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16500000004

第4章 乡情如歌(3)

偶尔出去走走,细细阅读自然。一弯流水一座山,几行翠竹几丛菊,随意点缀,自然成景。山水是无字之书,天地有无弦之声,只要敞开心扉,用耳朵去倾听,用眼睛去观察,便可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习习晓风拂面,把思絮寄予蓝天,任其云卷云舒;涓涓清流濯足,将烦恼放在水里,由它浸涸虚无。亲近自然,给心情放一个假,寻一份淡泊,拥一片宁静,世俗的羁绊或可忘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当是人生好时节。

偶尔出去走走,默默领悟自然。花适时而开,草适时而长,人适时而生,不要把身心束缚在狭小的空间,单调孤寂的日子不再重复单调,纷繁复杂的生活别再叠加纷繁。

人乃自然之子,亲近自然尤当顺乎自然,徜徉于山水之间,寻找阳光,发现绿意,感知伟岸,体悟达观。高朋满座而不晕眩,曲终人散而不孤独;不为一时的成功欣喜若狂,不为一度的失败心灰意冷;“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如此把生命与自然相融,平常方为美,平淡总是真,平凡亦是歌,人生便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面对野山

走出城市的高楼,我怀着一种参禅的心境面对野山。目之所及,一圈驼峰般涌动的山峦逶迤在城市的周围。太阳正从西边的山尖跌落下去,远天溅满夕阳灿烂的血浆,而四面高低错出的野山在火红的天幕下静谧成一组巨大的群雕。凝望野山,如凝望一位横空出世坐视寰宇的历史老人,叫我感慨岁月的亘古与人世的沧桑。

南来北往东去西归之间亦泛游过一些风景名山,它们一律的红墙禅林、云梯石阶与琉璃闪烁的角亭,只是营造了一种林深人幽的境界,令我散漫。唯有野山叫我仰止,叫我时时感受到有山风挟着庄稼与粪肥的气息扑面而来。

小时候在家门口常看到山地窑烟。大概是秋收以后,乡下人觉得该收的都收过了,男人们就背着米袋扛着板斧进山烧炭去。天乍一芽亮,于木门一阵吱呀呀的开阖声里,父亲响着一串长咳沙沙沙地走出家门走出村子。此后十天半月,母亲和我常常朝对门的深山里眺望。终于有一天,当我发现一缕又一缕的蓝烟悠悠升起时,我兴奋地大喊:“点着了!点着了!”母亲按捺不住欣喜地扯住我:“点着了?你看见你爸的窑烟了?”母亲说着,眼里差点挤出泪花。我犹疑地点点头,但我相信那一炷炷的轻烟里一定有属于父亲炭窑的一缕,我甚至还能想象得出父亲守候窑前的模样来。待又过了些日子,烟停了,窑闭了,炭出了,父亲才和所有的烧炭村民一人一挑木炭,黑头黑脸地从黄昏里走出山来,炭篓上搭着一个空空的米袋。

一个酷热的炎夏中午,我乘舟长江途中。在舱中我突然看见江岸一处野火烧过的高山上,零星地有几点人影在耕地。那红的与白的影子一定是女人,而另外几个裸着差不多与山土一般颜色的脊背,一定是男人了。大山与人影的强烈反差立刻叫我想起古典的愚公。行船尚且无风,完全暴露在火一般的太阳底下的山地,没有风是无疑的了。我想问候他们。走出船舱跳上甲板,我朝山上大喊:“喂——你们好——”但是山上的人影根本就没有反应,或许是不屑于反应,或许是我的呼唤完全淹没在机舱的轰鸣声里了。我想我算什么呢?我虽然享用着他们供给的衣食,我的呼唤能与他们共鸣吗?船在行进,而山与人影在退却,留下一片酷烈的阳光。

每一次出差在外,无论多远,面对朝我排闼而来的滚滚野山,我总觉得仍然穿越在故乡的怀抱。而只有北上中原,当列车从黑夜驶出,一片平展展的麦原扑入眼帘时,我才淡淡地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家乡的怅惘,一种速速办完事速速归家的急切倏然涌起……

难忘油灯

在心里,常常现出小时候用过的油灯。

也许现在的孩子们已很少知道油灯是什么了,而在那时的农村,虽然老喊着“点灯不用油”,然而真正用上电灯的时候,已是好几个春秋以后的事了。所以那时,油灯就像家里一个重要的成员,默默伴随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

