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4800000020

第20章 一点感受 一点认识

——重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一个理解[1]

谈到文艺评论,记得鲁迅曾很通俗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2]

谈到文艺评论,记得鲁迅曾很通俗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3]

我想,如果文艺评论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就可算是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了。但是,对于一个有了过失的人,哪怕是一位伟人,也能作出公正的历史评价,却就不那么容易。五六十年代共产主义运动对于斯大林的态度就是证明,而只有我们的党,对于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勋和他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作出了那样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不过,这当然需要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气魄,却又并非一般常人所能做到的。最近,由于重读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联系起当前的种种文艺现象,就未免有所感。

使我“感”得多,也想得多的,是《讲话》中一再论述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改造世界观、转变立场的问题。这已经是近几年来不再被提起,记得似乎还有人明确传令废止这个提法。当然,这一切又都并非事出无因。原因之一,即“四人帮”也是打着这个旗号干了很多迫害文艺工作者的坏事;或者我们在“十七年”中贯彻党的文艺方针,也有“左”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伤害过好同志。因而,提到它也就有过各种各样的议论。议论的焦点是,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个论点,就是对革命文艺工作者以至知识分子,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论证,更有甚者是认为,文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根本不存在一个特殊的转变立场的问题,提出这样的理论,就给后来的“整知识分子”留下了隐患。

如上所说,毛泽东同志,也包括党,在建国后的“十七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动乱的10年,在知识分子,也包括文艺工作者问题上,确实犯有错误。粉碎“四人帮”后,党曾公开进行拨乱反正,落实各项政策。邓小平同志的《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还适应新形势明确地论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他说:“总的来说,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这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但是,邓小平同志同时也还指出:“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只要还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知识分子就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问题。”

这是我们党有关历史新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的完整而科学的论述,但它不是对毛泽东同志有关理论的废止,而恰恰是对它的正确核心的坚持和发展。因此,我以为,明令废止改造世界观的提法,这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且真理也是废止不掉的。邓小平同志在《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一文中,对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有过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也非常注意知识分子要好好地改造世界观。这是从爱护出发,是为了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好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四人帮’把知识分子一概称为‘臭老九’,并且还说这是毛主席说的。应当承认,毛泽东同志曾经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这样的话我们现在不能继续讲。但是从整个革命和建设过程来看,毛泽东同志是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的。他在1975年,还针对‘四人帮’的污蔑,提出‘老九不能走’。”我们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和政策。

请看,在《毛泽东选集》中,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革命时,是怎样讲到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的: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4]

“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5]

“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6]

“工人阶级应欢迎革命的知识分子帮助自己,决不可拒绝他们的帮助。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自己就不能进步,革命也不能成功。”[7]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历程里,不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从知识分子中提拔和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从而,保证了革命胜利的取得么!难道能因为毛泽东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失误,或者曾有过“资产阶级的一部分”的不全面的提法,把这一切都加以否定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这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曾经创造过怎样的奇迹,是有目共睹的。

重读《讲话》,我又反复学习了涉及文艺工作者与群众结合,转变立场的那些篇章,依然使我深深感到,它们不只把问题提得很尖锐,符合刚刚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实际,而且确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毛泽东同志注意知识分子要好好改造世界观,完全是从爱护出发的,在论述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带有很亲切的知己谈心的感情色彩(我们还可以结合他的《给文艺界人士的十五封信》一起读)。而且他是以自身的体验来现身说法,讲如何与工农兵相结合的过程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不必我来引述。我以为,不需要那些跋涉过这段路程的前辈们站出来讲什么,只凭一点现成的社会历史知识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一般刚出校门的“学生子”,或生活在上海亭子间的“知识里手”,大概也会与毛泽东同志一样,来到这敌后根据地,一开始都会有很多不习惯,很多格格不入。生活艰苦不说,还要和“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的劳动群众同呼吸、共患难,为拯救祖国危亡而共同奋斗,可是,过去所受的教育,却使他们对劳动群众“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所谓不熟不懂,英雄无用武之地。而要接近、了解、研究劳动人民,做他们的工作或和他们共同工作,首先就必须能和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这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我们这些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人,也都曾是受益者。近年来人们很喜欢引用马克思的这样两句话:

只能用爱来交换爱,

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我想和劳动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也就是进入了这个境界。但这对于那时的知识分子来说,又的确需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不如此,就谈不上和群众相结合。特别是革命的文艺家,既然自己工作的意义就在于“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更加需要深入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和改造,而实际上这个方向,这条道路,不仅已经为中国革命文艺家的长期实践所检验,也为中国所特有的革命实践所检验,无论在哪一方面,它都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功的。我们能说毛泽东同志有关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的这个理论,是有意整知识分子,或是表现了对他们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吗?历史既不能割断,也不能歪曲,那才叫做“完整地正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到了今天,我们当然决不能再把知识分子看成“资产阶级的一部分”,也不该把文艺上出现的一切错误倾向,都说成是文艺工作者的世界观没有改造好。但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文艺上也出现了公开标榜背离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主张,或者大肆鼓吹脱离生活、脱离现实,只一味地追求和模仿西方和海外的时尚,并且是那种庸俗、低级的时尚,终至出现某些刊物完全不顾社会公德,以丑为美,津津有味地赤裸裸地展览乱伦、性苦闷之类的精神卑下的东西,如此等等,难道还要不辨是非,漠然视之,而不去提醒这些文艺家们,该是需要注意解决是否坚持工人阶级立场的时候了么!

