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8200000003

第3章 心学价值——知善知恶,能容能恕

1.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工夫节次。

——《传习录》

在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伐,一举擒获了朱宸濠,为朝廷立了大功。但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就四处散布流言:“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伐,才抓住朱宸濠给自己开脱。”

王阳明听到这个消息后,与总督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获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作妥协,江彬等人很可能狗急跳墙,做出更加阴险的事。”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擒获朱宸濠是总督军门和士兵的功劳。如此一来,江彬等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事后,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修养,张永回到朝廷后,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之举,正德皇帝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王阳明以退让之法顾全了大局,保护了自身的安全。

就现实社会的生活而言,努力进取、坚持不懈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上,既需要勇敢拼搏,也需要有为有守。退让不仅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坚忍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瞬间的忍耐,将使狭隘的人生之路变的无限广阔。

唐朝娄师德性格稳重,很有度量。他弟弟去上任代州刺史时,曾向他征询建议。娄师德对弟弟说:“我现在辅助丞相,你现在又承皇上厚爱,得以任州官,我们真是受皇上的宠幸太多了。而这正是别人所嫉妒的,你如何对待这些妒忌以求自免家祸呢?”娄师德弟弟说:“自今以后,若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唾沫,绝不叫你为我担忧。”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地方。别人向你吐唾沫,是对你表示恼怒,如果你将唾沫擦去,那岂不是违反了吐唾沫之人的意愿吗?别人会因此而增加他的愤怒。不要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了,笑着去接受它。”

任唾沫自干,笑着忍耐接受,娄师德想要告诉我们的无非是“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能够称赞挖苦你的人,那真令人敬佩;能够用智慧、品行战胜狭隘的嫉妒,更是了不起。如果一个人平常为人能在语言上肯吃点亏,让人一句,在事情上留有余地,让人一步,也许收获会更大。

对于隐忍退让,王阳明也曾说过,起伏、退让都是功夫。就像海上波浪一样,有起有伏,人生际遇有进,也必然有退。

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时,若不能处之泰然,就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并进一步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为了保持心理上的平衡,我们必须学会及时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必要时做出适当的让步,暂时回避,等情绪稳定后再重新面对。

有限的退让是一种自保的策略,更是一种为人处世必备的心理素质。退让能换来更大的生存空间、发展空间,能换来以后更长足的进步、更辉煌的前程。

所以,万一跟人有了争执,一定要这么想:“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2.斤斤计较之辈,难成大事

凡人言语正到快意时,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气正到发扬时,便翕然能收敛得。愤怒嗜欲正到腾沸时,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也。

——《顺生录》

“宰相肚里能撑船”不是一句虚话,但凡真正的大人物,都有相对广阔的胸襟,斤斤计较之辈一般难有大出息。

王阳明虽然没有做过宰相,却比一般宰相还要大度。平定了叛乱,俘虏了宁王朱宸濠后,他先是把功劳全都让给了别人,之后,朝中公公张永向王阳明索要朱宸濠筹备造反时打通关系送礼行贿的账本,张永本想借此账本整治那些平时跟王阳明唱反调的人,但王阳明却声称把这个账本给烧了。在他眼中,叛乱已经平定,没有理由再大动干戈,一切到此为止。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必须要有博大的胸襟。只有胸襟足够宽广,才能不被狭隘偏私所限制,才能认识生命真正的意义,成为识人才的伯乐,眼光高远,千金买马骨。

更始年间,有个叫王郎的人想造反,结果事败被刘秀给杀了。在搜查王郎的府邸时,搜出了大量自己的部下与王郎暗中勾结谋划造反的书信。对于这些书信,刘秀却看都没看,他将所有的将领召集起来,然后当众将信都烧了,以此来表明自己对此事不予追究,来安抚手下的心。

和刘秀一样,曹操也遇到过此类的事情。当年“官渡之战”,曹操扫除了北方最强劲的对手袁绍,统一了北方。在从袁绍处缴获的战利品中找到了书信一束,都是许都和军中的一些人与袁绍暗通的书信。当时有人建议曹操,对照书信一一点名,然后把这些人抓起来都杀了。但曹操却没有看信,而是当着众人的面把信全部都给烧了,事后对此事也是只字未提。

