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62800000001

第1章

纪念我的父亲

(1889—1978)

那时候,曼哈顿区很难找到便宜的公寓,所以我只好搬到布鲁克林去。那是一九四七年,我记得很清楚,夏天阳光柔和,空气中充满馥郁的花香。当时年轻的我,二十一岁,奋力想要成为一名作家,却发现十八岁时那股使我热烈燃烧的创作之火,已经化为一盏幽暗的标示灯,仅余丝微象征性的光芒而已。并非我已无意于写作,我仍然热望将那部我长久以来想写的小说写出来。但是,在我开始写了几段之后,就再也写不下去了——套用斯坦因给一位二流作家所下的结论:“我是美感满腔却无处下笔。”更糟的是,我失去了工作,身上的钱所余无几,于是自我放逐到富勒布须区——像其他的同乡一般,又一个在犹太人王国中徘徊的年轻小伙子。

就叫我丁哥吧,那时期认得我的人都这么叫我。我还在弗吉尼亚州家乡念中学时就有这个诨名了。我母亲去世后,我父亲认为我难以管教,便将十四岁的我,送进这所学校。我这个人不修边幅,对个人卫生也不加注意,因此很快就得到了“臭虫”的称号。不过随着时光流逝,加上我个人习惯彻底的改变(事实上我甚至变得有点洁癖),这个难听的绰号,便在不知不觉中为人淡忘,代之而起的,是更为戏谑的“丁哥”,直到我三十几岁时,这个诨名才神秘地和我告别,像一个苍白的鬼魂,从我的生命中销声匿迹。但是在我写作的这段时期,我仍然被称为丁哥。我之所以要在一开始时,便对我这个绰号加以解释,是因为我所要描述的,是我生命中最灰暗最孤独的时期,就像隐居在山洞里的疯子一样,几乎没有人知道我的真实姓名。

我很高兴丢了差事——这是我这一辈子除了领军饷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支领薪水的职务——虽然失去了这份工作,使我更加穷困。现在我更认为,在我那么年轻时便明白了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不是一个坐办公室的料,对我而言,实在是有利无害。事实上,想到最初我是多么向往这份工作,而不过五个月后我却欣然——甚至可以说是松了一口气——接受解雇的命运,倒使我颇为惊讶。一九四七年,工作机会极其稀少,尤其是出版业的工作,我很幸运地被一家大出版社所雇用,职位是“二等编辑”,专门负责审核手稿,周薪四十元,扣除税金后,每一钟点的报酬大约是九毛钱。每个礼拜五,那个弯腰驼背的妇人,会把一张薄薄的蓝色支票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然而对于一个有财有势的大出版家付给我这份微薄薪金的事实,我丝毫不觉沮丧。我年轻气盛,怀抱崇高的理想,况且,这份工作也自有其迷人的补偿:在二一餐厅午膳,和约翰·奥哈拉共进晚餐,才色俱佳的女作家为我的编辑洞察力而感动,诸如此类。

这种机会事实上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这家出版社虽然以出版科教书、工业用书及数十种科技杂志——范围之广,包括养猪业、埋葬科学和塑胶压铸——为主,也兼出版小说和非小说,因此需要一个像我这样的审稿人,但投稿的作家却很少有真正热衷于文学的。举例而言,我刚上班时,出版社所支持的两位最杰出的作家,分别是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和一个因写鬼故事名登畅销榜的前共产党员。想要找一个像约翰·奥哈拉那样的作家,根本就是绝无可能。此外,我担任这份差事的时候,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当时麦克劳-希尔出版社(以我雇主的名字为名)缺乏文学的名气。它一向以供应科技书籍而出名,我工作的那个小部门,自然显得无足轻重。

因此,我每天尽心竭力地坐在办公室里,不仅没有机会一读略有可观之处的手稿,还被迫用心阅读一无是处的作品——稿纸上满是咖啡污渍和指纹,显然麦克劳-希尔是这些作者(或经纪人)最后考虑的出版社。但是年轻而又醉心于英国文学的我,就和马修·阿诺德[1]一样,严格要求任何作品,都必须包含最高的严肃性及真理,评审严苛,毫不留情。在麦克劳-希尔大楼——位于西区四十二街,一幢外观巍然却缺乏精神的绿色大厦——二十楼上那间窄如鸽笼的办公室里,被我淘汰的作品堆满了我的办公桌,全都满载着希望和歪曲的造句。无论那著作有多坏,我都得写上相当详尽的评述。起初对于能够大肆批判这些手稿感到痛快而有趣,但不久后,这些千篇一律的平庸之作便令人扫兴,我开始厌烦这份无聊的工作,也厌烦不停地抽烟和曼哈顿区烟雾弥漫的景色,以及在枯燥而沉闷的时光中,写出无情的读后报告。我不做润饰,逐字照录,列举如下:

