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为官之道,讲究的就是实事求是。当年曾国藩为什么能起来?当时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一起在南京起义。赶上曾国藩的母亲去世,本来御令准许他回家里丁忧。八旗子弟多年涣散打不了仗,就准许地方发动当地的百姓练兵。曾国藩开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老人去世儿子要尽孝道,另外他一个读书人没练过兵。后来他一旦承担了这个事情之后,他就开始练兵。他认为要解决洪杨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在水路上抑制,从武汉到南京,长江溯流而上,控制北京特别容易,洪秀全、杨秀清他们的船很快,所以一定要操练水兵。曾国藩当时就着手操练水兵,练习了大概两个月。皇帝着急了,让他赶紧去截住洪杨他们,因为皇帝总担心武汉一破,北京危急。在这个时候如果曾国藩应了皇帝的做法,听了皇帝的调遣,清朝可能就不在啦。曾国藩说,我的兵才练了几个月不能打仗,现在去打肯定失败或者胜算只有一二,再给我半年时间。那个时候皇帝给他下的诏书说,你面对君父大逆不道,你怎么就不听我的话呢?把曾国藩说得一塌糊涂,说你的心怎么对得起天地?!皇帝那个时候也没办法,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你们看《曾国藩全集》里面,曾国藩据理力辩,他那是真正的实事求是。他说现在出兵如同以卵击石,于国家长治久安无利,坚决不可,你皇帝说了我也不去做。到底是曾国藩练了半年以后,与洪杨武汉一役逆转了一时之势,最终扭转了局面。这样的人和人品,皇帝能不用吗?
所以,在你的工作中,你得不到领导一时的理解,但是,于心无愧、于民无愧、于上无愧,于领导眼前不好看,没有关系,事情总能说清楚。但要命的是我们很多人要把眼前弄得满脸的油光,去做一时有利的事。后人是要骂你的,包括我们建一些大型设施。当时觉得是多大的工程,好像是对老百姓有利,大家高兴就行。当时这一揽子计划,显得自己很有创新思维,我上来以后要怎样怎样干,老有这个思维。其实孟子说过一个观点,“所恶于凿凿之智”。古代的桌椅板凳没有钉子,就是用凿子凿一个孔给它对上,这是一个机械之心,是一个技巧。孟子说天地万物,包括我们为官治政不要动则谈创新。我当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提过这个观点,就是不能一味地创新。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新来一个官把前面的都否定,那是劳民伤财,要顺其势。当年鲧治水,他建大坝、堵水,结果大坝垮了淹死很多人。后来鲧被舜给杀了。鲧的儿子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顺其势而为,天下之事要顺其势去做,不是你想着法子创新去做,创新就算你眼前做得不错,后面遗患无穷。大禹就是导其势,没有凿凿之智,没有刻意的创新思维。
我们现在有时是创新过度,我经常在外面讲课,跟那些领导干部,尤其是高层,我说,有的时候较少的创新可能是好事,有些东西需要创新,有些东西不需要创新。有贻害,或者害多利少的事情,切不可轻易去做。
这是解决内与外的关系,因为外是一个影响,内是一个发动机,清洗你的发动机,打开你的觉照。不要因为周围的人而影响你的判断。不要因为你自己做了点好事,你自己就让它的好给暗示了。还要权衡利害,万事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这是内在的解决我们为政偏差的四个点。
三、克己爱民同一体
克己爱民,就是克制自己,仁爱百姓,参透百姓与我实为一体,这在执政的时候很有用,尤其是为官一任,这些东西都很有用。要在灵魂深处参透你和百姓是什么关系。看上去这是在讲政治,实际上也是在讲管理,也是在讲家庭之道。中国的文化中,治家之道、治国之道和治心之道,是一回事儿。包括中医里面,你看中医讲十二官相使,讲这个肝是决断之官,肝上出了毛病的人,肝淤的人,老是犹犹豫豫的。他受到压抑,他的气不顺,没宣泄。所以,肝不好的人容易发怒。肝不好的人他考虑问题考虑不清楚,他没决断的智慧。肝是将军之官,肝上有毛病的人,基本上是没有决断力的。
1.恩威并用,宁失不经。
