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0300000004

第4章 如何阅读一本书(3)

《卡萨诺瓦是个书痴》

狱中创作:作家的另一种出路

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John Maxwell Hamilton),美国作家、学者。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现供职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这位资深媒体人、大众传媒教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书人,并乐于告诉读者关于阅读、写作和出版的真相。

很多人觉得作家应该是很穷的,这本书也证实了这一点。

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平常要写那些书评,为什么总是在夸哪些书好,却很少去批评什么书?为什么不专门批评一些写得不好的书呢?理由很简单,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少,如果我看了一些很不好看的书,干吗还要浪费时间重新把它说一遍,让大家去关心呢?不如集中精力介绍些好书。

假如你是一位非常专业的书评人,常在报章杂志上写书评的话,你就不能永远只夸书的好而忽略那些你觉得不怎么样的书,那会有损“独立、中立”的书评人形象。要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些有趣的建议,就是这本《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关于写作、销售和阅读的真知与奇谈》。作者是一位美国作家,同时在大学传媒系教书,叫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

这本书集结了大量趣闻和古灵精怪的小故事、小段子,好看是好看,有趣归有趣,问题是资料太多了,你会觉得它们好像没有经过特别的取舍,所以虽然是好看的东西,读多了还是会累。即便如此,书里有些段落很是有用。比如它讲到:作为一个职业书评人,有时候遇到一些书,你觉得它不怎么样,但是你好像还得夸它,那怎么办呢?汉密尔顿列出很多欧美书评中常见的评价方法,比如:“这部小说也是有点瑕疵的。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反面主角……然而读者是可以忽略这样的缺点的,感谢书中的……”又有人说:“每一位学者都可以批评说一些主题不该被忽略或者没有被认真对待。但是几乎不会有人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最妙的是有位书评人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并且很重要的故事——不过我倒是希望它能够讲得节奏再快一些,语言再简洁一些……”这句话听起来让人觉得这本书简直没什么好东西,恐怕不值得一读,谁知道这位书评人的结论是:“不过总而言之,每一点都是值得称道的。”

这本书的编辑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当代的评论家就像个自尊心训练营的顾问一样。”意思是说我们的书评人总是很关注作者的自尊心,觉得不能不照顾一下他们。作者的自尊心的确是要好好维护的,不过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作者,他出了一本书,而且假设我们已经看过或者买了他的书,你碰到他不知道该跟他谈什么好,难免要提到他的新著,问题是你没有看过或者你根本不打算去看,那该怎么办?书里又有一些建议:“有一个比较好的说法相当于文字上的飞吻。你可以说你还没有读这本书,但是它在你打算读的书里面排在第一位。或者说你故意把它留到夏天再读,以便更好地享受它。”

作家需要大家捧着,但是又不能太捧。很多知名作家都曾遇到一些疯狂的粉丝,那些粉丝总是觉得这些作家能够帮他解决一切人生问题。有时候粉丝自己也写一些书稿,拿给作家过目,如果你不回复他,他就写信来痛骂你,甚至开始纠缠你,有时候他觉得他的婚姻问题、孙子的问题都跟你有关系。这个东西不只是现在才有,早在狄更斯那个时代就出现了,狄更斯形容这样的读者为“求助信作家”,总是写信来求助。狄更斯说,他们总是恐吓我,而且什么都要,“没日没夜地堵在我大门口,打我的仆人,还藏起来在我出来进去的时候伏击我……他病了,死了,被埋葬了,可是很快又起死回生把这些事情再上演一遍”。听起来真是相当可怕。

这本书的亮点在于开头讲了很多跟经济活动有关的东西,探讨作家到底能不能够成为一个谋生的行业。很多人觉得作家应该是很穷的,这本书也证实了这一点。一般而言,作家的确很穷。历史上有名的作者绝大多数都不是靠写作为生,哪怕是莎士比亚。他们通常都有副业或兼职,只有少部分作家能够达到“工业化”的程度。比如有一位写过400多部小说的作家乔治·西默农,为了达到他的“工业”速度,他写作的时候会把办公室的窗帘拉下来,把五六只烟斗同时塞满,以免换烟丝会打乱他写作的节奏。他每写一本小说,前后都量一量体重,就像职业拳击手过磅一样。

