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5700000014

第14章 献给命运的紫罗兰(6)

“八小时以外”的常见乐趣,可以举出多少来哇:读书,写字,作画,摄影,对弈,听音乐,侃大山,跳交谊舞,跳迪斯科,登台演戏,参观展览,远足登山,湖中泛舟,跑步打球,游泳溜冰,豢养宠物,饲鸟喂鱼,栽花种树,练拳舞剑,自制摆设,自烹美食,自创时装,自我美容,去卡拉OK,泡咖啡厅,收藏不仅可以集邮、集火花、集藏书票,亦可搜聚最冷门的物品,交流不仅可以请客、做客、写长信、“煲电话粥”,也可以暂且密密记下心声待瓜熟时再蒂落献出……消极一些的是堆放自己于沙发中,看电视、看录像直至画消带尽,或早早地钻进雪白的被窝,把身体恢复为母亲子宫中的姿势,甜甜地睡上一觉……

一个萧索的秋日,我去离家不远的公园散步,人稀鸟静,灰缎一般的湖水毫无生气,我缓缓地沿湖行进,忽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位老先生,个子矮小,衣帽素朴,他似乎正弯腰在湖水中涮着一个拖把……再细细看去,他将那“拖把”从湖中提了出来,端头上却并非丛聚的布条、布丝,而是捆裹成卵球形的人造海绵——他意欲何为?似颇怪异!又细观察,才发现他是用那东西当笔,蘸水在湖岸边镶砌的水泥护岸上书写着斗大的字,那水泥护岸恰好用浅沟分割为一块块的长方形,犹如一张张铺好的灰纸——我尾随着他,一格格跟踪读去,看见他书写的是古诗:“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写完这一首,又接着写:“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还有:“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忽然又是:“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埋身不知道,将为天地聋……”不知不觉,我已随他走了小半个湖畔。他似并未注意到我的追踪观察,依然悠悠然地俯身蘸水、书写,我回首一望,公园里仿佛除我两人而外,竟杳无人迹,而他写过的诗句,前头的已蒸发得不见踪影,剩下的亦缺笔少画,若非我细心随读,谁也不会知道那些水迹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个北京秋日常有的一种雾蒙蒙的非阴非晴的天气,一切景物的色泽似乎都褪得趋向于灰调子,而且缺乏明暗对比,显得平板呆滞,可是那用大水“笔”书写着古诗的老先生,却使我眼中心中充溢着一种明亮的温馨的色彩。那老先生多么会享受生活啊!最高的享受境界,便是这种得大自在的超然与洒脱!

我本想过去招呼那老先生,同他交谈,后来我抑制住了自己,我意识到,人在自得其乐时,别人是不能去打扰的,他自己也是不需要同别人分享那快乐的。

每当我怨责生活单调无聊,每当我想从事一桩乐事却计较于“没有物质基础”时,我便想起了湖边的这一幕,想起了那位老先生“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巧妙自娱,于是我便忠告自己:生活的乐趣如满山遍野的烂漫野花,只怕你视而不见!享受生活的乐趣不一定非得有多么丰厚的物质基础,只怕你心夯脑笨!

扑向生活的山野,采撷芬芳的花朵吧!

那回从宗璞大姐家出来,手握一大捧馨馥的白丁香,与妻同搭公共汽车回家。公共汽车上非常拥挤,我站在售票台一侧,挺直脊柱,抗拒逼我前移的力量,死死地护住那一大捧丁香;妻在我身旁,不时与我对视,亦不时朝白丁香望去,似在提供我支撑住的力量……终于下了公共汽车,步行一段便可到家了,我和妻在苍茫的夜色中,于路灯下细看那一捧白丁香——由于我们的精心护卫,毫无损伤!我们都欣慰而得意地笑了。

我们享受了生活,也护卫住了生活赐予我们的美。

生活如溪水,仍在汩汩地流淌,我们将继续在那也许是平淡无奇、也许忽然跌落翻腾的流程中,相依相偎地品尝生活之美;插入瓷瓶的白丁香怒放几天后,终于凋谢,然而世上仍有丁香树,仍有春风、春雨,仍有丁香盛开的花期,仍有丁香般雅洁的友人,仍有如丁香花般芬芳的温馨人情,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将永可享受不会凋谢的人生之乐!

