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3900000002

第2章 绊脚石(1)

王威廉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每周都要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往返一次。我带着在广州编辑好的图文资料亲自送往深圳的印刷厂,这已经成为了我们图书公司不成文的惯例。深圳那边虽然有着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但是具体的细节还得我去把关。比如图片颜色的浓淡,以及文字的现场再校对等等,非得我守在机器身边不可。经理是个比我年轻不了几岁的小伙子,所以他对此感到过意不去,除了报销车费,每月还会给我多发五百元的奖金。不过,我还真不是图这点儿奖金的,谁愿意为了这点钱一个月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呀。我有我的心思:我是个浪漫主义者,不甘于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总希望在路上能遇见点儿新鲜事,让我的生活变得没那么贫乏。

但是一年多来,我几乎没有遇见过什么新鲜的事。每次走进列车坐下来,那种陌生的氛围,让邻座之间都保持着绝对的安静和矜持。当然,也没那么绝对,我主动搭讪的时候还是有过的,只不过相当失败。那次是因为邻座来了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子,穿着粉红色的长裙,手里不停地把玩着白色的苹果手机。我趁着她放下手机,百无聊赖的时刻,鼓足勇气对她说:“姑娘,我想和你做个朋友,可以吗?”她看了我一眼,冷冷地说:“不必了吧,我有男友了。”我尴尬得想砸开车窗,马上跳下去。

这是我第一次搭讪,也是最后一次,我觉得自己拙劣、可笑,像个典型的屌丝。那天的一个小时旅程,对我来说变成了酷刑,每一分钟我都被羞耻感反复折磨。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主动搭讪了。值得欣慰的是,迄今为止,我都遵守着这个诺言。更何况,我已经找到女朋友了,是同事的妹妹,一个简单天真的女孩子,闲暇的时候喜欢用鼠标在电脑上画画。对此,我感到心满意足。同时,我对这段旅程也逐渐感到了厌倦。

今天,又轮到我出发了。我到广州东站的时候,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估摸着到了那边不早了,不想再麻烦对方请我吃饭什么的,便买了一个汉堡,一边走一边啃。我在自动售票机前买了票,是五点半的。没关系,每次我都会提前上车,赶最近的那趟,而且每次我都能幸运地找到座位。这次,我提前上了五点的车。上车后,我一连走了好几个车厢,里边全都坐满了人,就连餐厅的座位也都被把持了。我暗暗叫苦,惨了,该不会站到深圳去吧。

我沿着车厢的过道慢慢搜索,希望能发现一个空位,我不想轻易放弃。说起来难以置信,我是在末节车厢的最末一排发现了一个空位。众所周知,车厢的一边是三连座,一边是二连座,那个空位位于二连座靠窗的位置,空位的旁边,也就是靠走廊这侧的座位上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我走上前去,问道:“奶奶您好,您旁边的座位有人坐吗?”她摇摇头,对我微笑了一下,头往里歪了歪,示意我可以坐过去。我满心欢喜,赶紧说着谢谢,从她前面挤了过去。坐下后,我认真看着她,又说了句谢谢。这时,我才发现她不仅有着深邃的眼窝,而且那略显浑浊的眼球中有着一抹淡褐色。——原来她是外国人啊!我刚才都没看出来。看来,衰老和死亡一样,将人的本质凸显出来了,人种之间的界限就这样消弭了。因此,对人的各种划分终究是简陋和可笑的。

“小伙子,你去深圳吗?”