刘秀和曹操都是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物,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们拥有能宽恕别人的气度,有一种不同凡响的风度。

曹操在诗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人才难得,所以很多成功人士对冒犯自己的人才选择既往不咎,收为己用。这也是他们能成就霸业的关键。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一个叫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父,公子纠的师父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父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后,都急着回齐国争夺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埋伏好了人马,准备拦截他。当公子小白到达埋伏地时,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齐国。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即发令要杀公子纠,并把管仲抓回齐国治罪。谁知,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气愤地说:“管仲拿箭射我,要我的命,我还能用他吗?”鲍叔牙说:“那时他是公子纠的师父,他用箭射您,正是他对公子纠的忠心。论本领,他比我强得多,主公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可是个用得着的人才。”

齐桓公也是个豁达大度的人,听了鲍叔牙的话后,不但不办管仲的罪,还立刻任命他为相,让他管理国政。管仲帮着齐桓公整顿内政,推行富民强兵的改革政策,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桓公既往不咎,原谅了管仲的冒犯,原因在哪儿呢?一是各为其主,管仲的行为并不能算错;二是管仲确有大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齐桓公确实是一个有胸襟的人。

王阳明接受两广新任命的时候,当朝的小人对其的诬陷仍然不断,朝廷没有对其给予任何澄清,但王阳明把天下百姓安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不顾病体,踏上了前往广西收拾残局的道路。没有私心,自然能够容忍小人的不仁。生活中,我们虽然没有机会面对这样的重大选择,但也应该学学王阳明,凡事不要总考虑自己的利益,如此,心自然就能容纳更多。

3.与人为善,暖人暖己

然爱之本体固可谓之仁,但亦有爱得是与不是者。须爱得是方是爱的本体,方可谓之仁。

——《王文成公全书·文录二书》

早年间,王阳明立志于格物穷理。在他看来,明白善与恶的差别就是良知,而怀有善心做一些善事,反对和去除一切“恶人”、“恶事”便是格物,便能穷理。其实,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如果能秉持多付出一点爱心的原则,成功就是必然的。

“人之初,性本善”是人所共知的《三字经》的开篇语,但长大的我们心中是否还留有这一份善呢?也许我们有,也许我们的心里早就被不良诱惑挤满了,不再有善的踪迹。

在这个世界上,贪欲与邪恶、自私与狡诈以前所未有的程度存在着。然而,善良依然是这个世界最感人的力量,它使我们充满力量与勇气,使我们赢得尊重和支持,帮助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每一个善良仁爱的人一定会得到回报。

一个穷苦学生为了凑足学费,在外面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由于他一心一意想凑足学费而不想多花钱,饥饿的他决定硬着头皮向人讨些食物。他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气,心想:天下哪有大男生跟小女孩讨东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开水解渴。小女孩看出他非常饥饿,便拿了一杯水与几片面包给他。他很快把食物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着,一旁的小女孩看到他这种吃法,不禁偷偷地笑着。吃完后,他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应该给你多少钱?”她傻傻地笑着说:“不必了,这些食物我们家有很多。”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在陌生的地方还能受到他人如此好的照料。

十几年后,当年的小女孩得了罕见的疾病,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女孩的家人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很高明,找他看看或许有治愈的机会,便赶紧带她去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全力医治和细心护理下,女孩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康。出院那天,护士将医疗费用账单交给她,她几乎没有勇气打开来看,心想可能要一辈子辛苦工作才还得起这笔医疗费。可当她打开账单,却看到签名栏上写了一段话:“一杯白开水与几片面包,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她眼里含着眼泪,终于明白,原来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穷学生。

一杯白开水和几片面包,竟可以抵消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这点投资的回报是不是极大呢?在股市上,人们把正在升或发展潜力很好的股票叫绩优股。其实生活中也存在“绩优股”,这就是善良仁爱,通俗地讲,就是“好人有好报”。

善良仁爱具有强大的力量,它能使人敞开心扉。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困难的事,只要心中常怀善念,生活的小小善行不过是举手之劳,却能给予别人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

心中有情,世界才会风光无限。仁爱之心如一盏明亮的灯,它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所谓仁爱,就是先想到别人,能宽容别人,与人为善。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楚惠王在一次进御膳时,发现腌酸菜中有一条水蛭,他就夹起把它吞下去了。之后,他出现腹痛,以致不能进食。他的令尹问他:“大王,请问您是怎样患上这病的?”

