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3400000004

第4章 克己省身 严以自律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闭幕会上,号召“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省身,勤政廉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克己省身,这是勤政廉政的根本所在。克己,就是要战胜自己的欲望,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不该拿的东西坚决不拿,不该吃的饭坚持不吃;省身,就是要时时警醒自己,给自己念念紧箍咒,从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管地位如何,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绷紧自律这根“弦”,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么样,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么样;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总之,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都是一个意思。

中国历史上已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就是其中一例。当初,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叫涂山娇的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许多百姓年年被洪水冲走的时候,心里特别地难受。接受任务后,他把个人幸福先放到一边,义无反顾地告别了妻子,立即率领数万之众,夜以继日地开沟挖渠,疏导洪水。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上下奔波,多方治理,期间有三次经过家门口,按说,家有新婚娇妻,理应进去看望一眼才是。但任务繁重、工作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只得远远望了一眼,又匆匆走过。大禹治水13年,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流入大海,消除了多年的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大业。当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家时,孩子都长多高了,却不认识他。

历史上有推己及人的仁人志士,也有害人害己的小人无赖。有个“以邻为壑”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家伙,跟大儒孟子大禹治水这件事,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夸口说:“大禹的功绩实在不算什么,要是让我来治理洪水,我一定做得比他更好。”孟子问他怎么治理。白圭说:“这好办呀,不说是河道堵塞吗?把河道疏通了,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不得了,干嘛非要流入大海呢?那样岂不劳民伤财?”孟子一听,非常生气地说:“你错了,白圭先生。你自以为聪明,以为把水流到邻国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当洪水聚到一定限度时,还会倒流回来的,会后上游的老百姓造成更大的灾害。有道是,自己不想要的,千万不能推给别人。一个有仁德的人,断断不会做这种缺德事。”

从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这两个事来看,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为别人着想,难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害人害己。大禹治水则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尽周折,付出了很大牺牲,却从根本上和长远上消除了水患,也为福及邻国人民。大禹治水,才是真正的推己及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这种信条一定规范着人们的道德行为,为后人的为人处世指明了方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白圭”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做事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要对自己有利,哪管他人死活;只要自己的感受不错,哪管他人是喜是悲。

所以,要做一个心里装着群众的人,就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凡事换位思考,多替他人着想,多做对他人有益的事,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一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手里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服务;同时,努力践行与权力一致的职责,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出色的成绩。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把主要精力放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实效上来,用一颗博大的心胸对待自己的下属、对待人民群众,自己不想要、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他人。对待他人,要少一些抱怨和指责,多一点关爱和理解;少一些阴谋诡计,多一些光明磊落。做到这些,就能减少许多“自寻”的烦恼,对和谐工作环境和密切干群关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许多领导干部上任伊始,就满怀雄心壮志,满身充满了干劲,期待着做出一番成绩,为此,都渴望在工作中得到下属的配合、赢得群众的支持。如果我们“己所不欲,总施于人”,谁会服你、支持你?谁又会配合你、信任你?在官场中,那些脸难看、话难听的干部,工作肯定做不好,也不会赢得大家的真心拥护。别去抱怨“下属无能”,也别指责“民风彪悍”,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我们用笑脸和热情迎老百姓,以支持和理解对待下属,把权力和智慧用于谋发展、谋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造福一方百姓,自然能赢得大家的配合和拥护。

三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多站在地方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去理解对方的心情,替对方想一想。如果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对方的心理,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例如,一些干部要求下属按时上下班,严禁迟到早退,自己却以开会、办事等各种理由,任意践踏工作制度,搞特殊化,执行双重标准,这样做,谁又服气呢?如果换位想一想,要是自己是下属,面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领导,自己又有什么感受?再如,有的干部到基层去,迎来送往,讲场面、有风光,出尽风头,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群众,心理又有什么感想?如果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出格,有多么不让人待见。

“己所不欲,也施于人”,结果导致恶性循环,激发更多的逆反情绪和厌恶心理,一旦下属和群众对你意见成堆,又怎么开展正常工作?又怎么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所以,作为各项事业的带头人,领导干部要时刻以身作则,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行政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很容易形成官僚主义和家长作风。

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

这句话出自《荀子·礼论》,意思是,君子自始至终都能小心谨慎,始终如一,这是君子的原则,礼义的制度。

唐朝宰相魏征说过:“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做为领导干部,做事要持之以恒,特别是立志清廉这件事。许多干部上任之初,是立志做一个好官和清官的,但在官场待久了,由于外因的促使,造成内因发生了质变,没有把自己当初的誓言对持下来,误入了歧途,铸成一个失败的人生。

有道是,有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慎始”,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做事之所以要“慎始”,原因有二。一是做事如果在开始时就出现失误,就等于埋下祸根,很容易影响今后的工作,乃至全局,造成功亏一篑;二是一开始做事就不谨慎小心,一旦出现失误,容易使人产生的消极思想,失去信心和动力。明朝有一个官吏叫张瀚,他写过一本书叫《松窗梦语》,里面讲了一个故事:他任御史不久,去拜访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说了一段见闻——有一次,王廷相乘轿进城,一名抬轿的轿夫穿着一双新鞋,非常珍惜,一直在干净的路面小心行走。不久,遇到下雨,他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就再也不小心走路了,而是踩到哪算哪,任何泥泞都敢过了。王廷相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人一旦失足,就会破罐破摔、无所顾忌了。所以,要有一个好的结局,必须从一开始就十分谨慎。

