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8300000005

第5章 无记涅槃

从前,在青海省化隆县的夏琼寺,有一个名叫波且扎西的少年喇嘛,每天天不亮起身,洒扫庭除,煮茶烧饭,伺候他的师傅和别的活佛喇嘛洗漱用膳,然后自己匆匆吃几口糌粑,便去那因多年失修而脱落了壁上彩画的经堂盘腿而坐,或跟着师傅学课,或跟着众喇嘛诵经。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五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寺院突然失去了清静,先是来人推倒佛像,后是来人捣毁庙堂,忽一日来了更多的人,要把所有僧众抓起来批斗游行。师傅推他一把说:“你人小,人家不注意,还不快跑?”他说:“我往哪里跑?”师傅说:“往家里跑。”他说:“我没有家。”师傅说:“我知道你姐你哥你父母六零年都饿死了,寺院就是你的家,看现在这阵势,你只能往西藏跑了,西藏才有清静的寺院也才有你的家。”波且扎西偷偷离开了他从五岁失去亲人后就开始做喇嘛的夏琼寺,朝着师傅指给他的方向往西而去。他一路化缘一路走,半年以后来到了西藏拉萨。然而,拉萨也已经是文化大革命的波及地了,根本就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有的寺院跟夏琼寺的遭遇差不多,有的寺院紧锁了大门,里面静静悄悄没有经声,外面冷冷清清不见香客。在整个拉萨,他没有看到一个穿红衣袈裟的人,活佛和喇嘛都被驱散了,都淹没到俗人俗世里头去了,也没有找到一处能够接纳他的供养三宝的地方。他在拉萨街头流浪了一个月,又用半年多的时间,一路化缘一路走,回到了家乡化隆县。化隆县的夏琼寺已是人去庙空,一片残破景象。他躲进已经没有了佛像的经堂,止不住地号哭起来。哭声引来了一个人,吃惊地说:“这不是波且扎西吗?好长时间没见你了,你去哪里了?”他抬头一看,见是个熟悉的香客,正要回答,那人又道:“快走快走,别叫人家看见了,现在没有人呆在寺院里,一进寺院就成牛鬼蛇神了。”那人一把拉起他,慌慌张张离开了夏琼寺。

拉他离开夏琼寺的是大巴河林场的汉人李春发。李春发说:“你就跟着我去林场侍弄树木吧,别人问起来,你就说你还俗了,再也不念经了。”从此他便成了大巴河林场的一个少年临时工。林场场部的墙边有个一人深的土坑,他在坑沿上搭起枯枝,覆上茅草,把李春发送给他的草席和铺盖一铺,便是家了。步出家门,往前一百米,就是大巴河的乱石滩。李春发说:“这乱石滩就是你的了,你就在乱石滩上种树吧,种多少算多少,林场食堂管你的吃喝,一个月再给你三块钱的工资。”他说:“我不要工资,我多吃点饭成不?”李春发说:“食堂是管饱的,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工资还是要给的。”他说:“那我就给林场好好干。”五个月之后,乱石滩上的石头没有了,变成一抹平坡了,第二年又有了几畦绿茸茸的油松苗和两亩扦插在土塄上的青杨苗。油松苗和青杨苗似乎是转眼长大的,很快就是翠绿一片了。李春发对别人说:“波且扎西过去是寺庙里的人,会念经,他一念经观音菩萨就知道了,观音菩萨给了他一些宝水,宝水泼到哪里,哪里就会密密麻麻长出树木来。”果如其言,乱石滩上的树林年年扩大,等到波且扎西十六岁的时候,已经由最早的几亩变成了一百六十亩,树种也不断增加,除了油松和青杨,还有了落叶松、云杉、扁柏和新疆杨。人人都吃惊,这波且扎西怎么这么能耐,只要经过他的手,不管什么树都会疯了似的往粗往高里长。而对此,波且扎西本人并不觉得。他只知道天一亮就起床,干馍就茶填饱肚子,然后进树林,平地,挖坑,栽苗,浇水,中间除了去林场食堂吃午饭和晚饭,他是从不休息的,直干到星光满天,万籁俱寂,才会回到他在树林中间给自己盖起的那座土坯房里,一觉睡到天亮。

