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3100000010

第10章 黄万里衣着之研究

《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赵诚著,24.6万字,实为一部《黄万里传》。多年前曾出版过,经作者修订,陕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了全新修订版。两个版本我都看过。应当说此番的修订,内容有增加,装帧有改进,是一个更好的本子。

读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传主黄万里先生,不光是一个饱学之士、忠贞之士,还是一个几乎任何时候都衣饰整洁的儒雅之士。几十年间,虽屡经挫折,但风仪不减,只要有可能,总是西装革履,示人以端庄干练的形象。

究其原委,主要是他年轻时所受的教养。出身名门,幼承庭训,留美多年,风气习染。1911年出生,其父黄炎培,清末举人,著名社会教育家。1934年赴美留学,先获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学硕士,继获伊利诺大学水利工程学博士。

再就是,他担负重责,持身严正。1937初回国,历任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技正、成都水利局工程师、甘肃水利局局长,一直独力主持水利工程与水文勘探。1949年赴沈阳,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意志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1950年其任唐山交通大学水利系教授,1953年院系调整后,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直到2001年去世。自1957年起,霉运开始。因反对上三门峡水库工程,被打为“右派”,直到1980年才获得“改正”。二十多年间,尤其是“文革”中,曾扫厕所数年,下放江西鲤鱼洲劳动一年多,接着又下放三门峡坝区劳动多年,直到“四人帮”垮台才回到北京。若是一个意志薄弱的人,精神稍一松懈,早就自暴自弃得过且过,哪里还顾得上什么衣着风仪?

我做了个统计,全书有关黄本人衣着的图片三十三帧,有关黄本人衣着的文字五处,另有两处文字,虽未提及衣着,但可推见。试作研析。

三十三帧图片中,摄于新中国成立前者十帧。除了一张是周岁照,头戴绒帽,身穿花衣,一张是少年照,白色中装,领口紧系,其余八帧,均为西装且打领带。1937年回国与家人的合影,为全身,能看出身穿浅色西装,脚登白色皮鞋。

当注意的是,1940年在四川三台县水利工程的庆典仪式上,背后是乡民,近景多人中,独有黄万里,一身深色西装,白衬衣,浅色领结。再就是,1948年在甘肃水利局长任上,为职工讲课,仍是西装。

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三帧照片,可分为“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三个时期。

“文革”前五帧。分别为第60页,新中国成立初在唐山交大任教时与同事学生的合影,时为冬季,穿中山装棉衣;第76页,1957年夏打成“右派”前与家人合影,西装上衣,大翻领衬衣;第98页,1957年10月刚打成“右派”后与妻子在自家庭院合影,开襟毛衣,翻领衬衣;第209页,1963年夏带长子黄观鸿探望父亲黄炎培,祖孙三人合影,白色衬衣;第132页,1965年夏小女儿参加高考,学业优异却受到父亲连累未被录取,在家中与妻子女儿坐在一起的合影,不太清,似毛衣。这当然是因为时代变了,不宜穿西装了。纵然如此,也不是一下子就变了,全都变了。

不是一下子变了,是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两三年,在唐山交大,还是穿西装的。他的学生,后来成了著名水利学家的王三一教授,在回忆文章里说:“初见黄先生时,他西装革履,留着日本式的小胡子,喜欢跳舞,翩翩起舞时,神态十分潇洒。”

不是全都变了,是说遇到特殊场合,该穿还是要穿的。调到清华大学后,直到“反右”前,黄一直是水利系工会的副主席和清华教授俱乐部的主任,组织舞会是他的职责,跳舞是他的爱好。有那么一段时间,年轻漂亮的女助教李亚莉,几乎成了他的专职舞伴。据李亚莉回忆说:“黄先生特别爱跳舞,但他没有舞伴,因为黄师母不爱跳。所以,他常常带我和黄师母两个人去,我就成了他的舞伴。”这样的场合,必是西装革履无疑。

“文革”中三帧。一为第140页,似乎坐在自己家里,怀抱两个小孙女,面容肃穆,穿对襟中式棉衣。一为第147页,从江西鲤鱼洲回到北京后,1972年春与在京的姐姐弟弟合影,面容沉静,中式棉衣。一为第149页,1972年春从三门峡水库工地回京探亲时,独自摄于中山公园,头发灰白,面容苍老,身穿厚厚的中山装棉衣,或许是中山装外套,内衬棉衣。

