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来到昭王墓,遇到了一位青衣童子,问道:“你们来做什么?”
“有个少年拜见张司空,太有才了,怀疑是妖,让我们来砍华表照照他。”
“这蠢狐狸!不听我的话,这下可把我害惨了!”童子说着哭了起来,嗖地不见了。
点燃砍下的华表木,火光一照,少年果然现出了原形,后悔不及,还要眼睁睁看着多年同伴被烧。
张司空猥琐地看着可怜的花狐狸:“哎呀,都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好东西呀!”于是就将它煮来当补品了。
张司空擒妖狐,好不威风,可笔者却看得一肚子火,不懂得爱惜文物也就罢了,竟然将狐妖给煮了吃。这样风情万种的少年,几世都遇不上,天天一起赏花品茗,谈天论地,听狐妖说过去的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吗?一锅狐肉煲能好到哪里去?!真让人怀疑张司空究竟是想除妖,还是妒才?
无独有偶,《广异记》中有位多情的狐仙爱上凡人家的漂亮小姐,他请来神仙老师先后教她诗书文史、书法和绝妙琴艺,几年后她终于才貌双绝名扬京城,而这家兄长却假意许配,忽悠了狐仙,最终丧心病狂地将其残害,可惜了这举世无双的顶级教学资源!
《广古今五行记》中更有一位脑子发热给自己屁股挂上狐狸尾巴坐到妻子身边想COS狐妖,却差点被妻子用斧头砍死、被邻居乱棍打死的恶作剧达人,他就是这条逻辑的受害者啊!谁知道当年死在棍棒下的多少妖怪其实只是挂上狐狸尾巴过把仙人风流瘾的小姐和假称妖妄打劫路人的强盗呢?
即使文化的同化也不能带来种族的共存,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冷眼藐视一切物种。
汉,齐人梁文,好道,其家有神祠,建室三四间,座上施皁帐,常在其中,积十数年,后因祀事,帐中忽有人语,自呼高山君,大能饮食,治病有验。文奉事甚肃。积数年,得进其帐中,神醉,文乃乞得奉见颜色。谓文曰:“授手来!”文纳手,得持其颐,髯须甚长;文渐绕手,卒然引之,而闻作羊声。座中惊起,助文引之,乃袁公路家羊也,失之七八年,不知所在。杀之,乃绝。
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梁公子家里突然冒出了一个自称高山君的家伙,凭着两把刷子的医术赖在他家里大吃大喝好几年,只是一直待在黑色的神帐里,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模样。终于有一天,高山君喝醉了,梁公子毕恭毕敬地祈求能否一睹神灵的容颜。
“把手伸过来!”高山君说。
梁公子摸到了一把胡子,好长好长,长得可以绕他的手好几圈,他猝然一拉——
“咩嘿嘿~”神帐里居然传出了一声羊叫,顿时,帐外一阵骚动。
神帐中,十几年未曾向人展示的真面目竟然是……别人家丢了七八年的老山羊!
原来是遍尝百草,擅长登山的老山羊,怪不得它医术高明,还自称高山君!
于是,这只曾因妙手回春而被敬若神明的神奇老山羊,变成了一锅羊肉煲,最后连残羹的骨头也化在了后院的泥土中。
无辜的老山羊,只是想找个梁公子这样的饭票好生吃吃喝喝,过点安生日子,顺便做点功德,帮人看病,就因为贪杯,露出了马脚,这真是一个悲催的故事。
换了我,还真希望家里有只会说话,会看病的老山羊,这年头,看病真是太费心了……
吴郡无锡有上湖大陂,陂吏丁初天,每大雨,辄循堤防。春盛雨,初出行塘,日暮回顾,有一妇人,上下青衣,戴青伞,追后呼:初掾待我。初时怅然,意欲留俟之。复疑本不见此,今忽有妇人,冒阴雨行,恐必鬼物。初便疾走。顾视妇人,追之亦急。初因急行,走之转远;顾视妇人,乃自投陂中,泛然作声,衣盖飞散。视之,是大苍獭,衣伞皆荷叶也。此獭化为人形,数媚年少者也。
那是一个春雨霏霏的黄昏,一位驻守堤防的官人像往常一样前往湖边巡视。身后有些异响,他回过头去,只见一个着青衣执青伞的窈窕女子小快步从身后追来,声音娇滴滴的:“初大人等等我呀!”
哪里来的艳遇?官人一时间有些意乱神迷,再一思量,气氛有些不对,这阴雨日,哪里冒出来的美女?这八成不是人!心里咯噔一下,官人撇开这姑娘,脚下不停加快前行,而身后也一阵风似的赶上来。
“初大人,等等我呀!”姑娘拔高的声音混在一片雨声中,透着一股造作的妖娆。
官人跑得老远,待回头看,那姑娘竟一跃跳入池中,哗啦一声,青色的裙裾四散飞逸,转眼化为几片荷叶翻浮,池中哪里还有什么美女,却是一只圆滚滚的大水獭!