紫檀木狮子

——关于处世的随想

1

香港友人赠我一书法作品,上面写着:

“登天难,求人比登天更难。

黄连苦,贫穷比黄连更苦。

春冰薄,人情比春冰更薄。

江湖险,人心比江湖更险。

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测其险——

可以处世矣!

可以应变矣!”

这自然是友人几十年人生体验的结晶,赠我以做参考。

来我家的客人,见到这幅书法作品,颇有大感警动,掏笔抄录的。

说实在,我原来所欣赏的,主要是这位香港友人书法的洒脱遒劲;所感念的,主要是他对我的一片善意;对他那几句话,倒没怎么下功夫琢磨。我觉得自己与这友人所处的人文环境,差异太多,所以各自的人生经验,可供对方作为殷鉴的恐怕有限。

然而,从来我家的客人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浓厚兴趣上,是不是也说明,香港友人的这段“偈语”,也蕴含着某些不同人文环境下相通的东西,因而,颇可作些讨论呢?

2

“黄连苦,贫穷比黄连更苦。”诚然!

可是,“甘其苦”,就值得商量了。

甘于贫穷,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德行。作为个人,“一箪食,一瓢饮”“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已非一种良性生存状态,作为群体,若不能温饱,或仅免饥寒,更非合理处境,所以,作为个人,通过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改变贫苦的生存状态,而达到一种有尊严有教养的富裕生活,当称好事;作为群体,群策群力,团结奋斗,脱贫致富,起码首先达到小康,再争取更佳的共同富裕状态,应视为一种天经地义的美好追求。

倘若世人都堕入“甘于贫苦”的精神境界,那么,世上也就不会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革命了,也就不会有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了,也就不会有反对法西斯和种族歧视的斗争存在了,整个人类社会也怕难走向繁荣昌明了。

我想,我那位香港朋友的意思,大概是说,当一个人仍处在贫穷状态时,应能咬牙挺住那贫苦的处境,振作精神,去诚实奋斗,切不可违反社会公德乃至法律秩序胡来,也不可心存侥幸希图陡中彩票或他人馈赠而暴发;摆脱黄连般苦涩的贫穷,必须靠自己扎扎实实兢兢业业一点一滴地做起。这个意义上的“甘其苦”,我当然是赞同的。

3

“登天难,求人比登天更难。”

确实,求人不如求己。

有时候,求己也难。

必须克服灵魂中的惰性,“己”才能挺直脊柱,从而可求、可依、可靠——可成!

4

有的事,到头来还得求人。

中国社会,从传统上看,就是一个人际关系织成网络的笼状社会。“万事不求人”,在中国几乎不可能。

既求人,就不能不顺人、从人、悦人、予人。顺人,搞不好就成了丧失原则;从人,搞不好就成了依附关系;悦人,搞不好就成了献媚取宠;予人,搞不好就成了行贿受贿。

但许多中国人练就了一身精巧的求人术。能做到顺人而不卑,从人而不污,悦人而不谄,予人而不贿,在“交个朋友”的心理态势和相关气氛中,跨越“求人比登天更难”的高度。

哪个中国人敢说,自己从不求人?

5

中国人夫妻打架,最后很可能是先找邻居来评理。

西方人夫妻打架,最后很可能是各自打电话找自己的律师。

中国人遇事喜欢“私了”。

西方人惯于“对簿公堂”。

“私了”的传统,似不必摒弃。“私了”中往往浸润着人情味。

“对簿公堂”的做法,在我们的法制渐趋细密的进程中,可望成为年轻一代公民解决他们之间民事纠纷的新习惯。

一位年轻朋友来我家看了香港友人那幅书法作品上的“偈语”后,自信地说:“如果求法律易,那我就不怕求人难。因为那时候我根本不必企求于哪一个个人!”