领导干部要做到廉洁自律,关键就是小心“第一次”,把好“第一关”。第一次把好了关,就能掌握主动,在各种诱惑面前不动摇。如果第一道关被冲破,结果就是节节败退;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当,想收也收不回来了。为此,在第一次金钱利诱面前,在第一些美色面前,要坚决顶住,果断拒绝,这对领导干部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把好第一关,在第一道防线上就败下阵来,继而一败再败,落得身败名裂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胡长清、李乘龙、刘志军、王立军等这些腐败分子,之所以从地位显赫的官员,沦落为阶下囚,为人所不齿,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面对“第一次”的诱惑,没有把持住,甚至在“下不为例”的自欺欺人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潭,悔恨终身。

慎始当然重要,这是无疑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敬终。慎始不易,敬终有时更难。元代名臣张养浩说过,“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初焉则锐,中焉则缓,末焉则废者,人之情也。慎始如终,故君子称焉”。所以,为官贵在始终如一,不要为了贪图非法利益,而毁掉自己的一世英名。

要做到善始慎终,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易做到的。在古今中外,开始做重轰轰烈烈,到最后却沦为不齿于人类的反面教材的人大有人在。“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看到这样的诗句,你会联想到:这一定是一个慷慨赴义的革命志士!不错,这首诗的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确实是一位革命志士,但是,到了晚年,他却遭人唾骂,成为汉奸。他是汪精卫。汪精卫早年一腔热血,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10年,面对同盟会发动多次反清起义的失败,汪精卫决意刺杀当时清朝皇帝的父亲、掌握实权的摄政王载沣,来振奋革命阵营的人心士气。然而刺杀行动没有成功,汪精卫被捕。在狱中,他认为一定会被判处死刑,但是全无畏惧,写下了上述传诵一时的诗篇。当然,他后来没有被处死,否则他的英名不会被断送掉。

汪精卫有幸出狱后,依然是孙中山的一个重要的追随者,参与了多次重大革命行动。孙中山逝世时,他还是孙中山遗嘱的执笔人之一。按说,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光荣革命经历的人,然而,却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后,投靠了日本侵略者,做了一个傀儡,成为千古骂名。可以说,汪精卫有一个“善始”,却没有做到“慎终”,这是很让人遗憾的结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那些纷纷倒下去的贪官,尽管他们的经历、地位、权力、手段、方式各有千秋,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为党和人民做出过贡献,然则殊途同归,就是“慎始”而没有“慎终”,违背了“慎终如始,则善矣”的千年古训。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被查处,重庆市的薄熙来、王立军站上了审判台,等等事例,都充分印证了不“慎终”者,无以有“善终”。

还有那些勤奋、清廉了大半辈子的党员干部,在临近离开工作岗位,进入安度晚年的行列之际,却做起了违法违纪的勾当,要么身陷囹圄,要么成为死囚,使一世英名蒙羞,让人心生无限感叹。对于这种晚节不保的情况,有人开容为“59岁现象”。因为59岁临近退休,许多人回想几十年的官场生涯,总觉得付出的多,收入的少;或相比之下,没有其他同僚成就大;或觉得权力过期不用,就会作废,于是铤而走险,最后捞一把。例如,兰州市原市长张玉舜因受贿而受审期间,就深有感触地说:“跌落到如此悲惨的地步,根本原因是自己长期身居领导岗位,失去了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特别是在快退下来的时候,59思想比较严重,在金钱和糖衣炮弹面前打了败仗。”

有个成语叫做“功败垂成”,就是说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在别人只能惋惜,而自己却要承受这种经过努力仍然失败的后果。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全力以赴,始终保持开始时的那种热情、那股劲,并坚持到底,决不松懈,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荀子所言“君子敬始而慎终,始终如一”,需要的不仅仅是毅力,更需要的是智谋。做到善始慎终,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事业,都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对此,领导干部应当在勤政廉政进程中勇于践行,成为一个“一贯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成为一个善于推进工作开展并收到预期效果,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的人。一旦做错了一件事,毁掉的就是自己的一生。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评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这句话出自晋代葛洪的《抱朴子·极言》,意思是,要搞好个人的道德修养,就要谨慎地对待细枝末节,不能因为收益太小、不值一提而忽视修养,也不能因损害小、无关紧要而不加防备。

细节虽小,却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细节虽小,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全貌。所谓一滴水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也是这个意思。为人处世、修身养性,需要从细节开始,在日常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区别善恶、分清美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一个有志于大事者,也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之以恒,小事成大事,滴水汇大河。

