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40100000002

第2章 扶桑(1)

父亲走了好久之后,母亲才和我说起她,婉西,那个叶片般的女孩儿。母亲说,你见过她的,在你父亲的葬礼上。

我父亲的葬礼上?我说,并没往心里去。

但我很快发现了母亲的异样。母亲与我坐在同一张沙发上,因为说话,她下意识侧着身;因为紧张或者别的什么,她坐得很虚,半边屁股挂在沙发上,另一半则悬着,胸口的事胀起来,一直撑到了嗓子眼,让她的脖子伸上去,仿佛整个人挂在半空。而她的眼睛——母亲的眼睛,曾经就像小河里的鹅卵石一样,亮晶晶晃悠悠的,如今已如两口枯井,石头还在,只是少了水分——母亲枯井般的眼睛扑闪着,似在躲避我的目光,那样子,仿佛任何一点光亮,都能将她刺破。

母亲的话已经满得憋不住,却又很难说出来。

我顿时有些在意了。

但我仍然没有任何印象。父亲的葬礼上,他的徒弟和学生确实不少,有我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认识的那几个,我们差不多一起长大,不用看,就是单听听他们的脚步声,闻闻他们走过来时空气震荡的气浪,我就能辨出谁是谁;不认识的,那都是我长大工作之后,父亲的工作,再没能上我的心。

母亲只好往下说。

父亲走后,母亲老是说起他,就像用这种方式,她便可以继续着他们的夫妻生活。只有说起父亲,用嗓子发出声音,用舌尖咬住父亲的名字,她才感觉父亲活了,不光她看得见,听的人也看得见。父亲还穿着那件长风衣,黑礼帽,脖子上的围巾像一场初雪,裤腿上的折痕刀锋一般。父亲瘦削的身体也像一把尖刀,插在母亲的眼前,既让她觉得安全,又让她倍感危险。

否则的话,哪怕是把他装在心里,母亲也感觉不踏实,抓不住,无声无息,随时都可能溜掉——就像那天早上,父亲看一眼她,不说话,走了。

后来母亲不光跟我说,也跟婉西说。否则那许多的事,母亲是压根儿弄不明白的;那许多晦涩而隐秘的感觉,婉西也不会讲出来。

那天,母亲说,要不是那天下午,你父亲根本就不会走。母亲的话带着已经稀释掉的怨尤。

那天下午,父亲照常去给婉西“念戏”。念戏是父亲所在的川剧圈子里的行话,实为“捋台词,练唱腔”,一句话,就是人坐在那里,将整个戏过一遍。在父亲工作的那个川剧团,父亲的角色有些特殊:司鼓。司鼓一职许多人未必能明白它的真正含义。在每次由剧团美工用油彩画出来的海报上,有主要演员又特别是女主角的画像,然后就是导演和司鼓的名字。司鼓一般都排在导演的后面,但作用未必就比导演小。这么说吧,如果把舞台比作战场,那导演和司鼓都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他们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导演主外司鼓主内。导演负责表演,司鼓掌控节奏。导演着力的是观众的视觉感受而司鼓操心的是观众的听觉效果——轻重缓急、浓墨重彩或者轻描淡写,全出在司鼓手上。如果我们做个实验,把司鼓负责的那一摊子都关了,把锣鼓唢呐胡琴三弦什么的都撤下,那舞台上的戏就成哑剧了,没有人看得懂它在说什么;但如果把演员撤下把幕布关上,就让锣鼓和音乐漫天飞,你大不了闭上眼睛,照样还可以听上一会儿。

这么一说,你大体也就明白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鼓并不比导演地位低,甚至比导演更加“位高权重”。事实也确实如此。演出时,你已经看不见导演,可你只要往舞台内侧稍微看看,在舞台右侧,有一个圆桌大小的小台子,那是专为司鼓而设。就在内台与外台的临界点上,再迈出去哪怕一毫米,就是舞台了。司鼓的宝座设在如此敏感的部位,为什么?就为了高瞻远瞩统领全局。锣鼓一响,幕布一经拉开,这台上台下,台前台后,演员音乐锣鼓,就都归司鼓指挥。