如果你没办法写出畅销的通俗小说,没办法完全靠写作为生,该怎么办?有一个办法就是去坐牢。很多有名的作家都是在监狱中完成他们的作品的,比如法国情色文学大师萨德侯爵[2],他那些充满鸡奸、诱奸、变态、性虐待情节的书都是在监狱里面完成的。或者像王尔德,后来坐牢的时候也写了很多好东西。坐牢之后,他们就不必担心生活费用的问题了。有人给水给米,你在里头可以专心写作,不过前提是你坐牢的时候犯的问题不是太大,不是连写作的纸笔都不能给你提供。

《查令十字街84号》

爱书人的书信情缘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1997),出生于美国费城,绝大部分岁月在曼哈顿度过,一生贫困潦倒。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剧团修审剧本,曾为若干电视剧撰写剧本。著有《Q的遗产》《纽约来鸿》等。

这是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了才怪。

要在世界上找一个最适合逛书店的城市,伦敦绝对排在名单的前三位。如果要去伦敦逛书店,你多半会去查令十字街,因为这条街上新、旧书店鳞次栉比,各有特色,跟我们日常看到的书店不一样。我们平常去书店会发现每家卖的书都差不多,大家的规矩都一样,一本书上了架,半年、一年或者几年卖不出去的话就得下架了。但是在查令十字街你会看到一些很坚持自己风格的书店,就是喜欢某本书,即便50年没人买,还是要把它放在架上。

查令十字街有一家酒吧在84号,酒吧上有块牌子,上面写着这里就是当年有名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书店的原址。书店现在已经被这个酒吧[3]所取代,但是每天仍然有很多来自全世界的书迷到这里拍照留念。

为什么这家书店那么有名?像莎士比亚书店一样了不起吗?它之所以有名,全靠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作者是海莲·汉芙,在美国只能算二流作家,一生大半时间都在编写历史教科书或是帮美国电视剧写剧本等等。她写的东西不怎么样,人也比较穷困潦倒,就因为出版了这本书,她的名字被永远记了下来。也因为这本书,这家原本不算特别的书店被永远记住了。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书信集,里面是身在纽约的海莲·汉芙从1949年到1969年的20年间跟查令十字街84号这家小书店之间的书信往来。之所以会有书信往来,是因为她要跟他们订书。本来纽约有很多书店,但是海莲·汉芙深深爱上了英国文学,觉得美国文化很低级,甚至觉得自己干的电视行当也很低级。海莲·汉芙一直很崇拜英国,认为只有在英国才能买到好书。她痛恨当时纽约的那些书店,觉得它们非常庸俗无聊,所以她从这家书店买书,然后就有了这样的书信往来。

现在这些书信集结成一本小书,还被拍成电影,皆因里面的故事非常有趣。刚开始通信的时候,英国处在战后,物资紧张,采取分配制度,每家每年分到的鸡蛋、火腿、罐头都很有限,不是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海莲·汉芙很同情这家书店店员的处境,常常给他们寄罐头,寄鸡蛋,有时甚至通过邮政服务从欧洲别的地方寄过去给他们。这家书店的人收到这些罐头、鸡蛋、火腿之类的东西都吓傻了,说好久没见过肉了,为什么一个顾客会对我们这么好呢?海莲·汉芙说,你们卖书给我,对我不是比我对你们还要慷慨,还要了不起吗?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两边的爱书人互相通信。起初她通信的对象是这家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后来弗兰克·德尔的老婆、孩子,书店的老板甚至书店的邻居,也都加入通信行列,变成一段因书而起的奇妙缘分。最特别的是,作者一生从未踏进过这家书店,没能看看这个书店和跟她通信的人。这本通信集有喜悦,有微笑,充满对文学和书的爱以及一些漂亮的记载和思考,同时也带着淡淡的忧伤。

海莲·汉芙是典型的美国女子,写东西非常直接。她迷上这家书店缘于她朋友曾去伦敦看过,并写信描述给她看:“这是一间活脱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如果让你见到了,不爱死了才怪。……极目所见全是书架——高耸直抵到天花板的深色的古老书架,橡木架面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虽已褪色仍径放光芒。”

