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悟也晚,识书亦迟,对书的认识,谈不上有高尔基“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深刻,但也日渐感悟到读书之乐,久则愈甚,且受用无穷。
有书读,确实是件很快乐的事。床头枕边,闲置两册,有时间了翻几页,就心性融融;茶余饭后,没事可做,俯身就案,读上几段或几页,则神清气爽。露清雾淡时,吟一首唐诗;春花秋月中,赏两阙宋词。登贺兰,缅怀岳穆公“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辉煌;临黄河,仰慕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非凡。
每每投入其中,便行露于外:或掩卷遐思,或执著抒怀;或因衰败而叹息,或由强盛生自豪。此时此刻,书人合一,物我两忘。细细把玩这人生难得的短暂而又永恒的孤独,哀也悠悠乐亦悠悠。有书读,我生足矣!
书海茫茫,汗牛充栋。能读到几本好书,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机缘。
鲁迅的凝重沉郁,使我对生活多了几分思考;朱自清的清丽婉约,使人产生了美好的伤感;莫泊桑的精雕细刻,让我又多了一次生活的体验;而聂鲁达的大河喧嚣又叫人多了一份大自然的享受。
心情忧郁时,只消融入其中,便如苦酒一杯,倒入潺潺溪流,一切都会在流逝的瞬间烟消云散。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曾经排解过我许多来自生活的障碍;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无数次地叫我扬起事业的风帆。
每当与他们这些巨人、大家相比较的时候,自己的那一点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呢。于是,不知不觉中,便少了几分惆怅和失意,多了不少自信和豁达,天长日久,不断磨砺,就会受到更加的陶冶和净化。
走出书本,又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书本,是凝固了的社会,是浓缩了的历史,是望世界的窗口,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走入书本,只能得到开蒙之娱和心灵的教化;走出竹简,方能悟得人生的真谛与生活的要义。
每当靠着书本知识这个积淀于内心深处的“阶梯”,省去许多弯路,解决了一个个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能为社会、他人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那分乐趣,又有什么能比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