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7600000004

第4章 神捕(3)

原来,卖油翁即是寒阳驿里失踪诸人的罪魁祸首。他以贩卖菜油为名,往返利、梓、遂三州间,每每遇到富商巨贾时,便想方设法套近乎与之同宿。为掩人耳目,他的肩上始终挑着一对大油桶,人人皆以为桶内装的菜油,哪知桶里预藏着两个同谋?夜里等到同宿的客人熟睡后,他就掀开木桶放出同伙来,一起将睡着了的客人杀死,再肢解匿于桶中。翌日不待天明,早早结账荷担而去,驿馆之人如何觉察得了?

半年之间,贼以此法,先后残杀十七人!不想被占卜盲叟窥破机关,终遭逮捕。

占卜者,遂州名捕陈豫川是也。

金蝉寺

一鸠泣雨,四野空寂。

卧龙山金蝉寺里,悠扬的禅钟声,在早春二月和风细雨里,显得格外的清越。

山下,遂州城西门外,林家大院的春天,似乎总比别人家来得晚一些。往年这个时候,后花园里的海棠早已盛开,今年枝头上,却依然是一粒粒青花椒般大小的花蕾。

宅子大门紧闭着,高挑的檐牙上,蜘蛛网空空荡荡,老猫冬眠般充满倦意。

林家大院主人林默然,前朝举人,候补任过富顺县令。卸任后还乡择卧龙山之龙坪,耗巨资造了这座大宅子。

偌大一座林家庄园,占地十亩之阔,居者主仆共九人。平时很少有人进出,偶尔见到林夫人携小女秀秀从后院门出来,那一定是母女俩去后山金蝉寺烧香许愿。

今天是立春节,林举人早早起了床,按例打开紧闭了一冬的宅院大门。立春乃一年首节,林举人甚为看重,立春立春,送别晦气迎来新春嘛!

可是,林老爷显然没有一丝新春之喜,他的脸上布满晦暗的瓦灰色,仿佛一宿未眠的模样。

唉,硬是烦死人。小女秀秀自年前到金蝉寺进香后,就像变了一人,从前温顺听话的乖女儿,一下子成了桀骜不驯的小辣椒!天天吵闹,非要退了和鲁家少爷的婚事不可。

他哪肯答应。

见爹爹不答应,林秀莫名其妙就病倒了,躺在床上不起来。

女儿病得实在蹊跷,三月二十三,鲁家将花轿迎亲,他这个当爹的能不心烦么?

林老爷站在宅门前阶沿上,对着一轮初升红日,深深吸气,又慢慢呼气。一番吐纳后,胸中那一团郁闷渐渐顺畅起来,脑子也灵光了许多。

哼,女儿的病一定跟金蝉寺有关!只是林举人不明白,夫人为什么也坚决反对和鲁家的婚事呢?

鲁家乃望族,是遂州数一数二的名门。

少爷鲁向东在州衙里干着公差,不仅仪表堂堂,而且满腹经纶。前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得识林秀芳颜后,便害起了单相思,一门心思要娶林小姐为妻。

鲁家打探到林姑娘仍待字闺中,遂托人求婚。

只道女儿家婚事父母做主,林举人满心欢喜地应承了下来。

谁知向来温顺的林秀,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甚至珠泪涟涟地求爹爹不要强迫她,否则,抹脖子上吊一了百了。

林默然很无奈,要是悔了这门亲,他哪丢得起这个人哟?

那日在茶肆里,当着一干乡党的面,答应了这门亲事,现在拿什么去兑现?谁不知道举人老爷林默然,向来一诺千金?

乖女儿咋就不听话了呢?

林秀是林默然的掌上明珠,自幼在父亲书房里进进出出,耳闻目染间,三岁能识字,七岁可吟诗,端的才貌双全。长到十六七岁时,便成了粉团玉雕一般人儿,是遂州城里数一数二的大美人。平日里,林秀常陪伴母亲佛堂诵经,偶尔也去金蝉寺烧香许愿,祈佑一家人平平安安,乖得很呢。

昨日午后,林秀携丫鬟珠儿到金蝉寺散心,一去大半天,回来后与父亲好生吵闹一场,便病了。自个儿苦着一张脸,不言不语地猫在绣楼里,任谁敲门都不开。

林默然晨练完毕,踱步来到小姐绣楼下,见女儿卧室门依旧紧闭着,直急得来回走动。暗自叹一口气,回到书房里,坐课案前愣愣地发呆。

丫鬟珠儿轻足轻手来到书房,将一张纸条递给老爷,细声细气地说:“小姐让我送给老爷的。”

林默然展开纸条,见上面是女儿工整的兔毫小楷,书写着杜工部《绝句》一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初时不解其意,细细品读后,猛然惊觉,女儿要与人私奔!

