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6400000003

第3章 拒绝粗暴,“狼爸”不等于好爸爸

1.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

即使社会在进步,还是有许多爸爸,历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实,这种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残孩子的心灵。

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只能用爱交换爱,用信任交换信任。

教育专家认为:打骂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中国老话实际上是按爸爸的意志来改变孩子的行为,结果必然会伤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爸爸打孩子,实际上是向孩子表示:当别人的需要与你的需要发生冲突时,武力(或权力)是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受挫或破坏良好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这种管教并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当有人管着的时候,这种孩子常常不敢表达自己,但没人管的时候又什么都敢做。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培养出一个“两面人”。

那些被打骂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已看不到他们身体上挨打的伤痕。但在他们的内心,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挨打的痕迹,其后果是造成对自己没有信心,莫名的内疚,这种内疚会有不同的表现:性格有攻击性,跟人相处困难,或工作不负责任等等。

这种幼年遭受打骂造成的人生不自信,不仅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还会直接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孩子特长的发挥,还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成功。

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尊重被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实质和精华。”教人首先要教心,在人类精神财富的和声中最细腻、最柔和的旋律应该是对他人尊重的心声。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认他的人格尊严,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

尊重孩子应当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这份尊重不决定于孩子的行动而是对孩子的整体接纳,尤其对暂时后进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价值和潜能。

综上所述,打骂只会摧残孩子的身心,使孩子失去人生自信,而唯有尊重,才能让孩子鼓起人生信心的风帆。所以,作为爸爸,一定要避免打骂教育在自己家里出现。

不打不骂照样教出优秀的孩子,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孩子可以说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时代在变,家教观念也在更新,爸爸管教孩子的方法当然也不可能不变通。也许爸爸会感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来,是不是就会宠坏孩子?其实,当孩子犯错时,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自己负责,反而更能培养孩子独立而理性的人格。

世界著名教育家爱德华教授认为:爸爸的手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暖,而不是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一个在战战兢兢中长大的孩子,会渐渐发展出负面的行为,例如: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感觉就说谎,有需求不敢说就偷窃等。不过,有些爸爸又时常感到很为难,因为除了打骂之外,他们似乎总是难以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爸爸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针对这种情况,教育专家指出:爸爸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爸爸来担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为爸爸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孩子的草率表现。

很少有爸爸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爸爸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家教高手。所以,想做一个成功的爸爸,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爸爸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教育专家提出的“不打不骂”的教育方法。当你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育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爸爸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爸爸,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此时,爸爸应该先冷静下来,尝试耐心倾听孩子,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爸爸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3)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些爸爸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爸爸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4)对孩子放下身段

有些爸爸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教育专家建议,爸爸要对孩子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作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爸爸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爸爸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6)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爸爸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爸爸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爸爸要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心。

不打不骂也能教出优秀孩子,每个爸爸都应该将这个教育理念贯穿于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2.讽刺挖苦比打骂更严重

冷嘲热讽这种做法在爸爸看来,也许能使孩子发愤图强,但对孩子来说,这是极大的伤害,不管怎样爸爸都不能用讽刺的语言来说孩子。

有位老人有两个儿子,长子今年48岁,次子今年44岁。因为老人从年轻时代起就非常喜欢下围棋,所以也一心想培养儿子成为职业棋手。长子读小学二年级,便开始学下围棋,可是过一年半却进展不大。一天老人生气地说:“你的智商和一年级的学生一样。”长子听到这话,以后再也不下围棋了。

老人很后悔说错话,后来当他教上幼儿园的次子下围棋时,就改变了方法,经常称赞他说:“下得好!你是下围棋的天才。”于是,次子热衷于下围棋,而且进步很快,成了一名实力很强的选手。小学六年级时还参加了县级的比赛。以后,次子在上大学念书时,尽管没有成为职业棋手,但现在也算是业余的高手,仍活跃在棋坛上。

他们兄弟二人,聪明智慧没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父亲的一句评语却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一个孩子对围棋失去了兴趣,而另一个孩子则棋技进步很快。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长的欲望,想快点儿长大,想得到爸爸的认同。反过来说,孩子在大人、高班生面前,就会有矮一截儿的感觉,如果爸爸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种思想,却说孩子的智商像小学生,指责他比实际年龄更幼稚等伤人的话,只能增加他的羞愧感,使他无法从幼稚之中摆脱出来。

有的爸爸只会担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担心孩子不能成材,但却很少反思自身陈旧的观念、生硬的面孔、僵化的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消极影响。