楚惠王说:“我在吃腌酸菜时吃了一条水蛭。当时我想,如果我只是责备厨房里的人,而不定他们的罪,那就是废弃法律,放弃威严,我不想让老百姓听到竟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追究起来,那些厨子和试菜的人统统都要被杀头,我又不忍心这样做。我怕旁边的人看见,所以便把水蛭吞下去了。”

令尹深深地施了一礼,祝贺道:“我听说上天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只是辅佐有德行的人。大王您大仁大德,正是上天保佑的人啊,这点小病是不会伤害您的。”当晚,楚惠王胃里的水蛭就被弄出来了,不用再忍受那疼痛之苦。

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心存爱心,即使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已在陪伴着他了。楚惠王为使他人免除灾难,而不惜自己忍受痛苦,这样怎么会得不到上天的眷佑呢?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说到底,慈悲是一种关怀,是无条件地爱一切生命。播种爱心,慈悲为怀,不仅能够得到内心的安静祥和,达到美好的境界,而且能让别人获益,记取你的那份善良与美好。

上善若水,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播撒爱心,幸福触手可及。

4.大爱无私,至善无痕

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发用上也原是可以为善、可以不为善的,其流弊也原是一定善一定恶的。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无善无恶的,所以其出发点可以为善,可以不为善,一切都是心为主宰,所谓的善恶都是人心造成的区别。如果怀有一颗善心,那么做出的事情多为善事;倘若心中布满邪恶,做出的事情也会多为恶事。

不可否认,王阳明是一个善良之人,做了很多善事。他报效国家,解救危难之中的百姓,被贬至偏远地区,即使环境条件极差,壮志难酬,他也不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立志成圣。他开设学堂办学,宣传心学,讲道理。他提倡良知,倡导天下万物没有远近之分,都要施予仁爱之心。

王阳明还提出,常人之心和圣人之心是相同的,因为常人的内心蒙受私欲,所以不及圣人之心的心如明镜。仁爱不仅仅是修养要达到的境界,同时也是人心之本体。正所谓“大爱无私,至善无痕”,我们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慈善之心,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做到至善至美,这样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境界。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最善者的品行,就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唐朝时,大诗人白居易喜欢学习佛法。那时,白居易是杭州太守,因仰慕鸟巢禅师之名,入山拜访鸟巢禅师。

鸟巢禅师住在树上,白居易在树下说:“师父,您住得这么高,太危险了。”

禅师在树上说:“太守大人,您的危险更甚于我啊!”

白居易问:“弟子位镇江山,怎么会有危险呢?”

禅师说:“官场中的荣辱得失、利害是非太多,加上这个充满危机的社会,如同熊熊大火,积薪相交。你在其中,或得意于青云,或失意于穷途。得意则忘形,失意则生怨,难免党同伐异,怨恨憎恚,喜怒哀乐,机心算计。种种烦恼,无息之时,又苦又累,怎么会不危险呢?”

白居易肃然起敬,问:“请师父指点,什么是佛法大意?”

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不觉笑道:“这是三岁小孩也知道的道理。”

禅师说:“三岁小孩虽然能知道,可是80岁老翁却做不到。”

白居易一想:“是啊,知道的未必能行,学佛多年,不能身体力行,有什么用处呢?”白居易心悦诚服,便施礼退下了。

做人要善良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说起来很简单,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

评价一个人,看的不是他有多成功,也不是他有多少财富,而是看他有多大的爱心,有多少至真至善的心。

庄子提倡的是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至善无痕。庄子不但强调为善,同时也强调为恶的方法。一个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但也没什么值得奖励的;一个人在抬着重物,导致手抽筋,不小心将重物砸到了周围的人,不幸使得周围的人受伤了,他并没有存心要伤害对方,虽然是一件坏事,但也不该受到惩罚。

一天,一位名叫冕的盲人乐师来看孔子。孔子出来接他,扶着他,快要上台阶时,告诉他:“这里是台阶。”到了席位上,孔子又说:“这里是席位,请坐。”等大家坐下来,孔子就说某先生在你左边,某先生在你对面,一一详细地告诉他。

等乐师冕走了,子张就问:“先生,你待他的规矩这样多,处处都要讲一声,待乐师之道,就要这样吗?”

