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青春一个交待
2001年12月。我21岁,写《草样年华1》。
2004年12月,我24岁,写《草样年华2》。
2008年12月,我28岁,写《草样年华3》。
前后7年,写完《草样年华》系列这3本书。
别人出续集,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趁热打铁,一两年就弄出五六部,我七年出三本,显然不符合商业规律,没办法,东西不一样,现在这个速度我觉得已经够快的了。
这本3,可能没有1和2热闹,但我觉得是《草样年华》系列里最好的一本。
写这本3,不仅为了圆满1和2的故事,更为了圆满1和2里没写到的感受。
1和2只能算作“青春小说”的开端和发展,3才是高潮和结局。
这本3,写了青春快结束时的苟延残喘,和对生活的重新发现,有些地方否定了1和2的人生和世界观。
否定自己,每个人都有这个过程,早晚的事儿。
杨德昌的电影《一一》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片尾七岁的小孙子面对奶奶的遗像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多年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自己被电了一下,这个小孩说出了一个事实:不是非得头发白了、老二耷拉了、乳房下垂了才算老。老是一个心理概念。
有时候“嘎嘣儿”一下,你就觉得自己老了,也就是一秒钟的时间。造成“嘎嘣儿”这一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你看见比你小的孩子拿着一个你不熟悉的电子产品,比如你听见一一句你听不懂的话,比如你在球场上启动的那一瞬间已经被别人甩下很远,比如二尺三的裤子你再也系不上扣了,比如天一黑就想在家睡觉了……这一瞬间,无处不在。
一觉得自己老,做事儿自然和以前不一样了,用文艺点儿的话说就是,成熟了。
写小说是件很伤神的事儿,这本书写完了,我该养养神了。
《草样年华》系列这3本,再加上《活不明白》,算我在青春即将结束的时候,对青春有个交待。
接下来写什么,怎么生活,还没想好。生活很像一个游戏,空当接龙——无论到哪儿了,后面总有能接的东西。
孙睿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