林举人这一惊非同小可,以致惊慌失措,将书案上所置砚台拂落地上,直砸得砰然有声。

珠儿猛地听到一声大响,骇了一跳,不由得花容失色,连连惊叫不绝。

林默然望了望珠儿,眼里有了一丝怪怪的神色。突然伸手将其紧紧搂住,就像搂着自家女儿一般,生怕松开手后,女儿会像风一样飘去。

老爷向来严肃呆板,珠儿不知其此刻为何这般孟浪?!一张小脸羞得通红,格外地又平添了几分姿色。

林举人怦然心动,顿时有了主意。珠儿跟随林秀多年,二人生活习性相差无几,平时里受小姐熏陶,诗词歌赋倒也识得,加之聪明伶俐,甚得府上人喜欢。林默然望着珠儿不停地点头,嘴里也不停地说着“很好真是很好”之语。

珠儿见之,越发地忸怩难堪。

林默然主意已定,脸上有了笑容。令家丁严守小姐绣楼,绝不让其外出半步。

三月二十三,百船下河滩!

遂州城东门外,涪江已解冻通航。上游桃花水妖妖冶冶而至,浩阔地向东南流去。

城西,一队娶亲人马数十人,吹吹打打来到林家大院。司仪站在庭院高高的阶沿上,大声宣布:“吉时良辰已到,请新娘子上轿。”

迎亲者欢天喜地,将林家小姐搀扶到花轿上坐定,浩浩荡荡迎回鲁府。

鲁府内宾朋满座,锣鼓喧天,礼炮从午时一直响到申时。百十桌流水酒席,也从中午一直开到夜里酉时。客不分亲疏贵贱,只要前来祝贺,一律敞开肚皮大吃大喝。喝酒行令之声,里许相闻。

是夜,月明如昼。

鲁府后花园内,朵朵玉兰盛开。

鲁公子吃得酩酊大醉,在众人簇拥下,东倒西歪入了洞房。

约莫三更时分,众护院突听得洞房里一声惨叫。正迟疑间,只见鲁公子从洞房中踉跄奔出,一路哈哈大笑而去。

众人只道少爷犯了“喜癫”,抿嘴窃笑间,一齐快步上前,欲将公子拦下。

谁知鲁公子一路飞奔如风,众护院哪追得及?鲁向东瞬间到了涪江边,纵身翻上江堤护坡,站在悬坎上不停地手舞足蹈。

众护院骇了一跳,齐齐止住脚步,哑然不敢作声,生怕少爷受到惊吓,不小心掉入江中。

正当众人屏住呼吸不敢乱动之际,江面猛然刮起一阵狂风。

鲁公子几经挣扎欲稳住身子,终因饮酒过度,整个人像一面失去重心的门板,直挺挺地坠入滔滔江水中。

众护院大惊失色,奋力奔上江堤,欲施援手。

惜一江滚滚黑浪,哪里还有鲁公子身影?

鲁老爷闻讯赶来,见江畔月黑风高,江中水涌浪急,料少爷已无生还之理。一口气憋在胸口,顿时昏厥过去。

众人越发慌了神,七手八脚将鲁老爷弄回府上,又是掐人中又是灌姜糖开水,总算悠悠地醒了过来。

鲁老爷老泪纵横,颤巍巍掌灯至新房查看情形。

花床锦被上,横卧一女。其身着大红棉祆,下身赤裸,早已气绝身亡。

众人细看之下,此女居然是林秀贴身丫鬟珠儿!

鲁老爷见之,更加悲愤,大骂林默然丧尽天良,不知为何施了调包计。

室中众人皆揣度,谓少爷揭了红盖头,见不是自己心上人,以致惊吓成癫,狂奔落水而亡。

翌日天明,鲁老爷诉讼于官。

州府衙门得报,急令巡捕房将举人林默然缉至州牢候审。又令杂役数十人,沿江打捞鲁公子尸体。然,遍寻涪水上下二十里水域,终无所获。

捕头陈豫川甚觉此事疑点重重,新娘林小姐怎么变成了珠儿?众人明明看见鲁公子坠落涪江,为何又遍寻不见其尸?

