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说了一会儿话,老宋从包里拿出一条“阿诗玛”香烟送给王副馆长。王副馆长不肯收。老宋说,这是他刚才打麻将赢的,没花本钱,不收白不收。王副馆长笑一笑后,不再推辞。
送老宋出门时,见外面开始下雨了,王副馆长就叫仿兰收阳台上的衣服。
半夜里,王副馆长被雨惊醒。起床关窗户时,他发现雨下得很猛,很恐怖。
这场雨下了一个星期,县里主要领导都下去防洪。领导下去时都要带一名记者,电视台的摄像记者被书记、县长、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带去了。作为第五把手的冷部长只好叫文化馆派个搞摄影的人,随他一道下去。
老马见此项任务重大,就自告奋勇地随冷部长下乡。
老马在乡下干的时间长,有经验,他想借此机会,在冷部长面前挽回影响。老马随冷部长鞍前马后跑了五天,回来后,冷部长果然在几个不同的场合里表扬了他。
这一阵县电视台都是关于抗洪救灾的新闻,由于没人扛着摄像机跟着冷部长,所以电视上一直没有冷部长的镜头,只有几条口播新闻里提到冷部长。
就在这时,地区群艺馆下发了一下通知,准备举办全区“战洪图”摄影作品大展。老马灵机一动,便决定先搞一个全县抗洪救灾的摄影作品展览。
王副馆长自然没有不同意的。
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共征集到一百多幅作品。老马也从自己的摄影作品中拿出十余幅,放入其中,然后由馆内几个搞摄影的人,从中挑出七十幅参加展览。
王副馆长也在其中。
王副馆长对老马的摄影作品很有兴趣,他说老马拍摄的这一组作品在用光和造型上,都与《秋风醉了》有质的区别。老马的这组作品以冷部长在洪水到来之际的各种动作和表情为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家一致同意这十幅作品全部入选。
展览定于九月一日开幕。八月三十一日,先进行预展,请主要领导来审查。冷部长听老马汇报了展览内容,很是高兴。刚好地委宣传部熊部长下来检查慰问,冷部长就邀他一道来看预展。
熊部长和冷部长进展厅时,老马带头鼓掌,王副馆长和参展作品的作者也都鼓了掌。
冷部长扫了一眼那十幅关于他的作品后,就回头注视熊部长看这些作品的表情。
熊部长按照次序细细看来,看到有特点的作品还评说几句。当看到老马的十幅作品时,熊部长忍不住耸起了眉头。尽管他很快就纠正了这一动作,但还是被冷部长和老马他们发现了。
老马回头再看自己的作品,不免大吃一惊!别人作品中,抢险救灾的干部群众个个样子像泥猴,唯有自己拍摄的冷部长,上着白衬衣,下穿丝袜和胶鞋,旁边还有人替他打伞遮雨。
老马喃喃地说:“我怎么没考虑到这一点呢?”边说,两腿边发起抖来。
冷部长送熊部长回宾馆后,又独自回到文化馆。
展厅里只有老马一个人,他正在将自己的作品往下取。
冷部长将手中的茶水瓶,一下子摔到老马的面前,并大吼一声说:“老马,你真是一头教不转的蠢猪。你误老子不浅啦!”
老马吓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冷部长走后,老马镇定精神,到暗室里泡了几个钟头,还是挑不出一张有关冷部长抗洪的比较像样的摄影作品。
老马在暗室里呆坐到天黑,听见孩子在外面喊,他才出来。
第二天正式展出,县委书记要来剪彩,冷部长不能不来。
剪完彩,进了展厅,冷部长看见昨天挂着老马的摄影作品的地方,换了一幅二十寸的也是关于他的摄影作品。
县委书记看过之后,连连说好,拍出了冷部长的精神面貌。
这幅摄影作品的作者却是王副馆长。
不过,只有拍摄者和被拍摄者自己清楚,这是几年前拍的。当时冷部长还是个科长,有一天,他拖着板车去煤厂买煤,回来时遇上了雷阵雨,他将衣服脱下来遮住车上的煤,冒雨往家里拖,正赶上王副馆长拿着照相机在路旁的屋檐下躲雨,就将冷部长的狼狈样子拍了下来。照片洗出来后,王副馆长还特地跑到宣传部和他逗乐了好一阵。
全县“抗洪救灾”摄影作品展览闭幕那天,冷冰冰笑着对王副馆长说:“你的鬼点子真多!”
