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5500000004

第4章 紫禁城与皇家文化

“故宫”这两个字在中国的文化中很有分量。

郑欣淼院长提出了“故宫学”这样一个思路,冯骥才先生也从他的研究方向上将其条理化。我个人认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我将这些条件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它是丰富的,又是独特的;第二,它有自己的主干,同时又是多元的;第三,它有自己发生的源流,也有发展的脉络;第四,在所有的文化中它是不可替代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用这四点衡量,建立“故宫学”的条件都够了。昨天晚上,我和故宫的学者们在一起也聊过这个话题。故宫在我的心中,既是肃穆的,也是灿烂的;既是庄严的,也是冷酷的。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丰富的,也最神秘的一部分。我因为写作《张居正》这部长篇历史小说,所以对故宫,也就是历史中的紫禁城开始了一些肤浅的研究。

我第一次来故宫是上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是1985年,我带着我的老母亲来的。我们参观了太和殿,我对母亲说太和殿就是金銮殿,是以前皇帝上朝的地方,老太太的两腿就站不住了,就要下跪。她觉得这个地方太神圣了。这反映了民间老百姓对皇宫的感情,也就是敬畏感。有了这种敬畏感,如果你是一个学者,你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你是老百姓,你就不会觉得老子天下第一。然而,这样一种感情,几十年来在我们的学者中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了。对我们民族过往的历史要么是虚无化,要么是批判,这样一种现象影响了好几代读书人。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国粹至上者,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也主张批判,但我们泼脏水时,总不能把盆里的孩子一起泼掉。

当一个民族的主体文化开始受到破坏的时候,再来批判它,那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今天,温文尔雅的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年轻人对它越来越感到陌生。产生这种局面,固然有诸如教育方针、执政者导向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敬畏感没有在我们的学者中保有足够的分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认为,故宫的主流文化就是皇家文化。关于皇家文化的定义,刚才阎崇年先生已经说得很透。皇家文化的构成,必然是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最精粹的部分的集中。北京定都,乃是因为东北的少数民族的崛起,所以皇家文化在北京的发展和确立,间接受益于东北少数民族的崛起。

历史有它的大流程,在中国,皇家文化发展最盛的是两个城市,一个北京,一个西安。如果把整个中国比作一个太极图,那么,北京和西安就是这个太极图中阴阳鱼的眼睛。东北与西北,在中国八卦中都属于吉地。这两块吉地,成就了北京和西安。北京成为国都,当然也有一些契机。永乐皇帝,即当年的燕王朱棣被分封到这个地方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已经有四百多年不归属于中原文化(从五代十国一直到明代建立之前)了。燕云十六州一直归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后来又归于女真人建立的大金国。其间,北京曾是辽国的南京、金国的首都。由于国家的分裂,中原人对燕云地区已经有些陌生了。朱元璋分封儿子的时候,把他最能干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封到北京为燕王。朱棣和建文帝叔侄间的恩怨,不是我今天要说的话题。但是,朱棣即便打到南京夺取皇位以后,也不敢贸然宣布迁都,只是把北京当作行在,让他的儿子在南京监国,而他一直都有迁都的打算,所以他当了皇帝以后,就一直没有停止在北京的建设。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建设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正式迁都,北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首都,而南京则降为留都。

迁都的第二年早春,北京新宫中的宫殿遭雷击起火,烧得墙坍壁倒。在明代,这是很严重的上天示警的信号。这是什么原因呢?朱棣看不明白,便赶紧去问在京官员,收集意见。其意是看看皇帝有什么错误,引起老天爷把新的宫殿烧了一角下来。当时有一个叫萧仪的官员,他说老天爷示警就是因为你把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把大明社稷的龙脉撂在了江南。尽管永乐皇帝非常想征求意见,可是这条意见上来就让他雷霆大怒,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审判,就把萧仪抓起来杀掉了。他为什么要这么快杀这个人?因为他花了十五年的心血想办法把都城从南京搬到北京,一年的时间内,反对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压住。为什么压不住呢?因为反对迁都的人也有一个强大的后台,这个后台就是太子朱高炽,即后来的仁宗。朱棣这么快杀掉萧仪,就是杀给他儿子看的。杀完了以后,依然有不少官员为萧仪喊冤叫屈,觉得就为这么点事把人杀了,太过残酷。朱棣知道迁都的争论还没完,还有人想借此说事,于是想了一个奇招儿,下一道圣旨,让迁都的赞成派与反对派都到午门广场上辩论。