陈捕头来到狱中,亲自询问林举人。

初时和风细雨地问,林默然自然不肯多说,慢慢吃不住拷打,便将女儿病危,不能按期婚嫁一事如实相告。至于为何用丫鬟珠儿冒充小姐一事,实乃顾及林家脸面,没有任何他图,也如实一一招供。

陈豫川乃蜀中名捕,拷询犯人经验老到,听林举人所言,知非诳语,一时反倒没了主意。

走出州狱大门,陈豫川来到玉堂春茶楼,习惯性地要了一壶碧螺春,慢慢地品着。

风从门洞吹入,陈豫川极舒服地躺在竹椅上,满脑子全是林举人招供之词。

当喝二开茶时,陈豫川忽然大叫道,嘿嘿,鲁公子怎么可能在奸杀珠儿之后,才惊吓成癫?按常理论,其成癫时,必为初入洞房见新娘非林秀时。如果此论成立,那么后面之奸杀就无法解释了!

鲁公子向来文弱,就算其仗着酒力,长年习武的护院们怎么追撵不上他呢?莫不是鲁公子醉入洞房,见珠儿已死而受惊吓?抑或其看见凶手正在房中行事而受惊吓成癫?

看来鲁公子新房里面,必有古怪。

陈豫川越想越觉得有理,但一时半会儿理不出个名堂来。遂密报州府,暂时将林默然释放回家,暗地里派人潜入林家大院,日夜守候监视。

陈捕头独自一人来到鲁府,进入新房里细细查看。

洞房布置雅洁有致,唯一床一柜一妆台。

珠儿横尸锦被上,下阴有精液流出。

死者临终前曾拼命反抗过,双手指甲内残留着少许皮肉血迹,当是凶手身上之物无疑。

陈豫川摇摇头,又笑了笑。从现场情形看,珠儿死因确系先奸后杀。想起林举人狱中所言,调包计乃珠儿同意后实施,如果是鲁公子行其好事,她为何要拼命反抗?如果不是鲁公子,那么行奸之人又会是谁呢?

陈捕头一言不发地回到家里,闭门想了一夜。虽未清理出完整的头绪,不过可以肯定,林家小姐才是案件的关键人物。

次日天明,蹲点林家的兄弟们回来说,林秀根本没有病,昨天还到天上宫看了川剧《白蛇传》,精神得很呢。

陈豫川一听,顿时来了精神。

林默然明明说他女儿病危,不能按期婚嫁,怎么可能去天上宫看戏呢?既然林小姐去了天上宫,至少说明两点,要么林举人说谎,要么林小姐有鬼!

当天夜里,陈豫川换了一身夜行服,悄悄潜入林秀绣楼,暗中观察动静。

灯下,林秀果然面如桃花,不仅没有病态,反而呈现出异样的光辉,那是少女情恋正浓的“女儿红”啊。

陈捕头大为惊讶,鲁公子已死,她的心上人是谁?这人莫不与洞房命案有关?

正思虑间,陈豫川猛听得林小姐卧室花窗“剥、剥、剥”响了三下,立即缩身藏匿。

只见林秀满脸喜色地起了身,莲步盈盈地来到花窗前,喜滋滋地打开了窗户。

夜色朦胧中,陈豫川看见从花木窗外,轻盈地飘进一位身材魁伟头戴黑巾的青年男子。

林秀欢天喜地扑到那位青年怀里。

二人相拥入帐内,昵笑声随即不绝于耳。

陈豫川见黑衣青年身轻如燕,步履却很沉稳,知其武技不在自己之下。欲待二人情浓时,一举将歹人擒获。

主意既定,陈捕头紧了紧腰带,正要潜伏过去。也合该此事有些波折,偏偏一只老花猫翻窗入室,适时地撞翻了妆台上的铜镜。

黑巾青年推开林秀,警觉地一跃而起。

陈豫川疑其欲遁,忙纵身跃入室内。不由分说,伸手便拿他肩井穴。

黑巾青年快手如风,不退反进,右手直取陈捕头面门,左手一招“仙人偷桃”,直奔下阴而去。

陈豫川乃堂堂正正之人,见黑巾青年出手阴狠,心头大愤,好一个武林烂崽!旋即左手横格,封住其奔袭而来的右手,身子陀螺一般右旋,右脚斜插左前方一尺五寸,恰到好处地护住了下身紧要处。

说时迟,那时快,陈豫川右手五指突然张开,鹰爪般袭向对方双眼。

黑巾青年果非等闲之辈,见陈豫川招式凌厉,忙取守势。一声不吭地见招拆招,腾挪跳跃,丝毫不落下风。

陈豫川巡捕房公干二十年,破获大案要案无数,从未遇到过如此强劲对手,心中豪情顿生。见黑巾青年出招风快,便将家传绝学“漫天飞雪”掌法使出。据其爷爷说,此掌法缘于峨眉山了了禅师观风雪而悟,其速乃天下掌法之最。

果然,一套掌法尚未使完,黑巾青年已连吃了三掌。

护院家丁听得小姐绣楼上打斗甚急,齐声吆喝,提枪拖棍奔上楼来。

林秀见心上人已然不敌,一时方寸大乱,口里连声呵斥道:“还不快走!”