当黑夜缓慢走来的时候,家庭主妇便把油灯拿了过来,筷子缠块布或棉花什么的,细细擦过油灯的玻璃罩,然后点着灯。昏黄的灯光便慢慢地扩大,屋子里的一切便都在黄晕的光里露出了模样,淡淡的,给人一种晕乎乎的感觉。人的影子,投到墙上,黑黑的,随着人的动作跳动着……

但那一点点的光,却也驱开了黑夜全部的黑暗,给了我们无限的光明和温暖。

“一灯如豆”,豆般大小的灯光,何其微小,恐怕只有油灯是这样的了。而在我们心中,却感到那般安宁、祥和。黑漆漆的夜空下,几处村庄安然静卧、万籁无声,只有间或的几声犬吠。宇宙在此时,变得多么深广而辽远。夜是如此的静,如此的清,连风儿也舍不得来打破这宁静。星儿悄悄眨着眼睛,一弯新月悬挂于天地相合处的远山,慈眉善目笑吟吟地看着。树在低语,荷花在水面上懒懒地躺着,而露珠却在花叶上顽皮地滚来滚去,几个农人在露天里铺张席子,沉沉地睡着,而几方昏黄的灯光却慢悠悠地从窗口透出,似乎在守望这宁静。天地如此广远,天人如此合一。而多年的都市,彻夜的灯光,熙攘的人潮,宇宙被逼到遥远的地方,变得越来越小……

最好是在冬日。那时,五谷收回仓了,地已耕耘过了,农人又回到悠闲的季节。当夜色跟地相合的时候,农人们搓搓肚皮,打着饱嗝,哼一声小曲,慢悠悠地去“串门”。黄晕的油灯下,一盆炉火,旺旺地燃着,一个白胡子的老农,端坐于火盆边,前面放一杯酽酽的热茶,正在绘声绘色讲着“程咬金举义,十八路烟尘”。而围着老农坐的是一屋男女老少听得有滋有味的憨厚的脸。说到高兴处,一屋子豪放的笑声,说到悲痛处,一双双的泪眼……如豆的灯下农人们毫不掩饰地流露着真情,让暖融融的人情彼此交流。这里没有“人情薄如纸”的感叹,有的只是纯纯的,暖暖的人情。

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落雪的时候。失眠的夜晚,静静听黑夜的脚步款款如深。燃一盏油灯,独坐斗室,听窗外簌簌的雪声,几声啾啾的鸟叫;看雪光和灯光相映,多么宁静,多么美丽。沏一杯热茶,用虞世南的蝇头小楷,公公正正抄几篇宋词,或用浓浓的方言诵几句唐诗。生活如此美好,生命如此美丽……如豆的灯下,多少温馨,多少回忆……

一日千里的时代,终于慢慢远离了那小小的油灯,包括农村,更不要说城市。时时的奔忙,不分昼夜。那彻夜明亮的光里,总是太多的迷失,太多的陌生。闭眼而不能入睡的夜里,对生命的感觉,总是太多的孤寂、茫然,而那一灯如豆的纸窗下,那温馨的夜呢?

久已淡忘那已远去的岁月,而那昏黄却又温暖的油灯,却常常浮现在我心头,让我时时游离于尘嚣、纷扰,让我时时饱尝记忆里纯厚而温暖的亲情。

难忘儿时看电影

早先,乡下电影不常有,一两个月一次就算不错。片子极少换新的,放了张村放李村,李村之后到赵村,这还挡不住年轻人一个村一个村地跟着电影走。

有电影的时候,碰上阴天,我们便使劲仰着头,寻找天上的星星,黯淡的几点星光会使我们欣喜不已,一个星星管半夜,不会下雨了。若是黑漆的天,我们便在心中轻轻地念叨,别下雨呀!倒不是担心怕淋雨,只是担心一下雨电影便不能放映,乡下没有电影院,放电影全是在露天的山坡或打谷场。还有一怕就是怕机器出毛病,记得有一回机器出毛病加上连阴雨,电影队在村上停了半个多月,一连几天都在我家吃派饭,每次母亲叫我去请放映员来吃饭,他便一脸的不自在。

一次放电影途中下起了雨,观众不愿停机,有几个村民找来伞为放映机罩上,大多数人淋着雨,仍有滋有味地看。电影是京戏《龙江颂》,年轻人多不喜欢戏片,但舍不得走,一直到银幕上出现“再见”,人一个个像落汤鸡。回去的路上,听见俩老人说话:“江支书没老伴,大队长又没老婆,是不是有点那个?”