那天是清明,天气阴冷,下着雨,所有反对迁都的官员都跪在午门右边,赞成迁都的人也没有受到善待,跪在另一边。朱棣说你们两派都跪在这里给我辩论,到底该不该迁都,一天没有辩完辩两天,两天辩不完辩三天,一直要辩出结果来。辩了两天半,官员们都跪不住了,就不辩了。朱棣就是用这种非常强势甚至是蛮横的方式来处理迁都的争论的。但是,在这件事情之后三个月他就死了。他最不愿意把皇位传给他的太子,他觉得太子有三个方面让他不放心。第一,太子不会骑马,太胖了,缺乏英雄气概。为此他经常修理太子。有一次,他上天寿山视察陵寝,故意整太子,他说我们都不骑马,也不坐轿,往上走。太子太胖,根本走不动。朱棣说走不上去也要走,两个太监搀着太子,几乎是朝上爬。朱棣不喜欢他的儿子柔弱,认为没有英雄气的人,过于文质彬彬,不足以君临天下,这是第一个不满意的方面。第二,太子对江南的眷恋令他不满意。太子长期在南京监国,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江南产生了心理依附。作为普通人,这种依附是可以的,作为一国之君,这种依附则是一个危险的倾向。第三,朱棣常年征战,五次打东北、打蒙古,进行了很多场战争,太子负责物资供应。由于军费开支太大,太子常常无法筹措。朱棣不考虑国家财政的困难,觉得是儿子的能力问题。但是,朱棣非常喜欢太子的儿子,就是他的太孙。他的太孙在北京长大,一口京片子,一点南方腔都没有。针对这个情况,同情太子的大臣说,为了保全太子,就说这个皇太孙是万年天子,如果废掉太子,太孙就当不上皇帝了。朱棣果然为了保住太孙的继承权,最终没有废掉太子。

太子登基后,就是明朝的第四个皇帝仁宗,他刚一登基,立即就成立了一个迁都办公室,决定把都城从北京迁回南京。这个迁都办公室的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时,仁宗就病死了,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他的儿子,即明代的第五位皇帝宣宗。宣宗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销迁都办公室。因为他是在北京长大的,一到南方就长疮,水土不服。所以我说北京的命运,是由历史的某种机缘决定的。有了首都才有了紫禁城,有了紫禁城才有了皇家文化。如果北京不是首都,皇家文化就不会植根于北京。所以说,北京的幸运也带来了皇家文化在这里的兴盛。

阎崇年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自秦以后的历史,前一千年是东西摇摆,后一千年是南北摇摆?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东西摇摆的时候,西安就成了轴心;南北摇摆的时候,北京就成了轴心。东西摇摆的时候,是游牧文化占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南北摇摆的时候,则是农耕文化成为国家文化的主流。在农耕文化的形态中,以北京为立足点,东北与塞外的游牧民族越过北京,就无法找到草场,南方人从这里往北走,不但无法耕种,而且水土不服。所以,北京正好是游牧与农耕的接合部。真正在北京建都的第一个人是大金国第四个皇帝完颜亮。他当时主张把大金国的首都从哈尔滨近郊的阿城迁到北京,遭到的反对比朱棣迁都时还要大得多。完颜亮一把火烧毁了金上京的所有宫殿,还把大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吴乞买两人的尸骨挖出来,抬到北京来埋在了房山。所以北京的建都历史,应该从完颜亮开始。此后忽必烈在这里建立元大都,又统治了一个多世纪。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对北京都做出了贡献。所以说,紫禁城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它和南京皇宫的不一样。南京皇宫的风俗和北京皇宫的风俗差异特别大。南京的皇家文化是单一的汉族文化,而北京故宫的皇家文化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复合型文化。我觉得皇家文化是我们故宫学的主干文化。像我们说的陶瓷、书法、绘画、家具、建筑、珠宝等等,每一个方面都像一片叶子、一朵花,必须有一棵树它才会灿烂,才会丰富,否则就像碎片一样。

