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5400000013

第13章 杀人魔窟新华院——济南集中营(2)

新华院选址在济南北郊官扎营街西。官扎营街一带,过去叫关家茔,是一片荒凉的坟地,在农田园畦中间,夹杂着一些低矮简陋的民房。因为救国训练所不能满足大批训练战俘、大批向日本本土输送劳工的需求,1942年9月,日军酝酿在这里建一个集中营。于是,他们便强拆民房,霸占农田,圈地盖房,大兴土木。

1943年2月,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向第十二军下达电令:“因大东亚圣战之需要,兹决定在中国鲁省济南建立一大型战俘集中营拟定名为‘新华院’,该集中营一俟建成,一应事务由十二军辖制,帝国圣战必胜。”

新华院前期一直是由驻济南日军第十二军筹建和管辖的。1944年,第十二军参加中原作战后,由新组建的日军第四十三军(代号秀岭第1700部队)管辖。具体管理的部队为驻鲁日军仁字第2350部队(后改为依字第2350部队)。

新华院占地二十五万平方米。院内,分东西两院;西院较大,为新华院本部,东院是看管战俘的日本驻军。院外,东到虹桥,西到胜利庄,所有农田都被占为新华院战俘劳工服劳役的两个农园。

新华院的办公楼设在东院迎门花坛后面,为合署办公楼。在办公楼西北隅有几排平房,设有新华院总队部、办公室、经理部、辅佐官室、兴亚建设队以及总队部人员宿舍和被俘国民党高级将领宿舍。

新华院的四周有壕沟、围墙和电网。壕沟宽五米,深五米,内蓄污水,沟边设铁丝网。沟内围墙高三米三,上面架设着密密麻麻的铁蒺藜和高压电网;围墙四角有岗楼,内有日军荷枪实弹瞭望警戒,外围有日军昼夜站岗巡逻。大门口两旁各站着一名手持长枪的日本兵,卫兵向外两步远的地方,横着一道由铁蒺藜和木料扎制的活动鹿砦。

新华院设内禁区和特禁区。设在内禁区第一道高约两米的电网之内的有:干部队、图书室、医务室、伙房队等,均为兵营式平房。在第二道铁丝网之内的为“特禁区”,训练队就设在里面,是集中囚禁俘虏的地方,是院中之院。有前后两排六幢仓库式的大厦,每幢大厦内能容纳千人左右,厕所设在门外对过,入口由警备队把守。铁丝网外每隔二十米设一个岗哨,日夜值班,以监视被囚人员的行动。四周电网夜间通电。

禁区之外的大门始终紧闭,只开旁边门,有日军一个班常驻看守,门外有铁丝鹿砦挡道。在值班室旁设禁闭室。在东院驻军营地豢养着一群狼狗,日军专门加以训练,夜间放出巡逻,以加强警戒。警犬日夜狂吠,令人毛骨悚然。

日军办公楼北面设有方圆四百平方米的一个操场。靠东墙有一个半人高的土台子,是对全院俘虏点名、训话和阅兵的地方。台子东边矗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一面很大的太阳旗在旗杆顶端飘动。俘虏每日早晚两次集中在这里,早晨按中、小队排列点名、升旗,报验增减人数后,参加“跑步训练”或罚劳役。晚上再一次集中在这里点名、降旗。操场的南端,架有高约十米的瞭望台,中间钉着几块长条木板,上面写着“大东亚圣战”的标语和《大东亚进行曲》歌词;台顶上设有一个岗楼,上有荷枪实弹的日军全天候站岗,站在瞭望台上鸟瞰全院,可以一览无余。整座院落,透着森森杀气。

新华院由驻济日军参谋部高级参谋山田、铃木一郎少佐等直接控制,先后担任院长的有□子、渡边正雄、增田一郎、青井真光等。在院长领导下设有办公室、经理室、辅助官室和日本警备队。经常有一个排的日军负责集中营警戒。

为了向外输送战俘劳工,1944年1月,新华院日伪管理人员与华北劳工协会济南办事处勾结,在济南办事处驻地成立了“兴亚建设队”,由华北劳工协会济南办事处主任中川久平负责,由赵大因和岛田寿任正副队长。1944年3月,该队迁至新华院内,正式设科,赵大因、岛田寿任正副科长,下设审问、文书、劳工、事务四股和卫生室。1944年9月,中川久平调往张店,华北劳工协会又派橘重敏、阿部来负责,兴亚建设队演变为劳工训练所,设主事室(负责该所的一切事务),下设总务、会计、指导、卫生四个科。这个时期,新华院对外又称济南劳工训练所。劳工训练所协同原新华院日军,承担了新华院对战俘劳工奴化教育、管理输送的工作。劳工训练所主事室和各科负责人大都是日本职员,只有少数办事员是中国职员。