有个成语叫“谨小慎微”,意思是以谨慎态度对待细小的问题。或许有人感觉到:清正廉洁无须谨小慎微,只要在大方向、大原则上保持清醒头脑就行了,至于小事小节,不必斤斤计较,要是斤斤计较,岂不是小题大做?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修行者,多年来一直禁欲苦行。所到之处,只随身带一块布当衣服,冬遮寒风夏遮雨,哪里清静就隐居到哪里。时间久了,他感到一块布太少了,换洗起来不便,就下山向当地居民化缘,又要了一块布。不久,他修行的土屋内常有老鼠出没,咬坏衣服,他只好再一次下山,向居民讨了一只猫饲养。后来,他居住的土屋旁边长满了杂草,于是又向居民要了一把锄头……如此一来,天长地久,这位苦行者竟将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全搬到山上去了。这个故事表明,人的私心杂念就是由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的,进而越滚越大,越扯越广,以至最终失去了人生追求的大志向。

这样的道理,我们的领导干部并不是不懂,只是没有在行动上加以注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小事小节无碍大德,只要自己立场坚定,大事不犯糊涂,又取得了政绩,小事小节放松一点,也影响不了什么。讲大局、讲成绩,这当然是应该的,但这不能成为不注意小节的借口。实际上,一个人的节操修炼和小事小节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大德行是由若干小德行组成的,大事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的。如果连小善都不做,何来大善?如果连小事都看不上眼,大事恐怕也做不成。很难想像,一个不注意小修养的,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在小事上随随便便的人,能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取得成功。我们强调领导干部有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工作和生活小事上体现出来的。如果小节有问题,一个就会慢慢变质;如果在小事放纵自己,离堕落就为期不远了。

我们不妨看看历朝历代中,那些清官廉吏是怎样对待谨小慎微的事吧。东汉南阳太守羊续,上任不久,一位地方官吏就给他送来一条鲜鱼,未费多少口舌,羊续就收下了。这位官吏认为,羊续有一就有二,今日收鱼,明日就收钱。几天后,他拎了更大的一条鱼至羊续家中,却遭到羊续的严厉制止。羊续指着檐梁上挂着的上次送的鱼,威声正色地告诉老府丞,那条鱼他将一直挂下去,作为一个不要再送钱送礼的活告示。

元代大学士许衡,在战乱之后和几位朋友外出,途经刚刚被战争洗劫的豫北地区,当时正值三伏热天,大家顶着烈日赶路,口干舌燥。忽然,他们发现前面不远的路旁,挺立着一棵梨树,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大梨。大家一哄而上,争先恐后上树摘梨,只有许衡端坐在树阴下,不为所动。他的朋友一边啃着梨,一边喊他来吃。许衡说:“梨树的主人肯定逃难去了,我们没有征得主人同意,再渴也不能摘人家的梨吃,这是违背道礼仪道德的。”朋友样照样吃他们的,而许衡忍着饥渴,始终没有吃一只梨。

羊续悬鱼、许衡拒梨,成就了他们的清廉美德。今天,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了反腐倡廉,更应该加强个人道德品性的修养,小善虽小,可以日积月累;小恶虽小,就会酿成大恶。我们不追求数十年、数百年之后成为后人赞誉的清官廉吏,只求今生今世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负自己当初入党时的誓言。

翻开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没有“谨小慎微”,最终成为贪官的官吏,也大有人在。究其原因,都是从小贪到大贪,小节不保,造成大节问题。宋代思想家程颐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多是因为没有对小事引起足够的防范意识引起的。这些人在犯错时,也曾犹豫,也曾斗争过,也曾想过这件事的严重后果,可还是最终被诱惑拖下水,在侥幸心态的驱使下,迈出了犯错的第一步,从此一步一步地陷入犯罪的深渊。

谨小慎微,重点是注意自己的习惯和嗜好。领导干部的个人习惯和嗜好,好像是一个人的小节小事,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得硬,在大事上也不会松包。所以说,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

也行有人会觉得,在小事上也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太吃亏了?看看周围的同事,活得随随便便,过得轻轻松松,比我潇洒多了,于是就产生了攀比心理。先不说在小事上严格要求会不会吃亏,就说攀比心理,对自己也是非常有害的。领导干部与周围的人可以相比,就看你比什么。如果比潇湘和轻松,就会陷入享乐主义的泥淖。如果比谁当的官大,那又陷入于官本位主义。总是比这些东西,自然就看不上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古人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积液成裘、积沙成塔。任何细小的高尚行为,都是道德大厦的一砖一石。所以,加强道德修养,应该坚持从小事做起,在持之以恒的积累中,使自己日臻完善、道德修为日益成熟。同时,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加强官德修养,还能在群众中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吸引大家,形成一种人人重德行、讲修养的氛围。

修己者,慎于中也,傈然如履春冰

这句话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策林》,意思是,修身要内心十分谨慎,如履薄冰般战战兢兢。

据《列子·说符》记载,春秋时期出任楚国令尹的孙叔敖曾经说过:“吾官益大,吾心益小。”意思是说,我的官越做的大,处理事务越是小心谨慎。孙叔敖的这句话,富含哲理,也可谓经验之谈,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如何为人处世,有难得的借鉴意义。

