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3400000010

第10章 勤恳朴诚,为广西大学校训 大家拼命,是我们教学精神

1931年10月10日,西大举行本科第一届新生(理学院第一班30人)开学典礼,马校长在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讲话,他说:“广西大学成立了,从此,广西有了自己的大学,不必去外省读书了。广西经济贫困,是文化落后的省份,首先办实用科学。所设理、农、工3个学院,今年先招收农科和工科学生,以培养建设广西必需的人才。现在所请的教授是全国知名的教授,希望现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勤奋读书,不要辜负广西父老的希望。”“我们要提倡这样的学风,师生共同生活,教授似家长,学生像先生的子弟;学生很用功,自修时间均在自修室自修。”“我们提倡‘锄头主义’来建设美好的校园。有了‘锄头主义’,才能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担负起建设广西的任务。”

马校长亲自撰写校训:“勤恳朴诚。”

他还撰写了广西大学的校歌,歌词是:

保卫中华,发达广西,是我们立校本意;

为国牺牲,为民工作,是我们求学目的。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求得知识,练好身体,更遵守严格纪律。

努力,努力,大家一齐努力,

对内团结,对外抵抗,为祖国奋斗到底。

学校行政组织分教务处、训导处、总务处,各处下设各小组。院系有理学院一年级1个班,预科三年级9个班,共有学生588人。

1932年9月,理学院成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并成立农、工两学院。农学院分农学、林学两个系,实习有农场和林场;工学院设土木工程系,次年增设机械工程系,实习有机械工厂。

1934年秋,工学院又设采矿专修科。马校长亲自兼工学院院长,盘珠祁兼农学院院长,马名海为理学院院长。

1935年9月,广西大学将矿冶专业改为采矿冶金系。生物系因两年来无人报考,事实上并未开班。自此,全校理、农、工3个学院9个系,其中理学院有学生114人,农学院136人,工学院202人。另,附中学生350人,总计802人;有教职工90人,其中理学院30人,农学院23人,工学院23人,附中专任教员8人,语言科教授、讲师6人。

学校开办费为100万元,1931年复课后,5年经费由每年20万元增至28万,临时费年近20万元。到1935年底,校产共达1亿2000多万元。

说到广西大学初具规模,不能不感谢校长马君武博士。

马君武重回广西,致力于办好广西大学,努力培养广西人才,可谓呕心沥血。居正先生在《马君武碑铭》中,说马在广西大学的创建过程中“一木一石,一瓦一椽,一几一席,悉心擘画,手胼足胝,虽在疾中,未尝少息”。

西大第一届毕业生苏宏汉先生多年之后回忆当年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他说:“蝴蝶山的沟坎是我们填平的,操场的土方是我们挖的,所有路旁的树木是我们栽的……将一座荒山建成幽雅安静而美丽的校园,这都是马校长策划的结果。”当然,这仅仅是校园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广西大学在基础很薄弱的起点上,迅速获得了超常的发展,接近或跟上国内先进大学,引起全国的瞩目,这不能不说是马校长的功劳。

他儿子马保之回忆,马君武平日以俭朴著称,家居生活中除许多书籍外,陈设极为简朴,全都是陈年的旧家具。饮食方面,他从不讲究,如果他单独吃饭,煎两个荷包蛋就是佐餐佳肴。担任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府、大元帅府秘书长、总长、省长、大学校长期间,穿的都是长衫、布鞋,他不爱穿西服或当时的制服。他的官职不低,权力不小,但从不苟取一文,也从不浪费一文,操劳一生,遗留下的只有6000元港币的存款。他经常告诫两个儿子:为人务宜诚实、勤俭,切不能损公肥私;为人应该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才能扪心无愧。为了要儿子做到勤俭,在上海市郊杨行居住期间,叫儿子干农活,除护理果园之外,要他们踏水车、挑水。马君武从来就要求儿子成年后该自力更生。马保之筹办婚礼时,父亲叫他对婚礼的费用自行负责,且叮嘱不宜铺张,只将100元当作“见面礼”送给儿媳,还自撰并书就一副很有教育意义的楹联——“诚实为做人初基,勤俭乃立家根本”,送给马保之夫妇。

但为了建校,或有穷学生向他借钱,马君武却能慷慨解囊。

马君武是工科出身,广西大学初创阶段对理工科特予重视,当时经费很少,他特别强调要添置一些实验用的仪器。马君武一贯认为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实验,绝不能仅凭课本和讲授,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所以他经常要求、督促有关人员,尽可能地将财力用在增加实验仪器方面。尽管实验仪器价格较贵,而且要往上海、广州去采购,仅一个材料试验机便花了20万元,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康有为去世之后,他的家人有意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接洽,花了6000元,将康有为的2万余本私人藏书收购,运回梧州广西大学。当时,学校藏书达76000多册,其中中文占七成,外文占三成,善本古籍2万多册,报纸32种。故学校图书设备胜过当时中山大学。