日军在新华院采取“以华制华”“以俘治俘”的政策,在日军管理人员的领导下,设立了庞大的俘虏人员管理机构,在日军所部领导下,首先设立了总队部。总队部是全院俘虏管理人员的最高组织,设总队长一人,总队副两人,文书若干人。总队部直接领导参事室、审问课、警备队、干部队、训练队、工场队、农场队、抽血队、卫生班、病号房等,总队以下设大队、中队、小队,小队下为班,每个班四五十人。

审问课负责俘虏的收容、登记、输送和死亡人数核实工作;根据各地转来的战俘档案和名册,进行逐个点名问讯,核实后送入训练队;平时则掌握输送劳工及增减人数、残废人数的统计工作,每天向驻济南日本军部上报。除此之外,还进行案情的复审和行刑。1944年担任审问课长的是日本人高桥、副课长是国民党被俘军官。

警备队由日军从战俘中挑选一些青少年编组而成,敌人利用他们年幼无知,生活上给予优待,训练他们如何守夜和管制战俘。

干部队是1944年12月成立的,专门培养、训练管理战俘的中小队长及骨干分子,其成员是从训练队里挑出来的。

训练队是集中营的普通俘虏,凡进入新华院的人,都要编入训练队进行训练。

工场队、农场队是新华院的监狱工场,凡年老体弱或有手工技术的俘虏才能被选用,设有织布、织袜、制鞋、菜园等班组。日军利用中国俘虏的无偿劳动为其服务,菜园所生产的蔬菜供应新华院的日军和全院食用。

4 非人的生活

新华院1943年3月1日正式启用,很快就押进三千多人。这些人有八路军战俘,有国民党军战俘,也有无故被抓的平民百姓;由日军作战“扫荡”被俘被捕的,还有交枪投降日军后被押进来的。日军名为对“罪行”较轻的战俘进行收容感化劳动改造,实际是对战俘进行审讯、折磨、奴役、残害。原日本驻伪山东省顾问园田庆幸1955年3月15日在接受审问时,对新华院有这样的交代:

日军美其名为“劳动改造的集中营”,作欺瞒宣传,可是实际上是对爱国抗日的中国人民“最高至上”的“镇压虐杀机关”,附属于济南军法会议。由各地日军部队、宪兵队送来的“俘虏”“犯人”,先收容监禁在该院,进行区别整理及预审审问。之后根据军司令部的命令,送至军法会议。但在此预审的过程中,加以殴打、水刑、火刑、吊打等过于残酷的拷问,夺去了好多人的生命。军法会议审问,是扣留在军法会议拘留所审问。军法会议判决后,判处死刑的就直接带至琵琶山死刑场执行死刑;判处有期和无期徒刑者,则重新送回新华院,监禁在充满虐待和虐杀恐怖的监狱中作苦役,在此苦役中被虐杀的也不少。在这样残酷无德的苦役中呻吟着的爱国抗日的中国人民(包括八路军军政人员及一切抗日的人民)达几千名。当然在此监禁的人员是经常变动的,但一般来说,经常有两千人左右。他们在日军虐待者的酷刑和监视下,还拼命地继续作抗日斗争。

济南新华院比救国训练所条件更恶劣。建院初期,曾从石家庄集中营调来一些日本管理人员,并把石家庄集中营的一些管理办法带了过来。如战俘劳工押进集中营点名查数后,先要进行洗澡消毒。不管春夏秋冬,即使是隆冬腊月,也要脱得一丝不挂,跳进含有石碳酸溶剂的冷水中洗涮一下;并把战俘劳工带进去的衣物全部收走,发给原集中营战俘脱下的旧衣服,或从战俘尸体上扒下的带有污血溃脓的脏衣服。接着给战犯劳工抽血验血,说是给战俘劳工检查身体,实际上是抽战俘的血供给日本伤兵用。有的战俘因战场折磨体质虚弱,加之抽血过多,当场昏迷不醒。

然后进行预审。被认定为是重要战俘或反日分子的,送济南军法会议复审判刑后,再押回来服苦役。被认定是普通战俘的,则直接编入训练队,根据其表现和身体状况,分别安排在当地服劳役或外送当劳工。

