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000000005

第5章 亲情与爱情 (2)

一场瓢泼大雨,伴着清新的气息,下了整整一天。雨点敲打着屋顶上的薄木板,一直响个不停。花园里,在密集的雨帘中,湿漉漉的小树也顺从地垂下了枝条;阳台旁,红花映衬下的花坛异常鲜艳;花园上方,灰蒙蒙的天空中,在有百年历史的老白桦树冠里,一只黑鹤恐慌地探出身子,它被雨水一淋,变得又黑又瘦,缩着尾巴,耷拉着尾羽,立在它那筑在光秃秃的白枝丫间的巢穴沿儿上;一会儿,它愤怒地不安起来,在枝丫间跳来跳去,用它那坚硬的尖喙狠狠地啄着枝丫,仿佛在喊:“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发大水啦,真的发大水啦!”

到了四点钟光景,雨点也稀了,天也亮了。在干草堆旁支起了茶炊,整个庄园里都弥漫着伴有香树脂味儿的轻烟。

黄昏时分,雨已停了,四周静谧而安逸。于是主人陪同客人一同去针叶林中散步。

天渐渐暗了下来。

在铺满了黄色针叶的伐木线上,道路湿润而富有弹性。林中散发着芬芳的气息,潮湿,并伴有回响。远远的有人在说话,还有拖得长长的呼唤和回应声令人着迷地回荡在远方的密林中。伐木线窄窄的,间距也很均匀,一眼望不到尽头,直通往密林深处。路两旁的树木高大挺拔,密密麻麻,透不过一丝光线。树冠上方的枝干光秃秃的,表皮光滑,泛着红木色;稍往下,是发着灰白色的枝干,上面长满了结节和苔醉,相互缠绕在一起:这些地方枝干都已腐烂,像童话中森林怪兽那一缕缕淡绿色的长发。这一切把整个森林变成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密林,一个远古俄罗斯的原始森林。等到走出来,到了空地上,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一棵小松树苗:它长满了细枝条,闪着美妙浅浅的光泽,透着温柔的沼泽地的绿色,轻盈而坚强;它周身溅着雨滴,略带一点点污尘,就像罩在一件银白色的薄纱中,熠熠闪光……

那天傍晚,跑在这些散步的人群前面的是一个贵族少年学生和他那条温顺善良的狗。他们一直在相互追逐着、嬉戏着。而在散步的人群中,有一位手脚修长的半大姑娘,不慌不忙地袅娜前行,她穿着一件轻盈的方格连衣裙,说不出的好看。后来大家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那个男孩儿那么不知疲倦地奔跑,嬉戏,并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可随时都会失望地大哭起来。于是都轻松地笑了。女孩儿也知道了真相,她感到了骄傲和满足,可她还是漫不经心地看着他,眼中却有些嫌恶的神色。

戴毯 译

解读

《初恋》是一篇美文,更是一篇巧文。首先从结构来看,文章看似简单,其实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看题目是“初恋”,可在整篇文章来看,却没有一个字来介绍“初恋”,前半部是景物描写,后面还是景物描写,只是在结尾处巧妙地点出男女主角。通篇没有一个“爱”字,然而把初恋的感觉交待得非常清楚:男孩儿竭力表现得活跃,兴奋,以引起女孩儿的注意,而女孩儿却很矜持,用她那高雅、漠然的眼神瞟着男孩儿所做的一切。初恋的感觉完全出来了。

其次从语言艺术来看,文笔清新隽永,语言简洁生动,文风朴实自然,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描写的景物晶莹剔透,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用词准确,辞藻华丽,但绝无浮夸、矫饰、卖弄之嫌。

布宁的语言技巧是翻译的难点,正因为他的这种语言精练和辞藻华丽造成了翻译中的困难,译者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话题

有学者评论,布宁总是在他的作品中热衷描写自然景色,特别是庄园的景色,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灰暗、苍白、颓废、无助的冷色调。他一方面倔强地保持自己的贵族传统和性格,另一方面又对农民怀有深深的同情,而现实生活的残酷现状却令人十分迷茫,农民和地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苦恼、绝望、彷徨……读了本文之后你有怎样的认识?