实践证明,即使在今天,也必须在实际上而不是口头上解决立场问题,这仍然是我们不少文艺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注释:

[1]载《文艺报》1987年5月23日。

[2]鲁迅:《“题未定”草(七)》。

[3]鲁迅:《“题未定”草(七)》。

[4]毛泽东:《五四运动》。

[5]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6]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7]毛泽东:《〈中国工人〉发刊词》。

同类推荐
  •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赵丽宏乃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本书为2002年至今作者为全国百余位作家作品写的序和跋的汇编。文字灵动、真诚,展示了作者作为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学造诣。此书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篇幅短小的“序”或“跋”也能写出如此不同的意味,对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是很好的奉献。
  •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郁达夫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选编有“纸币的跳跃”、“杨梅烧酒”、“北国的微音”、“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散文。
  •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经典作品集)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最著名的喜剧之一,书中讲述了由“魔汁”引起的冲突及冲突被解决、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巨大。
  •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蒋勋说文学之美(套装全4册)

    本系列书是蒋勋先生在台湾“中国文学之美”的主题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分为《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蒋勋说文学:从唐宋散文到现代文学》《美,看不见的竞争力》五册。蒋勋把中国文学史从古代一直讲到现代,是一套完整的文学通史。一是讲得美,对中国文学中的美有非常不一样的解读,二是文字通畅优雅,没有艰深的学术词汇和框架。“蒋勋说文学之美”系列对读者从头到尾完整了解中国文学及美学,是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埃斯库罗斯悲剧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1:埃斯库罗斯悲剧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热门推荐
  • 谍血暗战

    谍血暗战

    薛飞只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接触到共产党员,他在慢慢接触中渐渐变化自己的内心。
  • 中国伦理学史

    中国伦理学史

    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作者先在绪论中将伦理学与修身书、伦理学史与伦理学进行区分,正文中又把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和宋明理学时代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伦理学说之渊源进行考察,而后分别论述伦理学家之思想,实为中国伦理学史的奠基之作。
  • 做最好的副手

    做最好的副手

    在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内部领导班子中,副手既是一个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其权力不是很大,但却是组织的骨干,发挥着承上启下、分工负责的关键作用。  而且,在领导学中,也非常讲究副手的辅助之道,即如何配合一把手更好地把工作做到位,凡精于此道的副手总能站得恰到好处,赢得一把手的赞誉,否则,就可能丢掉自己的位置。  《做最好的副手》一书对副手该如何认知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如何配合好一把手的工作,如何处理与同级副手的关系,如何处理和统御下属的诀窍及方法等作了详尽细致的介绍,这为所有的副手们解析了将来的发展之路,让他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  本书特别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方法的指导性,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操作技巧;既有许多鲜活的故事和经典案例,又有为切实解决所有副手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精心设计的适用方法。若读者能够仔细品味琢磨,定会发现做副手的许多奥秘。
  • Queen Victoria

    Queen Victor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后是个炼药师

    皇后是个炼药师

    一道圣旨,宁荞郗以替身的身份来到了星佑国皇宫,成为了质子。本只想安稳度日,顺便寻找母亲家族的下落,再提升一下修为。可无奈身边了麻烦总是找上门来。既然如此,就不要怪她不客气了。不过,这个男人似乎有点儿厉害?居然可以毫不费力的看清她的一切?那她岂不是没有秘密了?该死!算了,惹不起,撤!可是,好想已经晚了……某男:当初给你一百次机会滚远点,你没有好好珍惜,那对不起,现在没有机会了!某女:呜呜,求一百零一次……清风
  • 我是主角好不好

    我是主角好不好

    作者:“你们见过逗比么?”举手的小伙伴:“我见过我见过!”作者:“哦?哪里哪里?”举手的小伙伴:“楼上楼上。”作者:“……”围观群众:“……”
  • 江湖至圣

    江湖至圣

    记忆中的江湖,是潇洒豪迈,不拘小节;是恩怨情仇,是非分明;是刀光剑影,来去无踪;是尔虞我诈,杀机隐现。或许也只会是一代人的热血回忆,随时间慢慢隐匿于凡尘俗世中,不再张扬,却永不消散!
  •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极道总裁的妻子

    极道总裁的妻子

    她是象牙塔里长大的乖乖女,一场阴谋,父母惨死,弟弟走失……“当我的情人,我帮你找到弟弟!”他在她心灰意冷的时候,给了她最绝望的希望……本以为只是一场你情我愿的交易,谁知冰冷的心被她温暖的笑容渐渐融化,一颗心不断沉沦,深陷……三年后,她是化身恶魔的天使,挽着另一个男人的傲然出现在他面前。“先生,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她的笑化成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一次次华丽的反击。如果我注定在你手里灭亡,我也要看着你,直到最后一秒,遇见你,已是我一世的幸运——慕天纵。
  • 师徒一遇赖终身

    师徒一遇赖终身

    狐呆呆拔过玉帝的胡子,抽过龙孙的龙筋,拐过二郎神的哮天犬,她闯过无数祸事,三界之内的仙和妖想到这个祸头子,都头疼不已,为了三界的安宁,玉帝派人将她送到远古上神凤愿那拜师学艺。她指着眼前这个年轻俊美的男子问,“你就是我的师父,凤愿上神?”男子点头,“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