我听了只是微笑。我那香港友人可是生活于所谓“法制社会”之中,然而恰恰是他,依然发出了“求人比登天更难”的喟叹啊!

6

“春冰薄,人情比春冰更薄。”

要“耐其薄”。

我想这是对的。我们对人情的希求,有时实在过奢。除了蔼然的微笑、亲切的握手、温存的寒暄、诚挚的邀请、丰盛的款待,我们往往还期盼着物质上的支持、人际关系上的攀附。

一位短期出国的中国公务人员,用朋友提供的电话号码给那朋友在美国的朋友打了个电话,转达了朋友对那洋人的问候,那洋人倒也高兴,但问了问中国朋友的近况后,只撂下句“请你回国后代我向他问好吧!”便挂断了电话。打电话的中国公务人员握着冷然的话筒,心里感到空空落落,别别扭扭。“人情比春冰更薄”!

一位在中外合资企业工作的外国工程师,被中方的一位工程师热情地请到家中,中国夫妇弄出了一桌子大盘小碟大钵小碗的喷香饭菜,使洋工程师啧啧称奇,连连致谢。当酒余饭后,折叠桌收起,又摆上大盘水果时,中国主人满面红光地把洋客人视为挚友,坦率地提出了请求——帮他们把儿子办到洋人那一国去留学!洋客人吃了一惊,倒不是他绝对不能帮忙,也不是他压根儿不想帮忙,而是他难以理解:中国主人的“人情”,何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膨胀到这样一种程度,他便极坦率地说他办不到。洋人走后,中国主人夫妇相对慨叹。“人情比春冰更薄”!

“耐其薄”,不仅在中、西两种“人情观”发生错位时适用,就是在中国人与中国人之间,也完全适用。

温馨的人情足可享受。

但不要企盼用人情来支撑自己的人生!

7

“江湖险,人心比江湖更险。”

“险”与“恶”相连。这就牵扯到人性的问题,涉及人性中的“恶”的问题。

下列“人性观”中,你信服哪一种?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恶。

人之初,性无善恶,善恶均后天形成。

人之初,性即善恶兼有,后天或摆荡于善恶之间,或修成向善,或堕成全恶。

人之初,即因人而异,有人性本善,有人性本恶,有人性善恶兼有,而兼有者又有比例上的无数差别。

人之初,即不存在人性这种东西,人只有作为其物质基础的身体,以及高级神经系统(大脑)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精神)。

人之初,人性中即有兽性和人性两种遗传基因,兽性是亿万斯年人从兽进化而来后潴留下的某些残余,人性则是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进化而积淀下的文明种子。

……

因未曾同那位香港友人讨论过这一问题,所以不知他的“人性观”靠近上述中的哪一种。但他相信人性中有“恶”,则毋庸置疑。

提防人性恶即“人心险”,以我个人的社会经验而论,是必要的。但“测其险”,这就难了。对人性即人心中的阴暗面,既难作定性分析也难做定量分析。“知其险”而有所警惕,也就够了。

8

“测其险”或“知其险”的,仅仅是他人的心么?

扪心自问,我们的自我人性之中,有否恶?这恶蠢动时,自我是否即处于险境?

测得清么?能自知么?

9

人心中恶蹿芽时,能及时掐断,即为善。

人心中的恶膨胀起来时,能及时惊悚,拼命抑止,即为向善。

人心中的恶迸裂流淌时,能中途羞愧,不使泛滥恣肆,即为从善。

人心中的恶大肆泛滥之后,尚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成善果。

恶之花,可结善果,关键在愧悔。

10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弄权铁槛寺”时,对尼姑净虚说:“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

其行的结果,是害死两条年轻的生命。

不信阴司地狱报应,颇“唯物”,然而,“来世报”不信不怕,“现世报”也不信不怕么?更唯物的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我做事从不后悔!”倘是一位一生高尚的人说出这话,还可倾听;倘是王熙凤之流说出这话,则只提醒着我们:恶人的特点即毫无愧悔之心。

毫无愧悔之心的恶人难有好下场。“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难道只是对王熙凤一人的警告?

