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产生过哪些积极作用?失误是什么?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共产党有过许多正确的指导。如推动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合作关系,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帮助共产党人认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指导中共中央开展工人运动,声援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提出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工农的正确方针等。为了支持中共中央开展工作,共产国际在党的活动经费上给予了一定援助,苏联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干部和军事人才。苏联顾问在中国的革命军队建设和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的人还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鲍罗廷、维经斯基、罗易等驻华代表之间,在土地问题、工农运动、军事行动、战略方向、国共关系、对蒋介石和汪精卫的政策等问题上,经常存在严重的分歧,这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对许多问题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
158.简述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因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59.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八七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出席这次会议的***在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60.八七会议的不足之处有哪些?
由于受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思想及党内“左”倾情绪的影响,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时没有注意防止和纠正“左”的错误。对在革命处于低潮形势下党应当组织必要的退却缺乏认识,容许和助长了盲目发动工人罢工和组织城市暴动的倾向。会议不通知陈独秀到会,只是指责犯错误的领导人,没有着重从思想上、理论上对所犯错误的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会议还不适当地强调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的单纯工人成分的意义。会议认为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还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这种认识为以后“左”倾错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给中国革命造成很大危害。
161.什么是文家市决策?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秋收起义进程中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作出的一次重要决策。1927年秋收起义后,***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便改变原有部署。9月19日,前敌委员会在浏阳县文家市举行会议,否定了一部分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迅速脱离平江、浏阳地区,进入江西省,沿罗霄山脉南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162.什么是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之后对部队进行的一次整编。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前委决定对保留下来的不足千人的队伍进行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63.什么是井冈山会师?
土地革命时期两支革命军队会合的重要事件。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一万余人陆续转移到井冈山地区,与***领导的部队在宁冈砻市会师。会师后,***和朱德所率部队合编,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在这期间,还召开第四军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第四军军委,***任书记。***和朱德所率部队的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64.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28年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省宁冈茅坪主持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讨论了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土地革命、巩固和扩大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等项任务,初步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问题。会议选举产生了以***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会。
165.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作战的十六字诀是什么?
井冈山时期,***、朱德把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它对红军游击战争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166.***所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提出的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主客观条件是:(1)中国是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的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使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继续不断地发生分裂和战争。这种分裂和战争既然总是继续不断,小块区域的红色政权就能够利用这种矛盾而发生并长期坚持下来。(2)红色政权之所以在小块地区发生,是和大革命运动的影响有密切关系的。这样的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就是在大革命过程中工农群众曾经发动起来的地方。(3)小块红色区域能否长期存在,还取决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分裂和战争而必然继续向前发展的,所以红色政权不但能够长期存在,而且还会继续发展。(4)有相当数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5)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更是一个要紧的条件。此外,还需要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和能提供足够给养的经济力等。
167.简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阐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重大发展。
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必须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乡村,不仅是由于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应当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由此也就决定必须在反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以积蓄、锻炼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步地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是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造。它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唯一正确的道路。
168.土地革命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路线主要是: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等。
169.九月来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详细地分析军阀混战的政治形势,总结红四军及各地红军的斗争经验,说明了红军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指示信明确规定红军的基本任务是:(1)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2)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本身组织;(3)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指示信分析红军党内的状况,着重指出:只有加强无产阶级意识的领导,才可以使之减少农民意识。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指示信强调应将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
中共中央的这封指示信,对红四军党内的争论问题作出明确的结论,对红四军领导人有所批评,但是强调了团结,要红四军前委和全体干部战士维护朱德、***的领导,提高指导机关的威信,并明确指出***应仍为前高官。
170.古田会议决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各项决议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它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批评了那种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它再次提出红军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必须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它尖锐地批评极端民主化和非组织观点。决议案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解决了在农村进行战争的环境中如何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它是中国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71.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不足之处是什么?
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在传达共产国际决议的报告中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表现,指出了当时尚不是全国的直接武装暴动的形势,并批评李立三在工作布置上部分地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倾向的错误。李立三作了自我批评,瞿秋白作了政治讨论的总结。
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等对中国革命形势的极左估计,会后李立三离开了原来的领导岗位。三中全会也有不足之处,没有能在思想上理论上彻底清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对它表现了某些调和妥协,并错误地批评了曾经正确反对李立三的何孟雄。
172.党的六届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31年1月7日,在来到中国的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四中全会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目前主要危险的右倾,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瞿秋白、***等在会上受到严厉指责。原来不是中央委员、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26岁的王明,由于得到米夫的支持,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政治局委员。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积极意义。从这时起,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统治。
173.党的六届五中全会的内容和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把“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推向了顶点。会议继续认定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即是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这一斗争将决定中国的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并在反对主要危险的右倾机会主义、反对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调和态度等口号下,继续发展宗派主义的过火斗争和打击政策。当强大敌人进攻时,在土地问题上,进一步推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的政策,结果是扩大打击面,造成社会混乱。“左”倾冒险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恶果,就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的失败,并且导致只能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
174.简析红军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工农红军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能够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根本原因在于根据地广大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中分得了土地,踊跃参军,从多方面支持革命战争。没有广大贫苦农民的全力支持,战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这些胜利也同***等正确的战略战术指导分不开。它主要是: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这些正确的战略战术思想,解决了红军如何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去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异常复杂而困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