战俘劳工住的大牢房,两边是土炕大通铺,中间是只能容一人行走的通道,几百人住在一个屋里非常拥挤;宿舍阴暗潮湿,满地污垢,空气令人窒息。睡觉前先要报数,排队入室,听到口令“脱衣”,要马上把所有衣服脱光,慢一点就要挨打。再一次口令“卧倒”,就要按顺序卧下。人多躺不下时,只能一个靠一个地坐着睡。躺下后不准说活,不准抬头张望,否则就被处罚。如果要上厕所,先要喊“报告”,请示批准才能去。为防止逃跑,晚上上厕所不准穿衣服,即使是冬天,也只准披件上衣,不准穿裤子。一个战俘劳工患腹痛憋不住,大便流在地下,于是在遭到一顿拳打脚踢后,竟罚他赤着身子跪在两块立着的砖上,一直到天亮。

新华院战俘劳工的伙食给养,每人每天的口粮标准是十四小两(旧秤一斤为十六两)。数量本来不多,再经管理人员层层克扣,吃到战俘嘴里则很少了。每日三餐,早上每人一碗稀饭,中、晚餐只能吃上一平碗满是蛀虫的小米干饭,两人同喝一碗汤。有时连这种发霉的小米也吃不上,只能吃到一个高粱面饭团子,甚至是一小块豆饼。每次开饭,先要点名站队排成两列队形,在屋中面对面站好,听到“蹲下”的口令,便立即蹲在地下,或端端正正地对坐在两排大通铺的过道边沿上。每小队一木桶饭,值班班长盛饭,先领到的不准先吃,像上供一样安安稳稳地放在自己面前,稍微一动就要挨打,等全班、全小队盛完后,队长宣布“开吃”,大家这才狼吞虎咽地几口吃下去。

饭给的少,水也不够喝。特别是炎热的夏天,战俘劳工在阳光下炙烤,大汗淋淋,口干得冒烟,也不准随便喝水,只在午间休息时给一点剩水喝。有的人干渴难忍,趴在地上喝雨后洼地的积水,竟被日军唆使的军犬,撕咬得血肉模糊。长期的饥饿和疲劳折磨,使他们皮包骨头,形似骷髅。很多人为维持生存,偷着喝车间里的糨糊,或捉老鼠烧着吃。

战俘劳工穿的衣服,冬不御寒,夏不遮体。有的上衣纽扣全掉了,战俘劳工只得将棉衣左右掩起,腰间用稻草绳系住,以御寒冷。终年无衣更换,虱子、跳蚤成团。不少人没有鞋穿,常年赤脚干活。大冬天不得不赤脚站在雪地里,实在不行就撕破上衣的破棉絮或找些破布包一包,用绳子捆一捆,借以御寒,很多人在严冬中被冻坏双脚。手脚冻裂,鲜血直流,走路艰难,但也要支撑着参加训练和劳动,不然就遭毒打或关禁闭。

每天早上五点钟,新华院的号音就响了,接着便是中、小队的哨音和班长的呼喊斥责声,必须在三分钟内起身,并在房门前列好队,跑步、点名。在训练场跑步,本来是一种身体训练,但对饥寒交迫的战俘劳工来说,却是一种难熬的折磨。在操场上,一个队(呈四路纵队)围一个圈子跑,小队长站在中央。口令一下,无休止地跑,谁掉队就挨打。由于天气寒冷,加上体力衰弱,一些战俘累得弓腰驼背,全身摇晃。经常有人在跑步中昏倒在地。一个被抓来的农民,因不会做“齐步走”和“左右转”的动作,便被拉出来单独操练,每错一式,带操的就拳打脚踢,直打得他口鼻流血,神志恍惚。

战俘劳工进入集中营后,都要被编入各种劳役队,或开矿,或垦荒,或搬运,或做工。每天都要从事十几个小时的繁重劳动。日军经常押解战俘劳工去白马山劈山开石,修飞机场,挖沟埋汽油桶。战俘劳工稍有怠慢就遭毒打,有的被沉重的石块磨烂手脚,有的则被打断筋骨,鲜血直流。虽然劳役繁重,但却只能吃到少量的小米饭,真是不如牛马。因此,很多人的身体都消耗折磨得瘦弱如柴,直到死去。

5 残忍的酷刑

日军野蛮屠杀战俘的手段绝世无双,有着无穷尽的残暴杀人的方法。新华院对战俘审讯,经常使用殴打、水刑、火刑、吊刑等刑罚。殴打,即用竹刀、木刀、皮鞭等抽打;水刑,即往嘴里灌凉水和辣椒水;火刑,即用蜡烛、蚊香和烧红的火筷子、烙铁等烧烫器官和皮肉;吊刑,即用绳索捆绑手脚和手指,吊起来殴打。新华院在预审用刑中,就夺走了很多战俘的生命。

