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2400000006

第6章 起名字

问题还是出在登记名字上。

赵二依次问他们:“你叫什么名字?”

最先一个瘦瘦的人答道:“张三!”

赵二大笔一挥,在木简上写上两个蝇头小字:“好!下一个,你叫什么名字?”

“李四!”

“好,下一个。”

“王五!”

“郑三!”

“徐大!”

……

“赵二!”

赵二刚要顺口问“啥事?”猛然感觉不对,一抬头反应过来,是对面这个壮汉自称名叫赵二,而不是有人在叫他。当即心中不爽地命令道:“不行,你不能叫赵二!”

那人面露疑惑:“为啥?俺就叫赵二啊!”

赵二大声反对:“不行,你不能叫赵二,我才是赵二!”

那人一脸郁闷:“可俺也叫赵二啊!东村的。”

“这个……”赵二这才冷静下来想了想,人家本来就叫这名字,非要对方不用自己名字,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这重名问题也确实难办,总不能在名牌上登记“东村赵二”吧?听起来像是日本人……

啊,对了!我给他起个新名字不就好了?

当即对他说道:“这样,我给你取个新名字,大名,有文化的那种。”

那人一听很高兴,当即同意了:“哎这个好,这个好,先生……请给俺取个名字!”这人对赵二的称呼都变了。

也难怪,汉朝时又没有九年义务教育,人们普遍识字率不高,乡下就更严重了。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取名。因为没文化,所以起的名也都乱七八糟的,除了最常见的依照出生次序起名外,就是些狗蛋、驴粪之类的贱名。能有个正经点的名字都是很光荣的事。而在村民的印象里,只有教书先生这类的人,才能给人起大名,所以赵二……这个东村赵二也把现代赵二当成有文化的先生了。至于赵二自己为啥叫这么个没文化的名字,他一时没考虑到。

赵二看了看对方那张有点像狗熊一样的脸,再看了看他比其他村民都粗一圈的胳膊,略一想,便想到了名字:“看你这么壮,像熊一样,就叫赵熊吧!来我写给你看……”

赵二直接拉过赵熊的手,用毛笔在上面写了赵熊两个字。“看,这么写,记住了。”

“哎,老赵,你这赵字缺笔!”张飞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肩膀上还扛着一捆布。看来是正好路过。

“缺笔?”赵二反应过来,他写的是简体字的赵,走字旁里面是个乂。而繁体字里面是肖。事实上简体字在古代也有不少人使用,不过被称为缺笔字或俗字,一般是民间识字者,或者追求快速书写时使用。书法的一个流派草书中也常夹杂不少俗字。事实上,张飞也是很擅长草书的,缺笔字他也常用。不过为了奚落赵二,这才出言指正。

“染你的布去!”赵二没好气的说,“我这是……我这是为了让他记得方便,你懂啥?”赵二一边强辩,一边在赵熊另一只手上写了繁体字的赵。别的繁体字他不一定会写,自己的姓氏还是会的。

“好好,俺去染布,哈哈哈!”张飞大笑着走开了。

赵熊看了看两只手,比较了一下,说道:“俺也觉得这个赵字好记些”。

赵二一听很高兴:“对吧,哈哈哈,字就是用来让人交流的,写那么复杂干嘛!”

之后赵二继续给剩下的人登记,本以为这事就过去了,没想到登记了几个后又出了一个“赵二”。

赵二不由气道:“怎么你也叫赵二?”

新赵二有些胆怯的回道:“俺……俺就叫赵二啊,要不先生也给俺起个大名吧!”

赵二一脸郁闷,只得也给他起个名字:“好吧,看你瘦瘦弱弱的,跟个柳树枝一样,你叫赵柳吧!”说着也在他手上写了名字。

之后……又一个赵二。

赵二气得把笔一撂,冲对方怒道:“你真叫赵二?不会是为了起名故意的吧?”

那人连忙摆手解释:“不,不是,俺真叫赵二。他们可以证明!”说完还一指周围几个同乡。

周围的同乡也帮着解释道:“对对,先生,他真叫赵二!”

也难怪,河北地区(黄河以北),姓赵的本就不少,家里排行老二的更是数不胜数。要怪就只能怪赵二自己用这么个现代少见、古代却烂大街的名字。

原本“赵二”只是咱们主角的小名,后来他父母准备给他起个大名时,他却坚决不干,觉得赵二这名字叫习惯了,不肯改。父母宠他宠惯了,也只得答应。于是身份证上就用的赵二这名。

赵二虽然无奈,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当即站起身来,冲剩下的人大喊道:“所有叫赵二的人都站出来……”见赵熊、赵柳也过来了,立刻一指他俩:“你们两个起过名字的不算!其余的,我统一给你们起名。”

一下又冒出好几个赵二。赵二依次给他们改完名后,又继续登记。

轮到一个瘦小的村民时,他忽然弱弱的问:“先生,俺没名字,是孤儿,能不能……能不能也姓赵?”