生于富裕家庭的小良,谈起爸爸来居然感受不到半点亲情。记忆里爸爸总忙于自己的工作,父亲从没带他出去玩过,对他的教育不是呵斥就是贬低讽刺,粗暴的父亲需要的是儿子的顺从与听话,母亲一般护着儿子,为了他的事,爸妈的关系也跟着紧张。

高考结束后,小良落榜了,暑假里整天在家待着,除了上上网,打打游戏之类,就无其他的活动安排,意志日渐消沉,精神逐渐颓废,自己懒得跟同学联系,同学的邀请也基本是采用回避、作茧自缚式的把自己困在里面。对于小良异常的言行举止,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比谁都着急,却又无法可施。

“哀莫大于心死”,爸爸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打骂轻很多,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却比打骂更严重。打骂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讽刺挖苦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和求知欲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爸爸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他们应该是最爱孩子的。但要好好考虑一下怎样去爱,怎样去教育。任何情况下,爸爸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不应该心罚或变相心罚孩子。如果那样做,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败。

有几种话是爸爸绝对不能对孩子说的:

(1)不能说命令话

有些爸爸在孩子面前耍架子。有的爸爸一味控制孩子,什么也不准,说话就是下禁令。例如:“吃完饭不许干别的,马上做作业。”这样孩子长期生活在命令中,思维就会变得迟钝,缺乏个性。

(2)不能说损伤话

有些爸爸脾气急,恨铁不成钢,经常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什么“你这个笨蛋”、“活着有什么用”等等,孩子的身心定会受到创伤。

“看看人家,门门功课满分!你呢?”这样的话语,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许多爸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给孩子造成了重大的伤害,他们会想:“为什么我不能像她一样?爸爸不喜欢我了。”孩子会觉得:

①爸爸放弃自己了,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希望;

②自己永远比不上好学生;

③没人会喜欢自己。

其实这时,爸爸应该说的话是:“我知道你担心你的成绩不如别人好,但是你要记住:你们各有所长。我们也很看重聪明的孩子,你们各有优点。”

(3)不能说侮辱话

伤害孩子心理的话,也是爸爸教育孩子时最禁忌的。有些不理解孩子心理的爸爸,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行为时,就认为孩子犯了天大的错,他们不是冷静地弄清事实,而是武断地出言伤害孩子……有些爸爸也有指桑骂槐的现象,弄得孩子不能解释和反驳,非常委屈。

(4)不能说吓唬孩子的话

有时候爸爸带小孩子出门,孩子不听话时,爸爸就会吓唬他说:“如果你不跟我走,我就把你一个人扔在这里!”孩子当然希望你不会当真。因为小孩子最怕单独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但如果孩子听多了类似的威胁,就会觉得无所谓。这时候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不听话时,爸爸把他抱起来。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你不允许他在公共场所乱跑。

(5)不能说气话

有些素质比较低的爸爸,稍不顺心就拿孩子撒气。说话没好气,在家也没有好脸色。孩子想躲没处躲。孩子有时候问点事情,爸爸也会说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气话,这样的爸爸真的很失败。

(6)不能说埋怨话

当孩子犯错误之后,他会感到很无助,后悔当初没听从爸爸的劝告。如果这时,爸爸说:“我早就跟你说过你不听。”那么孩子的无助就变成了叛逆,就会反抗母亲轻蔑的语气,为了摆脱自卑而开始辩解,要么屈服,要么反叛,两样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在这时较好的说法是,爸爸说:“你尝试过了,可惜没成功对吗?真为你难过。不过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慢慢来就好。”

(7)不要说欺骗话

有些言行不一的爸爸,经常“爽约”。欺骗孩子的话一般有:“明天给你做好吃的、买漂亮衣服。”“好好念书,考好给你零用钱。”但是却从来不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孩子就再也不相信爸爸了。

(8)不要说宠爱话

有些爸爸,溺爱子女。常常听到什么“你是我的心肝儿宝贝儿。”有时孩子撒娇,要一些没必要的东西,爸爸也会满口答应。甚至孩子骂自己也不当回事,打自己还说“好”。这些容易造成孩子养成很多坏毛病,爸爸应该督促其改正。

3.不用命令的语气

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女士认为,“成人世界”与“孩子世界”沟通的钥匙,不仅仅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爸爸和孩子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把,最重要的是爸爸手中的钥匙。爸爸要想和孩子沟通,需要学会一件事——经常从孩子的观点上来思考,从孩子的角度来观察、决定事情,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她说:“与其用命令的方式对孩子指东指西,不如蹲下来好好和孩子说话。”