每次我走进故宫,总喜欢研讨一些问题。有一次我带了一个明代紫禁城的地图,进去做了一个对照,很多都对不上了。清代对紫禁城进行了多次改造。明朝时期,第一个引进江南文化到北京的就是燕王朱棣。在那之前,江南的文化在北京没有地位,大量引进江南文化就是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的。我们如果不是从物质层面,而单从政治层面来看明代或清代的皇宫文化,就会闻到一股很浓的血腥味。这个紫禁城里的每一处建筑,在明清时期都发生过震撼历史的事件。就说午门吧,在明代,它是皇帝接受献俘、廷杖大臣与举办鳌山灯会的地方。廷杖,是皇帝处罚大臣的一个方式,它既是刑罚,也是侮辱。明朝有不少大臣在午门广场上遭受过廷杖。最大的一次是武宗的时候,三百多官员一起挨板子。明朝的皇帝侮辱人成瘾。朱元璋天生多疑的性格,传给了后世的皇帝,一个个都猜忌、多疑、刻薄,因此发明的处罚官员的刑具,便兼有折磨与侮辱两大功能。所以,我们研究皇家文化,既要研究物质的一面,也要研究非物质的一面;既要研究美的,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也要研究恶的,须要批判和警惕的。

因此,故宫学如果要真正地建立起来,就应该组织专门力量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研究故宫学实际上就是研究中华民族封建时代的主流文化。

很有幸在紫禁城学会举办的第一次高峰文化论坛上发表讲话。今天只是浮光掠影地说了一点关于故宫皇家文化的感想。我希望紫禁城的传统文化论坛能够经常举行。在下次的论坛中,组织者事先准备一些题目,参加者可以就这些题目发表一些自己的研究和看法。谢谢大家!

2007年10月26日

在故宫博物院的演讲

同类推荐
  • 大清王朝2

    大清王朝2

    一个饱尝荣辱兴衰、内忧外患的末代帝国。《大清王朝(套装全4卷)》谱写了大清王朝从一统江山,到辉煌盛世,再到衰败兴国的宏伟史诗,系统地阐述了大清帝国自建立至消亡的历史史实,再现了大清王朝近代三百年的各种风云际会。
  • 汉末英杰逸闻录

    汉末英杰逸闻录

    退伍文青因抓猫从千年汉柏上摔下,因缘际会穿回到了东汉末年,原以为就要开始他战张角、挑吕布、斗曹操、召孔明的装逼之旅,却没曾想只是变为一个十二岁的废柴纨绔官二代。世道还没大乱,主角还是正太,从起点上看来的招人招兵种田征服天下的常规套路无从施展,这可怎么办?陶应只能逆来顺受,当好孝子、结交轻侠、忽悠士族、勤习武艺、搞搞小发明、拜个好师傅、撬撬三国大佬们的墙角,开始他的养望发育之路。让我们来一起喊口号:“头可断,发型不可乱。”呃,错了,应该是:“天下可以乱,发育的节奏不可断。”
  • 重生之大明工艺师

    重生之大明工艺师

    一个被雷劈死的工程师重生在明末天启年,在内忧外患、党争不断情况下,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逆天改命的壮举。到底是能重塑大明的辉煌还是创造一代盛世?让我们一起来书写属于他的故事吧!
  • 大风缥缈录

