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26000000010

第10章 国难思良将(1)

【瑜亮情结】

1938年8月,天气又闷又热,令人燥动不安。这天,郁德义从收音机听到一则惊人消息:国军与日军在上海发生激战,敌我实力悬殊,国军虽然顽强抵抗,但损失惨重,渐居下风!

郁德义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与上海近在咫尺,如果上海被日军攻陷,南京也危在旦夕。南京离枣庄不过几百里,一天的车程,万一南京不保,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他仿佛听隆隆的枪炮声。那些天,他惶惶不安,夜不能寐,嘱咐妻子打点行装,以备战祸来临时逃难。

夜不能寐的岂止是郁德义。自淞沪会战爆发以来,蒋介石更是寝食不安。

当第一缕熹微的晨光,透过树隙和浓影照射到雕花窗棂时,蒋介石悄悄起了床,蹑手蹑脚走到书房,两臂扩胸作深呼吸,望着窗外出神。老天爷昨晚动了脾气,一整夜都是狂风暴雨,把院内的花草苗木打得七零八落,直到现在还没消气,淅淅沥沥地击打着窗外的芭蕉树叶,发出噼噼啪啪的繁杂噪音,就像是蒋介石此时的心情。

唉,烦心的事太多。昨夜,美龄与美国朋友的越洋电话打了半宿,英语他听不懂,耳朵却没闲着,跟着支楞了半宿。电话是他授意打的,让她托人游说美国国会,最好是向罗斯福总统进言,希望美英等国能出面干预日本的军事行动。

自西安事变后,宋美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事变中,为了营救他,她力排众议,反对军事讨伐,坚持和平谈判,后来又不顾安危,亲赴西安安抚张、杨,真是患难见真情!这一事变也造就了她,使她在国际社会崭露头角,博得美国等西方国家政要的好感。

蒋介石深知,美国人一向与他合不来,自中日爆发冲突以来,美国人一直怀疑他私下与日本谈和,也质疑他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次,他之所以下决心与日本在上海决一死战,一方面是形势所迫,他没有退路可言。更重要的考量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多个大国在这里有租界,欧美人在此投下大量资金,如果他在上海摆出一副与日军决一死战的姿态,不仅可以改变欧美国家一向轻华之心,也不再质疑他对日妥协,他们还会考虑到自身利益,出面居间调停,甚至武装干涉,可以让他体面地与日本坐下来谈和。所以,他想利用宋美龄受西方国家欢迎的优势,为他当回说客。

但是,从通话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西方国家对淞沪之战的评价是,这是中国军队在上海非军事区主动挑起的战争,是破坏和平的行为,责任在中国。所以,他们不愿意居间调停。

宋美龄悻悻然放下电话,向一直竖着耳朵在旁听的蒋介石道了原委。

蒋介石手上正端着茶杯,闻听此言,气得将茶杯往地上一摔:娘希匹,明明是他们不想得罪日本人,反过来把屎盆子往我头上扣!

宋美龄嗔怪地看了他一眼,俯下身子捡起碎片,放到旁边的茶几上,柔声劝解道:现在西方国家正盛行绥靖之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犯不着为了咱们得罪日本人。现在战事吃紧,咱们还须多想些应对之策。

蒋介石长叹一声:这世道哪有什么救世主?只能靠自己救自己。

这一夜,他俩几乎通宵未眠。直到天快亮时,宋美龄才沉沉睡去。

雨停了,蒋介石推开房门,走到阳台上。一股清新而湿润的空气,使他混浊的大脑清醒了许多,思维的马达又开始快速运转起来:第五战区是统管战略要地津浦路重镇徐州为中心的枢纽,假如那里一失,等于东部大门洞开,后果不敢想象,谁能堪担第五战区的重任?

自己统领军队多年,黄埔出类拔萃的弟子也不少,但真正可以放心使用、堪担大任的统将之才也不多呀!像周恩来、林彪、陈赓这样的人才,都跑到共产党那里去了。俗话说,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如今正是国难当头,这良将又在哪呢?