爸爸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空气”,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会觉得爸爸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爸爸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来跟孩子说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爸爸转变姿态,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张庭是个聪明的爸爸,对这一点就深有体会。

有一天,女儿青青回家晚了,张庭帮女儿拿下肩上的书包,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张庭告诉女儿,他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青青回来。青青说,她陪同学买东西去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爸爸道歉。

张庭说:“孩子,爸爸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爸爸牵挂你,担心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

张庭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爸爸对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与爸爸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爸爸喜欢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喜欢用命令的方式和孩子讲话,这是不科学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爸爸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爸爸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平等地和孩子说话,是增强孩子独立意识的有效方式。

有的爸爸在家里总爱摆为人爸爸的架子,对孩子呼来唤去,常用命令的语气对孩子说:“把我的眼镜拿来!”“不要动那本书!”“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当时倒是够威风、够痛快的,可是这些爸爸逐渐地会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不吃这一套了,而是常将爸爸的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当耳旁风。

经常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话的爸爸,应该了解:命令并不是一种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1)命令并不比积极的暗示对孩子更有效

在具体的家教实践中,爸爸首先要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番“研究”,想想自己在孩子这样的年龄遇到同样的事时是怎样想的。这样就可发自内心地理解孩子,从而改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在其名著《家庭教育》一书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天,陈鹤琴的儿子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玩。陈鹤琴看见后,就考虑是立刻把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在玩弄中得到一种经验;或者命令他将棉絮丢掉,而以其他东西替代。思考了一下,陈鹤琴觉得还是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为好,就对孩子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去拿一块干净的吧。”孩子听了,果然很高兴地跑去了。

陈鹤琴事后总结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更不喜欢听恶言。大多数做爸爸的看见小孩子玩肮脏的东西,就不期然而然的去把它夺过来,而且还要骂他,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爸爸的多;即使不怨恨爸爸,至少也一定不喜欢爸爸了!”

可见粗暴命令的方式,还易于形成爸爸与孩子间的对立。

(2)命令让爸爸的教育行动不能留下回旋余地

例如:爸爸命令孩子去睡觉,偏偏孩子是置若罔闻,只管自己玩自己的,而爸爸一时也拿这些小淘气没办法。这样次数多了,孩子就觉得不听爸爸的命令也没什么,那下次也就更不会听了。如果爸爸明白孩子的心理,这样对孩子说:“呀,这东西真好玩呀!可惜时间不早了,乖孩子应去睡觉了。要不你再玩5分钟,就去睡觉,好吗?”这样既夸孩子乖,又是用征询的口气同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也许到不了5分钟就乖乖地睡觉去了。而且这样为爸爸留下了余地,即使孩子暂时不听话,也不至于激得爸爸为了自己的威严而去与孩子大动肝火。但爸爸一旦向孩子发出了命令,那是一定得让孩子服从的,不然不利于以后的教育。

(3)对孩子使用命令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发展

爸爸老对孩子用命令的方式支配来支配去,孩子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时间长了,就会形成退缩的性格,依赖性强,缺乏主动性;也有可能走上另一个极端,孩子经常与爸爸顶撞,逆反心理增强,走入社会后也会具有反社会性。

所以,爸爸对孩子一定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千万不要用命令的方式。

4.别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曾说:“爸爸可以有自己的理想,但干涉孩子各自的理想,就等于不承认孩子的人格。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种子,最初就是从这里萌芽的。”所以,作为父亲,也不要把自己的理想、梦想强加给孩子。因为这会严重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每一位父亲都应该学会做“雕塑”孩子的艺术家,不要把自己的意志、梦想强加给孩子,一定要研究孩子究竟适合学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李欣是高三生,他学的是理科,虽然他的数理化成绩都不错,但他更喜欢文科课程。高考前,学校组织大家填报大学志愿。老师说,填报志愿非常关键,因为填报的志愿从某种程度上能决定未来的工作,甚至是选择未来的人生之路。所以,要求学生要重视。

老师的话引起了李欣的思考:“我该给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之路呢?”他决定听听父亲的建议。回到家后,李欣对爸爸说:“爸爸,您说我该报什么专业?”