有一段文字,可以想见他在三门峡下放劳动时的穿衣状况,其时工资冻结,每月只发二十元生活费,工作是打扫厕所。据同事沈英回忆:“黄先生心胸开阔,豁达乐观。一个大专家被贬到三门峡打扫卫生,用砖垒厕所……我记得有时黄先生随清华的人去开会,当地人并不知道黄先生的身份,有一次把他也请上了主席台。回来后黄先生又挨批了一通。对这些无端磨难和凌辱,黄先生都泰然处之。他看得很透,知道是怎么回事。每天打扫完厕所后,就在楼道里练太极拳。”这个故事的吊诡之处是,已沦为政治与经济双重贱民的黄先生,仍然衣着整洁而气宇轩昂,以致不明内情的当地干部,把他当成了清华水利系三门峡基地的负责人之一。

还有一段文字,也可以看出黄当年的“形态”与心态。据同事任裕民回忆:“20世纪70年代我在三门峡水利系基地泥沙组。黄先生在这里劳动。他的生活习惯与其他人有点不一样。马路对面有卖小吃的,一般的教授都不买,黄先生不这样,买了之后,就大模大样地吃起来……当时他是大右派,动不动就把他拉出来批一下。一次,把他叫到车间工人那儿去批斗。工人叫他低头,他就低头,他无所谓。‘你叫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文革”结束到去世前共十五帧。黄先生是右派,对他来说,“文革”结束,还不是苦难的结束,真正的结束,应当是1980年“右派改正”之后。

这十五帧照片中,穿西装者六。其余均为中装、毛衣、医院病号服,还有一帧为背心,系在家中与侄辈的合影。这一时段,取中间值,按1991年计,黄先生已是八十岁的老人,多次住院动手术,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雄气概。但是,只要外出讲学,或是正式场合,甚至在家中照相,仍是西装笔挺,一点也不含糊。

这六张西装照,分别是:第187页,1987年赴美国讲学,在旧金山金门大桥边留影;第178页,1988年在浙江大学讲《连续介体力学能量消散率定律》;第218页,1988年与夫人在颐和园留影,外穿风衣,扎腰带;第220页,1997年与夫人钻石婚合影,深色西装,白衬衣,扎领结;第196页,晚年在家中的留影,深色西装,白色衬衣,深色领带;第239页,1998年重返讲台,白色西装,深色领结。这年黄先生已八十七岁,身患癌症且动过大手术,身体很是虚弱,然而,长江特大洪水过后,心里非常不安,觉得有必要把他多年治水的心得与理论,给同学们讲一讲,便主动申请上了讲台。

这件事还要多说几句。按说,像黄先生这样的留美博士、资深教授,在清华早就应当是博导、终身教授,要给研究生上个课,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然而,事实上不可能。他只是个普通教授,连带研究生的资格也没有。不是他没有,是校方没给他,也不对,应当说是他自己主动放弃了这个资格。

20世纪80年代,黄先生曾带过两个硕士研究生。但紧接着,清华大学出台一个政策,凡担任博导者,必须本人申请,系里和学校批准方能担任。水利系和学校领导都认为黄有这个资格,但是黄先生拒绝申请。他说:“写申请,多此一举,有资格的人,也就是能带博士的人,还要写申请吗?不够资格的人才写申请,我够资格为什么写申请?”本人拒绝写申请,领导无法批准,也就失去了带博士生的机会。只能按普通教授对待,到年龄就退休,连硕士研究生也不能带了。当年这样做的,不光黄先生一人,据书中说,还有两个公认有博导资格的人也因此而未能担任博导。

不是博导,早就退休了,要上讲台,当然要给系里写申请了。

好在这次水利系领导同意了黄先生讲学的请求。为了表示对教师职业的敬重,他特地穿了一套整洁的白色西装上讲台。这是此生最后一次授课。

服装,在黄万里身上,某种时候是身份的标志,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的境界。

2012年1月10日

同类推荐
  •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白天不懂夜的黑(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我愿为你摆渡红尘

    我愿为你摆渡红尘

    不要怕与过去告别,时隔多年,你会发现,错的人还是那个丝毫没有进步的他,而你的眼界、你的气度、你的举止,早已远远不是他能企及。让他无法再影响你,无论是你的生活还是你的心情。
  •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下)

    “中外神话故事精选”包括上下两册,内容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神话故事数百篇,既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有一定的普遍性,非常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收藏。下册收录了自然灵异、万物灵性、英雄传奇、民风民俗等内容,如年的来历、春节由来、除夕传说、贴画鸡、元宵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端午节传说、七夕的传说、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重阳登高节的来历、腊八节传说等故事。
  •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风与草:喻中读《尚书》

    与《论语》等儒家经典不同,《尚书》因其晦涩难懂,是一本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并不了解的著作。目前市面上关于《尚 书》的图书全部是很学术的专业图书,令普通读者望而生畏,本书则是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以期对《尚书》这部经典著作的普及作出努力。 为什么要读《尚书》?因为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文献,经典中的经典。自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子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干弟子。从汉代开始,它就作为居于权威地位的教科书备受推崇,数千年间,一直充当着塑造中国心灵、中国固有文化的核心经典。《尚书》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反映了这个时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论,偶尔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行迹。君臣们的言行虽然指涉甚广,内容宏富,但几乎都聚焦于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政治政之道与治之术。
  • 一池碧水