相关资料索引

1. 1870年10月10日,伊万·布宁出生在俄罗斯沃罗涅什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很早就表现出超常的文学天赋0 1887年,17岁的布宁就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891年在奥廖尔市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此后又出版了一系列诗集:《在遥远的天边》 (1897) ,《在广阔的天空下》(1898) ,《诗歌和小说》 (1900)、《落叶集》(1901)等。1897年,布宁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20世纪前二十年,布宁的创作进入了极盛时期,他在此期间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乡村》(1910)、《苏霍多尔》 (1911),还有农村短篇《古人》、《美好的生活》、《夜谈》、《快乐的农家》、《伊格纳特》、《扎哈尔·沃罗比约夫》、《王中之王》(1912)、《约翰?雷达列茨》、《我一直沉默不语》、《败草》等,还有关于爱情、死亡、善恶、生活的美好和严酷等永恒题材的作品:《从旧金山来的先生》 (1915)、《兄弟们》(1914)、《阿强的梦》(1916)、《轻盈的叹息》(1916)、《打着卷儿的耳朵》(1916)、《老太婆》(1916)等等。

布宁对1917年的“十月革命”完全持敌视态度,十月革命后的几年,他留有日记《该死的日子》。 1920年布宁流亡国外,定居法国。这期间他创作了优秀半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30)和系列短篇小说《幽暗的林阴道》 (1943) , 1953年11月8日,布宁在法国巴黎简朴的寓所里与世长辞,终年83岁。

1933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决定授予布宁当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散文中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他以严谨的艺术才华在散文创作中塑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布宁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2.http: //www.cjlap.com3.《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主编,安徽文学出版社。

波西·比西·雪英

1792-1822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西风烦》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差不多家喻户晓。主要作品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长诗《麦布女王》等。

论爱

什么是爱?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问那些活着的人,什么是生活?问那些虔诚的教徒,什么是上帝?

我不知其他人的内心结构,也不知你们—我正与之讲话的你们的内心;我看到在有些外在属性上,别人同我相像;惑于这种形似,当我诉诸某些应当共通的情感并向他们吐露灵魂深处的心声时,我发现我的话语遭到了误解,仿佛它是一个遥远而野蛮的国度的语言。人们给我体验的机会越多,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远,理解与同情也就愈离我而去。带着无法承受这种现实的情绪,在温柔的战栗和虚弱中,我在海角天涯寻觅知音,而得到的却只是憎恨与失望。

你垂询什么是爱吗?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虚空,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倘若我们推理,我们总希望能够被人理解;倘若我们遐想,我们总希望自己头脑中逍遥自在的孩童会在别人的头脑里获得新生;倘若我们感受,那么,我们祈求他人的神经能和着我们的一起共振,他人的目光和我们的交融,他人的眼睛和我们的一样炯炯有神;我们祈愿漠然麻木的冰唇不要对另一颗心的火热、颤抖的唇讥消嘲讽。这就是爱,这就是那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结了人与万物的神圣的契约和债券。我们降临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也许这与婴儿吮吸母亲乳房的奶汁这一规律相一致。这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随着天性的发展而发展。在思维能力的本性中,我们隐隐绰绰地看到的仿佛是完整自我的一个缩影,它丧失了我们所蔑视、嫌厌的成分,而成为尽善尽美的人性的理想典范。它不仅是一帧外在肖像,更是构成我们天性的最精细微小的粒子组合。

它是一面只映射出纯洁和明亮的形态的镜子;它是在其灵魂固有的乐园外勾画出一个为痛苦、悲哀和邪恶所无法逾越的圆圈的灵魂。这一精魂同渴求与之相像或对应的知觉相关联。当我们在大千世界中寻觅到了灵魂的对应物,在天地万物中发现了可以无误地评估我们自身的知音(它能准确地、敏感地捕捉我们所珍惜并怀着喜悦悄悄展露的一切),那么,我们与对应物就好比两架精美的竖琴上的琴弦,在一个快乐的声音的伴奏下发出音响,这音响与我们自身神经组织的震颤相共振。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

正是它,驱使人的力量去捕捉其淡淡的影子;没有它,为爱所驾驭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安宁,永远不会歇息;因此,在孤独中,或处在一群毫不理解我们的人群中(这时,我们仿佛遭到遗弃),我们会热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我们找到了秘密的心灵的回应: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流淌的溪水和河边瑟瑟的苇叶声中,有一首歌谣。它们与我们灵魂之间神秘的感应,唤醒了我们心中的精灵去跳一场酣畅淋漓的狂喜之舞,并使神秘的、温柔的泪盈满我们的眼睛,如爱国志士胜利的热情,又如心爱的人为你独自歌唱之音。因此,斯泰恩说,假如他身在沙漠,他会爱上柏树枝的。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查良铮 译

解读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诗见长。本文的标题是 《论爱》,虽然属于议论文,但读起来仍然像一首诗—一首赞美爱的散文诗。