在官本位的中国,古往今来,人人都把当官当做一个当做一件最光荣的事,所谓“学面优则仕”,意思就是说,把圣贤之书谈得滚瓜烂熟的人,就可能做官了;谁家要是出了一个当官的,那一定是一件光宗耀祖、鸡犬升天的大事,亲戚跟着沾光,街坊也觉得光彩。在今天,虽然不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一个人如果当上了领导,至少也是一件风光的事。一个跟大家没有什么两样的人,原本默默无闻,甚至没人搭理,可是一旦头上鼓戴了顶乌纱帽,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身价忽然暴涨,走到哪里都有人打招呼,奉为上宾,好不气派。既然如此,为什么白居易却说,做官还要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处处小心谨慎呢?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因为官大了,权力自然也大了,人就特别显眼,许多人就会重金贿赂你、腐蚀你,收买你手中的权力,为我所用。过去不是常有富豪夸下海口:“某某官再大,也不过是我养的一条狗而已!”当你被他们拉下水之后,只得任其摆布,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要是有一点不如意,他们就会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再把你拉下台。这样的事,就是今天也屡见不鲜。许多贪官落马,都是被当初行贿他们的人告发的,这足以说明了一切。二是因为官大了,盯你的人就多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人监督你,稍有不慎,就被逮个正着,将你举报上去,轻则丢官坐牢,重则杀头丢命。

例如,辽宁省铁岭市财政局原副局长景某,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财产。失去了人生自由的他在忏悔书中写道:“现在,我终于明白,做官与坐牢,如果把握不好,仅仅一步之遥。”无独有偶,湖北荆州市一家法院副原庭长谢某,因犯挪用公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坐牢后也发出类似的感叹:“从法官到囚犯只有一步之遥”,并责怪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在坐牢以后才有这样的认识呢?当初为什么不从别人的教训中吸取教训呢?”

其实,诸如做官要小心谨慎之类的话,古人不光白居易说过,其他许多人都强调过。唐代吴兢就认为:“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意思是说,做主人的贪得无厌,必然亡国;做人臣的贪得无厌,必然亡身。做官自然是好事,官当大了,说明你干的不错,有能力,前途无量。可是,当官也是一把双刃剑,官越大,越锋利,一旦受到伤害,伤势会更重。

今天,中国已全面步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竞争越大,诱惑越多。处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为官者一方面是考验多多,一方面是陷阱多多。如果不廉洁自律,任由私欲膨胀,经受不住金钱和美色的考验,目无法纪,迟早会成为不法分子手中的工具,最终自己也成为犯罪分子的一员,失足落马,遗恨终身。当初为你当官而感到脸上有光的,也许马上就与你画清了界线;当初给你拍马屁的人,甚至落井下石。

权力可以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也可以为自己谋个人私昨;既可以为人民服务,也可以为不法分子所利用。如果把握不好,最终被自己的“权力”葬送了前途和生命。从个角度去看,当官与坐牢,还真就是相隔一步之遥!

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手上越是有权力,越不能为所欲为,越要接受监督,自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阳光下运行。用手中的权力,去推动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顺利地向前发展,造福于社会和人民;而不是滥用权力,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最终个人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成克杰、胡长清、刘志军等腐败分子利欲熏心,把权力当作个人牟取私利的工具,无异于自绝于党和人民,让人既痛恨又惋惜。因此,我们对于权力处处存谨慎之心、敬畏之心,牢记权力来之何处,用之何处,自觉地做到“权为民所用”,而不是为自己和少数人所用。

欲胜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先己》,意思是,要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缺点;要想谈论别人,必须首先评论自己:要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

这句话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正人先正己、说人先说己。具体地讲,就是想让别人怎么样,自己要先怎么样;批评别人的缺点,先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要想别人遵守什么,自己得先遵守什么。要做权钱诱惑面前的清廉者,做事业上的成功者,就必然学会自控、自胜、自强。

春秋时,晋国有一名狱官叫李离。李离的部下在办案时贪赃枉法,放走了真凶,却把无辜者抓了起来,屈打成招,定为凶手。李离没有严格审查,听信了部下的一面之词,批准了这个案件的定性,把无辜者判了死刑。死刑执行后,李离忽然明白过来,这可能是一起冤案。经过仔细复查,证实了自己的判断。但此时人已死,不可复生。为了亡羊补牢,李离一方面严罚下属,一方面缉拿真凶。

真凶归后案,李离又考虑怎样才打能给冤死者一个交待。为此,他痛苦自责,食不甘味。他认为自己草菅人命,无异于亲手杀人害命,应该为这件事承担责任。于是,他给自己戴上枷锁,进宫去见晋文公求死。晋文公见了李离,立即询问原由。李离跪下说:“我违辜负了大王的信任,身为理官,却错杀了无辜。我请求大王依法将我处死,以命抵命。”

晋文公听完事件的前因后果后,长叹一气,说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不就是错判了一个案子吗?你不要过于自责,办理案件难免有失当之处,这就像任用官吏,虽然应该公正地衡量过每个人的才能,唯才是举。但是,在实际任命时,仍难免有偏高偏低的情况出现,这是难以避免的;审理案件也一样,在量刑时,难免偏重偏轻。何况,这个问题的主要责任,在于你的部下,而不是你自己呢?你有错,但错误并不大,可以免罪。”

然而,李离却没有为晋文公的开脱而宽慰,反而驳斥晋文公说:“大王,我是掌管刑狱的最高官员,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地位让给部下一寸;享受国家的俸禄也数我最多,也从来没有将自己的薪水分给部下一文。现在是我错判了案子,枉杀了无辜,反而把罪责推给部下,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今天,于理于法,我都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听了李离的一席话,晋文公越发钦佩他,可表面上还是在斥责李离:“照你的逻辑,你也是我的部下,你犯了错,是不是也应该由我来承担呢?是不是也要追究我的用人不当之罪呢?如果你受处罚,那我也应该受处分才对呀?”