爸爸说:“就报最热门的金融专业吧,以后找工作会容易一些。另外,你毕业后还可以到海外留学发展。”

李欣说:“爸爸,虽然我的理科成绩不错,但我更喜欢中文。”

“在大学里学中文有什么意思呀,还是报金融专业吧!爸爸当年的梦想就靠你来实现了。再说,你看现在金融人才多吃香呀。爸爸就希望你能成为一流的金融人才,到时候去美国华尔街发展。那样,爸爸的脸上也有光呀!”爸爸开始憧憬了……

李欣说:“爸爸,我想以后从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作。您要支持我的选择呀!”

爸爸觉得和儿子说不通,开始有点火了:“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不要和我在这里争辩,知道吗?”

爸爸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意志,而且还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给了孩子。可想而知,孩子会是怎样的感受,会不会影响高考复习,进而影响高考成绩呢?

孩子在没有自主选择的意识前,父亲在某些方面替他做选择是必要的。但这并不等于父亲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孩子,更不可以把梦想强加给孩子。明智的父亲一定会考虑孩子的心理要求,让孩子做出选择,并且尊重他的选择。

古今中外,很多成功人士的路都不是爸爸为他选择的,而是靠自己的选择而成大器的。孩子的路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来走的。为人父者,与其把自己一厢情愿的没有圆的梦想强加给孩子,不如与孩子一起去圆他自己那个美丽的梦想,让孩子在您的赞赏、鼓励、支持中找到向前迈进的动力,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发展,实现梦想。

别再对孩子进行“填充式”教育

很多父亲认为当年自己想当音乐家、画家、建筑师、律师,或者考上名牌大学,但因为各种原因让这些梦想化成了泡影。那么,他们把这种梦想寄托了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圆他们未圆的梦。于是,父亲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必须学这学那,把孩子的自由空间都挤占满了,暂且不论孩子对此是否有兴趣,这种让孩子没有自由空间的“填充式”教育方法就是错误的,不但不能发挥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还会阻碍他的潜能的发挥。

作为父亲,一定不要再对孩子进行这种“填充式”的教育了,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逼迫孩子按您的想法做事

英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尔说:“同我们的父辈相比,我们更加感到有必要调动孩子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我们只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打算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一席之地,就必须考出好分数。但是,如果我们过多地催促孩子上进,将会适得其反,压抑他们与生俱来的才华和独创性。”

希望孩子成才并没有错,错的是父亲的逼迫态度。著名作家罗兰曾说:“父亲的教育方法是鼓励,而不是逼迫和苛求,是随我们的个性发展,而绝不是强迫把我们铸成固定的模式。”父亲应该知道,真正的天才不是逼出来的。所以,不要逼迫孩子去做什么。否则,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令父亲大跌眼镜。

有一位父亲,他的孩子获得了美国青少年最著名的一个科学奖的金奖。每天,这位父亲都带着一张印有他孩子大幅照片的报纸,他为孩子的成就感到无比的骄傲。但是,他却经常叹息,因为他的孩子长大后和他断绝了一切关系。因为,这位父亲是以逼迫式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才能的,但却同时牺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他的技能

一位父亲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小提琴家,但最终未能如愿。儿子出生后,他就希望儿子能学小提琴。儿子3岁时,他就自作主张地给孩子买了一把小提琴。其实,他知道儿子一开始就不喜欢小提琴,但他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孩子学。最终,儿子还是也没兴趣。半年后,小提琴上蒙了厚厚的一层灰尘,这位父亲也没了热情。

后来,这位父亲总结了教训,开始根据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技能了。他看到儿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就给他买了一套工具,像螺丝刀、钳子、扳手等。结果,儿子每天都忙活得不亦乐乎,他的成长中只有快乐。

把一些决定权放给孩子

有些经验,必须靠自己的尝试得来。所以,当您确定孩子能够承受时,把一些决定权放给孩子,让他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孩子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如果孩子失败了,作为父亲,您应该跟他分析失败的原因,而不应该说:“看,我早就说吧,你就是不听!”

5.尊重为先,教育在后

自尊心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是向上的内在动力。幼儿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这时他们就开始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从而带来不良的后果。

然而,不少爸爸的不当做法却在伤害着孩子的自尊。例如有的爸爸重男轻女,尤其是在多子女家庭中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受歧视的女孩的自尊心的建立已经有了先天缺陷,很容易自卑;有的爸爸对待孩子始终居高临下,这种不能和孩子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交流方式,不能对孩子以诚恳平等的态度,不尊重孩子的成长,肯定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世界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石,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自尊心,每个人都有。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也具有自己敏感的自尊心。

孩子渴望被尊重,被承认。千万不要以为“请勿打扰”这四个字只会出现在宾馆门把手上。实际上,很多孩子也会想在自己房间的门把上留下这类话语:“请勿打扰。有事请先敲三下,允许,方可进入。”

