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91900000008

第8章 启蒙时期(一九〇一—一九〇五)(1)

一九〇一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七年,轮到二伯看家。他悄悄地计划办一所私塾。他征得叔祖的同意,把北耳房的客厅当教室。那是一间宽大的空房,长宽各约二十尺。他请了一位王先生任教。又鼓励族人、亲戚们把子弟送来上学。

有一天,二伯对家母说,家兄(按,即蒋嵝)和我明天应该去上学。要她替我们修饰一下,穿得洁净些,同时应该准备一个红包当学费。次日清晨,二伯领我和哥哥去上学。老师已经候在那儿迎接我们。他站在孔夫子供桌前,我和哥哥站在他身后。大家向孔圣人三叩首。二伯把红包递给王老师。我和哥哥坐在桌旁,打开书,展开仿纸,预备好笔墨,一切准备停当。二伯嘱咐我们要服从老师,努力向学,说完离去。从此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

私塾中除我和哥哥外,还有其他五名学生,都是我的堂兄弟。他们上学比我稍早几天。我们行过入学礼后,他们开始背书。

这个一间房子的私塾,各方面都是传统式的。所教的课程和教授法全是传统式的,我想多少个世纪以来都没有变过。像我那样年龄的人能受到那样古老式的教育的还不太多。

开始学的是《三字经》。我把书交给老师,他念一遍,我跟着念一遍。他看我已经会念,就命我回到自己桌子,高声朗诵,直到记牢为止。因为《三字经》有韵律,句子短,每句都是三个字,所以记起来并不困难。虽然我不懂每个字的意思,更不懂每句的意思,但我发现念起来还相当有趣。每句念若干次,我认为可以丢掉书本背得出来时,再拿书到老师那里,背朝着老师和书本,背诵书中的原文。老师认为我真能背诵了,于是他再教我四句新的。为了变换花样,他又教我习字。

在旧式教育中,书法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写得一手好字是念书人的门面。字写得不好,立刻会显出书读得也不好。在习字前,我要磨墨。这件工作相当烦人。磨墨往往会弄脏桌子和仿纸。再者,我缺乏经验,不知磨到什么时候才算浓淡合度。习字用的纸上有经纬线,格成约一寸见方的格子。我有一本字帖,要照帖练习。我把字帖放在下面,仿纸盖在上面,照帖描写,老师不时到我桌旁,教我如何执笔和运笔。这种练习既有趣又刺激。我喜欢临摹得和原帖一样。

午餐过后,我再回学堂,和早晨一样,读书习字。老师听我念完第二个四句《三字经》后,再测验我头四句,看我是否忘记。因此,我对已经会背的部分还要不断复习。

运动和游戏是没有的。因为老师一直都在教室里,所以我们也不能互相交谈。但教室里却是非常嘈杂的,里面充满《三字经》的声音。凡是从小官道上经过的人,听到孩子们的书声,就知道那里是一所私塾。

《三字经》是一本很好的书,其中包括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指出修身、睦邻、齐家的准则。总而言之,它为青年人提供了儒家思想的轮廓。

《三字经》的头四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四句“经”文,显然地指出习惯对人的重要性,要人们特别留意,勿染恶习。

除了教导人如何行为外,《三字经》对我国的史地也予概略的说明,并且提供一些动植物的基本常识。书中文字相当古典,但并不太生硬古板。在那段时日中,我们已可做到不用老师逐字讲解,就能明白每句的大意。我认为:背诵也有助于文句的了解。

若干年后,有一次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社会研究所听福克斯教授(Dixon Ryan Fox)演讲,讲题是哥大历史。演讲时他首先对我们说,过去曾有某教授在哥大前身的金氏学院开过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人们称之为“上下古今谈”,内容无所不包。自从那门课程开过后,终金氏学院时代,哥大就没有再开新课。到此,我才了解《三字经》也和哥大早期所开的“上下古今谈”的毛病一样,内容泛而不专。