我突然听见了一句标准的普通话,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那种优雅与沙哑。我扭头看看老太太,想确认下这是不是她说出来的。她正盯着我看,尽管眼皮有些耷拉,但淡褐色的眼睛依然充满了神采。

“是的,去深圳。”我不由感慨道,“您的中文说得真棒。”

“因为我就是中国人啊。”老太太说得很平静。她穿着一身淡绿色的长裙,她伸手把膝盖上的褶皱给抚平了。

“噢,您是俄罗斯族的吧?”我猜测道,心里竟然有些激动,终于在无聊的行旅中遇见有意思的人了。

“不是的,我出生在上海。”她的口音里的确有点儿沪上气息。

我不由琢磨起来,上海曾经遍布租界,说不定她是那些殖民者的后裔?但不知为何,我不想说出这个猜测。或许,联想起那个十里洋场、光怪陆离的时代,多少还是有些不快的。但这种不快也是极其微弱的,似有还无的,就像一阵烟雾。我本就不善于和陌生人聊天,这下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不过,我真的很想和她聊下去,我不由暗暗焦急。

“那您对中国的感情一定很深了。”我终于挤出了这么一句干巴巴的话。

“何止呢,我在中国一直生活下来,直到今天,整整七十五年了。”她薄薄的嘴唇在说话时会有细密的皱纹,但她的吐字如此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她的决心,要钻进别人的心底去。她完全符合我对祖母的想象,要是我的祖母还活着,我希望我的祖母也能像这位老太太一样说话,把人生的智慧用坚定的语气全都灌输给我。

“您和我的祖母一样大,比我的祖父就小一岁。”我鼓起勇气,说出了口。

“哦?他们在深圳吗?”

她来了兴趣,这让我非常高兴,但想起我可怜的爷爷奶奶,我又非常失落。

“他们不在深圳,也不在中国,”我卖了个关子,用手指向上指了指,说,“他们在天上。”

“愿主保佑他们。”她轻轻说,更像是说给自己听的。她两只手握在了一起,分开,又握在了一起,仿佛在寻找一个最佳的位置。

“谢谢您。”她真诚的样子打动了我,我按捺不住,开始了诉说,“我没见过他们,他们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死掉了。但我还会想起他们,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

“可怜的孩子,看来我们是同病相怜的人。”她扭头看了我一眼,那种柔和的目光像是一种看不见的抚摸。

“您也没……”

“是的,我也没见过我的祖父祖母,他们也在天上,是在奥地利的天上。”老太太微微一笑,嘴角还有浅浅的酒窝。

“哦,您的老家在奥地利。”

“奥地利,维也纳。我的祖父祖母都是音乐家,一个拉大提琴,一个拉小提琴。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在1937年感染了肺炎死掉了。”

“为什么说他们幸运呢?”我不解。

“因为1937年是1938年的前一年。”她耸耸肩膀。

“哦,”我想了下,还是问道,“可二战不是1939年才全面爆发的吗?”

“是的,但1938年开始,**对犹太人的迫害就已经全面公开化了。他们砸烂了我们的每一扇窗户,他们开始抢掠,开始杀人放火……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性,失去了人类正常的理性和审美,他们面对着满大街的玻璃碴,竟然还起了一个很美妙的名称:水晶之夜。”

我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老太太是犹太人。我心里涌出了更多的好感与好奇,还被她语调中的克制与平静给彻底征服了。她当然是在控诉,却如此不动声色,像讲述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

“不好意思。”我嗫嚅着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说,或许是因为觉得自己不应该唤起老人的痛苦回忆吧。

“孩子,你难道不觉得死于肺炎要比死于奥斯维辛幸福得多吗?”

她看着我,干瘪的嘴唇露出了隐约的笑意。我不敢直视她,我觉得像被扒光了丢进了冷库一样,浑身上下战栗起来,胳膊上都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样颗粒。

我说不出一句话来。

“尽管,死亡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她补充了一句。

“不,不一样。”我满脑子都是肺炎和奥斯维辛,不禁脱口说出了一种模模糊糊的感受,“奥斯维辛让死亡的本质都不一样了。”

“啊,说得对,说得对,说得对……”

她一连说了三个“说得对”,让这三个字听起来像是三个音符,不断变换着节奏,却越来越低沉,还夹杂着她深深的喘气声,像是一曲交响乐中小提琴的无奈叹息。

“所以,他们的确是幸运的人。”我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说了一遍,仿佛在确认一个早已被确认过的真理。

“谢谢你。”

