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5700000010

第10章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1)

三十多年前,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偶然得到一枚书签,上面印着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的一段话:“累累的创伤,便是生命给予我们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当时我已堕入文学的渊薮,除了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自己也试着写些文章向报刊投稿,屡投屡退,所以感到罗曼·罗兰这段话很对我的榫儿,一次退稿便是一回创伤嘛,但每被退回一次,也就激发我对自己的文章自省一次,渐渐的,似乎也就摸到了一些写文章的门径,后来,到十六岁那一年,我的一篇文章终于被《读书》杂志刊登了出来(1958年夏天),那以后的投稿,虽陆续有被发表的,退稿量依然不小。二十多岁的时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因为已在报刊上发表过数十篇小文章,也很受到些冲击,那时才懂得退稿实在算不得什么创伤,生活的坎坷磨炼,远未穷期,因此对罗曼·罗兰的那段话,也就渐渐有了更深的体味。

八年前到法国访问,同几位法国知识分子说到罗曼·罗兰,他们都说那是早已过时的人物,现今的法国除了研究文学史的,简直没有人读他的书。

平心而论,罗曼·罗兰虽是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那大部头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也曾风靡一时,而且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反对不义之战的立场,以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主义的鲜明态度,都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就全球范围以历史眼光衡量他,确也还算不得多么伟大的作家。

我在少年时代和中年时代读过两遍《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得都很仔细,也读过罗曼·罗兰的《革命戏剧集》,以及他其他一些著作,都没有从中发现他上述那段话。但这位作家给予我最可警悟的,反不是我读过的那几百万字的成本的书,而是那小小书签上的一句没有注明出处的话语。

一位作家的一段乃至一句格言式的话语,也是他心灵中开放出的鲜润花朵,竭诚地奉献给读者,有时对读者来说那启迪那激励那引发那愉悦,也并不亚于读他整本的大作。

自己从三十多年前的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托赖时代给予了机遇,编辑给予了支持,读者给予了厚爱,到1990年在国内和海外已出版了30本著作,忝列在了作家行列。我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也兼写散文、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约我再写一本随想录,我本深感惶恐,不敢应命,但经编辑张珏女士一再代表出版社多方鼓励,我不由得想到了少年时代所看到的罗曼·罗兰的那句随想;我虽绝不敢以罗曼·罗兰自比,但依我想来,世界上凡属欲推进人类文明的作家,无论伟大的还是稚小的,都好比蘸着心血点燃着的火把,伟大的作家也许犹如屹立的灯塔,杰出的作家也许仿佛巨大的火炬,而平常的作家,小小的作家,他那火把也许十分地小,光热十分地微弱,乃至于只不过等于添了一炷红头香,飞着一只萤火虫,但世界和人类的光明,应是这些光焰的总汇吧!因此我不揣冒昧,以这一册随想录,参与了这套书的刊行。

我这一册随想,自然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支细烛,一根火柴,一只流萤,一定有不少谬误和唐突之处,但句句出自真诚,段段心存善意,因此,我想读者批判了我的谬误,原宥了我的唐突之后,也许还能从中多多少少引发出一些有益的联想,获得一些愉悦的感受。倘这本小书里的某一段某一句,能使某位读者对我获得超过读我那些小说所形成的印象,那于我实在是三生有幸。

这册随想录共分九个部分,前七篇依次是:谈命运;谈生活;谈处世;谈爱情;谈出名;谈逆境;谈幽默。后两篇,一篇《蓝郁金香》是对“海外奇谈”的随感,一篇《灯下拾豆》是零星随感的汇辑。

我是以同读者诸君娓娓谈心的口气写下这些随感的,我企盼读者诸君读了这本随想录后,能把你们的批评指教和感想写下来寄给我,那对我来说将十分珍贵!这愿望能够实现吗?从这本书一印出来我就天天恭候着!

写于绿叶居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关于命运的随想

“命运”。

我们常常想到这个词。

但我们往往是朦朦胧胧地那么一想。

朦朦胧胧,只滋生出—些情绪,诸如怨艾,沮丧,或所谓“淡淡的哀愁”。

让我们廓清薄纱般的朦胧思绪,做些澄明的理性思考。

我们要努力地认知命运。

命是命。运是运。

命与运固然如骨肉之不可剥离,然而倘作理性研究,如医学上的生理解剖,则需先就骨论骨,就肉论肉。

何谓命?

命是那些非我们自己抉择而来的先天因素。

为什么我或你生下来就是这样的性别?

为什么我或你有着现在这样的生父和生母?凭什么我或你得由他们一方的精子同另一方的卵子相结合,从而经过无数次的细胞分裂,而形成胚胎,成为带有胎盘的胎儿,后来又脱出母亲的子宫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我和你为什么不是另外的一个父亲和另外的一个母亲结合而成的生灵?

