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40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直到19世纪初德国人洪堡先生创办了洪堡大学后才赋予大学科学研究的功能,大学才真正有了科学精神的内涵。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了《莫雷尔法案》,授权政府通过赠地资助各州建立农业、机械等实用专业,培养实用人才,并最早在威斯康星州实施了这一法案,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由此诞生。这是高等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文化传承因此成为大学的第四个功能,并业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接受认可的观点。这是继欧洲人和美国人之后,中国人对大学功能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当然,这一观点还需要我们的教育家们进行深层次地理论阐释,争取成为全世界普遍认可接受的观点。

虽然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人们对“大学要干什么”这个问题有了越来越清晰和丰富的认识,但具体到某个时段、某个国家、某个学校,在大学的功能定位上仍然存在着忽左忽右的现象。就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等教育来讲,我们会发现,60余年来有两种理念在其中交织而行:一种是要恪守“大学就是学术殿堂”“大学是学术共同体”诸如此类的理念,认为大学就是探索未知、钻研学问的地方,大学就是象牙塔,大学生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种则是大学必须与社会紧密地结合,为社会服务,满足社会多种需求才是大学存在的根本价值。

大学的这两种观念不仅表现在个体认识上,而且还体现在国家政策层面。记得我在复旦大学上学时,有位很有名气的教授,曾说他所研究的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诸多问题与当下的“四化”建设没有多少关系。虽然我们明白先生此言有些“赌气”的味道,其实是说给那些今天识了几个字、明天就想暴富的功利之徒听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大学教授的研究不可能与“四化”完全没有关系,至少也应算作是文化建设的内容或成果,但从中反映出两种观念在认识上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与毛主席畅谈学问,临别时毛主席送了金先生一句话,就是让他多接触接触社会。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有位文史大家叫童书业,这位先生在给学生上完课后竟然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跑到派出所求助,让民警送他回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些学者大概就是第一种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在国家政策层面,这两条线索的交织也是清晰可见的。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强化了高等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理念,一度把这种理念推向极致,曾经在江西省成立了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教学方式以半工半读为主,坚持面向农业、面向生产、面向基层的理念,直到1980年才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这样的“早稻田大学”,农林口的大学基本上从城市搬往农村办学,直接融入农业生产。1964年,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刘少奇同志曾明确提出了“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上述的两种教育理念。由于在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这条道路上走得太猛,似乎又偏离了大学应有的轨道。“文化大革命”时期,周总理曾指示一些高校可以招一些研究生,单纯从事学术研究,也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清华大学原校长顾秉林先生就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这一做法应该是对第一种理念的回归。改革开放以后,高校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的生态,同时也在不断地调试、调整,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赵紫阳同志提出了“高等院校要同生产单位建立科研、教学、设计、生产联合体”的观点,与今天我们所强调的产学研联合的内涵基本一致。20世纪末,国家决策层接受了经济学家汤敏等人的主张,进行暴风骤雨般的扩招,似乎与刘少奇同志当年提出的“两条路线”的观点和理念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梳理中国高等教育走过的历程和办学理念的发展演变,今天我们难以用对与错来评析两种理念的交织运行。从学理上分析,上述现象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适应论”,若失去社会服务的功能,大学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犹如舞池中一对翩翩起舞的恋人,相依相爱,一刻不能分开;二是“回归论”,大学就是大学,大学就是研究学问、探究未知、求索知识的殿堂,就像一只独自觅食的白鹤,优雅的动作之间保持着自己的一份高贵与淡泊。看来,我们真需要回到原点,重新认识“什么是高等教育”这个问题了。

