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9000000005

第5章 如愿以偿

在《科普开发》报搬到县科协后,文清就到县科协上班了,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好像就从那时开始,他才真正的来到了县城工作。他觉得这真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仿佛老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是有意在考验他的毅力和决心,要不是他主动提出凑钱出报,肯定没有今天,他不但救活了报纸,也为自己带来好运。但这是不是好运,目前还说不清楚,通过这些事他觉得虽然他来到县城了,但仍觉得县城很迷茫很陌生。

县科协就在县委大楼八楼,县委大院是什么地方,在那里面上班可是多少人向往和羡慕的,虽然他去上班的单位是县科协,与县委没沾上边,但至少地点是在县委大楼里,就凭这个也是他以前想都没想到的。当他走进那幢崭新的县委大楼时,他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仿佛觉得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举手可得,可他却费了很多周折,终于来到县科协上班了。

文清来到县科协后,被安排在李干事的办公室,却不知怎么的,这个李干事平时却很少来这儿上班,一般情况下,办公室就只有他一个人。

当文清坐在这间崭新的办公室里,看着那大大的办公桌,那干净整洁的墙壁,那些前来这儿办事的人,才如梦般地认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单位,这才像一个报纸的编辑部。他看到罗主席亲手用纸写上“《科普开发》编辑部”叫他贴在他办公室门上,说:“文清,你把这个贴在门上,好让作者送稿来知道编辑部在哪儿。”

文清就拿来胶水贴在门上,他认真看了一下,觉得这几个字一贴上,他这间办公室就多了一种文化气息,就有了几分自豪感。同时,他心里感觉到踏实了好多,现在才像他来时想象中的那样,坐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每天泡上一杯茶,踏着八小时的节拍,开心地干着自己喜爱的工作。

不久,罗主席就专门召开了职工会,科协本来人不多,一共只有6个人,在会上罗主席一一给文清作了介绍,要文清好好干,也希望大家都尽力支持文清的工作,因为文清初来县科协,人生地不熟,凡涉及约稿和联系什么部门或什么人方面的事,办公室的人员一定帮着联系,帮他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争取把《科普开发》报办得更好。

罗主席说:“《科普开发》报已经出版一期了,办报的方向是正确的,老百姓反映不错,县领导看到这张报纸后,更是表扬说这张报纸创办得好。以前是由赵飞在负责,现在拿到县科协来办,是为了加强报纸的质量,充实一下撰稿人队伍,县科协本来就有科学普及的职责,这张《科普开发》报还要从内容上更新,还要从版式上创新,更要从发行渠道上加强,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就登什么,季节上出现需要什么防治的疫情,我们也要及时刊登防治的文章,争取办成老百姓最喜欢的科普报。”

文清点了点头说:“好,我一定努力搞好这工作。”

罗主席说:“文清,你是明白的,自从我们将《科普开发》报拿来县科协后,这样一来可能赵飞被我们得罪了,他不可能再参与这方面的工作,这编辑、排版、印刷方面的工作,你是不是能够完成?”

文清想了一下,满有信心地说:“罗主席请放心,《科普开发》报第一期自始至终我都参与了,至于编辑、排版、印刷方面的工作,我想绝对没问题的,虽然这方面的工作我还不是很精通,但我会尽量做好。”

罗主席说:“你能完成就好,工作嘛是边做边学习,经验是慢慢地摸索出来的。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的话,就告诉我,我们尽力帮你解决。”

文清说:“好。”

罗主席安排办公室人员,用县科协的名义发一个文件,要求县医院、县农业局、县畜牧站等全县的科技专家,尽快向县科协提供医疗知识、农技知识、畜牧知识等方面实用技术文章,文章一经《科普开发》报采用,可作今后评定职称时参考和列入单位的年度考核。

县科协办公室就按罗主席的安排,在拟出文稿后,拿给文清看,请他再作一些补充,尽量将意思明确。文清就按罗主席的要求,又作了一些补充,要求文章内容要符合季节,要适合老百姓时下的需求,重在实用,重在易懂等。在文件发出去后,很快就收到了各单位专家写来的文章,在这些文章收到后,办公室都一一交给了文清。

这些科技方面的文章,却不像散文、诗歌那么耐读,文清读着这些文章,不但枯燥无味不说,有些东西他似乎也看不懂,但他还是要耐着性子读下去,因为这就是他的工作。

但文清通过努力学习,努力适应,并通过请教县科协的专家,翻看县科协的一些科普资料,对科普知识慢慢有了一些了解。至于编辑、排版,他以前从未涉及过,可聪明的文清,在上次跟着赵飞编排第一期报纸过后,大体程序他明白,但操作起来还是不熟悉,他暗自发誓,为了自己能在这儿干下去,就必须硬着头皮干,而且还要尽力干好。