在具体的工作中,对人一定是要恩威同时在用,对他好也要惩罚他。但是有些事情宁失不经,模模糊糊的东西宁可放过它。西方的法律也是这样,没审判之前不叫犯罪分子,叫犯罪嫌疑人,你就不能用犯罪分子的方法来对待他。人家只是个嫌疑人,你不能做有罪推定。你必须在审判后确定有罪才能这么做。了凡认为:
去一恶人,足贻地方之福,吾若为不去?然不可疾恶太严。吾宁失于不经,勿过刻也。
“宁失不经”,宁可放过一千也不错杀一个,这是中国儒家治理天下的一个基本点。
《孟子》里面讲过,当年舜也讲过,就是即便杀一个人能够取得天下,前提是杀一个人不是出自正义,那么,就是有天大的利益也不去干。所以,舜为什么从乡间一个普通百姓、乡野之民,成为一代帝王,一代贤帝?舜当年在一个地方住一小段时间,就会聚集一帮人,进而成为小乡镇,小国家。他有这个人格魅力。今天这个东西你掌握好了,你就会像舜一样。这不是什么秘密,舜的做法就是“闻善者拜”,他有一个吸引人的方法就是宽怀。
一个宽怀的人,你在他对面就觉得他很温暖。为什么我小时候像我们的大姨呀、乡下的老奶奶呀、姥姥呀,她那个形象一出现,你就感觉很温暖。《易经》里面讲“圣人出而万物睹”,你碰上一个很温润、很好的老师,圣人出来了,看见他如坐春风,好像坐在春风里面,春风拂面,仰仗时雨之化,好像干涸的地方下了雨,一下子就浸润进去了。所以,圣人坐在你对面,你就能看见自己,这就叫“圣人出而万物睹”。“云从龙,风从虎”,云出来了龙就跟着出来,风出来了虎就跟着出来了。过去乡下讲一阵阴风,可能随之老虎要出来,都是匹配的。圣人出来了,你身边光辉的一面就会被他映照出来。
有的人说我不善于说话,当众讲话不敢说,没口才,但一在有的场合,他感觉特别好时,变得能说了。为什么?这是他思想打开了。可能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他的心一下子静下来了之后,他本体一呈现,什么都有,比别人什么都不缺。这也叫“圣人出而万物睹”,就是一种场合能使你本来的面目露出来了。其实,我们大家本来的面目都是一样的,无欠无亏,只不过我们被后天的职位、身份给暗示了,我们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我们的教育被老师贴上各种标签。你恢复你这个本来面目就可以了。所以,要宽容,一个宽容的人是一个温暖的人。中国的执政向来就主张宽容。孔子说“吾道忠恕而已矣”,向来对人忠厚,宽恕别人,而这样的人他很温暖。过去中国死刑犯十恶不赦,我们说就地正法。中国从来没有就地正法,就地正法那是革命时代的说法。再大的政治犯也要关起来,监狱里养着,秋后行刑。春天的时候不杀人,因万物以生机,秋天的时候再杀人。所以,当年了凡到宝坻,第一次去监狱里面,就把所有的卷宗都调出来,发现14个死刑犯其中有两个确实该死,证据确凿,另外12个是不确定的。经过他的一番教化、感染,跟上级做工作。中间他还发动这些囚犯跟着他一起忏悔,就是在监狱里做好事。他说上面不批准给你们改判,是因为你们自身德行有亏欠,你们就老老实实在监狱里做事,和睦相处,从自己改起,命运就改了。结果这些人后来基本上都被放掉了。你想想,他们以前可是死囚犯呀。
《易经》里讲过一句话,察见渊鱼者不祥,意思是你经过一条小河,你瞄一眼就知道里面有六条鱼。这说明你的观察力太锐利了,一个太锋利的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你和朋友之间也是这样,你过分的察,看到这次我吃了亏你占了便宜,分得太细,这样的人没有朋友。不能太清,所以说“宁失不经”。
2.支俸廉洁,子率以正。
明辨自己与百姓一体,首先要过财物关。财物上很多人就把自己这个小我雕琢得很精细。了凡说:
澹泊是儒家风味,吾谨守之。日用支俸钱自给,勿得过五十文。
孔子讲过,“子率以正,孰敢不正?”你到一个地方去,底下人看着你闻风而动。上梁不正下梁歪,我做一把手十几年,对此深有感觉。你一把手不敢干的事,底下就不敢干。你一把手在这儿连拿带吃,底下马上跟着就来了,而且变本加厉。所以,了凡说“淡泊是儒家风味”,儒家讲不要太奢华,“吾谨守之”,要守着这个。“日用支俸钱自给,勿得过五十文。”日常日用的支俸钱,不得超过五十文,包括接待费。不知道这“五十文”折合成现在是多少钱,应该是个很低的数。因为他来了以后就废除了各种形式陈列的支出,我们后面会讲到他这个具体方法。
3.不与民争,惠民为先。
