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85600000002

第2章 人类就是发明者

天气晴朗的一天,一小块尘埃离开了古老的太阳母亲,开始独立生活。

在广袤的太空中,这件事没有引起任何风浪,因为这个新来者实在太微不足道了,那些宇宙中遥远的老资格星球,压根儿没发现这位小兄弟。除非那些星球上的居民拥有比我们天文台中的望远镜更先进的设备,不过这好像不太可能。

不过我们还是不要纠结于那些负面的东西吧,因为不管我们说什么和做什么,我们都是这颗小星星上的囚徒。不管我们是否喜欢,它就是我们的家园,而且日后很长时间内也会是这样。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永远不会进入太空,或者偶尔涉足太空中的其他地方。然而,不能保证那些星球都适合人类永久居住。也许这些星球根本不能居住(太阳系中的大部分星球都是这样),也许这些星球上已经产生了自己的生命,总之它们肯定要比我们这座空中监狱更加古老。在一个早于地球一两百万年产生文明的地方,我们肯定是格格不入的。

我想到了一件让我疑惑了很久的事。

那就是人们为什么喜欢侦探小说?

普遍的答案是“人们喜欢那些谜团”或者“喜欢从蛛丝马迹推理出一系列证据”。

我认为,可能就是这样。但是我又想,为什么研究地质学的人并不多呢?要知道,我们这个星球的历史就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谜团。如今我们只得到了其中几个的答案,还有很多秘密拒绝揭露自己的答案。不过实际上,这各式各样的谜团中,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线索。

古人已经明白了这一点。他们努力让他们的家园——岩石和平原——吐露出人类起源和上古时期的秘密,这些都非常重要。然而,他们的后代——卑下的中世纪人——虽然骁勇善战,却是理性王国中的懦夫。他们对古书上的东西完全地接受,从不提出质疑。对于他们来说,对自己居住的星球的好奇等于对上帝的亵渎。

如今,中世纪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一两万年之后,我们费力趴在其上的这片土地就会像阿司匹林和南瓜饼一样没有秘密。

也许“万年”和“十万年”的尺度太庞大了,随随便便就是几个世纪。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最新的史前发现把我们所谓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四倍,此处“历史”的普遍定义为“对过去时间的连续而清晰的记录”。而且,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拥有古老的历史这一点有益于我们的心灵,会让我们更加谦逊和有耐心。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单单学会直立行走就用了50万年左右的时间,那么当我们的同代人没能按计划快速解决某个难题时,我们就会更加宽容,正好还能给我们一个台阶下。我们不会再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只是稍微有些自大——人类比大多数生物出现得要晚很多——宇宙的主宰实际上只不过昨天才被允许走进门来。

关于大自然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现在的,还有许多细节不为人知,不过对此我们已经了解了大概。

一切开始于地球外壳的逐渐冷却,达到了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最初繁荣兴旺的是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常年在水下生活的没有眼睛的甲壳动物,它们是当之无愧的地球之主。

我们知道,那些一直在海里生活的生物后来演化为供人食用的鱼;还有一些生物逐渐进化出了翅膀,成为鸟类的祖先。还有一些动物与现代的蜥蜴和蛇同类,它们分布很广,很长一段时间里,爬行动物似乎要永远统治地球了。那时候(忘掉历史书上的时间吧,几百万年前在永恒的时间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气候温暖湿润,很适合巨型动物的生存繁衍,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陆地,都生存着很多身材庞大、动作迟缓的巨型动物。

我们还知道,当时的空气、水和陆地条件都很适合那些有40~60英尺高的巨兽生存。当时,这些拥有像船舱一样大的胃的动物生存在世界各地。

当时的地球统治者是怎样灭绝的?生存到今天的为什么只有它们的微型版本呢?直到几年前,我们还不知道答案。而现在,我们最起码已经知道是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多个原因导致的。“物极必反”这条主宰万物的定律也与之密切相关。

现代军事领域也发生着与此类似的事。人类以维护和平和安宁的名义不断扩充军备,世界上所有善意和国家联盟都没有这件事的一半重要。战争机器越来越复杂繁重,用不了多久就会由于数量过于庞大而无法飞行、游泳和奔跑,甚至不能行走。它步履蹒跚,气喘吁吁,像一台陷在泥中的卡车。

那些巨型生物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如今它们的骨骼化石还在博物馆大大的展柜上冲着我们龇牙。

