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59700000012

第12章 三线建设:新中国大战略(11)

由于三线建设时期许多重大项目由中央直接安排所属部门执行,因此地方党委政府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保障三线建设顺利进行等基础性工作上,包括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物资保障等。如攀枝花工业区初建时的物资运输任务均是下达给四川、云南两省负责解决。具体到以攀枝花砂石场建设为例,中央政府直接安排:“采沙需要工人和管理干部,由云南省按需要时间调配”,“采石场需要的职工,由四川省按需要时间调配”,“金江水泥厂由建工部筹建,该厂所需职工全由四川省按需要及时予以解决。”(攀枝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印:《攀枝花开发建设史文献资料选编》,攀新内资(1999)字第41号。)

而西部大开发时期,中央与地方党委政府这种简单的关系已经变更。中央提出,要把发挥市场作用与实施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工作、政策、举措、体制等都要适应市场要求,符合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保证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效益。”(《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虽然中央仍然是战略统筹者,但统筹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宏观层面,具体的计划、指令、命令大大减少,在许多方面甚至不再有指令与命令。地方党委政府虽然仍是中央决策的执行者,但执行过程中的自主性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或者说,中央起着导航作用,具体探路、行路主要靠地方党委政府。地方党委政府有了自主制定政策、拟订规划、采取措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线建设时期,中央在进行统筹时,较少考虑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而西部大开发期间,中央出台倾斜政策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扶持西部,另一方面也在于激励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主动性。中央则特别强调地方的积极主动参与,要求“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西部开发建立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要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形成地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走出一条西部开发的新路子”(《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落实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党委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中央“在组织大的建设项目上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和程序,对如何管好数量众多的中小项目缺少经验。对此,有关部门花费不少精力进行探索。譬如,请地方上报中小项目,国家计委把相同的项目‘打捆’审批,集中下达资金任务,分到省级政府执行。这样,钱由中央出,任务主要由地方完成,国家进行必要的监督,既调动了地方积极性,也避免中央机关管得过多、过细。”(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共党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379页。)而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主动性也的确得到了充分体现,出现了许多创新,避免了中央管得过多、过细。如“西部各省区市政府之间建立了多种联席会议机制,经常坐在一起商讨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扬长避短,开展经济协作。国务院派员列席会议,听取意见。”(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共党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5-16页。)

统筹与执行的关系不仅存在于中央与西部地区之间,也存在于中央与东部地区之间。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东部沿海企业迁往内地,东部地方党委政府在中央指令下,全力配合,几乎没有自主余地。而西部大开发期间,中央改变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强制性指令或计划,鼓励“东部地区要积极探索形成与中西部地区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1页。)在这一新型互动关系中,“对口支援”还带着三线建设时期的计划与指令痕迹,但其实现形式则不是通过中央的协调来实现的,而是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3页。)的原则下,通过包括东部在内的各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动参与来实现的。中央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加以引导。

四、中央统筹与地方执行关系的成效

无论是三线建设还是西部大开发,中央的统筹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执行都极为有效。这种有效可以通过三线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成就得到证明。

三线建设“新建一批骨干厂矿企业,一、二线的大批企业内迁,进一步改善工业布局,促进西南、西北广大内地经济的发展。”(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5-1216页。)以四川省为例,通过三线建设,四川成为我国的一批国防工业和新兴工业基地,如钢铁、电子、电子成套设备生产等工业基地,机械工业形成了以重型矿山和工程机械制造、汽车、仪器仪表、农业机械等较为完整的体系,天然气、水泥、化肥的制造能力也在全国占有了重要地位。此外,四川的交通、能源、矿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企业群崛起,四川的工业布局开始由几个中心城市向全省扩展,工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面貌得以改观。

西部大开发的第一个十年,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00年至2009年,累计新开工建设120个重点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完成了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建设任务。从2000年至2009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1.9%,高于全国同期增速。(http://www.chinawest.gov.cn/web/NewsInfo.asp?NewsId =57916)在2010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时任总书记胡锦涛评价西部大开发:“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西部大开发工作是卓有成效的。”(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7507/12072479.html)

从三线建设到西部大开发,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中央的统筹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执行决策都是成功的。这期间,跳越三四十年的时间跨度,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可以说,在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中,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职责定位和有效互动是建设西部、发展西部的一条成功经验。

从中央的战略统筹角度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统筹”与计划、命令本是题中之义,必然无可争辩地应加以运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的职能重点在培育市场和规范市场,理顺分配关系,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进入西部地区。但是,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那么资源必然会走向利益最大化的地区和领域。因此,必须通过中央的统筹来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中央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出台了许多向西部倾斜的政策,尤其是在投资难以得到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从地方党委政府执行决策的角度看,无论是三线建设还是西部大开发,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坚决执行了中央决策,保证了中央政令的畅通。但是,西部大开发毕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与三线建设时期有所不同,地方党委政府在落实中央决策过程中,不仅提出意见和建议,而且自主提出具体开发项目,自主寻找市场资源与合作对象,结合地方实际用创新去解决西部大开发中的具体问题,“既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共党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437页。)总之,地方党委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参与度与自主性、积极性都与三线建设时期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中央与地方党委政府之间在远景与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可能会对近期或具体目标有所分歧。这个时候,中央的统筹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需要或者必须由中央进行统筹,这样才能跳出局部视野,以保障全局利益。如针对当时的投资冲动,“国家强调西部大开发起点要高,绝不搞重复建设,先把主要投资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上,对加工业发展采取了审慎的态度。”(曾培炎:《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中共党史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318页。)