也许是罗主席考虑到他一个人可能忙不过来,没多久就找来了一个人和他一起编报纸。在这人真正来到办公室上班时,文清发现罗主席找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次在县文学创作会上见到的向燕。

罗主席介绍道:“文清,你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找了一个人来与你一起编报纸,她叫向燕,是个待业青年,但她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文字功底还不错,你以后要多多帮助她。”

罗主席又给向燕介绍道:“向燕,他叫文清,是个文学青年,编报纸这些工作他很熟悉,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以后要多向文清学习。”

向燕笑着叫道:“文老师好,请多指点。”

文清赶忙说:“哪里叫什么老师呀,向燕,我们在县文学创作会上见过,以后我们共同学习,努力把这张《科普开发》报办好。”

有了向燕的到来,办公室多了一些笑声,向燕是个十分开朗的女孩子,她似乎不拘小节,总是爱说笑话。向燕说:“哎,刚才看了一阵稿子,太累了,文老师,我给你讲个笑话吧,活跃一下气氛,你看如何?”

文清说:“哎,确实太累,你讲吧,我听着。”

向燕说:“好,你听着,我讲了。一个姓钱的人,一日在酒场上不胜酒力,迷迷糊糊中误入女厕,在隔间呕吐,此时一女士入厕小解,钱闻其小便声误以为有人在倒啤酒,怒道,我早就说过不喝了,谁又在倒?女士闻言吓了一跳,遂憋住小便,欲待钱走了以后再解,未曾想竟憋出一个屁来,钱先生闻之更怒,用手重重拍着隔板,大声斥责道,我说过不喝了不喝了,谁又启了一瓶?谁启谁喝。讲完了,好听么,你怎么不笑呢?”

文清淡淡笑了一下说:“你怎么讲不文明的笑话呢?”

向燕说:“这个笑话够文明了,你信不,我再给你讲个不文明的笑话,你听么?”

文清说:“别,别讲了,我还是出去走走。”

性格相比内向的文清,一般只认真地看稿子和改稿子,不爱说话,多半是听向燕说话,有时听向燕说笑话时,也只是笑笑。

在他们编辑之余,向燕有时还拿来她写的诗歌给文清看,请文清给她提意见。文清看后,有时说写得好,有时说还要修改,再提出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

而文清也在工作之余,尤其是在晚上也写诗,写好了他又寄出去,有的诗还在报刊上发表,在收到样刊后,他总是十分高兴地拿给向燕看,向燕对他好生羡慕。

来县城这么久了,文清才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也似乎现在才明白,他以前是赵飞请来,帮他私人办事,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文清不敢想象以后的日子他该怎样去混,要工资没有工资,在拉不到广告的情况下,赵飞不可能把他的工资给他的。现在,他虽说是临时工,但也在正规单位上班了,不但有了工资,房租是单位解决,而且也跟其他人一样,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吃饭仍在政府伙食团,这就名正言顺了,不管性质是什么,也是机关工作人员,说起话来也有底气了,凡碰见认识的人问他在哪儿上班,他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在县科协上班,就是在县委大楼八楼,有空来玩哟!”

以前文清很少上街,虽然他是农村出来的,也从没有经历过这些,但他在这种情况下,从未感觉过踏实,更说不上高兴。自从去到县科协上班后,他才真正进入一种状态,上班时认真工作,下班时就开心的玩。仿佛觉得现在算是在县城工作了,这都是他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他最大的努力才得到。现在想来,他那个决定做对了……他越想心里越是乐滋滋的。

那天,他在县政府伙食团吃了晚饭后,没有像往常那样马上回到租赁房,而去县城逛逛。县城的夜晚似乎比白天更热闹,人来人往,那闪烁的路灯将街道映照得五彩缤纷。沿街的门店里、摊点上摆满各种各样的商品,穿的、用的、吃的……应有尽有。老板那声声的叫卖声、行人的说笑声、顾客购买商品时的讨价还价声,与动听的音乐混合在一起,让街道显得十分繁华也格外的嘈杂。

文清沿着那繁华热闹的街道走去,一种新奇油然而生。他感叹道:“在县城生活多好!”

这时,他碰到本村的李大良,李大良问道:“文清,你多久来县城的?”

文清说:“我来了快两个月了。”

“你在县城做什么?”