在此之前,依旧是狐狸的故事占了半边天,到了晋代,关于水獭精的故事渐渐多了起来,大概是国民迁到了南地,湖泊多了起来,气候又温暖,水獭也经常被见到。水獭长得毛茸茸的,流线型身材,精光四射的小豆豆眼,十分可爱,它会把贝类放在胖乎乎的肚子上,然后用俩小爪子捧起石子敲开取食,足见是十分聪明的动物。古代就有渔民饲养水獭作为渔猎的助手,并昵称为“鱼猫子”。现今水獭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亚洲还是欧洲,都有水獭的身影。因为水獭的毛皮又厚实又防水,曾被作为珍贵的毛料大规模捕猎,导致数量急剧下降,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准捕杀。
水獭被视作具有灵性的动物,《礼记》的月令篇中说“川獭祭鱼”,是说水獭这样的畜生也知道礼仪,会在正月捕鱼来祭拜祖先。除了化为美女魅惑人的桥段之外,还有清代《普门张氏闻知录》中化为美女给张璁夜夜伴读红袖添香最后隆冬舍身献皮的感人故事,事实证明这是名人张璁考了八次终于47岁才考上进士,二十年赶考生涯太长太寂寞,好事者才杜撰出这般香艳故事。
受中国志怪的影响,日本也有很多水獭精报恩的故事。而江户时代的水獭精称为“川獭”,和狸猫和狐仙相比,是个不怎么厉害的小妖怪,就喜欢变成小孩子的模样,偷渔民鱼篓里的鱼恶作剧,而且连人话也讲不利索。当有人问“你是谁?”川獭就口吃不清地回答“系我”,再问“你从哪儿来?”它就答不上来了。原本是个不起眼的小妖精,因为《鬼太郎》系列动画片的热播,川獭精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精怪了。
【简约的南朝风情录《异苑》/刘敬叔】
《异苑》共有382条,在浩瀚而多彩的志怪文学中,它显得并不那么起眼,只因为它文字简短,缺乏细节,看起来有些干巴巴,就像一个文官正儿八经撰写出来的官方五行志。但是,简洁依旧有简洁的好处,毕竟十几个字就要交代完一个故事的起承转结,也是一项技术活。比起浪漫的唐诗、华丽的骈文,《异苑》就像微博,简明易懂,一眼扫过去就是一个故事,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长沙王道怜子义庆在广陵卧疾。食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饮其粥。义庆掷器于阶,遂作风雨,声振于庭户,良久不见。
虹,壮丽的自然景观。当被折射的水滴大小接近0.025毫米时,就会出现白虹,是非常罕见的光学折射现象。2011年一个俄罗斯人在北极勘测时拍到了如仙境拱门一般的白虹,这张照片便传遍了全世界。
世界各地的文化里都赋予了虹丰富的联想,比如传说虹是一条双头蛇,是天上的龙下来喝水,是仙女的幻化,是女神的五彩衣带,是后羿的弓,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桥梁等等。在中国,白虹和刀光剑影扯上了关系,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并不那么受欢迎,怪不得这则故事的主人公要又惊又气地丢东西了,而这道虹竟然也有所回应,在庭院中化作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仿佛对小气的主人闹了个脾气。
虹,自然随雨出现,常常在有水的地方,横架江河之上,由动物喝水的姿态联想到这像是龙在喝水,于是虹在古人的想象中居然成了活物。有趣的是,这白虹竟然还会偷喝人家的残粥,想来这粥一定煮得味道不错,不然也不会引得天上的白虹也来偷吃一口了。
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隹。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铧,便闻土中呻吟声,寻音而取,果得人参。
改编自东北民间传说的经典动画片《人参娃娃》讲述了可爱的人参娃娃帮被剥削的长工惩罚了坏财主胡刮皮的故事,并于1962年在德国获奖。从此,这个穿着红肚兜的白胖小娃娃就在国民心中定格了。
人参是东北的名贵药材,据说吃了能返老还童,大补。因为根茎肥大,常有分叉,状似人形,因此称为“人参”。人形植物本来就稀罕,吃了还能补身子,有钱人们肯定是趋之若鹜了,事实上不止人参能长成人形,何首乌、白萝卜,甚至一些肥大根茎的树根,也能长成人形,更神的是,有的还具备男女第二性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形植物不再稀罕了,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用一个模型套着就能简单地培育出来,于是也不乏有心人,用人工培育的人形植物冒充工地无意挖出来的千年何首乌,欺骗无知市民。
东北的大山物产丰富,总是有关于地宝的各种奇妙传说。比如在幽深的山林中徒然有个咯咯笑的光屁屁小娃儿跑出来和采宝人捉迷藏,于是在娃娃消失的地方发现了人参,这时采参人就会用红线将它绑起来再挖,据说是防止它逃跑,至今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更靠谱的说法是,绑红线不过是做下记号,说明已经有主了,参主可以过几年再把它挖出来。
目前国内挖到最大的人参约有五百岁,一般山里的人参不等长到百年就被挖走了,哪里来的千年老山参?人参的成长也是不容易呢,笔者倒是愿意它们成了精,在深山老林里吸收着日月精华,而不要成为凡夫俗子的盘中餐。看这则故事说得神奇,这人参不但会咿呀儿语,一铲下去还会呻吟,似乎很痛的样子,你忍心吃掉它吗?