我的姊姊和堂姊姊都没有进学堂。在当时,女孩子应否进学校读书的问题还没有人去注意。大多数人认为:女孩子不必上学。

我和哥哥入学约一个月,家母病逝。我们小孩子,虽然年幼,也要遵守古礼。我们要陪和尚念经,参加葬礼。坟边搭一个棚子,我们在那里休息睡眠,直到丧礼完毕。丧事过后,哥哥和我与祖母住在一起,又开始上学。

二伯时常到学校去察考学生们的进步情形,特别是对哥哥和我察考得更勤。我们在《三字经》和书法两方面的进步都超过他预期的理想。当时我成了天才儿童。

初级教育受过后并不是人人都升学的,并不是每个家长都希望他的子弟升入较高的学堂。大家都认为,事实亦复如此,有些人在若干年后一定会辍学的。一般人认为念书习字虽然很好,但也有人认为超过相当限度会浪费金钱和时间。但是我的情形不同,我的进步情形激起了我全家人,特别是二伯的雄心。我家老少都说我将来会有出息。有时他们打趣我,说我将来会入翰林院。但对我来说,进步快却增加了我的负担。

由于长辈们都把我看成是一块读书的材料,所以我的行为就必须比别人好。他们说,我不能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成天玩耍;我的衣服要比别的孩子清洁;我要对长辈更有礼貌;说话要更文雅。那些涉世已深的长辈悄悄对我说,我应该努力用功,时机到来,我可以高中,做大官。他们把中国历史上的成名人物拿来给我做榜样,来鼓励我。但我觉得,这全是小题大做庸人自扰。

但,这对我的长辈们说却是合理的。在古老的中国中,大家只有一条出路,只有一个努力方向。一个人必须要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简直没有进身之阶。当然,也有人循其他途径得到地位和财富的,但毕竟是少之又少。事后回想起来,我才了解、才感谢长辈们对我的劝告和鼓励。但在当时,我认为他们太多事;我希望能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

二伯认为我的私塾和老师都不够好,他说服附近一个姓赵的大地主拨出几间房子,成立一个较大较好的私塾,请我舅舅来做老师。他本身虽无功名,但他的父亲却是一个有功名的人,而且大家都认为他很有学问。一九〇二年我和哥哥都转到赵家的学堂。

赵先生是个大地主,大约有二十五亩田。他的房子美轮美奂。是他父亲当年给他盖的,希望将来有一天他的后代能够住满那栋房子,因此,拨出七间耳房来办私塾毫不困难。

全私塾共十多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赵家子弟优先。在这所私塾里我开始念四书和一些其他的诗文,同时继续练字。

老师姓熊(Yung)(家母也姓熊),他用另一种方法来教我们。他不朗诵课文要我们死记。他要我们指出书中不认识的字,他把指出的字高声念给我们听,然后他再把新功课讲给我们听。此种方法似乎比过去那位老师的方法好,因为先明白意思比较好记。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有时老师讲得很不清楚,和没讲一样,可是我也不敢说出来。

我和哥哥读的书较其他学生的浅。熊先生要我们跟年长的学生们一块儿听他讲。他让我和哥哥坐在那儿听,但不考问我们。

私塾距我家虽然不到两里,但我们仍然住校,吃大伙。家里有时送来小菜和腊肉,每隔五六天佣人会送来新鲜蔬菜。

老师也住在校内,其实他家离学校只有一里路。赵先生和熊老师是多年的朋友,他们二人不仅是近邻,而且有些我不懂的关系。赵很富有,熊很贫穷,但多年来他们都处得很好。

我大舅(熊老师)和赵先生是同窗好友。他们有个相同嗜好,都喜欢喝两杯。大舅常去看赵先生。每次赵先生一定会拿出一小瓶四十度的白干,佐以一小碟腊肉。二人就喝起来,他们边喝边谈,能够喝上几个小时。究竟谈了些什么我不知道。但据我所知赵先生就从未请我大舅正正式式地吃过一顿饭。

