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5400000002

第2章 游荡的生灵(1)

【河岸上游荡的生灵】

河流是船的路,船在动,时间也在动。静止的,只有水,以及水下面的石头和沙泥。我站在河岸边,看见树的影子和我的影子,倒影在水面上,仿佛它们都来自水底世界。落日在远山上,露出一张圆圆的脸盘,像是喝醉了酒,又像是被画家涂抹了颜料,红红的,浓,鲜。风从河的上游吹来,我的影子,树的影子,随之晃了晃,就被揉碎了。化为满河的残阳,染红了流水,也染红了船头艄翁的惆怅。

我在河水的流动中长大。

每天傍晚,我和村里的小伙伴,都要跑去河边玩耍。在沙滩上拾贝壳,捉躲在水草里的鱼虾。或者,赤裸着身体,在河水里游泳。溅起的水花,惊动了不远处浮动的野鸭。有时,我们会一个猛子,潜入到打渔人的小舟底下,用背脊使劲拱动船底,把小舟弄得左右颠簸。打渔人以为捕获了大鱼,迅速收网查看,却发现我们已在船的前方,露出乌黑的头,笑声朗朗地向远处游去。打渔人知道上当,骂一句:混蛋!重新将网撒向河面。可那铺网,罩住的,却是打渔人自己。鱼和日子,都从网眼里溜走了。

春天像一只候鸟,从山那边飞来,从岁月深处飞来,停在河岸边的松树、柏树上。树上的鸟窝,是季节的另一个家。那些树有些年头了,枝杆粗壮,叶子翠绿,一看,就是得到了水的滋养。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比生长在旱地的植物,多了几分灵气。河滩上的青草,一个劲儿地疯长。远远看去,像铺了一层嫩绿的地毯。放牛的孩子,把牛牵到河滩,任其大嘴大嘴地啃着青草,自己则骑在牛背上,吹响竹笛;或躺在草地上,嘴角叼一根狗尾巴草,闭上眼,睡一觉,做个美梦。让野草的苦香,弥漫鼻孔和肺叶,弥漫童年和记忆。

我蹲在河边,仿佛另一条河流。

河流是无声的,舒缓的,它以表面的平静,掩藏了流动的喧响。我也是无声的,我以我的沉默,埋藏了内心的波涛。也许,惟有在河岸上织鱼网的那个老人,知晓我心中的秘密,但他没有说。凭他的阅历,他一定是理解我生活的孤苦和人生的冷暖的。老人一辈子都在风浪中漂泊,以捕鱼为生。一条陈旧的木船,就是他的家。他那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落满了阳光和风雨,也沾满了鱼腥和水渍。有月亮的夜晚,站在河对岸的山坡上,向河中望去。月亮的清辉,似一层薄霜,笼罩着河流和大地。繁星像晶莹的碎银,撒落河面。河中心老人的竹篷船上,拨亮的油灯照亮水面,与苍穹上的月光、繁星互为辉映,清冷中透出一缕温暖。老人大概又喝醉了酒,如雷的鼾声,打破了四野的幽静,也惊扰了水下鱼儿们的睡眠。

要是到了冬天,老人就在船上放一个火炉,温一壶酒,取暖。顺便烤上两条捕获的鱼儿,作为下酒菜。老人一生吃鱼太多,他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游走着一条鱼。老人说:他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梦见一条大鱼,在啃噬他的骨肉。那条大鱼把他囫囵吞进去,又将他囫囵吐出来。如是反复,他的精气慢慢地就被大鱼吸干了,最终变成大鱼体内的一根根骨刺。而等到梦醒来的时候,老人就会起身去看看碗里吃饭时剩下的那堆鱼刺,他发现那一根根尖利的刺,全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根根骨头。

我最喜欢的,是看老人坐在河边织网。黄昏时分,夕阳似碗里搅拌的蛋黄,总能勾起人的幻想。我和小伙伴站成一个圈,将老人围住。看他手拿竹针,在网眼里麻利地串来串去。动作的娴熟,表明了他经验的老道。老人边织网,边跟我们讲他过去的往事。他越讲越玄乎,我们越听越觉得深奥。他说:人啊,其实也是一条鱼,时时被生活这张无形的大网罩着。即使你侥幸挣破网,逃脱了,又会被另一张更结实的网罩住。很多人,都是在这种可怕的挣扎中慢慢老去的。说完,老人停下手中的活,擦掉眼角挂着的泪花。这时,夕阳唤来夜幕,覆盖了老人的身影,也覆盖了我们的身影。