但父亲的主要职责,是听觉,是节奏。因此父亲有个理论,学戏的人,唱念做打,唱排在第一,唱功是学戏人的第一功夫。他还固执地说过,你只要唱功好了,你往那儿一站,吼上那么一嗓子,立马就把人的心吊起来,把人的听觉视觉、五脏六腑都吸了去,你就像一块磁铁,而观众就是那些铁末子,他不跟着你跑都不行。

由此父亲得出结论,人的听觉比视觉重要多了,也可靠多了。眼睛就常常欺骗你,可耳朵不。眼睛可以把白看成黑把驴认成马,可耳朵不,耳朵一是一二是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最具说服力:人们都畏惧瞎子的耳朵,可没见过谁害怕哑巴的眼睛的。

父亲的话主观了,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有明显的王婆卖瓜嫌疑。但有一点却是确凿的,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给人“念戏”,主要的精力都花去帮人练唱腔了。

我从小在川剧团长大,在戏园子里跑来跑去,在咿咿呀呀的声音中睡去或者醒来。每天早上醒来时,我都有一个印象,父亲在给人练唱腔。那自然是一出尚未上演的新戏。剧本刚发下来,角色已经敲定,只要是父亲担任司鼓,他就有义务为新戏的主要演员练唱腔。我不知道父亲是怎么熟悉那些新戏的唱腔的,我也不知道父亲怎么能拿过一出新戏来,就能当老师。我只知道父亲的声音并不好听,就像我的嗓子一样有些沙哑,而那些担任主角的男演员女演员,他们都是名角儿,台柱,他们的声音从或胖或瘦、或高大或短小的身体里发出来,都像鸟叫一样动听,都像海涛一样激越,都比父亲的声音好听多了。

有时候我便悄悄想,假如,假如父亲的声音也像他们一样好听呢,那他一定不会当司鼓,那他一定去当演员了——内心里,我是巴不得父亲当演员的,最好能当名角儿。

可令我奇怪的是,那些名角儿都听我父亲的。那些名角儿,天麻麻亮就来到我们家的院子里,敲开我们家那扇天蓝色的旧木门。父亲人还没出来,只有咳嗽声出来了,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一声一声,鼓一样响。母亲先搬出椅子,然后是桌子。茶由父亲亲自泡。父亲对茶的讲究决定了他必须亲力亲为。水必须翻滚,茶叶要多,盛在一只青花瓷的盖碗里,揭开碗盖,黄稠稠的一碗茶汤,上面飘几粒零星的茉莉花屑。

父亲就坐在那碗茶旁,张大了嘴,咿咿呀呀叫起来。他唱一句,那些名角儿唱一句,那感觉,就像父亲是一只领头打鸣的大公鸡,带领着他的小鸡,要把天叫破似的;那感觉,就像父亲在清理着一条淤塞的河道,父亲沙哑的嗓子就是掘进机,在别人的嗓子眼里穿行着,将那些淤泥、杂草、乱石,通通捞起来,扔出去,小河水于是欢畅地流起来。

不知道是我的记忆有选择,还是事实原本就是如此,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在清晨为之“念戏”的,总是女人,女演员。或许唱腔对于男演员们,好比一只巨大而沉重的煤气罐,男人们三下两下就能把它扛上楼,而女人不同,女人扛不动,只能等男人来帮她。她们云朵一般飘进我家的小院,落座在一张张凳子上,让我的眼前恍恍惚惚。那些日子,我总是被他们的咿呀之声吵醒,然后起床,吃饭,上学。我总是找出理由在门前出出进进,既想多看她几眼,又怕多看了几眼弄伤了我的自尊心。母亲倒比我坦然多了。母亲扮演着女侍从的角色,就像在戏里,她总是演丫鬟,跑龙套。然而母亲能气定神闲地为之服务,缘于她的底气。尽管有云朵般的女人坐在对面,父亲却仿佛有眼无珠,父亲的眼里只有剧本、唱腔,然后就是盖碗茶。父亲的脸白净,严厉,小眼睛要么眯缝着,要么圆睁。他眯缝着眼时,是在看戏谱,要么就像酒微醺时,摇头吟唱唱腔里最微妙的部分;他圆睁时,不用说,是对那云朵般的女人发怒,这时候,女人就如云变成了雨,泪汪汪的,还不敢随意落下。

