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8900000011

第11章 增头的风气

增头的风气是什么?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在我数十年对故乡美好的印象中,增头的风气主要是重视读书,重视培养子弟。

增头人重视读书是由来已久的。早在明清时代先后就有多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其中最典型的有两人:一人名叫周仆先,约在清道光年间考得举人,后擢升为五品职官(相当于今地级市长),穿黄马褂;另一人名叫周仕林,约在清咸丰年间举进士,入翰林。传说周仕林自水田打喇土司之后,因水田土司与杂谷苍旺土司有隙,被苍旺挤兑排斥。遂家道中落,移居落业增头。周仕林幼时家贫,读书也十分懒散、荒疏。后因两件事激发了他的上进心:有一次其父带他到巴戈(地名)去捡牛粪。是日,浓云密布,阴暗沉沉,荒林下数尺之外不辨人马。其父教子心切,倏忽间消失在密林深处,只是远远地,或东或西地喊周仕林。周仕林从未经历此等处境,他十分胆怯、慌张。四处奔走四处呼唤,跑了半天,喊了半天,就是不见其父半点踪影……午后,云开雾散,四周山峦清朗如镜,林中鸟鸣花媚。他终于平静下来,顺着旧路赶回了家。衣服撕破了,鞋也跑掉了,身上的背篓也甩丢了。他哭得泪人一样扑在母亲怀里,不断地抱怨他父亲……父亲却平静而认真地说:“究竟读书好还是劳动好?”自此,周仕林似乎有了点触动,学习也认真多了,但是真正使他刻苦攻读、卧薪尝胆的还是另一件事情。有一次,本寨要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当时叫议话),要求人人参加。可是,当地一个小土目临时通知周仕林父亲不要去开会,照常去割草割蒿,并“好心”相告“开会你听不懂”。周仕林父亲十分憨厚,立即欣然答应。但是,幼小的周仕林听到此话后心里却非常气愤,大大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他认为众人都有权参加会议,自己的父亲却被排斥,这是藐视人格尊严的行为。自此,他开始发奋学习,立志必须出人头地,让自己和家人都活得体面光彩。求学期间,家庭房地田产变卖殆尽,学业虽有成就,却已负债累累。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一举考得进士。为了报效父老乡亲,他放弃了在外升官发财的机会,自愿选择回乡办学。自此,增头有了自己的学堂。由于周仕林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一时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学者。除了本方本土、邻村邻寨的儿童就近读书外,外乡外县(如茂县、汶川)的学生也纷纷前来求学。于是,“高半山,办学堂,大学儒,教童蒙”……一时成为奇闻佳话。据传,当时理番县的一位新任县官有些怀疑,西沟深山里哪有什么大儒?遂亲自出题设考。结果,周仕林凭借自身坚实深厚的学问,有问必答,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仅“人之初”三个字也讲解了大半天。县官当即佩服得五体投地。此后,县官每次路经桃坪时,都要下轿面向增头遥遥地打躬作揖,以示对周先生人品才学的崇敬之情。

周仕林一生办学,可谓桃李满天下。由于他是“翰林学院”出身,终生与学堂相伴,逝后,人们尊称他为“学院”或“学老师”。直至今日,只要一说“学院”,大家都知道说的就是他,而他的真实姓名却鲜为人知。但是有一点是世人公认的——增头的学风和文墨之气自此形成了气候。因此,在增头乃至桃坪、通化、汶川和茂县的相邻一带的读书人里,周仕林应该是一位极具影响的历史人物,是一位世代备受人们尊崇的先师、贤达。