只要高等教育存在,上述争论也许会一直存在下去。今天,重视实践教学业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这种认识倒不是来自对上述教育理念甄别、讨论、辨析的结果,也不是对新瓶装旧酒的质疑,因为一种新思想的出现是何等的不易,我们可以梳理出从孔子开始至今到底产生了多少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也没有多少。前些日子翻阅了一本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感触颇多,其中一些理念正是我们今天所提倡和践行的。比如,毛主席在视察天津大学时提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同生产劳结合起来。除了群众路线外,其他两点也是今天举办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不是理论创新急,而是形势逼人紧!”我们必须承认,中国每年庞大的大学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成为悬在高等学校头顶上的一把利剑。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容易找到工作。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年来,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争取为每一个孩子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例如,学院每个专业都创办了提供学生练笔、练手的刊物,并坚持了十几年的时间,在校园中产生了一定影响。这套丛书即是从这些刊物中遴选的学生作品结集而成,既是对学生成果的展示,也是对这项工作的总结。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家长送孩子来大学念书,基本上是冲着孩子未来就业而来的,每年新生报到时,总能看到家长们提箱携眷、忙前忙后的身影,一些家长为了省钱,舍不得买瓶矿泉水而爬在洗手间自来水管上饮水,令人有一种难以说出的滋味!此情此景,我们这些大学里的园丁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对待学生好一些,再好一些。

是为序。

杨蕤

丙申惊蛰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同类推荐
  • 东边的风

    东边的风

    我刚从牢里出来,就接到李相龙的电话。李相龙说:老弟,这一阵躲到哪里去了?为啥电话老打不通?我说我坐牢去了,李相龙不相信,李相龙说:你说你杀人去了,不就更没人找你了吗?我说:我真的是坐牢去了,信不信由你。李相龙向我打听:我乡女孩春兰,也在晋海打工,你们认识吗?我说:认识,还是我们的表妹呢。李相龙说:是吗?这表妹可真出息了。听说她当上了歌星,傍上了大款,这是真的吗?我说:大概应该算是真的吧。李相龙说:她真是为我乡人民争光啊。我说:李相龙,你到底要说什么?把话直接说了行不?李相龙说:好。
  • 静地乐土

    静地乐土

    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西汉置县取名汾阳,隋改静乐称用至今。这是一方英雄的土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10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这是一方希望的土地,每一眼不屈的老窑洞,每一块苍凉的梯田,都见证着生生不息的岁月轮回。
  •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陶然斋选集(第一卷)

    本书精选陶行知先生的主要代表作,并加以分类编辑,便于广大教师检索、查阅、学习。此外,编者还分别选编了他的政论、诗歌、散文等,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陶行知先生。
  • 金正日运筹北南朝鲜高峰会谈始末

    金正日运筹北南朝鲜高峰会谈始末

    半个世纪以前的八月个五日,对于北南朝鲜来说都是个难忘的日子!一九四五年的“8·15”正是日本的战败日,同时在这一天朝鲜半岛正式分裂成北南两个国家。 半个世纪后的这一天——二〇〇〇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时,北朝鲜首都平壤的顺安机场上有一架大型波音客机,一跃飞上,莳蓝色的晴空。这架飞机将把一百名年事已高、与南朝鲜离散多年的北方家属送往汉城的金浦机场,他们是作为首批与南朝鲜亲人团聚的幸运者前往封闭了五十多年的韩国。不久,这架客机还要运接另外一百名韩国离散者家属由汉城金浦机场飞回平壤。
  • 一个人也要优雅前行

    一个人也要优雅前行

    记忆是难弃的影子、伴着生命前行,思绪从一片萌芽开始,走过岁月的春天。不问天涯路多远、光阴里的浅吟低唱在须弥间已经失声。结于内心的茧在柔软的心海浸泡多久才能破开,而一旦回忆融入内心的温度,眼前闪烁的还是一张明亮的天空。当你从岁月深处走来,谁也不会把天涯望断,我们聆听生命的回声,朱颜未改,青春已逝。缠绕在心尖的红线是染透的相思血,当岁尾的风迎着寒冬的叹息,命运的果核被无情敲开,再也看不到青春的暗记清风吹散离别,阳光铺满小径,或者TA一直刻在记忆,刻在攀望不到的悬崖。
热门推荐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 我对你有一点动心