为了吸引、鼓励各地人才到广西大学任教,马君武对外来教师给予相当优厚的政策,发给不同于本省教师的工资,尽可能安排最好的房子。马君武的大儿子马保之(原名马保罗),从金陵大学毕业后,马君武要求他约两位同班同学到广西大学任教,并指定儿子担任生物学助教,每周只上两个下午的课,但规定儿子每晚都要到教室,答复学生中有关化学、生物、数学、英文等方面的问题,还规定助教必须住在蝴蝶山上学校的宿舍中。当时,马保之每月的薪水是120元,外省籍的助教每月的薪水却比他多40元。父亲向儿子解释:广西既穷,又缺少人才,想将外省籍的老师罗致到广西来很不容易,外省籍的愿意来西大任教,只能用这种多给一些钱的办法来鼓励。

当时的广西,通用两种语言,一种是广话(白话),另一种是官话(桂林话),马君武要求将讲广话和讲官话这两种不同语言的学生,混合搭配在同一间宿舍,目的在于让两种不同语言的学生便于沟通感情,不易产生隔阂,也不致形成地域观念。

马保之回忆,父亲虽然住在山下,但除了假期之外,不论晴雨寒暑,他每夜都提着马灯上山巡视课室和宿舍,经常参加学生的讨论,有时也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父亲的责任心很强,性格相当急躁,见到学生或教师中有时有些不对的地方,往往严加批评,受批评的通常不敢作声,他自己却从没意识到自己性格的急躁。他为官、办学都相当严肃,从不徇私情,不用私人。业余时间,他常和同事、学生闲谈,有时很风趣,引起一片笑声,往往使人忘却了他严肃的一面。他的朋友黄炎培先生曾说过:“马君武博士像一位幽默大师,当他轻松的时候,谈笑风生,诙谐不绝;当他严肃的时候,那分幽默感就消失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时,大多数学生是农村富绅子弟,来到梧州读书,第一次见到繁华的城市风光,有的人便有点沉醉其中,老爱往城里跑,影响了学习。马君武便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蝴蝶山自然景物幽美,形势天成,榜山横于前,阻隔混浊之梧州不映眼帘,盼大家少到市里,以节省金钱和韶光。于兹正值春风惠临,绿柳发芽,水碧山青,春鸟乱鸣,应乘时努力学习,往应该去的地方,如往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和大自然去,以求得智识,练好身体。”

他曾为学生梁庆培写有一联,以鼓励学生励志,并勉励学生注意品行修养和勤奋治学。联曰:

守身严似犬防贼,治学勤如蜂筑巢。

后来,又在此联之下加了两句,成七绝一首,名为《示梁生》:

但使每年增一尺,到头终比万山高。

在马校长的得力治理下,西大日益健全和壮大,影响也越来越大。校内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不少,学生的学习风气异常浓厚。马君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来描述西大的教学氛围:“西大有一种精神,就是‘大家拼命’,这或许是别间学校所没有的。”

他亲自为学校制订了“上山主义”,即要学生发扬建校时期的艰苦精神,以劳动为荣,保勤俭之本色,不受浮华繁艳的诱惑。他自己身体力行,爱校如家。他说过:“我有两个家,一个是很小的家,一个是很大的家,就是广西大学……当我在外面时,很多人问我,你在低头想什么?我答,我在想我的家……没有一天不挂念着。”

为了这个“家”,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低下“勇武”的头颅。传闻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待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

作为一个教育家、大学校长,马君武对待学生既以言教,又以身教,既关心学生的学习,又关心他们的生活。他经常在中午或晚间去学生宿舍看望学生,检查学习,了解情况。在学生自修时,他常常提一盏马灯或一只灯笼,到学生宿舍,一个个房间巡视点名,问学生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教师讲课讲得怎样,有什么问题等等。学生有时向他提出数理化课程上的问题,请他解答,他能解答就当时解答,不能解答则说“我明天晚上答复你”,并且言而有信。因此,他对几百个学生中,哪个勤奋,哪个偷懒,学得怎样,都了如指掌。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都不敢偷懒,晚上都能按时自修。

马君武对贫寒学生更是关心有加。他在校内筹集“苦学基金”,基金由学校银行存款利息和教职工自愿捐助的钱组成,用来鼓励成绩优秀而家境贫寒的学生能继续完成学业。《学生免费暂行条例》规定奖学金分6个等级:在一个学期内每次月考各科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可以免去全部学杂费、伙食费和书籍费,这是最高级的奖励。学期各科平均分数达80分以上的,可免学费,这是最低的奖励。二者之间,又按成绩高低,还有4个等级。另外,还搞勤工俭学,以补贴学生生活费之不足。当年在西大读书的贫苦学生,好些人就是依靠获得奖学金和工读苦学成才的。