孔子说:“当然要这样,我们不但对盲乐师要如此,对这样眼睛看不见的人都应如此。”

《论语》中有载:“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其中,“不践迹”就是说,做一件好事不必要让人看出来是善行。为善要不求人知,如果为善而好名,希望成为别人崇敬的榜样,这就有问题了。“亦不入于室”,意思是不要为了做好人、做好事,而用这种“善”的观念把自己束缚起来。真正的善是无声的,默默不让人知,善意埋藏于心底,行善不着痕迹,润人于无形当中。

小小的善意行为,不用言表,信手做来。莎士比亚曾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给予的人。”所以,行善无迹的人通常才是最幸福的。

5.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亲民”犹如《孟子》中的“亲亲仁民”,亲近就是仁爱。

——《传习录》

《论语》说:“仁者,爱人。”仁爱就是人性中应该有的朴素和美丽。在王阳明看来,仁爱也是人性中的“善”,王阳明一生中无论是被贬还是平叛,他始终和百姓保持着亲密的联系,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

仁爱思想讲究付出、不计回报,提倡扶危济困、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受到儒家仁爱思想影响的先贤不计其数,他们的仁爱之道常能达到推己及人的程度。诗人屈原,还在幼年时就怀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当时正逢连年饥荒,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时有沿街乞讨、啃树皮、食埃土者,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

一天,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百姓们见状,纷纷拿来碗瓢、布袋接米,将米背回家。不久,屈原的父亲发现家中粮仓里的大米越来越少,感到很奇怪。一天夜里,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便将屈原叫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了石缝里。乡亲们知道了真相都很感动,连连夸赞屈原。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对他说:“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长大后做官,把地方管理好,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

自此,屈原勤奋学习,成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便召他为官,管理国家大事。他为国为民尽心尽力,为后世所称颂。

屈原的这份朴素和美丽发源于心,由内而外,是人性中最质朴而绵长的一种情怀。

“仁”是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在孔子眼里,无论是“好仁者”还是“恶不仁者”,其实都有一颗仁爱的心,人性本善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人性本仁。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一种仁爱的表现。在给别人东西之前,最好想想对方或自己到底想不想要,如果连自己都不想要,那就不要硬塞给别人。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的,周围有许多与自己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为使学习顺利、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人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推己及人正是实现人际关系和睦、融洽的重要之道。

要做到推己及人,首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后再进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推己及人可谓仁之方也”。一个有仁德的人,自己想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地为别人设想一下,这并不是一条高不可及的教条。其实,无论君子妇孺,这剂“仁”之方都同样适用。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每到天寒时便早早地起床,然后径直走进后院的厨房里,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熬上很长时间才行,杨夫人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院子里。

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完毕后,到厨房接过杨夫人亲自盛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身心感到很温暖。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了一早晨,心疼地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

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家里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胸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杨夫人之所以能说出如此慈悲为怀的话,是因为她懂得设身处地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能够为别人着想。她的做法,既教育了儿子,也温暖了仆人们的心。

虽然是生活中的小场景,但由此推想,小中亦可见大。我们行走在这个社会中,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再进一步,自己想要立足,就要能够大度地让别人也能立足。