“我在县科协工作,主要是在编《科普开发》报。”

李大良紧紧地握住文清的手,高兴地说:“以前只听说你整天都在写文章,没想到你却写出工作来了,而且写进县城了,不得了,祝贺你!”

文清问:“哎,你也是在县城做事吧,在做什么呢?”

李大良说:“我在县城建筑工地上干活,活儿很累,但每月能挣2000多元。我老婆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包吃包住,每月工资400元。”

文清说:“不错,你们两口子一个月就能收入两千多元,那你可搞发了哟。”

这时,文清突然想起他走时,田菊花给他说过,叫他去县城后给她找个活儿干,做什么都行,正好听李大良说他老婆在餐馆上班,何不叫她帮忙,给田菊花在餐馆找个活儿。

文清说:“大良,麻烦你问问你老婆,看她那餐馆还招不招人?”

李大良笑了说:“我昨晚听老婆说,好像她的餐馆还要招人,我叫她帮你问问嘛,哎,哪个要来呢?”

文清说:“田菊花,她拜托我帮她找个活儿干,我看她一个女孩子,其他的活儿也不太适应,餐馆这活儿可能最适合她。”

“好的,我帮你问问嘛。”李大良说,“如果要招人,我怎么和你联系呢?”

文清说:“将我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写给你,如果要招人,麻烦你去公用电话亭给我打个电话,至于电话费,到时我一定付给你。”

文清拿出随身带的笔和纸,很快将写好的电话号码交给李大良,李大良接过文清写的电话号码,说:“哪个要你付电话费哟,都是本村人。好,招不招人我都一定回你个信。”

李大良走后,文清继续逛街,真是运气好,他来县城快两个月了,一直都没有出来逛街,今晚一出来就遇上李大良,而且还有可能帮田菊花在县城里找到活儿干。因为他答应过她,他去了县城后,一定要在县城帮她找个活儿。真有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要是专门去找他,说不定还难找到,如果说是他运气好,还不如说是田菊花运气好,说不定通过李大良帮忙,她来县城后可能还会发展得更好。

眼看这事很快就要落实了,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在走了好一阵后,他又碰上向燕,他问道:“向燕,你也在逛街呀。”

向燕说:“文清,你在逛街?我和几个同学刚吃了饭出来,马上去卡拉OK厅唱歌。文清,你和我们一起去唱歌吧,你别老是只知道写诗写文章,也该去放松一下,学会享受现代生活。”

说真的,对去卡拉OK厅唱歌,他感到很陌生,也从来没想到要去那里玩,仿佛觉得那地方是属于城里人的,是属于那些有钱有工作吃穿不愁的人,而像他一个打工的人,觉得那地方太遥远,不适合他去玩。文清说:“不……不了,你们去玩吧。”

看起来喝了很多酒的向燕,却一把拉住文清的手就走,并说:“走,文清,你一定要去,去唱唱歌,也许还能让你找到灵感,说不定回来就是一篇大作诞生。”

向燕这样一拉,却引来一些路人观看,弄得文清不好意思起来,他叫向燕放手,说还是自己走,只好同意跟她去唱歌了。

文清就跟着向燕和她的几个男女同学一起,去到县城的一家卡拉OK厅,在他们坐下后,老板给他们泡上茶,他们也要了一件啤酒。歌舞厅里旋转的灯光织出了一个非自然所能营造的空间,灯光里的舞池一如幻境。一闪一闪的灯光,恰似柔波缓缓,而当音乐的风暴骤然刮起,它也会吐出排空的巨浪,漫过头顶,浸透全部身心。舞池中,男男女女在飘动,在旋转,“池水”在脚下荡漾出各种美妙的花纹,灯影在衣裙上织绣出各种奇异的图案。

文清细细打量,觉得有的很文雅,有的很投入,有的很严肃,有的显得潇洒,有的显得拘谨,有的于熟练中带几许豪气,有的于笨拙中透着些许羞涩……仿佛一切粗俗的、猥琐的情态都被“池水”淘洗去了,被灯影滤去了,于是气氛被提升到了寻常的日子所难以企及的高度。

随后他们点歌唱,向燕唱了一首又一首,她的同学也一首接一首地唱,就只有文清不会唱歌,仍坐在那儿。向燕赶忙坐过去,倒上啤酒与文清碰杯说:“文清,你别老是坐着,去点歌唱嘛。”

文清说:“我唱不成。”

向燕又拉文清说:“走,我们跳舞去。”

文清说:“我不会跳舞。”