与百姓一体,还要注意不要与民争利。传统社会,包括当下世界,都认为政府是民之父母,不是与百姓同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用物给钱平买,较常价稍优其值。宁使卖物者欺官,毋使官欺商人也。
凡事不和老百姓争,给老百姓一点好处。“用物给钱平买,较常价稍优其值”,多给点钱,让他们挣官方一点钱,不要官欺商人。我们知道,其实官方欺商人的多,过去官商结合就是官从商人那里去克扣。应该不与民争利。
4.威仪自重,民具而瞻。
当官有当官的礼仪,往那儿一站、往那儿一坐,正气凛然。《诗经》里讲,“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说师尹有当官的礼仪。威武、肃静、威仪,你出来必然有庄严之气。了凡深得此道。过去曾经有一个案子。说当时有两家不和,父亲那代结了仇。王家告李家把他闺女给杀了,还找来很多证据,盯住把李家作为嫌疑人。这个事情反复在告官,抓了,证据不足,放了;再抓再放,来回折腾。王家父亲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儿子接着告。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化,一人叫大本。了凡一到天津,调他们的卷宗来看。了凡往那儿一坐,王家弟弟大本一进来,了凡就问他:“你这个妹妹是死了吗?”特别神奇的一个事,后来大本回去他哥哥大化就问他,你怎么就招了呢?怎么就告诉他实情了呢?原来他妹妹没死,在临近的一个县城住着已经嫁人了,这是个诬陷。因为父代有别的仇,两代从爹到儿子一直咬这个人,很坏。老二说,我当时一进去看到一个人坐在那儿,端端正正,正气凛然,目光炯炯,他一句话说出来,我就自然而然说出真话来了。这就叫威仪自重。
古时的君子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有光风霁月的感觉。什么叫光风霁月?就如月光出来照到白雪上,光明磊落的感觉。有些人你一看到他,你就想说真话。我的一个学生,北大的高教授,有一次带了个企业家到我这儿来。企业家说,老师,一进来和您一握手,我的心一下子就沉下来了。他大概跟我谈了半小时,就热泪盈眶,就把他的创业史种种不容易讲出来了。他说很多年没哭了,就把心里话讲出来了。所以人与人是能相应的,你调出A模式,对方也会调到A模式。你是什么样的状态,实际上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对方相应出来。所以大抵上讲,习惯讲假话的人,在我面前也会讲点真话。为什么?这是一个相应的过程,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嘛。不是不说,有时候是说不了。所以,了凡他特别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匹配性。
《中庸》里面讲过,“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君子,远远的你就想看他,近近的挨着他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厌倦,总想和他在一起。这句话不就是谈恋爱的感觉吗?小女孩谈恋爱就是有点这个感觉,见到君子就有这个感觉。“望之也厉,及之也温”,看上去很严厉,很难接近,靠近呢又觉得很温暖,很温润。有修养的人就是孟子讲的“不言而喻”,即君子内在的修养到了这个层次,“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就是脸色发光,在脸上都很光鲜,背又很伟岸笔直,这个感觉到了四肢,四肢不用说就明白。
所以,圣人能践形色。董仲舒《春秋繁露》里讲,我们脑袋像天,无比的庄重,任何人一个乞丐的脑袋也是天。所以不要去侮辱人的脑袋,去打人头、扫耳光。你想想,其实你自观一下你的鼻子、嘴,这个是很庄严的像,每个人都有。我们要践形色,让自己的形色光华。我们不要践踏自己的身体。人身体的涵养到位了,他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人家就相信你,你的形色就显现出来了。所以,了凡认为:
主威之道,不在刑罚,而在威仪。每日坐堂,必正衣冠,尊瞻视,虽祈寒盛暑,决不可亵服自便。(君子不重则不威,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