赵二刚要脱口而出你也配姓赵?赶紧忍住,心说这不是阿Q正传,别乱蹦台词。

也不问原先别人怎么称呼他,直接答应道:“好吧,我也给你起个名!”

然后下一个村民,他战战兢兢地问:“先生,俺……俺不是孤儿,也不叫叫赵二,能不能也给俺起个名字?求您了!”说着就要跪下。

赵二赶忙扶起,想了想,也罢,反正都已经起过这么多名字了,再多也不嫌多了。觉得这事虽然麻烦了些,但这却是一个提升威望的好机会。

于是再度站起身来大喊道:“大伙听着,无论你们原本叫什么名字,想起大名的都可以随时跟我说,我给你们起名!”

“噢!”众人一阵欢呼,“先生好人!”“先生仁善!”皆齐声称赞赵二。

刘关张在远处听到欢呼声,不知怎么回事,过来问清原委后,都觉得这赵二有点本事。

就这样,赵二光登记这二百余人的名字就用了一天,主要工夫都用来给他们起名了。之后几天,又陆陆续续来了一百多人,铁匠也来了几个。

不过除了其中一个是铁匠师傅外,剩下的都是年轻的铁匠学徒……没办法,战争一起,官府就会先一步把乡间的铁匠师傅们征集进军队了。好在这些学徒也不是新拜师的那种,都已经能够打制些简单铁器了,在那个唯一的铁匠老师傅的带领下,凑合也能用!

赵二就命这些铁匠抓紧时间打造武器。在所有军用武器中,用铁最少、也最省时的就是长枪了。之前关羽他们已经制作了一批枪杆,所以赵二就让铁匠们全部打造枪头。

晚上四人又聚一起商议事情,不过这次先不喝酒,等商议完再喝。省的又出上次的闹剧。

赵二首先说:“我近日看兵书又有所得,愈发觉得一支军队里,骑兵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冲锋陷阵、追杀溃敌这个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指挥大军、传递消息、侦查敌情,都少不了骑兵。这骑兵就是一支军队的眼睛,没有眼睛的军队就如同瞎子一般,只能坐等挨打。”

刘备最先反应过来:“你是说……得有马?”

“对,首先得有马。”赵二感叹刘备果然聪明,继续说道,“如果只是驮运物资,冲击敌阵或者追杀溃敌。普通的耕马勉强够用。驮运物资本来就是耕马的活儿,冲击敌阵和追杀溃敌也不需要太快的马,只要比敌人腿快就行。但若是用来传递消息、侦查敌情,非得是快马才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传递消息早一秒、晚一秒都会产生很大的不同。咱们庄上能称得上快马的,只有两匹,咱们几个统帅尚不够骑,更别论组建骑兵了!”

一听骑兵居然这么重要,张飞当即抢着说:“俺来当这个侦骑!”

“某也愿当侦骑!”关羽也不落后。

赵二摇头道:“不行,你们两个都是武艺高强的战将,去当侦骑太屈才了!”

关、张刚要反驳,赵二抬手阻止又说:“就算你们两个都当侦骑,数量仍旧不够,马也受不了。我们需要做的是,去购买些良马来充实军队。”

三人一时陷入了沉思。赵二对此感到奇怪,买些马而已,还用多想么?很难?

张飞首先打破了沉默,向赵二解释道:“非是俺不想。只是现在正处战乱,马匹大多为朝廷所征用,买不到啊!”

这点倒是赵二没想到的。本来幽州地处大汉北部边境,毗邻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马匹本应是极多的。但自从黄巾乱起,朝廷就强制征收了多数马匹以为军用。这也是必要的事情,毕竟马匹是战略物资,如果朝廷不征用,就会被黄巾贼强行“征用”。

这下赵二也不得不沉默了。

“那这事就先放放,之后再想办法!”最后赵二无奈地说道,他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正郁闷着,忽然有仆人来报,说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说要借宿一晚。

刘备一听,兴奋得一拍桌子:“此天佑我也!”说着就要亲自出门迎接。

赵二心想,这些人只是来借宿,不一定是来送马的,这刘备也高兴的太早了!万一人家不送也不卖,难不成还要去抢不成?

四人赶忙出庄迎接,出来一看,好家伙,足有近百匹骏马!刘备高兴地眼睛直冒光,关羽张飞眼睛也发直了。刘备赶紧迎了过去。赵二三人跟在后面,以刘备为主。站在马群前的有两个人,这二人虽然一看就是汉人,却披着皮裘,佩戴着一些游牧民风格的小首饰。一看就是常年跟草原民族做生意的商人。他们的随从在后方驱赶着马匹。

赵二看了看三兄弟的表情,心说不会真要动手去抢吧?