增头人重视读书,较有典型意义的是修建书房和习惯藏书。

书房,乃是读书场所。这在江浙一带,在内地可能比较普遍。可是,这里曾经是边陲山野之地,修建书房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走到增头,无论穷富,无论房屋建筑是古老或是现代,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特意建造一处书房。这书房一般都修得宽敞明亮,又比较清静,适合读书人在那里用功。这种建筑用途现今虽然有所变异(如有的成为客房或新房),但是它的初衷就是用于读书的场所,这种用途是有渊源的,也是让人值得永远追怀的。至于寨子里的藏书也是由来已久的。农村人户未必家家有书柜,他们的书籍往往置于箱子里、货架里或者床头的靠板上,还有的捆成一摞一摞的吊在屋檐下。古旧书籍应该是丰富的。根据我妻子回忆,“文革”中她的父亲悄悄地烧了许多古书,焚烧后的余烬都有几背篓(他们家是周仕林的直系后裔)。“文革”后,寨子里的藏书渐少,尤其古旧书籍几乎焚毁殆尽,只是偶有传闻,例如什么《鲁班上下册》《马经书》《释比符咒》等等,民间仍有藏者,至于是真是伪也无法说清。不过,增头人喜欢藏书是历史形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无论过去、现在乃至将来,使读书人的产生成为一种自然或必然。

有书房,有藏书,自然就有爱读书的人,也就有无数培养子弟读书的故事。

传说当年“学老师”学成归来,举族尽欢。家中设宴款待亲朋故旧,临开席,端菜时无菜,其母从蒸笼里取出热腾腾的红顶子来,满座惊异。原来,为培养周仕林读书,家中田地财产耗费殆尽,亲朋们万分理解,纷纷捐助解难。

像“学老师”这样学成财空的事例举不胜举。当地有一句口头禅:一木成林,万木遭殃。说明学习的艰辛,学习必然付出的代价。这一点,大家认识得到,但是大家都又这么甘愿付出。多少年以来,多少代以来,增头人凭借下苦力,含辛茹苦地去培养子弟。他们把此举称为“盘娃娃”。这个“盘”字作何解释,字典上自然说得明白。但是我认为这个“盘”字只有增头人自己才能真正说得清楚。它的内涵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它必须用心血、汗水和眼泪去浇灌,它必须用饥饿、寒冷、酷热、风沙、贫病和厚如铜板的老茧去诠释。一只鸡蛋,管不了多少钱,但凑成篮,凑成筐,可以支撑娃娃十天半月读书,大家就凑呗;垫夹子,拐耙子,洗脸背篼至今看来是影响观瞻、陋眉陋眼的工具,可是在当年,它们就是川西茶马古道上极为常见的背夫用具。增头人正是靠着它,跋山涉水,一步一步把山货运到灌县,返回时再把茶包子运到雪山草地。但是他们也值,他们承载着希望和未来,承载着儿女们的太阳和月亮。

笔者兄弟二人都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们的许多同龄人当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我们之所以成功地坚持下来了,全靠父母咬着牙关挺了过来。在那个年月,他们带着咸菜、馍馍,到荆棘丛中挖药,到数十里外卖柴,风里来雨里去,终于把两个娃儿盘出了头。事后,父亲还常感慨地说:“你两兄弟学一个字,就是我们父母身上的一根刺。”“一个字一根刺”,说得真好!好就好在它是增头所有盘娃儿读书的真实写照,也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培养子女的真实写照!

在增头,最神圣的事业是盘娃儿读书,最荣耀的事情是儿女学成归来。清朝同治年间,周敬堂考得秀才,首先到上寨笔者祖先神牌前焚香谢祖,行三拜九叩大礼(据说其祖先与笔者祖先同出一脉)。这种学成荣归、拜祖拜先的礼俗是增头极为普通的现象。直到今日,哪家后人有了出息,取得什么文凭学位之类,所有亲朋好友还会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祝颂成功。这似乎是一种人情礼义,更是一方人文传统——实质是当地人的价值观、荣辱观的一种体现。