这些动物的身材和防护器官不断加强,最后导致自己没办法在陆地上走,也没办法在水里游,只能在长满芦苇和海草的泥潭中跋涉。当时的地球上到处都是这种地貌。

这样一来,当气候改变时(当时要比现在更容易出现剧烈的气候变化,因为现在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更均衡),这些动作缓慢、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巨兽既不能入海,又不能适应陆地上的新环境,所以它们彻底地灭绝了。蜥蜴类动物统治了地球数百万年,却没有一种活到哺乳动物和人类出现之时。

这就是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不过可能这并不是历史的全貌——是否还有其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某一个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全新角度,但也同样可以解释它们的灭亡原因。

对于所有生物——无论是细菌还是驴子——来说,气候变化都会对它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可以让它们从天堂落入地狱。

当然,除非气候变化的剧烈程度会导致毁灭性灾难,否则不一定会导致致命后果。这和经济危机非常相似,那些遭殃的都是没有准备的。而提前准备了自卫措施的生物,就可以安全渡过灾难,得以存活。

上述内容让我有机会开始介绍本文真正的英雄人物,而抛开那些艰深的哲学推理,因为作者讲得口若悬河,读者看起来却枯燥难懂。

天啊!这种生物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一点英雄的样子都没有,根本就像眼神忧伤地生活在动物园笼子里的猩猩或狒狒一样。

这并不是说人类是从长得像人的猿进化而来,抑或人类是世界上比较高级的猩猩,而且以自己不幸的祖先为耻。这样一来人类的演化问题就太简单了。

然而,从现有的切实资料来看,猩猩、狒狒和人类在几百万年前拥有一个共同祖先。家族中一部分成员进化到了更高阶段,而其他分支则仍然停留在猛犸象时代的阶段。那些如洞穴熊一般体形庞大、缓慢笨拙、步履蹒跚的动物,住在原始森林阴暗潮湿的巢穴中。有时候,它们会被抓进笼子,让它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亲戚欣赏,这好像是一个警示:那些愚笨、懒惰、无能、没有上进心的家伙,彻底失去了于己有利的机会。

而人类从软弱无能、长着尾巴的四足动物进化为没有尾巴、双脚走路的世界之主的过程是很短暂的,虽然现在我们并不会由于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遭到火刑,但我们对这个伟大进化过程的细节了解得并不多。

人类的祖先是在何时鼓足勇气解放双手,下定决心摆脱纯粹的动物式生活的,对此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了解到了一个大概情况。

当类人猿在地球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时候,地球上的气候温暖稳定,地表上水的面积要比现在大很多,除了小块被森林覆盖的陆地,其他地方都被水覆盖。各种各样的猿类生活在森林中,栖息在树上,他们擅长“耍杂耍”,精准的远距离跳跃能力保证了他们的安全。他们变得如此灵活轻巧也是环境所迫,不然的话就会被天敌吃掉。

要是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的话,如今的世界还是当时的世界,类人猿应该像之前巨大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一样,理所当然地成为这颗星球的主宰。

然而大约100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了另一场变化,地球上的水域面积缩小了,而陆地面积增加了,与此同时气温变低,空气也更加干燥。这些变化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不再适宜植物的生存,不久(当然也要几万年)之后,自古以来就覆盖着茂密森林的陆地开始出现一片片空地。最终,森林变成了被草原和雪山包围的“孤岛”。

这时候,我们的祖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正是在那时,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可以很快地在森林之间迁徙,这时他们终于摆脱了旧的迁徙方式,变得像脱轨的火车一样无法控制。

还有一件事使环境更加恶劣,那就是不断上升的山脊变成了一道道屏障,将地球分成了不同的大陆板块,除了鸟类、部分昆虫和蝴蝶以外,其他动物的移动都受到了限制。

适者生存的法则在这种条件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很明显,大部分类人猿都在这个法则之下屈服了。可那些智慧较高的族群则与大自然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们凭借自己的头脑——这种自己能够掌握的武器去斗争。

那时,我们的种族经历了最严重的危机;那时,人类的命运被彻底确定下来;那时,我们的祖先成了最早的发明家。

如今,我们在现代语境下谈论“发明”时,往往指的是飞行器、无线电和各种电器。不过我要讲的是与之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发明,是最基础、最原始的发明。使人惊讶的是,只有一种哺乳动物能进行这种发明,而且这种发明可以保证其发明者在其他生物灭绝时得以留存,还可以让其后代保持不可动摇的绝对优势。除非人由于自己的贪婪和愚蠢继续横征暴敛、征战杀伐,在野外猎杀自己的同胞,却任由某些特别勤劳而且繁殖能力强的虫豸将自己的家产吃光。