高高蔓草 艾默尼亚·毕尔提克著 小说

描述发生在新泽西州南方沙丘和曼越橘沼泽间的爱与死。男主角韦勒·史塔威,刚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是一间曼越橘罐头工厂的继承人,疯狂地爱上了蕾梦娜·布兰。蕾梦娜的父亲艾拉·布兰是前左倾分子,也是曼越橘拣取者的罢工领导人。本书情节错综复杂,韦勒的大亨父亲——蓝登·史塔威,阴谋处死了老艾拉,后者支离破碎的尸体,某天早上被发现丢弃在曼越橘拣选机里面。这件事使得被描述为“才智卓越,风度翩翩”的韦勒和“身材苗条柔软,几乎难以掩盖其潜藏在体内的情潮”的蕾梦娜互相诘责。

在我书写的此刻,犹令我感到惊愕,我认为这可能是一部最糟糕的小说。尽速退回原稿。

哦,骄傲而妄自尊大的年轻人!我在谈论这些毫无文学水准的著作时,是多么幸灾乐祸。我也无所畏惧地批评麦克劳-希尔以及它出版后可能被《读者文摘》的书摘精华选用为“烂”作品的倾向(虽然我的嘲弄,大概就是我后来被炒鱿鱼的主因)。

铅管匠之妻 奥德丽·史迈莉著 非小说

本书唯有易记而通俗的书名,投合麦克劳-希尔之所好。作者是一位嫁给铅管匠的妇人,住在麻州乌斯特郊区。虽然每一页都写满笑料,却令人笑不出来。作者试图将她那滑稽的日常生活与脑科医生的家庭相提并论。她指出,铅管匠就像医生一样,不分日夜都要随叫随到,铅管匠的工作也和医生一样错综复杂;而当他们返家时,身上都有同样难闻的气味。由章名便可看出其幽默的本质,拙劣到粪便不如:“咚咚咚,金发美女在铅管中”、“神经的枯竭”、“泛滥时刻”、“空想”等等。这份手稿寄到时发黏而且满是折角,根据作者在一封信中所述,这份手稿辗转流经哈普、赛门与舒特、诺芙、兰登书屋、默若、霍特、迈斯纳、威廉史龙、灵贺及另外八家出版公司。在同一封信中,作者提及对这份手稿的迫切之情,并(不是开玩笑的)以自杀相要挟。我痛恨必须为任何人的死负责,但是我坚拒出版这本书。退稿!(为什么我得阅读这些狗屁不通的东西?!)

若非看过我所有报告的资深编辑,必须是一个和我一样对雇主及这个空泛的出版王国感到幻灭的人,我就不会写出如上例中的最后一句牢骚,或暗示麦克劳-希尔出版社粗糙的品格。他是个睡眼惺忪、才识俱佳,也很有幽默感的爱尔兰人,名叫费勒,在麦克劳-希尔工作多年,一直主编重要的科技刊物,直到五十五岁左右才被调到较轻松、不会脸红气喘的普及本部门。他排遣上班时间的方式是,吸一管烟斗,阅读叶芝和霍普金斯的作品,以容忍的眼光浏览我的报告;我认为他还时常想着要及早退休。我对麦克劳-希尔的嘲笑不仅没有冒犯他,反而使他感到有趣。费勒早已成为毫无野心、沉默度日的人。这家公司会使有大志的雇员也变得麻木不仁。他明白我只有千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以找到值得出版的手稿,因此并不以我的一点乐子为忤。我至今仍珍惜着一份较长(即使不是最长)的报告,大抵是因为那可能是我所写过的唯一较有怜悯之情的。

英雄:海洛·哈法杰 甘达·弗金著 诗

甘达·弗金是真名实姓,而非笔名。许多拙劣的作家都有听起来怪异或虚构的名字,结果你却发现那些姓名是真实的。这是否隐含了某种意义?《英雄:海洛·哈法杰》的手稿并非经由邮寄或经纪人之手,而是由作者本人亲手交给我的。大约一周前,弗金带着手稿盒和两只皮箱走进会客室。梅雅小姐说他要见编辑。他年纪约六十,背部微驼但相当结实,中等身材;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两道灰色浓眉、线条柔和的嘴,及我所仅见最哀伤而渴望的两只眼睛。他戴着农夫戴的黑皮便帽,穿着一件羊毛领的防风上衣。他的手掌巨大,指关节粗而发红。他流着鼻涕,说他有一份手稿。我看他形容疲累,便问他是打哪里来的,他说他从北达科他州一个叫乌龟湖的地方出发,整整搭了三天四夜的出租汽车,刚刚抵达纽约。我问他,就为了送这份手稿吗?他回答:是的。