在书里我们看到她是如何跟对方通信的。她骂这家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说你们竟然忍心用一本古书拆出来的纸来包书,这不是很不像话吗?后来德尔回信给她解释说,那本书是早就散掉的,我们也没办法。后来海莲·汉芙又骂他们,因为这家书店的店员感激她,给她送了一本书当圣诞礼物,上面还写了一张卡片,她就回信说:“你们另外写了一张卡片,而不直接题签在扉页上,我真希望你们不要这样过分拘谨。如果我猜得没错,这一定是你们的‘书商本性’作祟使然吧,你们担心一旦写了字在书上,将会折损了它的价值。差矣,你们如果真能这么做,不仅对我而言,对未来的书主,都增添了无可估算的价值。我喜欢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旧书;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

海莲·汉芙虽然是二流的作者,但绝对是一流的爱书人。她说:“我从来不买没读过的书。”换言之,买的书要不是读过的,那还买来干吗?她形容说:“否则,不就像买了一件没试穿过的衣服同样下场吗?”

弗兰克·德尔则让我们看出典型英国书店人的感觉,有点拘谨,有点幽默,但非常有意思。他在第一封给她的信里说,敝店能够满足您三分之二的要求,解除您三分之二的困扰,那些您要的书,我们能够找到三分之二。《查令十字街84号》被搬上大银幕时,弗兰克·德尔由老牌英国演员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真是惟妙惟肖,演出了书店人该有的博学、温文尔雅,有一点拘谨,又有点冷嘲热讽的幽默。

每当看到这样的书店、这样的店员,我就觉得应该向所有明智的女士提出一个谦卑而又大胆的建议:与其选择一个富翁,不如选择这样一个书店的店员。或许他不是很有钱,但是你想象一下,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会点一根烟,有一壶水正在烧着,准备煮咖啡,你会看到他正在优雅地跟客人谈论着最近进了哪一本狄更斯的绝版好书。

注释:

[1]《读库》为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位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读库》在编撰时奉行“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和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2]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1740—1814)是一位法国贵族和一系列色情与哲学书籍的作者,以其所描写的色情幻想和他导致的社会丑闻而出名。以他名字命名的萨德主义是性虐待的另一个称呼。代表作有《一个牧师和一个临死的人的对话》《索多玛120天》《闺房哲学》等。

[3]以前是酒吧,现在是快餐店。

同类推荐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

    《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还是延续了马教授趣话经典的写作路子,这是她的“趣话经典”系列第3本,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继续品赏聊斋众女鬼的爱情。绿裙飘飘的连琐,顽皮笑闹的小谢,追求精神爱的宦娘,巧妙复仇的窦氏,改恶向善的聂小倩,风雅多才的林四娘,沉缅的公孙九娘……聊斋女鬼之美有不同风采,聊斋女鬼凄美纤巧,有深刻内涵和哲理韵味,人鬼之恋的缠绵悱恻……马瑞芳教授为你一一细细道来。
  • 北大新语:百年北大的经典话语

    北大新语:百年北大的经典话语

    本书仿照《世说新语》的体例,分为授教、气节、神采、德行、雅量、真趣等二十三节,收录多幅珍贵老照片,后附北大人物志。本书采用语录体,将百余年来北大人的精彩“话语”汇集成书,在只言片语中体现百年北大的历史人物风情,读者可在细微之处体悟北大百余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气象及精神魅力。
  • 温柔的挣扎

    温柔的挣扎

    每个人都处在某种生活状态中,这种状态既包含着物质的拥有,更显示着精神的姿势。因为身在此山中,我们自己往往很难用一个词来描绘这种由诸多元素合成的状态。但旁人,或许因为与你存在着距离,反而能清晰地穿透你的言行,对你的生存状态作出一言以蔽之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极强的评价。“温柔的挣扎”这个语汇就出自我一位文友的描述,“温柔”与“挣扎”这两个情感指向迥然有别、行为姿态截然不同的词,居然能如此浪漫而又理性地、轻柔而又有力地统一于同一个话语环境中,不由让我怦然心动,我认同它作为我生存状态的语言形态了。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热门推荐
  • 陆少,你人设崩啦!

    陆少,你人设崩啦!

