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3700000010

第10章 旧事记(7)

曾经,北门街大大小小的弄堂,都有这种劳动者勤劳淳朴的声音,赤脚穿了草鞋,挑了一筐筐——盐、大米、黄豆——货物在弄堂或大街上走,悠悠忽忽地穿城而过。

就像独生子跪拜年老的母亲——膝盖碰撞到地面。

几十成百名挑夫,连夜把船上的粮食妥善运送进酿造厂专用的仓库、车间——我童年的睡梦中,时常回响着的,就是这样的声音。

漫漫长夜,仿佛有一个巨人,在对着遥远的明天,摸索着行跪拜大礼。

弄堂地面震动,弄口弄尾震动,空气震动,围墙震动,整个北大街跟着“唷哟、唷哟”低声的吆喝声阵阵震动,县城的一半沉睡着,另一半彻夜不眠。

秋天,金灿灿的萝卜条,在酿造厂的空地上晾晒出来,一片片,一块块。用专门定做的大凉席,整齐划一地占据了太阳照射最好的位置。工人们穿特制的胶布衣服,特制的高筒胶鞋,在厂区走动。工人们有时像潜水的蛙人,从头到脚密不透风。晒干晾净的萝卜条,分几种成品配方被送往不同的车间生产线。有的直接倒进酱油缸;有的再度腌制。最普通的一种白萝卜条,第二天就投放在县城各大市场、菜场、生产资料门市部。县城居民平常享用到的,也是这一种酿制程序最简便的白萝卜干。市场价格也最便宜。昂贵的一种叫做五香大头菜,更是有专门的工人先从成品原料中,细心挑拣出小孩子拳头大的红萝卜,取皮、切成均匀的片和丝,切好之后仍旧呈整体的圆球状,再加桂皮、八角、茴香酿制,关键是,加精制成的白糖……

大头菜,吃在嘴里脆甜香咸。现在的菜市场还有的,不过全是外地市场投放进来的。自1990年起,江阴县城的居民,已经再也吃不到本地出产的大头菜了。因为城北酿造厂,早已湮没在了故去了的北门老街深处。

北门大街,临近酿造厂位置的那片街区,几乎是下降的,那里的阴沟、下水道也特别宽,气味浓郁,主要是渗散到地面、空气中的酱油味道。不限于江阴县城,吴语方言老早就有一个说法叫“酱胖气”。“酱胖”的“胖”字,取其发音,写法不一定对。看季节和天气,有时临街的阴沟里掺杂了酱油颜色的水哗哗地流,看起来像是一种环境污染。其实不一定,酱油的残渣流进闸桥河里,鱼也“喳巴、喳巴”地吃呢。酿造厂还有一种垃圾是陈年豆渣,县城周边的乡下人视若珍宝,因为是养猪的农户最要收集的,大概还能称斤两卖钱。总之一年里的春秋两季,厂方清理出来的糟塌塌的豆渣特别多,摊在厂门口,主要做成硬邦邦的豆渣饼,其余的,就有点不可收拾,于是我们在远远的学堂校园,就闻得见渐渐闷热起来的风里阵阵豆渣浆的酸腐气味。

这气味夹杂于树荫、河滩,不远处的糖果厂,还有巷子里的公共厕所,久而久之,就成了老北门街上的标准性气道。人远远地一闻到这个味道,就昏昏欲睡,想些早已想不清爽的陈年事体。也或者,就端直了身子,兴奋起来,因为新的一年,夏天,或秋天,又临近了。

这厂区,也就成了县城不成规矩的寒暑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鼻头总会嗅嗅,各人于是心知肚明了。

厂区的地表下陷,我不晓得是不是真的,如果属实,那么是否特定的工作环境造就?那么多的酱酱汁汁,坛坛罐罐,全部实沉实沉,一年到头有多少在车间库房里排列?永远是个谜。如果有一天我运气好,或许在县城大街上年龄65岁朝上老年人里,能遇见一名酿造厂的昔日员工,而且还是仓库保管员,或者,负责生产的干部,那样,我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我在混堂浴池里碰见的,是否真的是以前酿造厂的职工呢?