我常常想起老人,以及跟他一样老的那条木船。

在我割草累了的时候,或者,牵着牛在河边饮水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老人和一条船的画面来。我不明白,那个老人,一生都守着一条船,到底有什么意思。而且,那条木船,早已破旧,船底开始渗水。我担心,它还能否承载得起一个老人的重量。只要一个不大的旋风,船就会被打翻,随老人一道葬身河底。

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在想我自己。

老人到底是活得精明了,他一眼就识破了我的心机。他说:孩子,别以为我不晓得,你每天都来看我织网,其目的,是想借我的船渡河。

那天,老人从我背篓里装着的青草下面,翻出了我藏着的一包衣服和裤子——那是我在昨晚等父母睡着后,半夜里爬起来偷偷收拾好的。那几条裤子,是被我父亲穿烂后,母亲给我改做的。包裹中,还有一件毛衣,是母亲去年卖了家里那头羊,从镇上买回毛线熬夜给我织的。我舍不得它们,就统统带上了。况且,我还不知道,在未来的路上,将会遇到怎样的冰雪和风暴。我还没有习惯一个人上路。

老人最终没有送我过河。他重新将我的包裹装进背篓,上面用青草遮盖密实。他极力在用他的衰老,保护我的自尊。

我远远地凝视着那条破船,风吹来,船身倾斜,要散架的样子。我突然看穿了那条船的命运:那条船,即使能渡我过河,却无法承载我的父母和故乡,无法承载故乡的贫穷和苦难。

我不过是河岸上一个光着屁股的孩童,还不知道水的深浅。

大多数时候,河流是寂静的,就像它环绕着的这座村庄。村庄里住着的所有人,以及那些活蹦乱跳的猪、羊、鸡、鸭,都饮这条河里的水。河流,是村庄的血脉。

无事的时候,村子里那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们,喜欢沿着河边散步,身后跟着的那条黄狗,仿佛他们的缩影。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在这条河里洗过澡,并练就了一身浮水的本领。他们也曾幻想,有朝一日能游到河的对岸去,从此不再回来,到村庄以外的世界去闯一闯。可他们游了一辈子的水,从来就没有抵达过河的对岸。游来游去,不过是从河的上游游到下游,又从河的下游游到上游。自己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泅渡中,从青年到了中年,又从中年到了老年。

河流养育了一辈又一辈人,又禁锢了一代又一代人。

村子里有一个姑娘,人长得漂亮。但不爱说话,沉默是她的品性。她们家就住在河边上。每天劳动回家后,她都习惯性到河边去掬一捧水,洗脸,把沾在脸上的泥土洗干净。然后,捋捋头发,把河面当作一块镜子,照一照,看看自己每天的变化。做完这一切,她就静静地蹲在河边,望着对岸发呆。她的瞳孔睁得很大,明亮的眸子里,仿佛养着两只蜻蜓,载着她,在河面上飞翔。后来,村子里那些耐不住寂寞的小伙子,知道了姑娘的习惯。每天傍晚,就早早地跑到河边候着,借故向姑娘靠近,搭话。可姑娘看都不看他们一眼,两只眼睛专注地盯着对岸出神。那些胆大的臭小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为了获得姑娘的芳心,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绝的,是光着屁股跳进河里洗澡。在姑娘面前游来游去,一会儿潜入水底,一会儿将屁股露出水面。可姑娘并不生气,也不躲避。照旧沉思着,面对一条河流,像面对自己的人生。她的灵魂,已不在她的体内,而跑到河的对岸游荡去了。

姑娘的怪异行为,最终惹怒了她的父母。当她不自觉地在那些孤独的黄昏,默默地注视着河对岸时,她的父母也在家中默默地注视着她。有天晚上,刚吃完饭,姑娘的父母就将她关在房中,责骂了一宿。那晚,姑娘一夜都没合眼。汹涌的泪水,像门前的那条河流,濡湿了她的枕头,也淹没了她的憧憬。第二天,姑娘的父母就请来媒人,替她定了门亲事,还收了男方的彩礼。从此,姑娘再也不敢去河边洗脸,眺望河岸了。每天上坡回来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像一只被囚禁的老鼠。

一次眺望,就葬送了一个花季少女的幸福。

嫁人的日子,是姑娘的父母早就定好的。按照村里的风俗,提前一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要赶来吃姑娘的结婚酒。大红鞭炮炸翻了天,铺盖、脸盆摆满了屋。这是村庄最喜庆的日子。人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只有姑娘阴沉着脸,像河流上漂浮着的一张烂菜叶。