    大风缥缈录

    乱世的影子划过大地,他因为随身一枚铜扣而卷入了皇城与九卿府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多的人物登场,他们都是这个帝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越来越多的秘闻也逐一揭开。江南三十八城、西陲子午岭、西南属国以及偏偏在极北之地的京都,他身上究竟背负着怎样的命运,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这一切,只有他自己一个人去全力追寻,而一路上遇到的高官、名将、太子、帝王,都将被悬挂于命运之轮渐渐远去。
  • 荣耀从军录

    荣耀从军录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他,是一名留守少年,通过网友介绍的穿越大法,来到另一个类华夏的古时代。无意中发现,《王者荣耀》寄居在脑海里,也跟着穿越了。于是,别人发梦的时候,他可以躺在床上玩游戏,好像还可以……(封印中)异世界,一样的刀光剑影,不一样的儿女情长。温情脉脉的背后,透着冷酷与铁血。原以为穿越者无敌,谁知世上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他,叫王明东。
热门推荐
  • 江山为聘礼

    江山为聘礼

    他出生时被命定为天煞孤星,刑克六亲,凶恶残暴,孤鸾寡宿,寂寞之命。三岁那年,克死生母,一双黑眸一夜之间换成蓝眸,举国震惊,视为妖孽。六岁那年,克死长兄,帝君大怒将其囚禁深宫。七岁那年,克死幼弟,帝君将其逐出皇宫,离群索居。十岁那年,帝君病重,疑其克他将他赶往不毛之地终生不得回朝。十八岁那年,帝君驾崩,他率军逼宫,叔伯兄弟三死两伤,踏着众人鲜血尸骨,坐上了九龙之座。他是狄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他是凶恶残暴六亲不认能征善战的帝王。他是天子一怒浮尸千里血流成河的帝王。国师预言,他是天煞孤星、孤鸾寡宿,注定一生孤寂无人相爱之命。直到有一天潜入大燕,他遇上一个不应该几次三番总遇到的女人,顺安侯府宅门闺秀燕都第一美人裴瑞祎。缘分这种东西,就连冷硬不屑粗狂如他,一旦踏入了命运的转盘,就只能任其摆布,无力抵抗。***顺安侯府的小姐们个个美名远扬,九小姐瑞祎更是名声鹊起,冠盖京华。作为待价而沽用以联姻的庶女,裴瑞祎表示一定为自己谋一个锦绣前程。第一次见面,她送他好大一颗珠,他不解,问何意。她道:王爷有眼无珠,我给你补上!第二次见面,她送他好大一拥抱,他愤怒,讨公道。她道:美人投怀送抱,你应感到荣幸!第三次见面,她恃美行凶夺了他初吻,他视她如猛兽,避之如蛇蝎。她道:王爷别闹了,快娶我回家。最终他未迎她回家别娶佳人,而她另许他人闺中待嫁。很多年后,他忆及当初,泪落于枕,“如果时光能倒流,我愿以江山为聘,天下为礼,迎你归家。”裴瑞祎也只淡淡一笑,只可惜世事没有如果!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离

    重离

    此生,我种下了无数的因,结下了无数的果,若我从未下过界,便可就此孤寂归泯于万物混沌,如此便也就不会遇上他;一步错,步步错……相遇,此为一因;遇上我这样的人,对你来说,是一种不幸;一世因我被散魂魄,一世护我被六界所杀,这是果;相知、相爱,此为一因;我这样的人,本应孤寂一世,不该生情,岂料,上苍却在你我之间,开了这样一个玩笑;情花误开,难断情锁,痴狂三世,不得善终!这是果;而最大的一个因,便是我;神女,神界至尊,六界之巅,六界之人皆梦寐以求的身份;可我却并不欢喜,更不是我所想,我想要的,不过是一瞬间的自由,一刹那的幸福,可就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他们也不应;哪怕是三世执着痴狂,也终究是不得善终……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北雁南飞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北雁南飞