然后他说麦克劳-希尔是他所探访的第一家出版社。这使我感到惊讶,因为本公司即使对无名如甘达·弗金的作家而言,也极少是被率先考虑的。当我问及他何以会有这种不寻常的选择时,他回答这完全归诸运气。最初他不曾把麦克劳-希尔列为第一位。他对我说,当出租汽车在明尼亚波利斯耽搁数个钟头时,他到当地的电话公司去,借阅了曼哈坦区的电话簿。他认为撕下电话簿是不道德的行为,所以花了一个钟头将纽约市所有的出版社名称及地址都抄录下来。我相信,他最初的计划必定是按照字母的顺序逐一探访。但是当天早上他的旅程告终,他从港务局巴士总站走出来,抬头一望,看见只离一个街口远的大招牌:麦克劳-希尔。因此他就直接到这儿来了。

这个老头子形态疲惫而且狼狈——后来他说,他从未到过明尼亚波利斯以东的地区——我决定至少可以带他到楼下自助餐厅去喝杯咖啡。在餐厅里他对我说及他的身世。他是个挪威移民的后裔,一辈子都在乌龟湖镇附近以种田为生。二十年前,他约莫四十岁时,有一家采矿公司探测到在他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矿,虽然他们没有着手开采,却和他签订了长期租赁契约,足以使他的后半辈子不愁吃穿。他是个单身汉,不想停止已经习惯了的庄稼生活,但现在他可有空进行他久已渴望的计划了,那就是写一首叙述他祖先海洛·哈法杰(一个十三世纪的伯爵,或公爵,或什么显赫人物)的长诗。不用说,这个可怕的消息,立刻使我的心同时消沉破裂。然而我正襟危坐,望着他直拍着手稿盒说:“是的,先生。整整二十年的工夫。就在这里。就在这里。”

然后我的心情改变了。尽管他看起来像个土包子,说起话来却头头是道而且口齿清晰,好像看过不少书。谁知道我是不是发现了一个旷世奇才?毕竟,就连惠特曼也曾像个痴呆的怪人般,拿着稿子到处叫卖。总之,在一段长谈后(我已经直呼他的名字),我说我乐意看他的作品,虽然我必须提醒他,麦克劳-希尔在诗的领域并不是个强手,然后我们搭乘电梯回到楼上。接着,一件可怕的事发生了。我对他说我明白在二十年伏案疾书之后,他可能急于得到答复,因此我将会尽量仔细地阅读他的手稿,在几天之内回复他消息,等我说了再见时,我注意到他只提着一只皮箱就要走了。我喊住他,他却笑一笑,用那双沉重而渴望的眼睛盯着我说:“哦,我以为你看得出来——另一只箱子里装着剩余的手稿。”

我敢说,这一定是手写的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部。我把它搬到了邮件室去称称重——总共是三十五磅,三千八百五十页。不知道真相的人会以为那是德来登[2]模仿斯宾塞[3]写成的,殊不知那是二十年来在酷寒的达科他草原上,日夜缅怀古代的挪威人,咆哮的朔风吹过弯着腰的小麦时挥笔写就的:

“哦,伟大的领袖,海洛,你是多么悲伤!”

“她为你编缀的花束在哪里?”

这个老单身汉有四千节的诗都令人想起大草原的闷热:

“唱吧,巨人和尼白龙根!”

“赞美海洛。”

但继而转为哀悼的曲调:

“哦,最黑暗的诅咒!”

“是死亡的时刻了,不,那是很久以前!”

“哦,哀悼的诗章!”