11

“我做事从不后悔!”倘是一位一生高尚的人说出这话,还可倾听。

仅仅可倾听而已。

说这话时,想必他是对自我在做一总体扫描,就总体而言,他无太多可愧悔处;而且,他若说这话,必预示着他将做出一桩重要的事,他其实是在用这样的语言,为自己即将做那桩重要的事壮行。

我以为,一生高尚的人,也许反而会这样吐露心声:“我做的事,回想起来,也有愧悔之处!”

人非圣贤,更非神佛,焉能无过?

能真心为自己的失误过错(哪怕与成绩和优点比只占很小比例)而愧悔的人,是世上最高尚的人。

12

香港友人那幅书法作品上所写的话语,最后归结到“处世”与“应变”。

人活在世上,作为社会人的时间,每一天的二十四小时中,至少要有八小时。其实往往不止。作为社会人,就必须善于“处世”。“世”由“事”与“人”两大要素构成,而最关键的还是“人”。所以,“处世”亦即“处人”。

“处人”,亦即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把人伦关系且排除在外,社会人所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无非:一、隶属关系,即上级与下级,领导与被领导,雇主与被雇,指挥与被指挥等这一类的关系;二、利害关系,即平行状态中的利益与共或利益冲突关系,有时也超出平行状态而延伸到隶属关系之中;三、潜在关系,即从发展眼光看,将会浮升为隶属关系或利害关系的种种远距关系。将这三种关系协调好并在其中有所运作,实非易事。

同类推荐
  •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扈学秋随笔集:一年之隙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散文随笔集,是作者2017年的心路历程的全记录,作者通过随笔的方式记述下生活、工作、亲情、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故事,每一篇都有特定的主题。作者文笔轻松幽默,旨在通过发掘和展现生活中的美妙故事来向读者传递自己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歌颂。作者把2017年一年来,写的文字,积累起来,和朋友一起品味生活,滋养心灵,感悟生活。人生是短暂的,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追求,匆匆前行的脚步,总要留下些什么,而文字是最好的记录。
  • 安魂帖

    安魂帖

    本书是一部以思想性见长的散文集,囊括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精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药引》和《阉割》,这两篇作品取材独特,文字优美,熔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炉,先后在《美文》杂志“一线散文”栏目和“中篇散文”栏目隆重推出,并配发了编者短评。作品发表后引发圈内外关注。《安魂帖》也是一篇关注现实,触动人心的作品,该作先后刊发于《创作与评论》《厦门文学》,随后被《散文选刊》转载,获得“东丽杯”第二十四届孙犁散文奖。作为叙写乡愁的文字,能深切感受到作品的忧患与哀伤。书稿其他所有作品都独具特色,手法各异,每一篇都有鲜明的主题,足见作者宽广的创作视野和责任担当意识,充分显现了新散文的艺术追求与美学价值,是作者近年来大胆探索,潜心创作的重要收获。
  • 放手,遇见幸福:微信疯传之唯美哲理

    放手,遇见幸福:微信疯传之唯美哲理

    《微信疯传系列:放手,遇见幸福》收录了微博、微信等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生活哲理美文,是“微信疯传”系列图书之一,微信上最火的唯美生活哲理段子,一句话,让人茅塞顿开,一句话,让人幡然醒悟,一句话,让人回味无穷。
  •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

    《杨朔散文》一书是杨朔散文珍藏版,主要收录了《平常的人》、《潼关之夜》、《春在朝鲜》、《百花山》、《黄河之水天上来》、《画山绣水》、《金字塔夜月》、《印度情思》、《野茫茫》、《生命泉》等51篇。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丰富而细腻的生活。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会使您回味无穷。
  •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战地记者,一个着勇敢的职业,一个代表着荣耀的职业,一个体现人性的骄傲的职业,一个无惧于生死的职业残酷的战争时时有,战地记者处处在。他们因为无畏,因为敬业,毅然奔赴战争最前线,接受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其中必定有许多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书介绍了当代著名战地记者的非凡经历,他们无畏的精神、卓越的贡献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本书以真实性、新性性、宏大性、可读性和流畅性的手法全方位地展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物形象。
热门推荐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人的一生需要许多“资本”,口才就是其中重要的资本之一。为了让千千万万因嘴巴上功夫不到家的人不再有人生遗憾,都能够有机会通过提高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有了这本《实用口才全书》。本书除了在用材、选材上细分不同层次人才的个性需求上下功夫外,更注重从具体情景出发,尽力增强其可读性和实用性。在读者面的覆盖上,既强调了通用性,又照顾到了不同行业、专业人才对口才的独特需求。
  • 宠上甜辣小狂妻