    清末至民国初年,新淦县三湖镇经馆先生姚庭栋之女姚春华和三湖镇上厘卡师爷李秋圃之子李小秋由在“赣江渡口邂逅相遇”到“元宵街上寻觅”,后二人又同在经馆读书,为“砚纸同窗”,继而发展成为相知相爱、心心相印的一对恋人。却只因姚春华已有人家(父母强将她许配给了临江府管家庄的一个瘌痢)和封建社会三从四德旧礼教的束缚,这对有情人终未成眷属。
  • 荒芜的度假村

    荒芜的度假村

    古驰是个年轻的另类画家,其作品以灵异、恐怖和诡谲著称。清明前夕,他只身来到女友小丹的故乡马家庄,准备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潜心创作。他和女友事先约法三章,作画期间,相互不通任何往来。马家庄是一个自然行政村,紧邻城郊,自然气息浓郁。这里属丘陵地带,还有一条与长江相连接的内陆河流响水河环绕,使得其地理环境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特征。10年前,马家庄是当地著名的农家乐度假村,被称为城市后花园。然而,如今的马家庄早已变得萧条冷清,那些饭庄、酒店、歌吧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的村街,也因房屋年久失修,墙皮脱落,庭院破旧,看上去一派颓败。
  • 重置仙界

    重置仙界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不知有几何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三皇治世,五帝分伦。尧舜正位,禹汤安民。成周子众,各立乾坤。可是不知因何而发生了仙界大战,三皇五帝与很多先天神灵都消失了。人们都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时间悠长,不知过了多少年,凡人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仙人神灵已经成为了传说。大汉王朝刚刚建立,在东方一个叫临淄郡的地方,在一个高大雄壮的府门前出现了一个篮筐。奚云从此开始了传奇之路...
  • 微光似火

    微光似火

    光似那涓涓细流哺育着人间,于哪那无尽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不仅是对生的渴望……
  • 南风吹过露台

    南风吹过露台

    他现在瘦下来了,头发蓄起来了,穿上她给挑的衣服,带出门去,也不赖。回到家里,他便窝在厨房研究孕期食谱。房产证上的名字,变成了她一个人的。她再没在售楼部看见那个叫宁宁的售楼小姐。他所有的干系,不管有的没的,都断干净了,就连肉粽,他也辞退了,换了一个表侄来店里帮忙。被她抓到把柄,她只需欠身作些妥协,他这一辈子都会被掐得死死的。现在她自在啦,女人在婚姻里要的,不就是这样一种自在么,要是换一个,走一样的程序,得到的,还不一定是这个结果。
  • 风再起时

    风再起时

    他是外科医生中最冷酷的刀客,锋芒毕露。他曾声名狼藉,被封印在血色过往中,以为此生已然万劫不复。风波再起,他在命运的悬崖边摇摇欲坠。但这一次,他并非孤身一人。有人宁与世界为敌,也要与他并肩而立。我身陷泥潭,依旧拼命伸展枝叶,渴望在阳光下绽放,只因——那里有温暖,有你。
  • 湘西秘史

    湘西秘史

    清末,湘西昔日最繁华的水码头浦阳镇正走着下坡路,浦阳镇西帮三十六家商号的两个主要商家张家和刘家也在逐渐走向衰落。张家的公子张复礼和刘家的千金刘金莲定下了娃娃亲,但张复礼逢场作戏的出轨惹怒了刘金莲,从此开始了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小说以此为主线,抒写了清代末叶浦阳镇近半个世纪的生活图景,由此而衍生出的枝叶藤蔓,更是几乎涵盖了这一时期湘西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把百年前一个神秘而真实的湘西展现在你的面前。纷繁世事,千头万绪,奇风异俗,色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