她打开放在面前小桌板上的褐色小包,从里边掏出一块金色的怀表。除了在电视里,这还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这种古董级别的物件。因为时间太久了,它的一些地方不但变成了黑紫色,而且表面还凹凸不平,一定是在时光隧道里经历了太多的跌跌碰碰。

“想看看他们吗?”她冲我眨巴着眼睛,眼神里有种孩子气的狡黠。“当然,我非常想,他们一定是很慈祥的人。”

她的双手颤颤巍巍的,因为皮肤过于苍白,里边的血管看起来像是电线一般。什么时候才能有成熟的生化技术,让这样的老人可以继续活下去?——面临死亡的焦虑,让我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过,老人一定不想成为一架机器,看呐,她的十个指头都涂着淡紫色的指甲油,像个爱美的青春女生。这个细节打动了我,拨动了我的心弦,我已经触碰到了老太太的命运和故事,她身上的点点滴滴都能打动我。

“你看,这就是我的爷爷奶奶。”她打开怀表的盖子,指着镶嵌在里面的照片说。

这张照片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以为会是一个留着白胡子的老爷爷和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太太,可实际上这是一个快乐的四口之家:一位年轻的男人个子很高,他的脸出现在照片的最高处,他没有直视镜头,而是若有所思地看着照片的左侧。他的下面是一对母女,他搂着她们。女孩子扎着辫子,穿着连衣裙,笑眯眯地看着照片的右侧,像是在回味什么开心的事情。妈妈很漂亮,有着幽深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边有一张丰润的大嘴,微笑着直视镜头。在母女之下,还有一个小小的男孩儿,就像个标准的玩具娃娃一样可爱,他和父亲一样,都望向了照片的左侧。

“你的祖父好帅,祖母很漂亮,那这个小男孩就是你的爸爸?”我问。

“哦,不,不是的,这个小女孩是我的妈妈。”她忽然想起什么来了,说,“哦,我们不像中国文化分得那么细,说起来,这是我的外公外婆。”

“恩,我知道。”

“我爸爸的爸爸妈妈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老太太轻轻摇摇头,像是要从某种力量当中摆脱出来。

“我的外公外婆,我倒是见过,但是见的次数也不多,因为他们都在香港。到现在为止,他们就回来过三次。最早的那次,因为我年龄太小,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是听妈妈说,才有个模模糊糊的印象。第二次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他们来看我们。我记得他们穿得很体面,很干净,比起我们镇上的人阔气多了。但我听妈妈说,他们也算不得有钱人,听起来是在遍地黄金的香港,但他们的营生也是很可怜的。他们是靠一家鱼蛋粉店为生。咖喱鱼蛋,奶奶你一定吃过吧?就是那种用鱼肉做成的小丸子,放在咖喱里煮。他们就是做那种小丸子的,然后煮好粉面,浇在上头。他们守着小铺,每天起早贪黑,年纪越来越大,一定是很辛苦的。妈妈让他们搬回来和我们住,说现在这边的环境也变好了,只要努力,赚钱养家是完全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回来跟女儿还有外孙一起住也有个照应。妈妈现在是他们唯一的孩子了,原本妈妈还有个弟弟,十几岁的时候患上血吸虫病,肝脏严重受损死掉了。外公外婆到香港的时候,应该还没丧失生育能力,但他们也没有再要孩子,因此,妈妈依然是他们唯一的孩子。妈妈看着他们衰老的样子,才放下了许多心结,原谅了他们当年的无情,下定决心,请他们回来住。但万万想不到的是,他们还不愿意回来!他们就愿意孤独地待在香港终老一生,宁愿为了一家鱼蛋粉小店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仿佛那是世上最重要的事情,比女儿和外孙还重要。”

我自顾自说了这许多,我也不明白自己从哪涌起了这么强烈的倾诉欲望。我几乎是被那些话推着说的,仿佛它们被囚禁了太久,借着这个机会一定要逃出来似的。

“不好意思,我是不是说的太多了?”我看着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没去香港看过他们吗?”

“没有。”

“为什么?”