临近酿造厂附近,空气也仿佛是腌制过的,有一层霜花,有酱菜和冷冷甜甜的茴香味,这弄堂像是一直通到你的舌头根上,这吹来的微风像是好用嘴来舐吃舔尝。房子像一只咸肉罐坛,老弄堂像醉归乡里的一名游子,年轻时候出门离乡还是个放牛的小倌,回到老家已经两鬓斑白,一路走来扶墙倒地,早已经酩酊不堪了。他的脸朝向冬日的夕阳,朝向县城上空不远处长江轮船的汽笛声,啊,他从此再也认不得老家的陋巷,再也回忆不起自己童年的光阴。他走在弄堂深处就像走在一只酱菜坛子的瓮底里。他用手指敲敲滑溜溜的瓮壁——四周阴森森,无人应答。

弄堂叫“引家弄”。我只能取其发音,多少年来我都没有想着要去考证,去亲眼(到弄堂口)看看那个字是怎么写的。也可能引家弄的“引”字要写成“殷”或者“印”“阴”……无论其中哪个字,我感觉都“嗡嗡”有声,都很古老,有一股陈年的阴霉气。夏天,江阴话叫“大热天头”,说起引家弄,发这个弄堂名字的音,感觉特别凉爽幽深。引家弄两边的房子、围墙都特别高大,陡直,北门街上并不多见。一边自然就成了酿造厂的厂区。你走在弄堂里,可以抬头望。天空仿佛只剩余下一抹洁白的云朵,一抹天蓝。围墙的顶端斜刺着直趋云端。尤其是那些老式风火墙,一堵一堵矗立起来,仿佛围墙这一头和那一头的高墙马上就要相互叠合,并拢在一起,做成一长条走廊的廊顶了。小头里,我们总喜欢一迭声地念叨“引家弄,引家弄”,小孩子之间像念好玩的咒语。行人从弄堂里南北向穿行,脚步声回音也特别大,你只有在那些年久日深、年代古朴的弄堂里才有可能听得见这种声音,这样特殊的效果。弄堂围墙仿佛是空的,地面青石板弄底也像是空的,所有人进入弄堂,不管大人小孩,走路声音全都变得“空通、空通”,就好像你在光天化日之下,敲打一只鼓,并步入了一个木板搭铺的空旷大舞台。

弄口还有一个石砌的门楼,弄堂名字被刻写在上面,日晒夜露,看不大清楚,这门楼,前些年也早已坍塌了。

酿造厂码头是有一个弄堂。弄堂比别堂深。地面几乎跟着一侧的阴沟一起往下陷。也就是说,长年累月,这码头上货下货,承载着异常沉重的分量,我在别的地方已经讲过,仿佛那些从船上往河岸掮麻袋扛包的工人发力一声吆喝,往地面一跺脚,弄堂就往地面陷下去了许多。那里每一块石板,甚至弄堂口竖直的石敢当上,也全都油光黝黑,浸洒上了一遍一遍的酱油汁、盐渍。热天头,石板上被晒出一层盐霜。秋天里风一吹,又仿佛渗出来一层红彤彤的酱油。块块石头都跟做苦力一辈子的壮汉一样,青筋毕露,在老家的河滩上吃得醉醺醺的,不肯回家。

那弄堂,小而狭,其实也就人家两三个天井那么长,但其特点却是高阔阴森。阔是指两侧相对的高墙,全是整面的宅院围墙。因为攀附上了酿造业这样的穷亲戚,围墙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颜色,月夜中看,蓝荧荧,紫罗兰色的一抹。

春天,河滩身底有两棵向着河沿弯曲的高大泡桐。泡桐开花时,整日整日,天空都是紫色的,紫得泼辣,仿佛旧时资本家的长女,没学会做女红,却学会了吟诗填词。

涨潮(长江就在一公里外的黄田港外),河水就顺着石驳岸缓缓往东流,水愈涨满,水流愈缓慢。最后趋向和堤岸河滩齐平。河岸只剩下一抹浅浅的绿草,然后,天黑之前一小会,河水又开始退潮,间隔十二小时,把一层烂稻草,日常垃圾什么的留在岸滩草丛。水线很快地往下低伏、浅出。向河当中延伸的一级级码头又开始裸露,浑身湿漉漉,仿佛一匹渡河来的骏马,禁不住往空中打出一个响鼻。我注意观察过,闸桥河边上的涨潮落潮,以码头步檐石(台阶)而论,涨落尺幅有七级半台阶,涨潮时水位最高,码头只剩下两级,落潮时,人走到水平面要往码头石阶下面走九级。