爱,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什么是爱这个问题,历来都有不同的回答,《论爱》一文,作者以比喻的手法,诗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精妙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作者以设问开篇,直入主题,简洁明快。同时还含有言外之意: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生活就是爱;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上帝就是爱。接着作者从个人的自身感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论证“什么是爱”。对于每一种爱的论述,作者都用 “这就是爱”来作结,层次十分鲜明。最后,作者认为爱是“一帧外在肖像与细微粒子的组合”,是“形态与灵魂”的和谐, “这就是爱要达到的最高的目标”。无论对于哪种爱,作者都给予热情、酣畅的赞美。

另外,本文的语言和意境颇具诗的特点,令人赏心悦目: “在孤独中,我们会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这哪里是议论文的语言,不就是诗吗?这样的语言很多,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慢慢体会和欣赏。

话题

1第1自然段的设问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在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写自己不被理解的失望?

3.作者说“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怎样概括这个目标?

相关资料索引

1.《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安徽文艺出版社。

2. http: //www.yilin.com

3.《最新外国优秀散文》,王剑钊,春风文艺出版社。

4.《外国散文名篇选读》,周红兴主编,作家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安德列耶夫

1871-1919 俄国作家。作品生要是小说和戏剧,生题因创作时期的不同VF有所改变,主要作品如剧本《向星星》、《七个绞刑犯的故事》等。作品构是奇特,富于戏剧色彩;气大且运用象征手法,文意略显诡谲。

毒蛇的自白

“轻点,轻点,轻点。再走近些。大胆地看着我的眼睛。”

我从来就是迷人的,温柔,多情,知恩报德。而且聪明,高尚。我的匀称的身子曲曲弯弯地游动时,是那么绰约多姿,你准会乐于观赏我静悄悄的舞蹈。瞧,我盘成了一圈,暗淡地闪耀着我的鳞,温存地自我拥抱,通过这一次次温存而又冰冷的拥抱,我的如钢铁一般坚韧的身子日益壮大。天地间,独有我是出类拔萃的!出类拔萃!

同类推荐
  • 赢在恰到好处

    赢在恰到好处

    没有人否认精明强干者藐视陈规旧俗,也没有人否认天才都有一定的叛逆性,但任何事都不能做得太过分。为人处事如果太过分,就容易走极端。一个易冲动、爱走极端的人,不仅不会取得成功,而且会把已经取得的成功葬送掉。所以,永远不要走极端,要恰到好处。
  • 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幽默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脑瓜子里的智慧风波;嘴皮子上的幽默点拨;你可以不是幽默达人,但别一开口就遭人记恨。曹宁编著的《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阐述幽默在生活中的作用、幽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如何幽默、为了达到不同目的如何幽默、在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的幽默、谈判和外交场合中如何幽默、如何拿自己开玩笑和世界各国幽默大观等方面。《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让你在任何场合开口就能抓住重点,直插心窝的幽默艺术,有影响力的人早就偷偷在用了,你还等什么?
  • 再不开窍就晚了

    再不开窍就晚了

    在社会上混,要懂点圈内谋生的“套路”,要有口才,要积人脉,要懂人情,要知低调,要装傻,还要学会作秀,更要有防人之心。身处这个社会,当我们一脚踏进残酷的现实中,便跟谎言、虚伪、陷阱、算计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许你的处世方式过于天真,你却浑然不知;也许你还在自己的圈子里扬扬得意、不能自拔;也许你做了很多,却得不到赏识……本书不说空话、套话,从不同角度教会你信手拈来就能用的生存技巧,快速领悟读心、攻心法则,轻松玩转职场人际圈,行走社会智取对手,让你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玩得转,玩得顺,玩得赢!
  •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年轻人如今所承受的物质压力,似乎产生的种种问题都于钱有关:住房、教育、出行……似乎有了钱就可以解决掉一切问题。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钱,本身无所谓善恶,我们追求金钱也无可非议。并且生活在如今社会中,想要过上好生活,是不可能离开钱的。吃穿住行、看病吃药、看演出、逛街游玩……样样都离不开钱。钱,是享受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
  • 人人都要有逻辑思维

    人人都要有逻辑思维

    有些人智商不低,学历不低,情商也不低,但就是办事效率不高,说话啰嗦拖沓,被人莫名其妙地说服了,甚至有理时也莫名其妙输了。这是为什么呢?口才不好?不完全是。能力差也不完全是。其根源是逻辑思维能力差。因为办事没逻辑,效率自然低下;因为说话没逻辑,自然无法简洁明了表达;因为思辨没有逻辑,遇事就不可避免地随着别人的思路走——无论愿意不愿意都那样。在现实社会中,社会竞争激烈,要想赢得一席之地,除了拼智力、拼学历、拼背景、拼努力之外,如果你拼了逻辑思维能力,你将会迅速投影而出。
热门推荐
  • 石山志