“他们也没邀请过我啊,甚至都没邀请过我妈妈。可能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他们辛苦的样子吧。”

“你想去看看他们吗?”

“不知道,我真没这样想过。”

“听你这么说,我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们。不过,他们听上去像特别孤独的人,让人觉得挺可怜的。”

我没有说话,我之前并不觉得他们可怜,甚至,多多少少有点厌恶。母亲从没在我面前说过他们的不是,但我觉得母亲的年龄还算不得太大,却已经花白了头发,佝偻着脊背,早早衰老了,而且,母亲对这个世界似乎从来不抱什么希望,更不提什么奢求,这点才是让我最为伤心的。人活在世上,如果是在麻木不仁地尽一种义务,那是多么悲凉的事情!躲在香港的他们负有很大的责任。他们被一种虚妄的都市想象给完全蒙蔽住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和老太太说这个,这些话似乎是埋进心底深处的,已经接近腐烂了,早已无法再见天日。

也许,老太太看出了我的心思,没有再继续追问。

“你比我幸运,我除了他们的照片,没有见过他们。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就仿佛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

“他们的墓地呢?”

“那一片地区被战火完全摧毁了,什么痕迹都没有了。”她看看我,笑笑,说,“现在,就连战争的痕迹也没有了,就像从来没打过仗,世界永远是和平的,永远是平静的。”

她这样说,不免让我有些悲伤。尽管我比她小很多岁,还不能充分体味这种历史的失忆,但是,我觉得自己是完全可以理解这种心情的。

同类推荐
  • 神探狄仁杰Ⅰ(央视同名电视剧小说版)

    神探狄仁杰Ⅰ(央视同名电视剧小说版)

    一手打造了热播剧《神探狄仁杰》的导演兼编剧钱雁秋,讲述发生在武则天时代的三宗奇案《使团喋血记》《蓝衫记》《滴血雄鹰》。唐朝武则天时代,突厥战争结束,举国上下欢庆天下太平。而庞大的突厥使团一入境就被集体杀害。假冒的突厥使团登堂入室,阴谋重新挑起战乱……湖州城外的无名尸,犯罪现场没有留下蛛丝马迹,这起无头案又将从何处下手……一幅用鲜血图画的滴血雄鹰赫然出现在犯罪现场,七八十个死去的流民为何会集体出现,这后面又是否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呢??随着狄仁杰丝丝入扣的分析,案情终将水落石出。
  •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执拗如少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江湖文学奠基人、畅销书作家欧阳乾,陪你走过最艰难的岁月!这本书里的人个个都是众人眼中的奇葩,他们不务正业,敢爱敢恨,热血澎湃,脆弱孤独,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活得像个异类。他们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你想象不到的时候突然爆发,给予你的人生哲学会心一击。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生猛地活过,以自己的热血,撞击着澎湃的红尘!岁月不曾打败少年,住在心底的纯真与炙热是我们对抗这个残酷世界的火种,如果血仍未冷,如果你还敢爱。书中短篇故事《杀了我》曾在ONE·一个APP上斩获超高人气,据此改编的同名网络大电影,10月26日于优酷平台上线,敬请关注!
  • 拉闸

    拉闸

    郑振树踩着一地松软木屑,从锯木场出来,走到半圆形的蓄料场上。背景是带式钢锯经过木头身体所发出来的剧烈声。蓄料场上,一辆大卡车正在阳光下卸木头。四五个工人车上车下蚂蚁搬家一样地忙碌着。至于身后的情景,他知道,看大门的老头形同虚设。大门之外,不容置疑的春天既改变了旷野的颜色,又步步紧逼,令人不敢在春光里有丝毫的懈怠。在蓄料场边缘一棵樟树的阴影里,郑振树收住了脚步。他歪着脑袋的情形,似乎还没有从钢锯快速切割木头的惬意中解脱出来,又掉进了新的喜悦之中。由于树阴外面阳光的强烈作用,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 城北地带