他首先想到一个人,继而坚决否定。接着,脑海里闪现出一张又一张面孔。可是,无论出现谁,都被最初那个人比了下去。他努力不想那个人,可那个人却总是顽固地占据着,绕不过去。他一拍栏杆:罢了罢了,田单《为士卒倡辞》云,“可往矣,宗庙亡矣!云日尚矣!归于何党矣!”是啊,如果国家灭亡了,无家可归了,还有什么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现在到了事关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岂能再纠缠于个人恩怨?非常时期只能起用非常之人。

是什么人,让蒋介石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是李宗仁。

纵横江湖几十年,蒋介石阅人无数,无论多么飞扬跋扈的人,都被他收拾得服服贴贴。惟有这个李宗仁,外表温良随和,谦恭有礼,内心却桀骜不驯,如今虽然归于自己麾下,仍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如果把近代中国比作一座高楼大厦,李宗仁无疑是大厦中的一根重要支柱。

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战争,其基础是“两广统一”。“两广统一”,则归功于之前的广西统一。无论是广西统一,还是“两广统一”,李宗仁都功不可没。

广西的统一,得益于3个青年才俊: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史称“广西三杰”。1925年秋季,“广西三杰”统一广西后,没有像其他省份那样割据自雄、自立为王,而是毅然投靠广东的国民党,形成两广“共同革命”的局面。那个时代,个人行为足以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广西三杰”非凡的胸襟和气度,国民党根本经不起吴佩孚、唐继尧、陈炯明的三面夹攻,更不可能那么快形成气候、挥师北上。

“广西三杰”中,李宗仁无疑是灵魂和核心,一“黄”一“白”,是他的左膀右臂。其中,李宗仁与白崇禧的关系更加密切,两人长期合作,亲如兄弟,世人因此称他俩是“李白”。当时,中国政坛还因他俩而成一则谜语: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两人,是两人乃是一人。

北伐时期,李宗仁的取舍偏废,对中国局势起着改写历史的作用。当时,国民党、共产党,蒋介石、汪精卫,几股势力互相纠缠在一起,暗潮汹涌。李宗仁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中间力量,无论偏倚哪一方,天平都会跟着倾斜。而他所做的拥蒋的个人决定,也支配当时中国历史所走的方向。这当中,包括支持蒋发动“四·一二”政变,实行“反共清党”。这是蒋对其念恩之处。

然而,由于蒋介石忌惮桂系势力,处处压制、掣肘桂系扩张,李宗仁十分不满,遂利用蒋介石与汪精卫的矛盾,逼蒋下野,蒋、李从此结下梁子。蒋重新上台后,自然不会善待李,双方矛盾日渐加深,最终导致蒋桂战争爆发,进而演变为蒋、李、冯(玉祥)、阎(锡山)“同党操戈”,打了3年内战,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状态,让日本人坐收渔利,乘机占领东北,建立起“伪满洲国”。

1932年初,李宗仁因不满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在广西党政军联席会上发表了抗日反蒋的讲话。他大声呼吁:现在我们的国贼是独裁者,故我们要消灭他,才可以抵抗外敌。

此话表明,李宗仁主张先反蒋而后抗日,蒋对此当然忌恨。

1933年,李宗仁发表一篇著名的文章《焦土抗战论》,就抗日战略问题明确公开自己的抗日主张:

与其听任敌人蚕食而亡国,毋宁奋起而全面抗战以图存。我们虽是一个落后国家,工业建设和交通设备尚未现代化,从战略方面说,若与日本侵略者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胜负之数,不待蓍龟。故敌人利在速战速决,以迫我作城下之盟。但吾人必须避我之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诱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即实行坚壁清野,使敌人无法利用我们的人力和物资,并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破坏敌人后方交通,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入泥沼之中,积年累月,则累日必败无疑。

“焦土抗战”一词,在后来抗战期间风靡一时,被频频引用,成为最悲壮的抗战口号。

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解释说,“焦土抗战”,并非是指自行将所有的物资烧毁一空,而是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心理,以激励全民与敌人火拼。

西安事变发生后,李宗仁不计旧恶,与白崇禧、李济深联名通电,提出政治解决事变的5点基本立场:西安事变主张政治解决;统一抗日战线,立即对日宣战;反对独裁政治,确立举国一致之政府;出动攻击西安之中央军,从速开赴绥远前线;广西军一部北上援绥。

1937年1月,李宗仁又与刘湘等联名通电,吁请“中央军停止入陕,消弭内战,团结对外……共同致力于抗敌御侮”。

可以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除了共产党起重要作用外,李、白态度之审慎,对张、杨也起到重要影响。

李宗仁虽然在蒋桂战争中吃了败仗,但在地方势力中资格最老、威望最高,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湖南的何键,山东的韩复榘,山西的阎锡山,绥远的傅作义,西北的诸马,都视他为“龙头大哥”,亦步亦趋。所以,桂系对西安事变的鲜明主张,对正在观望中的地方实力派起了积极的影响。对这一点,蒋介石又是心存感激的。