这一观察所使用的位置,即距离我家后院门不远的小港口码头和向西隔开两个码头的酿造厂地脚。

三个不同的码头之间的河岸是相通的,有一条沿岸弯弯曲曲的小路,全沿着人家后院的墙基,走路最惊险处,要用手靠臂力伸展,小心翼翼扶墙,而且偏转过身体,紧贴院墙攀过去,因此为北门街上正经走路的大人摒弃不使用。只有小孩快快乐乐,专挑这类有点挑战意味的小道走。稍不小心,人就可能失足跌落河中。从小到大,不知有多少回父母在耳边警告,指名“小港口那条小路”不许冒险去走,可是没有用,人一走到那里,也就是说,向西到小港口,若是反方向,向南走到酿造厂码头,心里就痒痒地现出一个迷人的诱惑来,要去尝试走走岸上那条小路。若是哪一天胆量不够,没能做成,晚上回家躺在床上,总像缺少什么似的,好端端地损失了一点什么。

儿时,我半蹲在码头步檐石上,可以一动不动,一个人,凝视缓流的河水,一蹲老半天。仿佛日后的青年时代,用于凝视恋人的面庞一样。我极爱这水的一切,爱它每样哪怕再碎屑的细节。河岸的声音,水的味道,天空的倒影……怎么也看不够,像七月七看巧云一样。河流,比天上的云彩变幻奇诡得多,也瑰丽得多。

若要计算酿造厂码头到皮革厂码头相隔多远,那就说来话长了。它们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北。旧辰光的人,说自己身处位置在哪里,使用的是沿河的,跟河流相关的空间概念,说“马上到浮桥身底”“快要近皮革厂码头啦”之类。正如现在的人,使用的是车辆飞驶的公路,人们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自己在什么地方,很少再运用河啊水啊什么的说法了。人们只会说“高速公路南首”“地铁口”“火车站北面”或多少多少路公交站。河流,就这样从说汉语的中国人生活中迅逝、退去。

河北面是酿造厂,河东面是皮革厂码头,不过,它们相互之间不碰面,看不见的,要靠水流来维系。因为河东面的皮革厂码头,地处一个四面环水的岛屿,江阴人称“岛上”,就是指那地方。四面环水,因为锡澄运河快到黄田港口的长江,入长江之前,先在江阴城西北侧来了一个双臂环绕式的分叉,这分流的两支水道,就形成一块居中,面积不大也不小的陆地。这实际上可能是古代城区为了方便抑制长江水流而人工开掘的一个水利工程,大大减缓了江水涨潮时的凶猛。当然,这是一名不谙世事的孩子的臆想,具体事实是什么,我不很清楚。在这个四面环水的岛的北面和西北向,分别设两座船闸,至少这船闸的存在,自古皆有。其中一座就是著名的浮桥“定波闸”,另一座就是我家附近的闸桥闸口。也许我的想法完全错了。运河出现两条支流,不是因为让水流速变慢,而是为了加快,好推动古时民船的乘风扬帆,谁知道呢?其实到江阴城里稍一打听就会明白。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么多年里,我从未认真到真要上街去打听。那么,皮革厂码头,实际上是在岛上,地属岛的东南方向;而酿造厂码头则属于古旧的北门大街,码头弄堂是跟大街相连,是街道里弄的一部分。它们中间相隔开一座高高的闸桥,一个在闸桥东首,一个在闸桥西北角。而且中间还呈一个水流形态的“丁”字形的转角和水域,也就是说,水流过酿造厂码头,流出闸桥闸口,再在前方五十米处从容地转一个弯,流出将近一公里,才到达皮革厂位于岛上用于卸货上货的那级码头。

而后,这闸桥河水,再浩浩荡荡向西汇入去往太湖无锡方向的锡澄大运河。

同类推荐
  • 联对佳话

    联对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字字珠玑的联对佳话,他们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联对佳话》收录了八仙桥上老翁遇帝、献字画巧讥财主、妙人儿倪家少女、纪昀妙联为帝乐等联对故事,这些故事集锦往往被当成教育青少年的重要内容。阅读此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联对佳话中汲取智慧的营养。
  • 龙与少年游:江南随笔精选