李离知道晋文公想为自己网开一面。但以死谢罪的决心非常坚决。他说:“国家的法令早已明文规定,执法的官吏给犯人施错了什么刑,自己就要受什么刑;错杀了好人,自己也应被处死。大王信任我,才任命我掌管刑狱,可现在是我辜负了您,没有把案件断好,理应依法被处死。既然您不忍心处死我,就让我自己来执行吧。”说完,李离拔剑自刎而死。

李离以死来维护国法的尊严,真正做了正人先正己,对于这样的官吏,又有谁不敬佩呢?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上任之初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为政清廉应该先从自己做起,己正,才能正人,这是古训,也是真理。”己正,才能正人,就是说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想管好下属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不但要像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担责,还要处处为先、事事严格要求。一旦树立起领导者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在我国古代,那些使国家大治者莫不是以身作则,来保障法令的贯彻实行。三国时,诸葛亮因误用马谡而痛失街亭,导致北伐失利,挥泪斩马谡。回朝后,又表彰了唯一没有折兵损将的赵云,然后向后主刘禅上疏,请求自贬三级。当时因蜀国后主刘禅昏庸,国势减弱,但诸葛亮仍能以身作则,“禁胜于身”,使得国家法令畅行无阻,使蜀国一直能与魏、吴抗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依法杀婿,更是正人先正己的榜样。原来,明朝的茶叶是国家和西域人交换马匹的主要物资。朱元璋为此制订了“茶法”,严禁个人贩卖私茶。可是,朱元璋的三女婿欧阳伦,却仗着自己的皇亲国戚身份,视国法为儿戏,故意私做茶叶买卖,谋取暴利,还怂恿家人巧取豪夺,大量私收茶叶。地方官员纷纷告发欧阳伦。

然而,面对地方的不满,欧阳伦不但不收敛,反而残酷迫害告发者。朱元璋知道这件事,龙颜大怒,立即命人调查。查明情况后,又立即下命处死欧阳伦,以正国法;同时表彰告发他的地方官吏。朱元璋虽然失去了一个女婿,却赢得了人心,使得“茶法”顺利得到施行。

今天,党员干部身处领导岗位,既有“正人”的职责,又有“律己”的任务。正人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律己也是为了防备手中的权力不被用来谋取私利。为此,领导要有自律之心,更要有自律的恒心,在工作或生活中模范遵守法纪,为部下和群众带个好头。只有这样,法律才能畅通无阻,你的话才有威信,政令才能得以执行。如果自身的缺点、毛病很多,管理别人就没有底气,批评别人就不敢理直气壮,部下和群众也就不服你,你就没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群众会在私下骂你会上一套,私下一套;别人一套,自己一套。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这句话出自东汉张衡的《应问》第二章,意思是,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德行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高而羞耻,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是不是渊博。

东汉的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文人,他在天文、地震、文学、机械制造、历法、绘画、地图绘制、数学等领域,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又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计里鼓车、指南车等,被誉为“全才”。按说,张衡可谓志得意满了吧。然而,他一生献身科学,却不追求名利。有人讽刺他:“阁下能使机轮转动,木鸟自飞,为什么就不能让自己的官位也能飞黄腾达呢?”张衡却说:“我决不会为了谋求高官厚禄,而去奉承权贵。‘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淡化官位意识,不在官位俸禄上计较,而是追求个人道德和学识的进步。这种高尚的境界,其实包括着深刻的为人处世道理。

作为一个官场上的人,希望自己的官位一步步向上升,这种思想无可厚非。然而,我们身边却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是靠能力、凭贡献,而是靠钻营、靠不当手段去谋取更大的官位。一旦没有达到目的,就患得患失,失去信心,甚至玩世不恭。其实,身后功名半张纸,无论处在何位,本质和职责都是大同小异的。为官之道,贵在淡泊名利,顺境时淡然,逆境时坦然,保持谋事而不谋官的心态,开心工作,尽职尽责。

时传祥,一个普通的掏粪工,没有任何官职,也不追求什么官职,他所追求的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他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干一行爱一行,要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出了贡献。

时传祥的做人信条是:“宁肯一人脏,带来万家净”。他要求自己无论春夏秋冬,他都带着亲切的笑容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多年来,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一有时间,就四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凭着灵敏的职业直觉查找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干。这期间,有许多人对时传祥的王作嗤之以鼻,甚至有许多人对他恶语相击,但他从不恼怒,他认为,只要自己理解自己,可以为百姓造福就足够了。因此,时传祥每到一处,不管粪坑外多脏,不管粪坑底多深,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掏干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5吨多,背粪的右肩都磨出了老茧。日久天长,人们看着这忙碌的身影也渐渐理解了他的辛苦、他的无私,不禁对这位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掏粪工心生敬佩,时传祥的精神世界也处处充满了阳光。

得知时传祥的事迹,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都先后亲切接见了他。刘少奇还对时传祥的事迹给以高度评价,他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时传祥的工作岗位是普普通通的,手上也没有什么权力,但比的不是职位,不是金钱收入,不是享乐,而是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相比之下,那些唯官是图的领导干部,不觉得非常惭愧吗?