李宗仁对日作战的决心一直坚定不疑。1937年2月,他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交《抗日救亡之方案》,要求:立即发动对日抗战,以救危亡;迅速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以为抗日总动员之基础;保障人民爱国言论,解放民众爱国运动,扩大救国力量。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之下,桂系积极投入抗日大业。李宗仁、白崇禧在广西进行军事总动员,一个月内即扩编武装达40个团。

这年6月,李宗仁与中国共产党所派代表多次会谈后,表示完全赞同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达成“一致挥动,实现抗日”的六条纲领草案。

8月4日,白崇禧在南京中央军事长官联席会议上表示:桂省可立即出动全部兵力的七分之五共5个师投入抗日作战,“俟第二次征兵实行可望增加若干”。

8月6日,桂军抗日部队被整编为第十一、第二十一、第三十七集团军,先后开赴淞沪等地投入抗战。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第二十一集团军与敌浴血奋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广西人民誓死卫国的英雄气概。

正是由于广西军队所表现的坚决抗战态度,李宗仁、白崇禧等桂系遂成为国民政府内公认的主战派代表人物。

别看李宗仁在蒋桂战争中打不过蒋介石,那是双方力量相差太悬殊。论治国用兵的才智,李宗仁并不在蒋介石之下。论治国,他早年雄踞八桂,军而不阀,全省励精图治,举国有口皆碑。论用兵,正如唐德刚在李宗仁口述、他撰写的《李宗仁回忆录》的序言中所说的:

如把国民党政权中数十员翎顶辉煌的“上将”,以传统所谓“将才”标准来排排队,则桂系这两位首领,实应分居第一二位。“小诸葛”白崇禧,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已数十年。不过纵是真诸葛当年亦不过是羽扇纶巾的戎幕之才。若论威镇三军之“主帅”的风范,则李宗仁还应居首位,非白参谋长所能企望也。

抑有进者。论将兵、将将,则李氏的本领亦非他的上级蒋中正所能及。蒋公熟读《孙子》,细玩《国策》。驭人每重权谋;将兵时轻喜怒。在疆场之上率数万之众,亲冒矢石,冲锋陷阵,于攻惠州、打棉湖等小战役中,亦不失为一员猛将;然统大军百十万,转战千里,进攻退守,如在棋局之上,则蒋氏便不逮李、白远矣。

所以,在蒋介石心目中,他对李宗仁怀有复杂的情感,既有爱恨交织,也有瑜亮情结。危难时刻,他的决策清晰而坚定:只有李德邻(李宗仁)才能胜任第五战区司令官,也只有他才能撑起这个危局。

雨打芭蕉的噼啪声,宛如蒋介石心里的算盘声。

天色渐渐亮起来,阳台外,满院子的名贵古木,被淡淡的白雾缠绕着,显得朦胧而神秘。这让蒋介石想起同样朦胧而神秘的白崇禧。白崇禧以能征善战、机智过人而闻名,人称“小诸葛”。

对,就让这“小诸葛”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主持制定抗战计划,参与抗战军事决策指挥!蒋介石果断作出决定,转身返回室内。

【慷慨赴任】

李宗仁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马上把白崇禧叫到办公室,将电报递给他。

白崇禧看罢以后,见李宗仁正用征询的目光看着自己,试探道:你是不是担心这是老蒋的圈套?

与蒋介石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李、白焉能不知蒋之为人?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时,与李宗仁关系密切的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跑到南京当和事佬,劝蒋介石不要同室操戈。蒋介石勃然大怒,以李济深勾结李宗仁、白崇禧“分头发难,谋反党国”的罪名,扣押李济深,软禁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剥夺军政大权,并“永远开除党籍”,后迫于多方压力将他释放,但仍将他软禁在南京鼓楼家中。

李宗仁沉吟一会,字斟句酌:嗯,刚接到电报时,我闪过这样的念头,前面有任潮(李济深)、张学良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不防。可仔细想想,这回老蒋应该是情势所迫,不会再玩这个伎俩。

说到这里,李宗仁拿起指挥棒,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地图,分析说:日本人现正着着逼我,不只是蚕食而已,而是实行其一举征服中国的政策,相信中枢已无忍让的余地。今日的局势只有两条路可循,不是抗战图存,便是投降亡国。