    一池碧水

    《一池碧水》是一本让人好奇的书,作者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写着独特的生活。作者以花草游鱼为伴,以植物为伴,以日月星辰为伴,拥它们入怀,给与了它们无穷无尽的爱,深情地和它们融入了一体,人与自然相处得是那样有声有色,十分感动人。
热门推荐
  • 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学好关系学,事半功倍效

    众所周知,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关系是一门艰深的学问。本书讲到了社会各方各面的关系,如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与客户的关系,如何借贵人之力,拉近与陌生人的关系,维护人际关系等等。本书每一个章节都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抓住核心内容,快速学好关系学。
  • 菲茨杰拉德信件选

    菲茨杰拉德信件选

    这本书收录了菲茨杰拉德的部分信件。这些信件多数是关于他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趣味。其中第一部分是他与朋友的信件,第二部分是他与女儿的信件。
  • 朝之歌

    朝之歌

    “顾风临,你相信吗?人类和自己亲手创立的机械人,终有一战。”这是2030年发生的改变,由Eston公司研发的智能ai机械人,为千家万户带来便捷,陪伴孤独的独居者,同时也让人类社会变得割裂,诞生了喜爱机械人的机械派,和以人类为上的人类派,这两大对立两面。喜欢机械人的少女左新和厌恶机器的顾风临意外结识,发现了全民机械狂欢下的冰山一角,那究竟是黑不可测的黑暗深渊,还是未来发展的星星之火?当赛博朋克式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带来了数之不尽的便捷,踽踽独行的人类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危机。
  •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别让爱迷失了自己

    一个男人因没有及时认清自己的心而错过自己心爱女人的故事
  • 修真妖孽混都市

    修真妖孽混都市

    叱咤仙界的一代天骄回归花花都市,开启了自己的妖孽人生,起死回生的医术、惊爆眼球的商业才华、横绝天下的功夫,他是无所不能的都市主宰,是活在凡尘俗世的人间神话。
  • 梅林埠子

    梅林埠子

    一桩始于民国时期的婚姻,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底,隐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梅林埠子,两个大家族之间的斗争,被一场外来的侵略冲淡,在国恨家仇面前最终摒弃前嫌,两个家族潜伏着两个党派的明争暗斗,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之后,不过是家家户户灶头燃起的那一缕烟火。
  • 元神记1:绝世之女

    元神记1:绝世之女

    伐纣的封神榜时代过后,那些灿烂辉煌的神人,可曾在大地消失了踪迹?在烽火连天的东周列国时代,平野间突然出现了能力强大的「元神之族」,这些人的背后有着黑色猛兽、蓝色飞鸟、深红毒蕈、澄黄厨人、鲜绿奇树的怪异「元神」。与「元神」相牵扯的大神、能人的数量极多,他们和东周时代的许多军国大事息息相关。这些奇异的人们,会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上,谱出什么样的动人传说呢?
  • 待你一缕春风

    待你一缕春风

    你是我年少时的掌心红纱,却因懦弱蹉跎了芳华。如今,我重整而归,昔日少年是否待我如初?红纱依旧,少年可否盼我归?
  • 猫叫春

    猫叫春

    三十多岁的光棍李忠民骑摩托车到村口,停下来等老皮和小春。每天早上都是他先到这儿的。三人在村口聚齐,一起去县城。最近他们在一处建筑工地上刷墙,早上去晚上回来。走到村外的岗坡上,看到有个女人在李忠民的瓜田里摘甜瓜。说是瓜田,其实是在庄稼地里辟出一小片,有二分地吧。种瓜不是卖,是自家吃的。乡亲们大都是这样。老皮朝瓜田里望一眼:“是柳叶青那个烂女人。”小春就跟李忠民说:“你看她在你田里摘瓜呢,撵上去干了她。”李忠民腼腆地笑了一下,没吱声。不过,看到有漂亮女人在他田里摘瓜,心里却有几丝喜悦和熨帖。
  •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积极心理学(Psyclaology 504)是哈佛选修课程中人数排名第一的课程,同时也是哈佛最受欢迎率排名第一的课程。该课程受到全球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热烈关注,美国CNN电视台、英国BBC电视台,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时代报》、意大利《新闻报》、《韩国时报》、《印度时报》、《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积极报道。本课程首次欠从科学的角度证明了终身提升幸福感的方法,话题涉及自我突破、成就、情感关系、自尊、精神力等热点。