新华院规定了许多清规戒律,如劳动时不准东张西望,违者就受棒打、罚跪等惩罚。对所谓表现不好或有越轨行为的施以酷刑,有的被剥光衣服爬烟囱,有的让头顶石头绕场转,有的被日本兵抓住生殖器绕场示众,有的还被关禁闭、放狗咬、关水牢。水牢是一个地下室,里面有齐胸深的臭水,人们被浸泡在里面,不给饮食,不能坐卧,只好在水中日日夜夜地站立,等支撑不住时,一头倒在深水里就被淹死。

一个战俘劳工在外出干活时,因在地上拣了个尚未熄灭的烟头,吸了几口,被监视的日军发现后,先用军犬扑咬,用枪托皮带没头没脸地打,后来又用铁丝吊在树上,用刺刀活活挑死。外出劳动,要列队前进,一般四人一排,互相牵着手走路,如果四人中少了一个,其余三人就会大祸临头,轻则毒打,重则丧命。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本书集合了“考古探密”、“人物逸事”、“古迹奇观”、“交流奇闻”、“艺术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掌故与发现,勾勒出一幅真实多彩的历史画卷。
  •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文学与戏剧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秦武风云

    秦武风云

    新书《高材生在异界》正在上传。长平之战,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鲜血染红天际。辉俊被人从死人堆里拖出,小小年纪,仇恨却充斥双眼。当世正值百家争鸣之时,英杰才俊并出,江湖再起波澜。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
  •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亲历香港回归:后过渡期重大事件始末

    聆听亲历者讲述——香港回归路上的风云自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之日起,香港就踏上了回归之路。香港《大公报》原副社长、第一副总编辑梁新春讲述香港后过渡期这段惊心动魄的历程——英方一意孤行,步步为营,在政制、法律与经济方面不断挑起对抗,末代港督彭定康称之为“与中国最血腥的一场决战”。中方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坚持“以我为主”,依靠港人筹组香港特别行政区,确保平稳过渡。本书精选的160多篇社评、观察员文章,记录、评述了香港后过渡期重大事件的始末,反映了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决心和智慧,表现了港人在回归途中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力量。本书对中华民族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热门推荐
  • 传说中的秩序者

    传说中的秩序者

    在白林混吃等死的人生中,突然有一天,从天上掉下一个战斗力爆表的萌妹子,带着他,去到浩瀚无穷的宇宙各地,展开了一段奇异的历程。
  •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秦时之我要做军阀

    姜珝穿越战国末年,机缘巧合下被李牧收做弟子,上了赵国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从一个小小军官做起,成长为一方军阀,苟到秦二世而亡,挥军南下与项羽刘邦一争天下。双开一本书《脑洞中的神奇宝贝》,喜欢精灵文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 秘密花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秘密花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世界历史博览2

    世界历史博览2

    当人类生活在洞穴,隐藏于悬崖的时候;当人类唯一的工具是石头的时候;当每个人不得不为自己的食物而进行打猎的时候;当人类的衣服是以动物的皮做成的时候。那时没有城市,没有大型的建筑,没有现代生活中的安逸,从史前史到现代世界的跨时空旅程,世界历史的发展是曲折而神奇的,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历史,我们编著了这套《世界历史博览》。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距离

    你是我遥不可及的距离

    以城中为背景,林茜茜和沈安逸为线索,记叙了高2019级1班的故事。在我的故事里,没有绝对的男主女主,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在用青春演绎生命的芬芳。
  • 喝酒故事

    喝酒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全职之旅

    全职之旅

    锻造师,药剂师,铭纹师,附魔师,炼金师,驯兽师,酿酒师,烹饪师......成为全职业大师的墨久,原以为能在异界大展身手,但命运好似在不断的和他开着玩笑。“什么我是奴隶?还是个人人嫌弃的傻蛋?”“哇,好不容易跑出来了,居然迷路了!”“妈呀!魔兽!别追我啦!快跑!快跑!”墨久异世界的全职之旅,就这么在一堆悲剧中拉开了序幕。
  • 重生八零之盛宠小娇妻

    重生八零之盛宠小娇妻

    重生前许佳人落得众叛亲离,最后被渣男活活烧死的凄惨下场。再次睁眼她带着空间回到了儿时,这一次她誓要改变命运。家里一贫如洗没关系,先致富再治人,渣男还是极品亲戚绝不手软放过。“小哥哥,真好看,有没有兴趣等我长大一起睡?”仗着自己童手童脚,许佳人撩男无下限,那个小哥哥你别跑,这辈子我要嫁给你。
  • 总编辑心语

    总编辑心语

    本书是作者带有理论色彩的新闻专著,既涉及如何坚持报业改革和创新,如何全方位发展报社,也包括如何提高新闻采写水平,开创多种形式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