我的嘴唇颤抖,眼前发黑,我再也看不下去了。甘达·弗金在阿尔刚饭店(在我无心的建议下,他租了一间房间)等待我不敢打的电话,决定是歉然退稿,虽然心情略感沉重。

不是我的水准太高,就是作品的格调太低,总之,我在麦克劳-希尔任职的那五个月里,没有推荐过一部著作。很讽刺的是,有一本被我退稿,后来找到另一家出版社印行的书,成为一部极受欢迎的作品。这本书被我放在麦克劳-希尔退稿稿件中一年后,被芝加哥的一家出版社出版时,我常揣想费勒或某个高级主管的反应。因为必定还有人对我的报告存有印象,又回头去翻旧卷宗,结果又气又恼地更加确定我理应被解雇。

……经过难受的几个月后,发现一份不会引起人们发烧、头痛、作呕的手稿,委实令人安慰,因此这本著作便已值得赞美。几个人乘筏漂流的故事并不吸引人。大致说来,这是一部冗长而严肃的对太平洋之旅的描述,适宜浓缩为一部可以登载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的航海日志。也许某大学出版部会愿意买下它,但我们绝不会。

这就是我对现代探险巨著——《康·蒂基——太阳神号海上历险记》的处理方式。几个月后,眼看这本书在畅销榜上高居数周不下,我只有安慰自己说,要是麦克劳-希尔付给我的薪酬不止每小时九毛钱,也许我就不至于这么盲目。

同类推荐
  • 民间山野奇谈

    民间山野奇谈

    一座古墓,一条未知生物,探访出来的则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人们喜欢用神鬼之说来解释超自然事件,但某些事物的神奇,绝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清道明的。这是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的经历,一段早已被遗忘了的历史……
  • 槲寄生

    槲寄生

    圣诞节那天,时妈妈决定带时骏出席当天的艺术家聚会,顺便物色一下未来儿媳的人选。作为一级作曲家和一级演奏员的儿子,毫无艺术细胞的时骏觉得很忧伤。在市郊一栋独门独院的别墅内举行,主人是在音乐学院担任西洋打击乐系主任的英国人——克劳尔·基特。据说这位已经过了五十岁的基特先生刚刚娶了一位比他小十九岁的女孩。庭院里摆放着一米多高的圣诞树,彩灯闪闪烁烁,挑染出圣诞节的色彩。
  • 摘星楼(上)

    摘星楼(上)

    无戒手搭凉棚,紧皱着眉头向这条黄土道东侧眺望着,六月的骄阳毒毒地刺灼着他宽厚的背脊,天际无云,周遭无风,唯有嘈吵的知了在树端上尽兴地吸吮着甘美的树汁,发出长长的锐鸣。小和尚无戒今年年方十七,圆肚圆臂圆腿子,大头大脸大耳大眼大嘴巴,唯独脸盘最中央的鼻子象个未曾发酵的干瘪小馒头,时而发痒痒,即使在最毒的骄阳下也会猝然打出一串飒爽的喷嚏。此刻,他脱去身上的短褂,扒去胖腿上的薄裤,连着自己的小包袱一股脑地围在腰际,就这样穿着一条青灰色的短裤衩,光秃秃的脑门上顶戴着临时用柳枝编的遮阳帽,大步流星地在镜州城外的黄土道上行走着。
  • 心是孤独的猎手

    心是孤独的猎手

    美国“现代文库”所评“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第十七位。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推荐图书。同名改编电影获两项奥斯卡提名。八月漫长沉闷的下午,在隔绝的南部小镇,午夜的咖啡馆中,孤独的人各怀心事:怀揣音乐梦想的少女在成长的阵痛中挣扎,渴望平等的黑人在隐忍与矛盾中郁郁不安,狂热的工人陷在激进的空想中怒火难平,冷静的咖啡馆老板在柜台后暗中观察。这无解的孤独纷纷流向静默无声的哑巴,如谜一般的哑巴心中又藏着何种孤独?
  • 宇宙尽头的眼睛:科幻春晚接龙

    宇宙尽头的眼睛:科幻春晚接龙

    《宇宙尽头的眼睛》是未来事务管理局旗下新媒体平台《不存在日报》集齐国内顶尖科幻、科普作家,在春节期间接力完成的一个以节日为主题的故事,也是中国第一台科幻春晚,由刘慈欣领衔,宝树、陈楸帆、飞氘、江波、郝景芳、凌晨、七格、王立铭、万象峰年、杨平、张冉共同创作。12双眼睛的观察如何影响了两个文明乃至整个宇宙?观察报告现已全文上架,未来事务管理局诚邀您收藏阅读。
热门推荐
  • 轻松省钱秘籍