有一位父亲有一次未敲门就进入儿子的房间,儿子竟恼怒地大声问道:“有什么事?为什么不敲门进来!”这位父亲十分伤心:“白养这么大了,怎么这样对待我。”

可是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却这样写道:“我看书写作业时,有时学着学着,感到背后有喘气声,猛一回头,发现爸爸正在偷偷地看我。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气得跟他们吵。对他们不敲门进房间我特反感,每个人都要尊重别人的想法,爸爸也不例外。”

“看”着孩子学习,引起孩子的反感。这件事情表明孩子需要爸爸的尊重和理解,他们也有自尊。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爸爸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

随着孩子的长大,许多爸爸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于是一些爸爸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雇用私人侦探“跟踪”干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之所以要求爸爸“请勿打扰”,根本原因在于爸爸无视孩子的存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其实,这是他们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爸爸的依赖减少,独立意识强烈,成人化倾向明显,希望别人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知识信息的增多,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起来,感情变得细腻起来,许多想法开始在内心翻腾,原先敞开的心扉开始渐渐关闭,有了自己的隐私;而且,即使有不少话想说,但观点已经与长辈不一致了,于是他们与爸爸的心理沟通明显减少,转而向“心爱的日记本”大量倾诉内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诉说内心的感受。

因此,他们往往会把日记本视为不许别人染指的珍宝,并用“锁”勾画出他人不可随意进入的内心世界的“警戒线”。这是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体现,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前奏曲,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关系重大。然而,有的爸爸往往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千方百计地窥视、探测孩子的隐私,没想到这种“爱心”却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成为阻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需要社会,需要与人交往。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强烈需要有自己成长的空间,希望别人把他当成人看待。如果这时爸爸还把他当成孩子,就会引起他们的厌烦,产生对抗心理。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处理儿子的异性交往问题就非常智慧。

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心,我能跟她结婚吗?”

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

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

“那很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问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到北京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在世界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

儿子听了说:“那我就等等再说吧。”

这位聪明的父亲用幽默的方式给了儿子一个重要的人生忠告,而不是用跟踪、调查等侵犯孩子隐私的手段。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会有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尽管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东西,但毕竟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爸爸对此应该予以尊重,千万不能因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样和自己说心里话、有事瞒着自己或给抽屉上锁而心急、焦虑,更不要采取偷看之类的方法。否则,只会给青春期孩子的心灵蒙上沉重的阴影。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敏感、自尊,很难忍受别人的误解和偏见。试着去了解他们,与他们沟通、闲聊,加强家庭内部的民主、温馨气氛,才是减少子女对日记本的“感情依赖”,鼓励他们与爸爸共享心灵的良好方法。

当然,有许多爸爸其实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日记的——知道翻看日记本是不妥的,但又无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坏了。那么,注重平时的交流,特别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交流情感,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恐怕是避免这种矛盾的最好办法了。

至于私拆孩子的信件,更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宪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文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容侵犯,未经允许拆看他人信件,是违法的,不允许的。

最后,当孩子有缺点和错误时,爸爸应先了解情况,再根据事实讲道理,做适当的批评教育。孩子不听话、做错事、惹大人生气是常有的事,爸爸最好自己先克制情绪,等平静下来后再用和蔼的语气把道理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比单纯地训斥孩子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批评要注意分寸和场合,尽量避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也不要对孩子算老账,更不能动不动就打骂斥责孩子。经常训斥孩子,将会使孩子具备适应训斥的能力,如果爸爸不断训斥孩子,孩子就会适应了“训斥”,最后爸爸的训斥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

爸爸要想希望孩子在未来获得成功,就应该停止这些伤害孩子自尊的做法,同时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1)爸爸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以身作则。自尊自信的爸爸才能培养出自尊自信的孩子。

(2)多赞美和鼓励,让孩子经常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可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孩子失败时,爸爸不能因心急而过多地指责,孩子的自尊心在爸爸长期的责难声中将会逐渐消失。

(3)公平、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不要因为孩子有缺点或缺陷就看不起孩子,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

(4)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有些爸爸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也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就硬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往往会起到反效果,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会受到伤害。

(5)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使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提高自信力和自尊感。

(6)积极聆听孩子的意见,使孩子能获得人格尊严和自我价值的满足,从而增强自尊自信。

总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是每个爸爸的责任。不论孩子的大小,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需要爸爸的尊重和平等相待。爸爸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