除了“念戏”,父亲从不给女演员们任何表情,因此私下里,父亲挣下了一个印象——是个一流的司鼓,却是个死板的男人——这印象虽然欠佳却是我母亲所欢喜的。

然而父亲这般威严而尊贵的形象并没能维持多久。转眼之间,商品经济的大潮来了,这股潮水首先冲开的,竟是剧场的大门。

父亲和母亲所在的县川剧团剧场,由一座古城隍庙改就。古时候的城隍庙,看上去是拜佛之地,实际还兼做集市买卖,佛事俗事都便达。因此县城里的城隍庙,竟位于城市的最中心,好比县城人的心脏。新中国成立之后,拜佛之事废除,精神生活尚存,于是城隍庙改成剧场,由原来的旧戏班子铺底,再招进来一批年少无知的孩子,取名川剧团,旧时的戏子也就有了一个堂皇而动听的名字:文艺工作者。

我不知道戏子和文艺工作者之间,除了字面上的褒贬差异之外,究竟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父亲以为有。父亲是真心实意想当一名文艺工作者,而非戏子,为此他把一切都往这上边靠。他把工作称为事业,把他的心称为事业心,把他的司鼓行当称为艺术,把他的全部激情和心力,都用去制造舞台上的人生。但也仅限于舞台上,舞台之下,父亲就像一块燃烧殆尽的废炭一般,冷漠,刻板,了无生气。

我还记得偶尔去看父亲演出时的情景。舞台边上,那个圆桌大小的小台子,父亲称它为鼓棚子。父亲高高地坐在上面,一身便装,大冬天里,还系着厚厚的围巾。父亲苍白的脸杵在厚厚的围巾上,如一面鼓,紧绷,收缩,颤抖;而他的面前是另一面鼓,大小和颜色都与父亲的脸相似,父亲手执一根竹签样的指挥棒,挥舞,旋转,敲打,那感觉,仿佛父亲没了,他化成了鼓,鼓化成了他。

每每,父亲从鼓棚子上下来,母亲会为他端上一盆热气腾腾的水,父亲称为洗脸。可父亲洗的不是脸,是背。父亲一件一件地脱衣服,再转过身去,让母亲为他擦背。一场戏打下来,父亲的背上成了河,而河床却像被火烧过的土地,贫瘠,稀薄,流失了所有养分,母亲手里的毛巾在那贫瘠的河床上,像船那样航行着。

洗好后,父亲换上干净的衣服,坐下来。只有在这时候,父亲的脸上才有了温度,那感觉,仿佛炭燃烧之后还泛着余热。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父亲打定了主意要为之献身的艺术,也没能带给他任何的顺畅和安慰。父亲8岁时被家里人送进剧团,又迷迷瞪瞪爬上了鼓棚子,从那一刻起,他所见所学就是才子佳人,忠孝大义。为此他得出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以为才子佳人就是艺术,忠孝大义就是价值。没承想,转眼间,才子佳人成了牛鬼蛇神,忠孝大义让位给了阶级斗争,他也不由分说被扣上了“白钻”的帽子。演出被迫停止,一脚踏进了黑暗无边的街头。

那段疯狂的岁月,我也正在疯狂地长大,所有的心力都被懵懂和成长占据了。我并不真清楚父亲的生活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父亲又在怎样地活着。后来剧团也演戏,父亲也坐鼓棚子,但都是些革命戏样板戏,都是些不结婚的男女。父亲结了婚,因此他对那些不结婚的男女不感兴趣。有一个夜晚,父亲和母亲演出归来,我躺在床上佯装睡着,居然听见父亲又在“念戏”了——他在给母亲“念戏”。以前他从不给母亲“念戏”的。

那是父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听见川剧名剧——《秋江》。懵懵懂懂中,我听出了剧情的大概:一位名叫妙常的道姑,从道观里跑出来,去追赶一位书生,来到江边,书生已乘船离去。道姑心急如焚,只好恳求赶船的老艄公渡她过江。可老艄公俏皮幽默,一面帮她过江,一面故设阻力逗着她玩,最终,阻力是假,助力是真,老艄公帮道姑追上了书生,成全了两人的爱。