    我对你有一点动心

    第一次见面,他见到她就犯了傻。不经意间流露出着迷的神色,却不想对方竟然也对着自己犯花痴。一见钟情后,她忍着心底的羞涩,主动出击。“我请你吃饭?”他眉眼弯弯,欣然前往。她傻兮兮的来了句:我口味重。*他是第一医院的首席医生,为人善良正直,天然自成风韵。她不过是个健康杂志的小记者,短暂相处,就已经为他着迷。然而,她本来以为眼前这男神绅士、浪漫、优雅……呵呵,谁知道真的在一起以后,她才发现……她男人,又浪又man,让她觉得自己都该提前补钙了……
  • 余生只想遇到你

    余生只想遇到你

    【1V1双洁甜宠文】“想要吗?”“想!”“嫁给我,我的就是你的!”云昊白唇角带着一抹蛊惑的弧度,一步步向她逼近。“买一送一你也不介意吗?”陆汐颜眉梢微挑。云昊白直接扭头抱起旁边的软萌小汤圆,“乖儿子,叫爸爸!”她怎么样想不到,在人前是禁欲高冷男神的云昊白,到了她的面前,却秒切换到了天下无敌的厚脸皮模式。云大总裁:脸是好东西,所以我还是选择要老婆……
  •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被写在我歌里

    你被写在我歌里

    “如果高中毕业了,你还喜欢我。我们就在一起好不好?”当初她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他以为三年后他们真的可以在一起。可是往往世事难料。一切的形同陌路亦或是背叛往往都是在无形中形成的。难道说过的一辈子都是假话?【我们所有的情感一定会在这个世界里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可是往往伤害也带给了意想不到的成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

    现代普通女孩穿越成为红楼梦中林妹妹围观死宅到底的故事。有金手指,随身空间,没有七巧玲珑心,也不会做诗的林妹妹只有努力生活,争取寿终正寝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新女太傅

    新女太傅

    “想要痛快的飞一次,需要准备多少力量呢?”她是晋朝宋帝师之女,人淡如菊,却背负着家族的血脉,女伴男装入宫六年伴读,骨子里隐忍不屈,却常遭那人践踏身心,直到被折辱得残破不堪,直到她的眼里泣出了血泪,直到她拿起了屠刀…他生性冷酷,却因母后被毒死而不能释怀,六年运筹,一朝大权在手,为了报复那人薄情,极尽所能地将她的身心一点一点撕裂……他沉静如水,心思缜密,看她深陷阴谋而不能自拔,却只能沉默不语,直到她再也不相信他,直到她亲手将他推入深渊,他才明白——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将爱人变成仇人……她深陷爱情和阴谋之中,是爱那冷酷无情,还是爱他沉静如水,是择那云淡风轻,还是选那暖阳如春?谁才是第三者?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她,与他们……到底该如何结局?
  • 星际药师

    星际药师

    唐欣是联邦第一药师,死后穿越到平行世界,打算靠脑子里几百个药方发家致富奔小康。无意间救了高冷男神当护卫。男神表示,他不但打得过流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还进得了卧房。
  • 鬼神劫

    鬼神劫

    《鬼神劫》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主人公谷子形象鲜明,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王家堡村民主动造 “神”以镇“邪”,致使村子“一下变得平静,变得温和,变得路不拾遗”。这是处于畸形社会的农民向恶势力行斗争的高智慧表现,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种斗争策略的创造,它与后来的“历史人物纪念馆”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精神联系。
  • 圣诞婚礼:圣诞爱情喜剧之六

    圣诞婚礼:圣诞爱情喜剧之六

    婚礼筹办师夏娃已经订好计划去夏威夷过圣诞节,连最后要喝的鸡尾酒品牌都考虑好了,可计划没有变化快:她那已经怀孕的商业合伙人坚持要她去北极帮圣诞老人侄女的一个忙!可圣诞老人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呀!绝不相信!可她突然发现自己和前男友亨特坐在一辆雪橇上,八只毛发蓬松的驯鹿正拉着雪橇飞奔!奔向北极!任务是参加一场平安夜婚礼!时间非常紧急!结果呢?还真的有圣诞老人!夏娃以前不相信的一切都受到了挑战,包括她一直坚信的亨特不可能和自己在一起……请欣赏圣诞爱情喜剧之六:《圣诞婚礼》,回味五味杂陈、含泪带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