黑巾青年眼见势急,拼力攻出三招,将陈豫川逼得缓了一缓,乘机一个鹞子翻身,夺窗如飞鸟般遁去。

陈豫川内力深厚,轻功却远不及黑巾青年。瞬息之间,那厮已逃到院墙上,眼见追之不及,遂飞出三枚柳叶小镖,直取黑巾歹人上中下三路。镖薄如纸,疾飞似箭,一镖正中黑巾人左小腿。

那厮一声闷哼,跌落院墙外。

一干护院冲进小姐绣楼,见陈豫川一身夜行打扮,只道是贼,四下里散开,将其团团围住。

片刻,林默然上得楼来,见了陈捕头,心里明了。忙呵斥众人不得无礼:“统统退下楼去。”

待众人退去,林举人亲沏一壶香茶,候陈豫川木凳上坐定,直言不讳地问道:“陈大人辛苦了,想必为鲁公子之事而来吧?”

陈豫川毫不客气,接茶在手,徐徐饮一口,回答道:“正是。”

林秀跌坐一旁,嘤嘤而泣。

饮罢茶汤,陈豫川咂咂嘴,转过头来询问林秀,刚才那位黑巾青年是谁?

然,任凭陈捕头口生莲花,林秀只顾低头哭泣,一概不予回答。

林默然知女儿表面柔弱,实则刚强至极。便引陈捕头下楼来到书房,将自己心中所疑据实相告:“陈大人,此事或与后山金蝉寺有关。”

陈豫川听了林举人所叙缘由,静静地想了一会儿,点头称是。双手打拱辞别了林默然,匆匆回到州衙里。

时,天色已明。

陈捕头嘱两个值班兄弟,打扮成香客模样,一同来到金蝉寺。

进入大雄宝殿,陈豫川言其为老母亲还愿,花十文钱燃了一炷高香,虔诚地伏拜于地。两眼余光,却始终不离盘坐于侧的住持和尚。

住持很年轻,约二十五六岁年纪,宝相庄严。然不知何故,其颈上似有挠痕,新迹可鉴。

丫鬟珠儿所挠?

同类推荐
  • 漠地

    漠地

    在那难耐的苦痛里,古漠阳的意识里幻化出的是他正在上初三的儿子,再有不长的时间,儿子就要中考了,就要迎接他人生的第一个挑战了,儿子在等待他这个父亲的归去呢……忽然,儿子的脸庞变幻成了汪蕴砾那张脸,汪蕴砾是一张美丽而苍白的脸,那张脸上涌满了含蓄深情的表情,汪蕴砾的眼睛像一潭深幽而明净的湖水,就把他古漠阳深情地汪泊到里面去了……
  •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

    《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分别收入作者刘国芳的小小说、短篇小说、散文等数十篇。刘国芳是我国有影响的小小说作家之一,二十年来,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小小说2400多篇,收入《我们听到青蛙的歌唱》的小说和散文富有诗情画意,从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体现了作家对生活、社会的终极价值关怀。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教授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创作昭示了一种小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小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
  • 最后的民间

    最后的民间

    这是著名作家高建群的《大西北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剖《最后一个匈奴》),是一部原生态小说。原生态的故事,原生态的人物,原生态的语言。像大西北的原生态民歌一样,纯朴动人,别有韵味。
  • 穿越生死线

    穿越生死线

    “日本人杀人啦!”“日本人杀人啦!”喊声从屋外破门而入的时候,我还睡在床上做美梦。近几天,老天一直闹脾气,阴雨哭哭啼啼,连绵不断,所以跑进来的喊声也是湿漉漉的。我没能听清他们喊的什么,但声音里的紧迫却一下子把我的睡意全部赶跑了。翻身起床,就见父母和妹妹站在门口,朝村子呆呆地望着。我大声问:“他们喊什么呀?”妹妹转过身望了我一眼:“说日本人杀人啦。”妹妹叫段功惠,九岁。她的脸上全是平平坦坦的坦荡,似乎是在说一个遥远的故事。轰隆一声,我心里就炸了。抬眼朝村子望去,发现各条路上,挤满了疯狂向山上逃窜的人们。
  • 雾锁长河