父亲和母亲像每一次演出归来那样,并排坐在客厅的两只单人沙发上。

昏黄的灯光下,夜深人静之时,父亲不可能像早晨在院子里“念戏”那样,四平八稳坐着,有板有眼面对戏谱,照本宣科,但父亲的“戏”都在脑子里,信手拈来就是。没有桌子隔着,没能面对着对方,父亲似乎更易于发挥,感觉中,父亲已不是在“念戏”,而是在演讲。父亲说,这才是戏剧,这才是艺术。《秋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由川剧名家周企何和陈书舫演出以来,几十年经久不衰,为什么?就因为一个字,情!一个“情”字,剧情人情情趣,都有了,再加上它的舞台表演,音响效果,堪称戏曲美的经典。

父亲又放低了声音,像怕惊飞了什么似的,说:你看,就说音响和演员的表演,道姑上船的那一瞬,道姑踏上虚拟的船头,沙啦啦一阵响,敲锣边,波浪的声音,然后道姑往下一蹲,身子把船头压低了,老艄公却往上一踮,船尾翘起来了。两人这一蹲一踮,船头船尾的,沙啦啦沙啦啦的效果,把人们上船的回忆,都搅动起来了……

末了父亲还说,戏好与不好,重在一个“情”字,而不是花哨的表演。这出戏,父亲说,它的重点是表现真挚的爱情。当道姑赶到江边,见大水横阻,情人已去,难以追及,这时候道姑的内心,那种怅惘,那种牵挂和焦急,怎么才能表现出来呢?因此,表演上,重点就在这里,难度也在这里。而道姑对于船身颠簸的惊骇表演,虽属必要,却不是主要的一面……

那天晚上,我几乎没听见母亲说过成形的话,只听见她像应声虫一般,嗯嗯啊啊;那天晚上,虽说我看不见,但我始终相信那天乃至后来的许多晚上,父亲不光在家里“念戏”,还比画;父亲不光自己比画,还拉着母亲一起比画。事实也确实如此,那段疯狂的岁月结束之后,古装戏重新上演了,母亲一改以前沉默的面目,竟像变戏法般,演起了经典传统剧目:《秋江》。

同类推荐
  • 红樱桃

    红樱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省农大毕业生陶红英放弃了在省城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奇山市凤山区,主动要求到条件最艰苦的葛庄镇肖家楼驻点。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发动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审时度势发展大樱桃。面对诬陷和中伤,陶红英不为所动,紧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大樱桃遍及全区,成为凤山区农村的支柱产业。凤山区和葛庄镇也分别被国家授予中国大樱桃之乡和中国大樱桃第一镇的荣誉称号。在组织的培养和广大群众的拥戴下,陶红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基层领导岗位,并好事多磨收获了真挚的爱情。
  • 潮涌钱江

    潮涌钱江

    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国仇家恨、亲情、爱情的交织,最终获得生与死的升华,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
  • 童年诡事

    童年诡事

    本书是“我”身患绝症的爷爷,即主人公李书甲所讲述的故事。十岁那年,主人公偶遇了传说中的鬼尸婆婆,她行踪诡秘、法力高深,独自住在荒野坟地之间。从认识鬼尸婆婆那天开始,主人公便遇到了以前从未想象过的诡异事件,后来,他们一同经历了一场场荒诞离奇的鬼怪之旅。在这段艰险的历程中,有一条勇猛忠诚的黑狗和一只神秘莫测的黄鼠狼时常陪伴在他们左右,以无畏的勇气和神奇的法术帮助他们度过种种难关。
  • 枪声从叛徒背后响起

    枪声从叛徒背后响起

    陈子平的意识处在一种混沌之中。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陈子平搞不清自己身在何处,辨别不出东南西北以及自己是活着还是已经变成了游魂。但冥冥之中的那个声音却始终不离不弃地在他的耳边萦绕:“子平,子平——”陈子平依稀分辨得出那是宗兰的声音,急切、焦虑、悠长,有点像梵音,总之距离心灵很近。虽然听不清具体的词句,但那是一种不肯放行的呼唤,就像跋涉在黑夜里远处的一星灯火,攀登险峰的那根生命索,抑或是阴云压顶时偶露出的一丝天光。无论你的心与脚步如何疲惫,也不让你放弃那一线希望而任由生命瘫软与沦亡。
  • 欲望如歌