“你可别瞎说,让人听见了。”我倒是听见了,不过江支书、大队长可没听见。

电影《红色娘子军》,一队女兵出来蹦呀跳呀,好几个村民问,怎不说话呢?身边一人很内行地答,别作声,快了。然而一直到停机,也没见一个人说话。怎了,都是哑巴。当然不是哑巴,是芭蕾舞,可是,谁知道。

一个秋天的上午,上学的路上碰上了邻居兰香,和我一起的一个叫狗旦的孩子等兰香走后,很诡秘地对我说,头一天晚上看电影回来,他看见兰香和一个男的亲嘴,说完就对我嘿嘿地笑。我觉得他笑得很下流。当时我还不明白亲嘴是什么意思。

不久出了事。村上人说,兰香很疯,没结婚就有了。兰香有一个很有本事的姑,知道了兰香的丑事,把兰香拖到村头揪住头发,狠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骂,全村人都出来看热闹。现在想来,我也弄不清这是一种什么心态,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她们偏不这样,她们是不是要以这种方式来挽回面子呢?不久,兰香嫁出去了。有人说兰香随随便便给许了人,也有人说,兰香嫁的就是那个人。后来,各家各户对大闺女都严加管束,不让再去看电影了。

现在住在城里,家家都有电视,电影不常看,即使偶尔看场电影,也少了儿时的兴致。忽然有一天我想到了兰香,不知道兰香活得怎么样了……

绿豆凉粉

临街的窗口,目光走进夜色,小小的夜市上,炒面、煎饼、茶叶蛋的叫卖声,乐得半条街悠悠地颤。月色共灯光同窗,身影与树影交叠,我的心醉倒在温柔里。要是有卖绿豆凉粉的那该多好,许能解解渴,降降体温,许能将如潮的乡思驱遣。

记得那年,也是这个季节,也是这无缘无故的高烧将我撂倒。几天几夜在昏昏沉沉中睡去之后,从孱弱中醒来,朦胧中母亲的身影飘来,白衫黑裤,乌发贴在汗津津的额角上,双手轻轻捧着一只碗。当欠身坐起时,我惊喜地看到,洁白的细瓷碗里盛着绿翡似的绿豆凉粉,几截葱叶漂在淡黄泛油的汁液上,真像幅清淡而高雅的工艺品画。

看到这可爱的佳肴,看着母亲疲惫的脸色,温存的目光,我端起碗来,细细品味这醇美的家乡小吃。

从那以后,无论是居家还是在外,每当我感到不适,便总想吃碗绿豆凉粉,重温那清纯、淡洁的记忆。

“凉粉——绿豆凉粉——”一个清脆的女声打断我的思绪。“噢!”我叫出声来,回头间自己已立在妻子面前,妻子把手中的碗端到了我的胸前,定睛一看,盼望已久的绿豆凉粉就在唇边。

不知道怎样接过碗来,只知道在妻子和儿子眼里,我贪婪地吞咽着和着泪水的绿豆凉粉,酸涩的泪水此时变得纯甜纯甜的。

夏夜乘凉

从我记事时候起,农村老家便有了夏夜乘凉的习惯。

炎热夏季的晚上,屋里闷热,户外却有一丝凉风,村民们8点左右干完活回家,便在开阔的门前放上竹床,既当晚饭的餐桌,又是饭后乘凉消夜的床铺。一家人吃完饭后,大人坐到竹床边,孩子们坐在中间,既可坐着也可躺着。家里人少的,就搬个凳子到邻居家门前。于是,在一天的忙碌和炎热之后,大家开始享受那份难得的清闲的凉意。在阵阵知了和青蛙的叫声中,父母先哄孩子睡觉。然后,一边摇着扇子给孩子散热,一边闲聊起来。

农村夏天蚊子多,为了赶蚊子,人们在竹床边放上一把扎好了的干艾草,点上火,艾草便慢慢均匀地冒出烟,赶走了成群的蚊子。

上个世纪70年代,正赶上农业学大寨,老家普遍推广三熟制,种植双季稻。为了抢农时,村民们一面要收割早稻,一面又要抢插晚稻。男人们割谷挑草头,施肥担秧,忙得精疲力竭;女人们一年要插两季秧苗,长时间站在水田里,一天下来腰酸腿痛,手脚也烂了。那时,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农活太累,身体吃不消。比如,华湾有人在烈日下晕倒,林湾有人在打农药时中毒。再就是议论收成。每到这时,叹息声不断。因为第二天一大早4点多钟又要起床干活,人们每次乘凉最多到10点就要赶紧睡觉了。