赵家虽是大地主,但是小气得出了名。如今忽然在他家的房子里办私塾,让别家子弟去上学,这真是一件大新闻。赵家从不穿丝绸或皮毛的衣服,一向穿棉衣。出门从不坐轿,永远步行。如果有人为慈善事向他捐款,他一定捐得最少。对他们的佃户,刻薄到极点。因此,附近的人都称他“守财奴”。

我家的情形与赵家迥然不同。我的家人常穿丝绸和皮毛,出门有时步行有时坐轿。可能我家是受了都市的影响,因为我家在城里做生意。在教育方面,蒋、赵两家尤其不同。赵家和蒋家一样也没有出过一个有功名的人。但赵家有钱,人们认为赵家应该让他们的子弟上学,俾使其社会地位提高,但事实并未如此。就以办私塾的赵先生论,也只读了两年书。赵家有一个孩子对我说,他爹认为花钱念书没有意义。他自己也不喜欢念书。

同类推荐
  • 记忆巡踪

    记忆巡踪

    漫漫人生路,回蓦成篇章。作者毕生的职业生涯,都是肩扛录像机,把镜头对准他人与社会,用胶卷、胶片、录像带、储存卡,留下了社会变迁、七彩人生、壮丽河山、国际友谊等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卷,那时的他,几乎是忘我的。退休离岗后,他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而后蓦然回首:终于把镜头聚焦自己,追溯昔日的人生足迹,把已逝去的春花秋月、功过得失、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定格在这本自传体的回忆录——《记忆巡踪》中。
  • 崇明岛传

    崇明岛传

    本书着重写崇明岛的历史,从而使崇明岛的特色,包括其形成的地理环境、大浪淘沙聚沙成洲的神奇、沙洲涨坍垦拓不止的垦拓精神、薪火不断的教育与文化传承,得以突出。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接近一种本质

    接近一种本质

    周语,散文家,安徽散文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靛蓝小孩》(indigo children)书系的主编。他在自我精神领域里踽踽前行,执着而坦然,他自诩自己笔名意为“一册周易,半部论语”,也只有对历史文化持有如此的敬畏与热爱,才能成为真诚的书写者与解悟者。周语的文字,就是他用“指尖流水”描绘的心灵史,因其为人的赤诚与为文的热诚,让他的文字比天空更加澄明透亮。
  • 绕不过的肉身

    绕不过的肉身

    这里有汉奸、有志士、有君子、有小人,这里有激情、有理性、有诗意的表述,更有细节的震撼。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肉身和灵魂的挣扎。
热门推荐
  • 慑宫之君恩难承

    慑宫之君恩难承

    临死之前,她才知道是心爱的夫君将她送上了绝路。一世情爱,于君王而言不过是权衡之术,是掣肘之法。于她,却是万劫不复。重生之后,她有想过舍爱弃恨远远逃离这红墙深宫。岂知厄运重临,似乎成为年贵妃才是她唯一的出路。从反抗,到挣扎,从逃避,到重拾旧恨,年倾欢历经两世,却摆脱不掉同样的心魔。难道就因为爱上了这天下最薄情的君王,世世要为他锥心刺骨?
  • 木偶太子是病娇

