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简简周
我女儿有段时间脾气特别大。别人说了她想说的话,做了她想做的事,她就气急败坏,一副怎么哭都不解恨的模样。
有一次,走在前面的邻居打开了单元门,看见我们走过来,就好心扶着门等。我赶紧加快脚步,女儿却停在原地,一跺脚、一噘嘴,大哭起来。
邻居有些莫名其妙,我赶紧道声谢,扶住门,才回身去看那个脸上正写满了不甘和委屈的小姑娘。
我知道她在哭什么。她是想自己去开门,结果遇上好心的邻居“不识相”,抢了她开门的机会。
旁人给她行方便,她不懂感恩,反而对人家产生了满肚子的怨气和怒气,这个责任其实在我。
她3岁时常常抢着要自己按电梯、开车门,大人们也不以为意。有一次,眼看电梯门很快就要合上了,我不及多想,就快步冲过去按下了按键——电梯是赶上了,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也响彻电梯间。
她哭得没完没了,我就想,难道是“敏感期”在作祟?于是,我带着她重新回到1楼,又重复了一遍按电梯、上楼的过程,这才勉强止住了她的眼泪。
从那之后,我们家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切跟开门有关的动作,都得她来完成,除非她“授权”别人来开。
直到她开始朝不知内情抢先开了车门的长辈怒吼、朝好心开着单元门为我们行方便的邻居跺脚,我才惊觉,这根本不是什么“敏感期”的问题,这就是溺爱的后果。
在开门这件小事上,我选择了无原则妥协,导致她对这件事产生了认知偏差,误以为全世界的门就该她来做主,但这显然是不符合社会规则的,没有人会专程把开门的权力留给她。
这其实让她很受挫。
这次反思让我意识到,没有原则的妥协,就是溺爱,而那个被溺爱的小孩,也根本不可能会快乐。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父母长辈们大多见不得孩子委屈,更听不得孩子哭。只要孩子一哭,百炼钢立刻就化作绕指柔,该答应和不该答应的条件,统统都答应了。
要玩具不买,哭,马上就买;要看电视不让,哭,电视机马上就亮了;不想去幼儿园,哭,今天就可以放假了。
这些妥协教会孩子,哭就是达成目的最有效的手段,只要我哭,全世界都会围着我转。
然而,这个世界的真相是,除了溺爱他的家人,谁会在乎他的眼泪?
当父母家人的溺爱,让孩子产生并固化“我是宇宙中心”的错觉时,他走出家门的每一步,都将是挫败。这样的孩子,能快乐得起来吗?
家庭就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每个孩子在走向社会之前,都是要先在家里“演练”的。可是溺爱教不会孩子,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人与人之间正常有效的互动方式是什么。
温室的花,可以一辈子待在温室里,可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绝不可能一辈子不踏出家门。
所以,在溺爱和父母无原则的妥协中长大的孩子,要么一辈子在碰壁和失衡中痛苦,要么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说起来,我还真没见过被溺爱的快乐小孩。每个被宠坏了的孩子,都是暴躁、易怒、爱哭、稍不顺心就失控,一副全世界都欠了他的模样。
前阵子,我有个朋友还在跟我诉苦。她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了,可是在学校里人缘特别差,差到没朋友。
其实,她儿子在学校被孤立的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她是最近才从孩子同学的妈妈那里听说的。
她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总不能强迫别人跟她儿子做朋友吧。
我见过这个男孩,霸道又暴躁,脸上从没有笑容,总是一脸的不耐烦,的确不讨人喜欢。
有一次,他想让妈妈给他买手机,朋友一开始没答应,他直接情绪失控还对他妈妈动手,无奈之下,朋友只得妥协了。
朋友问我,她究竟该怎么办?我无言以对。这个时候才想到要来帮孩子建立认知边界,让他懂得分寸,的确有些晚了。
从小不知道分寸和边界的孩子,长大了也不会知道。小时候用哭达到目的,长大后哭不管用了,就会升级成拳头。
我就曾在超市见过一个2岁的孩子,因为妈妈不给他买糖,就直接大哭着用头撞货架,他妈妈立马怂了,给他买了好一大袋子糖。这个孩子的未来同样堪忧。
其实,我很少对女儿无原则地妥协。
从小,每当她试图用哭来达到目的时,我都会明确地告诉她,如果她能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我会满足,但若是哭闹耍赖,无论她的需求是否合理,一概不予理会。
我理解她的失望,但她也需要懂得分寸,清楚地知道底限在哪里。
她也曾为讨要一个玩具,在众目睽睽之下满地打滚。后来,因为这一招在我这里从未奏效过,她也没再这样耍赖,但她学会了跟我商量和谈判。
在我能够坚持原则的地方,她一直都表现得很好。比如,她能够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因为我也是这样做的。
可我在某些方面,依然还是犯了溺爱的过失。我误读了“敏感期”,在“开门”这个问题上,错过了帮她建立正确认知的最好时机。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开始想办法弥补。
我得让她明白,“只有自己能开门”是一个无理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不是我强迫她接受这一点,而是她需要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这一点。
她之所以会因为“开门”的问题易怒,是因为她在家庭这个小环境里形成的内在标准与外界标准产生了冲突。
让她重新心平气和的办法,只能是让她的内在标准,向外界标准趋同。在这个过程中,态度坚定很关键。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她已经进步了很多。
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她的情绪,找到她情绪爆发的根源;也是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需要坚定地执行那些必要的规则。
只有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正确认知,当她一步步走向社会时,她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规则,在人际交往中,才会懂得边界在哪里。
否则,处处碰壁的人生,简直就是灾难,何谈快乐?而这一切,都是无原则的妥协、没底线的溺爱造成的。明白了这一点,你还要继续给孩子这样的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