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应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责任。要比,就应该向清正廉明的干部看齐,而不应与那些贪污腐化的败类相比。见贤思齐,向模范比,越比越先进;向败类比,只能越比越坏。在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中,不乏先进人物,朱伯儒、焦裕禄、吴金印、孔繁森、杨善洲、郑培民等等。向他们学习,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就会自觉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自觉筑好拒腐防蚀的“堤坝”。如果与消极腐败现象比,和坏人坏事比,就可能比出不平衡的心理,比出贪婪的欲望,比向犯罪的泥坑,最终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淡化“官位意识”,就要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甘于清贫、耐住寂寞,做人堂堂正正,做官清清白白。而官位意识熏心,则是党性不纯的表现,从根本上说是忘记了自己入党参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将来给后人留点什么。如果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动机不纯,把当官当做是光宗耀祖的事,是尽情享受的事,是挥霍权利为自己捞好处的事,就很容易堕落为贪官和腐败分子。如果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动机不纯,在工作中就会耍官僚主义派头,在职务上会想方设法拉拢上级,讨好上级,对工作安排会斤斤计较,与组织讨价还价,甚至要官、跑官和买官。这无疑就是自掘坟墓,好不容易混来的官职也不会保得住。

所以,将官位看淡些,既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崇高操守,也是为人处世所必备的豁达胸襟。同金钱一样,人生一世官位再高也不能带到阴间走,为什么要看得太重呢?官位一旦升上去,应该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对自己的要求也严格了;退了下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退下来也还要“心有所属”,继续地为党和人民奉献自身余热,继续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回想一生,问心无愧足焉。

修善立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

这句话出自《颜氏家训》,意思是,那些广修善事以树立名声的人,就好比是建筑房屋栽种果树,活着时能得到好处,死后也可把恩泽施及子孙。

公元225年秋天,蜀相诸葛亮率兵南伐,七擒七纵收服了孟获,达到战略目标后开始班师回朝。军队回到泸水岸边,正打算过河时,忽然狂风大作,河水巨浪滔天,将士根本无法渡河。诸葛亮虽然精通天文,却对这瞬间发生的天气变化感到不解,便请教前来送行的孟获。孟获回答说:“这里连年征战,许多将士战死,血染泸水,客死异乡的冤魂便来作怪。所以,谁要想渡河,必先祭供鬼魂。”诸葛亮想:这些鬼魂为国捐躯,成为异乡孤魂,理应祭奠他们才是。便问孟获以什么祭供为好。孟获说:“按照常规,需要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祭供,这会满足要求。”诸葛亮一听,眉头一皱,心想:为了祭奠他们,难道又要增添新的鬼魂不成?岂不是更让更多的士兵白白断送生命?如此循环往复,冤魂岂不是越来越多,泸水永无宁日了?这个方法万万不可。

诸葛亮决定换个方式祭奠。他站在泸水河边,终于想出一个替代办法。便命令士兵杀牛宰羊,斩成肉酱,拌成肉馅,在肉馅外面包上面粉,做成人头模样蒸熟。他将这种祭品称作“馒首”。诸葛亮还亲自拜祭,将“馒首”一个个丢进泸水。顿时风平浪静,大军也顺顺当当地渡了河。这件事传开后,人们就用馒首作供品祭祀各种神灵。由于“首”、“头”同义,“馒首”又成了后来的“馒头”。如今,馒头遍布中国各地,还传到世界各地,至于其中包含着的诸葛亮的爱民精神,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古代官吏尚且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为老百姓说话,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干部,更要带头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干部在我们中国比比皆是。

陶光辉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虽然几次换过领导岗位,都能做到亲民为民、干事成事,为当地老百姓挡风遮雨,受到人们的好评。他的口头禅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他常说的话是:“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公仆,就要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不能无所作为、甘于平庸。”

陶光辉身上常藏着自己的私房钱,每当他看到需要帮助的群众时,他就会毫不吝啬地掏出来。他在一个镇当书记之初,就听说一位妇女3岁丧母、早年丧夫,再婚后丈夫又偏瘫,儿子智障,自己身患重病,以开一家“小吃部”维持全家的生计。他立即赶过去,捐出了到上任后的第一个500元。此后,陶光辉又相继给一位孤儿和一位患白血病的高中学生各捐了500元。这三个五百钱不多,却体现出一个领导干部对普通民众的关爱之情。这种从自己口袋里掏出的钱,无疑是对老百姓的真情流露。

陶光辉还说,“党和人民把你放在领导岗位上,就要为老百姓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他在任县委书记后,果断地拆除了政府大院围墙,新建市民广场,清晨市民可以进来晨练、傍晚饭后市民可以进来休闲散步,见到陶光辉还不时打个招呼。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这样的和谐美好的氛围。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宗旨,除了为人民服务,别无它图。而为群众多办好事、办实事,正是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人民”的内涵,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人民”,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内涵,一般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去工作。共产党的宗旨所指的“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还不尽相同。一是在在动机上是主动而不是消极服务,二是在内容上是创造性而不是墨守成规的服务,三是在行动上是扎实而不是坐而论道的服务,四是在结果上是人民满意度而不是自我满足等。