    木偶太子是病娇

    金陵城来了个木偶师,名叫白青。木偶师十指有‘线’,是操纵木偶的关键。木偶师心脏有‘灵’,是赋予木偶灵魂的枢纽。白青是木偶术的唯一传人,做出的木偶有上天入地、移山倒海之能,她只身入金陵,只有一个目的——复仇,杀燕王。她改头换面、蛰伏等待。她做了无数木偶,最终只留下了两个。三天后,她拆卸销毁了其中一个,原因不明。半月后,天朝太子病危,钦天监断言,唯有木偶师白青能救太子一命。果然,白青入宫三日,太子病愈。但白青表示:这个太子怎么长得那么像她三天前销毁的残次品木偶?当夜,她暂住的宫殿内突起阴风,她一睁眼,发现太子殿下跪坐在她的床上,手里拿着一把锋利无比的刻刀在她的大腿根比划,似乎是在琢磨着如果要肢解她,从哪里下手比较好。太子殿下冷漠至极,“你的骨头可以拆卸成二百零六块、肉可以剐三千刀,我要动手了,有些疼,你忍着。”白青:“???”
  • 千年秘

    千年秘

    四十年前爷爷等人的一次考古活动,引出了千年谜团的冰山一角,随后而至的却是人性的贪婪与狡诈,参与那件事情的人员接连死去,究竟是诅咒,还是谋杀?四十年后我无意中卷入这场争端之中,面对接踵而至的死亡气息?我又能否化险为夷,幸免于难?
  • 神度九州

    神度九州

    “在我的世界里,无所不能。”“在我的世界里,应有尽有。”“屌丝玩家:我想要美女。”“至尊玩家:我想要成神。”“结界玩家:美女可以有,再配一头野兽!成神必须滴,再赠送一层天!”(神度九州)粉丝群:455870376
  • 龙学宫

    龙学宫

    这是一所古老的学校,它不教人数理化,只教人神功异能,为世界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保护地球的和谐发展
  • 破圣而立

    破圣而立

    道法自然,与其互为人间,不如自成宇宙。天底下总有规矩在影响世人,即便这规矩让世界运转有序,但有谁能保证这其实不是病态的规矩?
  • 暗黑契约书

    暗黑契约书

    充满无限未知的新宇宙,如同错乱昂杂的棋盘,万千势力交错分布。这里有百万之数的铁血舰队,有通往死亡的暗黑星途,以及令人恐惧的隐秘种族……陆峰,一个假冒的联邦调查员,从监狱中一脚迈出,追寻着先辈英雄的足迹,狰笑着踏入了其中……
  • 一抹残阳映青山

    一抹残阳映青山

    在烽火岁月中,一个富家子弟,在国难当头之时,决定投身于抗战救国的洪流中去,无论是在青山绿水的千年羊城,还是在龙蛇混杂的十里洋场,他依靠着信念,勇气和才智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关口,挫败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的阴谋,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功勋。
  • 九阙梦华:绝情蛊

    九阙梦华:绝情蛊

    赋予江湖最新层面的诠释——有关大义、正邪、友情、爱情。风舞九天。烈马狂歌。刀光闪处。又起烟波。有一种蛊,以情为名。它将赋予你倾城的容颜,绝世的力量,不老的青春。每一个看到你的人,都会顶礼膜拜。因为他们从你眼中,看到了一生的爱。七日七夜后,它凝结成一滴眼泪,坠落在你所爱者心头。那一刻,美貌、智慧、力量、青春……都将灰飞烟灭。唯有那个人,将永远爱上,苍老、丑陋、孱弱的你,至死不渝。在世间,总会流传着很多传说。如七道彩虹,如绝情之蛊,如苗疆圣母,如昆仑魔山。有的太过离奇,有的太过诡异,有的太过悲伤。所以,大家只是姑妄听之,在茶余饭后,将这些传说一传再传。那些多年前的悲伤与惨烈就这样万口传颂。
  • 怪屋

    怪屋

    青年外交官查尔斯与美丽的索菲娅相爱,两人约定在二战结束后成婚。战后,查尔斯回到英国,听到的第一个消息便是索菲娅的爷爷——富商利奥尼迪斯在家中被人毒杀。查尔斯试图从住在这幢怪屋里的十一个人中找出凶手,未婚妻却对他说:“我们是一个怪异的大家庭,所有人都冷酷无情——但这种冷酷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是麻烦所在,让人看不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