向燕看文清不肯领她的情,便硬拉文清去,说:“去跳舞,我教你,简单得很,你一会就能学会。”

文清被拉到舞池中,在那暗暗的灯光下,仿佛他们也被淹没在其他跳舞的人群中,文清这才放松了许多,他搂着向燕,小心翼翼地跟着跳舞。文清是真的不会跳舞,他总是踩到向燕的脚,向燕好像也不在意,而且还把身体紧紧地贴过去,与文清抱在一起,让文清感到向燕的身体是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弹性,也似乎听见了向燕急促的呼吸,更闻到了从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少女特有的体香……随后,等向燕再去唱歌时,文清悄悄地走出了歌舞厅,沿着大街慢慢地向他的租赁房走去。

没想到,经过文清的努力,《科普开发》报第二期很快就编好了,他将稿子先送给罗主席审后,再细细的统筹了下,按版面需要也适当的作了些调整后送去了印刷厂。他也像赵飞排第一期那样,在印刷厂微机室里守着工作人员排,那条稿子怎么排,这篇文章如何放,那个插图如何摆……都是按他的思路排版。

也许是文清排版没赵飞熟悉,或者是他要求更高,连续排了好几个下午才排好,在他拿到校对稿后,文清就向罗主席汇报说:“罗主席,这期报纸刊发的基本是科技文章,有些专业术语我不懂,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是不是请科协的专家帮着校对?我和向燕只能校对一些字词句上的错误,其他的呢,我想,只能由科技专家才能完成。”

罗主席听了,说:“这个主意好,我给你安排科普科的李专家来帮你校对,他是正规大学的高材生,也是这方面的能人。”

在罗主席的安排下,很少来办公室的李专家这几天却天天到办公室,认真地帮着文清校对报纸,文清和向燕也认真地校对一些错字,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校对好了,在一周后《科普开发》报二期终于印出来了,比第一期还要好。

文清看到这期完全由他自己办出的报纸,还散发着油墨的馨香,就像一个农民从田里收回了稻谷一样,高兴不已。现在想来,就连文清自己也不敢相信,一个从未编排过报纸的他,居然还真把报纸办出来了。他又认真地看了看上面的文章,觉得先前在编稿时不怎么好的文章,整整齐齐地排在报纸上,觉得跟先前不一样了,仿佛这么一排,质量也好了很多似的。

罗主席在科协职工会上,十分高兴地表扬了文清和向燕。罗主席说:“这期《科普开发》报终于出版了,无论从所发稿件的内容上,或是从版面设计上都比第一期要好得多,尤其是这期报纸上的错误更少了,因为第一期报纸上有好多明显的提法、专业术语等错误。这个呀,就证明了我将这张《科普开发》报拿到县科协来办,完全是正确的,这点现在就得到证明了。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这张报纸越办越好。但目前关键是发行应加强一下,不但要发行到乡镇,还要发行到各村社,主要发行到农民群众手中。因为这是一张由县科协主办的报纸,由办公室打电话,叫各乡镇的农技员来县科协领取报纸,领回去就由他们直接发给农民群众。”

文清说:“那我们就马上打电话。”

罗主席说:“你和向燕就一心一意负责报纸的编辑工作,至于发行一事,由办公室人员负责通知。”

由于采取了这样的发行渠道,这期《科普开发》报很快就发了出去,而且反映似乎比原来还要好。

有一天,县科协罗主席把文清叫到办公室说:“文清,听赵飞说,他以前给你说好的,你的工资是实行效益工资,靠你拉广告提成解决,是吧?”

文清点了点头说:“他是这么说,可我又去哪儿拉广告呢?没拉到广告就没有工资,吃饭租房子都是花我从家里带来的钱。”

“那你来多久了?”

“两个多月了。”

“你一直没领到工资?”

“一分钱也没领到。”文清苦笑了一下说,“而且,我还自掏腰包拿了400元去印第一期报纸。”

这一句话,真让罗主席很感动。他说:“没想到,你不但没有工资,还出钱印报纸,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没事,你出的400元印报纸的钱,我给你解决。而上一个月我一样给你200元生活补助,因为你是在为《科普开发》报做事嘛。”

文清听后,高兴地说:“谢谢罗主席的关照。”

罗主席笑了说:“从现在起,我每月给你和向燕500元工资,要是你们出去拉到广告,我一样给你提成。”

这样一来,文清的工资解决了,他就加班加点的编稿改稿,下定决心一定要办好《科普开发》报。可向燕呢,她上班不是晚来就是早走,根本无心上班,似乎就是来玩的,文清也不安排她做事,她想做就做,不想做就坐着看书或玩。她告诉文清说:“我爸是县农业局副局长,他和罗主席是好哥们,不然我能来这儿上班么?”