    雾锁长河

    比《迷雾围城》更好看!比《来不及说我爱你》更深情!看到她的那一瞬间,他一生漂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孤身无依的前清格格傅婉初,生命经历了三个男子。一个是青梅竹马,最终走向陌路;一个是颠倒众生的妖娆男子,却置她于万劫不复;一个是风流不羁老于算计的豪门公子,终于她心意相通、白首不离。乱世里挣扎的男男女女,相爱、离别。衣香鬓影、酒醉金迷下涌动着迷雾重重的家族隐秘、国仇家恨,浪漫温情底下涌动着阴谋算计。军阀割据、山河飘摇里,因为遇见你,才有了顾念、有了慌张、有了信仰、有了意义。
热门推荐
  • 救赎(犯罪悬疑小说馆)

    救赎(犯罪悬疑小说馆)

    一起扑朔迷离的强奸,一幕偷天换日的阴谋。小警察陷入黑社会精心设计的桃色陷阱,因“强奸”被抓。强奸案背后隐藏着惊天秘密,案中案一个接一个,关键人物或离奇失踪或相继死亡,所有的线索全部被一只神秘的手掐断了。小警察在看守所差点被“做掉”,为破案他不惜越狱,却发现娇妻已落入黑老大怀抱。公安局副局长陈虎投靠了黑老大刘天龙,新任局长腹背受敌。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情场、官场、法场各种角色演绎出黑道、白道与红道的激情对抗,情场迷雾重重、官场勾心斗角、法场黑哨频吹,精彩纷呈。小警察的命运如何?他们将怎样展开救赎?案件扑朔迷离,情节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 体会《论语》

    体会《论语》

    今天这个时代,依然可用狄更斯《双城记》刚刚开始的几句话来描述:“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聪明的时代,这是最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欺骗的时代……”
  • 第一宠妻:娇萌王妃,别动怒

    第一宠妻:娇萌王妃,别动怒

    她被亲妹抢走驸马,又被残忍剥下脸皮,最后被彻底顶替。尊贵公主,一夜惨死;一朝重生,她在娇萌良善与残忍嗜血之间穿梭。她不想爆萌可爱,她只想手刃仇敌,然而却被一个牛皮糖傲娇幽王黏住!世家小姐们为了嫁给幽王挤破了头,而幽王却独独抓住她不放手。追起妻来花样百出!宠起妻来无法无天!“爱妃乖乖别动,你只需娇萌可爱就好,坏人本王替你收拾。”
  • 大少就擒有妻徒刑

    大少就擒有妻徒刑

    楚容华是家中的独女,母亲早亡,被父友人收养,所以即使是孤儿,从小也算是顺风顺水,像一朵温室里的小百合一般生活着。只是,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这一朵小百合也要迎着风雨,顽强站立起来,变成强筋带刺的血蔷薇!(本文女强男更强,男主们各种无上限的宠溺。)
  • 我的末日王国

    我的末日王国

    末日来临,这是个有丧尸,变异兽横行的世界。无意间刘龙得到了超级系统,随身带着一亩地一口泉,能发展农业,还能造基地,建造无污染的工业体系,看我轻松写意末日游。别人活的像条狗,老子天生是国王。
  •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 霸枪如龙

    霸枪如龙

    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枪定江山!从小被认定是经脉闭塞的废物少爷,却因为一次意外的争斗开启了自己的能力。八龙幻灭、龙祖消失、幻魔叶无双,种种谜团,等待着墨如龙去亲自解开。哪怕身兼拯救世界的压力,那又有何碍?“没有什么是捅一枪无法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多捅几枪!”墨如龙如是说道……
  • 埃及与中东

    埃及与中东

    本书主要论述了埃及自1952年7月成立共和国以业国内局势及其国际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别是通过对纳赛尔、萨达特和穆巴拉克三位总统执政时期埃及对外政策的特点和变化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埃及在当代中东的政治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所具有的影响力,以及它与该地区一些主要国家的关系演变。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埃及中东政策的演变过程和客观依据。
  • 日本推理小说界人气作家作品精选(套装10册)

    日本推理小说界人气作家作品精选(套装10册)

    日本推理小说界人气作家作品精选,套装10册:《白金数据》、《沉睡的人鱼之家》、《拉普拉斯的魔女》、《睡在豌豆上》、《远野物语拾遗》、《寻找回忆的人》、《超能者》、《强蚁》、《D坂杀人案》、《两钱铜币》。10册小说内容取材广泛,构思独特,情节扑朔迷离,悬念迭起。推理逻辑严谨,结局出人意料,不读到最后一刻,永远不会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