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熵》解读(代序)
余三定 胡睿臻
《熵》是一部试图以艺术手段表现教育理念的小说。作品以省报记者水汪洋秘密调查县城教改先进人物章问樵出走事件为主干展开情节,揭示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基层教育存在的问题,展示了与之相关的社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作品塑造了以章问樵为核心的教改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改变教育现状、改善国人精神世界的希望与理想。
一
小说描绘了黄龙县学校、教师、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乱象。
省级示范中学县一中高二文(3)班问题学生集中,到校上课的不到一半。课堂上老师自顾讲述、学生自顾嬉闹;学生有的离校出走,有的跳楼向老师示威,有的混迹于社会之中。这些学生要么家庭贫困,要么父母离异,要么成长中受到伤害;缺乏对他们的关爱与引导。他们身心的症结一旦被找到,也能接受教育,发挥自己的长处;但这些隐情却很少受到关注。班主任的工作急躁粗暴,导致了紧张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引发社会对学校与老师的批评、不满。
主人公章问樵善于引导问题学生,是黄龙县教改的优秀代表。但因为其是老师而受到岳母歧视,第一次婚姻失败。为了改善穷困的家境,他得罪了学校和地方的个别领导,在学校遭受刁难挤兑,不堪重负、心灵困顿,离家出走。县城的老师为了增加收入纷纷从事“第二产业”,一些人不再专注于教学。地处农村的三中为黄龙县培养了近二十名教改人才,却生源流失、经费紧张。教师的生活条件更是等而下之,形同小贩农民。
一方面是学生的成长困境和老师的贫穷困苦;一方面是各色人等的富有奢华、争权夺利。黄龙县的官员大多在餐饮、娱乐企业中有投资,公开有情人就有二十来个。吼龙镇“官府村”居住了个别领导和富商巨贾,一座洋房花费一个老师一生的收入。一中的办公室主任雷长声拥有堡垒式的“黑非黑茶楼”,其中提供色情服务。郑巨蟹和王辉煌每年在喝酒、赌博、色欲等方面的开支足以捐助几所希望小学。二中的派系、宗族斗争激烈,以至于肖清豪不敢接受应得的荣誉。一中每一任上台,都要为权利分配大动周折。章问樵的教改曾被当作摇钱树;他的出家牵连了全县教育系统的干部换届,成为敏感话题。
在人们的常识中,教育是老师和学生、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事,但老师的工作、业绩、待遇、生活通向了教育行政管理系统和整个利益分配体制,家庭、学生的成长通向了青少年保护、社会救助、心理疏导体系,通向了整个社会环境。作品中的邱振宇虽然不懂教育、腐败好色,但却出口惊人、一语中的:“教育本来就是个综合系统,不是几个优秀教师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朱标炽用大环境、小环境、气场来解释风水:“气场最适合人的身体与心境时,就是最好的风水。”其实,社会与教育的关系、社会与人的关系也是这样。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存、教育的成败,也需要最适合的大环境。
“熵”本来是一个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的概念,往往被用来指混乱。教育自有它的社会功能,但它本身也只是社会的一部分。乱象丛生的社会必然导致乱象丛生的教育。这是对《熵》的第一层解读。
二
在这样的乱象中,作品塑造了理想的教师形象章问樵。
唐朝晖称赞章问樵是“最有才情、最有个性、最有创新力的教师”。章问樵的才情和创造力既体现在出神入化的语文教学中,更体现在教育问题学生的方法上。他允许朱标炽打架成风的外甥一学期使用一次打架的“特长”,客观上起到逐步限制他打架次数的作用;他以暴对暴,用佯装砍手指的方法震慑了蒋大兴,保障了班级的考前稳定;他安排张璧诗与周伊依假恋爱,引导她正确认识自己对男性的感情;他有意为李海清掩饰偷钱打游戏的行为,从内心感化他;他尝试用远程教育去教育夏渊龙等人,化解高二文(3)班老师安排引发的风波。
小说中通过人物之口,从不同角度对章问樵的教育理念作了总结评价。但他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核心概括得非常简单:把人当人对待。“不老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教生存技能、追求自由、永远善良的教育”。因此,他能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家庭出身、心理需求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态度,并施之以持续的教育过程;做到因人而异、法无定法。他反对按规定把违纪学生开除、推向社会,主张运用各种方法让他们减少犯错、停止犯错。他把“无论如何要坚持让每个学生顺利毕业”看作学校教育必须坚守的底线,认为把未成年的学生推向社会既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可能为糜烂世风推波助澜。也正是从这种育人救世的教育观出发,章问樵的教育超出了学校的局限,面向整个社会,由教书育人提升为扶世导俗。所以,他做了混混的头子,成为黑帮老大王辉煌的大哥,帮助他从事实体商业的经营,引导他参与解决民间的纠纷。他想要把他们“从打打杀杀的边缘带向社会的中心地带”。正因为这样,他出家、回来又离开:在他看来,人间处处可以引人向善、解人之困,不在于道观、寺庙、学校、红尘的区别。章问樵聪明颖悟、乐观坚强,对家人、朋友、学生、同事、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他几乎是一个完人,袁总因此称他为一个艺术形象。作者就是想通过这样一个理想的教师形象,表达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章问樵是作者教育理念的化身。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世界中的总能量等于有效能量和无效能量之和,“熵”就指系统中的无效能量。在能量的转化中,无效能量越来越多,粒子的无序化越来越严重。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和特德·霍华德在《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把这种理论运用于社会学,认为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熵越大,系统内部越混乱。章问樵的教育理念长于减少失学失教、畸形成长的青少年,转化社会的负面能量。他能针对混乱的世象,不拘方法,以混沌之法救混沌之世。这是对《熵》的第二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