到了80年代,农民乘凉的时间早了,也长了。晚上,天刚蒙蒙黑,一家人便开始做饭、吃饭、乘凉。饭桌上,出现了酒和炒菜。少数人的家门口还放上电视机,门口乘凉的人比过去多了。家里没有电视的会到邻居家门口看电视。用艾草驱赶蚊子的少了,用蚊香的人多了,有的还在竹床上支起薄薄的真丝蚊帐。

那时农村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了,田还是那些田,人也还是那些人,村民们却不那么忙碌了。一个大忙季节连割带插,也就是半个月。村民们不搞三熟制,而是一茬麦子,一茬杂交稻,等于少了一个大忙季节。少用许多劳动力,少花许多农用开支,产量却比原来高。省出的时间搞副业,收入也明显增加。人们不再说苦道累。他们谈得更多的是,某个地方承包更彻底,某家又搞起畜禽养殖,邻村出了几个万元户。每晚的乘凉都在嬉笑中结束。

到了90年代,农村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村民们要干的活更少了。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但夏夜乘凉的人却少了,加上越来越多的房屋前出现了院墙,邻里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经常串门了。尽管门外一片冷清,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村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打开电扇,坐在床边看电视,他们也要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现代化的生活。

同类推荐
  • 拼搏创新,兴旺发达

    拼搏创新,兴旺发达

    事实上,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它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的综合体。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是指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通过各组成要素来激发员工动机与潜在能力的作用,属于精神激励的范畴。具体来说,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他们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企业文化是否能产生它所应有的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程度,一旦员工对企业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么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就具有持久性、整体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看到,在盘锦兴达集团,这样的企业文化正在形成,我们也相信,有了这样的企业文化,盘锦兴达集团势必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为盘锦的发展,为辽宁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怒砸官箴碑

    怒砸官箴碑

    宋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的一天,当朝宰相秦桧以“不服诏命”和“蓄意谋反”的罪名,在朝庭上弹劾率兵抗金的名将岳飞。文武大臣有的惧怕秦桧的势力,不敢为岳飞保本;有的想保本,却又不清楚岳飞率兵在外的详情。就在秦桧奏请皇上削夺岳飞兵权的时候,一名从七品的小吏竟出面诤谏起来。这位小吏名叫辛次膺,官居规谏讽谕的右正言之职。
  •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审美与创作艺术研究

    不论生产物质产品还是精神产品,所有的劳动者和工作者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当然,我们的文章家、文学家,以及一切爱好写作的同志们和青年朋友们也不例外。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也都是按照美的尺度来进行写作的。
  • 银杏王

    银杏王

    “银杏王”的大部分文章,都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突出一个关键词“记”。阮道明抒写了少年在家乡卖柴火、烧木炭、捕溪鱼、抓毛蟹、捉黄鳝、拾田螺、挖薯榔等生活片段为题材的那些散文,如“牛缘”、“拄杖”、“种丝瓜”、“番薯情结”等篇。作者是个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人。他重观察、重欣赏、重聆听、重思考、重哲理。他对身边的物事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他视它们为友伴,珍惜它们的存在。
热门推荐
  •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十师度人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蓝天雄鹰

    蓝天雄鹰

    从大队部出来,周志开依旧本能地抬头仰望了一下蓝天。仅仅只是对视一眼,这位二十岁的小伙子心里,立刻就晴空万里,阳光灿烂起来,就连那些背阴的地方也是阳光普照,明亮而舒服。因为此时的蓝天,也正好是晴空万里,含情脉脉地望着他。作为中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他们早已把蓝天当成了永久的恋人,无时无刻不在深情地关注着它,迷恋着它。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从俯瞰地面,到仰望苍穹的转变。因为驾机飞行在这样的蓝天之下,周志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开阔的视野,更主要的是心情的舒适、心灵的满足和无以言说的万丈豪情。 “呜……”就在这时,警报突然拉响了。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西欧现代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一品神探夫人