为人民服务,不是有保留的,而是“全心全意”的,这也是党的宗旨所决定的。要全心全意,就不能半心半意,更不能虚情假意。如果只想着提高自身水平,增加个人成就感,也可能会竭尽全力地做事,但动机不一样。而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全心全意”,则体现了动机和效果的高度一致性。因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也是一种兑现入党承诺,实现党章要求的自觉行动。

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大凡一个人要想学会一点东西,办成一件事情,就要具各虚心的态度,就要从不自满开始。否则就会认识不到自己的差距和局限,沾沾自喜,满足于一知半解,最终变得孤陋寡闻,被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所淘汰。

春秋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幕幕大国争霸的激烈场面。首先建立霸业的就是齐国国君齐桓公。他任用管仲做丞相,进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并加强武备,发展生产,齐国国力就逐渐强大起来了。他又用管仲的谋略,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燕国打败了北戎,并援救邢、卫,阻止了狄族向中原的进攻。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中原各国攻打楚国的盟友蔡国,与楚国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责问楚王为何不向周天子纳贡。此后齐桓公又安定了周天子王室的内乱,后来齐桓公又多次大会诸侯,周天子也都派人参加会盟,加以犒劳。这样齐桓公成了春秋五霸之首。

公元前645年,管仲重病,齐桓公问他:“大臣中还有谁可以接替你为丞相呀?”管仲说:“了解臣下为人,没有人比君主更清楚的了。”

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说:“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的人,是不符合人情的,不可以呀。”齐桓公又说:“那么开方怎么样呢?”管仲忧虑地回答:“开方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也不合人情,不可以呀!”齐桓公不甘心又问:“竖刁这个人怎么样呀?”管仲一听更着急了:“竖刁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更不合人情,不可以呀。”管仲死后,已经骄傲自满的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了这三个人。

晚年骄傲自满的齐桓公是孤独的,他越来越依赖身边的奸佞小人易牙、开方和竖刁。可是这些他认为亲近的人,后来是如何待他的呢?管仲去世后两年,齐桓公重病,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各率党羽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瘫痪在床的齐桓公被竖刁、易牙和开方三个奸贼禁闭在寝殿里,他们不给他饭吃,也不给他水喝,并在周围筑起几丈高的高墙,以杜绝别人的探视。就这样堂堂一代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当新立的国君无亏把他收殓时,齐桓公尸体在地上躺了整整67天,此时蛆虫已把遗体咬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曾经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而晚年却死得如此的惨不忍睹,这种巨大的反差来自于齐桓公的骄傲自满。他九合诸侯,天下无人能跟他抗衡,志得意满的他以为天下的人都亲近他是应该的,当竖刁、易牙和开方用极端不正当的手段接近他时,他竟然会觉得他们可以信任。最后连管仲劝他的话,他都听不进去,那么他也只好自作自受了。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时,全国很多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他。孙叔敖十分高兴,不禁得有些得意扬扬。这时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竟然说是前来吊丧。孙叔敖大吃一惊,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这位老人。他对老人说:“楚王了解我有才能,才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听了这话,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田答说:“您说得很对,我牢牢记住它们!”

后来孙叔敖尽心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还主持兴修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楚国也因此进人了一个全盛时期。由于行政、治军有功,楚庄王多次重额封赏,孙叔敖坚辞不受。为官多年,家中却没有积蓄。孙叔敖的出色表现也使他成为了历史名人,很显然他是虚心接受了这位老人的建议。这就是“谦受益”的教训。

我们只有时刻明白“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构筑在谦虚谨慎、不求自满的人生追求,才是健康的、有益的,才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也是会有所作为、有所成功的。我们应该知道:“骄傲自大的人会招来诽谤、狂妄无知的人会酿成大祸、夸夸其谈的人不讲信用、自私自利的人缺少因缘、奖赏无功的人会导致离心、惩罚无罪的人会引起怨恨、喜怒无常的人会自取灭亡”。

心态体现修养,心态决定行动,心态影响事业。“自胜者强,自知者明”。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保持谦逊之心就是保持一种清醒。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平等谦逊,才能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去面对人和事,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真正融人群众当中,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自我,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踏踏实实地干事业。

同类推荐
  • 美国“阴谋”

    美国“阴谋”

    新华社驻美记者刘洪四年心血,告诉老百姓一系列事件的幕后。提供不一样的答案,讲述你不知道的始末。过去几年,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贸易顺差、中国的责任和义务等许多问题上,中国面临了一轮又一轮的质疑。在美国,翻开报纸,有对中国的批评;打开电视,有对中国的攻击;日常闲聊……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社会契约论》立论的观点虽然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但在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提出,终究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社会契约的理论集中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民主理想:针对封建制度和等级特权,提出了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战斗口号,并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本书的研究基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转型、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展开。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前,中国经济社会进入全面转型的关键期,人口无序聚集、交通拥堵严重、资源能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安全形势严峻等城市病严重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本书研究认为,大力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低碳城市,是将人类带出危机、步入可持续的健康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同时指出,低碳城市建设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需要政府推动。
  •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敌人 朋友 还是伙伴