    轻松省钱秘籍

    我们大多数人心里都明白,自己经常花了不该花的钱。但是对于削减开支,减少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我们心中又很纠结,因为省钱过日子就意味着让我们忍痛割爱,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一些需求……对吧?不过对于理查德·坦普勒来说则不然。他认为,只要你了解了怎样轻松省钱的办法,你的生活依然会丰富多彩,你的人生依然会幸福快乐,绝不会因为省钱而有所变化。在《轻松省钱秘籍》一书中,理查德·坦普勒用自己幽默风趣而又睿智爽快的风格,向大家传授了许多省钱小妙招,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乐趣。实际上,他要传递给大家的生活理念是:停止浪费钱的行为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 娱乐直播教父

    娱乐直播教父

    主播·2016最受瞩目的职业!以一名主播的第一视角,看遍主播职业生涯。貌美如花的美女主播,魅力四射的舞蹈主播,但他们集中在一座主播楼,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看世间百态,观红尘纷扰。。。
  •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欲说哈佛家训,不能不先介绍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青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有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其在法学、医学、文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直至现在,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无不把上哈佛读书看为是一种至高的荣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这正如哈佛第23任校长科南特所言:“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那么,哈佛大学为什么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的人呢?这在于它秉承的是学问的研究而不是世俗的习气。
  • 麻辣拽妃算你狠

    麻辣拽妃算你狠

    他一脸倨傲的捏着她的下巴:“实话告诉你,从我们认识到现在,我从没真心爱过你。”她不怒反笑的掐着他的下巴:“你的真心能干嘛?不能蒸,不能煮!”看着她一脸的得意:“等下!你要先猜对我出的一道谜题,若是猜错了就让板子伺候你!”本文绝对精彩!亲们可以放心入坑,每天晚上7点半开始更新!期待大家有空去看我其他作品哦!(*^__^*)
  • 我怎么可以这么强

    我怎么可以这么强

    张铭获得绝地求生超凡系统,击杀实力越强,奖励越丰厚。别人玩游戏属于玩物丧志,不学无术,自毁人生!而他却越玩越有钱,越玩越牛逼。一不小心,他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普通群:344582911【想进就进,这不是VIP群。】
  • 道长请留步

    道长请留步

    “少年你长得这么好看,应该是同类吧。”“我从来没觉得你蠢,你只是大单纯,单纯得叫人不忍心。“你怎么也不出手,任他们欺凌?”。“我本来是准备出手的,谁让你出现得这么不及时!”这就像一场赌局,赌局的最后我奇迹一般的赢了。还是,其实你根本就是冷血无情!你以为修道就可以断绝七情,你可以对我无情,可对什么对其他人也一样。”如果我能拼尽全力不死·······一定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找你的,但或许会不认识你了。你不要难过,记得找到我?”
  • 某科学的咸鱼

    某科学的咸鱼

    这是个咸鱼的日常,但是为什么每次要咸的时候总有人拉我到处跑?
  • 第一娇宠:顾少别撩我

    第一娇宠:顾少别撩我

    顾南华抱着一大捧玫瑰花表白的时候,小女人撒腿就跑,开玩笑,大魔王竟然跟她表白,火星撞地球也没有这么刺激呀!第一次见面,顾南华开车撞了她;第二次见面,白娆去分公司开会,被从天而降的文件夹砸了个正着,轻度脑震荡,顾南华是罪魁祸首;第三次见面,顾南华竟然当众强吻了她……白娆:“我有儿子,已经六岁了!”顾南华,“我不介意!”白娆欲哭无泪,可是我介意呀,她白娆只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小女生,顾南华怎么就不放过她呢?
  • 非典型王者竞技

    非典型王者竞技

    电竞文,恋爱为主,游戏为辅 冷漠神秘职业选手x励志倨傲追夫女大学生落魄负债富二代x没心没肺白富美曾芷汐的日常,不外乎看比赛and追男神。只可惜,男神这种生物岂是想追就能追到的?文案:许柯:你是说,你喜欢我六年?小哭包点点头:加上今年,7年了。许柯:我不喜欢你,也不想找女朋友。小哭包擦干眼泪:“不喜欢没关系,我不会放弃,我们来日方长。”来日方长???来日里小哭包:“我不要再喜欢你了。”许柯:“不喜欢我,你还能喜欢谁?”小哭包:“可你一点也不喜欢我。”许柯:“现在两点了。”小哭包:“你说什么?”许柯:“喜欢你多一点。”
  • 名侦探柯南之音法师

    名侦探柯南之音法师

    年幼时父母的离世,让他成为世界第一的谋划师,在诛杀了无数罪大恶极之人之后自首。偶然间找到机会报仇,放下一切后选择长眠在无尽冰雪之下。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他重生了,重生到了名侦探柯南的世界之中。一次任务之中,偶然获得的一块宝石让他获得了音法师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