王副馆长明白,这是冷部长在让女儿传话。
王副馆长的这张摄影作品被选送到地区参加展览,受到一致好评,并被改名为《宣传部长》,发表在省报上。
九月底,冷冰冰悄悄告诉他,老马要调离文化馆了。
果然,没隔几天,老马就被组织部找去谈话,让他去县农科所任党支部书记。
9
老马一走,上面又让王副馆长代理馆长。
王副馆长一个电话打到八建公司石经理的家里,要他明天就让舞厅工程重新开工,并且在一个月内竣工。石经理叫了一阵难处,最后双方商定,大后天正式开工,十月中旬交付使用。
接下来王副馆长又在馆内宣布,舞厅十一月一日正式开业。
王副馆长估计,进入到十二月,县里就开始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所以,自己在这之前必须干出点实绩来,别把这次良机错过了。
王副馆长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后,就让李会计准备两千元现金,他要到省里去要钱。
李会计忙了两天,也只筹到五百元。
出发的头一天中午,老宋忽然来找王副馆长,要求重新上班。
王副馆长一见到老宋,心中就有了主意。老宋说了以后,他就答应下来,但要老宋向馆里上缴一些管理费。老宋丝毫没有犹豫,问上缴多少。王副馆长说,就两千吧。谁知老宋眉头也没皱一下,就从怀里掏出一沓百元票子,数了数后,抽出一半扔给王副馆长。弄得他十分后悔没有将金额翻一番。
当然,王副馆长迅速想出一个补救措施,让老宋陪自己一道上省里去要钱。
在宣传口,王副馆长会要钱是出了名的。他平时对上面的人舍得下本钱,所以遇到工作上的难题,急需钱来解决时,总有人出来帮忙。这回去省里,又得到老宋的鼎力相助,王副馆长真是如虎添翼。老宋在外面跑了大半年生意,非常熟悉省里的人现在喜欢什么,想尿尿的就送夜壶,想睡觉的就送枕头。再加上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生意朋友帮忙,来来去去,只一个星期,就从文化厅和财政厅各要了五万元。
回来一说,冷部长还不大相信,半个月后,省里的钱到了账,大家才心服口服。
王副馆长从省里回来,发现父亲又抽起搁下多年的旱烟筒。
晚上和仿兰亲热一回后,仿兰告诉王副馆长,女儿近一段很喜欢喝爷爷泡的水,昨天她将女儿喝的水尝尝后发觉,那水里有一股旱烟味。王副馆长并不在意,解释说,旱烟气味本来就很重,加上父亲的手摸了碗沿,气味就更明显了。
仿兰又告诉王副馆长,他走后的第三天,老罗喝醉了酒,从老马屋里出来后,站在走廊上,指名道姓地骂王副馆长心太黑,杀人不用刀子,难怪要断子绝孙。王副馆长的父亲听了这话后,气得拿上补鞋用的割胶刀,要去找老罗拼命。幸亏李会计在场,他力气大,才拖住。
王副馆长叹了一口气说:“你也不给我家争口气,一胎生下个儿子。”
仿兰捶了他一下说:“你有本事再弄个准生证,我一定给你生个儿子。”
王副馆长说:“不说这无味的话了。不过老罗这杂种,有事情再犯在我手上,非要整得他用膝盖走路。”
第二天,王副馆长在家休息,睡懒觉睡到上午十点还未起床。躺在床上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细细听,听出是李会计的母亲,又送鞋来让父亲帮忙补。
二人拉了一会儿家常话,父亲便改了话题,问:“你先前说,如果第一胎生下的孩子残废了,就可以生第二个?”
李会计的母亲说:“那还有假!我儿媳妇的同事头胎生个孩子是哑巴,计生办的人就让她生了第二胎。两胎还都是儿子呢!”
父亲叹气说:“人家怎么有那好的福分。”
又说了一阵,李会计的母亲约好来拿鞋的时间就告辞走了。
王副馆长穿好衣服,从房里走出来时,父亲吃了一惊,问:“你没上班?”
王副馆长说:“出差累了,休息半天。”
刚刷完牙,李会计就来传话,说冷部长打电话来,不同意这么随随便便就让老宋回馆里上班,不然,单位就成了公共厕所,可以随便进,随便出。冷部长要馆里写出正式报告,老宋写出全面汇报,送给他看看之后再说。
王副馆长和李会计商量一阵,觉得老宋的汇报可以叫老宋写,就说馆里要,别的都得瞒着老宋。
后来这事还是让老宋知道了。他指着冷冰冰的鼻子说:“你爸爸是个伪君子。”
老宋心里对冷部长的怨恨越发深了。
老马工作调动之后,人还住在文化馆,新单位没有房子给他住,他也舍不得搬出这套三室一厅。
王副馆长抽空上老马屋里坐了一回。去时,老马正在喂罐头瓶里的一只金鱼。
王副馆长说:“你这么喂,不出三天,鱼就会憋死。我有一只鱼缸,闲着没用,送给你好了。”
说完,王副馆长就转身出门,片刻后,真的拿来一只鱼缸。
老马非常感谢。
王副馆长问他在新单位工作怎么样。老马说,那单位里头头本来就多了,他去后,只是每月主持开两次支部会议。幸好学会了喂金鱼,他还准备栽几盆花。王副馆长说,难得老马这么快就想开了。
老马将金鱼换地方时说:“上次老罗赖着在我这里喝酒,我又不好撵他,结果喝醉了,骂了你的人,搞得我真不好意思见你。老罗这人品质不好,当初我想依靠他开展工作,真是有眼无珠。”
王副馆长来老马屋里,本来是打算问问那次老罗借酒装疯的情况,同时暗示一下老马,让他少过问馆里的事。见老马主动说起,王副馆长反而觉得自己过虑了,就说:“当初,在一些事上,我与你配合不好,你走后,才觉得实在可惜。”
又问了老马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王副馆长便推说有事,得走了。临出门时,他许诺说,过几天送两条名贵金鱼给老马。
第二天,他就给老马送来一条墨龙和一条狮子头。
到了十月半,舞厅进入了内部装修阶段。
天气也渐渐凉了,王副馆长就让石经理拿出那笔钱,安排全馆的人到北戴河旅游。老马也去了,是王副馆长请他去的,还让他在路上带队。
王副馆长自己没去,他一个人在家照料舞厅的事。他让李会计每天打个电话回来,汇报路上的情况,特别是大家的情绪。
李会计每次打电话回来,总说大家情绪很高涨。
这天,仿兰冷不丁地问他:“你听说过用旱烟油泡水喝,可以让好人变成哑巴的秘方吗?”