时间不居,转眼又过去了十多年,乱石滩上的树木越来越高,林子越来越大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几十里以外的夏琼寺里又有了青灯佛塑、经声梵音,被驱散的活佛和喇嘛们陆续回来了。波且扎西的师傅还活着,听说徒弟在大巴河林场种树,派了人来叫他回寺里念经去。他把树林交给了李春发,自己回到了夏琼寺,一边念着经,一边想着自己一手种起来的树林子,念了一个星期,就坐不住了,跑回林场想看看那些树木,一看就生气,就发誓再也不走了。他看到自他离开以后,他的树林损失了许多,有被人盗伐的,也有被牛羊啃坏的。他央求李春发专门去了一趟夏琼寺,捎话给他的师傅:“念经是积德,种树守林子也是积德,师傅你就让我守着树林子积德吧,我不回寺里去了。”师傅理解他,再也没有打发人来叫他。他又开始在乱石滩的树林子里迎日送月、熬冬盼春。不同的是,他发现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落实和私有化程度的提高,钻进树林盗树和放牧的人越来越多了,他除了继续种树和养树,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对付这些破坏林木的人。

1983年夏天,在临近大巴河的一片落叶松林边,在半个月亮爬上来的时候,波且扎西被五个人摁住了,抱腿的抱腿,搂腰的搂腰,扭胳膊的扭胳膊,因为波且扎西从林子里赶跑了他们的一群牛,又逮住了一头,要牵去林场按制度罚款。这几个人当然不依,夺回了牛,又死摁着他逼问道:“以后你还罚不罚款了?”他说:“当然要罚,我还怕你们不成。上个月从西宁来了几个大干部,一人手里攥着一杆枪。我说你们打掉鸟儿的一根毛我都不答应。有人不听,端枪就要瞄准,我扑过去就把枪口堵住了,夺下那人的枪,交给了林场。林场罚了他一百块。大干部的钱都能罚,你们的钱为什么不能罚?快放开我,我波且扎西是夏琼寺的喇嘛,我浑身都是法力,你们几个算啥,敢把我怎么样?”有人说:“我们都是大巴河对岸的,也算是你的乡亲,你六亲不认,我们今儿要你的命哩。”波且扎西说:“你们这些人,脑子钝得就像斧头背,就是要了我的命,林子也不能随便让你们糟蹋,林子是佛爷的,是佛爷给人间的福报……哎哟,我的胳膊,疼死了……好我的兄弟哩,快放开。”“那你说,还罚不罚款了?”“哎哟,不了,不了,不罚款了。”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松开了手。波且扎西爬起来,甩了甩胳膊,忽地跳出了包围圈,跑前几步,从地上捞起一把铁锨,急转身,大吼一声扑了过去。“他要拼命了。”不知谁喊了一声。几个人一阵紧张,拽着牛,拔腿就跑。波且扎西骂骂咧咧紧追不舍,一直追过了树林,追到了河里。他们是趟河而来的,自然要趟河而去。可是谁也没想到,河水变了,比他们来时变大了,似乎大了好几倍。有人说:“哎哟妈呀,这样深。”接着就扑腾起来,他大概以为自己的那两下狗刨是可以渡过深水到达对岸的,但水不光是深的,而且是急的,他被冲走了。月光下,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他的黑色头颅迅速消逝在下游的浪峰里。剩下的四个人赶紧回到了岸上,声嘶力竭地喊着那人的名字。波且扎西愣怔着,问道:“是不是冲走了?”那几个人说:“放你的狗屁,好端端的人怎么会冲走?他是回家去了。”波且扎西说:“那就好,那就好,你们快回去看看,看家里有没有他。我这里求你们,以后你们千万不要再来林子里放牛放羊了。”几个人牵着牛逆河而上,寻找过河的桥去了。