同类推荐
  • 重生大唐做可汗

    重生大唐做可汗

    某铁杆唐粉重生来到了大唐贞观年间,本来他还以为能成为权高位重之人,能跟李二称兄弟,与魏征在朝堂争锋,和那些大唐纨绔们同饮葡萄美酒夜光杯,还可以结识下一代女皇武媚娘,他还想......可是,可是,尼玛成了极北地区的某原始部落小酋长的儿子,这可咋办啊?
  • 盛唐不遗憾

    盛唐不遗憾

    没有屈辱和遗憾,只有胜利和辉煌。铁轨铺向哪里,大唐的利益就延伸到哪里。火炮战车所向无敌,一带一路再创辉煌。
  • 穿越从贞观开始

    穿越从贞观开始

    程处机穿越成为了程咬金的第三子程处弼。“三郎,赶紧想个办法,我们把高昌国给灭了!”程咬金抚着那根扇子似的胡子说道。“三郎,想个办法,朕要御驾亲征!”李世民看着远方的高句丽王朝说道。“夫君,您在想个办法,本殿下想当女皇。”高阳公主偷偷在程处弼耳边说道。“……”
  • 永历四年

    永历四年

    永历四年九月,清军为彻底击败盘踞于舟山群岛的鲁监国系统明军,先期围剿与其势同犄角的四明山反清武装。是役,清军在击溃当地明军主力后进行了血腥的洗山的行动。自此之后,一度由于满清的民族压迫而人口激增的四明山地区再也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清武装,而四明山的陷落也直接导致了一年后的舟山之战中鲁监国系统明军的孤立无援,以及浙江反清大局的彻底败坏。永历四年七月,穿越者陈文意外的出现在此地,在这片抗倭名将戚继光曾经护翼过的土地上以重建戚家军的名义重新开启几十年前被强行打断的中国军事近代化之路。自此之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拯救斯民,重建华夏文明!书友群:519264778
  • 齐国故城临淄

    齐国故城临淄

    《齐国故城临淄》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西方直指

    西方直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昭云记

    昭云记

    学子寒窗苦读数十载,许多人都秉着一颗为了百姓的心,但是越当官越不敢任事者不在少数。大燕国风虽好,但是腐败的陈规却啃噬着天下。大部分人看不到,一部分人踌躇犹豫,少部分则决心改陈除弊!
  • 陆西星四篇

    陆西星四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机器之道

    机器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罗伯特已经准备好产生第三十五个后代。这个后代和他的模样很像,只是眼睛的颜色稍有差别。他的眼睛是深红色,而三十五号的眼睛是浅浅的红色。红色的眼睛对人类来说不是好的样貌,那是某种遗传缺陷的象征,经由人类那善于联想的头脑发挥,早已成了邪恶的象征。人类喜欢蓝色或者褐色的眼睛,在人类看来,前者清澈,后者深邃——代表着人类喜欢的秉性。
  •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

    《阳光下的蜀葵》为作者蒋殊的回忆性散文集,书稿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小山村生活的17年的点点滴滴。只有村庄,才能使其文字变得更加鲜活,也只有那些朴实可爱的村民们,才能使她的笔尖一次又一次的灵动。
  • 偷闲斋闲笔

    偷闲斋闲笔

    赵健老师是四川出版界备受推崇的一位导师和前辈。赵老策划、编辑了一批有影响的优秀图书,撰写了上千篇杂文、书评和学术论文。20世纪80年代,赵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身体力行,严格把关,把一些“信口雌黄”以及伪科学的作品挡在出版的大门外。他引导科普作家端正创作态度,让科普创作规范有序,并亲自策划、编辑了一批高质量的科普作品,受到出版界和读者的欢迎。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
  • 从体验服到异世界

    从体验服到异世界

    “买大礼包还送穿越之旅?是赚了赔了?”主角是一个满级的赤龙魔法师,但突然由于服务器原因回不去原来的世界,一个轻松诙谐的异世界探索之旅。805090686Q群可以来添加角色~也可以灌水~也可以给建议~
  • 西部情歌

    西部情歌

    故事发生在西北一个叫金昌的小城,柳雪是个美丽善良的半盲女孩,自幼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让她变得坚强且自立。她摸索着自学弹琴考取了最高等级证书,她唱着自己创作的歌曲参加演出并创办了音乐教室,业余时间到会馆弹琴做兼职,作为福利院的义工她用自己的博爱教会孩子们唱歌跳舞,也教会了孩子们坚强和感恩。一次偶然,她与自驾到西北一路沿途采风的城市男孩阿阳相遇。阿阳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毕业后不甘随波逐流也为了圆儿时的梦想,毅然离开高薪厚禄的工作和繁华的大城市……二人间发生了一个个温暖感人的故事,阿阳用真情打动了柳雪,当柳雪准备接受阿阳的爱情时,阿阳却在沙尘暴中为救助一名走失的聋童滑进流沙中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