王副馆长说:“小时候,好像听大人们这样说过。”
仿兰不再说话,等王副馆长上班去后,她没有送女儿上幼儿园,并对王副馆长的父亲说自己要去烫发,让王副馆长的父亲照看一下孩子。趁其不注意,她偷偷溜进王副馆长父亲的房里,躲在蚊帐后面。
过了一会儿,女儿叫渴,要喝水。
仿兰看见王副馆长的父亲倒了一杯水,然后用一根细铁丝,从旱烟杆里一点点地掏出些烟油,放到茶杯里搅了搅,便端给女儿喝。
仿兰大叫一声,从蚊帐后面跑出来,夺过那杯水,一下子浇到王副馆长父亲的脸上。
事情也巧,王副馆长到办公室门前准备开门,才发现钥匙忘了拿,就转身往回走。在楼前碰到宣传部小阎和组织部姚科长、张科长站在路边说话,他就走拢去凑合着说了几句。大家都盼舞厅早点建成。王副馆长再次许诺,到时候负责供应他们的票。
王副馆长回到家里,正好听到仿兰在骂:“你这个老不死的,你想害我的女儿,我到法院去告你!”
王副馆长一步跳入屋内,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仿兰将事情经过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原以为丈夫会帮她一起惩罚父亲,谁知王副馆长走上来,照准她的左脸扇了一耳光,又朝右脸撂了一巴掌,并骂道:“你这个不行孝的女人!为了一件小事就将开水往父亲的脸上浇,将父亲的脸烫成这个样子,叫我如何出去见人,大家会指着我的背,骂我是只要女人不要父亲的家伙。你以为喝点烟油水,就真能让人变成哑巴?你到医院去找人问一问!真的这么容易,那天下的哑巴不知有多少!”
仿兰被王副馆长两耳光打蒙了,好半天才清醒过来,抱起女儿就往外跑。
王副馆长知道仿兰要回娘家去,也不阻拦,反说:“想通了就自己回来,我没空去接。”
仿兰走后,屋里只剩下王副馆长和父亲。
王副馆长什么话也没说,默默地将正红花油一点点地往父亲脸上搽。
刚搽了几下,父亲就推开他的手,钻进蚊帐里,用被子包着头,一声声地哀号起来。
王副馆长听见父亲在哭诉:“巧儿,你怎么不带我一起走呢,让我留在阳间活受罪!”
巧儿是母亲的乳名。
王副馆长一听到母亲的名字,眼泪就流出来了。母亲生下他不到两个月就死了。母亲死时,他还叼着她的奶头。之后,父亲打光棍将他带大。
家里这一番闹,外人并不知道。
这天李会计打电话来,说旅游人员已到了武汉,明天就可以到家。
接完电话后,王副馆长就给仿兰的单位打电话。
仿兰一接电话,王副馆长就开门见山地要她回家,不然,全馆人员明天回了,将这事传出去,就会将他所有的优点一扫帚扫掉了。仿兰在电话里嗯了嗯,没说回,也没说不回。天黑后,王副馆长见仿兰还没回,就叹了口气,决定去仿兰娘家接她们母女俩。
县城很小,两里路只走了一里,王副馆长就看见仿兰抱着女儿过来了。
一家四口重新住到一起后,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夜里,女儿刚一睡着,王副馆长就厚着脸皮撩仿兰,撩了一阵,他就得手了,夫妻俩也就和好如初。
仿兰回来后,王副馆长的父亲就搬出那只多年不用的补鞋箱,到街上去摆了一个摊。每天早上,仿兰母女俩没起床他就出门,夜晚等她俩睡后才收摊回家,三餐饭都是王副馆长送到街上去吃。
外出旅游的人回来时,八建公司已将舞厅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