同类推荐
  • 大唐余音

    大唐余音

    一个江南温柔乡统治下的鹰派大佬的荆棘之路
  •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研究》分主题篇、内容篇、时空叙述篇、文体篇、文学篇五个部分。主题篇讨论了作品主题与作者心声的传达这两个相关话题。内容篇则关注书中对人与物的展现。时空叙述篇讨论了《洛阳伽蓝记》全书独特的叙述框架,即以空间叙述为经、为主;在空间叙述中又加入时间叙述,以时间叙述为纬、为辅,最终形成时空交融、共时与历时叙述交融的叙述格局。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唐帝国若是打赢了会对对手说:“你特么以后老实一点,小心老子灭你全族,每年乖乖进贡!”弱宋若是打赢了会对对手说:“哎呀,你看我都打赢了,我是不是有资格谈议和了?我是不是有资格进贡了?什么?有资格了?哇,真是太让人高兴了!”朕要改变这一切!谁再敢提议和!朕诛他九族!QQ群:795347607
  •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

    血泪交织的希伯莱文明

    希伯莱民族,又称以色列民族或者犹太民族。以民族宗教著名,犹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它的经典被后人称作《旧约》,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有深远影响。
  • 明朝宫廷秘史

    明朝宫廷秘史

    《明朝宫廷秘史》共一百二十回,以小说的形式向读者讲述宫廷内部的政治与情感斗争。皇帝在管理整个国家的用人与做事方面都有描写,在宫廷之中皇帝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感情问题,妃子与妃子之间又是如何争宠夺利的,皇后通过什么手段来保证自己至高无上的位置……许啸天专著的《明朝宫廷秘史》为您揭开埋藏几百年的宫廷秘密。
热门推荐
  • 耕樵问答

    耕樵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知稼翁词

    知稼翁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红颜欲祸

    红颜欲祸

    君临天下却纵孽红颜的劫枭,始乱终弃却为其所害的断浪,渴望幸福却命运多舛的幽若,天资聪慧却机关算尽的妗彗雪,半臂江山却临将废权的皇后,复出冷宫却人微言轻的依诺,趋炎附势却红颜薄命的雯儿,演绎了后宫中的各色悲情,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是身处后宫而身不由己,还是红颜本就福薄?
  • 走在武林路上

    走在武林路上

    武林的极致是仙侠!脸皮厚的极致是不要脸!他要脸!他一个人走在武林的路上!
  • 浮生一场通天梦

    浮生一场通天梦

    天上有空中楼阁,人间有通天之塔。千古已降,有多少人为了通天而走火入魔,以身试险入魔道。而所谓的正道。修通天塔,筑高台,搭仙路,迎仙降……而不计其数的天上楼阁,时隐时现,显得神秘莫测……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锦绣书

    锦绣书

    作为国公府的嫡长姑娘,拥有绝世无双的容貌。可沈长乐回顾自己的生平,却只有一句话:一个嫁了三次的清白姑娘。再活一世,她自然是不愿再重蹈覆辙,所以这一次她要修正好人生方向,找个靠谱的相公,生一群包子,过悠闲美满的人生,谁敢挡她,她就遇神杀神,遇佛灭佛。
  • 飞

    书名只用了一个字:飞。但仅只这一个字,却让人联想很多。想蓝天白云,想云中漫步,想自由,想风,想鸟儿,想浩瀚无垠的茫茫宇宙,想《鹊桥仙》里的“四海为家家万里”和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甚至会做了要飞的准备,摆出个飞翔的姿势。我们不是鸟儿,但我们有谁不想飞?有谁不愿飞?我们只是太沉重,太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所以飞不起来罢了。人原本应该是会飞的,我们的双臂其实在早先就是翅膀,只是因为懒惰,因为久久不飞,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然而又因为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功能,我们才又开始渴望重新找回翅膀,渴望自由飞翔。
  • 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丑女不愁嫁:玉面美娇娘

    她是五毒教最小的师妹,却是资质最差的一个,也是最丑的一个。因为从小脸上的伤疤,她不得不带着半边面具示人。她被众师兄逼上了寻找大师兄之路。她是爬山涉水啊,翻山越岭啊,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大师兄’。眼前这个颓废得不行的男人,真的是大师兄吗?他那唏嘘的胡渣子,忧郁的眼神,还有那神乎奇技的刀法……都深深的吸引了她!等等!他真的是传说中的大师兄吗?为什么混混打他都不还手,真是越看越窝囊,本来还指望他一展五毒教的绝学的,怎么变成了她救他?有没有搞错啊!难道她认错人啦?不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