以后的事情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林场的人说,波且扎西把一个进林子放牛的人追到河里淹死了。波且扎西吃了一惊,跑去问李春发:“真的死了?”李春发说:“真的死了。”又说,“这些日子你小心点,死者全家要来跟你算账哩。”波且扎西说:“算什么账?”李春发说:“以命换命呗,听说铁锨已经准备好了。”波且扎西说:“那我就等着。”他就那么老老实实等着,等着被死者的全家狠打一顿,打断他的腿,打折他的腰,或者就像李春发说的那样,用“以命换命”的理由一铁锨拍死他。这一等就把夏天等没了,也把秋天等过去了一大半。落叶松黄了,青杨和新疆杨黄了,满地的草更是一片金黄。油松、云杉、扁柏虽然还绿着,但显然已不是水灵灵的而是枯巴巴的了。波且扎西已经把“以命换命”的事儿抛在了脑后,照例干他想干的,在林子四周栽上蒺藜,防止牛羊马骡进来吃草啃树;又翻新了自己那间已经住了十几年的土坯房的房顶——盖了一层新鲜干爽的茅草,上了一层水浸不透的房泥。他高兴地对李春发说:明年春天肯定不会漏雨了。

但是春天没有到来,对波且扎西来说,春天永远不会再来了。或者说,对春天来说,波且扎西已经不再是一种存在了,包括他的土坯房,包括他那用生命的全部一树一树培育起来的整个树林子。是火灾,是放火烧林的那种火灾。林场的李春发说,当大火烧起来,当风把火焰从这棵树送到那棵树,当救火已经不可能的时候,波且扎西没有跑,他就像在夏琼寺里念经一样盘腿坐在了土坯房里,任凭火焰烧着了房顶上新鲜干爽的茅草,烧着了他自己——他平静地坐化了。这样的死让人想到涅槃,想到佛在告别人世时所具备的那种超越于生死之上的境界,想到成佛之道对火的钟爱是自蹈也是宿命。然而,毕竟波且扎西是追撵过人并让那人在惊慌失措中走向了黄泉的,不管他有多么正当的理由,那人的死于非命对他永远都是一个阴影,只要他活着他就得为此忏悔。

死者家人过于激烈的报复肯定是会惊动法律的,一切公正的法律都应该与佛道监察人世的光焰明锐之金刚杵有异曲同工之妙。至于波且扎西,定论是早已有了的,曾有佛言:“其造化介于黑白二业之间,不可断为善,亦不可断为恶者,若其自觉于世无愧,坦然归寂,亦可往生净土,不受轮回苦。以往一切经均将此漏记,故曰无记涅槃。”

同类推荐
  •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关汉卿杂剧散曲鉴赏辞典

    本书是本社中国文学名家鉴赏辞典系列之一。精选关汉卿代表作,并请当代研究者为每篇作品撰写鉴赏文章。其中诠词释句,发明妙旨,有助于了解关汉卿名篇之堂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关汉卿作品所具有的现实主义色彩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 病玫瑰

    病玫瑰

    《病玫瑰》中,诗人的灵魂翼羽随处翩跹,意象婉如思涛中自由飘荡的飞舟。然而,现代文明对精神家园的攻击,也深深地触动着诗人文爱艺,诗人凝重的视境,通过那些悲天悯人的诗句,传递给读者。
  • 一路林红

    一路林红

    以文情并茂的短故事,带领读者遍访欧亚美洋非五大洲。以企业高管的眼光和文学的情怀,细腻温婉、诙谐幽默的笔触,诠释中西方文化。以充满哲思、怡情怡景的人生感悟,编制成绚丽多彩、姹紫嫣红的人生大片。《一路林红》是作者路琳根据她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游历,用足迹和心情写就的作品。文中记述了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上与一件红风衣的奇缘;在夏威夷海滩与英俊飞行员偶遇,并再次巧遇飞越基拉韦厄火山;在北海道雪域邂逅一只野红狐而那红狐却温顺地在她身边坐下对眸……
  • 贵平吟草