    龙与少年游:江南随笔精选

    这是江南写作12年来首部集结出品的叙事散文集,讲述江南本人所见多年来的身边故事。一个作者哪能写尽世上的所有人呢?写来写去,写的还是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无论孤独还是野心,都有自己人生某个侧面的写照。这是我的局限和浅薄,但也是我的真诚。——by江南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天道酬民

    天道酬民

    5000多万元就放在面前,而且明确告诉你:这已经属于你了。你将如何?如此巨额财富面前,它的诱惑力足可以让一个高贵的人丧失高贵,而他却淡然一笑:“我不要。”……伟大的时代,创作着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
热门推荐
  •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婚后相爱:冒牌小萌妻

    婚后相爱:冒牌小萌妻

    男友结婚了,总不是我。这俗套的段子,林星莫想不到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大婚之日,新娘跑路。侯俊楠没想到,这样狗血的剧情,会发在自己身上发生。就是这样“共同患难”的一对,一赌气,领证结婚了。可是他们的关系,却是姐夫和小姨子,而且他们一个是年轻总裁,一个是集团千金……好吧,本书甜蜜宠文,超含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 凤霸天下神医狂妃

    凤霸天下神医狂妃

    21世纪的天才化学博士成为身份低微的花家九小姐花绛月,她嚣张的扬着素手,玩弄着银针,打压全家,折磨着亲爱的八姐姐,感谢她将自己送入棺材,才有她今时今日惊艳世人的机会。当花绛月发现自己异于常人的体质,渐渐揭开身世之谜,赤红双目的妖孽,却有人将她捧在掌心如珠如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Before Dawn (Vampire, Fallen—Book 1)

    Before Dawn (Vampire, Fallen—Book 1)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wkkk.net (re Turned)In BEFORE DAWN (Book #1 of Vampire, Fallen), Kate, 17, hates her life. An outcast in her own family, who doesn't understand her, she is hated by her more popular and beautiful sister, and despised by her controlling mother, who favors her sister over her. Kate's only solace is her friends and her smarts. But even with that, her life seems destined for a dead-end—especially when her mother announces she will have to stay back from college to pay for her sister's tuition.
  • 庶妃很嚣张:斗垮六宫

    庶妃很嚣张:斗垮六宫

    叶轻颜,二十一世纪密宗之后,却阴差阳错的因为热水器漏电而香消玉殒。只是,为什么别人穿越不是大家闺秀,便是皇亲贵胄,只有她悲催的成了一个守寡的太子妃,太子妃,这身份够显赫,只是…皇宫高墙,她有心做个米虫,没事赏赏花,观观鱼,或者是刺个绣什么的。谁料想,皇帝一道圣旨,平地起风浪,她的好日子到头了,三宫六院热闹了。皇后,贵嫔,贵妃,…想宫斗?是单挑还是群欧?放马过来吧。可是斗着斗着,这天下怎么也乱了?江湖的公子临国的皇子个个俊美如谪仙,原来寡妇门前,真的事非多。且看她一介庶女,皇室弃妇,如何玩转这天下。**推荐好友作品古代美文钟儿《毒嫁》***现代美文叶清欢《外遇的诱惑》尘陌《谋欢》
  • 校园故事会

    校园故事会

    包含几十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故事大多发生在读者们熟悉的校园中,娓娓道来,很有情趣。
  •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戏剧之王莎士比亚的巅峰之作。《哈姆雷特》讲述了丹麦国王的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其父王被杀,母后被迫改嫁,王位也被篡夺。他经历了艰苦的磨难,最后终于在父亲鬼魂的提示下,查明事实真相,替父亲报了仇。而他自己却在仇人设下的圈套中与其同归于尽。《哈姆雷特》的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亚人文主义和对现实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达。本书还收录了莎士比亚另外两本经典剧《麦克白》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趣谈外国著名文学家

    他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是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文学世界。也是他们让我们能读到那么美的文章,他们也是平凡的人,可是他们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
  •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