    20世纪即将过去。回顾这百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国家除了俄国—苏联外,当属美国和日本。预计在下世纪,对中国安全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仍将是美日这两个国家。美日是头号和二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要实现跨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保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并扩大对外开放,为此就必须同这两个国家打交道,而且还要打好交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求和平、图发展是世界潮流,是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需要,是一切进步力量的崇高事业。中国作为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大国,应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推荐
  • 与万物对话:霍金传

    与万物对话:霍金传

    这是一本关于霍金的传记,不仅仅写了他的童年和少年以及在大学的日子,还写了他的婚姻生活。
  • 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精明人办事的135个小技巧

    本书讲述了精明人做事的原则与技巧,分别介绍了在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等各方面做事的技巧。通过细读此书,可以更加了解做事的技巧,有利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以及巧妙的做事,花小的代价完成更大的事的目标,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走向成功。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09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2009短篇小说卷

    这里其实就涉及了我们编选这套书的目的。我认为,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既是一个历史化的过程,又更是一个当代化的过程。文学的经典化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它需要当代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文学的经典不是由某一个“权威”命名的,而是由一个时代所有的阅读者共同命名的,可以说,每一个阅读者都是一个命名者,他都有命名的“权力”。而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者或一个文学出版者,参与当代文学的进程,参与当代文学经典的筛选、淘洗和确立过程,正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企业规范化管理系统实施方案·组织架构管理

    本书集中阐述了组织架构管理,包括核算事务工作总量和分量,选择确定组织结构的模式,设置确定单位、部门和岗位,界定单位、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分析确定岗位员工的授权,健全组织运行的规则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其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主要有组织系统功能完备、事务工作分配合理、岗位工作权责匹配、管理跨度合理适中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企业组织运行事务工作的核算与分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讨论分析了完善组织运行规则制度的方法。
  •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

    太上老君说长生益算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妾上无妻

    妾上无妻

    她是翼王府嫡郡主,却遭心仪之人背叛,害得翼王府除她之外满门抄斩。从此她性情大变,和亲远嫁,却在中道被劫,从而命运再度转折。他是龙乾太子,与她青梅竹马,却在共许终身时背叛她,待幡然悔悟,佳人已远。他是邻国的年轻王爷,闲散不得宠,表面性情温和胆小,实则却是腹黑无情。自救她后,他无趣的生活开始变化,本是将她当猫养,不料她骨子里是头狼。试看聪明强势的女主如何在一群腹黑男子中纠缠,试看在情与冷的交织中,女主如何一步步的登高至顶,傲然天下。
  • 颠覆经典之黛玉传奇(上)

    颠覆经典之黛玉传奇(上)

    金玉缘成,黛玉离魂,这原是黛玉的归宿,可是谁又知道,她竟然还有一段前生未了的恩情未还,如今灌溉之恩已还,那么今后的生命将为还当日的化劫之恩而生存。她,是仙姝,他,是星君她,应该是报恩者,他,却是护恩人。一场相遇,一份相知,心中相惜,共同进退,即使人间还有种种磨难,她因他在而觉得幸福,他因她在而此生无憾。------------------------凤实在不会写内容介绍,就这样吧,反正大家知道,这是写妹妹的故事就好了。推荐区满山红遍作品《红楼之玉错》七色作品《千金小混混》筱静梦作品《挑战总裁爹爹》青颜作品《买来的弃妇》青色疑黛作品《黛色》——★★★★★—【推荐:脂砚斋出品的精彩美文】—★★★★★——《一梦潇湘冷清秋》瑾瑜地址:《挽红楼之玉亦狂》落花楼主地址:《穿越红楼之黛倾天下》雁无痕地址:《红楼尘梦》林梦儿地址:《红楼寻梦之情满潇湘》沧海明珠地址:《红楼之雍皇夺玉》曲阑地址《情续红楼画眉蹙》梅灵地《颠覆经典之黛玉传奇》君幻凤地址:——★★★★★—【脂砚斋出品·绝不抄袭·绝对完文】—★★★★★——
  •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巴黎圣母院(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养兽为后:腹黑陛下求包养

    养兽为后:腹黑陛下求包养

    某女一脚踩在桌子上,双手叉腰傲娇无比的说道,“陛下是个受!”听者闻此打呼不敢相信。自家英明无比的陛下居然会是一个……“陛下是个受?”一个声音突然出现,隐约有点儿危险。某女毫无察觉,继续傲娇,“不仅如此,还是一个万年身下受!”话刚说完,只觉得身体突然凌空,听见悠悠一句,“既然皇后如此开放,朕怎会不从?”某女听完立刻想要逃走,这人不知道多少年没碰过女人,一上床那是停不下来的。某陛下忽然停下脚步,目光宠溺“我们已经错过了很久,你还想要继续错下去吗?”
  • 诡中局

    诡中局

    一封意外的邮件,让刘志踏入了去往深渊的道路,认识了超出自然的事件,该如何在残酷的游戏中活下来,是刘志必须思考的事情。而原本相处融洽的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变的尔虞我诈呢?真正的人性到底是怎么样的?结局又是如何呢?欢迎来到局中局,在这里你也是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