当晚,热闹了一天的人们相继散去之后,村庄重又沉寂了下来。姑娘的父母因为劳累,也早早地睡去了。惟剩下姑娘一个人,独对漫漫长夜,和自己彷徨的内心。

第二天早晨,前来迎亲的人,在河面上发现了姑娘的尸体。全村子的人都站在河岸上叹息地摇头。姑娘的父母跪在河滩,嚎啕痛哭,把一个敞亮的早晨,哭得阴云密布。

当人们把姑娘的尸体捞上岸后,才发现她的腰上缠着个布包。包里裹着一双棉鞋,几套衣服,还有两个馒头。馒头已经被水发涨,鼓鼓的,像姑娘凸出的腮帮。

一切都安静下来,热闹和喧嚣,瞬间转化成悲伤和泪水。

河流依旧缓慢地,无声地流淌。

青蛙是河岸边游荡的另一群生灵。它们藏在河边的水草底下,或躲在石头缝中。只要黄昏降临,他们就放开歌喉,演奏合唱音乐。它们不需要指挥,也不需要听众。它们的歌声,完全属于它们自己。它们只为自己的灵魂而歌唱。那如鼓点般短劲的歌声里,藏着的,是蛙族里的秘密——生育、战争、瘟疫、宗教、艺术……

为了蛙族的繁衍、兴旺,它们日夜不停地歌唱,诵经祈福。我曾亲眼目睹过一群青蛙排着队,蹲在河滩上,头一律朝着河水流动的方向,望河祈祷。那种安详的神态,像极了那些朝拜佛祖的信徒。也许是它们的执着和信念,才使得它们在产卵的季节,产出数量庞大的蝌蚪。每一个蝌蚪,都是蛙族里的一个梦想。

小时候,我喜欢跑去河边捉那些围着水草游动的蝌蚪。那时,没有任何游戏可供我玩乐。父母更不可能关心我。只要我不至于被饿死,他们就谢天谢地了。在自己都救不了自己的日子里,他们又凭什么来拯救我呢?我内心的空虚,是一片无边的沙漠。每天傍晚,我提着被父亲废弃的那个网兜,去河边逮蝌蚪。蝌蚪太多了,黑压压一片,沾在水草上。我伸出网兜一网,至少能捕获十只以上的蝌蚪。它们在网兜里蹦跳,光滑的尾巴摆来摆去,两只小爪子奋力蹬动。但它们已在劫难逃,我牢牢地掌控着它们的命运。

我把蝌蚪从网兜里取出,放在河滩上,不给它们水喝。等它们快被渴死的时候,我再浇点水,维系它们脆弱的命。等它们喘口气,我又断了它们的水源。渐渐地,我在反复玩弄蝌蚪的游戏中,变得麻木也疲乏了。我便从地上捡起一根竹棍,斩断蝌蚪的尾巴,甚至,连它们的两只爪子也一起斩断。我在这一残酷的施刑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强大的快乐——战胜了生存本身的快乐。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但可以主宰蝌蚪的命运。这说明,我还是有力量的。

没想到的是,多年后,这种力量却转化成了忏悔,嵌入我的灵魂里,让我惊悚不安。在我远离故乡的这些年,常常会有一群一群的蛙声,闯入我的睡眠,悲惨。凄凉。像冬天里的冰凌,将我冻僵。

我是整个蛙族的罪人。

青蛙们将永远不会原谅我,永远不会原谅人类。

要知道,青蛙的生存,要比人的生存艰难百倍。汛期一到,它们的心就揪紧了。洪水随时会冲垮它们的洞穴。把它们多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彻底淹没。把它们的家庭弄得妻离子散;把它们的族群搞得四分五裂。汛期过后,蛙声沉寂了,河面上漂满了青蛙的尸体。几条水蛇,从水底蹿上来,把漂浮着的青蛙尸体刁走了。那将是水蛇最丰盛的美餐。

在水里待不下去的青蛙,学会了在陆地上生存。它们寄生在老鼠洞里,或借住在蛇洞了。自己丧失了建造洞穴的实力,就只好“寄物篱下”。青蛙以为这下子安全了,大水再也冲不走它们。谁知,夜间外出觅食的蛇,不出洞,就一口咬住一只蛙。那只青蛙的肚子里,恰好怀了一窝蝌蚪。于是,青蛙重振家族的梦想,就这样被毒蛇夭折了。

比毒蛇更为可怕的,是那些捕捉青蛙的人。

我虽小时候也捕捉过蝌蚪。但那时我太小,寂寞,又是个弱者,还没有理性来遏制人性里的残暴,才致使自己犯下了一件件滔天的罪行。可那些逮青蛙的,都是成年人,心智成熟,辨善恶,论是非。他们整天除了逮青蛙,什么事情也不干,地早就荒废了。他们逮青蛙的手段,比我幼时捉蝌蚪凶残十倍。先是用铁丝垂成钩钓,后来就用电瓶打,再后来就下农药毒。他们将捕获的青蛙开膛剖肚后,用竹签串成一串,拿到城里去卖,以换回几个零花钱。一年年过去,青蛙越来越少,捕捉青蛙的人却越来越多;村庄里劳动的人越来越少,穷人却越来越多。

蛙群彻底衰败了。

蛙群之后,也许还有什么群落,会比蛙群衰败得更惨!