讲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我“动物的发明能力如何?有一些鸟类、鱼类、马蜂不是发明了自己的巢穴吗?河狸不是修建水坝修得和人类一样好的建筑师吗?蜘蛛不是能织造足以震慑猎物的捕猎工具吗?还有很多昆虫会挖捕猎的陷阱,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呢?”等类似的问题。

对此我只能回答“没错”。“发明”这件事并不是仅属于动物王国中的人类的特殊能力,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也可以“发明”。不过,普通动物的发明和人类的发明不可同日而语。

普通动物只拥有某一种技能,此外再也没有新的创意。这一种技能好像已经用掉了它全部的想象力。从此之后,它们在一生中不过是在单调、机械地不断重复而已。

动物们在1928年修建的巢和网,与它们在公元前1928万年修建的没有任何区别。要是让它们继续活下去——当然这并不一定——从今起1928万年之后,它们修建的巢和网与现在还是不会有任何差别。它们的“发明”只不过是获取食物的一种方式,如果它们被抓住养起来,就会停止修建工作,而轻松悠闲地享用饲养者提供的食物。而人类似乎很早以前就认识到,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必须有足够的闲暇让他们从事精神活动,而想要获得闲暇就必须从繁重单调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而想要从繁重单调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则有赖于各种各样的“发明”。人类天生具有的可以不断增强和扩展的本能是这些发明的基础,虽然这种本能数量有限而且最初并不强大。

这个句子很长,不过这会是本书中的最后一个长句,而且这个句子必须很长。当我们在讨论生存这种根本问题时,不能像讨论天气和选举那样随意。观点越重要,需要的句子就越长。而且如果你理解了我在这里讲的内容,本书其他部分的内容你就会更容易理解了,多读几遍前面的几百字对你来说很有好处。

我们现在了解的人类,最开始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他们的祖先因为在树枝间生存,所以在其他动物深陷困境之前,就已经被迫锻炼出了灵活、果决的头脑。而其他动物还在靠强力进行对抗。类人猿凭借灵巧的四肢和发达的头脑使自己得以保全,与那些能够击碎大树的强牙利爪斗争。

随着原来的栖息地逐渐消失,这些动物的生存方式被迫发生改变。他们的手脚已经拥有了许多厉害的技能,用后腿支撑身体站立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困难。而且他们的前肢能够在灌木和芦苇丛中支撑身体移动,为了觅食他们现在必须如此。

最后,他们发现茂密的树林和草丛彻底消失了,自己完全暴露在了平原之上。这时,他们已经不再是住在树上的动物,而成了一种全新的生物,一种很快掌握了一种新技能的生物——那就是不凭借外力完全靠后肢直立行走。这样一来,前肢就从辅助移动的工作中得到了解放,可以做出“握”“拿”“撕”等动作。而此前,这些动作只能由颌上的利齿来完成,而且非常笨拙,效果也不尽人意。

这就在进化之旅上迈出了第一步,而且为第二步打好了基础。这就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我们的四肢、眼睛、耳朵和嘴巴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过程,还有我们皮肤的耐受能力逐渐强化的过程。以上这些过程奠定了我们在动物界的优势地位,使我们成为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主宰者。而这颗星球对我们来说,既是家园,又是囚笼。

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我们的祖先陷入了一个困境:如果维持现状,就会走向灭亡;而继续改进就还有生存的机会。这时,他们在大自然的又一次帮助下做出了选择。气候变化使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和水域面积进一步减少,山脉越来越高(也许还存在没被发现的其他原因),地球上的温度骤降,“冰川期”再次来临。此前,每过一段时间,南北半球就会被厚厚的冰层覆盖,一切动植物都被逼到赤道两侧的狭长区域中。

万事万物都有天生的惰性,现代人(现代化的机械文明导致了单调无聊,只有工作才能摆脱这种无聊)经常忽略这一点。如果生存是生物的主要目的,那么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它们会使出浑身解数。而如果这一目的已经完成,那么所有动物、植物,包括珊瑚都会追求安逸的生活而不再奔波劳碌。不管是狮子、老鼠还是虾,只要它们能够享受安宁惬意的休闲生活,没有谁会愿意去工作。如果不是受到严酷的生存环境的胁迫,人类是不可能取得现在这样巨大的成就的。因为在过去那漫长的历史中,地球上只有1/8左右的面积适宜居住。

这一期间,在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冰川的压迫下,人类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期间,一年之中夏天缩短到几天,从北极地区到阿尔卑斯山都被白雪覆盖。

