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3100000010

第10章 黄万里衣着之研究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赵诚著,24.6万字,实为一部《黄万里传》。多年前曾出版过,经作者修订,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了全新修订版。两个版本我都看过。应当说此番的修订,内容有增加,装帧有改进,是一个更好的本子。

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传主黄万里先生,不光是一个饱学之士、忠贞之士,还是一个几乎任何时候都衣饰整洁的儒雅之士。几十年间,虽屡经挫折,但风仪不减,只要有可能,总是西装革履,示人以端庄干练的形象。

究其原委,主要是他年轻时所受的教养。出身名门,幼承庭训,留美多年,风气习染。1911年出生,其父黄炎培,清末举人,著名社会教育家。1934年赴美留学,先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硕士,继获伊利诺大学水利工程学博士。

再就是,他担负重责,持身严正。1937初回国,历任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技正、成都水利局工程师、甘肃水利局局长,一直独力主持水利工程与水文勘探。1949年赴沈阳,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意志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1950年其任唐山交通大学水利系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后,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直到2001年去世。自1957年起,霉运开始。因反对上三门峡水库工程,被打为“右派”,直到1980年才获得“改正”。二十多年间,尤其是“文革”中,曾扫厕所数年,下放江西鲤鱼洲劳动一年多,接着又下放三门峡坝区劳动多年,直到“四人帮”垮台才回到北京。若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精神稍一松懈,早就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衣着风仪?

我做了个统计,全书有关黄本人衣着的图片三十三帧,有关黄本人衣着的文字五处,另有两处文字,虽未提及衣着,但可推见。试作研析。

三十三帧图片中,摄于新中国成立前者十帧。除了一张是周岁照,头戴绒帽,身穿花衣,一张是少年照,白色中装,领口紧系,其余八帧,均为西装且打领带。1937年回国与家人的合影,为全身,能看出身穿浅色西装,脚登白色皮鞋。

当注意的是,1940年在四川三台县水利工程的庆典仪式上,背后是乡民,近景多人中,独有黄万里,一身深色西装,白衬衣,浅色领结。再就是,1948年在甘肃水利局长任上,为职工讲课,仍是西装。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三帧照片,可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时期。

“文革”前五帧。分别为第60页,新中国成立初在唐山交大任教时与同事学生的合影,时为冬季,穿中山装棉衣;第76页,1957年夏打成“右派”前与家人合影,西装上衣,大翻领衬衣;第98页,1957年10月刚打成“右派”后与妻子在自家庭院合影,开襟毛衣,翻领衬衣;第209页,1963年夏带长子黄观鸿探望父亲黄炎培,祖孙三人合影,白色衬衣;第132页,1965年夏小女儿参加高考,学业优异却受到父亲连累未被录取,在家中与妻子女儿坐在一起的合影,不太清,似毛衣。这当然是因为时代变了,不宜穿西装了。纵然如此,也不是一下子就变了,全都变了。

不是一下子变了,是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两三年,在唐山交大,还是穿西装的。他的学生,后来成了著名水利学家的王三一教授,在回忆文章里说:“初见黄先生时,他西装革履,留着日本式的小胡子,喜欢跳舞,翩翩起舞时,神态十分潇洒。”

不是全都变了,是说遇到特殊场合,该穿还是要穿的。调到清华大学后,直到“反右”前,黄一直是水利系工会的副主席和清华教授俱乐部的主任,组织舞会是他的职责,跳舞是他的爱好。有那么一段时间,年轻漂亮的女助教李亚莉,几乎成了他的专职舞伴。据李亚莉回忆说:“黄先生特别爱跳舞,但他没有舞伴,因为黄师母不爱跳。所以,他常常带我和黄师母两个人去,我就成了他的舞伴。”这样的场合,必是西装革履无疑。

“文革”中三帧。一为第140页,似乎坐在自己家里,怀抱两个小孙女,面容肃穆,穿对襟中式棉衣。一为第147页,从江西鲤鱼洲回到北京后,1972年春与在京的姐姐弟弟合影,面容沉静,中式棉衣。一为第149页,1972年春从三门峡水库工地回京探亲时,独自摄于中山公园,头发灰白,面容苍老,身穿厚厚的中山装棉衣,或许是中山装外套,内衬棉衣。