为什么我或你有着现在这样的与别人不同的面貌?即或我们是双胞胎或三胞胎中的一个,外人看去我们与同胎落生的兄弟姊妹“何其相似乃尔”,但我们自己很清楚,归根结底我们还是有着与任何一个他人不尽相同的自我面目。固然遗传学解释了我们的面目,说那是有着父亲和母亲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我们或者有点像父亲,或者有点像母亲,或者竟更像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以至于更像某个近亲、远亲,然而揽镜自视吧,我们到头来还是有一个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外貌,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也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我们竟有着如此面貌,这是由谁暗中规定的呢?

我们落生的时间,又为什么偏偏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时辰?听说唐朝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我们为什么没生在唐朝?又听说21世纪中期我们国家将整体达到小康的水平,我们又为何不等到那时候再落生?或许你更向往于烽火岁月的殊死战斗,然而你又并未生在抗日战争之前并能恰好在青壮年时投入反法西斯的战斗;或许我更向往于在20世纪初投入“五四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弄潮儿,然而我却偏没赶上那个时代。我们显然不能再重新安排一次落生的时间,我们必须在一张又一张的表格中反复填写同一个出生时间。

我们又为什么偏偏落生在我们无法事先择定的地方?我和你为什么偏属于这一个种族,这一个国家,有着这样的籍贯?

这就是命。

也有人向命挑战。

西方国家有那样的人,他们出于对原有性别的不满,找医生做变性手术,改变自己的性别,也有人出于对自己相貌的不满,做整容手术,使“面目全非”。这也许真的改变了他们某些命定的因素。但毕竟改变不了他们的种族、血型、气质、年龄、籍贯。

当然也有人用伪造历史,隐瞒年龄、改认父母、谎报种族(当然只能往与自己肤色、发色、瞳仁色相接近的种族上去靠)等等方式企图使“我”消弭而以“新我”存活于世,但在游戏人间之余,清夜扪心,他恐怕也不能不自问:我究竟是谁?而他的答案恐怕也只有一个:他到底还是某一男子的精子和某一女子的卵子的特有结合,并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于某国某地某处的一个独特的生命,在种种伪装和矫饰之下,赤条条的他还是那个“原他”。

命由天定。这不是唯心恰是唯物。

这也无所谓消极,更无所谓悲观。

曾见到一位矮个子女士,我很惊讶她穿着一双平底鞋,当我问她为什么不穿高跟鞋时,她爽朗地说:“我喜欢自己的身高,因为这是一个我自然具有的高度,我不想掩饰自己的这一自然状态,并且,我还以自己的这种自然状态而自豪。”

又曾见到一位肥硕的中年男子,当我问及他为什么不采取减肥措施时,他认真地对我解释说:“人体型的肥瘦归根结底是由遗传基因派定的,我父母都是胖子,所以我天生肥胖,而我没有必要去人为减肥;倘若我是后天突然胖起来的,并且有种种不适,那或许还有减肥的必要……不错,熟人给我取了个绰号叫‘肥男’,我坦然地接受,我确实是个地道的‘肥男’嘛!”

这二位都对非自我抉择而形成的先天状况持坦然的接受态度,甚至于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以为这是对“命”的正确态度。你以为如何呢?

“我长得多难看啊!”一位熟悉的姑娘向我吐露心曲,“见到比我长得漂亮的同辈人,我就总觉得无地自容。”

我不想向她弹唱“重要的是心灵美而不是外貌美”之类的调调,还是契诃夫说得好:“人的一切都应是美好的,心灵、面貌、衣裳、思想。”

我也不想教她逃避现实:“你其实并不难看。”又是契诃夫,他剧中一位女子对另一位女子说:“你的头发真美。”另一位就领悟地说:“当一个姑娘长得不美时,人们才会夸赞她的头发。”我熟悉的这位姑娘确实长得难看。难看就是难看,难看是天生的。她把心灵修炼得再美,也终归成不了漂亮姑娘。

我劝她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相貌。这承认分两个层面:一、自己确实不好看。二、别人确实比自己漂亮。第二个层面很重要,否则,就容易陷入“阿Q主义”:“我难看,哼,你比我更难看!”或“坏蛋才好看哩!漂亮的没好货!”承认了自己难看以后,却还要:一、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打扮自己,使自己整洁、自然;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比自己漂亮的人。

过了一段时间,我再见到她,她的相貌依然不好看,但她充满了自尊和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她微笑着告诉我,她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得很畅快。