文清多么羡慕她有个当副局长的父亲,所有的一切都好像为她安排好了的,不要她费什么力就能来这里上班。他就不一样了,从乡下来到县城,却要付出成倍的努力。城市人和乡下人就是不一样,人家可是一出生就在县城,一出生似乎就注定拥有这一切,可他呢,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肯定要艰难得多,但他下定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得更远。

文清说:“有关系当然好,不过我想作为年轻人,还是得认真做点事,因为有事做会踏实些,你说是不是?”

向燕明白文清说话的意思,她没出声。

有一天,向燕拿出诗稿递给文清,说:“文清,我以前写了一些诗,可一直没有发表过,我知道你的诗写得不错,也发表了一些。我昨晚写了两首诗,请你帮我修改修改,看能不能发表。”

文清接过向燕的诗稿,认真地读了读,说:“你这诗写得不错,如果要拿出去发表,我看还要努力才行。”

向燕接过诗稿说:“好的,我一定努力,多写写,争取也有诗在《青年作家》《星星诗刊》等一些大刊物上发表。”

文清说:“向燕,你一定能行的。”

当晚,为庆祝《科普开发》报第二期出版,准确地说是由县科协办的第一期《科普开发》报出版,罗主席决定县科协的全体人员在一家餐厅里聚餐庆祝。席间,罗主席说:“我们为《科普开发》报第二期顺利出版,干杯!”

“好!”大家都纷纷站起来,碰杯后都喝干了杯里的酒,只有不胜酒力的文清只喝了小半杯啤酒。罗主席说:“文清,这杯酒,不管怎么说,你也得喝完吧,因为报纸是你一手编出来的,你难道不想为自己庆贺么?”

罗主席这么一说,文清把这杯里没喝完的啤酒喝完了,全桌人马上叫道:“好,好,干杯!”

十分懂事,看得出也会交往的向燕,马上端起酒,先敬罗主席说:“罗叔叔,你和我爸是好朋友,我敬你一杯,也感谢你对我的关照!”

罗主席说;“你好好干,多向文老师学习,我们县科协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经罗主席这么一说,向燕又给文清到上一杯啤酒,说:“文老师,我敬你一杯,不管是在编辑工作中,还是在写作上,都希望你对我多帮助哟。”

文清端起酒,与向燕碰杯后,就一饮而尽。

然后,向燕就一一地和桌上的所有人碰杯喝酒,刚喝下了两杯脸就红了的文清,看着向燕如此好的酒量,还有那应对自如的交往,他好生羡慕。

没几天,李大良就打电话给文清,说他老婆问了,那餐馆要招人,叫田菊花赶快来上班。

文清得到这个通知后,非常高兴。要是田菊花来了,他就可以经常见到她了,也可以和她手挽手地像县城人一样,去逛商店去县城的公园里散步,那种感觉肯定很浪漫,因为他是很爱田菊花的,他知道田菊花也很喜欢他,两个相爱的人能同时从乡下来到县城,那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下午,文清就专程回了一次老家,当他乘车回到小镇上,再沿着那条山路回到老家,有在田里干活的,有地里挖土的,有挑粪去淋菜的,他们看见文清回来了,总放下手中的活儿,走到路边来,文清便摸出烟来一一地递上,他们点上烟后就亲热地陪文清说着话。

有的说:“文清,看不出你娃,还真写出名了。”

文清说:“哎,哪里出什么名,只是现在县科协混饭吃嘛。”

有人问:“文清,你住在县城哪儿呢,哪天我来县城一定去你那儿玩。”

文清说:“我上班在县委大楼里面的八楼,是科协办公室,我的办公室门上贴着《科普开发》报编辑部,很好找的。我住的是在城郊租的房子,你如进城,一定要来县科协找我哟。”

听到乡亲们这样说,文清心中非常高兴,虽不说像刘邦那样功成名就回家乡唱《大风歌》,但至少也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开心。在这山村里,由于考上大学的人少,在外面当官发财的混出点名堂的人更少,所以他才这么受人尊敬,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乡亲们说话都比较真诚,脸上的笑也是出自心底的,不像在城里,人与人之间那种笑仿佛隔了一层膜,让人一点也感觉不到亲切。只有回到家乡,才让他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乡情和友情。

文清回到家里,父母更是高兴,正在田里干活的父亲放下手中的活儿,专门回到家里,问道:“文清,你今下午回来,多久回去呢?”