马校长慧眼识人,对可造就的人才悉心培养。著名教授秦道坚(台湾大学教授),青年时期家庭困难,上不起学,听说广西大学可以半工半读,便来到梧州,给马君武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介绍自己的情况,还特意要求学校能安排勤工俭学。马君武得知他在考试中成绩排名第二,当即在信上批示:准予注册,应交的膳、宿、学、杂费日后再定。入学不久,秦道坚因身体不舒服,有一天上课时竟趴居桌子上睡着了。恰好马校长来巡视,他将秦道坚唤醒后说:“才九点钟就困了,你可要好好用功。”言罢转身而去。秦道坚要求工读的事却一直没有批下来,每逢收费的日子,会计部门就会将一张欠费条子送来,弄得他有口难辩。好不容易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他考的是第一名。第二天,马君武就叫人把他请到校长办公室,对他说:“拿着条子到会计室去,把这一学期欠的费用结清,以后每天在化学实验室工作两小时。”

秦道坚一直称马君武为恩师。粤桂战争时,秦道坚流落到香港某报馆当临时书记,他想到上海求学,又没有钱。马君武得到消息后,立即汇来路费,叫他到上海后暂住在自己家中,后又介绍他到上海大夏大学读书。当时还有二十多个西大预科生在上海求学无门,马君武照顾他们生活的同时,分别介绍他们到各大学读书。

马君武任校长时,爱才如宝,用人唯贤,在选择教员时,不论其贫富,不以衣着取人,唯才是用。有青年教员郑建宣,壮族,广西宁明县人,与马君武非亲非故,武昌大学毕业后,在省立四中即梧州中学教书,只因教学有方,被马君武聘到西大当助教。一天深夜,当他正在阅览室埋头备课时,被巡夜的马君武碰见。马校长对这个勤奋工作的年轻助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深入的了解、考察,马校长认为郑建宣是一个可造就的人才,于是,在1933年派他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后来回西大任教。1980年,我辈采访郑建宣先生时,他任西大副校长。他说,他回国时,马君武已不当校长,寄居上海,他便到上海拜访马校长。马校长一见他,非常热情,倒茶让座,又捏捏他的手臂,笑呵呵地说:“国外的洋面包,把你养得又白又胖了。”他向马君武请示是否回校任教,马校长当即说:“你是广西人,用广西钱留学,怎么不回广西?”并亲笔写信向广西大学推荐。年过古稀的郑副校长,回忆起四十多年前见到老校长时的情景,仍然热泪盈眶,激动不已。

郑建宣教授不仅自己热爱广西、热爱西大,后来,他的儿子、我国著名的高能物理学家郑志鹏教授同样热爱广西、热爱西大。父子俩的“西大情结”让人敬佩:当年,广西大学送郑建宣教授留学英国,他的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小比尔格教授;1978年,郑建宣教授的儿子郑志鹏被选送到德国留学,其老师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星移斗转,1958年广西大学重建,从吉林大学请回郑建宣,任命为广西大学常务副校长;1989年,广西区党委任命郑志鹏教授兼广西大学副校长,到了1995年至1997年,郑志鹏兼任广西大学校长,为西大申报“211工程”(即国家教委制定的在21世纪建设100所重点大学的规划)做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西大申请“211工程”获得教育部通过。

西大不了情,父子两校长,一时在广西传为美谈。

因此,差不多所有在马校长任内读过书的学生,都爱戴马君武。有人这样描绘马校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视学生如儿女,学生视他为父母。”

然而随着局势的发展,这样的好校长却受到国民党军政当权者的排挤,最后不得不离开广西大学。这是后话。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热门推荐
  • 盘神帝尊

    盘神帝尊

    天门魔人突现,征伐天下!身为一州霸主岳家也惨遭毒手,家主身死,家族败亡!大少爷岳云天身陷贼手,没想到被丘山妖修所救。为报父仇,拜在玄龟玄青圣尊门下,修炼五行诀、天地人三书,阵法炼丹炼器无所不能。本以为大仇可报,谁知道天门展现的实力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篆刻:金石篆刻艺术

    我国古玺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印纹陶,后经商周时的甲骨文、铭文、石鼓文等雕刻影响,至战国时形成整体形象。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动力来自文字体系的演变和完善,同时体现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审美风尚。随着玺印的使用相对普及,其文字表现形式也趋于多样化。先秦古玺留存于世的大多是战国玺。古玺形状各异,内容有官职、姓名和铭文等,玺文精练,章法生动,传达着远古文明发端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漫漶,显得越发神秘、朦胧和迷幻,让人感受到一种神奇、古朴的气息,令人心驰神往。
  • 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一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后宫谋