    国民男神:大师,一百万给你求保护!病娇少爷:一千万,帮我寻找前世的恋人,千岁魔君:给你百年灵力,帮我杀了他!时薇被烦的要死,正要拔剑决一死战,忽然被扯入一个熟悉的怀抱。霸道专制的竹马揽着她,冷漠地扫过被保镖包围的众人:把我所有的财产都给你,做我的新娘。少女扭头赌气:我不缺钱。他忽然弯腰把人抱进边上劳斯莱斯,低头堵住少女不满的嘟囔,声音低哑:嗯,是我缺你。——你是属于我的,无可替代。
  •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感悟与道德修养》针对在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底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加以研究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很具现实指导意义。全书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材料丰富翔实,经验之谈让读者感悟,适当的理论化又让读者得以升华。
  • 盗墓之群雄逐鹿

    盗墓之群雄逐鹿

    我是一个没有念完初中的学生,渐渐的走上了盗墓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见到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事情,傀儡、催眠师、搬山道人、摸金校尉,盗墓是一个人才辈出的行业,渐渐的我在墓地里发现了守墓人的蛛丝马迹,他们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改变着这一切
  • 驱邪女生:鬼魅校草

    驱邪女生:鬼魅校草

    【天马行空,异度空间】他的身上有着不同于一般人的气息,邪魅诡异。她,蔷薇系驱邪师,与他,注定的宿敌,却甘愿违反天意的为他付出。神话少年驱邪师的出现,一场不可逃离的战斗。姐妹情深,邪魂至尊,驱邪师与邪魂的爱情,挣扎与执着,亲情,友情,爱情,终为宿命!
  • 掌故演义(残缺本)

    掌故演义(残缺本)

    清代小说《掌故演义》七回。小说从明末写起。朱明王朝日薄西山,海内大乱,山陕地区出了两人造反。一个李自成,一个张献忠。不仅内乱四起,而且外患迭连。最使明廷头痛的是东北满族的侵扰,最终导致萨尔浒明军的惨败。展现了历史风云,值得阅读。
  • 家风微阅读

    家风微阅读

    以人民的名义传承和普及中华好家风,一则则小故事,文字简短却轻松、活泼,努力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 狂狮部落1:危机潜伏

    狂狮部落1:危机潜伏

    一望无际的卡布莱特草原,名叫“瑞蒙家族”的狮群驻扎于此,这是一个庞大的狮群。月明星稀之夜,受伤的瑞蒙家族战士外出觅食归来,然而,这一次,她的身旁多了一头陌生的雄性壮年狮。孰知,噩梦就此展开,原以为他会成为狮王瑞蒙的得力助手,哪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和善良的外表下那不为人知的邪恶目的慢慢显现。这名潜入者对卡妮的频频示好是否另有企图?他的魔爪一次次向幼狮们伸去,幼狮们险象环生……如果仅是企图篡夺王位,为何甘愿冒险对一头幼狮下手而打草惊蛇。阴谋家的假面终将被揭开,王者的正面较量终于来临……
  •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通过一个个生动典型的故事和精辟独到的点评,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造就犹太奇迹的根本原因,告诉世人:犹太奇迹并非神秘莫测、不可超越的神话,而是建立在教育之上的。只要像犹太人那样重视教育、抓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像犹太人一样优秀,我们也可以创造出比犹太奇迹更辉煌的中华奇迹。本书通过各种案例和实例展现了犹太家庭的“真正的教育经验”,可以说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此书,您会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 九洲武帝

    九洲武帝

    【练笔之作,诸多问题。如有疏漏,纯属正常!!!】千古九洲三五帝,诗酒风流一传奇。逍遥半生山河壮,横刀立马温柔乡。儿女情长辛酸泪,英雄气短天地荒。我自仰天我自啸,听云名书武帝榜!这是本一介凡人拼搏奋斗,最后功成名就的武帝传记。武帝榜上记载:“有财有酒有女人,大忧大愁大烦闷。江湖侠义肝胆照,继往开来只一人!”【佛系写作,随缘更新。不必打赏,不喜则弃】
  • 决定你一生的行为

    决定你一生的行为

    成功的路有千条万条,但是有一条却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经之路,那就是“付诸行动”。行动胜于一切,没有行动,一切言辞都是空洞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永远都不要指望别人来改造我们的命运。改造命运,唯有靠自己积极行动、主动争取。本书将教你从日常行为抓起,做好人生规划,学会灵活转变思路,懂得放松心态、修养性情,为成功早打基础,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等。本书旨在帮你走向成功之路,带你步入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