    石山志

    “老阎,去把猫主子抬来……”“二……索哈,把你啃坏的家具再给我啃回来……老子要辅导你成为艺术家!”“小师妹,诺!这是缰绳,师兄的神兽都归你……”“唉?!……师妹!你用来捆我就不对了啊……”“救命啊!!!”……拉了王来开公司,搞来大圣练饶舌;金牛鹏鸟顽固鹅,巨龙藏洞在人间;白马飞马王子马,喵犬大战无休止;无常兼职跑快递,跟踪牛魔谈恋爱;天道昏昏谁无错,一把鼻涕笑开颜;……上级布置的任务失败后,本想安稳独自生活的我却卷入了一件件离奇诡异的事件当中,幕后到底有怎样的阴谋?前途未卜?抑或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又是怎样的存在?……未来总会告诉我一切。【喜欢请加收藏,书友群:650636360】
  • 校园实用经典座右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座右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座右铭》精选了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上千则,内溶涉及幸福、友谊、志向、真理、奉献等方面。为便于查阅,我们将其按照主题,分为18个类别。希望《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座右铭》能给初踏人生之路的青少年有益的启迪。
  •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阁与八仙渡迤北海面上经常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奇观,令每个得饱眼福的人惊叹不已,“异事惊倒百岁翁”,一代文宗苏东坡大学士的感叹,正是所有目睹海市者的共同感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海天景象所陶醉,所倾倒。在历代文人雅士留在蓬莱的诗文中,以海市为题材的咏唱俯拾皆是,占了很大比重,充分印证了它的魅力所在。
  • 哈佛学生最喜欢的逻辑游戏

    哈佛学生最喜欢的逻辑游戏

    本书游戏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无论多么杰出的教育都比不上游戏对我们智力发展的影响力。本书让你突破思维瓶颈,引发思维风暴,以最轻松的方式帮你挖掘大脑潜能,训练逻辑思维,从而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山洞深藏杀机

    山洞深藏杀机

    啊!山洞。这个意外发现、得而复失又重新找到的山洞,是侵略者精心设计、用许多人生命和眼泪凿成的,里面藏着的是中国人失去的、如今应该找回的、能够燃烧出火热、能够放射出光芒、能够融化和照亮冻土荒原的精灵……半夜响起枪声李来喜端着三八式大盖枪,一对虎虎势势的大眼睛睁得滴溜圆,在树林中蹚着厚厚的积雪,边走边向四处机警地搜寻着。白淑芸跟在他的背后,胸前挎着美国造汤母式冲锋枪,肩上背着一只山兔两只野鸡,也睁大眼睛边走边向周围察看。这里是小兴安岭山脉的东端,连绵起伏的山峦披着皑皑白雪,覆盖着茂密浩瀚的原始森林。
  •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灯光下的迷失

    灯光下的迷失

    主要是以我去年大一生活为线索写下去。写主人公杨子轩在书中与几位女生的藕断丝连和念念不忘。心里想着初中喜欢了四年的李惠子,却又每周打电话关心远在贵阳的周小。同时又与学校的尚荷有暧昧关系。在去成都公交车上和初三同桌严欣晗不期而遇。并被严欣晗亘古不变的纯真所吸引,男主人公开始反思,但是,这时一直同自己称兄道弟的小平头又带自己去见世面。寒假回家,先前抛弃自己的阳子,主动联系到自己,声称自己怀孕。希望陪同去医院做人流手术。手术过后,两人在宾馆朝夕相处。阳子对杨子轩产生真正的感情,希望和杨子轩重新开始。但是,主人公的心里却一直想着在读幼儿教育的李惠子。
  • 节气里的村庄(上)

    节气里的村庄(上)

    最后一枝腊梅绽成一株情韵的除夕时,大地像突然从被窝里掀了出来,万物还未来得及躲藏,大片大片地祼露着,偶有棵性急的小草从地里露出个尖儿了,羞怯怯的,杨柳梢像发了疯似的转眼间就泛出微绿,风虽然还透着寒意,但细长的柳枝扭着慵懒的腰肢尽情挑逗着,风,就忘情地满世界奔跑……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星罗

    星罗

    …偶得星罗宝图踏上修行之路人生几经沉浮……这新简介给力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