    后宫谋

    身为庶女就要沦为他人的棋子,替人选秀,她精心谋划,以平凡之姿,入宫为妃。一朝提携俘获君心,明争暗斗,回击劲敌。她步步稳妥,一步一高升为传奇女子!
  • 狩生

    狩生

    开局一把大黑剑,装备全靠打?不存在的……因为年小夜每天不是在逃亡的路上,就是正在被人追着打!
  • 绝代冥妃:冥王小傲娇

    绝代冥妃:冥王小傲娇

    无赖的冥王死缠烂打,神王的深情款款,她上辈子是拯救了世界吗?“我缠着你,永生,永世,哼。”某无赖色眯眯的双眸,直勾勾地盯着她,嘴角略带笑意。一旁的神王,眉头紧皱,醋意十足。被夹在中间的她,弱小无助,看着这俩人瑟瑟发抖。
  • 江湖风云策

    江湖风云策

    某天。诸位前辈:教主,xxxxxx某位教主:我很忙。我没空。诸位前辈:呵呵哒。某位教主:……——这是某位教主的酸甜苦辣咸,也是一幅芸芸百态图。——本书多线叙述(有主线,有副线)。
  • 重生之不爱负心前夫

    重生之不爱负心前夫

    爱到极致,倾尽所有,换来的却是最无情的背叛。在死的那一刻,她终于看透,原来,那就是所谓的爱情。当她再度的睁开眼睛,将眼底的柔情尽收。从这一刻起,她不再为爱而活,她要重新的为了自己活一次。重生后的她,是无数人追逐的对象,漂亮,聪明,家境让很多男人可以少奋斗几百年。然而对于一卡车飞扑过来的追求者,她只是冷漠以对。只是她冷淡,如千年冰山般的脸却让很多人越挫越勇。回心转意的前夫?——我从不吃回头草。学校的七大王子?——我不是灰姑娘,不作王子梦。商界的八大酷男?——我对冰山不感冒。黑道的四大教皇?——我不想随时有守寡的危险。居然还有一个,是她的亲哥哥?——哥哥,别捣乱。窝边草更加不能啃。*********************************************************************************************简默:我宠你,爱你,疼你,对全世界我都可以冷漠,都可以淡然,惟独对你不行!但是,为什么你还要逃?为什么你就是不能接受我?小思,你只能是我的女人!谁也不能抢走你!谁都不能!简思:哥哥,对不起,我只能把你当哥哥了。这样的我,怎么敢奢想得到你全心全意的爱?我不配……倪嘉:我还记得十年前,那惊鸿一瞥,从此再难忘。我错了,我不该在别人的身上寻找你曾经的影子,然后将你伤透。既然现在上天再次的把你送到我的面前,你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赎罪?简思:不好意思,我不想做你前妻的替身,而且,别人碰过的东西,那么脏,你觉得我会要吗?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吧!龙邪:小丫头,有我在,别怕。谁敢伤你,我便杀谁!如果世界要与你为敌,我便为你毁了这世界,有我在,看谁敢让你流一滴泪!简思:那你去自杀吧!尹澈:我永远不会说爱你,因为我知道自己不配,但是,我永远都会爱着你,因为从遇到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局。只要你幸福,我快不快乐,都无所谓。简思:既然如此,不如不要相遇。至少你可以平淡的做你自己。风漠熙:再说我脸大挡了你i的太阳,我要生气了。我明明就那么帅,那么优雅,你为什么就是看不到我的好?简思,你到底要我怎么做呢?鬼牧: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任何人想要抢走你,我都不允许!谁敢抢,我就杀了谁!阿斯曼:为了你,就算是死,又何妨。当初你给了我命,如今,我还你!
  • 海外童话:范多尔瑟老奶奶和鹳鸟一家

    海外童话:范多尔瑟老奶奶和鹳鸟一家

    本书是刘兴诗爷爷在海外居留期间,根据所见所闻有感而发的一些文学童话作品。其中有的曾经用英文写作,翻译为荷兰文后,首先在海外发表,以后再自己翻译为中文出口转内销。每篇文末均注明写作地点和环境,有别于伪冒海外作品。其中:《谢谢您,施耐尔太太》获1998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奖,并列入《天使在人间》童话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及其他一些选集;《没法举行的宴会》是大陆作家的作品唯一选入台湾小学教材者;《圣诞老人之歌》选入王泉根主编《中国最美的童话》,重庆出版社;《泰莎和小金鱼》最早在荷兰发表,并加编者按,指出这是一位中国教授的作品;《星孩子》列入1983年全国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推荐书。
  •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洞玄灵宝玉箓简文三元威仪自然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