王阳明在庐陵任县令时,曾向当地百姓发过一道文告,其中有一条是要求民众懂得谦让礼仪,做一个善良的人。王阳明认为,只有善良才能够让家庭得到安乐,才能够保全财产。

只要从爱出发,一路与爱相伴,生命就会获得本质的诗意和快乐。

6.利他方能自利,害人终会害己

夫道有本而学有要,是非之辩精矣,义利之间微矣。

——《悟真录》

王阳明很注重个体的社会责任,个体作为社会的存在,同万事万物是共存的关系,这个观念具体化为以仁道的原则对待一切社会成员并真诚地关心、友爱他人。他那看似不容于世,其实又处于俗世的一生始终都坚持通过仁爱来显现内心的良知,即便背负冤屈,坎坷一生,也是如此。

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

在王阳明看来,义与利之间的差别很小,也就是说,如果能做一些“义”事,对他人有益,自己也一定能获得利益。

在远古的时候,上帝在创造着人类。

随着人类的增多,上帝开始担忧,他怕人类的不团结会造成世界大乱,从而影响他们稳定的生活。

为了检验人类之间是否具备团结协作、互助互帮的意识,上帝做了一个试验:

他把人类分为两批,在每批人的面前都放了一大堆可口美味的食物,却给每个人发了一双细长的筷子,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桌上的食物全部吃完,并不许有任何浪费。

比赛开始了。

第一批人各自为政,只顾拼命用筷子夹取食物往自己的嘴里送,但因筷子太长,总是无法够到自己的嘴,而且因为你争我抢,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上帝看到此,摇了摇头,为此感到失望。

轮到第二批人类。

他们并没有急着用筷子往自己的嘴里送食物,而是围坐成了一个圆圈,先用自己的筷子夹取食物送到坐在自己对面人的嘴里,然后,由坐在对面的人用筷子夹取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就这样,每个人都在规定时间内吃完了整桌的食物,并且没有造成丝毫浪费。

第二批人不仅享受了美味,还获得了彼此更多的信任和好感。

上帝看了,点了点头,为此感到欣慰。

但世界总是不完美的,于是,上帝在第一批人类的背后贴了五个字,叫“利己不利人”;而在第二批人的背后贴上另外五个字,叫“利人又利己”!

利己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归根结底源自生存的需要,但人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单方的利己行不通,互相帮助更有利,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于是就产生了群体中利他的行为准则。

雍正年间,京城里有一家规模很大的药店。这家药店制药选药特别地道,连雍正皇帝也很相信他们的药,让他们承揽为“御膳房”供应药品的全部生意。

有一年,恰逢科举考试,会试正是三月,称为“春闱”。前一年冬天没下多少雪,一开春气候反常,疫病流行,赶考举子病倒不少。即使还能够支撑的,也多是胃口不开,精神萎靡。当时,科场号舍极其狭小,坐下去伸不直双腿,而且,一连三场考试不能离开,体格稍差的根本支持不住。

这家药店抓紧配制了一种专用药,托内务府大臣奏报雍正皇帝,愿意将此药奉送每一个举子,让他们带入考场,以备不时之需。

雍正皇帝听说此事,大为嘉许。这家药店派专人守在贡院门口,赶考举子进入考场时,不等他们开口,就在他们考篮里放上一包药。这些药的包装纸印得十分讲究,上有“奉旨”字样,而且随药包另附一张纸,把自己有名的丸散膏丹都印在了上面。

结果,一方面是这家药店的药确实好,另一方面也是这些赶考举子的运气好,这一年入闱举子中,因病退场的人非常少。

如此一来,举子们不管中与不中,都成了这家药店的顾客。更重要的是,来自各省的举子们把这家药店的名声传扬到各地,远至云南、贵州都知道京城这家店,这家药店的生意也变得越发兴隆起来。

只是用了很少的本钱,却换来了大生意。这家药店能够赢得这么大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懂得利他方能自利的原则。

一个人活在世上,虽然不能做到利人不利己,但也要从利己想到利人,做到“自利利他”。利己与利他并不总是处于对立的位置,很多时候,二者完全可以统一起来——虽然人的行为动机是利己,但其产生的客观结果很可能利他。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利他,那么每个人也能实现自利,这就是所谓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因为我们在别人眼中也是“他”,对别人来说是利他,对自己来说就是利己。如果人人都不管“他人”,而只顾自己,那么,我们自己也会成为人人都不管的“他人”。然而,在这个群体共生互助依存的社会,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因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利他方能利己,用一颗利他的心去对待他人才是生存之道。