有一段文字,可以想见他在三门峡下放劳动时的穿衣状况,其时工资冻结,每月只发二十元生活费,工作是打扫厕所。据同事沈英回忆:“黄先生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一个大专家被贬到三门峡打扫卫生,用砖垒厕所……我记得有时黄先生随清华的人去开会,当地人并不知道黄先生的身份,有一次把他也请上了主席台。回来后黄先生又挨批了一通。对这些无端磨难和凌辱,黄先生都泰然处之。他看得很透,知道是怎么回事。每天打扫完厕所后,就在楼道里练太极拳。”这个故事的吊诡之处是,已沦为政治与经济双重贱民的黄先生,仍然衣着整洁而气宇轩昂,以致不明内情的当地干部,把他当成了清华水利系三门峡基地的负责人之一。

还有一段文字,也可以看出黄当年的“形态”与心态。据同事任裕民回忆:“20世纪70年代我在三门峡水利系基地泥沙组。黄先生在这里劳动。他的生活习惯与其他人有点不一样。马路对面有卖小吃的,一般的教授都不买,黄先生不这样,买了之后,就大模大样地吃起来……当时他是大右派,动不动就把他拉出来批一下。一次,把他叫到车间工人那儿去批斗。工人叫他低头,他就低头,他无所谓。‘你叫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文革”结束到去世前共十五帧。黄先生是右派,对他来说,“文革”结束,还不是苦难的结束,真正的结束,应当是1980年“右派改正”之后。

这十五帧照片中,穿西装者六。其余均为中装、毛衣、医院病号服,还有一帧为背心,系在家中与侄辈的合影。这一时段,取中间值,按1991年计,黄先生已是八十岁的老人,多次住院动手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雄气概。但是,只要外出讲学,或是正式场合,甚至在家中照相,仍是西装笔挺,一点也不含糊。

这六张西装照,分别是:第187页,1987年赴美国讲学,在旧金山金门大桥边留影;第178页,1988年在浙江大学讲《连续介体力学能量消散率定律》;第218页,1988年与夫人在颐和园留影,外穿风衣,扎腰带;第220页,1997年与夫人钻石婚合影,深色西装,白衬衣,扎领结;第196页,晚年在家中的留影,深色西装,白色衬衣,深色领带;第239页,1998年重返讲台,白色西装,深色领结。这年黄先生已八十七岁,身患癌症且动过大手术,身体很是虚弱,然而,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心里非常不安,觉得有必要把他多年治水的心得与理论,给同学们讲一讲,便主动申请上了讲台。

这件事还要多说几句。按说,像黄先生这样的留美博士、资深教授,在清华早就应当是博导、终身教授,要给研究生上个课,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然而,事实上不可能。他只是个普通教授,连带研究生的资格也没有。不是他没有,是校方没给他,也不对,应当说是他自己主动放弃了这个资格。

20世纪80年代,黄先生曾带过两个硕士研究生。但紧接着,清华大学出台一个政策,凡担任博导者,必须本人申请,系里和学校批准方能担任。水利系和学校领导都认为黄有这个资格,但是黄先生拒绝申请。他说:“写申请,多此一举,有资格的人,也就是能带博士的人,还要写申请吗?不够资格的人才写申请,我够资格为什么写申请?”本人拒绝写申请,领导无法批准,也就失去了带博士生的机会。只能按普通教授对待,到年龄就退休,连硕士研究生也不能带了。当年这样做的,不光黄先生一人,据书中说,还有两个公认有博导资格的人也因此而未能担任博导。

不是博导,早就退休了,要上讲台,当然要给系里写申请了。

好在这次水利系领导同意了黄先生讲学的请求。为了表示对教师职业的敬重,他特地穿了一套整洁的白色西装上讲台。这是此生最后一次授课。

服装,在黄万里身上,某种时候是身份的标志,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的境界。

2012年1月10日

同类推荐
  • 情感真谛(读者精品)

    情感真谛(读者精品)

    人真正生命的诞生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生存与安然

    生存与安然

    从海拉尔起,大约过了整整三天,我才适应了原有生活中的一切。估计一头来自草原上的羊要适应城市,从慌张到安详也需要三天。火车开始向南开,尘世在南,我觉得我又在钻回那个厚闷而熟悉的口袋。过去的半个月里我意外地得到了呼伦贝尔大地的慈爱从容宽厚安逸,我是个享受到了幸福的人。
  • 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爱,是所有问题的答案