她不向“命”抗争,她顺“命”生活下去,她是对的。

也有另外的例子。美国有位先天脑畸形的人,他五六十年来一直口眼歪斜,发音不清,半身不遂,是个地道的残疾人,然而他不向“命”低头,他学会了运用打字机。他渐渐能用打字机上的句号、逗号、叹号、问号、删节号、括号、和其他符号耐心地打成绘画作品,开始是模仿现成的图画和照片,后来是写生,再后来是根据想象创作独特的画幅,结果他成了一位名人,连白宫走廊上也挂了他的画。他可谓向“命”挑战而获得成功的一位英雄。

但切勿用这类特例来激励聋哑人去奋斗而成为歌唱家,无腿畸形人去奋斗而成为世界短跑冠军,长相实在难看的姑娘去争取在选美赛中夺魁。上述那位残疾画家,仔细想来,与其说他是与“命”抗争,不如说他是在“命”所规定的范畴之中求了一个最大值,他没有选择去做一个核物理学家,一位芭蕾舞演员或一支军队的统帅,他也没有勉强自己去用常规的方式绘画,因为他的手根本不能握笔;他其实还是顺着“命”所赋予他的条件,去开掘实际的可能性,他艰苦地学会了操纵经过改装的打字机。使可能变为了现实,他因而成功。

对于“命”即那些先天的、非我们抉择而在我们生命一开始便形成的因素,我们应当心平气和。

比如我和你,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不管我们现在生活在哪里,持有什么样的护照,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比如在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眼里,我们总还是东方人中的一种,我们的大背景,是一个曾有过灿烂的文明但眼下相对而言经济还不够发达、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够充分的民族,对于这些不可更改的因素,我们既不自卑,也不必自傲,我们应当非常坦然。我,你,我们就是这样。作为一个个体,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

“生不逢时”是最无谓的感叹。我们没有生在汉唐盛世,我们也没有生在“五胡十六国”的乱世,这既不值得惋惜也不值得喟叹。我们比那些年老的人小许多,我们又比那些才落生的人大许多,这也都没什么好庆幸或羡慕的。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们就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生日。坦然地接受这个既成事实。既然我们落生在这个时代,赶上了这个阶段,迎接着眼前的时光,那就让我们好好地对待这条“命”。

为我们的生命,要好好生活。

要好好生活。

但生活不容易。

确实不容易。

这就引出了与“命”相连的“运”。

“运”是什么?

“运”不消说是一种流动、变易的东西。

对于“命”,如上所述,我们几乎无法抉择,即使有个别人后来动“变性手术”而改变了“命”,—个重要的因素——性别,那也是他那条“命”形成以后做成的事,毕竟他不能在落生前自我决定性别。

然而“运”,就难说了。

“运”也有无从抉择的一面。比如我们面临的时代,所处的地域,这期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如自然界的地震,人世间的战乱,科技上的划时代变革,文化上的主导潮流,我们就往往很难加以预测,进行预防,或加以回避,与之抗拒。比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在那一瞬间人就无法抉择生死;再比如科学已经充分证明了吞食丹砂不但不能成仙,无异于自杀以后,我们即使仍想寻觅长生之道,也不会再做服食丹砂的抉择;还比如当商业广告不但出现在西方世界也出现在我们这样的国家,不仅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也出现在街头巷尾,出现在运动场和歌舞晚会上,甚至出现在公路旁、乡村屋宇的墙壁上时,我们做出一个“凡有商业广告的地方我一概不去,凡商业广告我都不让它入眼”的抉择时,实现起来该有多么困难!

不过,“运”毕竟不同于“命”。“运”有其可驾驭、可借光、可回避、可进击的一面,而且这恐怕是其更主要的一面。

对于“命”,我主张心平气和,彻底地心平气和。

对于“运”,我却主张心潮起伏。

同类推荐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阿Q正传

    阿Q正传

    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小镇未庄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为主要特征的流浪汉阿Q,描画出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国人的魂灵。鲁迅的小说,素以尖酸刻薄著称,《阿Q正传》里的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超境界发挥,是鲁迅描写国民性的巅峰之作。
  • 黄河手记

    黄河手记

    请不要怀疑这是事实,这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故事。那里面有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我们为之震撼,我们无法移去目光,并且要让更多的人关注这样的人生!这段话写在《榕树下》对《关注》栏目的注释里。正是因为这样一段话,才使我下决心将这些纪实的文字和图片交给《榕树下》。是的,你不要怀疑它的真实性。生活在城市,生活在优越或者说生活在因繁华而困惑中的我们,不会想到,在黄河边,有那样一群人,有那样一群孩子,他们挣扎在生存与饥饱中,他们奋斗在求知与无望中。是的,当我在无意中把目光投向他们时,就再也无法移去。
  •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
热门推荐
  • 旧日篇章

    旧日篇章

    吾存在于黑暗之中,消失于明光之下,终将吞噬大日,化为万物的阴影……被人们称为不可名状的黑之恐怖;阴影之王;漆黑之日;世界的阴影的存在,现在还只是一个有点特殊的普通人,正面临着一场诡异的游戏……新书《永续之镜》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书友群:578342111
  • 十生诗集