7.不要揪着错误不放

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

——《传习录》

王阳明认为,人都会犯错,但过分把精力放在过错上,就像是补破了的饭甑,有文过饰非的弊端。就好像人犯错后,自省是为了掩盖错误,而不是改正错误。

错误,人人都会犯,关键是对待过失和错误的态度。有的人实事求是,不隐瞒,不避讳,不歪曲;有的人是只说好的不提差的,撒谎掩饰过错。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为他“一生最大的错事”而愧疚。爱因斯坦究竟做错了什么事?

1917年,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为了解释宇宙的稳恒态性问题,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各自独立进行此项工作的研究。他们发现引力场方程的宇宙解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也就是说,宇宙要么膨胀,要么收缩。由于物理直觉上的偏见和数学运算上的失误,爱因斯坦不愿放弃静态宇宙的概念,为求得一个静态的宇宙模型解,他不惜在方程中引进了一个“宇宙项”。这个结论在当时既符合宇宙学原理,又符合已知的观测事实。然而,1922年,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求出了这个方程的另一个动态解;1927年,比利时学者勒梅特也独立求得同一解。从数学角度证明,宇宙不是静态的,而是均匀地膨胀或收缩着。然而,爱因斯坦仍然不肯接受这个结果,坚持他的静态宇宙模型观。

两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远距星云的观测,发现远距恒星发出的光谱线有红移现象,离地球越远的恒星光谱线红移越大,这说明恒星在远离地球而去。哈勃的发现支持了弗里德曼等人的动态宇宙模型,也改变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看法。爱因斯坦把坚持静态宇宙模型的失误称为他“一生中最大的错事”,并收回了对弗里德曼等人的批评。

后来,在他70岁生日之时,他向好友索洛文表示:“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一个概念是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

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能勇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谦虚地回顾自己已被世人承认和称颂的成就,表现了他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坦荡胸怀。这也正是爱因斯坦能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其实,过错并不可怕,它往往是成功的开始。美国一位大企业家曾说:“年轻人需要多犯错,因为错误是事业发展的最好燃料。”

在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有一名叫约翰·潘博顿的药剂师。在1886年5月的一天,他在自家的院子调制出了一锅能提神解疲、减轻头痛和有镇静作用的饮料。潘博顿将这锅液体带到药房,指示他的助理魏纳伯倒入一些糖浆和水,然后添加些冰块,他俩尝过后觉得味道好极了。

正当他要倒第二杯的时候,魏纳伯不小心加错了水,他加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没想到,他们俩更喜欢这个味道。

他们决定不以“头痛药”为名字,而是当作一般解渴的饮料来卖。因为里面含有古柯叶和可乐果,他们便将这种饮料取名为“可口可乐”。

至今,全世界155个国家的顾客,平均每天要喝掉3.93亿瓶可口可乐。当初的治疗头痛的饮料,如今却变成了全世界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可口可乐”因为一次过失而诞生,由此可见,错误和过失给人们带来的不只有负面影响,也有其正面的价值。正确地面对过失和错误,是迈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但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无法看到犯错带来的正面力量。他们担心做错事,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所以,他们总是在原地踏步,没有长进,甚至变得更糟。这时候,大家为何不像王阳明认为的那样,坦然面对错误,努力改正,不要像补破碎的饭甑一样,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才是自省的真谛。

8.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静心录》

在《寄诸弟》中,王阳明曾说:“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意思是,很多错误都是一念之差造成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只要将一念之过改正,就可以得到“本心”,找回真正纯洁的灵魂。勇于承认错误并加以改正,是十分可贵的,所以,那些知错能改的人,也可以称得上是令人尊敬的君子。

