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理解[1]
谈到文艺评论,记得鲁迅曾很通俗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2]
谈到文艺评论,记得鲁迅曾很通俗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3]
我想,如果文艺评论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就可算是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了。但是,对于一个有了过失的人,哪怕是一位伟人,也能作出公正的历史评价,却就不那么容易。五六十年代共产主义运动对于斯大林的态度就是证明,而只有我们的党,对于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勋和他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作出了那样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不过,这当然需要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气魄,却又并非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最近,由于重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联系起当前的种种文艺现象,就未免有所感。
使我“感”得多,也想得多的,是《讲话》中一再论述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改造世界观、转变立场的问题。这已经是近几年来不再被提起,记得似乎还有人明确传令废止这个提法。当然,这一切又都并非事出无因。原因之一,即“四人帮”也是打着这个旗号干了很多迫害文艺工作者的坏事;或者我们在“十七年”中贯彻党的文艺方针,也有“左”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伤害过好同志。因而,提到它也就有过各种各样的议论。议论的焦点是,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个论点,就是对革命文艺工作者以至知识分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论证,更有甚者是认为,文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根本不存在一个特殊的转变立场的问题,提出这样的理论,就给后来的“整知识分子”留下了隐患。
如上所说,毛泽东同志,也包括党,在建国后的“十七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10年,在知识分子,也包括文艺工作者问题上,确实犯有错误。粉碎“四人帮”后,党曾公开进行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邓小平同志的《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还适应新形势明确地论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他说:“总的来说,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但是,邓小平同志同时也还指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只要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就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问题。”
这是我们党有关历史新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的完整而科学的论述,但它不是对毛泽东同志有关理论的废止,而恰恰是对它的正确核心的坚持和发展。因此,我以为,明令废止改造世界观的提法,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且真理也是废止不掉的。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有过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也非常注意知识分子要好好地改造世界观。这是从爱护出发,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好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四人帮’把知识分子一概称为‘臭老九’,并且还说这是毛主席说的。应当承认,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我们现在不能继续讲。但是从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来看,毛泽东同志是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的。他在1975年,还针对‘四人帮’的污蔑,提出‘老九不能走’。”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政策。
请看,在《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时,是怎样讲到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的: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4]
“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5]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6]
“工人阶级应欢迎革命的知识分子帮助自己,决不可拒绝他们的帮助。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就不能进步,革命也不能成功。”[7]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历程里,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从知识分子中提拔和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从而,保证了革命胜利的取得么!难道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失误,或者曾有过“资产阶级的一部分”的不全面的提法,把这一切都加以否定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这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曾经创造过怎样的奇迹,是有目共睹的。
重读《讲话》,我又反复学习了涉及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结合,转变立场的那些篇章,依然使我深深感到,它们不只把问题提得很尖锐,符合刚刚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而且确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注意知识分子要好好改造世界观,完全是从爱护出发的,在论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带有很亲切的知己谈心的感情色彩(我们还可以结合他的《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一起读)。而且他是以自身的体验来现身说法,讲如何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过程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不必我来引述。我以为,不需要那些跋涉过这段路程的前辈们站出来讲什么,只凭一点现成的社会历史知识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一般刚出校门的“学生子”,或生活在上海亭子间的“知识里手”,大概也会与毛泽东同志一样,来到这敌后根据地,一开始都会有很多不习惯,很多格格不入。生活艰苦不说,还要和“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的劳动群众同呼吸、共患难,为拯救祖国危亡而共同奋斗,可是,过去所受的教育,却使他们对劳动群众“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所谓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而要接近、了解、研究劳动人民,做他们的工作或和他们共同工作,首先就必须能和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这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这些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人,也都曾是受益者。近年来人们很喜欢引用马克思的这样两句话:
只能用爱来交换爱,
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我想和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也就是进入了这个境界。但这对于那时的知识分子来说,又的确需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不如此,就谈不上和群众相结合。特别是革命的文艺家,既然自己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更加需要深入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和改造,而实际上这个方向,这条道路,不仅已经为中国革命文艺家的长期实践所检验,也为中国所特有的革命实践所检验,无论在哪一方面,它都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的。我们能说毛泽东同志有关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的这个理论,是有意整知识分子,或是表现了对他们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吗?历史既不能割断,也不能歪曲,那才叫做“完整地正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到了今天,我们当然决不能再把知识分子看成“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不该把文艺上出现的一切错误倾向,都说成是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但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文艺上也出现了公开标榜背离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主张,或者大肆鼓吹脱离生活、脱离现实,只一味地追求和模仿西方和海外的时尚,并且是那种庸俗、低级的时尚,终至出现某些刊物完全不顾社会公德,以丑为美,津津有味地赤裸裸地展览乱伦、性苦闷之类的精神卑下的东西,如此等等,难道还要不辨是非,漠然视之,而不去提醒这些文艺家们,该是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时候了么!
实践证明,即使在今天,也必须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解决立场问题,这仍然是我们不少文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注释:
[1]载《文艺报》1987年5月23日。
[2]鲁迅:《“题未定”草(七)》。
[3]鲁迅:《“题未定”草(七)》。
[4]毛泽东:《五四运动》。
[5]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7]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