在增头,十分推崇子弟们在外有前程,有出息,因此,外出的人大都比较上进争气。在家的平民百姓,虽然文化不高,但也十分讲究文化品位。许多人喜欢在田间地头看书看报,谈天说地,评论时政。有的甚至还喜欢咬文嚼字,穷究文理。一次,一位盲人老翁卧床在家,突然听到窗外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遂问其孙外面雨下得如何?孙答:“外面雨很大。”老翁掂量思索一番后觉得回答得十分空泛,便叫他出去再作观察。其孙观察良久后回复:“外面的雨下得好像一根丝。”老翁听后,暗自咀嚼回味,哑然而笑。他不住地拍着床沿说:“一根丝,一根丝,极妙,极妙!”每逢春节来临,家家都习惯贴春联,挂灯笼。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最忙者也许是家庭主妇,也许是下街赶场的人,但是还有最最忙者,那就是写春联的先生。一个寨子虽然有多处书写,但是一家人也要写上七八副对子,手脚再麻利也都忙不过来。况且书写者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尽展自己的思想才艺。或行或楷,或工或草,或虎踞龙盘,或杨柳春风,或万马奔腾,全在瞬间行笔,挥手处所得。除夕当日,春联贴出来了,红亮亮的纸上烘托出漆黑黑的字,再陪衬着地上的雪以及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过年的气氛也才真正到家了。这时,写字的先生们才在每户门口游走观赏自己的作品。他们走走停停,点点指指,品说他人,权衡自己,好像在盘点一年的收获。主人们马上递烟端茶,浓浓的情,殷殷的意,全在春联背景下展示出来。别小看,这是一道人文景观,也是一种氛围,一种有根有源、增头独有的文化氛围。凡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一个增头人,既然浸濡熏染于这种文化氛围之中,必然也会飘散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芬芳来。

远的不用说,就仅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增头村人才成长的几个基本数据为例,就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105户468人,外出工作人员达136人,占全村人口的29%;外出工作人员中大学生38人,研究生2人,博士2人,占外出工作人员的30.1%,外出工作人员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0人,占外出工作人员的7.4%。这些数据应该是可喜而骄人的,是新中国党和政府关心培养的结果,是增头人几代乃至十几代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增头人重视学习,重视人才培养,独特的风气、独特的文化氛围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可圈,可点,可喜,可贺!

然而,前不久我实地走访了一趟增头,看到的却有些让我惊异和深忧。现今增头的年轻人普遍不喜欢看书学习,一有空就是赌。连上山挖药有人忘了打尖馍馍,却没有忘记带上纸牌、麻将。一有机会,他们就是哗啦哗啦,绞尽脑汁,夜以继日地搓,赌红了眼,赌上了瘾——赌博已成风。不可小视,这风气往往是此消彼长,赌风一旦形成气候,数百年形成的增头学风将毁于一旦。是堪忧,孰不堪忧?于是,我纪实性地写出这篇小文,以追慕古风,警示今人。尤其是后者,但愿只是捕风捉影或是杞人忧天而已!

同类推荐
  •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七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成为妮可

    成为妮可

    《华盛顿邮报》的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一个性别困惑的男孩与他同胞弟弟以及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理解、培养、捍卫“与众不同”的非凡历程。本书为纪实文学报道,材料来源于个人日记、家庭摄像、新闻报道、当地的法律文件。艾米在四年内追踪了这个触及到文化争论核心的美国家庭,记录了一个男孩对于自身性别的困惑,并最终成为自己的全部过程。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下册收录了自然灵异、万物灵性、英雄传奇、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年的来历、春节由来、除夕传说、贴画鸡、元宵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传说、七夕的传说、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重阳登高节的来历、腊八节传说等故事。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诗里特别有禅

    诗里特别有禅

    本书让您于云淡风轻的古诗中,轻松了解禅文化,领悟人生智慧,享受心灵宁静。古典文学大师,复旦大学中文系骆玉明教授集三十余年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传统文化的探索于一身,对中国古代近百首诗词进行精辟品鉴和解析,使读者从中了解到中华禅文化的博大精深。本书意蕴深邃、悠远,文字优美洗练且平易近人,使读者从阅读中收获真正的宁静,升华自己的心灵。
热门推荐
  • 造生石

    造生石

    行医的大少爷有瞧不好的怪病,复生的鬼丫头赶无穷尽的轮回,修仙的俊俏生藏散不开的郁结,护驾的骄魔女杀不现身的亲贵。
  • 娘子么么哒

    娘子么么哒

    这是一个连说话都觉得累的女人,很狗血滴穿到一个废材小姐身上的故事。在魔法与魂力纵横的陌生世界里,本想平平淡淡过个米虫生活的她,却不得不走上强者的道路。一路上,阴险腹黑的她依旧摆脱不了懒性。当然除了懒之外此女还有一大爱好,那就是敛财,就像她说的一样。人家都拿着家产在她面前晃了,她那是为人家分忧,让他免遭打劫。麻烦上门?好办,她正愁手上那这个闲兽没处练手来着,素手一挥,关门,放兽兽。
  • 杀手霸宠:神女归来