    贵平吟草

    主要包括:无题;登庐山感赋;清明扫父墓;寻诗;七回乡偶书;重走砍柴路;重游黄龙寺;三过双井村(三首);读《石湾诗草》(两首);一二怀乡;赠妻;修江月夜等。
  • 活出一个人的精彩,再与全世界相爱

    活出一个人的精彩,再与全世界相爱

    《活出一个人的精彩,再与全世界相爱》是一本励志暖心散文集。作者把自己和身边朋友经历的事情写成动人的故事,启发读者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感情,给年轻人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时下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茫,以抚慰心灵的笔触,感动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学会勇敢面对。作者的每篇文章都有寓意,用娴熟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一股清泉,滋润读者的心灵,文学性和可读性强。过简单的生活,早晨醒来微笑且知道有目标,食物清淡节制却有利于健康,和亲人朋友相聚欢喜不在乎言多言少,爱一个人真心幸福拥抱着欢笑。这样的时光,若你想要,便是日日晴好。
热门推荐
  • 凡尘历

    凡尘历

    凡尘注定有因有果,不可分。人做,天在看,不必做尽。
  •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地心游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地藏菩萨十斋日

    地藏菩萨十斋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缠情:老公,饶了我

    豪门缠情:老公,饶了我

    因为自己的失误家破人亡因此她背负了扫把星的恶名因为自己的好心招来了恶魔因此她成了恶魔弟弟的禁宠
  • 六度人脉

    六度人脉

    20世纪60年代,“六度人脉”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提出并加以验证。最初“六度人脉”是政治圈与财经圈里高端人士必用的成功法则。后来,它以强大的趋势流行到到美、加、英、法、德、意、葡、日、韩、丹麦、荷兰、巴西等160多个国家,并开始进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 一品嫡妃:夫君,请赐教

    一品嫡妃:夫君,请赐教

    什么待我登基,你你必为后?什么宠妻无度爱妻如命?原来都是假的!当看清楚枕边人的真面目,被迫害到死的时候,懦弱的南灵笙已经死了!在回头,南语兮,你毁我容貌抢我丈夫!断我性命?就被怪我心狠手辣以牙还牙!段屿君,你虚情假意利欲熏心杀我孩儿,就别怪我不留情面用尽心机断你前程!当侯府嫡女重生来过!烦伤我者,必百倍还之。烦拿我者,必千倍还之!真心助我者,唯以身相许之。
  • 回望“长虹”

    回望“长虹”

    对于历史人物,能引起后人研究兴趣的,我看至少有三点:一是要看他在历史的进程中担当过什么角色;二是要看他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过些什么;三还要看他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从这三个方面看,高长虹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高长虹,1898年2月12日生于山西盂县清城镇西沟村。1921年,在他23岁时,父亲高鸿猷要他找点儿事做赚钱养家,他却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于是父亲就说了句令长虹很伤自尊的话:“我的粮食不是给游手好闲的人吃的。”
  • 那场相逢在职场的爱情

    那场相逢在职场的爱情

    跨越了2000公里来到江州的韩少伊,只为了淡忘一场堪比离婚的分手她想待在温和的江州,相信悲伤并未与生活合谋但为同事的一场抱不平,却让她与顶头上司苏廷玮成为死对头因为生活压力,韩少伊不敢失业,为了留在SY公司,不断的刷新着自己的底线只是谁的生活都不会一直高歌凯旋,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就将苏廷玮送入深渊......
  • 佛说九色鹿经

    佛说九色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fboys之叶落花开

    tfboys之叶落花开

    第一次见面,引发误会让她们相识,变成同学,最后他们在一起,小时候的记忆恢复,发现自己以前喜欢的人竟然是自己现在爱的人的兄弟,面对同样问题的他选择了去爱她,而忘掉自己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