    城北地带

    苏童对“早年”生活掘地三尺的倾力之作。“城东蛮,城西恶,城南杀人又放火,城北是个烂屎坑。”在这个被称为烂屎坑的70年代某个江南小城的一隅,老一辈人的恩恩怨怨还在演绎,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已经在浮躁不安地证明自己的社会存在。
  • 陌路人生

    陌路人生

    在哑叔与傻子孙福之间我需要做出艰难选择,一步将决定今后的万步。回想往昔,心里时时揣着恐惧,走在陌生的大路上。那一圈圈被风吹起的黄土,卷起我历经的那些似梦非梦的日子,扑朔在我的眼前。我知道我依旧要走下去,不论我来自何方,我都将是立在天地间的一个有血有肉的女人。一个将带着傻丈夫与孩子继续生存的人……今天的树上,冷冷清清。光光的树干上,偶尔传来树叶的沙沙声,是在泥土里留有生命的最后几片,挣扎着爆发出脆弱的生命之音。
热门推荐
  • 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韩非子是伟大的法家代表人物,写《韩非子》,十余万言;主要写有关法方面的内容,其中还写了三四百则故事。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一鸣惊人”、“老马识途”、“有眼不识荆山玉”等。本小书选录了其中178则,每则由“故事原文”、“注释”、“故事大意”、“读后感”四个部分写出,其中“读后感”颇有意味。你一定读过或知道上述故事,喜欢不?如是,不妨再品尝品尝本书所选录的其他众多故事。
  • 确实梦一场

    确实梦一场

    在梦里被丈夫抛弃,心如刀绞。最后才知不过都是心魔!
  •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

    《内在的星空:余秋雨人文创想》撷取了余秋雨二十余部名作中嘉言妙语的精华,分为五个部分:史识、斯文、翰墨、此生、行旅,分别涵盖余秋雨对史识(含哲学、美学、思想、政治、历史、宗教);斯文(含文明、文化、学术、教育、读书、写作);翰墨(含文学、艺术、戏剧、书法);人生(含社会、人生、家庭、爱情、友情、乡情);行旅(含城市、建筑、旅行、风景)等五个方面的思索,深厚的人文学养叠加过人的语言才华,集中展现余秋雨独有的人文创见。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 绝世皇妃

    绝世皇妃

    她穿越到古代,成为嫡女……然而,皇宫之宫却满满的都是仇恨。她无奈之下,选择离开自己的国家……在异国他乡施展一身的才华。
  • 调侃年代

    调侃年代

    本书精选作者的三篇小说力作:闻酒识女人、调侃年代、春夏之后。作者用饱含真诚的笔墨游走于人间百态,畅谈了女人与红酒的点点滴滴,酣畅地叙述了毕业后的苦辣酸甜,虔敬地探讨了生命的真谛。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婚姻密码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婚姻密码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婚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如何才能得到。有的人认为,只要拥有了豪宅香车,金银满箱就能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还有的人甚至悲观地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认为结婚后,爱情的感觉会渐渐地淡化,也就不可能拥有婚姻的幸福,这两种观点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婚姻,也许并不像相爱那么简单,它需要你的悉心经营。可以说,经营婚姻亦是一门学问。你也许不禁要疑惑,经营婚姻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该从何处下手呢?又该怎样做呢?本书正是为解答你的这些疑惑而量身打造的,它出自闻名世界的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成人教育家及人际关系学大师,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之手......
  • 广东新语

    广东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明的记录:科技发明

    文明的记录:科技发明

    人类的文明总是在科学汇集的道路上前进,人类的生活总是在无数的发明中改变。有时候,很多发明的问世都源于一个一闪而过的奇思妙想,一次不经意的偶然失误,一次特立独行的大胆尝试……由此走进智慧之门,进入发明创造的趣味王国,使发明带来了“种豆得瓜”的科学效应。新技术的大量使用,使世界科学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发扬。本书精心编选了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讲述每一项发明的来龙去脉,描述发明者在创造过程中是如何经历无数次的探索与改进,弘扬他们艰苦耐劳与顽强执着的精神,开拓大家的视野,扩充知识,陶冶心灵,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灵感,培养我们独具特色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