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会犯错。犯错并不可怕,那些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人,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而生活中、工作中,有的人却为了不丢面子,不愿正视自己的错误,而选择将错就错。其实,真正的自省是完全敞开自己的内心,是灵魂对每个细胞的审视,是一种总领全局的广阔的思考,是行走中停下来查看前后左右道路的谨慎。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颇,他多次领兵战胜齐、魏等国,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文的叫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面对强悍的秦王临危不惧。他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使国宝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第二次是陪同赵王去赴秦王的“渑池之会”,两次都给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而不敢再小看赵国。因为这些功劳,赵王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他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无非是会耍几下嘴皮子,我廉颇才是真正的功臣!他对手下的人说:“我要是见到了蔺相如,一定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为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干脆装病不去上朝。他还吩咐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的手下,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可是冤家路窄,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碰见廉颇远远地从对面过来,蔺相如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纷纷责怪蔺相如胆小,害怕廉颇。蔺相如笑了笑,说:“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呢?”手下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接着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难免有一只要受伤,这就给秦国制造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所以,我宁可忍让一点儿。”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一日,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蔺相如连忙把廉颇扶起。从此,两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卫赵国。

廉颇的行为不仅说明他是一位猛将,还是一位勇士,一个勇于正视自己错误、敢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勇士。王阳明告诉自己的学生,凡事要懂得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总把错误归咎到别人身上。倘若我们能将这种反求诸己的忏悔融入到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忏悔对于我们而言就不再是痛苦的事情,相反,它会是一种享受,你可以在忏悔中一直不停地思考,直到疲倦为止,甚至可以用苛刻收容你过去所有的过失,让一切通过时间的作用变成神圣的永恒。

忏悔能纯洁我们的心灵,在忏悔中,我们能认识并改正已犯下的过错,并且在此基础上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不断地完善自己。

汉朝时期,汉中地区有一个人叫程文矩,他的妻子在生下四个孩子以后,不幸去世。李穆姜在生下两个孩子以后,丈夫不幸也离开人世。经人介绍,程文矩娶李穆姜为妻,并把李穆姜的两个孩子带到了程家。

同其他失去母亲的孩子一样,在李穆姜刚刚来到程家时,程文矩前妻的四个孩子很不尊敬继母,不听从教导,有时对母亲还很粗暴无理。

李穆姜深知做母亲的道理,又宽宏大量,从不计较孩子的无理,她宁可让自己亲生的孩子受些委屈,也从不另眼看待那四个孩子,对他们仍然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

邻居看到这种情况,为之不平,对李穆姜说:“你看那四个孩子这样不孝敬你,他们已经长大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分家单过?眼不见,心不烦,也省得跟他们生这份气!”

李穆姜说:“我不能这样做。他们终究还是孩子,我不能推出去不管。我还是要尽做母亲的责任,他们迟早会慢慢明白过来的。”

有一次,程文矩前妻的长子程兴得了重病。程文矩不在家,李穆姜心里非常着急,她到处求医寻药,请来名医高手为儿子看病。每天亲自为他抓药、熬药,还一匙一匙地精心喂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程兴的病才渐渐痊愈。长子程兴非常感激,同时也对自己以前的行为非常懊悔,觉得兄弟姐妹四人太没良心。

有一天,长子程兴把他的弟弟妹妹叫到跟前,非常沉痛地说:“母亲对我们倍加慈爱,这完全是出于母亲的天性。过去,我们不理解母亲,不懂得母亲的恩情,对她那样无理,这是跟禽兽没有两样!母亲的心胸开阔,有气度,不跟我们一般见识,不计较我们的不孝。可我们对母亲的态度,简直到了犯罪的地步!”

他声泪俱下,越说越感到对不起母亲,于是领着弟弟妹妹找母亲认罪。兄弟姐妹四人跪在地上放声痛哭,对母亲说:“母亲,你打我们骂我们吧,我们犯了不可饶恕的不孝之罪!”