    十生诗集

    现代诗歌发展至今,已经很难辨识流派,事实上也很少有诗人乐意接受被贴上的标签。流派少不代表写诗的人少。诗歌写作大多成为抽屉里的秘密,发表出来的已经不太能代表这些秘密又安静的写作。作者笔名十生,原名马抱抱,青年诗人。让诗歌向本质回归,写诗也越来越成为个人的事情,和刷牙洗脸一样。每个诗人都是孤独的岛,都是宇宙中脱离轨道的自由的小行星。
  • 遁走曲

    遁走曲

    三个关于亡魂的梦,庙村接连去世了三个人。挎着藤条箱子的收敛师老笑奔走在送亡者的路上,他叫他们往生者。笑哑巴娶回了不被龚家所容的龚进容,龚进容却在诞下死胎之后决绝的离开。笑哑巴离家,笑家最后只剩老笑一人,偶尔在深夜唤回他早逝的妻子谈笑几句。
  • 强势驯夫:调教腹黑老公

    强势驯夫:调教腹黑老公

    歪!前面那个姑娘,你的老公掉了。”“宝贝儿,我都帮了你好几次了,你是不是该以身相许啊!”“我摔倒了,要谢芫亲亲才能站起来。”讯天传媒少当家徐咎,人前他是一个可以撼动整个广告界的天才,不屑名利,纯属追求自己喜好。然而在谢芫面前,他的脸皮却厚得不要不要得,恨不得把谢芫锁在家里不让别人看见。谢芫反手就是一拖鞋:我踏马得工作赚钱啊,不然你养我啊?徐咎理直气壮:我养你啊!
  • 冷王盛宠:农门弃妃太倾城

    冷王盛宠:农门弃妃太倾城

    时尚美容大咖陆知暖一朝穿越,竟成了‘被休弃’的景王妃,落难乔家村,附带小包子。寡妇日子艰难,那就撸起袖子干吧!美容美体带美妆,种花种树种包子。顺手掐掐白莲花,虐虐小渣渣......不过,这死皮赖脸缠上来的前夫王爷是咋回事儿?嗯,这是一个调教与反调教的故事......
  • 蜜恋100分:傲娇校草,宠上天

    蜜恋100分:傲娇校草,宠上天

    初见,温楚是乖乖牌的转学生,一不小心就惹上了陆御骁这个傲娇痞气的校园扛把子。某次,大家出行,温楚和陆御骁因为谁做菜产生分歧,陆御骁对她说:“我只给我未来媳妇做菜。”临走时,陆御骁问温楚:“你想吃我做的菜吗?”两人关系越来越好后,某次,晚自习看电影,陆御骁凑在她耳边咬牙切齿道:“温楚,别想装聋卖傻?这次你必须给我一个答案。”温楚还没说话,陆御骁又道:“当不当我女朋友?我只听肯定回答,不当我就亲到你当为止。”【从校园到婚纱,从喜欢到深爱,从始至终,你都是我记忆深处的那个人。时光如初,深爱如旧,愿青春时光善待每一个人。】【甜宠】
  • 御制神僧传

    御制神僧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

    《万世师表》于1934年先后在美英出版,反响热烈,詹姆斯也因此一跃成为畅销书作家。小说用充满回忆的笔触讲述了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师的一生。奇普斯先生本名奇平,在作者虚构的一所公立寄宿男校——布鲁克菲尔德文法学校任教四十三年。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凯瑟琳,并在其帮助下努力克服自己刻板、严肃、害羞的缺点,终于成为了一个成熟、幽默、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成为了布鲁克菲尔德鼓舞人心的教育家。
  • 此生幸,来生愿

    此生幸,来生愿

    初见时,他看见了她最痛苦的一面再见面,他们成了“兄妹”他害怕再次失去,所以要永远囚禁她在自己的身边她虽爱自由,但更爱他,所以甘心画地为牢最后的最后,他愿她能真正快乐,所以放手让她回归自由然而,命运却让他永远的失去了她慕兮:“听尘,没了你的我,就像失去大海的鱼,没有大海,鱼儿怎能真正自由?”洛听尘:“兮兮,遇见你是我最幸运的事情,可是我却没有留住你的能力。如果可以,愿来生,我们还能相遇、相爱。到那时,我一定给你想要的自由。那样我们就可以相守了,你说这样可好?”
  • 向八路军学习

    向八路军学习

    这套丛书的描述对象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因而向人民解放军学习的基本内容只在《向红军学习》中交代,如树立信仰、坚持宗旨、不怕艰难困苦和流血牺牲等,而在其他几本书中,只叙述其在那个特定时期的战斗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