6.不耍“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很多父亲认为,自己就是孩子的“天”。他们唯我独尊,对孩子说一不二,采取严厉管制和强迫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个性和人格。有的孩子对父亲的这种专制教育方式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采取过激行为,酿成悲剧。

爸爸有收集邮票的爱好。也许是受了爸爸的影响,7岁的闵帆也渐渐对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闵帆趁爸爸不在家,就把爸爸珍藏的邮票册都拿了出来,对每张邮票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看了大半天,闵帆有点累了,就回房间休息去了。

爸爸回家后,看到自己心爱的邮票册被随意地扔在客厅的茶几上,还有几张邮票散落在外面,其中有两张还被茶几上的水给浸泡了。

爸爸非常生气,就把闵帆叫了出来,非常严厉地问:“这是怎么回事?”

闵帆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满不在乎地回答:“我觉得邮票很有意思,就拿出来看看。”

爸爸更生气了:“看看,你把邮票都弄成什么样子了?以后不许动这些邮票册!”

闵帆小声说:“爸爸,我很喜欢邮票,下次我还想看您新集的邮票!”

“下次?不行!”

“求求您,答应我吧!”

爸爸有些发怒了:“我说不行,就不行,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胡搅蛮缠的!”闵帆被爸爸喝了一声,脸都吓白了,他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很多父亲都认为自己是孩子的“天”,所以会对孩子说:“说不行,就不行。”这是一句不容孩子争辩的话,根本不给孩子一点解释的机会。当然,这样的父亲扮演的就是坏爸爸的角色了。结果,很多孩子就像闵帆一样,“脸都吓白了”,所有的委屈只好往肚子里咽。

好爸爸则能认真听孩子的想法,并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另外,好爸爸还能耐心地向孩子说明两点内容:一是要对物品有珍惜的态度,二是未经允许,不乱动他人的东西。这两点会对孩子的做人处世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生活中,很多父亲也认为,孩子就是应该听父亲的话,就应该对父亲言听计从,不能有半点的辩驳,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在证明父亲在端“老子”的架子,在做专制的“独裁者”。今天,面对孩子,父亲应该有一颗平和的心,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把自己当“天”,孩子才会尊重您,反而会把您当“天”一样敬重。

1)不耍“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父亲应该知道,不要在孩子面前耍“因为我是你爸爸”的威风,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著名教育家赵忠心教授指出,“我是你爸爸”,这只能是我们必须要承担起教育子女义务的依据,而绝不能以此作为向子女施展特权和大耍威风的理由。

现在,有些孩子好逞威风,以强凌弱,敢跟长辈、老师顶撞,这些往往是因为他在家里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和强权压制,从而出现一种寻求平衡的非正常心理。赵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发泄或报复。本来父亲是想树立威信,但事与愿违。

2)给孩子一点自由,不要压制

一般来说,父亲都喜欢标榜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既不许这样,也不许那样,完全不给孩子一点自由。父亲应该知道,孩子一旦被束缚得太久了,就很有可能形成抑郁、怯懦心理,这种心理显然不利于他健康成长。

另外长期被压制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往往会更加的叛逆,甚至会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足够的空间,所以父亲千万不要单方面给孩子制定过多的规矩,把孩子严格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要舍得放手,给孩子体验生活、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

3)不要对孩子“以暴制暴”

在生活中,当孩子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时,很多父亲都会断然拒绝,然后再狠狠地批评孩子一顿。因为在生气时,父亲很可能会说出伤人的话,比如“滚”、“出去就永远别回来”等等,这样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亲子关系。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倔强的孩子,说不定就真地永远不回来了。

当孩子顶撞父亲时,威胁或“以暴制暴”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相反只会破坏亲子间正常、自然的沟通,恶化亲子关系。这时父亲需要聆听、理解和宽容孩子,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他的真实想法,再以此着手进行坦诚的教育和说服,孩子才会主动放弃不合理的要求,接受意见。

所以,当孩子不听话并且和您对抗时,您要抓住这个机会,要向孩子展现做父亲的爱心,要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培养孩子鉴别对错的能力,尽量要尊重孩子,而不要随便责骂和责罚。

4)把孩子当“小大人”

一位单亲父亲晚上经常加班,但他和12岁的儿子过得很快乐。因为他们家充满了友爱和谐的气氛,父亲不端“老子”的架子,不把孩子当孩子,而是当“小大人”看。

又一个加班的夜晚,父亲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小伙子,我饿了,20分钟后到家。”“好的爸爸,我会给您准备宵夜,您注意安全。”孩子从被窝里爬出来,在厨房快乐地忙活着。很快,宵夜就摆上了餐桌。爸爸回来了:“小伙子,给爸爸做饭不辛苦呀?”儿子快乐地说:“爸爸,我已经是大人了,我愿意为您服务。”

这位父亲把孩子当成“小大人”的教育方式实在很高明。这样的话,有谁还能说父亲的权威必须端“老子”的架子,必须是建立在对孩子的训斥上吗?

