉之盛,莫之致也。及文帝作相,魏景元末,来贡矢。魏帝诏归于相府,赐其王傉鸡、锦罽、绵帛。至武帝元康初,复来贡献[3]。元帝中兴,又诣江左贡其石。成帝时,通使于石季龙。
南北朝
《册府元龟》宋孝武帝大明三年,肃慎国献矢。
谨按:肃慎之名,著于周初。考《竹书纪年》有虞舜二十五年,息慎献弓矢之文。《史记·虞帝纪》亦称北发、息慎。郑元注曰:“息慎或谓之肃慎。”《周书·王会解》又作稷慎,息、稷与肃,音转之讹,其为一国无疑,由来固已远矣。秦、汉之盛,史无传焉。《后汉书·挹娄传》则云即古肃慎,似其名至汉而止。然魏、晋时,间通使聘,史臣皆以肃慎书之,则不得云东汉无肃慎也。要之,负山襟海,地大物博,又风气朴淳,故历虞、夏、商、周,迄魏、晋,传世二千余年不绝。范蔚宗谓冠弁衣锦,器用俎豆,诚非虚语。特自汉以后,始有(岐)〔歧〕称耳。宋刘忠恕称金之姓为朱里真。夫北音读肃为须,须朱同韵,里真二字合呼之音近慎,盖即肃慎之转音,而不知者遂以为姓。国初旧称所属曰珠申,亦即肃慎转音,汉人不知原委,遂歧而二之,犹之或为稷慎,或为息慎,其实一也。至于自汉、魏以后所称部名,则分条详系于后云。
夫余
一作扶余。
御制夫余国传订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