尔后,程兴又不顾母亲的百般阻拦,带了弟弟妹妹一起到官府,对县吏一一陈述了母亲对他们的恩德,又历数了他们是怎样地不孝敬母亲,请求官府严加惩处,以赎不孝之罪。

郡守得知此事之后,看他们确有痛改前非之意,不仅没有处罚他们,还表彰了继母李穆姜对丈夫前妻留下的遗孤的慈爱,同时决定免除他们全家应负的徭役,令他们回家好生孝敬母亲。

在继母的精心培养和教育下,六个孩子都深明义理,健康成长,成为了有用的人才。

程文矩前妻的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过自新,才有了后来的建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也有很多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却缺乏改过的决心。的确,承认错误只需要几分钟,但改正错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虽然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却因无法持之以恒,终究难逃重蹈覆辙的结局。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过错。首先是知错,若连错误都不承认,就无法说到下一步,其后果也必定是一错再错。倘若能去正视并且承认自己的过错,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错误进行改正,那么,错误于我们而言就会成为一笔财富。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就是在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接受教训,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知错能改便是好样的。

同类推荐
  • 宽容

    宽容

    房龙的《宽容》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根由。书中记录了精神专制造成的恐怖残酷罪行,说明人类的进步过程其实非常缓慢,摧枯拉朽的运动往往带来新的不宽容。房龙提醒我们,宽容仍是一种奢侈品,我们现在仍与穴居部落的人相去不远。不宽容是暴民们自我保卫的一种方式,要做到宽容,人类首先需要战胜恐惧。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热门推荐
  •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独克宗13号(下)

    独克宗13号(下)

    那个女人独自站在月光广场,单薄得像一张纸。我一脸肃穆,挟裹着一阵冷风靠近她,像奔赴一个战场。她瘦小而紧凑,似乎被周围看不见的空气挤压得伸展不开手脚,偏偏戴一副巨大的眼镜,剩下三分之一张脸在月光下随镜片闪着古怪的光。15分钟以前,这个女人给我打来一个飘渺无边的电话:你是扎布的女朋友吗?我在月光广场,想请你过来。我问,你是谁?她说,你来就知道了。她又说,我知道你会来的,我只想看见你一个人来。6年有余,已经没有人再以这种称谓跟我提及扎布。
  •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智力加油大派队(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 无尽信念

    无尽信念

    遭人陷害的怨灵投胎转世,踏上复仇之路,破解自身迷雾,只有一往无前的信念,才是打破一切桎梏的最强力量!
  • 别惹大明星①②

    别惹大明星①②

    掌握在恶魔手中的小鸟有两只:一只是躺在莹澈水晶盒中的玻璃小鸟,另一只就是钻进家务堆里的倒霉帮佣——夏晓袅。新学期如期而至,平凡无奇的圣德学院被当红偶像团体king,转学入驻的爆炸消息震翻半边天。圣德学院首席迟到女王,柔道少女夏晓袅,与阔别六年的国小同学,现为king中队长的尹梓尚再度相遇,并被‘威逼’变身king团体的全职帮佣,这究竟是幸运女神的亲睐,还是不幸恶魔的召唤?
  • 猫爷的报恩

    猫爷的报恩

    当有一个酷酷的人说他是你的人时,你什么反应?反正我们女主是......“别跟着我,我不认识你呀!”他,来报恩,但干嘛宣誓主权?!很强词夺理哎!“听着,从今以后,我就是你的人,你也就是我的人!”
  • 三角猫

    三角猫

    还没想好……等书写完了,再补。求谅解,新手一枚。
  •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

    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

    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 屠夫小姐逆袭记

    屠夫小姐逆袭记

    【此书又名】:《屠夫》“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求不得,五阴炽盛;可苦无所苦,厄无所厄,有谁能来度吾苦厄·····厄非厄,求不得“[给几个词参考一下:武侠/言情/东方玄幻/有cp/有点虐/文风不属于温婉类别〕
  • 蛟宠龙后

    蛟宠龙后

    我漫步在大海边,听那海潮的声响,心从没有那么一刻宁静过。宁静中带有丝丝的喜悦,丝丝的感慨。潮起又潮落,正如人生不可谓一帆风顺,只是自己的心态是否如那一叶扁舟,可以在这大海中游刃有余罢了。做到这样说起来容易,可是这世上之人又有几人可以做到真正的与世无争。记得有人说过,比海广阔的是天,比天广阔的是人的心。只是我的这颗心却算不上平静吧。我轻轻蹲下身,拾起细软沙滩上的一枚白色贝壳,捏在手中,犹豫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