    宠上甜辣小狂妻

    (咳咳,你肥皂掉了,偶巴!)叶南希楚楚可怜:“司徒易,你偷心偷的如此嗨皮,让我情何以堪?我可以弱弱的问一句,什么时候把我的心还给我吗?”司徒易霸气无比:“叶南希,你听好了,你的人是我的,心是我的,将来你孩子也是我的。还给你?我把我还给你好了!”叶南希有些委屈,但眼中却闪过狡黠之色:“嘻嘻,对付男人嘛,女人就要有办法才行!”叶南希心中暗笑!
  • 重生校园之逆天丹女

    重生校园之逆天丹女

    万年难遇的天才炼丹师安小小,在丹神之战上遭徒弟陷害惨死,意外重生到17岁高三女生安小小身上。在将某男当做鼎炉之后,体内有了灵气,运用独创的炼丹技法,任何普通花草均可炼出千金难求的丹药!这种天赋让她像块吸铁石,传说中的极品丹炉,稀世仙草,远古神兽后裔…纷纷主动靠过来。顺便看古董辩真玉,卖卖包治奇难杂症的顶级丹药,让世人为之疯狂,争相抢购………墨隐天,隐帝家族第一传人,远古人间王守卫家族后裔,掌管星洲大陆最诡异神秘的力量,连四国阁下都要对他俯首的男子!世人传言他若想称王,便可成为星洲大陆唯一的统治者!其人俊美如天神,性格霸道邪魅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某日遇到一个柔软的小东西,无意治好了他的“病”,对之产生巨大好奇,百般研究捉弄。等把心研究进去的时候却发现,原来自己只是某女的鼎炉!墨隐天心中的怒火,差点焚烧了整个星洲大陆:安小小,给我等着!重生、复仇、虐渣、双强、双处,一对一宠文。本文架空,类现代背景。
  • Oldport Days

    Oldport Day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医生

    最强医生

    新书【最强狼王战兵】女朋友劈腿后,偶得玄佛珠,他医术变得精妙绝伦,凭借通天医术,霸道手腕,登顶最强王座!
  • 那女孩真可爱

    那女孩真可爱

    李沐沐觉得,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每天醒来,面朝栩尘,甜甜一笑
  •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墨道归元

    墨道归元

    一个凋零千年的世家,一个本该万劫不复的少年。在他生命最低谷时,迎来命运的转折,他以自强不息,仗剑行千里,以百折不饶,一步步登上巅峰,成就千古。
  • 兽宠小娇妻

    兽宠小娇妻

    狼爱上羊啊爱的风光,谁让它们真爱了一场。狼爱上羊啊并不荒唐,它们说有爱就有方向。狼爱上羊啊爱的风光,它们穿破世俗的城墙。狼爱上羊啊爱的风光,它们相互搀扶去远方……欢快的歌声在夜幕之下响起,清灵的嗓音不难听出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小雅……喂!前面骑自行车的濮、小、雅……”后面有人在喊她,可此女带了耳机没有听见,依旧哼唱着MP3里的歌曲,披星戴……
  • 暴医天下

    暴医天下

    落魄千金被逼删号,为谋生计又重回游戏,阴差阳错开启隐藏任务,从此一步步走上她的逆袭之路。她将亲自讨回她所失去的,她将守护她的同伴与世界,她将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的暴力医仙,创造属于她的暴医天下!某男:加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