作为父亲,千万别把自己真的当成孩子的“天”,要把孩子当成同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理解他。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对孩子宽容,是做父亲的美德,也是家庭教育的必需。不把自己当孩子的“天”,您就会在教育孩子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7.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

作为成年人,爸爸都有一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总感觉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别亲密,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爸爸自身的经历说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朋友的缺失不仅使孩子的童年极为孤独,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因此,爸爸应该珍视孩子的朋友,通过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健康心灵。

春萍的好朋友静静,经常到春萍家玩。可是,每次静静走后,家里都会变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次,爸爸对春萍说:“千万不要向静静学,你看家里被她弄得多乱,这种孩子没有人会喜欢的。”听了爸爸的话,春萍非常不高兴,噘着小嘴对爸爸说:“不许你这样说我的朋友。”说完就闷闷不乐地进了房间。

几天后,静静又来找春萍玩。爸爸立即将静静挡在门外,不许静静进他们的家门。静静委屈地走了,从此再也不和春萍一起玩了。

春萍为了这件事情哭了好多次,还好长时间没有和爸爸说话。

还有一个案例:

孙皓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己的东西总乱扔一气,结果到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后来,他认识邻居家一个叫芊芊的小女孩,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孙皓的爸爸发现芊芊非常爱干净,自己的东西也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

于是,爸爸问孙皓:“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吗?”“当然是啊。”孙皓回答爸爸。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学习,你看芊芊多爱干净,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会和你做好朋友喽。”

后来,孙皓果然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得整齐多了。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可知: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爸爸,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尊重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朋友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在孩子的游戏中,常常通过“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由谁“当皇帝”、“当大将”、“当解放军”、“当坏蛋”……这是一种简单的机会均等的民主手段,却可以培养孩子“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思想。孩子常在一起玩儿“过家家”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买菜、做饭、睡觉、扫地以及娶媳妇、走亲戚等等。这是成人社会现象在孩子社会中的折射,孩子在“过家家”中了解了很多社会知识,也锻炼了初步社交能力。

最后,鼓励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其他孩子就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儿,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爸爸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爸爸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通过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爸爸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孩子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做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孩子来家里时,爸爸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们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

对于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爸爸也不能听之任之,使孩子陷入不当的交际圈。而是要充分利用他们喜欢交往的心理,因势利导,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建立纯真的友谊。

爸爸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让孩子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的,但必须得让他们知道哪些朋友是不该交的。如果你对孩子的朋友某个方面很不满意,就应该当着孩子的面严肃地说出来。当孩子冲着你转眼珠暗示别说时,你不必大喊大叫,而应坚持以清晰、严肃的态度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被你所赞成的。

怎样才能做好引导孩子交到好朋友,并且尊重孩子的朋友呢?那么,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1)让孩子学会选择朋友

爸爸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择友引导。这样孩子在交友的时候,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2)培养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现实生活中爸爸不难发现,当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他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他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3)指导孩子与朋友相处

在孩子交朋友的过程中,爸爸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里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点,不要刺痛朋友心灵的“疮疤”。

(4)尊重孩子的交往意愿

在孩子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爸爸的指导,但爸爸也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爸爸和孩子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见,然后在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爸爸还应尊重孩子的朋友,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爸爸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孩子的关系。

同类推荐
  •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本书作者不仅是一位高三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备考家长。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在高三教学和自己作为备考家长的经历。她所陪考的孩子,在她的陪考下,在高三一年中综合成绩一路上升,并如愿考取一所“211”重点大学。
  •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情绪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有如一节节长高的幼苗,父母善于掌控情绪,才能为稚嫩的幼苗提供成长期必备的阳光雨露。本书以真实案例和心理学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父母如何善于保持好情绪、控制坏情绪,巧妙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丝丝入扣的启迪下,使孩子从小就懂道理、喜上进,成为令人称道的佼佼者。优秀的孩子由父母营造的良好情绪氛围养育而成。为避免家庭的情绪天空出现摧毁孩子心灵的阴霾,需要父母始终做“学而时习知”的上进者。本书为这样的父母给出了最好的提示和警励。
  • 宝宝的58个心思