    欲望如歌

    《欲望如歌》和《欲望都市》好似姊妹篇,而且王松还正写着一部关于欲望的故事。王松不愿称其为“欲望三部曲”,他说应该是关于欲望主题的几种思考。当下社会,欲望是个比较大的主题,它把今天的社会统治起来,人们被种种‘欲望’驱使着,已然不是‘期望’、‘渴望’、‘盼望’所能涵盖的。普通大众生活在欲望潮流中,作家不可以,这项职业本身就决定了你不能充当弄潮儿,这种社会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站在‘岸边’的作家去思考的。
热门推荐
  • 锦晓甚微

    锦晓甚微

    15岁的张晓,涅槃重生。青春阳光,永远带着笑,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父母充满关心对仇人........呵呵.....绝不以德报怨总之,这辈子要肆意洒脱要弥补遗憾
  • 婚姻的鞋子爱情的脚

    婚姻的鞋子爱情的脚

    二十九岁的导游齐晓卉,不幸遭遇了丈夫卖房还债后离家出走的婚姻危机,不得已带着儿子回父母家住,可是哥哥再婚,父母家没有齐晓卉母子的容身之处,只好自己租房住,遇见了楼上的邻居顾林涛,两人从相互误会到相知相许,最终修成正果。期间,齐晓卉经历了前夫索要儿子的抚养权、嫂子步步紧逼、老总想让其成为地下情人等事情,也见证了朋友秦诺从不婚主义到走向幸福婚姻殿堂的过程。最后,齐晓卉和秦诺都从婚姻的迷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走向了幸福的未来。
  • 穿书之男主他黑化了

    穿书之男主他黑化了

    穿越到一本小说里,绑定了一个系统,为了能够回家,沈缘初一心想要完成任务,只是每当她做任务的时候,总有猪队友拖她后腿。直到后来,她和男主在一起后,才知道,男主他是重生的,并且,还拥有了一项只针对她的技能——读心,她的马甲,早就在和男主的相处中,被扒得差不多了。
  • 应该读点心理学

    应该读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从情绪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求职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推销心理学、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方面入手,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论证了如下方面的问题:怎样了解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收获幸福和快乐,以及怎样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 贵公子的小小新娘

    贵公子的小小新娘

    玫瑰庄园系列:第一部:贵公子的小小新娘她是名门集团的四千金,他是席氏集团的贵公子。他们门当户对,他们情投意合。相爱数十年许。却因种种私欲,而分离。“我恨你,恨你一辈子!”十年之后,他成了一个冷漠于心的男子。在他的字典里,再也没有柔情两字。只因为,他恨她!“我不再是躲在他人臂膀里,倍受保护的雏鸟。现在的我,会张开臂膀保护自己的儿子。”她不再是被受呵护的陶瓷娃娃了。十年之后,她不再是单纯的小女孩了。她学会了看穿别人终日走在这喧嚣的城市里,所带的每一张面具。只是善良如她,永远不懂下狠手。再一次相遇,她与他,还有机会吗?第二部:独宠火爆甜心“滚,我不想看见你!”新婚初夜,他堂堂台湾第一大商业巨子,蓝氏集团的总裁,居然被他的火爆小娘子踢下床。真是她以为他的世界非她莫属吗?“TOM,原谅我。”这天她结婚了。可惜新郎不是她心爱的男子。只因为腹中小小的生命。她嫁了。嫁了一个她不爱的男子。一场不幸的婚姻,一个留恋于花海之间的贵公子,遇上了一个如同活火山一般爆裂的富家千金。这场豪门的婚宴,是福还是祸?转眼之间,只在那么一瞬间。是悲剧的开始吗?第三部:霸上柔情贵公子“席定睿,你敢吐出来,你就死定了!”一声娇喝,只见一个身姿轻佻的女子,冲进办公室,抓起一把叉子,就往总裁办公桌上飞去。“饶命啊!baby,我乖乖吃下去总可以了吧!”一脸无奈的席定睿,抓起餐盘上那盘可怕得发绿的蛋糕,愁眉苦脸的低下头。真搞不懂,她老妈做的蛋糕简直是人间极品,为什么传授到这丫头身上,就变成了药死人的毒药。“嗯哼。”此刻,正插着腰瞪着席言风的,正是已经长大成人的白悠悠。而正坐在她面前啃蛋糕温柔似水的男人就是她的哥哥,席定睿。只是他不再是从前一直宠溺她的大哥哥了。仿佛时间都变了。时间的流逝,总改变了一切。从前乖乖待在怀里的小婴儿,此刻悠悠已经是长得亭亭玉立,在名流千金里,随便挥挥手都能震倒一片男子的魔女。仿佛她不再需要他的守护了,曾经的骑士承诺。真能守护一生吗?这是薇的第二部小说,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亲们快投上你们宝贵的票票,还有奉上你们手上的收藏。O(∩_∩)O哈哈~小心薇薇每天晚上在你们梦里追杀你们要收藏哦!!O(∩_∩)O哈哈~喜欢的亲们,不要吝啬你们手上的票票和收藏哦!!薇的完结文:《玫瑰公主的锁恋》推荐好友的文:宝贝错上床------蓝雨擎天----
  • 盛世宠婚,总裁,你别跑