总之,无论是三线建设还是西部大开发,在中央与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中,不变的是二者战略统筹者和决策执行者的定位,变化的是战略统筹和执行决策的具体办法。“变”与“不变”都是客观历史条件的需要,总体上对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

同类推荐
  •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共分为理论篇、实战篇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评价中心、案例分析概述、公共管理案例、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等。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赵武灵王及商鞅这样的改革家。这些改革先行者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进行了革故鼎新。他们名垂千秋,永载史册。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旗帜鲜明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

    本书稿围绕旗帜鲜明讲政治这一主题,分为十个章节展开论述,分别从政治理想、政治意识、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品格、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政治生活、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十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党员干部开展党内政治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是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重要参考读物。
  •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每年开展的市直机关干部读书活动即将开始。过去的岁月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了党建理论、社会管理、经济工作与理论创新等方面的知识,大家读书、思考、笔耕结合,形成了爱读书、多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学有所获、学有所长。文以载道、书如智友,今年大家要学些什么?这确实给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同志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热门推荐
  • 落花镇

    落花镇

    王小必一口气游开,钻进深水,像只蛤蟆一样趴在水底不敢动,实在憋不住了才探出头来吐口气,随手掐了根芦杆又潜回水里。把芦杆咬在了嘴里,趴在水底的王小必想,村里早就传开了,说日本人要来。穿黄衣服会不会是日本人?
  • 重生之男神是忠犬

    重生之男神是忠犬

    前一世,她为了自以为是的爱情,为了她放弃一切都要爱的男人,她抛弃了一直以为支持她帮助她且一手遮天的男人。抛弃这个男人之后她以为自己幸福美满,却不想自己爱的那个人其实是人渣!最后下场是什么?被渣男害死,被渣男背叛,弄个惨败的下场。重活一世的她就只想虐渣男,撩男神,发誓这辈子非他不嫁。她想默默的待在他身边以此弥补前一世的渣,却不想她一直以来都被男神捧在手心里当至宝。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读王志艳编著的《秘境追踪》,您将目睹传说中外星人创造的奇迹,也将看到人类对自身起源探寻的困惑;您不仅可以领略到大千世界中蕴藏的美妙与诡异,而且还会在思考之余,从心底升起探求世界真谛的渴望。
  •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重生八零年代好生活

    上辈子,因为爷奶将苏敏爸妈上缴的钱偷偷贴补给了养了儿子的二叔家里,苏敏一家子只能蜗居在村子里的老房子里,父亲更是因为没钱治病而早早的离开人世。意外而亡的苏敏重生在了自己十三岁的时候。这辈子,父亲还没有因为没钱治病而死去,母亲也是健健康康的,这个家还完整。这辈子,苏敏决定,一定要改变家人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
  • 遇见最好的他:红尘四合

    遇见最好的他:红尘四合

    晋江当红作家尤四姐再掀京味儿古言浪潮,独家番外首面世。温家嫡女温定宜年幼时,父亲犯事,一夜之间,繁华崩塌,锦衣玉食的日子仿佛梦一场。全家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只剩下她一个,被奶妈子救了出来。为了谋生,定宜扮成小子,拜在顺天府最有名的刽子手乌长庚门下做学徒。寒来暑往的,长到了十七岁。这天出门没看黄历,一不留神把七王爷给得罪了。对方是天潢贵胄,看她和看只蝼蚁没什么区别,眼看着定宜就要被人拉下去当瓜切了,命悬一线之际,踱过来一个人,随口几句话,救了她一条小命。很久很久以后,有一次定宜问起他对自己的第一印象。他挑起一道眉,说:“小个儿,娘娘腔,站在大太阳底下歪个头、眯个眼儿,像个二愣子。”定宜:“……”
  • 花开雾夏你未归

    花开雾夏你未归

    她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不顾一切的去爱,“你很下贱。”这是他吻她之后说的话,她触碰到这几个字的时候,血液和心脏激烈的碰撞,明显感觉到了所谓的破碎。她不是好女生,也从不标榜,就这样在彩色的世界,活着自己的黑白。下贱,也许吧,在他们的世界,她一直就充当着那样的角色。
  • 末世清理者

    末世清理者

    未曾想到能有一天在陌生的环境中醒来绑架?并不是,而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丧尸横行的末世真的以为会很好玩,很有趣,可实际看见了底层人的生活现状,发展停滞的地区这很糟糕虽然喜欢摸鱼,但貌似有能力改变就试一下吧说做就做是挺好的,可会发生什么事就预想不到了
  •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你是我的暖暖时光

    表白失败,她错惹上自家英俊妖孽又多金的腹黑BOSS,从此小秘书开始啼笑皆非的还债之路。一场意外,小秘书壮胆偷逃……再相遇,他将她堵在墙角,邪肆的笑,“小东西,债没还完就跑,现在翻倍!”
  • 异世重生:佣兵之王

    异世重生:佣兵之王

    懦弱无能,受人欺凌;废材之身,国之笑柄;虚伪姐妹,被害身亡;一朝重生,变废为宝;神兽在手,冷王伴身;只身一人,独闯天下,清冷高洁,傲世天下
  • 宴城东庄

    宴城东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