    一品神探夫人

    【悬疑简介】:父丧无骨,母葬无骸,突如其来的绝门大火,莫名其妙身中剧毒。两副白骨,旧址新府,二十年已过,为寻真相峥嵘归来,却落得一年三娶,三条人命丧黄途。是巧合?是意外?命硬不详,天寡孤独。究竟是天意弄人还是人心阴谋?四块精雕玉牌,三个毫无关系的人。厚禄高官,得道高僧,失忆孤女,他们之间有何关联?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疑云重重的案中案。毫无关系的线索织就没有头绪的真相。究竟谁才是推动一切的幕后黑手?【神探简介】:一双素手,抽丝剥茧,还真相现,申逝者冤。一双鬼眼,捕风捉影,言逝者言,尽生者事。迈过陈尸,跨过鲜血,揭开重重谜团,当一切掩饰瓦解,繁华落幕,水落石出。真相,从来只有一个……【领衔简介】:父死母亡沦为遗孤,世袭一品,却疑云缠身,怪异事件频频发生,背后之人究竟意欲何为?背负双亲血海深仇,蛰伏二十载,他,王者归来,搅动风云,掀起朝堂腥风血雨,只为查出凶手是谁。记忆碎片如潮水,噩梦缠身十五载,那丢失的记忆究竟是什么?她不知道,茕茕求索,终一日打开尘封记忆,一切却再回不去原来模样,揭开真相的她,又该何去何从?“如果有重来,我绝不会再踏上这条路。”她说。【律诗简介】:一步走错步步错,步步为营步步输阴谋诡计刁炸天,血腥暴力玛丽苏亲情爱情闺蜜情,交情友情手足情逗比女主挑大梁,傲娇高冷女神经【对联简介】:上联:团队协作基情满满,谁是女主?下联:腹黑毒舌撕逼大戏,赢者是谁?横批:请看正戏【类别补充】:本文发生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女主武氏为后的背景下,悬疑带点小清新,正主纯情一对一,不搞笑不搞基,是篇很严肃的断案文。(认真脸)〖注〗本文作者对历史一窍不通,恶补三个月的大唐历史,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本文纯属胡编滥造,只为博君一笑,莫考,莫考!!
  • 翼上(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翼上(中国现代军事文学丛书)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在抗美援朝的广阔背景上,集中描写了我志愿军空军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迅速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它围绕着保卫金川里大桥展开了描写,再现了我年青的志愿军与貌似强大的美国空中强盗进行的多次空战,展示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战斗图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丰富的内心活动。
  • 妃常穿越之夜漫天澜

    妃常穿越之夜漫天澜

    相传三生石定天下姻缘,而有的姻缘生来就不被祝福,并且还要经历重重险阻。第一世,他白衣胜雪,手执长剑刺入她骄傲的身躯,那一剑刺痛的不仅是她的心,也将她对他的所有执念耗尽。红衣如火的她摇曳在空中,散尽毕生修为只求永生永世不在相见。看着染红的天空他才知道他是那么爱她,只因为正邪不两立,亲手让她灰飞烟灭。他散尽毕生修为只求来世随她所愿,为她而死,第三世能够再续前缘,永生不负。第二世他如愿以偿,他助她重整魔界,却死在她的面前,她从此退隐消失于世。第三世,她穿越而来,却变成了一个战败国的和亲公主,而即将要嫁的人却是自己现代的恐怖上司。一个冷酷帝王,一个和亲公主,而一次刺杀,两人尘封的记忆被唤醒,却发现这只是一个巨大的阴谋。那便改天换地,且看如何颠覆天下!证明那荒谬的天道是如何可笑!
  • 乙亥北行日记

    乙亥北行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罗至尊

    修罗至尊

    不成神,不为魔,只为自己活!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恢弘大世,人人如龙,如天之骄子,自出生时便能修行武力,让天地颤抖,鬼神惊伏!有少年楚天携宗门无上传承异界重生,看他如何在这个辉煌的时代,斗天骄,成为无上强者,重扬前世蜀山的威名。‘这一世,为自己活,以手中长剑护我所珍视的人,杀我一切得罪我的人。’有少年抬头望天。
  • 慕先生的小骄傲

    慕先生的小骄傲

    他是权势滔天,俊美矜贵的大人物,清冷孤傲。某日,保镖来报:“少爷,少夫人被冤枉介入别人感情!”“把对方潜规则的视频曝光。”“少爷,少夫人离家出走了!”“马上收拾行李,我跟她一起走。”“少爷,少夫人去参加相亲联谊了!”男人怒不可遏,一把捏住她脸蛋“还敢去相亲么?”【婚后】乔安一手托腮,望着身穿围裙的俊美男人,语调慵懒:“老公~还有什么是你不会做的事?”男人修长的手指,将剥好的虾喂到她唇边,“有,不会离开你。”【小包子】被粑粑家法伺候,小包子泪眼汪汪:“麻麻,我还是你的小宝贝吗?那种犯了错你都舍不得骂我,还心软给我抱抱的那种?”(暖宠)
  • 我家有只狐狸

    我家有只狐狸

    都说放生是积大功德,可是许念白花了几百块买了个羊不羊狗不狗的东西,却是为了……吃!——————一个彪悍小白领与一只千年妖狐,还有一个帅哥除妖师之间乱七八糟的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