同类推荐
  •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美国印第安文学与现代性研究

    本书以美国印第安文学批评中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派系之争为线索,考察20世纪中叶以来有重大影响的印第安批评家、作家及其代表性著述,在传统与现代性的张力中把握印第安文学的历史演变。本书通过总体研究与个案研究的有机结合,力求呈现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的研究领域涉及身份政治、部落主权、土著社区、民族性、世界主义,文学典律、美学范畴、印第安文学的性质与功用及其知识化、学科化和机构化等重大议题。
  • 爱美的小蜻蜓

    爱美的小蜻蜓

    《少儿奇幻童话寓言故事精品集:爱美的小蜻蜓》是作者从近年来创作的作品中精选汇编而成的,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这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不仅引领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文学世界里自由翱翔;还可以让你感悟到深刻的哲理,找到许多生活的答案。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结束

    多少代人的耕耘在傍晚结束

    各位,我们大家来到这里讨论诗人多多的创作,我认为是富有深意的举动。作为一个著名的朦胧诗诗人,甚至是最被低估的一个当代诗人,多多延续数十年的创作,不仅仅是属于他个人的一个征程,也是一个历史化的事业。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我的阅读体会和反复揣摩,在我个人看来,多多的诗歌不仅冲破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局限性,也冲破了这种古老的富有民族心理暗示意义的文化样式的优越性,并将这种文化心态上的优越感击得粉碎,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他还发展出一种富有个人性的语法途径。
  • 神仙传奇故事

    神仙传奇故事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
热门推荐
  • 自媒体终极秘诀

    自媒体终极秘诀

    微信公众号、微博、个人电台、YY直播、QQ空间……你有多少个自媒体账号?你是否也曾希望,自媒体的粉丝能突破四位数?甚至,能用自己的自媒体赚钱,实现财务自由?刘阳先生的《自媒体终极秘诀》,可以让你的希望,不再仅仅是希望。自媒体是什么?如何运营自媒体?怎样用自媒体赚钱?《自媒体终极秘诀》从这三个角度入手,为读者答疑解惑。自媒体的定位,自媒体的内容制作要点,自媒体的推广,自媒体的品牌运营及维护,自媒体的赢利模式,自媒体的商业策略,自媒体的未来趋势……
  • 江月松风集

    江月松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朕是猫

    朕是猫

    小美是一名刚从护士学校毕业的年轻护士,在一所临终关怀医院工作,像她这样的年轻女孩,竟然很意外地接到了高高在上的军方雇佣函。在医院院长的办公室里,她忐忑不安地看见一名军官背着手,看着墙上的图表。看军官胸前那枚带翅膀的特殊履历章,此人可能是参加过太阳系战役的老兵。军官看见她,开门见山地拿出一封信,说:“我们的一名老战友快不行了,你们护士长向我推荐你,希望你能陪我们的那位老战友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日子,这是住址。”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 草根绿茵梦

    草根绿茵梦

    两个具有一定水平的足球业余爱好者,怀着自己的绿茵梦想,有幸进入龙州市一家足球俱乐部工作,成为球队勤杂员。两个人除了工作外,还努力自行训练,提高自己球技。经过不懈的努力,两人球技得到很大提高,并且得到球队认可,成为俱乐部一名注册球员,并在比赛中为俱乐部争得荣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Berlin Diary

    Berlin Diary

    A radio broadcaster and journalist for Edward R. Murrow at CBS, William Shirer was new to the world of broadcast journalism when he began keeping a diary while in Europe during the 1930s. It was in 1940, still a virtual unknown, that Shirer wondered whether his reminiscences of the collapse of the world around Nazi Germany could be of any interest or value as a book.
  • 凉拌菜精选128例

    凉拌菜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简单!易学!易做!讲解详细,步步分解,人人都会做。营养!美味!健康!科学配膳,口味多样,味道不一般。《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 妖精领主

    妖精领主

    腹黑宅男穿越魔法世界的妖精生涯冒险收集魔法装备变强建立妖精塔
  • 大厉鬼的正确修炼方式

    大厉鬼的正确修炼方式

    从懵懂小鬼,许莱修炼五百载,踏着别人的尸体,成为了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厉鬼,且看许莱如何修成无上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