    对于世界,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些人,你却是整个世界。这,就是爱的全部意义。书中共集合了32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有着共同的主题,那就是爱。在这个物欲横飞的年代里,如果你细心,你会发现,爱从未离开过。有时候,我们为了梦想、为了生活奔忙着,甚至忘记了很多爱的样子,忘记了爱对生活的意义。没关系,这本书会带你走进不同的故事,重温那些温暖,并让你感到,周围人的爱,从未停歇过。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命里有时勿需求

    穿越之命里有时勿需求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唯有实力强大的人才可以站在顶峰俯瞰下面卑微得如蝼蚁的人类,我不愿做蝼蚁,即使前方是刀山火海,即使手段卑劣了些也要往前走,即便到那时我已没有了退路……(本人新手,纯纯的,不喜匆喷,求放过。)
  • 我是猫

    我是猫

    《我是猫》是日本“国民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成名作,对日本文学有着极深远的影响。《我是猫》的写作角度很新颖,从一只猫的视角来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只猫生活在一个教师家中,见识了形形色色各种文人:没心没肺无厘头,唯恐天下不乱的迷亭;古板又一丝不苟,有点不知变通的寒月;理想主义,空有理论不实践的独仙……当然还有猫咪的主人,迂腐没耐心,做事三分钟热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弥。在猫的眼里,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讨论些没意义的事情,不满现实,也就只会抱怨,像苦沙弥,被私塾的学生恶作剧整得苦不堪言,被邻居嘲笑,却都无可奈何。
  • 爱若两难

    爱若两难

    一个是十五春秋风雨同舟的亲密恋人,一个是清纯可人一见倾心的美丽少女,他该如何选择;一边是英俊儒雅风流倜傥的职场金领,一边是青春帅气痴心真意的富家少爷,她该去向何方?这一场恋爱从未开始,却不断地在结束。这个世界人潮汹涌,一旦放手,又怎能确定再找回彼此?
  • 我变成了一部手机

    我变成了一部手机

    遭遇车祸身死的江羿,很幸运地获得了重新变身的机会。但是,江羿却没有能够变身为人,而是变成了一部带有智能系统的手机。而自己的主人,还是一个漂亮可爱的萌妹子。好,既然如此,那就看我如何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什么人生巅峰啊?”智能系统说:“江羿,你现在是一部手机,你懂不懂?想要变成人,先过来完成这个任务再说!”
  • 永不放弃: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危机的46个绝妙方法

    永不放弃:工作和生活中处理危机的46个绝妙方法

    “永不放弃”,这是我们对待任何事情应持的态度。当问题来临的时候,如果你以前的方法不能奏效,那么不妨换另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直到你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止。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任何问题总有一把解决的钥匙,只要继续不断地、用心地循着正道去寻找,你终会找到这把钥匙,问题一定能解决。本书从46个方面为你开列了克服这些危机的有效“处方”,旨在从正、反两方面告诫你必须这样做的道理和方案,让你在短时间里铲除自己的危机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驾轻就熟、本领超群的人。
  • 黑帝独宠,杀手娇妻别想逃

    黑帝独宠,杀手娇妻别想逃

    隔壁新坑《教主追夫路漫漫》了解一下~ 她是杀手,雪夜惨死,一朝重生,成为被所有嫌弃的傻子千金。厌倦血腥,她向往平淡,渐渐变成弱鸡。当经历很多之后,才恍然,唯有变强才能保护想保护的。他一代君王,杀伐果断,本该无情无爱,却唯独将她深刻心间。万年等待,只为再寻得那个她。当命运安排再度相遇,他们是否能破镜重圆?一次次经历生死别离,终明白,原来心始终相依,从未离弃。持子之手,愿与子偕老!
  • 醉入冰河恋上你

    醉入冰河恋上你

    言若舟在一次意外中完美穿越。狐妖你靠点谱OK?王爷你收起你的爪子好嘛?情敌?祝你活到明天。
  • 我的绝色美女特工老婆

    我的绝色美女特工老婆

    【火爆新书】王者神秘归隐,就在所有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殊不知,却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波澜!
  • A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Botany Bay

    A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Botany B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砖之谜

    金砖之谜

    公元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九日,仲春的哈尔滨,正是新叶绽绿、丁香吐紫的好时光。清晨时分,教化广场东一幢小巧的俄罗斯式砖房,房门一开,走出一个身材极高、面目清瘦的老人。看上去,他不过七十岁左右,可实际年龄已八十开外。附近这一带,人人知道他姓王,却很少有人叫得上他的全名王介夫。这对于一位早已退出社会生活的老人,本也不算什么。昨天,不远处的传呼电话找“王介夫”,人们忙了好一阵,才总算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