文清说:“我今下午回来,主要是告诉田菊花,我在县城给她找到活儿干了。我在县科协编《科普开发》报,很忙的,明天一早就得回去。”

父亲听后,没出声了,似乎以他一贯的沉默来表达自己高兴或喜悦。文清的母亲却说:“儿子,你去了这么久了,难得回来一次,管他忙不忙,你就在家多玩两天嘛。”

文清说:“妈,不行,我的主要工作是编报纸,正在忙下期的稿子,按说今天都没时间回来的,我明天一定要回去。”

母亲说:“那好,我还给你留着腊肉,马上就煮给你吃。”又吩咐道,“孩子他爸,你赶快去把鸡杀起,这只鸡我们早就想卖了,因为它老是去吃别人地里的菜,正好儿子回来了,就不卖了,杀来炖起吃。你看,他也许是由于工作太累,人都瘦了,给他补补嘛。”

父亲马上去提鸡杀去了。文清说:“妈,别煮这么多,我在县城吃的是县政府伙食团,吃得很好的,你别担心。”

母亲说:“我煮点你最爱吃的,老家的鸡是土鸡,没喂饲料的,炖起很香的,也很补人的。”

晚上,母亲煮起腊肉、土鸡,还有一些菜,算是比较丰盛的一顿晚餐。父亲倒上一杯老白干,边喝酒边说话:“文清,你现在县城上班了,邻居们都说你有出息了,你要好好工作,多向老师请教,做事要认真,更要仔细,你想想,你从乡下走进县城容易么,也完全是个机遇,更是你的努力的结果,只希望你好好干,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

文清说:“爸,你放心嘛,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母亲总是帮文清碗里不停地搛菜,她边搛菜边说:“儿子,你多吃点,你吃多点妈就高兴呀!”

文清吃着母亲为他搛的菜,看到父亲那十分开心的样子,他也非常开心,也感受到家里的温暖。他边吃边和父母说话,把县城里所听所见的一些稀奇事说给父母听,让父母听得格外的开心。

第二天一早,文清就把田菊花接去了县城。在来县城后,文清就去到那个建筑工地上找李大良,由李大良带他们去到他老婆上班的那家餐馆。

李大良介绍说:“这个就是田菊花,你认识吧?”

他老婆看了看田菊花说:“好像认识,一个村的嘛。”

他又给田菊花介绍说:“我老婆姓吴,比你大,你以后就叫她吴姐吧,现在好了,你来了后她也有个伴了。”

随后,吴姐带着田菊花去找餐馆老板,老板看了看长得十分漂亮的田菊花,点头说:“你来我的餐馆干活,就是打杂、端菜、洗碗等,样样都要做,包吃包住,每月我给你600元,你看如何?”

田菊花说:“没问题,我在家啥活都干的,至于工资嘛,每月600元,行。”

老板说:“那你就去干活嘛。至于店里的规定,哎,小吴,她才来什么也不懂,你就给她说说,你也要多带带她哟。”

在吴姐指点下,初来的田菊花真是一点就通,在客人来了后,她就招呼客人坐,然后就倒茶,再端菜,洗碗……田菊花干起活来手脚十分麻利,老板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在中午那一阵忙过了后,老板叫吴姐带田菊花去安排住处,吴姐按老板的安排,将田菊花带到餐馆斜对面不远的家属区,打开楼下的一间小屋说:“这间就是你的住处,你先收拾收拾。”

这间小屋布满了灰尘,看上去好久没住人了,吴姐告诉她:“这间小屋是老板租的,专门用来做他餐馆服务员的寝室,以前好像有人在这里住过,那人走了后,老板安排我去住,你知道的,我老公在县城里干活,肯定不会在这儿住,我下班后就回去,所以就没人住了。”

田菊花说:“餐馆里好像还有个服务员,她住哪儿呢?”

吴姐说:“她的老公也在县城里打工,也在外租的房子,她下班后也回家去住。”

田菊花收拾好后,将随身带来的被子放在床上,也许是收拾了好一阵,她多少有些累了,看了看这间小屋,似乎还真有一种归属感。

吴姐说:“菊花,你休息嘛,我也回去休息一会,下午3点半,你要准时去哟,不然迟到了要被扣工资的。”

田菊花说:“好,谢谢你,吴姐。”

吴姐走后,田菊花就倒在床上睡觉,可她不知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是因为来县城感到高兴或是因为初来这儿也感到陌生呢?却怎么也睡不着。

这时,文清吃了饭,也顺便过来看看她,他找到田菊花寝室,田菊花十分高兴地叫他进去坐。文清看了看田菊花这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小屋,高兴地说:“菊花,你这间小屋还真不错,比我的租赁房好多了。”

田菊花问道:“你的租赁房在哪儿呢?”