    盛世宠婚,总裁,你别跑

    〔双处,1v1,甜文〔可虐〕,双宠,老司机。〕上学时穷追猛打,把风华绝代,撩人无数又禁欲寒冷深哥追到手,再次在集团遇见陆以深,他一只手指勾起,她成了他的陆太太哪料陆总桃花太旺,闺蜜乔安意横刀夺爱就算了,又来了一个青梅竹马温梦瑶。她总结出来深哥太高傲禁欲,陆总太邪魅撩人顾晨兮带着肚子里丢下一张离婚协议书翻墙离家出走前脚刚出门,后脚就被抓包,陆以深勾住她的下巴,魅惑开口“怀了我的孩子想跑?”有了糯米团子之后“团子饿了。”“团子抱抱”而陆总,一句“给,一分钟。”把她丢给萌的无敌的团子“妈咪,爹地不离婚”愁死她了。我给你盛世宠婚,你只需每晚与我道晚安“晚安晚安,陆以深。”
  • 明末巨商

    明末巨商

    ……用于出售新股的两个柜台,位于交易厅的中央,除了原本站在那里的马所长,以及后来现身的刘浪之外,空无一人。现在,那里已经站着马云马千户了。只听得他以急促的口吻说道:“快,立即抛售1千股白马庄集团股票,用这笔资金买入1万股‘刘伶酒业’!”身为股票交易所的VIP大客户,马云当然不用亲自去排队领取分红,他的分红已经提前一天拿到手里了……--节选自本文第151章、投资
  • 替身之请你爱我

    替身之请你爱我

    我莫希没有势力,没有长相,没有学业,什么都没有,本以为有你,是我一生中的幸运,可惜……我错了,我只是个……替身而已,你爱的根本不是我。我发誓以后不会再像以前一样脆弱...
  • 紫眼僵尸

    紫眼僵尸

    僵尸,无魂无魄,不死不朽,游离于于三界之外。只要不出意外,僵尸的寿命基本上是无限的!然而长生易,不死难;僵尸被大道弃,被众神厌,苟延残喘,种族将灭,主角天谬何去何从;情与爱的困扰,人与僵尸又如何处之。。。。。。
  • 嫡妻难为:相爷勾勾缠

    嫡妻难为:相爷勾勾缠

    前世,祖母狠毒,表妹阴险,骗她把豺狼作良配!一朝惊变,家破,人财空!她被陷害成逃犯,卖身为奴忍辱偷生,却看渣男平步青云,最后更因她为冤死的乡亲请命,将她灭口!呸!这一世,欠了姐的,百倍还来!吃了姐的,连血带肉的给姐吐出来!黑心祖母,恶毒表妹,豺狼表哥,看她又能饶了谁?嫡女归来,涅槃重生!草包大小姐学会了权谋,谁敢算计她一时,她便让那人痛苦一世!猜人心,算计策,步步为营。却不料,从此被他骗上了贼船,成就了夫妻档,携手并进,铺就了一条锦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