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置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致。终日不辍,处宗由此玄言大进。
你知道“鸡窗”这个词吗?鸡窗指的是书斋,而你,绝不会想到这典故的背后是这么一个无厘头的故事——
晋代有一位官人,他买了一只长鸣鸡,这种鸡,叫起来又长又好听,他养在窗边,喜欢得不得了。没想到这只鸡会说人话,于是这位官人就每天和鸡聊天。是的,每天。那么,鸡能和人聊些什么呢?并不是“哎呀,今天送来的虫儿又新鲜又好吃”,也不是“今儿早上我的尾巴又掉了两根毛”,而是天地、阴阳、万物……救命,是玄学啊!玄学!拜这只鸡所赐,宋处宗和别人讨论起玄学来大有长进,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
鸡会说话吗?目前已知会说话的禽类,只有九官鸟和鹦鹉。如果真有会说话的鸡,只怕容易被当作妖怪而血溅三尺了。人能和鸡说话吗?大概世界上解鸟语的人也是存在的,但即使如此,每天和鸡聊天也实在太……在流行饲养牛烘烘的宠物、高端玄学沙龙、无志怪不成活的晋代,笔者猜想,促使这位官人玄学大进的恐怕另有高人,而这位高人很倒霉地被雪藏,却让一只会说话的宠物鸡流传千古了。
前废帝景和中,东阳大水,永康蔡喜夫避雨南陇,夜有大鼠,形如肫子,浮水而来,径伏喜夫奴床角。怒愍而不犯,每食辄以余饭与之。水势既退,喜夫得返故居,鼠以前脚捧青囊,囊有三寸许珠,留置奴床前,啾啾状如欲语。从此去来不绝,亦能隐形,又知人祸福。后同县吕庆祖牵狗野猎暂过,遂啮杀之。
发大水了,蔡喜夫到南边的山坡上去避雨,晚上有只圆滚滚的大老鼠游水过来了,趴到他床边上,乖乖儿的,也不捣乱。同是天涯沦落人,也算有个伴儿,于是蔡喜夫每次就给它点剩饭吃。水退之后,蔡喜夫回家去,这老鼠就用前爪捧了个青囊送到他床前,还啾啾地叫,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打开一看,哟!一个大宝珠子!从此这个大老鼠就和蔡喜夫交上了朋友,经常在他家来来去去,有时还能隐形,又有神通,能告知祸福,一人一鼠,过得可乐呵了。
不幸的是,有一天,有人牵了只狗来打猎,把这只可爱的鼠友给咬死了,嗯,据说无论什么妖怪都是怕猎犬的,不过笔者也要暗暗骂一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一般人的眼里,老鼠可是讨人厌的坏家伙,不但偷吃东西,还会传播细菌。可是基于它超强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人们实在很难摆脱这些小家伙的困扰。这些常客虽然带来了麻烦,也增添了生气,以善为本的中国人,对老鼠也有网开一面的时候。民间传说嘴巴尖长的钱鼠会叼钱进屋,所以不会对其进行扑杀。不过,实际上它只是长得和老鼠很像的臭鼩。再看取材自经典民间故事的1988年中国老动画片《老鼠嫁女》,实际上,北方的老百姓真的有正月初三这天宽容地早早熄灯以免打扰老鼠娶亲的队伍的习俗哦。
在国外,这种小家伙更是一次又一次被搬上银幕。1997年的美国片《捕鼠记》里的小老鼠成功地摆脱了两兄弟千方百计的圈套,机灵的模样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在动画片里,它们的出镜也是屡见不鲜,《猫和老鼠》《料理鼠王》《精灵鼠小弟》……撇开它们干的坏事,洗洗干净,其实老鼠也长得蛮可爱的哩!
安国李道豫,元嘉中其家狗卧于当路,豫蹴之,狗曰:“汝即死,何以蹋我!”未几豫死。
李道豫回家,看见他家狗挡路了,一脚踹过去,谁知这狗开口吐槽:“你都要死了,还踹我干吗?!”没过多久,李道豫真的死了。
故事的主人公,遭遇了双重惊吓,一是狗说人话了,二是死亡预告。
至于这条狗,喂喂,是你家主人要死了,竟然说得这么淡定,想来李道豫平常对待家狗也不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