文清说:“在那后面的城郊,一间农民的房子,很破旧的。到时我带你去看看嘛。”

田菊花说:“好啊,到时我一定去。不过,我这儿也欢迎你常来。”

文清笑着问:“什么,常来?”

田菊花认真地说:“是呀。”

文清说:“那好,我一定经常来。”

然后,田菊花告诉他:“我在这儿包吃包住,餐馆老板说每月给我600元工资,我认为还是不错的,来县城也是我的梦想。如今,我也从乡下来到了县城,这都得谢谢你,文清!”

文清说:“好好干吧,我每月工资才500元,你比我的工资还多哟,干得,还包吃包住,菊花,我希望我们都在县城干出点名堂来。”

田菊花看着文清笑了,也高兴地点了点头。

同类推荐
  • 缫丝厂之恨

    缫丝厂之恨

    1930年,冯有良在上海警察局当上了一名小警员。这天他正拎着一根橡皮棍在民和路上巡街,忽听有人叫他的小名阿良。他定睛一看,面前站着两男两女,都是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年轻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那两名女子还都穿着男式的褂子,要不是脑后拖条辫子,简直就辨不出是年轻姑娘。他们的形象告诉冯有良,这是四个流浪者。上海滩上,这样的流浪者不计其数,或者是碰上战乱,或者是遭遇天灾,临近的苏浙皖等地都有难民逃离家园,投进这繁华之地求生。冯有良也是三年前从皖北来沪的,历尽艰辛才捧上个警察的饭碗,摆脱了流落街头的悲苦命运。现在听到熟悉的乡音,不由全身一震。
  • 兰亭序杀局(全三册)

    兰亭序杀局(全三册)

    《兰亭序》究竟隐藏着什么惊天秘密?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必欲得之而后快?《兰亭序》真迹因何绝迹人间?此书会告诉你答案!陈坤、马伯庸、史航、流潋紫联袂推荐。已被知名影视公司购入版权,国内一线演员内定出演主人公。
  • 爱情也有潜伏期

    爱情也有潜伏期

    五年后的再别重逢,张笑笑以为她名为“穆朝阳”的病症早已痊愈,没想到不过是过了潜伏期的病征初显。只是风水轮流转,好像今时有些不同往日?!
  • 死人的来信

    死人的来信

    这封寄到B报社“读者来信部”的怪信,是四月份的事。“读者来信部”是总编室下属的一个部门,专管选登读者来稿和答复查询事宜。这个部门较之社会部和经济部要冷清得多了。部里年长的居多。日常的工作,就是阅读桌上堆积如山的来稿,分门别类转给有关科室,再就是起草文件一类的文案工作。来信少的时候或是公务处理完后的闲暇,也可以到咖啡馆或弹子房里消磨片刻,也决没有别的部门的人会说什么闲话。但是作为一名记者,却也得不到机会发表独家新闻,出头露面。
  • “酒鬼”五魁

    “酒鬼”五魁

    民国二十一年冬至这一天,在中原大地边缘的一个叫麻宏的乡村里,老财主贺老大的儿媳妇生了个圆头圆脑的小子。小子满月的这一天,贺老大在祠堂里举办了酒席。全村九十九户人家共计五百零八号人全数应邀了。开席之前,人们排成了长队,怀里揣着各种各样的礼品,有大枣、腊肠、鸡鸭,更多的是虎头帽和绣花鞋。与贺家有亲戚关系的长辈可以用手轻轻抚摸一下小子,其余的都在他面前用双手对着上天画出一道半圆弧线,然后双手合十,表示祝福。在全体父老乡亲面前,贺老大为小子起了大号:“贺五魁”,并请先生当场写进了家谱。
热门推荐
  • 机动一组

    机动一组

    在公安交管战线、交巡战线工作了二十四年,走过了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岁月,挥洒走了青春和无数汗水,多情的岁月,难忘的岁月,我一直想为这些记忆写点什么……
  • 灵鸟编年史

    灵鸟编年史

    千年前,十二灵鸟下凡尘,将灵力带到凡间,结束了神魔的乱世时代。千年后,当灵力开始消散,而乱世即将再临时,有这么一群人,命运将他们逐步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他们浴血奋战着,不只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梦想,友情和那昔日的荣光。
  • 这个郡主太傲娇