    杀手霸宠:神女归来

    “你即将上任万经国第一百三十年次的实习土地公。”“我不要,请唤我土地娘娘。”现代的大学生穿越成为了土地娘娘。“不要轻易附身在人类身上,不要随意现真身出去玩,……”土地神嘱咐的一堆东西,她都没有一条是遵守的。“不要碰我。”某男厌恶的抗拒着。“我可没有碰你。”她用嗅的。“撕。”二话不说,她就把男子的裤腿给撕了,白洁的大腿展露无遗。“我不需要你救。”“你不需要是你的事情,医者父母心,我不能看着你在我地盘上死掉!”一次一次的救下他,一次一次的碰触下,这算是日久生情吗?神和人不能在一起?在她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想做的。她要和他在一起,无乱如何。
  • 道迹灵仙记

    道迹灵仙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联盟:冠军之箭

    英雄联盟:冠军之箭

    新书《低调大明星》已发。————一觉醒来重生于熟悉而又陌生的平行世界。有熟悉的老爸,有陌生的后妈,还有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漂亮妹妹开直播。有熟悉的英雄联盟,有更完善的职体系,还有前世打职业时很难想象的女选手。ps1:认为游戏文主角世界里就只有游戏的读者就别看了,要是你看了后对游戏没兴趣了咋办?ps2:普通书友群302085764,订阅粉丝群52159748(进群需验证全订粉丝值)
  • 温故(之十)

    温故(之十)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忆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的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1.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2.以历史的审视与反思;3.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祸妃倾城:妖逆天下

    孟琦夏,在一次车祸后被一只千年修行的猫所救,人身虽死魂却穿越到北辕王朝,成了当朝丞相的嫡女——闻人七夏!可是娘亲早逝、爹爹不疼、姐姐陷害的,这嫡女怎会是这般的待遇?无所谓,她体内有猫妖内丹一枚,能懂所有动物的语言,养只麻雀当宠物,没事给她收集信息去,再有猫妖来相助,她要一步一步的变强大,好让那些欺负她的人都知道她不是好惹的!一副天真无邪可爱无敌的模样,却是腹黑无比,在别人要嘲笑之时,她让那些嘲笑的人无地自容,在别人要陷害之前,她就先陷害过去,总之,一切都是先下手为强!好吧,她这是要逆天了!
  • 新竹县志初稿

    新竹县志初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物

    浮物

    凉风袭来,拨开沈睿然额前的发,一张俊逸的脸上却嵌了一双迷茫的眼。修长手指快速移动鼠标,展现在沈睿然面前的是一张怪异的照片。照片上显现出一座悬崖,不高,但却陡峭。峭壁上硬生生地横插了无数木桩,上方还黑压压地覆盖着一个个长方体。沈睿然按动鼠标,架在木桩上的长方体赫然放大,恰是入殓用的棺木,寥寥十几副,一口一口,呈阶梯式向上攀沿。悬棺葬虽说奇特,但也并不罕见。令沈睿然震惊的并非这特殊的葬式,只因照片上,模糊可见最顶端的棺木上方,盘旋飘动着不明浮物。悬棺周边的岩石略显潮湿,而那浮物则像有了生命,扭曲、舒展着,如同一张幻化而出的人脸。
  • 影视之最强穿二代

    影视之最强穿二代

    都说穿越者的标配是无父无母,深受点娘无限流小说荼毒的夏树原先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这祖传的系统是怎么回事?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穿越者的儿子自然也是穿越者啦!“系统,我爸爸是谁?”“该资料已丢失。”“系统,你是什么系统?”“我是影视…?”“你连自己是什么系统都不知道,你还能干点什么?”“我能带你穿越带你飞。”PS:三百万字无限流老作者,人品绝对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