“逆境出人才”这句谚语人所共知,意思是说逆境是最好的学校。从结果上来看,“冰川学校”是人类上过的最好的学校,并且在其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冰川学校的第一课就是:“如果你不竭尽所能开发大脑,那么你就会灭亡。”

在那段难忘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不过是卑贱的野兽、散发臭味的野蛮人,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两样。我们理应体谅他们的难处,因为他们在面对这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时,表现英勇,意志坚定,克服了今天都很难克服的困难,终于坚持到最后取得了胜利。

那么,人类是怎样通过强化自己手、脚和眼睛的潜能来做出这些成就的呢?这就是我要给你们讲述的。

同类推荐
  •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更精彩。《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作者纪康保)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这本《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典藏版)》是“低碳科普馆”系列之一。
  • 食品安全(“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食品安全(“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食品安全是一种公共安全,也是一个国家的公共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关系到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 动物:动物的丰富学问(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动物:动物的丰富学问(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以拟人化的形式,介绍了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软骨鱼纲动物、鱼类硬骨鱼纲动物、两栖类无尾目动物、爬行类有鳞目动物、鸟类突胸总目动物、哺乳类原兽亚纲动物、哺乳类真兽亚纲动物等内容。
  • 有趣的力学

    有趣的力学

    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力打交道。本文将通过讲述我们身边关于力的一系列故事,来加深我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 大自然的奇闻趣事(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大自然的奇闻趣事(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大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早于人类诞生之前就已经诞生了,千万年来,人类就在大自然的“拥抱下”一路走来。大自然包含了太多太多的神秘和奇闻,虽然从诞生伊始,人类就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并且在很早就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探索,试图了解大自然的种种奥妙之处,但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说已经了解了大自然,大自然依旧以它的神秘傲立于世。
热门推荐
  • 夏见不钟情

    夏见不钟情

    白夏夏不信一见钟情,也不信日久生情,却信那个名叫沈宇卿的人带给她的不朽时光,比一见钟情更浪漫,比日久生情更深刻。沈宇卿冷心冷情惯了,他从没想过,会有一个小东西住进他心里,她很清冷但很软,她会柔柔的笑,让他的心特别痒。无意之中的惊鸿一瞥,他就知道,他逃不掉了。
  • 君安可未迟

    君安可未迟

    在深深的夜里,我可以看到你明亮的眼睛,自那时起,我忘不了你,亲爱的你。全文大约是爱,大约是暖。
  • 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全书共分14章,涵盖了高等院校体育课及课外延伸所需内容。在前5章中,分别介绍了体育教育,现代体育与学校体育等;从第6章到第14章,分别介绍了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内容。
  • 死亡剧组

    死亡剧组

    一个开往湘西拍摄惊悚片的剧组,一段离奇的空棺材遭遇,一个阴谋套着另一个阴谋,人性的沦丧远比鬼祟要可怕的多。一个逃亡者,两个猎手,一段生死博弈。到底是不是真的邪不压正?
  • Some Short Stories

    Some Short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狄小杰侦探社1

    狄小杰侦探社1

    一桩桩邪恶的交易,一幕幕战栗的黑暗,一次次恐怖的经历,一层层骇人的阴谋……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发生,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手上化为乌有。他是狄仁杰的第36代孙,她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拥趸。他是长相平平、身材一般,穷困潦倒的毛头小伙,她是才色双全、身材火辣,家庭富足的千金小姐。他沉着冷静、思维缜密,善于透过离奇恐怖的事件表象,寻找蛛丝马迹,她直觉敏锐、大胆直率,擅长抛弃繁冗复杂的感情因素,揪出幕后黑手。他们无数次患难与共,却从未享受美好,他们无数次出生入死,却从未停下脚步……"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 冯仑决策万通的66金典

    冯仑决策万通的66金典

    《冯仑决策万通的66金典》内容有野蛮生长:伟大是熬出来的,坚持就是胜利;经营决策: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的转变;品牌效应:立足于加强自身,而不诉诸于外在宣传;文化建设:守正出奇,生命力越久就越有价值等。
  •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萧红经典

    萧红经典

    本书从萧红的作品中精选《回忆鲁迅先生》《永远的憧憬和追求》《镀金的学说》《蹲在洋车上》《呼兰河传(节选)》等三十余篇代表作,全面呈现了萧红别具一格的创作风貌和人生态度。同时,由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杨文贵老师从审美、阅读、写作等角度进行详细导读,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