    这个郡主太傲娇

    据说,安国侯府的云裳郡主不仅容貌出众,还从小习武,那武功一般人绝对打不过她;据说,云裳郡主傲娇霸道,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据说,云裳郡主自小便与摄政王定下婚约,结果摄政王收到圣旨没几天,直接跑路了,一消失就是十多年。直到某一天——“裳儿,跟我回皇城可好?”男人嘴角扬着笑,眼中满是宠溺。“回去干吗?”某郡主挑了挑眉“奉旨,娶你。”
  • 真理世界Ⅱ

    真理世界Ⅱ

    苏朗应选民组织“七哲人”的邀请前往美国,去揭示几百年前黑死病的真相。然而在一年一度“七哲人”密会前夕,组织成员赛比特·金离奇身死,他的女儿艾米丽透露,杀死他的人是“七哲人”里的同伴!紧接着,七哲人的哈德蒙、夏洛特也相继离奇死亡!几百年前黑死病真相究竟是什么?是谁秘密杀害了七哲人的成员?出现在他们尸体旁边神秘的血字启示,又在暗示什么?令人惊惧的是,苏朗和幸存者们出逃的路上,全纽约的人都被变成了形同僵尸的“失心者”!苏朗的父母怎么会出现在一百二十四年前埃及的底比斯?选民行会派往埃及的勘探队人间蒸发,其中包括叶若彤!他们能去哪里?铺天盖地的阴谋,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 竹马归来:蚀骨甜宠小青梅

    竹马归来:蚀骨甜宠小青梅

    六岁,他送给了小青梅一条项链。一场大火后,他音讯全无。八年后,他狂野回归,只为宠她。她说:我要喜欢你趁早,青梅竹马,一梦一生就到老。经年以后,终于明白,你最可贵,也无可替代。
  • 诸天众道

    诸天众道

    混沌之初,演化万物,皆为生灵,本源所化,是为大道,大道之下,众生平等,可当本源大道演化出灵,妄图以天命众生,以万物为刍狗,囚众生为蝼蚁时,众生又该何去何从!且看身负重任的少年,如何在这混乱的时代,帝道争雄,带领众生划破黑暗,迎接那破晓的黎明!
  •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他是傲视天下的帝王,黄沙点兵,从未想到会捉到一只美艳的她。从漠视到深情,仿佛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又仿佛已爱了千年万载。他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也是心怀野心的异国质子,隐于闹市,以为会成就霸业,不想却只成就了一片痴心。
  •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艾丽鲨半成年

    小文学成长物语系列:艾丽鲨半成年

    艾丽莎:鲨鱼少女,外表生猛,无人能敌,内心柔软得一塌糊涂。她的人生只有三件大事:读书、吃饭和赚钱,为了实现梦想,像松鼠收集松果一般努力。李向晚:问题少年,成绩不好,爱冲动打架,脸上的疤痕让人误以为他是坏小孩,其实他背负着让人心酸的身世秘密。纳兰萧萧:刁蛮大小姐,虚荣心强,自私自利,因一场变故由骄傲公主变成落魄灰姑娘。叶可可:每个女主角身边都有的绿叶般的死党,个性懦弱善良,后来为了朋友学会勇敢反击。松果:“吃货”公子哥儿,性格直率,爱笑爱闹,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故事发生在一群12岁的少男少女之间,人们把这个尴尬的年龄段称为“半成年”。初中入学第一天,艾丽莎就遭遇了史上最混乱状况……
  • 包法利夫人(化境文库)

    包法利夫人(化境文库)

    《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作家福楼拜发表的长篇小说,被喻为浪漫主义的终结、现实主义的肇始,是具有文学史里程碑意义的名作。福楼拜以细腻的笔触写了一个受过教育的农家女孩嫁给乡医,却心比天高,向往更奢华、浪漫的生活,在经历了两次出轨,面对其虚荣带来的累累负债,不得善终的故事。福楼拜通过对法国省外生活的工笔描写,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腐朽堕落的社会生活和小市民的鄙俗与猥琐。另一面,福楼拜也探讨了当婚姻并没有满足对爱情的期待,当新奇的魅力褪去,裸露出情爱永恒单调时的那些遭遇。
  • 些许遗忘

    些许遗忘

    单身的我坐到电脑前,看着屏幕,不知道写些什么,电话里陌生的骚扰电话不断,耳边嘈杂的音乐,缓缓地闭眼,或许,重头再来也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