    宝宝的58个心思

    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想取得这份事业的辉煌,首先就应该摆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正确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那么,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 高效能家校沟通,陪孩子顺利走过中小学

    高效能家校沟通,陪孩子顺利走过中小学

    中小学决定和影响了孩子今后的人生。孩子的优秀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而亲师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选择与老师沟通的最佳时机?如何与老师紧密合作?孩子怕老师怎么办?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本书将深入解答您关于家校沟通的疑问,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法。
  • 3岁方案

    3岁方案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3岁小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
热门推荐
  • 生命之歌(黑塞作品03)

    生命之歌(黑塞作品03)

    《生命之歌》描写的是一位音乐家因少年时期恋爱事件而意外残废。当他经过艰苦奋斗的历程而以作曲家身份出现时,却遭遇到热情化身的友人歌手夺去他的爱人。最后男主角库恩成了大音乐家,歌手莫德与女主角葛特露德缔结姻缘,却因性格不相容而以悲剧结束了这场三角恋爱。故事中男主角库恩以伟大纯洁的意志,克服了艰苦的命运,谱成爱情与生命的凯歌。这是一部满含哲理,高歌音乐与纯洁的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是孤独者追求幸福的悲怆曲。
  • 天才小神医

    天才小神医

    她是误打误撞的穿越,却被一个凶狠的摄政王带了回去。她身为医生,原本只需要治病救人。但是现在怎么还有对付那些妃子呢?当她丢了心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当她需要被利用的时候,他居然能够狠下心。多年不见的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还能像以前一样吗?当她不在在乎的时候,他们之间又能够怎么样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绿茵凯撒

    绿茵凯撒

    沈军是中国众多足球迷中的一员,02年的韩日世界杯上开始迷上足球,在机缘巧合之后回到了15年前,决心实现自己梦想的沈军开始了自己传奇的足球生涯!
  • 寻宝惊险记

    寻宝惊险记

    【2019年重磅推出的小说!】运用先进写作手法写作!寻宝路途中的惊险故事怪兽、僵尸、外星生物……一个震撼人心的探险经历开始了……
  • 新妻来袭,老公请小心

    新妻来袭,老公请小心

    他是百里家二公子贺少,她是蓝家千金闺秀,阴差阳错,她成了他的妻。不愿受束缚,他对她百般冷落,而她只冷眼看他在外潇洒风流。婆婆冷眼相待,大伯不时骚.扰,小姑经常找茬,情敌频频登门,她一一应付自如。直到某天,她被爆出怀孕消息,他大怒,连夜不息折磨她,看着她腿.间染红,他冷笑嘲讽:“蓝倾喻,这就是你背着我偷腥的代价!”其后,他集结两家长辈,把她驱逐出门。婆家不要,娘家不能回,她走逃无路,最终孤身沦落天涯。.数年后,某男的订婚现场,惊现神秘宝宝:“爹地,婚姻是坟墓,我专程远道而来解救你!”男人一脸黑线:“小鬼,我不是你爹地。”“吃完想赖账?如果不是你,我岂会从妈咪肚子里面蹦出来?”.“爹地,请签字!”某宝戳着清单空白处。男人冰眸扫向单子,上面注明:孕育费+教学费+生活费+心灵创伤费=一亿他摸摸下巴:“我可以给你钱,但有个条件。”“什么?”“叫你妈咪回家!”
  • 口袋里的天空

    口袋里的天空

    命运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无形的线牵引着各种各样的人,然后相遇,我遇见你,你遇见他,他遇见另一个人,是早已被安排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会是什么样的安排,你会遇见谁,你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你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 Sanditon

    Sandit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Two Captains

    The Two Captai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代嫁冷妃:傻王别心急!

    "她丞相府有名的废柴千金,却被嫡姐和嫡母算计,活活吓死。重生而来,她一改草包面貌,变为惊世天才,风华潋滟。亲姐狡诈阴险,嫡母陷害不停,父亲嫌弃厌恶,竟她代嫁给一个惊世骇俗的傻子。但是那傻子……?还懂入洞房?嫁入皇家,欧辰辰翻身复仇,爽歪歪的虐渣。至于她的傻王老公,既然给了休书,那我是不是可以再嫁?某男气的要死,咬牙切齿道:“欧辰辰你是嫌弃本王没有喂饱你?”……"
  •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

    A 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